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阅读技巧第一集心得体会和方法 阅读感悟方法(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09:40:56 页码:8
阅读技巧第一集心得体会和方法 阅读感悟方法(四篇)
2023-01-13 09:40:56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阅读技巧第一集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明引就是直接引用。直接引用的方法是把要引用的诗文(或诗文的一部分)直接嵌入到行文时所写的句子中,加上引号即可。这样一来,所写出来的句子就显得很有文采,并且底蕴深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山东滨州一满分作文《让阳光永驻心中》中写道:

面对波涛汹涌的江水,有人抒发“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的豪情壮志,也有人发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哀叹;面对烟波浩渺的大海,有人高唱“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为大海的浩瀚无边而赞叹不已,也有人会低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因大海的辽阔而嗟叹自己的渺小;夜空中划过一颗流星,有人会说:“唉,美丽只有一瞬。”有人说:“呀,虽一瞬却很美丽。”一朵花凋谢了,有人悲叹:“一个美丽的生命消逝了!”有人却欣喜地说:“我仿佛闻到了果实的芬芳!”

由相近联想从自己的记忆某一问题、某一事物或某一现象的古今名言警句汇集在一起,构成排比,产生一种一气贯通的雄伟气势。这里为了说明要“敞开心扉,让阳光永驻心中”的道理,考生旁征博引,不论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还是现代诗人的佳作,不论是革命领袖的诗句还是骚人墨客的吟咏,不论是诗歌还是词作,都能信手拈来,为己所用,无不水乳交融自然贴切,显示了考生宽广的阅读范围,深厚的积累,底蕴丰厚,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让人赏心悦目。真是“旁征博引,理在其中”。

暗引,又叫间接引用,是同明引相对的。不说明引文出处,不直接引用原文,只是化用句子或词语,把它编织在自己的讲话或文章中,这种引用叫做暗引。间接引用诗文,使语言更加灵活多变,形象生动而富有朝气,如果我们能在作文中合理地运用间接引用,那么作文一定会文采飞扬。如四川南充一满分作文《坚守自己的形象》中写道:

无际雪域,在一串马蹄印前,翘首而望的岑参在送别;滚滚长江,于惊涛拍岸处,拈须微吟的苏轼在深思;青青荷塘,一滩鸥鹭惊飞处,微醉幸福的李清照在体会……行云流水般的散文语言,整齐匀称、错落有致的句式,丰富奇特的想象力,以及细腻的描写笔触,均使文字含蓄隽永,意境深远,语言魅力无穷。化用岑参、苏轼、李清照等古代名人的诗词名句或主要事迹,为本文增添了几分文化的底蕴,也说明我国由古至今坚守自己形象的人从未断过,从而深化了主题。真是“形象描述,生动有趣”。

单引就是引用的句子本来是成双的,但运用时只引用了一半。只取所需要的,舍去所不要的,这完全是行文的需要。这样一来,所写引用的句子就显得更贴切,并且合情合理,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如浙江宁波一满分作文《一根有思想的苇草》在开头写道:

有一种叫岁月的东西,从我的指尖滑过,水银一般沉重而不可捉摸。当我试着想要捉住它,它却义无反顾地流逝了,于是想起了孔子的“逝者如斯夫”。

由相似联想将眼前的意境或景象同某一名句的一半连结在一起,构成美句,给人以美感,给人以深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孔子说的原话。这里只单引“逝者如斯夫”,用来感叹时间的易逝,人生的短暂。真是“引用单句,不露痕迹”。

双引是相对于单引而言的。引用诗文原句,巧妙移用,意象组合,如此“眉眼盈盈”,阅卷老师才会“一见钟情”。如浙江嘉兴一中考满分作文《我因生活在江南而自豪》在“流水”一节中写道:

江南的流水进了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的流水保持了江南的那份清秀,不张狂也不浮躁,完全是小家碧玉的样子,说话是微启朱唇,走路是金莲晃动。然而河水在入海的时候却显得开阔起来,小家碧玉也逐渐成了风姿绰约的妇人,举手投足间将风韵流传,流水就这样将一抹姿色表现出来,不卑不亢,没有故作姿态也没有故意卖弄,这是整个江南的性格。

为展示江南水乡风采,考生借用了马致远的名句“小桥流水人家”,并把它拆分成三组画面,直观地展示了江南的迷人风光及水乡风情,让人怦然心动,心旌摇曳,回味不已。这里写“流水”,双引了白居易的《忆江南》名句,彰显了考生广阔的阅读底蕴,深厚的文学功底。这也启示我们中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

组引就是引用一组句子。历代名人的诗文佳句、誓言睿语以及民间谚语、警言,是一个丰富的语言宝库,如果同学们在写作时,信手拈来,合成一串排比,定会为作文平添许多文化意蕴,使作文流露出浓重的灵气。如山东淄博一满分作文《平凡深处,美亦灿烂》中写道:

生活之美,虽没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激昂;没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雄壮;没有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但生活之美,亦可惊天地,泣鬼神!只是,你往往将它忽略……

小考生的语言才情飘逸,组合引用,如潺潺流水,一泻而下,颇有气势,让人赏心悦目。古诗名句信手拈来,反映出小考生深厚的阅读积累与文化积淀。真是“妙语连珠,突现个性”。

块引,就是大段大段地引用原文。引用原文的大段材料,具体、确凿、典型,能够有力地证明文章的主旨。如江苏南京一满分作文《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开头中写道:

有一首诗中写道:“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打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读了这首诗,会令人自然地想到浩瀚的大海,它永远不停地翻着巨浪。露出海面的礁石,海上的任何一只航船,都会或多或少地经受风暴与巨浪的洗礼。这不正像一个人一生的路上,无论如何都不会一帆风顺,而总是伴随着大大小小的挫折吗?本作文开头引用了整块小诗,非常别致,既使这篇严肃的议论文富有了诗意,又以“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一句巧妙扣题。真是“画龙点睛,奇峰崛起”。

嵌引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把要引用的一句诗分成几部分嵌入到一句话的不同位臵并使其成为句子的某一成分。这样可使语言更加灵活多变,生动形象而有文采。二是把要引用的诗句整句嵌入到一句话中,加上引号使这个嵌入的诗句成为整个句子的一个成分。如江苏盐城一满分作文《鲁迅改变了我》中写道: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决心以满腔热血浇醒世人的决心和意志的真情流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对敌人坚决斗争的态度和对人民无限深情的真实写照;“谋生无奈日奔驰,有弟偏教各别离”是鲁迅对斗争的残酷的最清醒的认识;“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是鲁迅面对敌人残酷杀害革命青年无比仇恨的最有力的`回击……是鲁迅,是鲁迅笔下深刻的诗歌改变了我,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我都应该有一种敢于面对现实、敢于绝地奋击的能力与勇气。小考生从四个角度分别引用鲁迅的诗句,从对国、对敌、对亲、对友的层面全方位抒写鲁迅的爱憎情感,层次井然,梯度分明。在这里,鲁迅的诗句全被引用来做分句的主语。真是“承上启下,穿针引线”。

关于阅读技巧第一集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我的脚步迈入了冬季。

今年冬天,罕见地下了两场雨。所幸今日绵绵细雨停了,还送来了冬天珍贵的阳光。

书总适合在阳光的抚照下阅读。我起身,随手从书柜中拿出一本书。书页略有的泛黄,昔日漂亮的封面已模糊地瞧不见字。

我翻开书,噢,是宋词。“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我轻声喏嚅着,柳三变便好像出现了眼前。据了解东坡是不如何认同他的词的,可惜,三变的词仍是被后生传诵到了今日。

随手一翻,噢,是唐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脑海中浮现出了大唐盛世,然而,后主所谓的大度,早已破乱不堪。身为一个皇帝,李后主却有了佛心。这又是不是早预示了,他终究要离去的。

风轻轻地吹着,翻动了几页书,轻扫一眼,“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行字映入我的眼帘。噫,是太白。他像朵青莲,不沾尘世。据了解,此乃唐宗兄弟;又说,他乃西域王子,安能辨真假?可倒底,他是不在乎的。后人对他的评价是“诗仙”,而非“诗圣”,是仙人。

方沉在那般意境中,眼角浮现一行清句“人似黄花瘦”。噫,易安。李清照,实乃不幸,赵明诚死后,她便开始了不幸的一生。她有千般才情,她有十分豪志。可,那又怎么样?历史上有才的女子,总得不了好命,亦如薛涛,亦如苏小小。

又翻,便是白纸了,又翻回封面,隐约看见几个字,书名叫《生活》。

我将书放了回去,阳光暖暖地。前些日子,我被那个“我”绊了一跤,摔得颇为狼狈。夕日再念书时,便又不觉气馁了。

昨日的两场冬雨已被阳光冲刷干净了,我站在阳光下,甚是温暖。

眼角瞥见一张刚刚脱落的书签,拾起,细看上云:“生活一直九十九分的,还有一分留去努力,纵使加不了那一分。”

我恍然大悟,我仍挂在那九十九分上,那一分反倒放弃了。

抬头看天,太阳高悬。

难怪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细细想来,实乃真理。生活这本书啊,总迫使大家进步。书啊,又总使人快乐。

“妈!去买书!”

“又买书?”

关于阅读技巧第一集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41、我读书,我快乐,我参与,我收获,让我们在书的海洋中翱翔吧。

42、一日读书增一智,一年读书小博士。

43、朗朗书声满校园,阵阵书香溢心田。

44、读高雅书,做高尚人。

45、让我们每个人都沉浸在清幽的书香中吧!

46、吮吸书籍的营养,健康快乐地成长。

47、阅读能做让你充满智慧,智慧能让使你通向成功。

48、天才,在于勤奋;博学,在于读书。

49、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50、书籍是气球,如果放了,知识就离开了你。

51、诵读经典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感悟惟美生活交流纯净心灵。

52、营造书香校园,倡导读书人生。

53、未读的书是一片密封的诱人世界,读过的书是一位鲜活的良师益友。

54、读好书长精神,好读书添智慧。

55、快乐阅读几小时,开心进步每一天。

56、让生命溢满书香,让书香滋养心灵。

57、让书香飘满校园,让文苑开在心间。

58、我读书,我智慧;我智慧,我读书。

59、把一页书好好地消化,胜过匆匆地阅读一本书。

60、读书丰底蕴,清气溢师心。

61、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

62、读书吧,它会使我们插上理想的翅膀。

63、品书香、长知识、强素质、多受益。

64、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让我们与书为伴吧!

65、用心读书,善良做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66、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同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67、读书,使我心明眼亮;读书,让我充满理想。

68、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博览群书拓宽视野。

69、读书莫惧三更冷,作文切忌半句多。

70、我爱书,我读书,大家一起多读书;读书好,读书早,我们都来读好书。

71、书籍是智慧的宝库,阅读是思维的火花。

72、浓郁读书风尚,丰富心灵世界。

73、经典诵读浸润童年,中华诗词照耀人生。

74、知识改变命运读书点亮人生。

75、静心阅读,感受文字之美;体验情境,尽享读书之乐。

76、读书知礼积跬步,笨鸟先行展翅飞。

77、我读书,我优秀;我读书,我快乐。

78、绝无三聚氢胺,不含防腐剂,绝对健康。

79、开展全民读书活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80、书籍点亮人生,书香洋溢校园。

关于阅读技巧第一集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新课改下的课堂要求学生要具备创新的理念、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的能力。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有益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阅读还能促进学生写作技能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然而,不少学生将大部分课余时间花在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上,放弃了课外阅读。

1、落实更有效的课外阅读计划。

新课程改革明确规定初中生要实施教材、读本、课外这三大层次的阅读,课外阅读怎样落实尚未引起注意。因此想通过这次调查,了解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引起大家的注意,使课外阅读能够切实开展起来。

2、寻求更合理的课外阅读书目。

新大纲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确实有值得商讨的地方。如:新大纲推荐的书目中中学生感兴趣的比较少;新大纲推荐的书目只注重对青少年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未涉及文化、历史、哲学、思想、科学等方面的名著,因而限制了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视野;新大纲未推荐当代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无法最大限度的激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为此想通过这次调查了解中学生究竟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开展书目研究,最终为学生拿出一份更合理的书目。

(一)本次调查随机选择了我市部分农村初中学校的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学生共计475人,以确保抽样调查结果的合理、准确、科学、可信。

(二)课题组成员在课题总负责人朱杰老师的组织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共同讨论、分析,最终确定了“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问卷”(问卷详见附件1),在问卷调查里,我们主要从阅读内容、阅读时间、阅读目的、阅读途径、阅读动因、阅读态度、阅读氛围以及对新大纲的阅读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查共有475名不同年级的农村学生接受调查,通过本次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笔者发现我市农村初中学校的课外阅读活动开展的很不理想。调查结果如下:

abcdef

120.8335.4210.426.254.1722.92

24.174.1727.0864.58

320.8337.516.6725

48.3339.5829.1722.92

547.9237.54.1710.42

620.8310.4235.4233.33

72.0810.4287.5

82512.562.5

945.8318.7510.4225

104.1710.4237.527.0816.67

1122.9237.531.258.33

126.2531.2562.5

1333.3354.1712.5

我们对问卷进行进行细致地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从阅读的内容来看

喜欢看科技书的人数占35.42%,超过了其他类型的人数,其次为文学名著,占20.83%,还有部分学生的阅读缺乏目的性、有序性,一般“有什么看什么”,占22.92%。

(二)从阅读的目的来看

有39.58%同学认为可以增长见识,有22.92%的同学认为是学会做人和处世,只有8.33%的同学认为是提高语文水平,更有29.17%的同学认为是休闲娱乐。可见,学生对课外阅读虽然持肯定态度,但阅读目的还不太明确,在“对自己的建议”一栏纷纷提出“希望自己多看课外书”。

(三)从阅读的时间来看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平均每周阅读3小时以上的只有25%,16.67%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2小时以上,37.5%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1-2小时,甚至还有20.83%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对老师的建议”一栏中提出要求老师少布置作业,多留些时间让他们看课外书,这一原因无论是农村学生还是城市学生都是普通存在的,虽是已实施了新教材,但新课程理念并未真正得以贯彻,学校为求升学率,贯彻的还是应试教育,最终我们还是靠考试分数定乾坤。

(四)从阅读的途径来看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购买和借阅是农村初中学生阅读的主要途径,分别占47.92%和37.5%,而通过租和网络获取阅读资源的仅仅占4.17%和10.42%。可见,农村初中学生阅读途径较为单一,特别是网络等新时代阅读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应用。然而,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佳,许多家庭很少给学生购买课外书籍,同时城里学校都有阅览室、资料室、图书室,均有丰富的藏书,而农村初中没有这些设施,有些学校虽有这些些但藏书也很少或者比较过时,而且更多的只是一种形象工程,并没有真正对学生开放,这造成学生阅读资源严重匮乏,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许多学生在“对家长的建议”一栏中希望家长能支持孩子购买课外书,能给自己多买课外书;“对学校的建议”一栏则希望能购买一些名著或者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籍。

(五)从阅读内容来看

对于鲁迅、冰心、老舍、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这几位作家的作品,阅读过的学生占的比例较高,但在师生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其实,对于这些名家,他们也仅仅看过少量的几篇文章,根本谈不上深入的了解。此外,对于一些外国作家(除童话作家),却只有少部分学生阅读过,如斯威夫特、罗曼罗兰、海明威,阅读过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均在百分之十以下。可见,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阅读的深度也不够。

(六)从阅读的态度来看

有4.17%的学生讨厌读书,有10.42%的学生保持无所谓的态度,有37.5%的学生有点喜欢,有27.08%的学生比较喜欢,只有16.67%的学生非常喜欢。由此可以看出:积极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比例不太高,较多的只是“偶尔读读”;一半以上学生没有经常性的课外阅读活动,这对语文教学是一个极不利的因素。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阅读,使“经常读”的人数不断扩大,这应该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益的重要方法。

(七)从阅读的氛围来看

对于身边读书很多的人占22.92%,身边一般的读书习惯的人占37.5%,身边很少读书的人占31.25%,几乎不读书的占8.33%。父母的阅读行为及态度对孩子有榜样秘激励作用,影响孩子的成就定向。调查发现,在阅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10部课外阅读推荐篇目中,父母“很喜欢或经常看书”者,人均阅读4.4部,而父母“很少或几乎不看书”者,人均阅读3.5部,不同性别、年级都反映出大致相同的情况。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能看到父母常常抽出一点时间阅读,他们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感到阅读的重要并效仿父母的做法。父母参与阅读,可以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在支持他的阅读行为,可以与父母沟通,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提高提高效果。有关研究表明:父母把材料读给孩子听以及给孩子提供阅读材料都影响孩子阅读能力提高。

第一、经过研究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我认为重新制定一份适合现阶段初中学生阅读需要的阅读书目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研究我认为提供给初中生的阅读书目应具备以下特点:

1、扩大学生阅读的知识面。从横的角度看,不应局限在文学作品内,文史类、社会科学类、科普类等也应涉及。从纵的角度看所选作品不应局限在古代、近代作品上,当代优秀的畅销书也应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力求培养综合的适合当代的人才。

2、推荐书目数量应增加,以使学生有较大选择空间。

3、所推荐的书目应最大限度符合学生的心理,做到通俗易懂、充满兴趣、有吸引力。

4、推荐的书目可分年级制定:应注意各个年级的阅读书目在数量和深度上有所区别。

第二、由第二部分的分析可看出当前课外阅读指导工作基本上没人去做,因此,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能把中学生课外阅读真正纳入语文教学范畴,通过课型、考核评价等手段把这一活动做实、做活,力争收到良好效果。如任课教师可采取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课,阅读书籍后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学生之间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课前2分钟简介近期所读的书等方法来实现。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源自于合适的阅读内容和恰当的方式方法,在阅读内容上,教师要做有心人,及时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尽可能符合学生特点的读物推荐给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交给学生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培养学生自主性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使之能在书海畅游。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我们可以利用班会、黑板报、墙报等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在全校师生会议和家长会上,使全校师生及家长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在黑板右侧或教室内等处写一些有关课外阅读的名言警句或激励性语言,如:“课外书,你永远的朋友”,“你想成为知识渊博的人吗?请参加课外阅读”,“从小爱读书,一生都幸福”,“知识海洋,让你幸福徜徉”;在教室、走廊、楼梯处张贴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的画像,如文学家高尔基,伟大领袖毛泽东,大作家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开展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班团课等,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励学生热爱书籍。

2、建立班级读书角,丰富阅读资源

农村初中办学条件相对较为滞后,许多学校没有图书室或者图书室藏书较少,学生家庭中藏书量也极为有限,阅读资源匮乏。我们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设立读书角,图书的来源可以让老师学生捐献,捐献图书者即可成为读书角的成员,享受每周向图书角借阅图书的权利,每班确立一名图书管理员,管理本班图书的借阅情况,这样,创设了资源共享的平台,丰富了阅读资源。

3、组织系列活动,形成阅读浪潮

学校可以确定读书主题,定期举办朗诵、演讲、讲故事比赛,或举办读书报告会,交流读书所得或感受,或举办展示会,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或开展读书征文活动等,各项活动,我们均设立奖项,并进行张榜公布。在有趣、丰富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激励学生参与阅读的的兴趣,形成课外阅读的浪潮。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学生拥有了想读书、爱读书的冲动,一旦拥有了这一课外阅读的内在驱动力,学生就能真正以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真正体味课外阅读所带来的成功体验。

(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意识

课外阅读能让学生接受和积累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的知识,能理解、掌握前人的成果,为写作奠定基础,积累素材,积淀语言,更重要的能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三)转变家长、教师的阅读理念

如今,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很多家长过多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他们过多的追求分数,认为孩子课外读一些小说浪费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不允许他们读名著,经济上不作支持。农村家长虽文化程度不高,但也应该为孩子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多给孩子买些课外书,多陪孩子一起学习,让孩子当自己的老师,在珠学习中阅读兴趣。

(四)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正确地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才能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1、做好课外阅读的推荐工作

“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好老师”,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外阅读大都带有随意性和消遣欣赏性,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做好读物推荐工作。我们主要以单元为板块,在课内搭建课外阅读的平台,根据单元主题为学生推荐同一主题的其他名篇,或同一作者的其他篇目,或为学生推荐相关网站。

2、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要想避免学生盲目、随意性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能,我们必须教给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1)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注意把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分门别类地记下来,形式可以一拘一格,教师可以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检查学生读书笔记,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

(2)鼓励学生读写结合

读与写有机结合,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成果,提高阅读质量,在阅读能力提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写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续写、仿写、改写、扩写、评论等都可以采用,并臭味相投向省市县各级刊物及校刊投稿,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五)注重课外阅读评价

课外阅读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必须把评价贯穿于学生整个阅读过程中,提高阅读实效。评价的内容及其方式都可以多种多样,如围绕课外阅读开展的各类活动读书笔记记录情况以及阅读成长卡都可以纳入评价机制,并注重教师、学生自我及相互间评价相结合,课内、课外评价相结合,分学段目标达成与综合评价相结合,还可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当然我们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此外,我们可以在测试中融入课外阅读,如我们可以出题:“你最喜欢的一本课外名著是什么?你最喜欢里面哪一个人物?说说理由”,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提高阅读实效。

总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起责任,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使我们的学生自觉阅读主,乐于阅读,那么我们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问卷的调查

学校年级姓名

同学们:你喜欢看语文课外书吗?请认真如实地回答下列问题好吗?

1、你平时喜欢阅读的课外书是()

a、文学名著b、科技类书籍c、卡通、漫画、言情、武侠小说d、报纸杂志e、教材辅导读物f、有什么看什么

2、你阅读课外书的时间一般是()

a、课间b、放学后c、节假日d、有时间就看

3、你一周内大概看多长时间的课外书?()

a、1小时之内b、1-2小时c、2-3小时d、3小时以上

4、你阅读课外书的目的是()

a、提高语文水平b、增长见识c、休闲娱乐d、学会做人和处世

5、你阅读的课外书来源于()

a、购买b、借c、租d、网络

6、你认为我校的课外阅读活动开展的如何()

a、好b、较好c、一般d、差

7、你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父母的要求b、学习的需要c、个人的爱好

8、你通常采用的课外阅读的方法是什么()

a、略读b、精读c、上述两者相结合

9、你阅读的主要场所在哪儿()

a、学校b、家庭c、书店d、其他

10、对于开展课外阅读,你的态度怎样()

a、讨厌b、无所谓c、有点喜欢d、比较喜欢e、非常喜欢

11、你身边喜欢并自觉阅读课外书籍的人数怎样()

a、很多b、一般c、很少d、几乎没有

12、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你是否了解()

a、了解b、基本了解c、不了解

13、你知道中学生课外必读哪些名著吗()

a、知道b、有一些知道c、不知道

1、你课外读过哪些作家的作品?

2、你对语文课外阅读有哪些看法、意见或建议?请按以下几方面填写。

对学校:

对老师:

对家长:

对自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