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贫困村健康直通车心得体会及感悟 健康扶贫的心得体会(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11:09:15 页码:14
贫困村健康直通车心得体会及感悟 健康扶贫的心得体会(二篇)
2023-01-13 11:09:15    小编:ZT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贫困村健康直通车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一、联合村基本情况

联合村位于镇东北部高山地区,离县城30公里,有四个村民自治小组,现有328户村民,共计1108人,其中外迁入彝族同胞456人,贫困户90户,贫困个人55人。铅矿资源丰富。通过农业相关专家介绍,联合村土地质量好,日照时间长,海波1300米,与清溪相比优越性较强,自20xx年栽种大樱桃150亩6000株;20xx年栽种大樱桃550亩220xx株,共计达到700亩;20xx年发展经济果林核桃250亩,核桃高枝换头8430芽;20xx年绿化造林栽种桦木和香樟树共计达到90000株。截止目前最新统计:大樱桃树700亩;核桃树800亩,西瓜500亩;四季豆200亩(反季节蔬菜,在联合村特有的气候条件下才能种植);当归和“02”号(一种出口日本的中药材)300亩。

二、帮扶计划

本着以强化基础建设,特别是村委会至二道坪3组通组公路建设(长1.8公里,宽3.5米至4米);村委会至大平头2组通组公路建设(长2.0公里,宽3.5米至4米);村委会至普陀山通组公路建设(长7.0公里,宽3.5米至4米),总计长10.8公里。修建和完善一所村级卫生室,“小”病在家看,“大”病在外看原则,解决老百姓就医难;“村两委”建设,村组干部的培训,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政策的宣传,特别是村级网站的建设,一方面让外界及时了解联合(贫困)村的信息,另一方面提高村组干部的技能型、素质和修养;办实事为突破口,多方筹集资金,调动全体村民积极性,全面推动联合(贫困)村经济、精神文明双发展。根据联合(贫困)村的发展实际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三、具体实施

20xx年驻村帮扶工作计划

1、建设10.8公里通组公路,解除联合村贫穷“帽子”。

“要想富,先修路”,联合(贫困)村老百姓勤劳、善良、朴实,通过实际走访调查,制约联合(贫困)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10.8公里通组公路建设【村委会至二道坪3组通组公路建设(长1.8公里,宽3.5米至4米);村委会至大平头2组通组公路建设(长2.0公里,宽3.5米至4米);村委会至普陀山通组公路建设(长7.0公里,宽3.5米至4米),总计长10.8公里】,按国家标准总共需要324万人民币,通过多方筹资金,政府出资270万元,爱心企业出资一部分,老百姓自筹一部分且投工投劳,希望早日完成这一伟大的民生工程。

2、修建完善一所联合村卫生室,引进一名乡村医生。

修建完善一所村级卫生室,引进一名乡村医生,让联合(贫困)村老百姓“小”病在家看,“大”病在外看原则,切实解决老百姓就医难问题。

3、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推动村级办公网络化。

村“两委”建设,村组干部的培训,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政策的宣传,特别是村级网站的建设,一方面让外界及时了解联合(贫困)村的信息,另一方面提高村组干部的技能型、素质和修养;办实事为突破口,多方筹集资金,调动全体村民积极性,全面推动联合(贫困)村经济、精神文明双发展。

4、搞好农、牧、畜的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根据联合(贫困)村特有的地理、气候环境,鼓励一部分村民养殖山羊、奶牛、土鸡等农副产品,帮扶他们寻求市场合作,搞好宣传,千方百计增加收入。

5、积极协助农技等部门开展好联合村老百姓实用技术培训。

加强对联合村农民的实用技能培训和文化教育培训,使其具备一技之长,帮助农民兄弟在专业合作社中就业或开拓其他就业门路,增加收入来源。

6、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做好联合村安全维稳工作。

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配合村干部认真协调妥善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加强联合村治安综合治理,落实联合村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联合村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创建“平安联合村”、“和谐联合村”活动,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反对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创造联合村安全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做好联合村安全维稳工作,协助村委会做好护林防火工作;抓好农业生产帮扶工作。

7、巩固文化阵地;增进汉彝团结。

打造一支适合联合村汉彝文化的专业团队,让汉彝村民在农闲时“唱唱歌”、“跳跳舞”,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爱好,特别是要深挖彝族文化历史,让彝族文化融入到汉族文化中,汉族文化融入到彝族文化中,达到汉彝和睦相处,增进民族团结。

2022贫困村健康直通车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帮扶对象:****乡**村**社***(户主姓名)联系电话:***********贫困户属性:*********(一般贫困户、低保贫困户、五保贫困户)帮扶干部:**********(单位职务职称帮扶干部姓名)联系电话:***********

根据甘肃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完善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的通知》要求,为了切实帮**村**社***解决实际问题、拓宽增收渠道、加快脱贫致富步伐,2018年*月*日,**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同村“两委”班子、帮扶干部、第一书记深入***家庭,与贫困户一起讨论,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认真商议脱贫路径和方式,仔细计算收入支出帐,有针对性地完善帮扶措施,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

(一)家庭人口

户主:***(姓名),**岁(年龄),*族(民族),文化程度(文盲、小学、初中),健康状况(健康、患病、残疾),工作情况(在家务农、外出打工、上学等),是否属于“三留守”(留守老人、妇女、儿童)人员。

妻子:***(姓名),**岁(年龄),*族(民族),文化程度(文盲、小学、初中),健康状况(健康、患病、残疾),工作情况(在家务农、外出打工、上学等),是否属于“三留守”(留守老人、妇女、儿童)人员。

儿子*********************儿媳*********************孙子(女)******************

(二)家庭主要生产生活资料及收入情况

1.住房情况:现有住房*间,住房面积**平方米,人均**平方米。其中砖混结构*间,****年修建;砖木结构*间,****年修建;土木结构*间,****年修建。现有主要居住用房属于什么安全等级、是否经过鉴定、有无鉴定证明。享受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灾后重建国家补贴**元,个人自筹**元。

2.安全饮水情况:贫困户是否有安全饮水、于**年**月安装入户,水量是否满足要求,日常供水是否稳定。集中供水点是否方便。

3.用电情况:生活用电是否接通(**年已经接通),动力电是否接通(**年已经接通),日常供电是否稳定。

4.教育情况。目前家里有**人上学,其中学前教育*人、小学*人、中学*人、中职*人、大学*人,具体上学地点,学费生活费开支情况,享受的国家优惠特惠政策(是否落实贫困户学前教育保教费和生活补助、“两免一补”和学生营养餐等政策)。适龄儿童是否有辍学现象,辍学的具体原因(根据入户调查情况实际描述),有无因学借款、贷款情况。

5.就医情况。户籍人口*人,****年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目前家里有患病*人、残疾*人(具体谁患病、残疾),分别是**病(**年确诊),**级残疾(**年鉴定),患病人口是否享受了合作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救助、民政医疗救助等政策,分别报销**元,个人承担**元,没有报销的具体原因。目前治疗情况,未及时治疗原因(无足够费用或为了不增加家庭负担等因素放弃治疗、无亲属照护送医治疗、无行动能力等),有无因病借款、贷款情况。

6.养老保障:户籍人口*人,2018年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7.享受低保情况:2018年享受*类低保*人,每年享受低保金**元。

8.种、养殖情况:耕地面积*亩(其中旱地*亩、水浇地*亩;川地*亩、山地*亩),人均耕地面积*亩。2017年种植小麦*亩,玉米*亩,马铃薯*亩,中药材*亩(其中当归*亩、黄芪*亩),核桃*亩,花椒*亩。林地*亩,草地*亩。2017年养羊*只、养牛*头,养鸡*只。

9.技能培训情况:是否参加过技能培训,**单位组织的培训,**年**月**(具体到人)参加**培训(具体培训内容),共培训**天,培训的方式方法,获得**劳务技能证书,培训之后预计收入增长情况。没有参加培训的原因是什么。

10.家庭其他财产:有电视机*台,摩托车*辆、拖拉机*台。11.借贷情况:主要包括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民间借贷金额及使用情况,还款计划等。

12.家庭收入情况:2017年种植收入***元,养殖收入***元,其它生产经营性收入***元;务工收入***元(技术型、苦力型,务工时间);转移性收入***元(各类政策补贴);财产性收入***元(农村租房、租地收入)。2017年家庭总收入***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因病(残疾)致穷。(逐一填写患病人员信息,疾病名称及确诊时间,费用支出及目前治疗情况,是否举债及举债数额,报销情况)

2.因灾致穷。(家庭遇到的具体灾难灾害、受损情况、具体时间、接受救助情况)

3.因学致贫。(逐一填写子女就学情况,学费、生活费开支情况)

4.因婚致穷。(结婚时间、花费的具体彩礼、目前借贷情况)5.缺乏劳动力。(家庭现有劳动力结构,有劳动力几人,无劳动力几人)

6.缺技术。(缺乏种养殖方面的农业实用技术还是劳务技能方面)

7.缺资金。(计划发展的增收致富项目,需要的资金数量及今后的打算)

8.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对具体原因进行分析)9.其他。(对具体原因进行分析)

(一)产业帮扶方面(根据村情户情详细填写)

1.种植方面。(比如逐年减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核桃、花椒等经济林种植面积,种植马铃薯、玉米优质品种,实现稳步增收。)

2.养殖方面。(比如申请产业发展项目贷款,建造养殖暖棚,扩大养殖规模。)

3.技能培训方面。(比如鼓励贫困户参加种养殖和劳务技能培训,通过提高种养殖效果、提升务工人员技能,增加生产经营性收入和劳务收入。)

4.劳务输转方面。(比如联系用人渠道,介绍***长期在外务工,形成稳定收入来源。)

(二)义务教育方面

宣传落实学前、义务教育、高中(中职)阶段教育特惠政策。对有辍学人口的家庭,分析辍学原因,制定控辍保学计划,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无一人因贫辍学。

(三)基本医疗方面

宣传落实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特惠政策。协助落实健康扶贫“三个一批”措施,减轻医疗负担。

(四)住房安全方面

1.协商制定危房改造措施,包括按什么方式改造、什么时间改造,面积如何按规定控制。

2.资金来源渠道,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政策补助多少,个人自筹多少。

3.配套推进巷道硬化、入户道路硬化和农户庭院硬化“三化工程”建设。

4.加快改厕改厨改圈,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情况。

(五)安全饮水方面

帮扶户无安全饮水或保障程度低的,对接县乡项目安排计划,协调列入安全饮水巩固提升计划,重点解决供水保证程度、水质达标等问题,确保贫困户饮水达到脱贫验收标准。

(一)2018年帮扶措施和目标1.种植方面。

***家庭有耕地**亩,计划优化调整种植结构。一方面减少小麦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核桃、啤特果等经济林种植面积,另一方面引进新品种马铃薯和玉米种子,增加群众收入。

种植新品种马铃薯**亩。目前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为传统地方品种,产量低而不稳,平均亩产***斤左右,亩收入***元左右。2018年计划种植新品种马铃薯,加强种植方面技术指导,力争亩产达到***斤左右,预计增收***元左右。

种植新品种玉米**亩。目前种植玉米平均亩产**斤,亩收入**元,但产量收益较低。2018年计划改种新品种,通过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加强水肥管理措施,每亩产量可提高到**斤左右,预计增收**元。

栽植核桃苗**亩。将原本单一的粮食生产转变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配套发展的模式上来,2018年计划在马铃薯地里套种核桃苗**株,逐步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生产经营性收入。

2.养殖方面。

加入村级合作社,帮助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技能,计划养羊**只,年预计出栏**只,收入**元以上,人均养殖收入达到**元以上。

3.提高务工收益方面。比如:鼓励***继续参加劳务技能培训,取得专业技能证书。联系用人渠道,介绍***长期在外务工,形成稳定收入来源,年务工收入在***元左右。

2018年,通过扩大养殖规模,调整种植结构,增加技术投入,预计种养殖产业收入**元;务工收入***元(全年务工时间*个月左右);转移性支付**元。全年收入合计**元,人均纯收入**元。

(二)2019年帮扶措施和目标

一是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帮助扩大养殖规模,计划养羊**只,年预计出栏**只,收入**元以上,考虑到疫情防治及市场变化,净收入预计**元,人均养殖收入达到**元以上。

二是继续优化调整种植结构。种植玉米**亩,马铃薯**亩,发展核桃、啤特果经济林**亩,在上一年基础上2019年种植业保持相对稳定,预计增收***元左右。

三是提升群众内生动力。组织**家庭成员参加“两户”(脱贫户、贫困户)见面会和群众知情大会,脱贫户面对面传授脱贫经验,使贫困户学习掌握脱贫致富的办法和门路,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2019年,通过扩大养殖规模、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经济林种植面积,预计种养殖产业收入***元;务工收入***元(全年务工时间*个月左右);转移性支付**元。全年收入合计**元,人均纯收入**元。

(三)2020年帮扶措施和目标

一是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帮助扩大养殖规模,计划养羊**只,年预计出栏**只,收入**元以上,考虑到疫情防治及市场变化,净收入预计**元,人均养殖收入达到**元以上。

二是继续优化调整种植结构。种植玉米**亩,马铃薯**亩,发展核桃、啤特果经济林**亩,在上一年基础上2020年种植业保持相对稳定,预计增收***元左右。

三是稳步提高务工收益。多方联系用人渠道,介绍***长期在外务工,形成稳定收入来源,年务工收入在***元左右。

2020年,预计种养殖产业收入***元,其它生产经营性收入**元;务工收入***元(全年务工时间*个月左右);转移性支付**元;财产性收入**元。全年收入合计**元,人均纯收入**元。

1、对贫困老人、重病病人和贫困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加强救急纾困体系建设,及时做好吃饭、饮水、取暖等保障工作,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燃眉之急,确保不发生一户因贫困上不起学、看不起病、生活不下去。

2、对居住偏远的贫困群众给予更多关注,加强日常走访慰问,制定落实应急性帮扶举措,对无法下床和出门的患病农户,建立“送医上门”或者“送人就医”的有效机制,让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小病、常见病能看得起,得大病也能确保全家吃穿不愁。

3、对因突发性事件致贫返贫的贫困家庭,通过申请临时救助、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等给予及时救助。

户主(签字):村支部书记(签字):驻村帮扶工作队长(签字):第一书记(签字):帮扶责任人(签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