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小兔子乖乖听课后心得体会及感悟 小兔乖乖听课总结建议(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10:13:45 页码:9
小兔子乖乖听课后心得体会及感悟 小兔乖乖听课总结建议(6篇)
2023-01-13 10:13:45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小兔子乖乖听课后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小兔请客》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的第一课时,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及其应用,在后面还要学习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又是进一步学习运算的基础。

“小兔请客”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整十数加减法,是本册教材计算教学的起始,也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它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和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小兔请客”的童话故事,创设加减法的具体情境,从中引出问题:

①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②草地上还剩下多少个果子?

然后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最后鼓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再让学生尝试解答。通过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同时结合算式引导学生认识加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根据《标准》的理念,在教学中,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一)知识与技能:

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也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1、重点:计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则是本节课的重点。

2、难点:在实际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本节课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运用了情境创设法、比较、迁移、归纳法及练习巩固、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并对学生进行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法指导,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学法指导及合作、交流、探究学法指导。让学生在直接感触的基础上,体会算理,掌握多样的计算方法,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铺垫。

2、故事导入。

在一个很美很美的森林里,住着一只勤劳善良的小兔子……讲故事的过程中揭示并板书课题:小兔请客。多媒体出示主题图。本环节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有关果子的数学信息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怎样列算式呢?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不但要学会提出问题,还要学会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30=或30+20=

(3)那么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先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算法。(反馈计算方法。)

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可能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这时,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②因为2+3=5,所以20+30=50;

③因为2个“10”加3个“10”是5个“10”,所以20+30=50;

④用数一数的方法10,20,30,40,50;

⑤在计数器十位上先拨2个珠子,再拨3个珠子,合起来5个珠子表示50,所以20+30=50。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并把它说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

2、渗透应用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表扬和鼓励,同时提问,你们知道在这个算式中每个数字都表示什么含义呢?鼓励学生尝试回答,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对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初步的简单印象。

3、学习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中,每一个数都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这时如果有的学生知道,就让学生介绍。并边说边板书。

4.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老师继续讲故事了,就在他们正要享用这些果子的时候……,前面计算的讲解和练习,学生难免疲惫,老师通过继续讲故事,一方面是让学生得到短暂的休息,另一方面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课件显示第二幅情境图,指导学生说出图意,重点在于同第一幅图相区别。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试着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教学过程与上面大体一致。

5.学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做完后组织学生口答,并说出计算过程。“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这道题也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四)全课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什么?

(五)思想教育:老师知道你们不仅聪明,而且者是懂事的好孩子,对吗?小白兔有好吃的要与好朋友们一起分享,谁能说说你们在生活中有好吃的是怎么做的?

生:我分给爸、妈妈吃。

生:我要分给小朋友们吃。

生:我要和老师一起吃。

意图:使学生把本课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探究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远比结果重要的多,所以只要学生动手操作,积极参与,教师就要予以肯定和表扬,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同学的意见,对于同学与自己相同的看法要肯定,不同的看法要讨论,在交流与探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兔请客》,《小兔请客》选自北师大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的第一个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和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所安排的一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课。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小兔请客”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由于这节课是加与减的第一课时,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计算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我从以下几方面确定了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认识加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从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实践操作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计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因此,我把“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加与减的意义与联系”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三维目标呢?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借助多媒体,采用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知识的内涵。为了能很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从以下四个环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1.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2.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3.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4.回顾总结,评价反思。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由于本节课是一年级的课程,针对儿童年龄小的特征,我先借助多媒体设计了儿童喜欢的故事情境:“在茂密的森林里,住着小兔子一家,小兔为庆祝生日,请来了一些客人吃果子。”从而引出课题。(板书)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这一环节中,我围绕两个步骤展开新课的教学。

第一个步骤发现问题。美国“木匠教学法”很成功,“木匠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我在这里创设了两个思维情境,作为理解抽象知识的阶梯。1.出示情境图,要求学生数一数盘中的果子数,让学生发现每盘的果子数相同,建立直观影像。2.根据情境图捕捉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我及时鼓励。

第二个步骤“解决问题”,首先,根据学生提出的“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探讨20+30的计算方法。(板书:20+30)这里我分为两个活动进行学习。

活动.摆小棒

首先请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先摆2捆,再摆3捆,合起来是几捆,是多少根小棒呢?

这里我不急于把结果告诉学生,在第二个活动“说一说”中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怎样能求出20+30的和呢?并说出是怎样想的?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后汇报结果,出现了下面几种算法:2+3=5,所以20+30=50;2个十加3个十是5个十,所以20+30=50;用数的方法:10、20、30、40、50;这时我又拿出计数器问学生还有办法吗?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快说出了用拨珠子求和的方法。[板书:20+30=50(个)]

(以上两个活动的设计主要从学生熟悉的摆小棒入手,通过操作、交流、探讨,让学生说出各种求和的方法,体会算法多样化)

“正当小动物玩儿的高兴时,忽然,小刺猬的手机响了,原来是家里有急事,让它赶紧回家,小刺猬望着水淋淋的果子,真舍不得走,怎麽办呢?它灵机一动,在盘子里打了个滚儿,瞧,它带着10个果子得意地走了,草地上现在还剩下多少个果子?”说到这儿,我让学生根据图意用算式表示出来。[板书:50-10=40(个)]

(由于前面已经有了加法的知识经验,学生很容易掌握了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通过算法的迁移,形成技能。)

最后,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板书)

本节课,通过数一数、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让学生经历从提出问题到发现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样的一个过程。

(三)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我设计了吃果子、买玩具等游戏活动。第1、2题是基础知识的考察;第3题通过猜一猜小动物下面的数字是几,拓展学生的思维;第4题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设计:

吃果子

□○□=□(个)□○□=□(个)

2.买玩具

飞机卡车洋娃娃 皮球 机器人

20元4元50元7元40元

(1)你喜欢哪两种玩具?需要多少元?

(2)说一说50元可以买哪两种玩具?

3.猜一猜,小动物下面的数字是几?

30+20=大象松鼠-10=40

80-企鹅=60熊猫+50=90

4.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字相加等于100

(四)回顾总结,评价反思。

通过学生的回顾总结,结合教师的适时评价,进一步梳理新知。课后我也及时做了反思,感到自己在课堂调控和对学生评价的能力上还需要加强。

板书是教学中所应用的一种主要教学媒体,通过加法与减法的教学,浓缩了本节课的课堂内容,再现了整十数的加与减。(板书)

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新理念倡导的课堂教学中,一个最大的亮点是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当然,这节课在设计上还有许多不妥之处,希望能得到评委和老师的指点。在今后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迸发出智慧的浪花,激荡创新的激情,领悟教学是一门艺术的真谛!

附板书设计:

小兔请客

加与减

20+30=50(个)50-10=40(个)

加加和被减差

数数减数

描写小兔子乖乖听课后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hello, everyone. im a little rabbit. my name is jenny.

大家好,我是一直小兔子。我叫jenny。

look! im very lovely. my eyes are red. my ears are long. my hair is white. my tail is short. i like carrots very much.

瞧!我很可爱哦。我的眼睛是红色的.。我的耳朵很长。我的毛是白色的。我的尾巴很短。我非常喜欢吃胡萝卜。

i have a good friend. shes my little master. her name is shirley. we always play games together. i like her very much.

我有一个好朋友。她是我的小主人。她叫shirley。我们总是一起玩游戏。我很喜欢她。

i spend every day happily. i will grow up gradually.

我每天都很快乐。我会慢慢的长大。

描写小兔子乖乖听课后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小兔请客》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的第一课时,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及其应用,在后面还要学习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又是进一步学习运算的基础。

2.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认识加减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

3.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计算整十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创设生动活泼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轻松学习,树立学习的信心,产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2.将类比、迁移思想渗透其中,在比较中总结归纳。

3.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4.在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1、情境创设法

2、比较、迁移、归纳法

3、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法指导。

2、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学法指导。

3、合作、交流、探究学法指导。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铺垫

认计数器、认小棒、认一盘果子

2、故事导入

小兔子过生日,请了好多客人……讲故事的过程中揭示并板书课题:小兔请客。多媒体出示主题图。本环节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有关果子的数学信息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 “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怎样列算式呢?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不但要学会提出问题,还要学会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30=或30+20=

(3)那么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先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算法。

反馈计算方法。

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可能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这时,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②因为2+3=5,所以20+30=50;

③因为2个“10”加3个“10”是5个“10”,所以20+30=50;

④用数一数的方法10,20,30,40,50;

⑤在计数器十位上先拨2个珠子,再拨3个珠子,合起来5个珠子表示50,

所以20+30=50。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并把它说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

2、渗透应用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表扬和鼓励,同时提问,你们知道在这个算式中每个数字都表示什么含义呢?鼓励学生尝试回答,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对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初步的简单印象。

3、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老师继续讲故事了,就在他们正要享用这些果子的时候……,前面计算的讲解和练习,学生难免疲惫,老师通过继续讲故事,一方面是让学生得到短暂的休息,另一方面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课件显示第二幅情境图,指导学生说出图意,重点在于同第一幅图相区别。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试着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教学过程与上面大体一致。

4.学习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每一个数都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这时如果有的学生知道,就让学生介绍。并边说边板书。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做完后组织学生口答,并说出计算过程。“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这道题也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什么?

描写小兔子乖乖听课后心得体会及感悟四

我所希望的未来世界

安徽省阜阳市颖东区老庙镇杜寨小学 李倩倩

辅导老师 冉增

在未来,我所希望的未来世界是一个美好的世界。

在这里,自然女神拥抱着大地;和平女神守护着世界;希望女神在那里祝福着人类;幸福女神在那里连夜狂欢。

在这里,没有战争、没有恐慌、没有仇恨、没有抱怨、没有悲伤、没有自然灾害,人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在这里,春天芽孢初放,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雪花飞舞。

在这里,人人都是平等的,不论是联合国秘书长还是流落街头的乞丐,人人都有生活的权利,他们都在为这个美好的世界默默的奉献。

在这里,动物与人类和谐的相处,没有人会伤害这些可爱的生灵。在森林里的早晨,勤劳的人们起床了,这时,湖边的动物办公楼传来了一阵喧哗声,啊,原来动物办公室已经开业了,这里的董事长是一位动物学家,总经理是小兔子,秘书是仙鹤,职员有狐狸、狼、鳄鱼、小狗、小马、小猫、小鸟,甚至还有老虎和狮子呢!他们各有其职,都在认真地工作。可爱的小鸟是邮递员,聪明的狐狸是会计,身体庞大的老虎和狮子,他们是勤劳的警察......他们一直工作到下午。灿烂的晚霞在空中点燃了,湖边传来了动物乐队的音乐声,大象吹着萨克斯,老虎在吹双簧管,狮子在跳舞,仙鹤在弹钢琴,人们在一旁静静的欣赏,多么可爱的动物啊!

这样一个其乐融融的世界,谁会不向往?你们希望我们的世界也像这样美好吗?为了让明天的世界更加美好,让我们现在开始热爱我们的世界吧!

描写小兔子乖乖听课后心得体会及感悟五

1、冲锋开始了,战士们像猛虎下山一样冲向敌人。

2、母亲的爱像大海一样宽广,像月光一样轻柔,给我带来无限的温暖。

3、像太阳一样,那么你就多了份温暖。

4、滚滚的长江像一条永不停息的长龙一样流向大海。

5、菊花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女孩子刚刚洗过的头发一样,随意飘散开来。

6、毛茸茸的雪球,像小兔的短尾巴一样。

7、火堆里有一块陶瓷的碎片,被火烧得像石头一样硬,像砖一样红。

8、像小草一样,那么你就多了些坚强。

9、小红的脸像苹果一样圆。

10、像天空一样,那么你就多了些宽广。

11、一阵微风吹过,树枝上的雪随风飘扬,像天女散花一样。

12、小明像小鹿一样奔跑过来又像小猫一样爬上了树。

13、蓝天像湖水一样平静,像玻璃一样透明。

14、这里的枫叶像血一样红,染红了整座山。

15、她的笑容像花一样美。

16、天空像被水洗过一样蓝,像被刷过一样干净。

17、中秋节的月亮像圆盘一样引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

18、她的舞姿像微风一样飘逸,又像白云一样轻盈。

描写小兔子乖乖听课后心得体会及感悟六

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交流的欲望;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与人交际的技巧,同时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小组合作中训练有条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1、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说的办法进行评论。

2、动脑筋想出小兔运大南瓜回家的办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说出小兔运南瓜的办法,知道什么办法好,好在哪里。

图片:小兔、大南瓜;cai课件;头饰:兔妈妈、小兔。

一、故事导入

1、讲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森林里有一座漂亮的蘑菇房子,那就是小兔的家。里面住着兔妈妈和小兔子。春天的时候,兔妈妈带着小兔在一块空地上种下了南瓜。到了秋天,果实成熟了,兔妈妈想做南瓜饼给小兔吃,就让小兔去地里摘南瓜。(贴图:小兔)小兔知道了高兴极了就蹦蹦跳跳地去了,来到南瓜地里一看,哇,高兴地跳了起来。(贴图:大南瓜。)

抓住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创设情境以故事引入,使学生融入故事情节当中,唤起学习的欲望。

2、师提问:你们瞧,这是一个怎样的大南瓜,这时小兔最想说些什么呢?(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引导学生用“又___又___”的句式形容南瓜。)

利用夸张的南瓜图,引导学生从南瓜的特点(颜色、形状、大小、重量)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分组交流,小兔看着这个又大又重的大南瓜,着急得会说些什么或者会做些什么动作?大家一起说一说,演一演,推选组内讲得最生动的人来汇报。(贴图一)引导学生从小兔的表情切入,体会小兔着急的心情,由此引出问题的所在“如何把南瓜运回家?”

教师细致地捕捉到组内的“闪光点”,给予巧妙的影响,让能说会道的学生畅所欲言,让跃跃欲试的学生有机会表达。

二、创设情境,交流小兔运南瓜的办法

1、(出示图三)聪明的小兔终于把南瓜运回家了,看,兔妈妈眼睛瞪得大大的,这时妈妈会说什么?小兔又会说什么呢?同桌分角色说。

(引导学生从小兔和兔妈妈的神情、动作进行大胆的想象。)

2、自找伙伴演一演:

(引导学生评一评小兔和兔妈妈对话的过程。可以评语言表达,也可以评神态、动作,说说他俩的表演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自找伙伴”体现出教师一方面点燃学生表演的热情和欲望,另一方面给予学生自主的发展空间,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思维,为学生的表演作铺垫,促进学生互动。使学生对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3、小组讨论:

究竟小兔用什么方法把南瓜运回家呢?我们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看谁想出的办法最合理。要求小组内每人讲一种方法,并且要表达清楚。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像,掀起了教学的高潮,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汇报,师:现在老师就是兔妈妈(老师戴上兔妈妈头饰),小朋友是聪明的小兔(示小兔头饰),小兔已经把南瓜顺利地运回了家。谁先来告诉妈妈你是怎么运回南瓜的?

⑴ “妈妈”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

⑵ “妈妈”及时地对声音响亮、认真听的学生进行肯定。

⑶ “妈妈”对有独特见解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学生想想有没有更巧妙的方法。

5、小结方法。

三、课间活动:游戏“我说你做”(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左右)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自控能力弱、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情况设计课间活动,既能让学生的手脚动一动,又能调节上课的气氛。

四、评议

你觉得哪种运南瓜的办法好?为什么?

在讨论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主张,只要能说清理由都应加以肯定,以培养学生喜欢讨论、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中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同学发言方面的优点,也可以用委婉的语气提出建议。这就为学生如何评价指引方向:去发掘优点、学习别人的优点或提出好的建议。

五、课后延伸

1、在众多的办法中选一种,把它画在课本空白处。

2、联系图1到图3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回家把故事讲给父母听,和他们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

小兔运南瓜

1、当轮子滚。

2、请人帮忙。

3、用绳子拴住拖。

方法:

4、找车子运。

5、请大象用鼻子运。

6、放小溪中漂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