手机阅读

2023年对于北京残奥表彰大会心得体会报告(通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5 04:35:10 页码:10
2023年对于北京残奥表彰大会心得体会报告(通用9篇)
2023-11-15 04:35:10    小编:ZTFB

写心得体会是培养自己反思能力和批判思维的一种方法。写心得体会时应注意语言生动活泼,避免空泛和一成不变的表达方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引发大家的思考和共鸣。

对于北京残奥表彰大会心得体会报告篇一

自北京申办冬奥成功以来,中国就全面兑现每一项承诺,致力于“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2022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再次上演“一朵雪花”的故事将,向世界传递来自“双奥之城”的感动与温暖。

今天,无论会当“凌”绝顶,还是“翊”览众山小,无论“鑫玥”组合“只此青绿”,还是“葱桶”组合跨越“金桥”……回眸过去的17天,2022北京冬奥会将长久地驻留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心中。人们一次次看到“冰雪白”“中国红”交相辉映,一次次感受到速度与激情,一次次为奥运健儿呐喊和喝彩,凝聚着中国文化、彰显了奥运精神,向来自世界的朋友们呈现着来自中国的速度和担当,已成为北京冬奥会最重要的遗产。党员干部把这份“冬奥遗产”继承好发扬好,从中不断汲取奋进磅礴之力。

这份遗产是燃起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让每一个梦想都了不起、都不落下。冬奥赛场逐梦行,最是拼搏动人心。赛场上,看到的不仅仅是运动员们拼搏的样子,更是泱泱大国风范。那一刻,“升国旗奏国歌”成为永远的最美奋斗之姿,是前进的召唤,是奋斗的指引,激发着14亿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有高宏博勇于逐梦,永不言弃,“重要的在于参与”的精气神在五环赛场上光芒闪耀;有21岁的李文龙在男子1000米决赛中全力拼搏,摘得银牌;有男子钢架雪车项目闫文港以129.8公里/小时的速度,在中国赛道上滑出了世界速度……中国奥运健儿的一骑绝尘,铸就奥运赛场的“生命之光。不是只有奖牌、输赢,更有的是为梦想而拼出别样精彩的拼搏精神。这是北京冬奥会留给世人的美妙“遗产”,它源自奥林匹克赛场上的成功,更在于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拼搏奋斗,在于追求梦想、超越自我的精神淬炼,期以未来美好,书写出属于自己夺金时刻的耀眼光环,不断呈现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

这份遗产是中国未来蓬勃发展的冰雪体育产业,与世界发展的脉动同频共振。从“不出山海关”到“南展西扩东进”;从1980年第一次来到冬奥会赛场、亲身感受与世界最高水平的差距,到2022年迎来自己的主场,中国冰雪运动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打破了时空局限。2022年春节假期,冰雪运动带动全国体育用品、体育相关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2.4%和1.4倍;中国现已有超过650块标准冰场和800多个滑雪场;冬奥会开幕后,吉祥物“冰墩墩”成了顶流团宠……借着这一届冬奥的“东风”,中国冰雪人口显著增长、冰雪装备制造业发展借风提速、大潮中抓紧“白雪换白银”,让“冷资源”变成“热经济”,冰雪运动奏响了一曲“四季歌”,写出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答卷。这背后,是我国综合国力的迅猛提升,是领导和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所在,为全球冰雪运动、冰雪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其他冰雪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提供了借鉴的中国实践、中国方案。

这份遗产是实现奥运会愿景的结果,答好了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共向未来的答卷。冰雪运动“飞”入寻常百姓家,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推广者。我们许下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美好心愿;2022我们与奥运再次相聚,让91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超越国界和种族,在冰雪上留下自己的印记。从苏翊鸣到谷爱凌,朝气蓬勃的冬季体育明星在北京冬奥会的舞台上熠熠生辉,也成为中国迈向冰雪大国、体育强国道路上鲜明的注脚。而此次参与冰雪运动总人数已达3.46亿人,也让中国提前兑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中国之诺,确立了冬奥会带来的积极影响。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舞台。冬奥梦交汇中国梦,中国与世界因“奥运五环”环环相扣,彼此相携、团结与奋进,让今日之中国,真正无与伦比,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世界之中国,“三亿中的我”在“双奥之城”的“冰雪奇缘”里托举一起向未来之梦。

如今,这场“新春之会”已经走到终点,完美落幕。但其带来的激情和精彩依将会依旧,激励着中华儿女,尤其是党员干部将愈加的自信自强、阔步走在新时代的中国,接续“冬奥之光”照亮人类前行之路,向世界呈现阳光、富强、开放的中国。这份“冬奥遗产”世界共享。

对于北京残奥表彰大会心得体会报告篇二

正是“两个奥运”的同时筹办,极大地推进了北京乃至全中国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使残疾人出行更加便利。这期间,北京市出台了《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新建城市道路、公共设施普遍配套建设了无障碍设施;无障碍设施重点改造项目达6000多项,投入资金6亿多元。据统计,2001年以来,北京市共实施了1.4万多项无障碍改造项目,无障碍设施建设总量相当于过去20年的总和。

“两个奥运”的同时筹办,不仅让北京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也让全北京乃至全国人民对残疾人的生活和保障关注度持续“升温”。根据中国残联公布的数字,2007年,全国通过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使535。9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顺利完成中国残联专项彩票公益金残疾人康复项目任务,19万贫困残疾人受益;全国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共计2125个,在建项目共计285个,筹建项目共计318个。在鼓励促进残疾人就业方面,去年7月起又对政策作出调整,大幅度扩展了享受税收优惠的单位,明确规定了“国家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当年,全国城镇新安排39.2万残疾人就业,农村残疾人就业达到1696.5万人。

由此可见,中国倾力奉献的“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就是要以生命的名义,创造出真正平等、完整的人类盛会,让高贵的人性在世界畅行无阻。

而这一举措,在过去的7年里,已经带动中国社会对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提升了中国社会人文关怀的整体水平,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于北京残奥表彰大会心得体会报告篇三

重庆越野滑雪队运动员王强入选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推荐对象。和王强一起入选的,还有谷爱凌、苏翊鸣、任子威、武大靖等运动员。

2月19日,中国选手王强在比赛中。当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越野滑雪男子50公里集体出发(自由技术)比赛在国家越野滑雪中心举行。

在本届冬奥会上,作为重庆首个站上冬奥舞台的运动员,王强不仅在北京冬奥开幕式上代表全体运动员宣誓,而且11天出战4项大赛,两度刷新中国越野滑雪历史最佳战绩,交上了一份优异的冬奥答卷,为重庆冰雪运动开创了“更高、更强”的新起点。

对于北京残奥表彰大会心得体会报告篇四

经历过奥运会的辉煌和激烈竞争以及色彩纷呈的画面,有些人对残奥会或许会觉得比赛的观赏性要降低不少。残疾人和正常人的体育竞技自然有所区别,但是相同的是,他们也在追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崇高目标。

其实,你只要稍微了解一些残疾人运动员的经历,了解他们比正常人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泪水,你的心头就会不由自主地发颤,你的眼泪就会夺眶而出,你就会由衷的承认,他们,就是生活中的强者。

每一个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坎坷。他们中有些人是先天残疾,有些人是后天不幸遭遇各种各样从天而降的灾难,在经历过生命的低谷之后,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站起来,迎接生命的挑战。残疾人运动员,几乎百分之百的都不是职业选手。因此,他们一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进行训练,二缺乏资金的保障去购置训练器材和服装等必需用品。他们付出的努力除了身体上与正常运动员的差距外,还有许许多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他们坚持了下来,并走到今天,走到奥运会的赛场。

“鸟巢”、“水立方”,因为有残奥运动员,而同样精彩。对待残疾人运动员,我们应该付出更多的爱,他们不仅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而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自强不息,他们敢于做生活中的强者,都奏出了一曲高亢激越的生命交响曲的宏伟乐章。

残奥会,除了精彩的比赛,我们还能读到无数催人泪下、催人奋进的故事。我们更深地体会到:爱,应该献给每一个人;爱,时时刻刻在我们心里;爱,温暖着生活的每一天。只要有爱,我们这个世界,我们人类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对于北京残奥表彰大会心得体会报告篇五

2月20日,北京冬奥会圆满闭幕,伴随主火炬熄灭,“鸟巢”上空用烟花打出“天下一家”和“oneworldonefamily”中英文字样,象征“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主题表达和“拼搏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曲终人散,折柳寄情,是中国给世界的独有的浪漫别离。回顾冬奥给我们留下的许多深刻印象,从实至名归的金牌得主,到那些为梦想奋斗过的失利者,有拼搏有欢笑有热泪,本届冬奥虽已落幕,但人生的拼搏永无止境,奥运精神永远相随。

“凌”波微步展现少年之勇。冬奥赛场谷爱凌夺金的消息可谓火爆朋友圈,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中,谷爱凌突破自身极限,做出了从未尝试过的转体1620°抓板,成功获得了94.5的高分,排名反超一举夺冠。比赛结束,谷爱凌表示自己在赛前一直坚持完成这个动作,这一动作从来没有女运动员挑战成功过,也正是这孤注一掷的勇敢一跳,书写了女子跳台滑雪的又一奇迹,为我国冰雪事业发展再创佳绩。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谷爱凌之勇是数十年刻苦训练和在关键时刻通过对自身的正确认识敢于抉择的结果,她用少年之勇展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无畏。

“翊”飞冲天滑出少年之毅。苏翊鸣,他是演员也是运动员,我们从荧幕上见证了他从小将到明星再到冬奥夺冠的,他用运动员的顽强毅力向我们展示了“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必胜决心。虽然在单板滑雪训练中几次停滞不前,失败时会称“如果作为一项运动我会喜欢单板滑雪,如果作为一项比赛我不喜欢”,即便这项所谓的“不喜欢”运动曾让他被误伤至大腿骨折,他毅然决然坚守妈妈的教导“树立目标,不要放弃”,最终突破恐惧后带来的成就感纷至沓来。

“羽”化成蝶舞动少年之志。他是网友口中戏言的“世仇家公子”,是央视评论员盛赞“幸得识卿桃花面,从此阡陌多暖春”的翩翩少年,是穷其一生也要挑战4a动作的执着斗士,他就是万千网友跨越地域限制、文化隔阂都要称赞的羽生结弦。虽然本届冬奥会他以多次尝试4a失败憾失金牌,却永远是观众眼中的冠军。他用顽强的意志、朴素真挚的爱,诠释了花样滑冰的别样魅力,将奥林匹克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

北京冬奥会已然闭幕,奥运之火却没有熄灭,更多火种带着奥林匹克精神已悄然化作雪花,伴风入夜,飘散到每个人的心里,鼓励怀揣梦想的少年们不断拼搏向上,共赴韶华。

对于北京残奥表彰大会心得体会报告篇六

相隔十四年,全球目光再次齐聚国家体育馆鸟巢,奥林匹克之光再次闪耀千年古都,北京2022年冬奥会如约而至。全世界不同的雪花汇聚在北京,成为一朵人类共同的雪花。

2月4日,不仅是这次冬奥会的开幕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的开头——立春。这次开幕式也是巧妙的运用了这一契机,在20:04用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开启第二北京冬奥会。从中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入手,灯光、色彩运用大气、和谐、自然,喜庆色调居主,从“雨水”开始,到“立春”落定,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充满生机与活力,寓意着一年之计在于春,全人类在经过新冠疫情的寒冬之后,一定会走出阴霾重新启航,重拾信心与希望,一起向未来!

升国旗仪式,传递国旗更是充满了中华儿女的仪式感和自豪感。国旗由小朋友交到普通中国百姓手中,最后稳稳交付到解放军手中。我看到这一幕时感到非常自豪,从年轻幼小力量到成年中坚力量,从无数平凡百姓手中到泱泱中国军人,展现着中国力量的崛起,中国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必将完成复兴伟业!

不同于以往的人海战术,在欢迎运动员入场时的热场表演,选取了大众喜闻乐见的广场舞形式,舞者也都是来自北京和张家口的普通人。上至七十岁古稀老人,下至五岁孩童,全都其乐融融一起舞蹈。没有明星与演员,是真正的老百姓,百姓生活好了,载歌载舞喜迎冬奥,更是体现了我大国的民本。当中国运动员入场时,看到满屏的中国红,我的心似乎也随着运动健儿们澎湃了起来,随之而来的自豪感洋溢在心尖。

和平鸽汇聚比心时,一位迷路的和平鸽迷茫不知所归,迷茫之中另一只和平鸽拉她回家,而其他的和平鸽朝向东南方向望去,殷切的盼望着她的归来。没错,祖国大陆必将统一,台湾同胞们,我们等你回家,祖国大陆”不可分鸽”!

对于每届奥运会,主火炬的点火环节无疑是一个亮点,其中更是渗透着每届奥运会的创意与智慧。为了这个环节,历届东道主可谓是使出浑身解数,各种点火方式令人眼花缭乱。然而本次开幕式,主火炬没有了“点”的过程,取而代之的是将火炬直接放置在由各代表国的小雪花汇聚成为的一朵大雪花中央,直接构成了主火炬。火炬在各国雪花中间静静燃烧,火苗虽小,却生生不息,可以燎原。没有大火炬熊熊升起,正如整个冬奥会开幕式的气质一样,和平温柔。此刻,每个人都是主火炬,在大国崛起的路上,我们不走霸权,更体现了人类共同体的情怀,兼容并蓄,是中国哲学的大道至简。

这次开幕式不同于08年开幕式展示的强大汪洋,而是在一个个细节之中尽情展示了大国的浪漫与柔软,展示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有的情怀,可谓是不负众望,再创辉煌!

对于北京残奥表彰大会心得体会报告篇七

冬残奥会闭幕式是冬奥开闭幕式、冬残奥开闭幕式中的最后一个仪式,其火炬的熄灭象征着一种告别,意味着整体北京冬奥会周期的结束,同时也宣告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的伟大时刻被永久留存。正如导演沈晨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张艺谋总导演一直在指导我们工作,他说冬残奥会开幕式的(盲人运动员)点火环节,已经留下了精彩的一笔,他希望我们冬残奥会闭幕式的熄火环节也能留下精彩的瞬间。”因此,火炬的熄灭仪式成为冬残奥会闭幕式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火炬熄灭环节重点体现了时间的概念,将抽象的表意符号与具象的视觉画面相结合,带领观众回溯整个冬残奥会的伟大时刻。在音乐表演上,13套定音鼓演奏的打击乐展现出铿锵有力的时间节奏,代表着所有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其后将过渡到由残疾人艺术家演出的小提琴独奏《雪花》,婉转悠扬的琴声展现出大家对这段美好时光的不舍之情,观众的情绪在刚柔并济的表演中不断酝酿。在视觉画面上,时钟在多圈的环绕中以简洁有力的视觉风格展示世界时钟的计时、中国的天干地支、24节气等“时间”要素,配合着60名舞蹈演员完成层层递进的“时空表演”。

当所有演员极具爆发力的表演的结束,不同维度的“时间”要素也汇集到熄火时刻,最终画面凝聚到开幕式运动员的点火仪式的瞬间,将点火的瞬间和熄火的过程形成呼应。最后一道光线慢慢地将影像回归为唱片的原始形态,同时火炬装置慢慢下落,缓缓熄灭,意味着整个闭幕仪式最重要的熄火环节的结束。闭幕式尾声中,残疾人与健全人共同将唱针缓缓移出唱片,盲人小女孩将手心的残奥标志向鸟巢地面按下,地面以雪花形态镌刻出“beijing2022”的字样,最终完成了冬残奥会唱片的记录过程,同时也寓意着全球“共享此刻、共赴未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对于北京残奥表彰大会心得体会报告篇八

作为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在大赛首个比赛日,郭雨洁就在残奥冬季两项女子短距离(站姿)比赛中收获金牌,这是中国首枚冬残奥会女子个人项目金牌、首枚女子雪上项目金牌。

“从当开幕式旗手到拿下冠军,我觉得只要坚持,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实现的。”郭雨洁说,在家门口举办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能鼓舞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为了梦想努力奋斗,重拾生活的自信,这就是竞技体育的魅力。

从今年一月初开始,郭雨洁和中国残疾人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队的队友们,陆续抵达甘肃白银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备战冬残奥会。

而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甘肃白银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的负责人王鸿玮被选为国内技术官员(nto),主要负责高山滑雪竞速终点区的保障工作。

王鸿玮表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服务保障工作让自己获益良多,而赛事的成功举办,则让她对未来中国的残疾人竞技体育事业发展充满信心。

她介绍,在张家口的国家冬季两项中心,有一条2.5米宽、约1000米长的专用通道。“坐姿运动员换上滑雪器后,就可以独立完成热身、参赛和赛后采访等。”

“在冬残奥会中,无障碍设施还有很多。此外,志愿者虽不主动提供帮助,但在残疾人提出需求时,就会热心相助。我觉得这些都体现了对残疾人的尊重。”王鸿玮说。

底,为了迎接中国残疾人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队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在甘肃训练生活,王鸿玮和甘肃白银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的同事们一起,提前一个多月对运动员公寓、餐厅、室内训练馆等基础设施进行无障碍改造。

王鸿玮告诉记者,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服务的经历,让她积累了更多对残疾人运动员的服务经验。“未来,我有信心带领我的团队继续为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一流场地和服务,也相信中国的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本届冬残奥会越野滑雪男子中距离自由技术(站姿)金牌获得者王晨阳也曾在甘肃白银备战比赛,他认为当地的基础设施非常棒,能达到国际赛事水准。

在本届北京冬残奥会上,中国代表团取得18金20银23铜共61枚奖牌的佳绩,历史上首次位列冬残奥会金牌榜和奖牌榜的榜首。

“一起向未来,我希望自己还能参加下届冬残奥会,继续为国争光。”刚满18岁的郭雨洁说。

对于北京残奥表彰大会心得体会报告篇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舞台上,新时代的中国向世界张开热情的臂膀,展现出更为开放自信的风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北京冬奥冬残奥表彰大会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看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从第一眼的震撼持续到结束,感叹于我国的科技高超,壮观场面。

冬奥倒计时在二十四节气的流转中从“雨水”开始,落定于“立春”初生的绿芽,葳蕤叶茂的草长莺飞化作洁白如雪的蒲公英,吹散开来,蒲公英的花语正是充满朝气,也象征着坚持与勇敢,也是每一位运动员的不可磨灭的精神。

接着又一中华元素,水墨如画卷一般展开,黄河奔腾而来,包罗万象。几名冰壶运动表演者挥动球杆,将巨大的冰球撞向“冰立方”,其中,晶莹剔透的奥运五环雕刻出来,悬在空中,这是一个伟大的瞬间。

国旗传递伴随着小号吹奏的《我和我的祖国》开启,由176名普通人手手相传,鲜艳的红旗展开于鸟巢中由飒爽英姿的仪仗队接过,在国旗杆上徐徐上升。

到了入场仪式,各国代表团身着与国旗相应的服饰,走过冰雕样式的鸟巢,走在最前面的引导员手持雪花型的灯牌,上面有着各地区的名字。终于等来了压轴的中国代表团入场,红色与白色方队走过,现场欢呼声高潮起来。

以中国结为灵感元素的雪花型灯牌汇聚一起,不同地区和国家的“雪花”在一起,形成一个大“雪花”,也寓意着团结一致。雪花的绽放中包含着橄榄枝的浪漫。

在《让世界充满爱》的优美旋律中,各国大学生一齐走过鸟巢,地坪上的影像展开,一张张笑脸温暖着每个人内心。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口号浮现“一起向未来”!

后面最打动人心的表演就是500名孩子在《雪花》中起舞,手拿“和平鸽”,由童声合唱的《雪花》悠扬清澈,余音绕梁。接着,围绕雪花形成一个爱心。迎来了最激动人心的传递火炬,据说这次主火炬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微火”方式点燃,低碳环保。一棒又一棒火炬,由我国优秀运动员传递,最后一棒主火炬,插入巨大的“雪花”中央,缓缓升起。

伴随着烟火璀璨中奥运会开幕式落幕,这将又是一个深入人心,载入史册的冬奥开幕式!

2月刚刚过去的北京冬奥会,每一天都在给观众制造惊喜与感动,自豪与骄傲。我们由衷地为参赛的运动员们激动,热搜上也挂满欢欢喜喜的报道,热热闹闹的运动盛况。只是,和铺天盖地的冬奥会相比,冬残奥会的关注度显得有些冷清。

和大家熟知冬奥会的很多明星运动员相比,对残奥会的天才运动员,以及他们的每次进步与突破,却知之甚少。中国残奥会运动员们,值得大家更多的关注。相信他们每个人背后的故事,都能不断地激励着大家。

与激烈争夺金牌榜的奥运会不同,中国在残奥会奖牌榜上,一直是一骑绝尘,傲视群雄的存在。自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一直是残奥会金银铜全包的「榜霸」。尤其在2016里约残奥会,更是以总奖牌数239枚的成绩,打破24项世界纪录。

然而,冬季残奥会中的很多冬季项目,在中国起步较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越难,中国人拼搏劲就越强。3月4日即将开幕的北京冬残奥会,相信运动员们能用自己拼搏不熄的精神,和生命中最精绝的力量,给大家留下最珍贵的启示。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于3月4日至13日举行,中国代表团总人数217人,其中运动员96人,参加全部六个大项的比赛。这是我国参加冬残奥会以来,代表团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辽宁省派出15名运动员、8名教练员、5名工作人员共28人参加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单板滑雪、残奥越野滑雪和残奥冬季两项共四个大项的比赛。

3月6日,辽宁省残奥运动员刘思彤、张海原、陈亮、李响、孙鸿胜、孙艳龙、王辉、韩沙沙、王擎云将在残奥高山滑雪超级大回转项目中亮相;毛忠武和马静将在残奥越野滑雪男子(坐姿)18公里和女子(坐姿)15公里比赛中登场。

19岁的孙奇来自朝阳,他曾在残奥单板滑雪荷兰世界杯的男子坡面回转ll2级比赛中两获金牌,为我国残奥单板滑雪项目首次争得国际赛事最高荣誉;葫芦岛籍运动员刘思彤刚刚获得一枚铜牌,四年前她便是平昌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唯一一名高山滑雪参赛运动员,填补了中国运动员这个项目的参赛空白。备战北京冬残奥会,省运动员、教练员在中国残联国家集训队的组织下刻苦训练,通过冬夏结合、赛练结合等方式,运动员竞技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辽宁省残疾人竞技体育和康复健身均衡协同发展,以积极承接中国残联残奥会、冬残奥会国家集训队项目和参加全国残运会及国际大赛为契机,推动残疾人大众体育融入全民健身,省残疾人体育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2021年第十一届残运会冬季项目比赛中,辽宁省运动员在高山滑雪、单板滑雪、越野滑雪、冬季两项四个项目中,获得金牌19枚,银牌11枚,铜牌21枚。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辽宁省圆满完成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及冬季两项国家队各项训练保障工作,为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备战作出贡献。

冬残奥会首个比赛日,张家口赛区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一天之内进行了6个小项的比赛,中国冬季两项队将2金1银2铜收入囊中。在北京冬残奥会之前,中国队从未在雪上项目中登上领奖台,如今比赛第一日就收获颇丰,运动员们纷纷感叹“太激动了,没想到自己能取得这个成绩”。

在赛前对自己的成绩定位稍有“偏差”,是因为运动员们近两年鲜有机会参与国际大赛,不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一直在国内训练,没法与国外选手比较衡量,每个场地的线路、天气状况也都不同。”当日获得女子6公里短距离站姿组冠军的郭雨洁说,“我们就像黑灯瞎火摸东西似地那么练,能做的就是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虽然没有对手可以参照,但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从来没有停过。“梦想照进了现实。”获得男子6公里短距离坐姿组金牌的刘子旭在赛后说道。刘子旭获得的这枚金牌也是冬残奥会中国冬季两项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比赛中,他拼尽全力滑行,在接近终点时几乎体能耗尽,险些摔倒,让现场所有人都为他捏了把汗,但他顽强地稳住了身体。

冬季两项中,越野滑雪是基础,射击是关键,刘子旭在比赛中凭借两轮射击10发全中的成绩,稳稳将金牌拿下。其实,在之前的官方训练中他的射击表现并不理想,“可能与当时场地风比较大有关系,但我及时调整了心态,今天做到了全中。”刘子旭说,“苦练了这些年,就为了今天,总想着能快点,再快一点。”他的队友刘梦涛也发挥得十分稳定,以19分33秒3的成绩为中国队收获一枚铜牌。“最想把‘金容融’送给自己。”刘梦涛赛后笑着说,这枚奖牌也是他几年来在雪上奋斗回馈自己最好的礼物。

2001年出生的小将单怡霖在女子6公里短距离坐姿组的比赛中为中国队拼下一枚银牌,“没想到我真的做到了站上领奖台。”单怡霖赛后说,“滑行还是有欠缺,自己一直在滑行方面努力提高。”她的队友王诗瑀在比赛中的发挥也不错,获得了第四名。

当天一共进行了6个组别的比赛,在视障组一共有4名运动员与他们的领滑员一起参加了比赛。视障组中国队首次在冬残奥会中参赛,女子组比赛中,王跃和杨倩茹获得第四名和第五名。在男子组中,余爽和党鹤松分获第四名和第八名。比赛中,余爽一度占据领先位置,直到5公里时才逐渐落后。“今天发挥了我的实力,但也有些一点遗憾,离奖牌就差一点点。”余爽说。

里约残奥会将于9月7日至18日举行,昨天,里约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出征动员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残联主席、中国残奥会代表团团长张海迪以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李颖川分别向运动员做了动员讲话。据介绍,里约残奥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共有308名运动员,代表团将于8月31日凌晨奔赴里约。

里约残奥会共设有视力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三大残疾类别的22个大项、528个小项,届时将有来自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350名运动员参赛。中国体育代表团总人数为499人,其中包括男运动员161人,女运动员147人,教练员、工作人员177人,竞赛辅助人员14人。运动员平均年龄26岁,年龄最大52岁,年龄最小14岁,将参加17个大项328个小项的比赛,比上届残奥会增加了2个大项和40个小项,是我国参加在境外残奥会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多、代表团规模最大的一届。此届代表团新人多,重残人数增加,基础项目具备优势,集体项目参赛面广,将参加里约残奥会田径、游泳、乒乓球等三个项目60%至79%的小项,6支集体项目队伍获参赛资格。

让我们为这些身残志坚的运动员们加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