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一村一警大走访心得体会和感想 民警过问案件心得体会(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12:49:19 页码:9
一村一警大走访心得体会和感想 民警过问案件心得体会(8篇)
2023-01-13 12:49:19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主题一村一警大走访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一、落实工作保障、广泛宣传动员

县“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工作会议后,我镇立即组织召开了党政联席会,研究成立了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和督查组,建立了独立办公室,明确2名业务人员到办公室工作。充分利用干部职工会,党员说事会、小组长会等平台,对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六个到村到户”、“四个一工作法”和市委胡吉宏书记到海雀的4篇调研报告等进行了学习传达。同时,通过召开群众会、驻村干部走村串户、镇工作信息平台、党务村务公开栏、《林泉之窗》期刊等方式在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为了加强学习力度,我镇专门将精准扶贫“四个一工作法”、“六个到村到户”好和海雀精准扶贫“十子歌”等宣传资料印发各领导班子成员、驻村干部、村干部等进行学习,同时组织群众自编自演精准扶贫“十子歌”、快板表演等。强化了宣传力度,调动了广大干部工作积极性,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

二、当前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1、建档立卡工作。严格按照规模分解、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写手册、数据录入、联网运行、数据更新等九个步骤,按照相应的时间节点,完成1330户5091人和8个贫困村识别的建档立卡工作。

2、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按照“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县派4个县直单位帮扶我镇的基础上,结合全镇及各村综合条件等情况,从镇属各单位、各村(社区)选派干部、村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等一共282名帮扶人员,各村建立了一支由驻村组长为组长、县帮扶单位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村里致富能人为成员的15个扶贫工作队,结对帮扶326户1250人的贫困户,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每周至少到村到户1次,认真摸清帮扶贫困户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脱贫计划,按照“不脱贫不收队”的工作要求进行帮扶。通过扶贫工作队进行实地调研、进村入户走访、分析致贫原因并找准帮扶突破口,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出了林泉镇和15个村(社区)的“1+7”工作方案,并具有可操作性。

3、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在稳定粮烟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策”的产业扶持办法,通过能人引领、合作社示范,建立了清塘村575亩烤烟东部试验站,林泉镇惠鑫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林泉社区、增坪村、山海村共300亩核桃基地,新水村500亩蔬菜基地,周寨村、营脚村共1000亩的大葱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协调贫困户到基地打工提高收入。目前,共流转土地3975亩,群众在基地务工收入共240余万元。通过县“122工程”的实施,目前正在实施清塘村林下养殖黑土鸡6000羽,共覆盖贫困户30户和困难农户60户,周寨村王沟养羊项目500只,覆盖贫困户25户。林泉镇新水村20xx年脱毒马铃薯优质薯种植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覆盖农户265户,可使农民增加收入30万元。

4、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到营脚、增坪等村组织农民培训2期1289人,职业院校到新水村举办培训班1期60人,农民讲师培训10次600余人,计划输送60人到职中学习培训。

5、基础设施到村到户。实施涉及清塘、新水、余姚、卫星、海子、周寨、林泉、增坪等8个村的通村水泥路共26。4公里硬化工程,现已完成路基13·6公里、路肩8·5公里、基础垫层1公里、路面硬化0·3公里;投资各190万元的清塘村、卫星村的“烟草扶贫新村”建设工程,“一事一议”部分已基本结束,涉及招投标的项目,目前正进行人饮工程水池的修建、管道的铺设和太阳能路灯的安装等设施施工中;清塘村“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总投资226万元,目前进度已过半;新水、海子、卫星等村计划农网改造1057户,新水村已改造51户,海子村、卫星村正进行线路施工中;深圳光明新区对口帮扶项目已落实规划和制定方案上报;烟草机耕道建设项目正在协调中;高锦村移民整村推进及避险解困项目也正在规划中。

承诺人: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主题一村一警大走访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2020—2021年“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产业的决策部署,切实做好我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如期完成建设目标任务,根据《xx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方案》、《xx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库管理办法》、《关于印发xx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方案(试行)的通知》、区农业农村局《转发关于印发的通知》、《关于推荐xx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专家库人选的函》和《关于征求意见的函》等文件要求,综合各镇(街)、区财政局和公开征求有关意见,结合实际,制定我区实施方案。

(一)建设原则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市场导向,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为xx区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二)建设目标通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明显、市场前景较好、组织化程度较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专业村镇,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由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带动产品开发、产业发展,富裕一方农民,振兴一方经济。

按市下达建设目标任务与统一安排,2020-2021年,我区共扶持7条专业村,每条村安排资金约100万元,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带动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一村一品示范村,新增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结合实际,全区2020年建设3条村,2021年建设4条村。

(一)建设条件一是产业主导性强。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已初步形成1-2个特色主导产业,农业主导产业规模占比较高,申报产业产值占本村农业产业总产值30%以上。名特优新产业可适当放宽标准,发展名特优新产业的村镇(乡),原则上要在最适种养区发展。

二是新型经营主体强。具有一定数量正常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能承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任务。优先支持国家级、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及农村致富带头人。

(二)建设内容各地要从产业实际情况出发,开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建设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是做精一批特色产业。各地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建设,培育壮大1-2个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名特优新特色产业。

二是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培育适应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功能,推广“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民”、“合作社+专业市场+农民”等经营模式,支持发展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托管和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模式,提高“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组织化程度,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是推广一批绿色生态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轻简高效种养技术模式,建设一批绿色高效生产示范基地;

制定一批标准绿色生产技术规范;

示范推广优质、特色、高效品种,强化地方特色品种的保护、利用和提纯复壮,提高供给精准和有效性;

示范推广节水灌溉、肥药减量控害、秸秆综合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等绿色生态环保技术。

四是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鼓励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产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认证,加强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打造一批“乡字号”、“土字号”农产品品牌。认定一批市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推荐一批省、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对认定为专业村镇的产品,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商标、统一logo,力争实现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产地身份化、营销品牌化,提升我市特色农产品的供给质量,提高我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五是推动一批产业融合。围绕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储藏、保鲜、烘干、清洗、分组、包装等初加工设备设施,开发一批特色精深加工产品,拓展运销服务等相关产业,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在发展特色产业基础上,与新农村建设、xx道活化利用以及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等相结合,拓展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提档升级。发展订单农业,及时对接供需,搭建特色农产品营销推介展示平台,建立一村一品产品采购商联盟,强化市场体系建设,实现特色产品优质优价。

六是推广一批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技术。支持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与机械化技术推广,鼓励农机农艺融合;

推广“机器换人”,提升劳动效率。与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相结合,支持发展电子商务营销,探索推广“一村一品一店”模式。

七是加快一批土地流转。以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载体,鼓励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提升我区农业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水平。

(一)县级职责。

区农业农村部门审核本区入库项目,组织专家评审,报区人民政府审批;

按要求报送项目进展、资金使用、验收考评、绩效评价等有关情况;

对辖区开展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进行业务指导;

组织、审核、汇总辖区市级、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和全国一村一品专业村镇申报。

(二)镇级职责。

镇(街)人民政府是责任主体,负责确定发展特色产业,遴选项目实施主体(含实施主体专用银行账号),组织制定总体项目申报方案(含资金使用方案)和实施方案并入库,每月通过信息平台上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组织项目实施管理和项目自验、绩效自评。申报市级、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

(三)行政村职责。

协助镇(街)人民政府开展主导产业确定、实施主体遴选、土地流转以及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等工作。申报市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认定。

(四)实施主体职责。

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是实施主体,主要职责是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清单,负责项目建设及运营,与农民建立利益紧密联结机制。自觉接受各级人民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每月向镇人民政府上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组织项目自验和绩效自评。

(五)其他部门职责。

各级财政部门视情况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各级审计部门负责对补助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进行审计。

(六)项目专家职责。

按照《关于推荐xx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专家库人选的函》等要求,区农业农村部门于2020年1月前组建不少于9名(含)专家的项目专家库,按评审、验收等工作实际,在项目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5名专家,组成评审或验收专家组,以实地考察结合审阅项目材料方式进行评审、验收,形成评审或验收意见,报区农业农村部门。

四、入库和审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采取项目库管理,未列入项目库的项目原则上不安排省级及以上财政资金。需要在xx省农业农村厅建立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库进行入库申报,区、镇(街)人民政府和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在项目库内完成项目入库、审核、审批、备案、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跟踪报送、绩效评价等全过程管理。

(一)入库项目。

入库的项目须具备地方特色强、经济带动能力强、促进贫困户增收作用强等条件。

(二)入库时间。

2020年、2021年实施项目分别在2020年2月10日前、2020年8月底前完成入库。

(三)审批程序1.镇(街)人民政府负责确定发展产业,遴选项目实施主体,组织申报并入库。

2.区农业农村部门于2020年2月和2020年10月,组成评审专家组分别对2020年和2021年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打分;

审核通过评审的入库项目报区人民政府审批,并报xx市农业农村局。

3.实施主体、镇(街)人民政府、区农业农村部门和人民政府必须对申报项目的真实性、合规性负责。

4.项目库管理其他有关规定按照《xx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库管理办法》执行。

xx区的建设资金按市、区3:7的比例筹集建设,对完成任务较好的给予一定奖励。区级补助资金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由区、镇级负担资金按照镇级财政管理体制分担,区级部分由农业农村局做好预算安排。鼓励各地统筹整合其他涉农资金和引导社会资本,加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支持力度,发挥资金的集聚作用。

(二)资金用途。

本项目财政补助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并向公益性、基础性、服务性项目倾斜。本项目财政补助资金不得用于建设楼堂馆所,不得用于租赁土地、经营性开支(包括日常成本费用开支、职工薪酬及社会保险费用、临时人员劳务费用、非正常成本费用开支),不得用于企业债务等一般性支出。

(三)工作经费安排1.实施项目的前中后期工作经费(含会议,租车,专家评审、验收劳务报酬和邀请外地专家往返的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以及项目审计等相关实际发生的费用)可使用农业农村局有关农村工作管理经费及公共事务管理经费。

2.项目专家评审、验收劳务报酬标准(含税):正高、副高和中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每次每天分别为2000元、1500元和1000元;

每次半天分别为1000元、750元和500元;

专家组长按照正高标准。

3.邀请外地专家往返的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参照区农业农村局执行的差旅费管理办法相应标准向区农业农村局凭据报销。

(四)资金管理。

区农业农村局制订年度资金分配方案,连同任务清单一并提供区财政局,纳入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范围整体下达并按预算级次拨付补助资金。区财政部门收到预算文件后,根据任务清单制定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并根据项目申请和批复情况以及各项资金的管理要求及时将资金下拨至项目实施主体,不采取报账制。本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其他有关规定参照《xx省农业农村厅xx省财政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各镇(街)和有关部门要把“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发展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统筹安排,组织成立专班,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任务,量化工作目标,做好指导服务。

(二)严格程序要求。

严格按照要求筛选审核入库项目,严格落实公开公示、审核、审批、备案等程序,确保入库项目科学、精准。

(三)做好绩效评价。

镇(街)人民政府和实施主体做好项目绩效自评。区农业农村局年终牵头对纳入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约束性任务进行绩效考核。区财政局视项目推进情况组织开展重点绩效评价。产业扶贫、“一事一议”等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设置应符合原渠道资金的绩效目标要求。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区、各镇(街)人民政府下年度“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

(四)严格时间要求。

项目审批通过后10个工作日内,区财政部门要将财政补助资金拨付至实施主体账户。自财政资金下拨至实施主体账户之日起1年内,要完成项目建设,向镇(街)

人民政府提交项目相关资料,并配合做好绩效评价。

(五)加强宣传引导。

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作,及时总结宣传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复制打造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范例与样板。

(六)鼓励多方投资。

加强金融支农创新,结合“万企帮万村”行动,撬动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投入。要充分发挥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和省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两个平台的作用,切实解决“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鼓励将主导产业农产品纳入地方农业保险保障范围,探索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收入保险试点。

主题一村一警大走访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党中央对公安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公安队伍的亲切关怀,更为新时代公安工作指明了方向。习总书记强调:

从严治警一刻都要不能放松,要坚持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着力锻造一支有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的公安铁军。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育警铸魂、固本培元的战略工程常抓不懈,坚持严在平时、管在日常,使全警真正养成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高度自觉。习总书记提出“四铁”人民公安警察要求,言简意深、重若千钧,为新时代公安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为铸魂育人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坚持政治建警,铸就铁一般的理想信念

公安机关是一支带枪的队伍,肩负着惩恶扬善、守土安民、维稳保安、执法执勤等职责任务,战斗在打击违法犯罪最前沿,直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直接接触社会阴暗面,经常面临着情与法、血与火甚至生与死的考验。加强公安队伍政治建设是公安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坚强的保障。一是要以绝对的忠诚铸就信仰。绝对的忠诚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这就要求我们始终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党的方向为方向,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必胜信念,坚定对党的领袖习总书记的高度信赖,坚决做到党叫干什么就坚决干,党不允许干什么就坚决不干。二是以深厚的理论铸固信念。理论上的清醒才能保证政治上的坚定。

切实学好弄通搞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蕴涵其中的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深刻理解基本内容和精髓要义,深刻把握融贯其中的信仰追求、历史担当和科学思想,补足精神之“钙”,把其作为思想武器和行动纲领,改造主观世界,提高能力素质,提升思想境界。三是以实际的行动铸牢信任。习总书记说“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我们公安民警要按“四铁”要求校正为警坐标、把正为警方向、行正为警准则,使行动成为标杆、行为化成力量,躬身笃行、身体力行,坚决不做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两面人”,始终铁心向党,生命献党。

二、忠实履职尽责,肩负铁一般的责任担当

讲奉献、有担当,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体现的是共产党员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精神。这是党员干部的基本素质,是成就事业的必备品格。做合格党员,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到履责合格。广大党员民警要进一步树立强烈的担当意识,始终保持奋发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意志,切实把心思用在努力工作上、把智慧用在干事创业上、把精力用在狠抓落实上,真正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忠实履行好肩负的职责使命。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和自已的责任担当,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要加强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提高治理能力

现代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和治安防控体系,建立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化解社会矛盾机制、社会风险评估机制、预测预警预防机制,增强社会治理的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尤其是县级公安机关要按照“学精神、控风险、守底线、补短板、严纪律”要求,将“大排查、大研判、大管控、大演练”常态化长效化,有效防控政治安全、社会稳定、暴恐袭击、公共安全、网络安全风险。紧扣“一村一辅警”、“邵阳快警”、“绩效一网考”三大抓手,不断深化农村警务、户政、交管、消防等领域的利民举措,完善人民权益维护、公共服务均等配套政策,真正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二是要护航中心发展任务。着眼“两中心一枢纽”战略,深入开展“集打斗争”、“扫黑除恶”、“扫毒除害”等专项工作,坚持政治、法治、德治并举,把扫黑除恶与反腐结合起来,与基层“拍蝇”结合起来,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结合起来,坚决铲除黑恶势力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社会基础”。要深挖彻查保护伞,做到“两个一律”:对涉黑涉恶犯罪案件,一律深挖其背后腐败问题;对黑恶势力“关系网”、“保护伞”一律一查到底、绝不姑息。矢志不渝做改革发展的护航者、人民利益的保护者。三是要崇尚实干主动担当。实干能成就梦想。我们要以“学在深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实际行动完成好2020年度工作目标,对

政治建警、绩效评估、扫黑除恶、扫毒除害、精准扶贫等重点工作,要做到挂图作战、倒排工期、严格督导。今年时间已经过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都能紧紧围绕党组确定的年度目标,有力有序推进。但仍有少数部门工作乏力、推进滞后,需要进一步加压加力,全力攻坚。为此,各部门警种要紧密结合实际,切实加强宏观指导、统筹协调,扎实抓好各项相关措施要求的推进落实,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要求都能顺利实现。

三、立足实战需要,练就铁一般的过硬本领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1周年大庆之年,公安机关要紧紧围绕安保维稳任务,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载体,以基层一线执法勤务类民警为训练对象,坚持实战实用实效导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围绕安全理念、战术意识、程序规范等方面开展现场执法处置训练,确保民警能够在保障自身安全、执法程序规范的前提下,高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提升公安机关的整体战斗力和规范执法水平,确保在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一是要抓好专项训练。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维稳工作,开展基础技能战术、常见警情现场处置、个人极端暴恐事件处置、建筑物搜捕、嫌疑车辆查缉、群体性事件处置、野外搜捕、现场警务指挥等专项训练演练,同时将“语言控制训练”、“现场急救训练”、

“科技装备训练”等课程融入到专项训练中,积极参加市局组织的“三警大比武”活动。一线执法勤务类民警重点开展现场执法规范、安全防护意识、单警装备规范佩戴、武器警械使用和常见警情模拟处置训练,提升民警的单兵、协同作战能力。警务辅助人员重点强化法律知识、业务技能、纪律作风等方面的培训,全面增强实战能力。二是要抓好专题培训。县级公安机关要有针对性的组织举办“公安指挥调度”、“情报研判”、“反颠领域专案”、“网络安全管控”、“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警务实战技能”、“治安维稳”、“搜爆搜毒”、“无人机驾驶技术”、“信访维稳”等培训班。围绕新时期公安工作形势任务,还要组织举办“涉黑涉恶案件办理和审讯”、“公安服务平台应用”、“大数据技术应用”、“深化执法规范化”、“涉众型经济犯罪打击防范”、“食药环案件办理”等专题培训。按照专业化能力建设和“干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开展轮值轮训与岗位自训。三是要抓好反恐实战演练。紧盯敏感节点,严密防范、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确保不打响、不炸响。加强情报信息搜集研判,落实重点信访人员管控,确保不发生群体性非法聚集和个人进京非访事件,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71周年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全面从严治警,锻造铁一般的纪律作风

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讲规矩、有纪律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必须坚守的底线和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的重要检验。做合格党员,最重要的就要是做到守纪合格。全县公安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民警一是要严格遵守党章和党规党纪,把尊崇党章、学习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作为最基本的标准要求,把学习党规党纪、践行党规党纪作为最起码的政治操守,切实弄清楚作为党员民警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该怎么做,坚决守住共产党员的做人基准和底线。二是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最前面,发扬公安机关服从命令、听党指挥的优良传统,始终把公安工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决不摇摆,在大是大非面前决不含糊,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切实做到党中央提倡什么就认真践行什么,党中央禁止什么就坚决反对什么。严格贯彻落实“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副职服从正职”标准要求,推动形成“执行不讲条件、落实不打折扣、贯彻不能拖延”的优良警风,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政治保障和纪律保证,真正做到在政治上讲忠诚,在组

织上讲服从,在行动上讲纪律。三是要切实净化规范民警交往行为。“二十个不准”既是禁止性规定,更是对民警的关心爱护。要对照“二十个不准”全面加强民警、职工、辅警日常管理,把行为管理和思想管理统一起来,把工作圈管理和社交圈管理衔接起来,把八小时之内的管理和八小时之外的管理贯通起来,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不留空档。要把现实教训当作鲜活教材,通过“身边事警示身边人,里面的人教育外面的人”,引导民警牢记交往有原则、有界限、有规矩,自觉净化社交圈、朋友圈、生活圈,做到不乱交友,不把公共权力用于结“人缘”、谋私利,防止被别有用心人员“围猎”甚至滑向违纪违法深渊。

主题一村一警大走访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云南民族村位于滇池北岸的海埂,是一条由东向西仲入滇池的狭长的半岛沙滩,俗称“海埂”。其占地面积2万亩,有天然的游浴场和体育训练基地,为消夏娱乐度假的好地方。它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郑和公园等风景名胜区隔水相望。有索道连接西山龙门,组成了民族村至西山风景区的旅游环路。近来为发展旅游,先后建起了云南民族村和云南民族博物馆。集云南主要的彝、白、傣、苗、景颇、佤、哈尼、纳西、傈僳、独龙等25个少数民族的村寨、民族歌舞厅、民族广场以及激光喷泉、水幕电影等旅游设施。民族村寨采用复原陈列的手法展示云南的民族风情。走进村里只见不同风格的民族村寨分布其间,错落有致,各展风姿,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村舍建筑、生产、生活、宗教习俗均如实地展示出来,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缩影。

云南民族村主大门是一组造型富丽典雅,气势恢宏的钢架式建筑。门首悬挂着“云南民族村”五个雄浑遒劲的烫金大字,正中是一只振翅腾飞的金孔雀图形徽标,象征着云南民族村吉祥幸福,兴旺发达的美好前景。大门前是宽阔而平整的人流集散广场,下面的草坪中是一组形态逼真。活泼可爱的白象群雕塑,名为“白象迎宾”。

云南民族村景区内水陆交错,清新优雅,各村寨景点错落有致,风格迎异。其间有绿荫小径,亭阁回廊、拱桥石阶相衔相接,并与滇池湖滨大道首尾贯通。游览线路,路转水回,柳暗花明,引人入胜。周围自然的景观和得天独厚的天然调节,使得民族村内花枝不断,四季缤纷,每一刻,每一季,都有各自动人的美景。

游客在村寨里,除可了解云南各民族的建筑风格、民族服饰、民族风俗外,还可以观赏激光喷泉、水幕电影、民族歌舞、大象表演;品尝民族风味小吃,购买民族工艺品。身着民族服饰的导游小姐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讲解各少数民族的习俗。结合各少数民族节日,在村里还举行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僳僳族的“刀杆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纳西族的“三朵节”等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节日活动,让人们尽兴观赏,沉浸在各民族的海洋里,是云南旅游的重要旅游景区。

云南民族村景区内建有造型各异的少数民族民居建筑、有五彩缤纷的衣着服饰,有妙趣横生的婚俗礼仪、有多姿多彩的民族节庆、有优美诙谐的音乐舞蹈,兼有博览、游乐、度假、餐饮服务等各种综合配套设施。

云南民族村里,吉祥的傣寨白塔,壮观的白族大理三塔,高耸的彝家图腾柱,源远流长的纳西东巴文化,佤族的木鼓、布朗族的婚俗、基诺族的太阳鼓、拉祜族的芦笙舞、雪域高原的藏族佛寺、哈尼族的龙巴门、德昂族的龙阳塔、景颇的木脑纵歌、壮族的铜鼓文化、奇特的摩梭人母系氏族社会遗承、以及风趣的亚洲群象表演、精美独特的民族风味美食、多元的民族文化、风情浓郁的民俗展示,将令您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主要村寨

白族村

占地62.5亩。村内以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的白族传统民居为主。“三坊一照壁” 云南民族村泼水节、“四合五天井”、“扎染坊”、“木雕屋”、“花园茶社 ”、“戏台”、“本主庙”及大理“崇圣寺三塔”等布局,使整座村寨院落鳞次栉比,宽敞整齐。一条以经营精美工业品的“大理街”贯通南北,沿街设有民俗馆和蝴蝶展馆。白族热情好客,先客后主是白族待客的礼节。家中来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三道茶是白族的待客礼。但白族人倒茶一般只倒半杯, 倒酒则需满杯,他们认为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受到白族人热情的款待,应说声“挪卫你(谢谢)”来表示你的谢意和感激之情。尊敬长辈是 白族的传统美德,见到老人要主动打招呼、问候、让道、让座、端茶、递烟。家里的火塘是个神圣的地方,忌讳向火塘内吐口水,禁止从火塘 上跨过。

主要节目有民间艺术“霸王鞭”、“草帽舞”、“大本曲”等充满喜庆欢乐气氛;民俗节庆活动“三月街”、“绕三灵”、“迎新娘”等。

彝族村

占地50余亩,三虎浮雕墙与虎山造型表现了彝族虎文化特色。太阳历广场中央的 云南民族村图腾柱上有太阳、虎、火和八卦图形象,周围环绕着黑白面 向不同的10个月球造型。广场外圆周分布有12生肖石雕。依山而建的“土掌房”建筑群,真实再现了彝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观。建筑中有 土司院、文化楼、知青房、酒坊及织绣间等。村中建有斗牛场和茶山园,还有秋千等民间体育设施。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六月二 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晚上举行。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 转绕住宅和田间,然后相聚一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

苗族村

选取山地为营造环境,颇具代表性,提炼了苗族建筑的精华。吊角楼展示苗族服饰及手工制作工艺,民居楼则反映了生活起居的民间风范。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山歌和芦笙舞都很受群众喜爱。芦笙舞又称“跳歌”、“打跳”、“踩芦笙”,是苗族群众自娱和表演相结合的民间舞蹈。每逢喜庆节日,苗家人身着盛装 欢聚在芦笙场上,吹起动人的芦笙,边奏边舞,尽情狂欢。芦笙舞欢快,热烈,舞姿富有禀性,小伙子们粗犷炽热,豪放稳健,姑娘们体态优 美,含蓄抒情。

苗族传统节庆分为农事活动节庆、物质交流节庆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祭祀性节庆、纪念性庆贺性节庆。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 一年一度的“花山节”是苗族的传统佳节,也 是青年男女寻找知音、中老年人互相祝福的佳节。“祭鼓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祭视先人,并邀亲朋共聚一 堂。

傣寨

占地面积27亩,三面环水,绿树掩映。一幢幢“干栏式”傣家竹楼,通过蜿延 傣寨的红砂石小径联向肃穆的缅寺。巍峨壮观的白塔,精巧玲珑的 风雨桥,以及风雨亭、水井、钟亭等建筑充满着傣家的浓郁风情,是傣寨真实的民间景观再现。

壮族村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期间,有活泼欢快的 “象脚鼓舞”(“嘎光舞”)和婀娜多姿的“孔雀舞”。节日: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时间是傣历六月(公历4月中旬),举行3天,头两天 送旧,最后一天迎新。这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认为这样可以不生疾病,四季平安,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藏族村

占地21亩,村内有大小坡顶民居和雕楼式平顶民居。庄严神圣的藏传佛寺,壮观的迎宾白塔,象征吉祥和睦的“白牦牛”雕塑与独具风格的藏式建筑互为映衬,相得益彰。在节日期间,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

节日:黄藏历元旦是藏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要穿着盛装相互拜年,并到寺院朝拜祈福。正月十五日,各大寺院举行法事,如祈愿大法会; 农历四月八日转山会(沐佛节、敬山神);五月端午赛马大会;七月“旺果”节;冬月二十九跳神会等等。

瑶寨

由民居吊角楼、平房民居及乡村道观、粮仓、寨门等建筑构成,错落有致;一些道 云南民族村教文化元素的渗入,颇具典型性。

瑶族音乐、舞蹈与其民间歌谣一样,起源于劳动与宗 教。其舞蹈著名者如长鼓舞、铜鼓舞,系祭祀盘王、密洛陀的大型舞蹈。民间 盛行的舞蹈还有狮舞、草龙舞、花棍舞、上香舞、求师舞等数十种。

节日:大节日有盘王节、春节、达努节、中元节、社王节、清明节等,小节日几乎每月都有。盘王节,俗称“跳盘王”、“还盘王愿”。每 隔三五年举行一次,时为农历十月十六日,一般由一户、数户或一村进行。主要仪式由师公跳神祈祷,唱盘王歌,跳长鼓舞,祷告盘王(盘瓠) 保佑赐福。盘王节,一般是自称“勉支”的瑶族的节日,十分隆重。

阿昌寨

以一幢合院系建筑为主体,与寨门、手工作坊等建筑互为呼应,青瓦砖墙,石础抬柱,颇具特色。阿昌族热情好客,尊老爱幼。有客来家小憩,主人要好酒好茶招待 ,吃饭礼让上座,如客人年轻辈分小可推辞坐边座或下方坐;遇敬酒倒茶,忌不礼让就接受。有劝饭习俗,无论会喝酒、喝茶否,忌讳客人不 接受;遇劝饭时,无论已饱否都应伸双飞捧碗相接;双手接递或起身行礼,视为恭敬。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出洼”、“白柴”、“水节”。除宗教节日外,户腊撒的阿昌族,一年较大的几个节日如赶摆、蹬窝罗,会街 节、尝新节、泼水节等,都与傣族相同。

摩梭之家

紧依“泸沽湖”畔建有摩梭人居住的“木 楞房”,这座全部用原木建成的风格古朴的 壮族村四合寨楼取名为“摩梭之家”。摩梭人居住在滇西北高原永宁地区的泸沽湖畔,人口约8万多,至今 还保留母系氏族和母系家庭的生活习惯。这一奇特的民俗引起了全世界人类学家的关注,由时给摩梭人增添了奇异,神秘的色彩。在“摩梭之 家”这个风光秀丽、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热情好客的摩梭姑娘载歌载舞,向贵宾献上酥油茶,为游客荡起“猪槽”船,一曲情深意长的“玛 达咪”,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主题一村一警大走访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为谋划做好大番坡镇20xx年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3月17日下午,大番坡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2019年集体经济“一村一策”实施方案,镇全体班子领导参加会议。

会上,各挂点村领导就所负责村“一村一策”方案一一进行说明,其他班子领导就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发言,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

会议强调,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贯彻落实市委、区委安排部署的必然要求,是夯实党的基层基础的必然要求,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全镇上下要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大任务落实好,集中力量攻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会议要求,全镇各村(社区)要按照2019年村集体经济实现4万元以上的目标任务,立即行动起来,抓紧细化工作措施,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力打好攻坚战。挂村领导要担好主体责任,要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主动作为,确保各项措施有力推进、落实到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全面落实《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粤办发〔2018〕19号)文件精神,根据《关于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韶办字〔2018〕14号)精神,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重要任务,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为进一步加强各村发展壮大本村集体经济,不断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群众和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经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研究决定,将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未达到10万元以上的村制定“一村一策”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制定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办法,防止集体资产流失,拓宽聚财渠道,将有限的集体资金用于公益事业和扩大再生产,以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强对现有五个村进行跟踪指导、管理、总结经验对五个村进行摸底,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督促其抓紧落实,以挂点领导和村委会负责人为领路人,辐射周边群众的集体经济模式,努力确保到2020年底,全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上。

二、强化监督、加强领导

1、高度重视,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当前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来抓,认真分析本村实际情况,坚持因村制宜、一村一策、一村一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调动各个层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力推动工作落实。

2、搞好协调服务。各部门都要关心、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强参与意识和服务意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手续办理、审批等各个环节提供一切便利,不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全力解决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搞好指导协调,街道驻村干部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办实事、办好事的重要举措来抓,通过多种方式帮助集体经济薄弱村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

3、强化督查考核。要求驻村工作组、第一支书,尤其是村级党组织必须充分认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强烈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主题一村一警大走访心得体会和感想六

2020—2021年“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产业的决策部署,切实做好我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如期完成建设目标任务,根据《xx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方案》、《xx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库管理办法》、《关于印发xx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方案(试行)的通知》、区农业农村局《转发关于印发的通知》、《关于推荐xx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专家库人选的函》和《关于征求意见的函》等文件要求,综合各镇(街)、区财政局和公开征求有关意见,结合实际,制定我区实施方案。

(一)建设原则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市场导向,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为xx区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二)建设目标通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明显、市场前景较好、组织化程度较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专业村镇,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由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带动产品开发、产业发展,富裕一方农民,振兴一方经济。

按市下达建设目标任务与统一安排,2020-2021年,我区共扶持7条专业村,每条村安排资金约100万元,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带动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一村一品示范村,新增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结合实际,全区2020年建设3条村,2021年建设4条村。

(一)建设条件一是产业主导性强。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已初步形成1-2个特色主导产业,农业主导产业规模占比较高,申报产业产值占本村农业产业总产值30%以上。名特优新产业可适当放宽标准,发展名特优新产业的村镇(乡),原则上要在最适种养区发展。

二是新型经营主体强。具有一定数量正常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能承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任务。优先支持国家级、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及农村致富带头人。

(二)建设内容各地要从产业实际情况出发,开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建设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是做精一批特色产业。各地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建设,培育壮大1-2个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名特优新特色产业。

二是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培育适应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功能,推广“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民”、“合作社+专业市场+农民”等经营模式,支持发展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托管和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模式,提高“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组织化程度,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是推广一批绿色生态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轻简高效种养技术模式,建设一批绿色高效生产示范基地;

制定一批标准绿色生产技术规范;

示范推广优质、特色、高效品种,强化地方特色品种的保护、利用和提纯复壮,提高供给精准和有效性;

示范推广节水灌溉、肥药减量控害、秸秆综合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等绿色生态环保技术。

四是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鼓励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产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认证,加强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打造一批“乡字号”、“土字号”农产品品牌。认定一批市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推荐一批省、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对认定为专业村镇的产品,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商标、统一logo,力争实现生产标准化、特征标识化、产地身份化、营销品牌化,提升我市特色农产品的供给质量,提高我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五是推动一批产业融合。围绕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储藏、保鲜、烘干、清洗、分组、包装等初加工设备设施,开发一批特色精深加工产品,拓展运销服务等相关产业,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在发展特色产业基础上,与新农村建设、xx道活化利用以及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等相结合,拓展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提档升级。发展订单农业,及时对接供需,搭建特色农产品营销推介展示平台,建立一村一品产品采购商联盟,强化市场体系建设,实现特色产品优质优价。

六是推广一批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技术。支持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与机械化技术推广,鼓励农机农艺融合;

推广“机器换人”,提升劳动效率。与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相结合,支持发展电子商务营销,探索推广“一村一品一店”模式。

七是加快一批土地流转。以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载体,鼓励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提升我区农业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水平。

(一)县级职责。

区农业农村部门审核本区入库项目,组织专家评审,报区人民政府审批;

按要求报送项目进展、资金使用、验收考评、绩效评价等有关情况;

对辖区开展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进行业务指导;

组织、审核、汇总辖区市级、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和全国一村一品专业村镇申报。

(二)镇级职责。

镇(街)人民政府是责任主体,负责确定发展特色产业,遴选项目实施主体(含实施主体专用银行账号),组织制定总体项目申报方案(含资金使用方案)和实施方案并入库,每月通过信息平台上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组织项目实施管理和项目自验、绩效自评。申报市级、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

(三)行政村职责。

协助镇(街)人民政府开展主导产业确定、实施主体遴选、土地流转以及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等工作。申报市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认定。

(四)实施主体职责。

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是实施主体,主要职责是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清单,负责项目建设及运营,与农民建立利益紧密联结机制。自觉接受各级人民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每月向镇人民政府上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组织项目自验和绩效自评。

(五)其他部门职责。

各级财政部门视情况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各级审计部门负责对补助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进行审计。

(六)项目专家职责。

按照《关于推荐xx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专家库人选的函》等要求,区农业农村部门于2020年1月前组建不少于9名(含)专家的项目专家库,按评审、验收等工作实际,在项目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5名专家,组成评审或验收专家组,以实地考察结合审阅项目材料方式进行评审、验收,形成评审或验收意见,报区农业农村部门。

四、入库和审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采取项目库管理,未列入项目库的项目原则上不安排省级及以上财政资金。需要在xx省农业农村厅建立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库进行入库申报,区、镇(街)人民政府和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在项目库内完成项目入库、审核、审批、备案、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跟踪报送、绩效评价等全过程管理。

(一)入库项目。

入库的项目须具备地方特色强、经济带动能力强、促进贫困户增收作用强等条件。

(二)入库时间。

2020年、2021年实施项目分别在2020年2月10日前、2020年8月底前完成入库。

(三)审批程序1.镇(街)人民政府负责确定发展产业,遴选项目实施主体,组织申报并入库。

2.区农业农村部门于2020年2月和2020年10月,组成评审专家组分别对2020年和2021年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打分;

审核通过评审的入库项目报区人民政府审批,并报xx市农业农村局。

3.实施主体、镇(街)人民政府、区农业农村部门和人民政府必须对申报项目的真实性、合规性负责。

4.项目库管理其他有关规定按照《xx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库管理办法》执行。

xx区的建设资金按市、区3:7的比例筹集建设,对完成任务较好的给予一定奖励。区级补助资金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由区、镇级负担资金按照镇级财政管理体制分担,区级部分由农业农村局做好预算安排。鼓励各地统筹整合其他涉农资金和引导社会资本,加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支持力度,发挥资金的集聚作用。

(二)资金用途。

本项目财政补助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并向公益性、基础性、服务性项目倾斜。本项目财政补助资金不得用于建设楼堂馆所,不得用于租赁土地、经营性开支(包括日常成本费用开支、职工薪酬及社会保险费用、临时人员劳务费用、非正常成本费用开支),不得用于企业债务等一般性支出。

(三)工作经费安排1.实施项目的前中后期工作经费(含会议,租车,专家评审、验收劳务报酬和邀请外地专家往返的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以及项目审计等相关实际发生的费用)可使用农业农村局有关农村工作管理经费及公共事务管理经费。

2.项目专家评审、验收劳务报酬标准(含税):正高、副高和中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每次每天分别为2000元、1500元和1000元;

每次半天分别为1000元、750元和500元;

专家组长按照正高标准。

3.邀请外地专家往返的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参照区农业农村局执行的差旅费管理办法相应标准向区农业农村局凭据报销。

(四)资金管理。

区农业农村局制订年度资金分配方案,连同任务清单一并提供区财政局,纳入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范围整体下达并按预算级次拨付补助资金。区财政部门收到预算文件后,根据任务清单制定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施方案,并根据项目申请和批复情况以及各项资金的管理要求及时将资金下拨至项目实施主体,不采取报账制。本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其他有关规定参照《xx省农业农村厅xx省财政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各镇(街)和有关部门要把“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发展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统筹安排,组织成立专班,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任务,量化工作目标,做好指导服务。

(二)严格程序要求。

严格按照要求筛选审核入库项目,严格落实公开公示、审核、审批、备案等程序,确保入库项目科学、精准。

(三)做好绩效评价。

镇(街)人民政府和实施主体做好项目绩效自评。区农业农村局年终牵头对纳入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约束性任务进行绩效考核。区财政局视项目推进情况组织开展重点绩效评价。产业扶贫、“一事一议”等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设置应符合原渠道资金的绩效目标要求。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区、各镇(街)人民政府下年度“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

(四)严格时间要求。

项目审批通过后10个工作日内,区财政部门要将财政补助资金拨付至实施主体账户。自财政资金下拨至实施主体账户之日起1年内,要完成项目建设,向镇(街)

人民政府提交项目相关资料,并配合做好绩效评价。

(五)加强宣传引导。

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作,及时总结宣传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复制打造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范例与样板。

(六)鼓励多方投资。

加强金融支农创新,结合“万企帮万村”行动,撬动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投入。要充分发挥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和省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两个平台的作用,切实解决“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鼓励将主导产业农产品纳入地方农业保险保障范围,探索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收入保险试点。

主题一村一警大走访心得体会和感想七

(2)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500亩以上或产值达200万元以上;

(3)食用菌(粪草生):生产规模50万袋(或1万平方米以上)或产值达150万元以上;

(4)高山蔬菜:种植面积500亩以上(或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0%)或产值100万元以上;

1.优质特色水果种植。在水果专业村集中连片新植水果100亩以上的,给予每亩苗木补助200元。

2.优质茶叶种植。在茶叶生产专业村相对集中连片开发、新植优良茶叶品种50亩以上的,给予每亩苗木补助200元(含市补助100元/亩);新建一家茶叶加工厂的,给予5000元资金补助。

3.乌兔养殖。常年存栏乌兔200只以上的乌兔专业村养殖户,每户补助500元。

4.槐猪养殖。对槐猪养殖专业村的农户,凡户新养殖母槐猪用于生产槐猪的,每头由县财补助400元;凡户养殖菜槐猪的,凭《产地检疫证明》,每头由县财补助80元,其中县槐猪育种场出栏菜槐猪每头补助40元;饲养公槐猪每头由县财政补助500元。

5.竹业生产。

(1)对市县两级毛竹高产高效示范片(基地)、示范户。按照作业设计书及合同要求实施技术措施的,由县林业局从森林植被恢复费中给予每个市级示范片配套补助1万元,市级示范户每户补助2000元,县级示范基地每亩补助120元,县级示范户每亩补助100元。

(2)市竹业发展重点村扶持政策。对按照《市科学育竹重点乡(镇)村管理办法》完成建设任务(劈杂除草+深翻+施肥)的,由县林业局按市县1:1的比例给予配套补助(即每亩给予20元资金和价值40元的毛竹专用肥补助,其中市、县各30元)。

(3)连片号竹管理50亩以上的竹林农户,每亩补助5元。

(4)相对连片500亩以上的竹山,当年新开通宽3米以上能运载毛竹的便道,每公里补助2000元。

(5)新建一个20立方米的竹林灌溉蓄水池,经林业局验收后,给予每立方米补助100元。

由达到“一村一品”标准的行政村向所在乡政府申报,在乡审核的基础上,以乡政府的名义统一向县政府申请验收,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提出申请的村进行核实和验收,通过验收的村,由县政府授牌;

主要措施

(一)完善产业规划,明确“一村一品”发展方向

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注重特色,发挥优势”的思路,完善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逐步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十一五”期间重点支持特色果茶、优质稻、烤烟、特色养殖、竹业、粪草生食用菌、蔬菜等产业发展。

(二)加强科技推广和服务,提高“一村一品”发展质量

1.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按照“培训跟着产业走,教室建在基地上”的思路,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发挥农广校、农函大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作用,实行灵活多样的开放办学模式,根据“一村一品”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和绿色证书培训工作。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由乡农技站、畜牧兽医站、科协、林业站、农机站等单位成立“一村一品”技术服务组,深入村户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2.大力推广农业“五新”技术。切实做好本地名优特色农产品的提纯复壮、改良,加大动植物疫情病虫防治、生态种植模式和农产品深加工等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积极发展节约型农业和节粮型畜牧业,大力推广“猪-沼-果(林)”、“猪-沼-草”等生态农业模式,开发畜禽便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加强农业机械推广力度,加大政策扶持,提高主要农作物农业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

3.推进农业标注化生产。按照“借鉴、结合、创新、发展”的原则,逐步建立主要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符合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农业标注体系。抓好标准化生产示范片建设,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进一步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和保护力度;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严格农业投入品质量监测体系,抓好农药残留、畜禽产品违禁药物滥用、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治理,加快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和淘汰进程,普及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知识,引导农民合理科学施肥。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一村一品”发展效益

1.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观音井农副产品加工园区规划建设,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项目、信贷等扶持政策,做强做大现有的龙头企业,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淀粉、肉类、粮食、果蔬等深加工项目。引导龙头企业与“一村一品”专业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产品商标注册,发展品牌农业。

2.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政府引导、农户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原则,鼓励供销社、龙头企业以及专业大户、农村能人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依法登记,规范运作,明晰产权,完善组织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利益分配和风险调节机制,增强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能力,逐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3.拓展农产品市场。充分利用网络等新闻媒体报道、举办和参加展销会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优势特色产品的知名度。支持龙头企业和“一村一品”专业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批发市场、超市等经营场所设立产品销售专柜和专卖点,实行连锁经营、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开拓产品销售市场,促进农产品销售,提高“一村一品”经济效益。

(四)多渠道增加农业收入,强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1)对达到“一村一品”标准的村,通过年度验收的,每年奖励村3万元。

(2)其他扶持政策按照《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执行。

2.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农业。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动员其参加“一村一品”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开发农村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水利“六千”工程、国立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和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优先向“一村一品”专业村倾斜,支持“一村一品”建设。加强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防治体系。加强森林防火体系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建立乡、村防疫网络,逐步改善动物防疫和监测检验装备。

(五)加强领导,确保“一村一品”建设顺利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建设“一村一品”工作的领导,成立“一村一品”工作办公室(挂靠在农技站),办公室负责做好全乡“一村一品”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验收。各村是“一村一品”建设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务必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将“一村一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进行研究部署,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认真组织实施。

2.加大宣传力度。各村乡直各单位充分利用宣传标语、宣传栏发放宣传材料等扩大宣传,动员广大群众关心支持“一村一品”发展,为推进“一村一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重点宣传扶持发展“一村一品”的政策措施和各地建设“一村一品”先进经验、致富经典等,激发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参与“一村一品”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明确工作责任。乡直各单位要齐抓共管、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不断优化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的环境。乡农技站着力抓好种植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林业站突出抓好竹业发展,提升产量、质量和效益;畜牧兽医站要切实抓好畜牧、水产等养殖业发展;科技部门要积极引进一批适合我乡实际的新技术新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进一步转化;乡经委要做好农产品的销售和招商引资工作;水利、农业、国土等部门要加大农田基本建设,搞好中低产田基本建设,搞好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努力改善耕作条件;乡老区扶贫办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推进农村扶贫与产业发展、产业富民相结合的机制和办法;乡信用社要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金融服务向“一村一品”专业村倾斜;村级农技员要自觉做好发展“一村一品”相关工作,引导广大群众参与“一村一品”建设,村级农技员每月津贴预发50元,其余30元用于“一村一品”,发展绩效挂钩,年终发放,实行年度考核,不称职的予以解聘。

4.坚持跟踪问效。“一村一品”工程实施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乡建设绿色产业基地、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要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评考核,乡里把各村发展“一村一品”工作情况纳入村级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制定并完善考核指标,实行动态管理和综合考核,确保“一村一品”建设取得实效。

主题一村一警大走访心得体会和感想八

(2)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500亩以上或产值达200万元以上;

(3)食用菌(粪草生):生产规模50万袋(或1万平方米以上)或产值达150万元以上;

(4)高山蔬菜:种植面积500亩以上(或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0%)或产值100万元以上;

1.优质特色水果种植。在水果专业村集中连片新植水果100亩以上的,给予每亩苗木补助200元。

2.优质茶叶种植。在茶叶生产专业村相对集中连片开发、新植优良茶叶品种50亩以上的,给予每亩苗木补助200元(含市补助100元/亩);新建一家茶叶加工厂的,给予5000元资金补助。

3.乌兔养殖。常年存栏乌兔200只以上的乌兔专业村养殖户,每户补助500元。

4.槐猪养殖。对槐猪养殖专业村的农户,凡户新养殖母槐猪用于生产槐猪的,每头由县财补助400元;凡户养殖菜槐猪的,凭《产地检疫证明》,每头由县财补助80元,其中县槐猪育种场出栏菜槐猪每头补助40元;饲养公槐猪每头由县财政补助500元。

5.竹业生产。

(1)对市县两级毛竹高产高效示范片(基地)、示范户。按照作业设计书及合同要求实施技术措施的,由县林业局从森林植被恢复费中给予每个市级示范片配套补助1万元,市级示范户每户补助2000元,县级示范基地每亩补助120元,县级示范户每亩补助100元。

(2)市竹业发展重点村扶持政策。对按照《市科学育竹重点乡(镇)村管理办法》完成建设任务(劈杂除草+深翻+施肥)的,由县林业局按市县1:1的比例给予配套补助(即每亩给予20元资金和价值40元的毛竹专用肥补助,其中市、县各30元)。

(3)连片号竹管理50亩以上的竹林农户,每亩补助5元。

(4)相对连片500亩以上的竹山,当年新开通宽3米以上能运载毛竹的便道,每公里补助2000元。

(5)新建一个20立方米的竹林灌溉蓄水池,经林业局验收后,给予每立方米补助100元。

由达到“一村一品”标准的行政村向所在乡政府申报,在乡审核的基础上,以乡政府的名义统一向县政府申请验收,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提出申请的村进行核实和验收,通过验收的村,由县政府授牌;

主要措施

(一)完善产业规划,明确“一村一品”发展方向

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注重特色,发挥优势”的思路,完善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逐步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十一五”期间重点支持特色果茶、优质稻、烤烟、特色养殖、竹业、粪草生食用菌、蔬菜等产业发展。

(二)加强科技推广和服务,提高“一村一品”发展质量

1.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按照“培训跟着产业走,教室建在基地上”的思路,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发挥农广校、农函大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作用,实行灵活多样的开放办学模式,根据“一村一品”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和绿色证书培训工作。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由乡农技站、畜牧兽医站、科协、林业站、农机站等单位成立“一村一品”技术服务组,深入村户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2.大力推广农业“五新”技术。切实做好本地名优特色农产品的提纯复壮、改良,加大动植物疫情病虫防治、生态种植模式和农产品深加工等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积极发展节约型农业和节粮型畜牧业,大力推广“猪-沼-果(林)”、“猪-沼-草”等生态农业模式,开发畜禽便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加强农业机械推广力度,加大政策扶持,提高主要农作物农业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

3.推进农业标注化生产。按照“借鉴、结合、创新、发展”的原则,逐步建立主要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符合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农业标注体系。抓好标准化生产示范片建设,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进一步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和保护力度;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严格农业投入品质量监测体系,抓好农药残留、畜禽产品违禁药物滥用、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治理,加快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和淘汰进程,普及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知识,引导农民合理科学施肥。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一村一品”发展效益

1.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观音井农副产品加工园区规划建设,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项目、信贷等扶持政策,做强做大现有的龙头企业,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淀粉、肉类、粮食、果蔬等深加工项目。引导龙头企业与“一村一品”专业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产品商标注册,发展品牌农业。

2.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政府引导、农户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原则,鼓励供销社、龙头企业以及专业大户、农村能人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依法登记,规范运作,明晰产权,完善组织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利益分配和风险调节机制,增强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能力,逐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3.拓展农产品市场。充分利用网络等新闻媒体报道、举办和参加展销会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优势特色产品的知名度。支持龙头企业和“一村一品”专业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批发市场、超市等经营场所设立产品销售专柜和专卖点,实行连锁经营、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开拓产品销售市场,促进农产品销售,提高“一村一品”经济效益。

(四)多渠道增加农业收入,强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1)对达到“一村一品”标准的村,通过年度验收的,每年奖励村3万元。

(2)其他扶持政策按照《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执行。

2.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农业。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动员其参加“一村一品”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开发农村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水利“六千”工程、国立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和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优先向“一村一品”专业村倾斜,支持“一村一品”建设。加强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防治体系。加强森林防火体系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建立乡、村防疫网络,逐步改善动物防疫和监测检验装备。

(五)加强领导,确保“一村一品”建设顺利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建设“一村一品”工作的领导,成立“一村一品”工作办公室(挂靠在农技站),办公室负责做好全乡“一村一品”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验收。各村是“一村一品”建设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务必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将“一村一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进行研究部署,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认真组织实施。

2.加大宣传力度。各村乡直各单位充分利用宣传标语、宣传栏发放宣传材料等扩大宣传,动员广大群众关心支持“一村一品”发展,为推进“一村一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重点宣传扶持发展“一村一品”的政策措施和各地建设“一村一品”先进经验、致富经典等,激发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参与“一村一品”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明确工作责任。乡直各单位要齐抓共管、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不断优化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的环境。乡农技站着力抓好种植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林业站突出抓好竹业发展,提升产量、质量和效益;畜牧兽医站要切实抓好畜牧、水产等养殖业发展;科技部门要积极引进一批适合我乡实际的新技术新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进一步转化;乡经委要做好农产品的销售和招商引资工作;水利、农业、国土等部门要加大农田基本建设,搞好中低产田基本建设,搞好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努力改善耕作条件;乡老区扶贫办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推进农村扶贫与产业发展、产业富民相结合的机制和办法;乡信用社要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金融服务向“一村一品”专业村倾斜;村级农技员要自觉做好发展“一村一品”相关工作,引导广大群众参与“一村一品”建设,村级农技员每月津贴预发50元,其余30元用于“一村一品”,发展绩效挂钩,年终发放,实行年度考核,不称职的予以解聘。

4.坚持跟踪问效。“一村一品”工程实施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乡建设绿色产业基地、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要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评考核,乡里把各村发展“一村一品”工作情况纳入村级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制定并完善考核指标,实行动态管理和综合考核,确保“一村一品”建设取得实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