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新中国的巨大成就心得体会如何写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宝贵启示心得体会(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11:28:07 页码:9
新中国的巨大成就心得体会如何写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宝贵启示心得体会(4篇)
2023-01-13 11:28:07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主题新中国的巨大成就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1921年,您从嘉兴南湖走来,在红船上,用镰刀和斧头点燃的圣火指明前进的方向,把民族解放的旗帜高高地举起。无数坚忍不拔的脊梁撑起您的伟岸和风骨,无数英烈的血雨染出您的鲜明和红艳。

1949年,您从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一路走来,一声庄严宣告,犹如万钧雷霆震醒了昏睡百年的旧中国,一个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中国诞生了,五星红旗飘扬神州大地,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978年,当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庄稼汉按下鲜红的手印,包产到户犹如一声惊雷,震动了中国。打开国门,经济发展的大潮澎湃,这是总设计师的大手笔。不是有一首歌吗?“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老人们举杯孩子们欢笑,小伙儿弹琴姑娘歌唱……”老百姓用歌声表达了对光明前途的憧憬与希望。

1994年7月,我在红色前举手,举起劳动的右手。我在自豪中阅读镰刀和锤头交叉的沧桑,我是幸运和幸福的,因为,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我是红色中的一分子,我站在飘扬的党旗下奉献着,并提升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1997年7月,当五星红旗在收复香港的仪式上冉冉升起,“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我们感慨万千,红旗飘飘,雪百年国耻就在今朝!

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是您发动一切社会力量展开施救;党和国家领导人冒着危险,亲自赶赴灾区指挥部署救援工作;人民子弟兵在交通完全阻断之际,开山辟路,用血肉之躯拓出生命通道……就在,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中国人百年梦圆,一个充满自信的大国屹立在世界东方。“北京欢迎你,有梦想谁都了不起。”那歌声里有几多喜悦、几多自豪,唱出了炎黄子孙的心声。

6月,我走进西柏坡。“滹沱河畔与君晤,指点江山气象殊。南指中原屡传捷,石门北望庆新都。”50年前,陈毅将军正是在这里满怀豪情地吟诗,品味那豪气冲天的诗句。站在西柏坡石刻园的凉亭上举目四顾,东南是南湖一样明镜如洗的柏坡湖,西望巍巍太行,也如井冈山一般雄伟壮丽,北望柏坡岭上骄阳下的西柏坡纪念塔,同样也有延安宝塔一样的紫气灵光。

仰望火红的七月,是您的朝霞点亮眼眸的光,是您的星光照耀暗夜的路,是您的群山飘扬爽朗的笑,是您的江河荡漾欢快的歌。您是雄伟的纪念碑,镌刻几代人不懈的追求;您是壮丽的交响乐,奏响新中国挺进的步伐。“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作为您的儿子,我要说:“先辈的光荣,属于先辈;过去的光荣,属于过去。在今天这五彩缤纷、百舸争流的伟大时代,我们每一个党员,都应该唱支赞歌给党听。大山耸立,大道笔直,大鼓擂响,大鹏展翅,大国复兴,谁与争锋?”七月的歌,已经唱了xx年,这首歌没有休止符。这是一首在风风雨雨中茁壮成长的歌,是一首信念不灭、激- 情燃烧的歌,是一首56个民族团结奋进的歌,是一首13亿中国人异口同声高唱的赞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主题新中国的巨大成就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最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之所以能取得世界瞩目的成绩,是因为我们坚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我们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进行列举,也可以从内政外交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进行总结,这些成让我们直观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展现的独特魅力、焕发的生机活力和持续产生的国际影响力。但是,我们不仅要说明成绩的列举和现象的说明,还要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在哪里,进一步说明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原因明确,道理清晰,许多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了全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道至关重要。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2013年1月,xxxxx在新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会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事业兴衰的第一问题,道路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因为我们继续走路,走路是人类的正确道路。只有正确的道路才能接近两百年的目标,中国才能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否则,南辕北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是因为这条道路的形成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而不是主观的推测和模仿的产物。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后,中国面临着去哪里的道路选择问题。当时的中国面临着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道路,还是走君主立宪制的道路,走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的重大问题。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了必须选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毛泽东先生说:其他的都试过了,失败了。2014年,xxxxx在欧洲访问时指出,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考虑过,尝试过,结果不顺利。1949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人民主专政》这篇文章中说:十月革命响起,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当时,中国国情接近俄罗斯,俄罗斯这种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通过工农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革命有很强的示范性。十月革命的胜利在方向、方法、精神上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中国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近代以来的战乱、分裂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制度的前提。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现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基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经历的曲折、独创性理论成果、工业、农业、防卫、科学技术、文化等各领域的巨大成果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指导思想混乱总之和工作重心转移,做出实施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此后,经过40年一贯的接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向前推进和发展,最终形成了符合中国独特文化传统、独特历史命运、独特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于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个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义和谐强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有中国特色,又有世界普遍意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中国实际和基本国情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建设,坚持四个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因为坚持正确的道路,创造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世界奇迹,大大改善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也大大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取得了历史性的成果。今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激励和丰富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先进性,这种先进性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上。从社会制度层面看,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先进的社会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核心,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也比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

(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而不是其他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从1516年开始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社会主义已有500多年的历史。500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现实社会主义三大历史时期,可分为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建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实践,苏联模式逐渐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党建立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开拓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六大历史时期。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馀价值学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意味着社会主义不再简单,而是对资本主义的道德诉求和无产阶级的人道主义的同情。资本的本性是追求利益,为了最大化剩馀价值,资本必须不断扩大,但资本主义受到有限市场、有限资源和有限创新主体的限制,设定了自己的发展极限,资本主义为了自己的利益培养了自己的挖掘者-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最终依赖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力从空想变成了现实。

毫无疑问,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核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崇尚和倡导的价值目标、理想信念、道德标准、精神风尚等,是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实践的导航和风向标。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不是其他主义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而是集中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和实践与其他主义的最核心价值观是什么?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评》中批评拉萨尔的公平观,同时确立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公正的含义应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基础上,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使改革成果更加惠及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意义,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他主义价值观不同的核心。

(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以西方资产阶级的核心价值观为戒指,但拒绝拒绝西方的普遍价值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在国家层面提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提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市民层面提倡爱国、敬业、诚信、友好,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实际上回答了我们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什么样的市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的三个层次的价值要求似乎与西方资产阶级提倡的核心价值观不一致,西方国家不提倡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不提倡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不提倡市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好实际上,这种提问方式暗含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以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修养,同时吸收世界文明的有利成果,从古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文化开始的西方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当然包括吸收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参考,可以说是世界文明的有利成果因此,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应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为戒指,吸收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价值共识。但同时,我们坚决拒绝西方国家打着价值共识的招牌,传播普遍价值。西方提出所谓的普世价值,不是为了表达人们对价值共识的美好追求,而是利用人们追求价值共识的美好愿望,利用普世价值这个非政治语言达到某种政治意图。对于承担这种政治使命的普世价值,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理应予以拒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时代特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或基本原理在当今时代和中国的时空表现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根本原因之一。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确立取决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为我们认识世界的本质和人与世界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我们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大势,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也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永远发展和对立统一观点,有助于打破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挫折面前不灰心,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科学性主要强调社会和个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不否认个人、个人价值的存在,而是主张现实的个人是理论的起点。同时,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社会性,强调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个人与社会关系上,社会发展进步为个人发展进步创造条件和前提,在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实现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最恰当地表达了自由人联合体中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为我们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提供了核心原则。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xxxxx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三者。

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和实现路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必须跟上时代、顺应形势、不断认识规律,才能充当现实实践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性,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这决定了不断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存在样态。恩格斯曾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以时代化、民族化的形式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代特征与民族国家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产生出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理论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代特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今时代、在中国的时空展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实现了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坚持基础上的创新,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立足时代、关注实际问题、着眼理论创新和实际运用,是改革开放40年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也正是因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行动指南的正确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才能沿着正确道路前行,才能创造改革发展的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不断彰显自己的“好”,持续焕发蓬勃生机和独特魅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以相对稳定的形式将改革开放的成果固化下来,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和政府的关系问题上,坚持辩证法、两点论二者的有机统一。2014年5月,xxxxx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既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中国政治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第一,广泛的代表性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生命所在;第二,人民代表大会与“一府两院”之间的关系、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有根本不同;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党的领导;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集中全国人民的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共同实现我们的目标;第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有利于各民族的大团结和整个国家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与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不同,我们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这种政党制度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允许多个政党的合法存在。目前在中国除了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二是其他的合法政党以民主协商的形式参政议政。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有利于调动各民主党派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的优势和特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计献策,使国家的方针、政策更科学、合理、正确;能够在坚持民主集中的原则下妥善化解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使人民内部的局部利益、个别利益与整体利益、根本利益相互协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巩固。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各自根据本国民族情况采取不同的民族治理模式。我国采取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力,充分调动了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积极性,保证了中央必要的集中、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从而形成了各民族互帮互助、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民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过程中,发扬社会主义基层民主,保证基层组织和成员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特有的内容和形式,如农村建立的村民自治制度,城市建立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企事业单位建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基层群众性社团的自治制度等。这些制度构成了我国基层民主制度的主要内容。发扬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是为了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为了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以逐步实现人民群众对基层公共事务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从而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三者有机统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规律和根本要求,是我们党对国家事务实行领导的重要特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优势。我们只有坚持三者的有机统一,才能始终保证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真正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进程,为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信,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反映人民意愿,顺应时代潮流,能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提供根本政治保证,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更好地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有利于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有利于组织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地位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团结一心,集中力量办大事,有领导、有秩序地朝着国家发展目标前进;有利于更好地实行民主集中制,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分工与协同、监督与支持、制约与效率、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保证国家机关依法协调高效运转;有利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生动活泼、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

主题新中国的巨大成就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1.中国共产党的生日:1921年7月1日。

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出席代表12人,代表党员50人以上。会议在最后一天搬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是这个15条约700字的简短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和中央机构等组织制度,兼具党纲和党章的内容,是党的第一个正式文献。

二大:中国共产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召开。大会依据全球革命形势和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制订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宣言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其目的是组织无产阶级,以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消除私有财产制度,逐渐达到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党的最高纲领。为了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大会提出在目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这就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两大精准分析中国社会性质、中国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明确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革命斗争指明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深远意义。

2.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地向陕北各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从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2年,旅行2万5千里。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精准引领下,用了两年时间,长驱2.5万里,纵横十一省份,冲破国民党重兵的追堵,克服雪山草地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危机,胜利完成长征。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其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3、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明确地回答了红军的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问题,指出了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同时改组了党中央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解决了当时党内所面临最迫切的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地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遵义会议后,红军重整旗鼓,振奋精神,在中央军委指挥下,展开了机动灵活的运动战。

4、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下,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明确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全会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标志,它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已经和正在随着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来,并将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部进程。

5、十四大: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大会还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大会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科学的概括和评价,确立了这一理论在全党党的指导地位,这一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这次代表大会还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6、十五大: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7年9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党的十五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大会着重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大会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大会还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7、十六大: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1月8~15日在北京举行。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十六大的灵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的精髓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江泽民同志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8,十七大:10月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其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党的十七大主题中具有核心地位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十七大在理论层面全面深化和丰富了科学发展观,又通过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等制度化安排,使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成为执政党的不二选择,这为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党的十七大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出战略部署,是指导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动员令和进军号。

在中央召开的“两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年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不仅可以改善社会风气,体现价值观导向而且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因此,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我们青年人都必须时刻将“八荣八耻”铭记于心。

9、十八大: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两个“五位一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坚持”。①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②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③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④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⑤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⑥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⑦必须坚持和平发展,⑧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三个自信”:道德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四化同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两个翻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新目标。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四个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加强“四个监督”: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

10、十八届三次会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以为,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式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推动发展成果更多的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第一年的良好开局。

11、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四中全会)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法治中国的建设绘就了新的蓝图。这是中国法治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必将推动中国法治跨越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从全会发布的公报来看,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着眼于“全面”二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涵盖了党、国家、社会生活以及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实现了法治的“全覆盖”。

阐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根本意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我们党确立的伟大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根本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唯有依靠法治,才能凝聚中国共识和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共建法治之中国,复兴中华之文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根本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证明,唯有依靠法治,才能突破利益固化之藩篱,攻克深层复杂之难题,确保改革有序进行,通过良法善政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全体人民最大福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党自身建设的目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长期执政具有根本意义。唯有依靠法治,以法治作为执政之根本遵循,树立法治思维,掌握法治方式,才能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

提出了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强调指出了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致性。

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

主题新中国的巨大成就心得体会如何写四

1.中国共产党的生日:1921年7月1日。

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出席代表12人,代表党员50人以上。会议在最后一天搬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是这个15条约700字的简短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和中央机构等组织制度,兼具党纲和党章的内容,是党的第一个正式文献。

二大:中国共产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召开。大会依据全球革命形势和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制订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宣言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其目的是组织无产阶级,以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消除私有财产制度,逐渐达到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党的最高纲领。为了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大会提出在目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这就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两大精准分析中国社会性质、中国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明确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革命斗争指明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深远意义。

2.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地向陕北各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从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2年,旅行2万5千里。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精准引领下,用了两年时间,长驱2.5万里,纵横十一省份,冲破国民党重兵的追堵,克服雪山草地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危机,胜利完成长征。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其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3、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明确地回答了红军的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问题,指出了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同时改组了党中央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解决了当时党内所面临最迫切的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地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遵义会议后,红军重整旗鼓,振奋精神,在中央军委指挥下,展开了机动灵活的运动战。

4、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下,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明确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全会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标志,它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已经和正在随着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来,并将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部进程。

5、十四大: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大会还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大会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科学的概括和评价,确立了这一理论在全党党的指导地位,这一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这次代表大会还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6、十五大: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7年9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党的十五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大会着重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大会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大会还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7、十六大: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1月8~15日在北京举行。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十六大的灵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的精髓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江泽民同志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8,十七大:10月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其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党的十七大主题中具有核心地位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十七大在理论层面全面深化和丰富了科学发展观,又通过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等制度化安排,使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成为执政党的不二选择,这为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党的十七大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出战略部署,是指导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动员令和进军号。

在中央召开的“两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年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不仅可以改善社会风气,体现价值观导向而且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因此,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我们青年人都必须时刻将“八荣八耻”铭记于心。

9、十八大: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两个“五位一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坚持”。①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②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③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④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⑤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⑥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⑦必须坚持和平发展,⑧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三个自信”:道德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四化同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两个翻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新目标。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四个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加强“四个监督”: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

10、十八届三次会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以为,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式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推动发展成果更多的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第一年的良好开局。

11、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四中全会)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法治中国的建设绘就了新的蓝图。这是中国法治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必将推动中国法治跨越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从全会发布的公报来看,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着眼于“全面”二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涵盖了党、国家、社会生活以及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实现了法治的“全覆盖”。

阐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根本意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我们党确立的伟大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根本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唯有依靠法治,才能凝聚中国共识和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共建法治之中国,复兴中华之文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根本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证明,唯有依靠法治,才能突破利益固化之藩篱,攻克深层复杂之难题,确保改革有序进行,通过良法善政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全体人民最大福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党自身建设的目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长期执政具有根本意义。唯有依靠法治,以法治作为执政之根本遵循,树立法治思维,掌握法治方式,才能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

提出了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强调指出了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致性。

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