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描写河北省老校长下乡心得体会总结(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13:32:36 页码:12
描写河北省老校长下乡心得体会总结(六篇)
2023-01-13 13:32:36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河北省老校长下乡心得体会总结一

大家好!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季美景巧变幻,赛罕风光说不绝。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旅行社以及淳朴好客的塞罕坝人欢迎您来塞罕坝休闲度假。我是本次塞罕坝之旅的导游员×××,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我和×师傅将尽最大的努力竭诚为您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希望您在塞罕坝能够度过一个轻松、愉快的假期,预祝我们合作愉快。

围场自古以来就是一处水草丰沛,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历史上“千里松林”曾是辽帝狩猎之地,木兰围场又是清代的皇家猎苑;这里“群山分干,众壑朝宗”。坝下山地沟谷纵横,林木葱郁,绵延数百里;坝上草原漫岗迂回,湖泊星罗,河流蜿蜒,绿草如茵,鲜花如潮。

围场以其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山川形胜甲于紫塞载入史册,自古以来就是一块水草丰沛,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皇帝第二次来围场,看中这块“万里山河远,九边行胜抱神京”的境地,为“肄武绥藩”,以“喀喇沁、敖汉、翁牛特诸旗敬献牧场”的名义划定了面积14 000多平方公里的木兰围场,根据地形和禽兽分布划分了72围,岁岁秋季到这里举行围猎,史称木兰秋狝,并定为家法。从康熙二十年到嘉庆二十五年的140多年里,康熙、乾隆、嘉庆来围场举行木兰秋狝105次。

康熙曾写下《赋得帐殿郁崔嵬》来描述当时的壮观场面

茂林叶未黄,宾雁使成行。后对分山出,前竟越岭扬。

鹿鸣秋草盛,人喜菊花香。日暮帷宫近,风高暑气藏。

“木兰秋狝”是什么意思呢?木兰,既非花名,而且与花木兰无关。清代初期,围场多鹿,中秋节前后,鹿求偶交配,猎人头戴鹿角,身披鹿皮,吹起木制的笛哨,模仿鹿求偶的声音,诱鹿捕杀,满语称之为木兰辉罕,也就是哨鹿的意思(满人的狩猎方式)。秋狝,是指秋季围猎。对于满蒙等游猎民族来说,野生动物是他们日常生活和种族繁衍的基础和保障,保护动物就是保护自己,因此他们根据动物的生存规律来调整自己的狩猎方式,形成了春搜、夏苗、秋狝、冬狩的传统。就是说春天打猎不能打怀孕的母兽,夏天打猎要放过幼兽,秋冬季节就可以放手捕杀了。“秋狝”是指秋季打猎。只有这样才能不破坏生态平衡,保障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木兰秋狝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当时,国内并不十分安定,云南省有吴三桂叛乱,西北有准噶尔部的分裂活动,国外还有沙俄的侵扰。而当时清军斗志衰退,在平定“三藩之乱”中,清军贪生怕死,1人负伤,几十人护送,甚至有人自残身体以求自保。康熙看到昔日英勇善战的八旗将士,如今弓马废驰,军无斗志,如此下去,大清江山难保。他总结教训,认为只有加强武备,恢复军队的战斗力,才是立国之本。因此,在平定“三藩之乱”的当年就设立木兰围场,做为既能巩固后方,又可加强武备的一项重要策略。清代皇帝通过秋狝锻炼八旗劲旅,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用随围射猎,奖功罚过等手段团结新疆、西藏、青海、蒙古等王公大臣,并举行了多伦诺尔的“七溪会盟”,接见万里归来的渥巴锡;进行了乌兰布通之战,击溃了噶尔丹的叛乱,粉碎了其分裂中国的阴谋。康熙曾在“七溪会盟”取得成功时对大臣们说:“昔日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之长城更为巩固。”木兰秋狝达到了“肄武绥藩”,巩固民族团结的目的,为“康乾盛世”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绥藩”是清朝为团结少数民族,抵御沙俄的侵扰及分裂活动的一项战略方针。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统一战线。

清帝在140多年的“木兰秋狝”中曾用随围射猎,奖功罚过等手段团结新疆、西藏、青海、蒙古等王公大臣,并举行了多伦诺尔的“七溪会阅”,接见万里归来的渥巴锡。进行了乌兰布通之战,击溃了噶尔丹的叛乱,粉碎了其分裂中国的阴谋。可以说,康熙、乾隆等皇帝在人们心目中筑起了“团结统一”的长城。康熙曾在“七溪会阅”取得成功时对大臣们说:“昔日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之长城更巩固。”

(沿途主要景点介绍)

(张三营、行宫)

清帝在木兰秋狝结束后,东道回銮驻跸张三营行宫,西道驻跸阿穆呼朗图(今步古沟)行宫,都要举行盛大的庆功宴会。康熙时期凡随围蒙古王公等,相互宴请,无论是公宴还是家宴,没有统一规定。到乾隆时期,为表示皇家的体恤之情,规定将宴请合为一次,宴席期间和结束后表演“塞宴四事”,即:什傍(演奏蒙古音乐)、相扑(摔跤)、诈马(赛马)、教马兆(骑生马驹)。除宴请、赏赐外,还要请蒙古王公等观赏戏剧。

(东庙宫)

伊逊河南的小山上,立有1通乾隆皇帝所作的《入崖口有作诗碑》,由碑顶、碑额、碑身、碑座组成,通高4.8米,碑顶四角各雕伏龙一条。碑文用汉、满、蒙、藏4种文字镌刻。

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皇帝赴木兰围场举办秋狝大典,由阿贵图(横河子、锥子沟)进入伊逊阿卜奇围场,途经此处,有感于这里的山崖陡峭,壁立千仞,层峦叠嶂,雨霁峰青;翠叶黄葩,伊水潺潺,山花倒影,水色天光,作五言古诗一首。其中写道:“朝家重习武,灵囿成自天。匪今而斯今,祖制垂奕年。巉岩围叠嶂,崖口为之关。”说是我大清王朝重视习武,神灵保佑的皇家猎苑宛然天成。先祖所定下的秋狝家法将一年一年地传承下去。这里险峻的山崖围护着层峦叠嶂,耸立的崖口就是一道天然的雄伟的关口。

在那片数株苍松掩映之中的就是东庙宫。

也许你要问了:“那到底是庙还是宫啊?”

这应该算是我们这里的一奇了。也许您游遍了大江南北,也许您走过了千山万水,也许您看过了历朝历代的宫廷建筑,也许您参拜了各门各派的寺庙宫观。但您却难得一见此处这庙与宫合而为一的特殊建筑吧。说起这座特殊的建筑,就不能不说到在我们这里流传已久的一段传说故事啦。

故事发生在康熙辛酉二十年(1681)四月丙申(十三)日。这一天,28岁的康熙皇帝早晨从西尔哈毕喇(今新地乡)出发,跋涉200里,傍晚时分来到了拜察(即白岔泊)附近的三星潭时,突然之间雷声震耳,瓢泼大雨倾注而下。康熙皇帝和随行的官员、军士们不得不到林中避雨。原本这里就山高云低,加上大队人马散发出的热气,林子上方是霹雳一声接一声,闪电一道连一道,再看林子里面:官兵一个个脸色苍白,心惊胆战;战马一匹匹浑身痉挛,四蹄打颤。康熙皇帝虽然没有失态,却也是满心恐惧,强打精神。正在危急关头,康熙皇帝忽然看见面前有一只一尺大小的金色蟾蜍正在双目炯炯地注视着皇上,似乎在表示着什么。此时的康熙皇帝全部注意力都在震耳的雷声和耀眼的闪电上,并未留意到这只金蟾。金蟾见皇上无动于衷,便眼望着皇上大叫一声,向林子外面蹦去。说也奇怪,虽然霹雷声声好似山崩地裂,但金蟾的叫声却真真切切。康熙皇帝心想:“这只金蟾看着我,叫什么呢?”金蟾蹦了几步,回头看了看,见皇上原地未动,又连叫两声向林子外面蹦去。康熙皇帝虽然觉得金蟾的举动可笑,却仍未理解其用意。金蟾又停下来连叫三声向前跃去。这时的康熙皇帝才发现,那只金蟾是三条腿,前二后一,猛然醒悟:“这是要我随他而去啊。”于是皇上快步赶上金蟾,大队人马紧随皇帝迅速离开了树林。人马刚刚离开树林,一阵巨大的雷电之后,雨过天晴。回头再看方才避雨之处,树木被雷电击成一片枯枝。金蟾已失去踪影。康熙皇帝命官员和军士们四处寻找,一无所获。康熙皇帝心想:“一定是仙佛显灵。金蟾救驾有功,朕就封其为‘敦仁镇远神’‘塞罕灵验佛’吧,永世承祀!”并下令修庙供奉。

回宫后,康熙皇帝将这段奇事禀告了太皇太后,孝庄老太后告诫康熙皇帝:“金蟾灵佑,乃我大清洪福,不仅你要常去祭祀,我也要去拈香!”为方便帝后们祭拜,就在庙的后面建造了一座小行宫,供帝后拈香时更衣和临时休息,从而形成了这座庙与宫合一的特殊建筑。

庙宫又与其他宫廷建筑不完全一样,有三个全国之“罕见”。一是庙、宫合一为首创。历代建筑,庙就是庙,宫就是宫,二者不能合一。二是供奉的神灵着清装,国内所特有。三是敦仁镇远神的本庙是皇家敕建的最小庙宇。

(庙宫水库)

庙宫水库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县城南30公里处的伊逊河干流上,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总库容1.83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2 370平方公里,占伊逊河流域面积的54.5%。工程按120xx年一遇洪水设计,20xx年一遇洪水校核,设计地震烈度为6度。水库初建于1959年,征地高程为780米,淹没耕地6 700亩,迁移人口2 346人。根据20xx年水利部的大坝安全复核,防洪标准为2 020xx年一遇;原设计灌溉面积10万亩,现状灌溉面积65 000亩,年灌溉供水量8 591万立方米;电站在输水洞出口左侧,装有三台机组,总容量为1 500千瓦。

说起这道拦河大坝,我们围场人一直引以为自豪。当年缺乏起重设备和大型运输机械,勤劳勇敢的围场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硬是用小推车和扁担、箩筐在崇山峻岭之间修筑起了一道拦河大坝,可以说这是围场精神的一个写照。

(围场县城)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西北、北、东分别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西南和南面分别与丰宁县、隆化县接壤,是华北地区通往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的要道之一。全县总面积9 219.72平方公里,共辖37个乡镇、312个行政策村,总人口51.6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3人。其中以满族、蒙古族为主的12个少数民族人口29万人,占总人口的56.2%。1989年6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是承德市人口第一大县,河北省面积第一大县,全国唯一一个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围场薯、牛、菜特色主导产业优势突出。全县马铃薯年平均种植面积45万亩,产量达到6亿公斤,蔬菜种植面积23万亩,牛饲养量17万头,其中奶牛4 000头。兴建了双九淀粉有限责任公司、承德天添乳业公司、棋盘山大牲畜交易市场、围场镇薯菜批发市场、腰栈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其中年产万吨的双九淀粉有限责任公司已进入全省重点龙头企业行列,棋盘山大牲畜交易市场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场和全国十大畜禽交易市场之一。培育了金栏牌马铃薯、燕塞牌5寸人参胡萝卜、春结球白菜等省市名优产品。先后被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河北省马铃薯之乡”、“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示范县”。

历史上,围场曾是著名的清代皇家猎苑,是清代举办“木兰秋狝”大典的场所,拥有众多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

当时的木兰围场,根据地形和禽兽分布,划分为72围。每次围猎,一般要进行20多天。到了清代后期,国势日衰,停止了盛极一时的木兰秋猎活动。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这块广阔的皇家猎场禁地,全部放围开垦。其后,森林资源逐日遭到严重破坏,整个围场满目荒凉,风沙漫天,野兽绝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多年的治理,木兰围场逐步恢复了她的神奇魅力。1993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公园。登上制高点,即当初康熙皇帝的练兵台,远眺四方,目力所及,林浪似涛,碧波万顷,浩瀚无际。这里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是一处独具特色的旅游、狩猎、观光、度假胜地。

境内现存有康熙点将台、乾隆七通碑、将军泡子、燕赵古长城等历史遗迹60多处,拥有140多万亩人工林的塞罕坝国家级森林公园,20多万亩优质草场红松洼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和御道口草原三大景区的东中西三条旅游线已初步形成,围场已成为京北黄金旅游线和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4a级景区、被省政府命名为“生态旅游示范区”。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2亿多元,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北方动植物的王国、摄影艺术家的天堂”。20xx年,木兰围场被评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之一。

(小锥子山村)

小锥子山村村庄虽小,却出土了很多古物,如铜戈、铜矛、铜箭、镞(箭头)、燕半两(古铜币)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战国时期的遗物,在考古界占有一席之地。

1977年11月在城北出土秦币两枚,每枚重32.85公斤,1980年7月又出土两枚,一枚重33公斤,另一枚重32.5公斤。在同一城址中出土4枚秦币,绝非偶然。

从现存的古城遗址来看,此城之大(长度150米),城墙之高(残存城墙上仍有4.2米),说明这是秦朝北方的一个军事重镇。乾隆十七年(1752),乾隆皇帝驾临此地,看到古城遗址,没有轻信这里是南北分界之说,经向当地少数民族询问考证,判定这就是燕秦长城遗址,因而感叹:“吾安知天下之似此未传者几何乎?”为了传于后世,乾隆亲自撰写了《古长城说》碑文,以传后世。

(棋盘山)

棋盘山,因山顶平如棋盘而得名。棋盘山镇北接内蒙古各旗,南连关内各牲畜市场,每年交易牲畜几十万头,皮革几十万张,已成为中国北方著名的大牲畜交易市场。

棋盘山的黑山口,清朝时叫伊绵峪,乾隆三十六年(1771),乾隆皇帝曾在这里接见过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归”的首领渥巴锡汗。

(伊逊河)

出棋盘山镇,我们沿着御路前行,看到的这条河叫伊逊河,伊逊,蒙语称之为“九曲”,意思是弯弯曲曲的小河。据记载,围场开围时,河两岸古树参天,河里能打到几十斤的大鱼,民间曾有这样的谚语:“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粥锅里。”发源于塞罕坝下的伊逊河是围场的主要河流,它流经隆化、承德,注入滦河,是引滦入津的主要水源地之一。

(哈里哈)

哈里哈,蒙古称之为“哈达图扎布”,汉语意为“有山岩的峡谷”。“扣花营内出美人”。传说康熙皇帝秋狝时,在这里曾选中一个妃子“伊姒姑娘”,因其喜吃荔枝,康熙皇帝命南方产区派人骑马星夜传送,途中累死了8匹良马,伊姒姑娘动了恻隐之心,将荔枝撒在地上,长出了一种青青绿草上结满了玛瑙般果实的植物,虽然和荔枝不一样,可味道更鲜美。围场文化部门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清宫乐舞《荔枝娘娘》,深受观众喜爱。其实,围场的草荔枝是一种野生草莓,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据《热河志》记载:“草荔枝丛,圣祖仁皇帝赐名草荔枝,秋而实。”草荔枝浆果成熟季节,香气四溢,人们路过它的旁边,为芳香所吸引,必要寻觅几颗品尝一下。

(八十三号)

初听这个地名,大家一定很奇怪:怎么还有以数字作为地名的?

随着清朝的没落,秋狝再也无力举办了。1820xx年道光皇帝即位,“秋狝之礼”废止,1862年塞罕坝开围,允许百姓进入围场垦荒种田,朝廷从中收取押荒银。好地120两,中等地80至100两,次地40两左右,老百姓称之为“挂地”。围场有些小地方没有地名,挂地就以500亩为一号,一直排到八十五号。

(门图阿鲁行宫)

当地人又称为“翠花宫”。这里有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有一年秋天,康熙皇帝亲自带领文武官员和各少数民族的首领、侍卫、虎枪手,还有伊似娘娘、翠花公主、宫娥等人,来到木兰围场打猎,练习刀枪箭术。当来到塞罕坝下的“门图阿鲁”行宫附近时,只见这里山连山,山套山,风景很美。漫山岭上,都长满了青松、翠柏、红枫、白桦,还有一座蛤蟆峰。峰后就是百花盛开的鹿花坡。康熙带领全队人马刚要到鹿花坡的行宫休息打尖时,忽然间,从鹿坡上跑出一群梅花鹿。翠花公主忙下了马,向康熙跪拜道:“父皇,这里的梅花鹿真多呀,咱们射不射呢?”康熙看着心爱的翠花公主,微笑着点点头,表示同意她去鹿花坡射鹿。

于是,翠花公主转身来到鹿花坡下的后沟。她对宫娥们说:“万岁允许咱们射鹿了。来,丫头们,都来一起射鹿吧!”春杏、夏荷、秋菊、冬梅、翠松、青竹、秀梅、香兰8个宫娥翻身上马,箭搭弓弦,正要一齐拉弓射时,唿——只觉从后山刮来一股狂风。紧接着,从密麻麻山林中蹿出一只猛虎,闪电般地朝翠花公主扑来,“哎呀,不好。”翠花公主吓得一声惊叫,就连8位宫娥,也被吓得脸色焦黄,她们拨马正想朝回跑时,突然,“嗖”地一下,飞来一支响箭,正好射中老虎的左眼,那老虎吼叫一声,蹦了一个高,站立不稳,一头栽进山涧。

接着,由密林里传来一声问话:“公主受惊了吧?”翠花公主拨马一瞧,只见山坡上跑来一位骑马的小伙子。这时,公主身边的宫娥春杏说:“哦,他就是喀喇泌的儿子,名叫金山扎满。”公主掩面偷着瞧了瞧这位公子,啊,好一位英俊的人儿呀!金山扎满骑着马,不错眼珠儿地也正打量美丽的翠花公主呐!公主穿一身葱绿结蝶花儿的金边紧身战衣,腰挂弓箭,实在是威武英俊,那粉红透白的瓜籽脸上,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眨一眨地,向金山扎满羞答答地笑着看呢! 翠花公主抿着小嘴儿,笑一笑,温柔地说:“多谢公子啦,救了我们姐妹们的命呀!”金山扎满连说几个“不敢”。暗自想到,在家时,常听父王说,翠花公主不但容貌美,而且还精通诗词、歌赋,五音六律,丝、竹、管弦,能骑善射哩!于是,金山扎满笑着说:“我射死一只猛虎,这也是托公主的洪福,这点小事,请公主不必过分夸奖。”

公主一听,暗想到,平时春杏常说,喀喇泌王爷的儿子,文武双全,机智过人,箭法超群,真是耳闻不如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呐!想着想着,不由心中产生了爱慕之心,两人说着话,并肩骑马慢行,他们的亲热劲儿,宫娥们也都看在眼里。天快黑时,金山扎满恭恭敬敬地告别了翠花公主,各自回到了住处。康熙听说金山扎满射死了一只险些伤了公主的猛虎,对他夸奖了一番,然后回到了“门图阿鲁”行宫歇息。 第二天清早,翠花公主观看蛤蟆峰景致,要说也凑巧,金山扎满正在峰下的鹿花坡上,练习射箭哩。他见翠花公主也来了,赶忙下马,迎上前来,公主也忙下马,把马缰交给宫娥春杏,让她牵着马转悠到后坡上采花玩耍去了。 翠花公主和金山扎满坐在一棵大松树下的青石板上拉起了知心话儿。

这情景,正好好被早在山坡上练太极拳的大太监郭继功看到了,郭太监年纪大了,偏好这一天是他的生日,康熙尊重老者,要给他赏功庆贺哩!所以郭太监从心里高兴,大清早就来练健身的拳术,但这个人小肚鸡肠,看到翠花公主和金山扎满私下接触,这还了得,可是,看在公主的脸面上,也不好朝外嚷呼什么,只好暗暗记在心里。

忽听行宫外吹响了号角,这是为郭继功的庆宴开始了,公主和金山扎满也一起来到了行宫,野宴一开始,很是热闹,郭继功谢过康熙的赏赐后,便是王公、大臣和眷属们给郭太监敬酒贺寿。轮到金山扎满为他敬酒时,他正想起了翠花公主,一失神,把手中的酒杯落在地上,摔碎了。金山扎满慌了神儿,郭继功心里更是不痛快,寿诞之日,打碎了酒杯,唉,也实在太不吉利了,他想发脾气,但在皇上面前,他只好强装笑脸。

酒过三巡以后,康熙皇帝瞅瞅大家,说道:“这次我到坝上察看地形地势,是因为军情风声很紧,我准备带领七万兵马直奔乌兰布通,扫平噶尔丹军事叛乱,诸臣有何高见?”郭继功一看有机可乘,便忙向康熙跪拜道:“圣上,我看喀喇泌王父子称得上智勇双全,有一身好武艺,是不是让他们父子一同随军参战?”康熙一听,又想到昨天金山扎满还射死一只猛虎,将门出虎子,这父子二人一定能征善战,于是,便采纳了郭继功的意见。

当时,翠花公主一听金山扎满去参战,她也要求同赴战场。可是,郭继功又奏道:“圣上,门图阿鲁宫在坝下为后方,留下伊姒娘娘,由翠花公主保驾吧。”康熙觉得得也是这个理,于是,又同意了郭继功的要求。其实,郭继功一心想把公主与金山扎满拆散。说不定金山扎满战死在疆场,那才能消除自己心中的不满呢。

自从翠花公主与金山扎满分手后,她日夜思念着公子,吃不下,睡不安,转眼到了八月十五,这天晚上,公主走出行宫,抬头望着明月,眼里流下了热泪,谁知寒风一吹,她身子骨着了点风寒,当夜就发高烧,说梦话,嘴里呼着心爱的公子——金山扎满,竟一病卧床不起了。

看到翠花公主这可怜样子,宫女们急得团团转,伊姒娘娘也天天淌眼泪。眼看着翠花公主快保不住命啦,伊姒娘娘忙命小太监何腾,骑一匹快马,连夜赶路,直奔乌兰布通战场上去接大夫。大夫赶回来,给翠花公主号脉诊断,说是她郁闷伤情,外感风寒。连忙开药方,公主服了药,但病情不见好转,身体越来越弱了。

过了几天,伊姒娘娘又来看望翠花公主,公主强打精神,睁开眼睛,有气无力说:“母后娘娘啊!女儿我这病,怕是好不了啦,您疼爱女儿一回,我没能孝敬您,心里实在惭愧呀!但愿儿死后,不要回葬北京,就把我埋葬在这蛤蟆峰下的鹿花坡上吧,我要在这里看着金山扎满得胜归来。”就在这天夜里,翠花公主离开了人间。

没过几天,康熙皇帝领兵打败了噶尔丹叛乱,得胜回来时,又路过“门图阿鲁”行宫,听说翠花公主已经死了,他心里很难过,为了实现翠花公主的遗愿,便决定把她安葬在蛤蟆峰下鹿花坡前。在安葬的那天,康熙、伊姒娘娘和王公、大臣们,都在公主的坟前祭奠。最悲痛的要属金山扎满公子啦,他的眼泪,流啊,流啊,流也流不干……

说也奇怪,就在安葬公主后的第二天,在鹿花坡山脚下的沟两旁出现了两个泉眼,这两眼泉水,常年朝外流水,汇成了一条长河,曲曲弯弯向南流去……

传说这条河,就是金山扎满怀念翠花公主的眼泪汇成的,当时,伊姒娘娘给这条河取名叫伊逊河,康熙为了纪念翠花公主,把“门图阿鲁”行宫改名叫翠花宫了。

至今,人们一看到翠花公主宫遗址,就会想起翠花公主的爱情故事来了。

(山门)

塞罕坝,蒙语称之为“塞堪达巴罕色钦”,意为美丽的高岭。它横贯于围场北部,为大兴安岭、阴山余脉、七老图山的交汇地。坝上高原和七老图山的山脉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削弱了西伯利亚寒流对坝下的侵袭,又将滦河、潮河上溯的海洋性季风温暖气流阻挡于坝下,因此坝上、坝下温差很大。

山门上书写的“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为前国家林业部长徐有芳所题。徐部长在任期间多次视察塞罕坝林场,对这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这里是“云的故乡,水的源头,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经过山门我们就进入了塞罕坝景区。

(塞罕坝概况介绍)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东邻内蒙古赤峰,北接克什克腾(蒙古语,亲兵、卫队)旗,西北与多伦相连,南距历史文化名城承德市210公里,属于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家猎苑——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留有皇家猎场遗迹和古战场遗址,是一处以森林草原风光为主,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融合,具有风景游览、避暑度假、影视拍摄、体育旅游和科学文化考察等多种功能的重点风景名胜区。1993年5月,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清盛世时期木兰围场的重要作用,但随着清王朝的没落,木兰围场也失去了往昔的喧嚣与辉煌。同治二年(1863)进行开围放垦,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后又遭受军阀和日军的掠夺性采伐和连年山火,这里的原始森林荡然无存。建国初期,这里已经退化为“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高原荒丘。看着眼前这140多万亩的茫茫林海,谁又能了解几代塞罕坝人所付出的艰辛呢?

1961年,国家林业部组织专家到这里考察,惊喜地发现了“一棵松”在茫茫黄沙之中顶风冒雪傲然挺立,下定了再造美好河山的决心。1962年2月,随着林业部组建令的下达,全国19个省(市、区)24所大中专院校的127名毕业生,告别了家乡和亲人,来到了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童话世界”,在茫茫的塞外荒原上,与当地的237名职工一起组建了先锋队。塞罕坝地处高寒地区,最低气温零下43.6度,一年中零下20度以下的天数达120天,年均积雪7个月。第一代塞罕坝人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气候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下,饿了啃一口冻得硬邦邦的冷窝头,渴了塞一块儿冰的寒刺骨的冰雪块,累了、困了就钻到透风的马架子甚至是低矮的地窨子里,“头顶漫天鹅毛雪,面对满眼大风沙”,心中的信念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树活下来。当时在创业者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渴饮沟河水,饥食黒莜面。白天忙作业,夜宿草窝间。风雪来查铺,鸟兽绕我眠。劲风扬飞沙,严霜镶被边。老天虽无情,也怕铁打汉。满地栽上树,看你变不变。”这质朴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创业者的所经历的艰难岁月,抒发了他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战天斗地的豪情壮志。正是他们,献了血汗献青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时至今日,“六女上坝”等一段段故事仍在感动着我们。

塞罕坝人40多年共造林100多万亩,坝上森林覆盖率达到85%以上,美丽的高原贯通东西,构筑起了“三北”防护林带,形成了华北地区的绿色屏障,护卫着中华的锦绣河山,为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硬生生将一片荒漠改造成了百万亩林海,改造成了今天中国最美的地方,改造成了我们旅游的胜地。如今的塞罕坝,已经成为“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教育基地”、“再造秀美山川示范教育基地”、“河北林业艰苦创业教育基地”。20xx年7月,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召开,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总结提升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务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号召在全国林业系统弘扬塞罕坝精神,再造祖国美好山河。据专家测定,它可以使京津地区春季的尘暴减少2.8度。塞罕坝切实承担起了为京津“阻沙源、净气源、涵水源”的神圣使命,无愧于“华北明珠”的称号。生态环境的改善,给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马鹿、梅花鹿、狍子、狐狸及天鹅、鸿雁、白鹤等珍禽异兽时有所见,就连早已绝迹的猞猁、金钱豹也重归故里。

(东坝梁)

穿松而行约5公里,登上梁顶,海拔1 593.3米,是围场县城海拔的2倍。站在高高的东坝梁上,放眼四望,千峰万壑俱在脚下,茫茫林海尽在眼前。

(塞罕塔)

塞罕塔初建于60年代,位于海拔1 762米的东坝梁上,占地30亩,原是林业工人为了观察火情的瞭望塔。登上塔顶,可以欣赏莽莽林海。

20xx年重建。塔座高4米,塔身高42.8米,跨度21米,七层八角,仿古建筑。塔内设步行梯和电梯,能同时容纳约100人。它集森林防火瞭望、生态旅游观光、木兰秋狝再现、佛事陈列、坝上四季摄影等多功能于一体。火箭式塔体直插云天。游客扶梯登塔,螺旋而上,难辨东南西北。塔上放眼,春看千里林海绿油油,百鸟枝头尽欢歌;夏赏百花盛开娇艳艳,鹿鸣林间百兽和;秋观五彩眼迷离,层林尽染难描画;冬感北国风光白茫茫,神清气爽醉游客。

细心地朋友会发现,塞罕塔的塔身是倾斜的,这是设计者的聪明体现。塞罕坝常年刮西北风,为了能够使塔的寿命更加长久,设计的塔身向西北方向倾斜,以此来抵御强硬的西北风。

塔下就是康熙亲封“塞罕灵验佛”。 史志记载康熙皇帝围猎至此,顿感心旷神怡,脱口赞道“真仙境也”。景区内还有跑马场、射击场、射箭场、民族歌舞表演等旅游娱乐项目。

(白桦林)

白桦属于落叶乔木,生长在海拔800—2 700米之间,树冠卵圆形,树皮白色,纸状分层剥离,小枝细,红褐色,无毛,外被白色蜡层。叶三角状卵形或菱状卵形,先端渐尖,边缘有不规则重锯齿。坚果小而扁,两侧具宽翅。花期5-6月,8-10月果熟。

白桦枝叶扶疏,姿态优美,树干修直,洁白雅致,十分引人注目,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在这浓郁葱绿的茫茫林海中,突现这一片挺拔清秀的白桦林,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徜徉于光影扶疏的白桦林中,顿时令人心绪平和,精神舒爽;轻扶滑润的树干,留一张小照,将给您带来终身的纪念。

(机械林场总场)

这里是塞罕坝森林公园的中心繁华地带,建有星级宾馆、蒙古包群落、草原木屋、普通客房,共有床位8 000余张,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白天,泛舟于林海之中,驰骋在草原之上,赏百花,观美景,饱览大自然的秀美景色;夜晚,点燃熊熊篝火,伴随悠扬乐曲,品尝烤全羊,畅饮马奶酒,欣赏草原人的淳朴风情。

说起林场的名称“机械”,也许您难以相信,最初命名为“机械林场”的时候,由于交通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当时的机械只有拖拉机,随着林场的发展和壮大,才有了更多的机械设备,成为了名符其实的“机械林场”。

(金莲映日)

塞罕坝究竟有多少种花,恐怕难以说清。其中金莲花、虞美人、狼毒花和干枝梅倍受人们的青睐,有塞罕坝“四大名花”之誉。

在场部西侧,每逢鲜花盛开时节,一朵朵金灿灿的小花娇艳欲滴,随风起舞,与天上的太阳交相辉映,游人途经此处,无不驻足观赏,难舍难离。当年康熙皇帝对“清香拂槛入,正色与心齐”的金莲花十分推崇,盛赞它“炎风曾避暑,高洁少人跻”。乾隆皇帝看到它,脱口而出:“塞外黄花恰似金钉钉地。”伴驾的纪晓岚应声回答:“京中白塔犹如银钻钻天。”留下了千古佳对。

金莲花不仅娇艳美丽,而且具有清咽润喉,祛热解毒的药用价值,既可入药,也可做茶引用。塞罕坝每年出产金莲花10余万公斤,已经成为当地居民一项重要经济来源。承德中药厂以金莲花为原料研制的金莲花饮片已成为备受消费者青睐的中药饮品。

(干枝梅观赏园)

干枝梅是塞罕坝独有的野花,属草本花卉,根部长着像蒲公英一样的绿叶,枝干上却没有一片叶子,鹿角似的枝丫上,开满了粉红色的五角形小花,点缀着红色或黄色的花蕊,显得淡雅清丽。在著名作家峻青的笔下,盛开的干枝梅“像刚下过一场粉红色的大雪似的,煞是好看”。

更为难得的是,夏末秋初,百花凋零,惟有干枝梅初绽花蕾,经霜傲雪,盛开在白皑皑的冰雪之间,常开不谢,为冬日的寒冷送上一份温馨与绚丽,奉献一份青春与活力。难怪来到塞罕坝的人总喜欢带上一束干枝梅,细细去品味它数年不散的幽香,去感悟它傲雪迎霜的倔强。

(七星湖湿地公园)

七星湖,又叫火泡子,位于场部西北4公里处,面积约500万平方米。湖面水草缠生,形成了1尺多厚的草皮,将湖面分隔成大小7个湖泊。草皮之下,活水相通,7个湖泊合而为一,故称活泡子,久而久之误传为火泡子。湖中水草茂盛,虽仅根部相连,但人行其上,却如行走于草地之上。

现在的七星湖已经开辟为七星湖假鼠妇草湿地公园。假鼠妇草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生长在海拔1 000米以下,而像我们这里的生长在海拔1 500以上的假鼠妇草就极为罕见了。

公园内有木栈道、观景平台、游船码头和木质廊桥等,并点缀有风车、凉亭等建筑,整座公园清新、雅致、质朴、动人。

湖区周围是低矮的山岗,绿树掩映,奇石增趣,湖光与山色相映,绿水和蓝天相连。黎明时分或是阴雨天气,置身于七星湖,会有一种远古混沌未开的感觉。稍后,云飘蓝天,雾绕山腰,又仿佛在欣赏海市蜃楼一般。这里也是塞罕坝拍摄日出和晚霞的一个绝佳场所。

(泰丰湖)

沿七星湖前行5公里左右,有一处宽阔的湖泊,就是泰丰湖,是塞罕坝水域最大的湖泊,湖区水域面积近10万平方米。泰丰湖三面绿树掩映,一面是辽阔的草原,状似如意,又名如意湖。

当年,康熙皇帝在此行围狩猎,罢围后宴请蒙古王公,奖功罚过,将一柄玉如意赏赐给一位蒙古王爷,王爷一时失手,将玉如意跌落地上,碎成几段。王爷顿时张皇失措,急忙跪倒在地,向康熙皇帝请罪,康熙皇帝微微一笑,说道:“朕知你乃无心之过,何罪之有?快快请起。”随即命人将碎如意沉入湖中,对随围的王爷大臣们说道:“朕将如意永久地留在这里,愿我们永远亲如兄弟,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吉祥如意。”

(三道河口)

位于场部西北,与内蒙古隔河相望。此段河流蜿蜒曲折,有“十八弯”之说,河水忽而舒缓,忽而湍急,是坝上漂流的理想场所。河岸生长着高寒地区特有的树种——红柳,低矮茂密,里面栖息着多种鸟。游人至此可以观赏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观:左观林海,林深树密,郁郁葱葱;右览沙丘,沙波微漾,银光闪闪。无论是去林海之中采蘑菇,觅山珍,还是去草原之上跨骏马,赏百花,您都会获得回归自然的愉悦。

(扣垦坟)

又叫公主坟。当年康熙皇帝修建木兰围场的时候,蒙古族喀喇沁、敖汉、翁牛特三旗争相敬献牧场,三旗子弟也多次追随康熙皇帝征战疆场,公主的心上人也在其中。丈夫走后,公主日夜盼望亲人早日归来,但终未如愿,最后公主郁郁而终。为了纪念公主,人们在这视野开阔的地方为她修建了坟墓,从而以后,美丽的公主就与鲜花为伴,与青山为侣。

(一棵松)

1961年11月,原国家林业部国营林场管理总局刘琨副局长带队,在塞罕坝为我国北方第一个机械林场选址。当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发现茫茫荒原上硕果仅存的一棵落叶松时,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刘琨抚摸着树干动情地说:“这棵松树是历史的见证,活的标本,证明赛罕坝上可以长出参天大树,今天有一棵松,明天就会有亿万棵松。”在刘琨等人的积极推动下,1962年2月,林业部做出了建设部属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决定。

(康熙点将台)

又叫亮兵台,是一块孤立巨岩,形如卧虎,顶部是窄而长的平台,四周围坦缓开阔。相传康熙皇帝曾在乌兰布统大战之后,登临这座高台检阅凯旋将士。如今,点将台四周方圆十几公里的范围以内均被茂密的落叶松所覆盖。登台四望,绿潮澎湃,松涛激荡,确有当年康熙皇帝点将阅兵的恢宏气势啊。

(界河)

这条河叫吐力根河,蒙语,汉译为弯曲的河流,是河北与内蒙的分界线,滦河的发源地,河面宽窄不一,水流急缓不定,当地有“鱼无鳞,水倒流”的说法,河水由东南流向西北,河中盛产细鳞鱼,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这里也是滦河的源头。我们常说“饮水思源”,滦河是我国北方一条重要的河流,不仅养育了众多的滦河儿女,也为京津地区输送了充足的洁净水源,站在这里拍下您喜悦的笑容,必将成为您终身的回忆。

这里的漂流、骑马、射击、蹦极等娱乐项目让人心动。

塞罕坝的美是壮阔的美,豪放的美。新春伊始,绿的山、绿的地、绿的山峦、绿的原野、绿的沟壑、绿油油的溪流河水,让您沉醉于绿色的海洋;盛夏,登高远眺,“云开藻木万山青,紫菊金莲漫地生”,林中听涛,花海赏艳,令人神往;金秋,火红的枫叶,明黄的白桦,黛绿的松针,溢金流丹;严冬,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一派壮丽的北国风光。

各位朋友,塞罕坝的美景定会给您留下难忘的记忆。愿我们再相逢在草原,放弃都市的喧嚣,放飞自由的心绪,享受自然的馈赠,谱写多姿多彩的人生。再见。

描写河北省老校长下乡心得体会总结二

九龙峡旅游区地处太行山中段主脊东侧,海拔700—1500米之间,中元古界长城系红色石英砂岩和长石砂岩,构成了山峰主体。下太古界、下元古界变质岩系构成山体底部;主脊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系。由于长城系石英砂岩岩性坚硬,垂直断裂构造及节理发育,栈崖壁立,峡沟纵横,峡岭相间,奇峡、幽谷奇峰、怪石、岩廊、岩洞、构成了具有独特性的砂岩地貌景观。山顶灰岩山体发育了暖温带喀斯特地貌。核心区的龙宫沟,主沟呈nee向,两侧发育了多条深峡支沟,故称九龙峡。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5℃左右,夏季凉爽宜人。由于群山环抱,谷口东开,有利于暖湿气团侵入,形成了自己的独有气候环境,故多阴雨。由于常年有雨,得到泉水补给,特殊地貌形成了多级瀑布及水潭。旅游区森林覆盖率达78%,植被覆盖率98.5,主要为板栗、苹果,其次有柿子、核桃、等及杨、柳和楸树等。二栈以上为天然次生林。九龙峡红叶岭生长着大面积的黄栌,成为旅游区特色植物景观。山上还生长着几十种药材植物。山顶分布大面积的油松林,山顶松林之间有数千亩的山顶草场景观。

1、峡谷成群,植被丰茂,泉、溪、瀑、潭风景秀丽九龙峡旅游区形成了峰峦峭立、峡谷成群、狭窄幽深的峡谷地貌景观。峡谷深达数十米至上百米,底宽数米,最窄处只有1.5米。由于降水量较大泉水补给充分,较好的植被涵养大量水分,故谷底峡中溪水常流,在栈崖裂点处流水下落成瀑布,瀑下为深潭。支沟峡谷众多,从山顶俯瞰群峡,九峡蜿蜒汇集一山,“九龙戏珠”浑然天成,飞瀑跌宕,宛若蛟龙,故名九龙峡之称。主要的峡谷有:火龙峡、蜻龙峡、蛟龙峡、螭龙峡、虬龙峡、金龙峡、狴犴峡、蟠龙峡和白龙峡等。瀑布有:老龙潭瀑布、响水套瀑布、三叠瀑布、蟠龙峡瀑布、南龙宫瀑布、金龙撒珠瀑布等,瀑布下均有深潭。具有较高的观赏、科考价值。

2、山体陡峭,奇峰怪石,雄险奇峻。九龙峡景区特殊的砂岩地质构成了栈墙、石柱、岩廊、石壁,轿顶山、将军峰、骆驼峰、凤鸣岭、宝瓶山、莲花山、王帽山、孤山等奇峰险岭,峰回路转雄险奇峻。大山的节理侵蚀崩塌形成了独特的栈、檐、洞、窟、天井、石翁等景观。

3、四季鲜明独特的自然景观,春季:本区在山顶自然生长达上万亩成片的山桃花,并生长着大量的金樱花,春季相继绽放竞相争艳,可供游客春季赏花、踏青。夏季:高山飞瀑,泉水潺潺,绿树成荫,清音凉爽。

蓝天碧水,鸟语花香,极其丰富,是消夏避暑的绝佳地方。秋季:黄栌、柞树、红枫等多样化的树种,将大山装扮得五彩缤纷,硕果累累压满枝头,让人倍感丰收的喜悦和大山的秀美。冬季:群峰银装素裹,冰挂悬崖,十里冰川。为冬季旅游提供了独有的资源。

4、历史悠久,文化淀积丰厚据《邢台县志》所载,与旅游区仅9公里左右的浆水镇,早在春秋时期,邢国曾在此建都,名为夷仪城,旅游区为古邢国都城区域。晋永和四年,西域僧人佛图澄随石勒至襄国(浆水),古襄国是赵国的起源地,石勒与西域的佛图澄曾在这里建立后赵国,是中国古代历史和佛教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区地处太行山主脊冀、晋交界区,自古至今为两省交通往来通道之一。明代曾在山脊上筑长城,设关隘,在旅游区西界有支锅岭关、冀道岭关和风门岭关,其中支锅岭关及其小段长城保存完好。九龙峡南1.5公里的栗树坪村(西坪),早在唐代曾有志高尼姑到此建庵,并在庵旁首植栗树(取意利子),为邢台地区栗树之祖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所在地,营房台村北山洞曾为抗大物资储藏之处。

5、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邢(台)和(顺)公路从旅游区穿过,尤其是新邢和公路,为国家二级公路,路况好,并且从上龙宫大门前经过。旅游区可进入性好,交通便捷。

老龙潭和老龙潭瀑布:是进入旅游区后的第一个焦点,置石质桌凳。种植核桃楸等当地树种,清幽凉爽。老龙潭瀑布,落差100余米,是九龙峡旅游区的精华景点之一。蟠龙峡为原始次生林区域,区域林木茂密,倾听鸟语水鸣感受自然生态妙趣。山葡萄园利用自然生长山葡萄,形成一条山葡萄长廊,成为夏季灼热阳光下的一片绿荫。老龙潭老龙潭由龙宫瀑布凿蚀而成,潭周边人工雕筑的巨龙,表现手法抽象,像长在崖壁上的一条岩脉,腾云飞舞气势磅礴。响水套在旅游区大门口能看见,为响水潭瀑布,响水套主要是因为响水潭瀑布命名,由于瀑布落差达100余米并发出巨大的声响。另外还有蟠龙峡二级瀑,水韵三叠多处瀑布。

由于地形切割破碎,峡谷排布成群,地形上处在二栈以上至三栈之间,海拔大约900—1300米,为峡谷密集发育区,是旅游区观光游赏的主景区,景点主要有:卧龙湾、卧龙潭、卧龙石、天井和天书崖:虬龙峡与服务点之间为一段南凸的弧形峡谷,两侧崖壁高达150米,是最雄伟的峡谷段,峡底有水潭,命名卧龙湾、卧龙潭。潭旁有一巨石,名卧龙石。卧龙湾由于崖壁紧合,仰望呈天井景观。这里峡壁石英岩层各层岩性成分不一,颜色有别,差异风化后形成如书页相叠的厚书,命名为“天书崖”。

龙岩廊:峡谷南侧由差异侵蚀软岩层,凹进面形岩廊,长200余米,宽3-4米步游道整治岩廊,雕刻有历代龙子的演变,历代文人、帝王的龙字书法。被称为华夏第一廊。将军把门和龙女峰:螭龙峡与虬龙峡之间,峡谷缩窄,两侧柱状山崖壁立峡口,似两将军把门,故名。

观音洞:位于蛟龙峡口西侧主峡南崖壁下方,高出峡底近20米,有石阶上至洞室,洞深20米左右,是沿节理密集带差异侵蚀而成的岩洞。洞内奉供观音菩萨,故名观音洞,洞的对面大山成莲花状,故称莲花台山。此段峡谷成宝瓶状,故称宝瓶峡。宝瓶、莲花台、自然洞穴内雕刻的观音构成了景区与宗教相结合的景点。三龙戏珠、龙凤桥:蜻龙峡口有一小型“离嘴山”,顶部浑圆,形同宝珠,正处于三峡相汇处,命名“三龙戏珠”。在自然景观的背景下有很强的形象感。在两个峡口有两个天生桥,又名龙凤桥。火龙峡——九瀑十八潭:龙凤桥之上长约250米的主峡两侧岩壁高达50多米,且多红色砂岩层,故名“火龙峡”。峡底有清溪常流,多岩坎而成串状瀑潭,命名九瀑十八潭,是旅游区最奇丽怡人的峡谷段。3)北环游线及景点北环游线:由海拔1050多米的火龙峡西端(该景区西界)东北侧折返,沿山间栈道,经桃花栈、龙啸岭、凤鸣岭到蟠龙峡,一路顺蟠龙峡返回云梯,下到老龙潭。另一路由蟠龙峡北去,经红叶岭,沿古驿道返回营房台。

桃花岭、桃花坞、桃花栈、咏花壁:北环线西段北侧山岭生长着成片的天然山桃,春暖花开,成为该景区初春赏花景观。龙啸岭和凤鸣岭:揽云亭:北环线到蟠龙峡中段南侧有孤突的山包,海拔1150米,是远观山景,俯看峡景及云海佳地,山顶建揽云亭。秋色亭:红叶岭山道,岭上建亭,命名秋色亭,供游客登顶停憩观红叶秋色。红叶岭:位于蟠龙峡上游北侧与三叠瀑沟谷之间,岭上生长着成片的黄栌,是景区秋观红叶之地。是邢台市乃至河北省有一定规模的秋观红叶名山。

九龙泉:有一年,襄国城堑干涸,石勒问佛图澄解除缺水良方。佛图澄说:“今当敕龙。”虽然石勒以为佛图澄是拿自己开玩笑而很不高兴,但佛图澄此言的理由是:“水泉之源,必有神龙居之,今往敕语,水必可得。”当时,水源虽有数处,但都“久已干燥,坼如车辙”。佛图澄带领弟子数人来到泉源旁,自己坐于绳床之上,“烧安息香,咒愿数百言”。如此者三日,“水泫然微流”。这时,一条小龙,“长五六寸许,随水出来”。随行者见了,争先恐后地上前观看。不久,“水大至,隍堑皆满”。古称名为九龙泉万年不枯。九龙池、九龙亭:位于九龙泉之下,沿地势顺势而下,在步游路两侧以“岩石式跌流”的方式置景,建有两个平台。每台中有一池,上位台雕修一巨龙,盘卧成池。下位台池中建亭,亭台有九个石雕龙,九个石雕龙各喷泉水源取向上一级水池向池中喷水,故命之为“九龙池”、“九龙亭”。桃花源:人工栽植樱花、各种高档观赏桃花50余亩,由于温差和气候的关系,大约五一左右开放,花期长于山桃花一起装扮着春天的九龙峡。观景平台:位于顶部大门下方十几米处的一处台梁,经人工平整而成,南北长60多米,东西宽20多米。可从此处向下俯览九龙峡峡谷,步游道由山下经此到顶部出口。

描写河北省老校长下乡心得体会总结三

直隶总督署是目前我国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省级衙署,是清朝直隶总督的办公处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被列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xx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直隶总督署修建于清雍正七年(公元1720xx年),均为小式硬山建筑,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虽然历经沧桑,但仍然保持着直隶总督时期的建筑规模和建筑格局,保留着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建筑特色,为典型的衙署建筑群。

直隶总督署严格按照清制修建,坐北朝南,分为中、东、西三路,主体建筑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上房等院落全部集中在中轴线上,其它一些辅助建筑如花厅、幕府院等分列在东西两路。总督署规模宏大,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30米,总占地面积30000余平方米。

总督署的第二道门是仪门,仪门取“有仪可象”之意,是主人迎送宾客的地方。清代官员相见,有非常繁杂的礼仪程式,与总督品级相当或高于总督的官员来署,总督要到仪门迎接,宾主从中门而入,共进大堂。而品级比总督低。

四堂面阔五间,中间为客厅,是主人会见客人的场所。书房东侧为曾国藩卧室,东墙上挂有曾国藩画像,曾国藩到直隶以后,身体一直不好,患有眼疾,又经常犯眩晕症。为休息方便,与其妻分室而居,结发妻子欧阳氏是曾国藩的业师欧阳凝祉的女儿。也是为了方便照顾身患眼疾的欧阳氏,同治八年三月,当欧阳氏带着儿子曾纪泽及孙子、孙女来署后,便被安排在西侧卧室休息。据记载欧阳氏勤俭持家,悉心管理全部家务,对家中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绣花、纺线、做鞋等事她都身体力行,不奢侈、不浪费,形成了良好的家风。随同欧阳氏来署的还有曾纪鸿的儿子、曾国藩的长孙曾重伯,来署时刚刚三岁,因聪明伶俐,很受曾国藩的喜爱,经常陪伴在曾国藩左右。曾重伯后来考取进士,入翰林院,能文善诗,被誉为“翰苑才子。”上房院虽为总督及其家眷生活起居之所,但据史料记载,能真正在此院生活居住的总督眷属是少之又少的,直隶总督的频繁更替有可能是其中的直接原因吧。

在总督署四堂西北有一便门与后花园相通,眷属可由此处去后花园消遣娱乐,现已不存。

在总督署的东、西两路,还有一些辅助性建筑,包括花厅、幕府院、箭道、龙神庙、武成王庙等,花厅是总督宴请宾客的场所,东、西两路各一座,称“东花厅、西花厅”。幕府院是幕僚生活居住办公的场所,主要有钱谷幕府、刑名幕府等。箭道,位于总督署西路,是总督定时校阅兵士射箭的地方。

正是由于有了以上经历,直隶总督署才得以保存了历史原貌,成为清代八大总督衙门中的唯一幸存者。

直隶总督署是清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历史载体,是一部立体的教科书,它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建馆以来,为进一步揭示总督署内涵,方便观众参观,总督署博物馆除对总督署各个堂院进行复原陈列外,还举办了《清代直隶总督与总督署史料陈列》、《清代刑法展》、《直隶总督生平展》、《反帝爱国义和团运动在直隶》、《清代帝后肖像展》、《直隶总督曾国藩专题展》等辅助展览,同时配合各种纪念日、活动日举办了内容健康、形式新颖的艺术、书画、科学等各种临

时展览和活动,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政要和朋友。

描写河北省老校长下乡心得体会总结四

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非常欢迎各位来野三坡百里峡观光游览,我是导游员_x,这次旅游将由我为您提供导游服务,衷心的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与配合,预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

在进入景区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百里峡的基本情况:

这是一张百里峡全图,三条红色主线代表百里峡三条迂回曲折形如鹿角的峡谷,即蝎子沟、海棠峪、十悬峡,总长105华里,故称“百里峡”,在百里峡景区游览有以下几条路线可供您选择:

一、单程游览。三条峡谷都可以分别游览。

海棠峪是百里峡最具特色,也是景点最集中的地方,有老虎嘴、一线天、金线悬针、回首观音、天桥、天梯(栈道)和索道,游完主要景点,需要时间一个半小时左右,往返路程12华里。

您若是以前来过百里峡,我便向您推荐我们正在开发的蝎子沟这条峡谷,往里走600米就到龙潭映月景点,再往里还有摩耳崖、铁索崖、大青崖等景点,原始特色浓郁,突出了“野”的特色,正待开发。

十悬峡景点有抻牛湖,弧形悬崖构成的“不见天”、灵芝山“水帘洞”、令人费解的“怪峰”、擎天玉柱等景观,到天梯栈道往返14华里。

二、小环游览。

主要是从海棠峪游至天桥,爬上下2800级的环保天梯栈道到十悬峡,绕回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汉城堡,全程16.3华里,需4个小时左右。

三、大环游览。

大环游览路途较长,也是海棠峪和十悬峡这两条峡谷连通。

主要路线是:从汉城堡出发游海棠峪至天桥,然后爬栈道到天亭,沿山路上山,到达百里峡最高峰——望京坨。上山后沿二郎担山,冬至开光洞等景点出十悬峡回到“汉城堡”,需要最少8个小时的时间,路为40华里左右。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汉城堡,这是一座仿汉建筑,它采用了抬梁式和穿斗式的建筑风格,是为了拍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空城计”一出戏所建的外景,现以成为我们出入景区的显著标志。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百里峡景区内,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两个山脊之间有一石人仙官,这就是进入百里峡景区的第一个景点“仙官指路”,它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这是由于岩层中发育多组裂隙(地质学上称为节理),经后期风化作用而形成的,在“仙官指路”右边的那条峡谷就是蝎子沟,因沟中遍生蝎子草而得名,蝎子草属于荨麻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当人畜触碰其叶,就像蝎子蛰了一样疼痛,但半个小时后疼痛便会自然消失了,沟内有龙潭映月、铁索崖、摩耳崖等著名景点,令人望而生畏、叹为观止。

为了节省您的体力和时间,我们为您准备了环保电瓶车和双人骑自行车,这段路程为4华里,票价分别是:电瓶车5元/人,双人骑自行车10元/辆。

在我们深入了解百里峡之前,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野三坡:

野三坡位于河北省涞水县境内,处于太行山与燕山交汇之处,总面积520平方公里,距北京市中心仅100公里,是距北京最近的一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因此,被北京市民形象的称为“北京的后花园”。

这里交通非常便利,国道、省道纵横交错,南接112线、保野路,北连108、109国道,京原铁路横贯景区,两座标准的中间站可方便游人出入,形成了联通北京、天津、太原、保定、石家庄等大城市一个发达便利的公路、铁路网络,真可谓是“条条大路通三坡”。

野三坡自古以来就有“世外桃源”之称,但为什么叫野三坡呢?“三坡”是由于这里的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增高,随着地势的不同,气候也有所变化,人们习惯上称为三坡,那为什么三坡前面又加了一个“野”字呢?据《涿州志》记载,在明朝初期的时候,燕王朱棣兴师扫北,所到之处烧杀抢夺,路经野三坡奴才岭,发现这里的野兽松鼠在捧食松果,燕王龙颜大悦说:“兽且归顺,况人民乎。”就是说这里的野兽都这么归顺于我,何况这里的人民呢?于是下令免除了三坡人民的丁粮,徭役。“松鼠讨封”这个故事便在当地广为流传。但是清兵入关以后,便免除了这一优惠政策,激起了三坡人民的不满,他们更加崇敬明朝,便打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号。于是清政府便下令不许这里的人民参加科举考试,矛盾进一步激化。于是三坡人民便组织起来实行自治,推举德高望重的“老人官”来管理坡内的事物,《涿州志》称这种老人官制是“实开民选之先列,独树自治之先声”。传说有一次康熙皇帝上五台山寻父,经过三坡受到这里的人民的阻挠,康熙非常生气,就说这里是:穷山恶水,野夫刁民。野三坡的“野”字由此而来,显然这个“野”字是封建帝王强加上去的,其实这里的人民是非常勤劳纯朴、善良的,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就是平西抗日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三坡人民积极抗战支前,付出了重大的代价和牺牲,涌现出了鸡蛋坨五勇士跳崖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留有保存完好的刘家河烈士陵园,曾在这里生活、战斗过的聂帅及杨城武、肖克将军都给予了野三坡高度的评价。建国后,三坡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发展生产,但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生产力发展非常缓慢,人均收入不足70元,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984年,当时任涞水县文化局副局长的王宝义老先生,为了帮助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率领一班人马来野三坡进行考察,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他克服了资金短缺、经验不足等困难,终于使野三坡这个沉睡了千年的金娃娃得以苏醒,并茁壮的成长起来。

1988年8月1日,国家建设部根据野三坡景区的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环境质量、游览条件,审定野三坡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20_年11月6日,野三坡百里峡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的评定是国家旅游局对全国旅游区的旅游交通、安全、环境卫生、邮电服务、旅游购物、综合管理、环境保护等八项内容的综合考评,它的质量等级的确定,依据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及景观质量评价体系,是景区、景点质量等级的划分,aaaa级旅游区是当时国内旅游区顶级标志。

20_年七月,野三坡百里峡又被中华环保基金会根据该景区的生态环境,环保设施,卫生质量、空气质量等条件列为环保生态示范区,所以这里的生态环境就需要我们大家来共同营造维护。

20_年一月,野三坡被国土资源部审核为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公园是在依法划定的范围内,以其重要的地质科学意义、优美秀丽、珍奇独特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强调需要加以保护的自然公园,分市县、省、国家三级,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西断隆带和燕山台褶带两大构造单元的结合部,雄踞太行山深断裂东支——紫荆关深断裂带构造运动最强烈的北端之上,是华北板块内部最脆弱和构造运动表现最强烈的地方,发生过多次断裂,褶皱和多次岩浆侵入——火山岩喷发,是李四光先生创名“新华夏构造运动体系”的关键部位,是燕山运动、喜山运动和新构造运动表现最剧烈、最深刻的地方,是我国地质学家称为“地台活化”的典范地区之一,主要包括了三大块内容:即百里峡构造——冲蚀嶂谷景区,龙门天关花岗岩断裂构造峡谷景区,佛洞塔——鱼谷洞构造岩溶洞泉景区。

百里峡属于构造冲蚀嶂谷地貌,讲到这里您肯定要问:什么叫嶂谷?我们可以看一下眼前的山峰,峡谷两侧为冲天绝壁,直上直下,谷壁与谷底近乎垂直,如刀削斧劈一般,谷底有少量沉积物,这样的峡谷在地质上称“嶂谷”,如此宏大的嶂谷又是怎样形成?

形成嶂谷必须有物质基础,那就是10亿年前形成雾迷山组燧石条带白云岩,此岩石产状近水平,厚度达千米,岩性坚脆,然后受到扬子板块、伊佐奈岐板块、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的相互挤压,发育十分宏大的垂直的,切穿岩层的“x”型裂隙(节理)和近东西、近南北方向的张性裂隙(节理),最后在距24万年——1万年以来受寒冻风化、塌落,洪水冲蚀,使节理缝隙越来越宽,最终形成了总方向近南北的“z”型弯曲曲折的百里峡构造——冲蚀嶂谷。

是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的一部分

不知不觉当中,我们已走完了四华里的路,前方便是九四年五月份原国家政协副主席、社科院长胡绳,来此视察工作时的题词“天下第一峡”。

我们所乘坐的环保电瓶车,至此就要回转了,这些大小不一的同心圆,不仅是为了电瓶车回转方便,同时也为了纪念我们涞水县的一位名人——祖冲之。他是南北朝时期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他精确推出圆周率小数点后七位数字,比欧洲早一千一百多年,著有数学专著《缀术》,一九六七年国际天文学会决定将祖冲之的名字列为“名登天外的中国人”,我们涞水县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除了祖冲之外,还有东晋时期的祖逖和当代的郭琨等等。祖逖是东晋时期最有宏愿恢复山河的人物,他在军事上很有成就,曾几次击败当时统治中原地区的石勒,收复了不少失地,郭琨是当代科学家,曾三次带队去南极考察,我国在南极建立“长城站”后,郭琨被任命为考察站站长,为发展我国海洋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进入峡谷以后,您是否感到气候凉爽、空气清新呢?百里峡由于峡谷幽深,日照时间短,所以在外面高达40℃气温的情况下,峡谷内依旧保持着20℃左右的气温,号称“天然空调”,是您消夏避暑的好地方。另外,在峡谷内还生长着一种植物叫耳羽岩蕨,属蕨类,当地百姓叫它“蜈蚣草”或“羊齿兰”,它不但可以消毒杀菌,还可以释放大量负氧离子,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所以说,进一次百里峡,您就相当于洗了一次肺。

眼前出现了一道山门,此山门主要起分界线的作用,从这往里景点,越来越多,像珍珠连在一起,右侧半山腰上有一平台,是《三国演义》中“落凤坡”一场的拍摄外景。

百里峡历来以峡谷风光著称,以奇峰怪石著称,瞧,右侧的小溪中那块抬头的石头,多像一只浮出水面的小青蛙,还有这边横在路中央的大石头,取横行将军之意——“螃蟹”,它们在这里做什么?此处争执起来,不分胜负,这时一只老乌龟慢慢的从水中爬出,说:“你们别吵了,这样你们比比谁的本事大,这块宝地就归谁。”青蛙和螃蟹一个说:“我能在水中游,岸上走。”另一个说:“我能在水中游,岸上蹦。”这样两者又吵了起来。这时老乌龟便又说道:“你们本事都不小,可是你们谁能像我一样负重?”两者听后,目瞪口呆,于是三者便共同留下,在为前往百里峡的游客守候这方宝地。

前方不远处出现一巨石,拦住了去路,我们称为“拦路石”。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在石头的表面会发现许多波浪状花纹,这种花纹地质上称“波痕”。这一现象的形成是在10亿年前由海浪作用,冲击那些未固结的沉积物,并在其表面留下波状起伏的痕迹,这就证明了10亿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海洋。

在此,我们可以回头看一下,山壁上有许多类似钟乳的近代钙华,这是裂隙水沿裂隙对白云岩进行溶蚀,使白云岩中的碳酸钙溶离出来,并产生沉淀,天长日久,还可形成钟乳石。

前方出现了一处乱石,这些不规则巨石如何而来呢?它们是由于山上的岩层多方向的构造裂隙较发育,受到震动,暴雨或雪水渗透等作用,垮塌下来,在此处,特别要提醒大家,到山区旅游,特别是雨后,一定要注意安全。

站在这里抬头向上看,有一单体独立山峰,右侧成一直线,左侧为一弧形悬崖,从整体形状上看就像一只倒立的牛犄角,故此得名“牛角峰”。山峰右侧有一土路,顺路攀岩,好像可以直接进入牛角尖儿似的,其实这里是形似有门却无门,我们是永远钻不过去的。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海棠峪和十悬峡的交汇处,我们今天的游览路线是从海棠峪进入,穿过上下2800级的环保栈道,然后进入十悬峡游览,最后回到我们现在的位置。

这儿有一方形巨石,酷似和尚诵经时的木鱼,故称“木鱼石”。当地百姓经常到这儿来敲石许愿,据说是相当灵验的,不信的话,您可以试一试,但是,大家一定要记住心诚则灵。

好了,我们前行两步,转过头来看一下这边的水沟旁,看到一种混身上下都长满刺儿的植物,这种植物学名叫“牛迭肚”,由于它的果实形状很像草莓,当地人称它为“野草莓”,果实可以制酒,汁可以用来入药,起到补肾作用,含有丰富的sod,sod是超氧化物,岐化酶可抗衰老,茎皮可造纸,整株提取可烤胶。

这段峡谷为百里峡之精华——海棠峪,全长35华里,此处翠壁兀立、丛峦万仞,令人望而兴叹。奇险的“老虎嘴”,狭窄的“一线天”,维妙维肖的“回首观音”,让您切身领略到大自然的神韵。峡谷中生长着许多奇特的野生植物,如: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独根独茎、独叶的独根草,像一把绿色的小伞排列有序的从崖壁上伸展出来,即美化了环境,又为峡谷内增添了很多氧气,海棠峪最具特色的植物要数海棠花了,它红梗绿叶,在每年仲夏时节盛开出粉红色的小花。海棠花只能在特定的温度和环境,而且是没有污染或污染极小的环境下才能生长,它不与桃李争春,不与牡丹争艳,当地上山的老乡们如果渴了拔一把海棠花把红梗放在嘴里嚼一下,就会有一股酸甜可口的液体流进嘴里,顿觉精神百倍,心旷神怡,即解了渴又添了精神。海棠花的确是一种高雅并带有奉献精神的植物。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生前就特别喜欢海棠。所以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将来有一个更舒适优美的生态环境,请大家不要随意采摘花草,如果您喜欢尽可以在花前树下留个影。因为拿在手中的鲜花再也不能结果。拿在手中的枝条终会干枯、花无籽、枝无根,对大自然来讲是绝望和死亡,对我们人类无疑也是痛苦和婉惜。

“闫王鼻子”听起来有些不寒而栗,它指的就是前边这两排台阶路,或许您根本不能想象哪里像鼻子,其实它的原状不是这样的,它是由地表水冲刷的比较光滑的一块与两侧岩壁紧紧相连的形似鼻子的巨石。因为要想从这里上去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当地人称为“闫王鼻子”。为了方便游人行走,所以就把这个“鼻子”给破坏掉了。虽然它在形态上不太像了,但在当地仍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闫王鼻子走一走,最少能活九十九”。咱们大家走过这个闫王鼻子都可以做个长寿老人,何乐而不为呢?

在这条峡谷中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百里峡内居住着父女俩,女儿名叫海棠,他们以打柴为生,相依为命。一天,他们又到山上来打柴,只听一阵咆哮声过后,一只猛虎向海棠女的父亲扑去,海棠女为了救助父亲,与猛虎搏斗起来。父亲的呼救声唤来了当地的乡亲们,众人齐心协力打死了猛虎,可当时海棠女已是力断气绝,乡亲们怀着悲痛的心情把海棠女抬下了山,沿路洒满了滴滴热血……第二年的春天,洒过鲜血的路上开遍了粉红色的鲜花。人们为了纪念大义救父的海棠女,便把这种花叫做海棠花,从此这条峡谷也就取名海棠峪。

看,前边这位美丽姑娘的塑像,就是刚才我为大家介绍的海棠姑娘,是山民们为了纪念这位善良的姑娘而修建的。瞧,那只百灵鸟落在她手上都不愿离去。

站在这里向上望去,有一弧形悬崖构成的圆洞,极像老虎张着的血盆大口,有诗云“京畿胜景在三坡,三坡魅力数苟各。幽峡三道藏绝景,虎嘴天桥一银河”。诗中所指虎嘴便是这里。您瞧老虎已被眼前美景所陶醉,口水都不知不觉的流了出来,进入虎嘴您便会充分领会百里峡雄险的特点了。

通过老虎嘴的路有两条,左边是一条台阶路,上了八十三级台阶还需钻过一条30来米的隧道到达老虎嘴中,右边这条路相对来说比较惊险刺激,有两处比较陡,我们可以顺着这些古藤攀岩而上,两条路殊途同归在老虎嘴中汇合。

好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体验一下虎口拔牙的感觉吧!到达虎口之中第一感觉就是凉气逼人,这就是峡谷中每年夏季最凉快的一个地方,温度保持在17℃左右。在狭窄陡峭的岩壁两侧出现了犬牙交错的侧洞,在地质学上称为“双曲凹槽”,这一奇特景观国内罕见。一个个陡坎,一排排侧洞,抬头仰望两侧岩壁合成一条窄线,仅见蓝天一线。这是距今70万年以来新构造运动多次抬升及间歇性洪水涡流多次侧向侵蚀的结果。当嶂谷抬升较快时,流水沿构造裂隙迅速下切,形成悬壁和陡坎,当嶂谷相对稳定时流水就向侧方向侵蚀,尤其是涡流的掏蚀作用,使岩壁上出现了侧向凹坑,这样抬升和稳定交替进行,就在岩壁上出现了这种奇、险的犬牙交错的侧洞。

虎口脱险后,继续前行,前边就是海棠峪里最大的一道瀑布,站在这里空气清新,气候凉爽,使人心旷神怡,称“爽心瀑”。

一路上我们聆听着清脆的鸟语,潺潺的水声,清风拂面,让人感觉如身在“世外桃源”一般。

百里峡可以称得上是“百里一线天”,只不过宽窄程度不同罢了,最宽可达十几米,最窄只不过0.83米,这里悬崖峭壁,雄险惊心,窄涧幽谷,天光一线,真有一种“双崖依天立,万仞从地劈”的意境,如此狭窄的嶂谷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主要是由于岩层中发育了宏大的垂直的构造裂隙(节理)经物理风化,岩层就顺着这些节理垮塌,间歇性洪水冲刷谷底及侵蚀两壁,使垂直地面的裂隙不断扩张形成十分狭窄的嶂谷,“一线天”就是嶂谷形成的初期阶段。山体上这一突出的形如蟒蛇的巨石,便是隧石,由于此石含有大量sio2,故硬度较强,等同于石英,一般不易风化。而白云岩硬度为3,极易风化,所以我们看到的隧石一般比白云岩突出。

前面这座山体之间有一条垂直的裂隙,好似一条线,下面有一圆孔,好比是一枚针的针眼,再往下看就是针的主体。一条线倒悬着一枚针,因为每年夏至时节正午时分,太阳直射下来,形成一条金线,故称“金线悬针”。这里由于嶂谷中南北方向的裂隙,原来是沿着嶂谷延伸的,当嶂谷突然转变时,原有的裂隙继续向南延伸,因此在岩壁上就留下了这样的一条大而垂直的裂隙。

野三坡自1986年正式接待游人至今,已经取得了不少荣誉和桂冠,但这一切都是与县委政府支持,员工的辛勤努力分不开的。

20_年春,我们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实施了“野三坡旅游二次创业”,修通了保野公路,对野三坡大街进行了改造。同时,在百里峡进行了“升级晋档”工程。对景区进行了深度开发,开通了大小环线,修通了二千八百米的卵石甬路,改变了以前“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的路况。同时建成了上下2800级的天梯栈道,这是一条用木板修建的环保栈道,既开发了山顶游览,又解决了以往游客来百里峡走回头路的问题,同时在栈道台阶上写下了历史纪年,增加了百里峡景区的文化内涵,对景区内卫生我们更是下大力度治理,更换了免冲厕所,而且每个进入景区的员工都是环卫员,领导干部带头拣垃圾,致使部分游客在我们的带动下也主动拣垃圾,这一切都为我们aaaa和列为生态示范区奠定了基础。

在“sars”蔓延期间,我们一面下大力度防治,一面着手景区建设,您脚下这些圆盘和潺潺流水的水渠,都是我们精心设计的,为了达到制作精细,我们用手和水泥把指甲盖大小的石子镶在上面,作出精美的图案,致使在“sars”过后,我们的景区不仅干净卫生,而且还有小溪水潺潺流过,为游客创造了一个更加舒适优美的生态环境。

走到这里,我们大家可以回头看一下,在侧山壁上有一尊“观音”石雕,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这完全是大自然的杰作。主要是由于岩层中发育了多组垂直裂隙,垮塌后形成岩柱,在经球状风化和物理风化形成观音的头和脖子,因为走到这里我们必须回头才能一睹观音的芳容,故成“回首观音”,在这里我们可以双手合十虔诚的拜一拜观音。

“回首拜观音,万事皆顺心。上山饮虎泉,益寿又延年。”拜完观音大家可随我到上边平台来看一下这两眼泉水。传说这里是山上老虎来饮水的地方,所以叫它“虎泉”。此泉实为裂隙泉,岩层中发育了许多裂隙,裂隙水便向下汇聚,遇到下面的不透水岩层阻挡水就不会在渗透下去,便汇集到这里形成了“虎泉”。这的泉水冬季不结冰,夏季清爽怡人。会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如:锌、锡、钅、铁等。但山水一般情况下较硬,大家饮用时一定要注意,稍稍品尝一下就可以了。

好了,现在大家在这里稍作休息,有兴趣的话,您可在岩壁上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可以发现什么?

首先,我们发现了呈波浪状的“藻叠层石”这是10亿年前海里生长的一种单细胞植物----蓝绿藻,因为在生长时在呈席子状生长,并且它自身分泌一种粘液,粘在海里的沉积物,植物要进行光合作用,就用力向上顶,如此反复进行经过压实固结就形成了“藻叠层石”你看它明暗相间,一般情况下,暗的是藻类,浅的是沉积物,所以说这不完全是生物化石,而是一种生物---------沉积构造。

站在老虎泉旁边。抬头仰望,顶面上还有“波浪”。

休息片刻后,我们一起去拜佛,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种植物,这是一种檀木,属榆科落叶乔木,因檀木主要以黄檀、青檀、白檀和紫檀,咱们这里大部分属黄檀和青檀,木质比较坚硬,树干可以做拐杖、杆面杖等。树根可以做根雕,是重点野生纤维植物,茎皮纤维含量58.67%是制造宣纸的重要材料,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说着就来到了佛缘圣地,里边供奉的是释伽摩尼-----如来佛祖,大家既然来到了这里,就说明与佛有缘,尽可以在里边烧香拜佛。

在这里还坐落着一座天然形成的石拱桥,-------天成桥。桥长10米,宽2米,厚1.5米,桥孔高11米,桥墩为6500万年前生成的岩浆岩,桥梁是10亿年前形成的沉积岩。这是在白云岩生成以后6500万-----1万年以来,岩浆顺着白云岩的层理侵入进来,冷凝后形成,由于燧石条带白云岩中产生多组方向裂隙,大约距今70万年左右,地壳抬升,经物理风化,沿节理面岩层,层层剥落,又经流水冲刷侵蚀而形成了天生桥,当地有一民俗:青年男女在订婚以前来此预测婚姻。程序是这样的:分男左女右,同时站在桥的两端,而后同时迈出同一条腿,用同样的步伐在桥中央相会,说明这段姻缘是非常幸福美满的,反之则要分手,但是为了安全起见,这一民俗早已移至桥下,我们当中有情侣的话不妨试试,也体验一下“鹊桥”相会的感觉。

走出佛缘圣地,绕道前行,便到了“五子登科”景点,此景为五个高低不同形状相仿的石柱组成,《三字经》中记载“窦燕山,得五子,名俱扬”即为“五子登科”,在这则表现了三坡人民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出人头第,扬名天下”的愿望,这是由于距今10亿年前形成的雾迷山组燧石条带白云岩中发育了多组垂直宏大的“x”形节理,因受风化作用,顺节理裂隙,不断剥落形成了石柱等“似峰丛”地貌,大家还可以看到脚下的黄土,这是比嶂谷形成稍早的坡积黄土积物,是70万年前形成的。

跨过这座小石桥,前面岩壁上出现了盘回曲折的复杂的“揉皱”,地质学上称“旋卷层理”这是在滨海环境中受岩层没有完全固结时风浪作用,使纹层扭曲而产生的。

呈现在眼前的这条用钢架和木制踏板而建的台阶路,便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环保天梯栈道,这条栈道全长1200米,上下台阶2800级,相对高度270米,上面记载了从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至公元后20_年天梯建成,共计2842年的历史长河,登栈道即可以锻炼身体,挑战意志,又增长了知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挑战百里峡。

栈道两旁植被相当茂盛,而且大家可以看到为了保护好生态环境,我们在修建栈道时,没有破坏一点儿植被和山皮。

刚上栈道时,您不要急于前行,可以俯身闻一闻这种植物的味道,这种植物和臭椿树的味道差不多,叫接骨木,当地百姓叫它“康伯伯”属忍冬科,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各地,野生于向阳山坡,可治疗跌打损伤,瑞典植被学家林奈曾说:“假如将接骨木的叶子放入谷仓内,就可以驱鼠,这种植物的挥发性物质,对鼠类有剧毒,鼠闻味就逃。

刚才有朋友问道,这棵植物是不是桃树?对了,这就是桃树,但是叫山桃,属蔷薇科,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每年3----4月份,山坡上开满粉红色桃花,为山区的春天增色不少,7月结果,果实可食用,可酿酒,做果脯,种子可以穿成纪念品,主要供制肥皂及做润滑油,也可掺制成油漆用。

有道是无限风光在险峰,朋友们,努力吧,只要您肯向上攀登,就一定能战胜眼前这一点儿困难登上胜利的顶峰。

“百里峡,我赢了!”朋友,站在这里您可以尽情欢呼,因为您又一次战胜了自我,达到了顶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犹然而生,您可以在这里拍照,也可以到上边凉亭上休息。

休息片刻,我们沿栈道下山,下山台阶较陡,我们要注意安全,或许大家已经注意到了,刚才我们在峡谷了高喊的时候,回声很小,这主要是因为山壁曲折不平,而且这里植被比较茂盛,所以声音就被吸走了,我们也就听不到回声了。

这里的植被被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主要有92科395种,其中不乏一些中药,如:柴胡、沙参、丹参、黄栌、玉竹、穿山龙,益母草等数十种。

胜利是永远属于强者的,现在我们就征服了栈道进入了十悬峡,此沟全长45华里,由数十个造型各异的悬崖组成而得名。峡谷内的“抻牛湖”瀑布、灵芝山“水帘洞”、弧形悬崖构成的“不见天”、令人费解的“怪峰”、高耸入云的“擎天柱”映入您的眼帘,使您目不暇接加入童话世界。

走到这里您可以留意一下路边的岩石,这些岩石不再具有燧石条带的白云岩,而是距今6500万年以前,地壳深部灼热、熔融的岩浆向上涌动,在距离地表比较浅的地方冷却、凝固后形成的“闪长玢岩”。主要成份为角闪石和斜长石。

这里有一高高耸立、险竣壮观的石柱,因其高耸入云故称“擎天玉柱”,也叫“玉柱擎天”喻意为撑起一片天空之意。这是在10亿年前,形成的燧石条带白云岩中发育多组直立裂隙,经后期风化作用,石柱周围的石块垮落下来,就留下了现在我们看到的高高耸立的石柱。

抬头仰望,前方有一片状山峰,形似一中年妇女怀抱一小孩相互亲昵、爱抚的样子,故称“母子峰”,等到我们转过山头去再看,就只剩下了一个峰顶,所以此山峰叫“怪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这里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这儿形成怪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岩层中发育多组裂隙,经后期长时间的差异风化而形成的不同形态。

我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最想了解的应是当地的民风,那么在这里我首先就从当地的吃风给大家谈起,三坡人民讲究粗粮细做,如:蒸糖糕、炸油香、瓜条粥、压合烙等等,这些饭菜都可称得上是香甜可口,不信的话,您可以去尝尝,同时若是正式酒宴,不但饭菜花样多,而且讲究“双上”以表示丰盛,主食先是馒头、后米饭,最后是水饺。

然后我再给您说说这里的穿戴:古时,三坡人民装束与境外不同,妇女头发前面蓬起,后面用红头绳扎起,形若弯弓,扁簪长八寸,长簪银质,附有“五毒”花,即:蛇蝎、蜘蛛、蜈蚣、蟾蜍、壁虎。耳环重八钱,冬季上衣领,内穿红袄、扎红腰带,考其来历皆系明代遗风,当然这些都是古时装束,现在与您我已经没什么差别了。

最后我要说的是这里的婚丧嫁娶:旧时,这里包办婚姻特别严重,订婚前男方须由媒人领到女方家“下酒瓶”既带三斤酒、三斤肉、三斤面到女方家,收下则表示同意,反之则不成,迎娶时无花轿和鼓手,以骡马代之、新娘蒙盖头,出家门时须嚎啕大哭,以表离乡之情,一般不与境外人通婚,在丧祭时,不是躺在床上而是置椅于炕上,子女扶坐之,死后亲属烧纸哭,报五道庙,出殡时妇女须抓破脸血泪俱下,以表哀痛之情。

野三坡的民族风情,就简单向大家介绍到这儿,现在我们所处的景点是由两弧形悬崖构成的“不见天”。这里嶂谷延伸方向呈“之”字形和锯齿壮,在岩壁上仰望,就看不到天空,这种锯齿嶂谷是由于岩层中有两组近垂直的“x”型裂隙。沟谷沿“x”型节理裂开,又经风化作用、崩塌、水流冲蚀,节理就不断扩张形成嶂谷。“不见天”可以说也是嶂谷形成的初期,且两壁保存有锯齿状的原始状态。没有达到完全直立的地步。

在左侧山壁上可以看到两条南北方向平行排列的垂直裂隙(构造节理),在两条节理之间,是一些破碎坍塌的大小石块,如果有强大的流水将这些石块冲走,就又形成了两壁直上直下的新嶂谷。

现在我们脚下踩的这是一山体露头,仔细观察它属于“竹叶状白云岩”,这是在10亿年前的滨海环境下,刚生成的白云岩,还未完全固结,就受到了较大的海浪冲击,白云岩被打碎,然后又被海水中的白云质沉积物胶结起来,形成了类似竹叶状的砾岩片,呈不定向排列,地质学上称为“竹叶状白云岩”。

远远地我们就听到了水声,这水声就是从水帘洞传出来的。泉水顺着洞口流出来,形成一道水帘,所以此洞称为“水帘洞”,岩石中发育多组构造裂隙控制了山洞的形成。听到“水帘洞”这个名字,您便会自然的想到“花果山”,不过咱这里的山不叫“花果山”而叫“灵芝山”,因此山盛产乌灵脂而得名,钻过这条长达132米的“水帘洞”就可到达百里峡又一侧门——灵芝山票口,且有缆车和滑索直通景区外公路。

这里的瀑布柔美轻盈,如月笼轻纱,又象洁白无暇的垂帘,瀑布落下的地方成为一清潭,水花飞溅,水声潺潺,像一幅十分优美的山水画,这个景点就是“叠瀑洞天”,由于岩层产状近乎水平。其中又发育了多组垂直裂隙,同时受风化作用的影响,岩性的差异,沿垂直节理与层面剥落,在流水的长期作用下形成阶梯状陡坎,每当雨季,流水沿陡坎形成“跌岩为瀑,流连为潭”的景观。

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巨大石瓮,叫“抻牛湖”,直径30m,高20m,落差15m,为什么叫它“抻牛湖”呢?相传有一年,三坡天降大旱,拒马断流,只有抻牛湖有水,但一头野牛精霸占了这个地方,不让这里的人民到这里喝水,民怨沸腾,玉皇大帝知道这件事后便派一条长须鲇鱼精下凡,偷偷地潜入水底,等野牛精到此喝水之际,用两根长须抻住牛角,把它拽进湖里淹死了,于是这个湖就叫“抻牛湖”了,抻牛是假的,但它独特的造型却是真实存在的,这主要是在上百万年前后,山间流水的长期冲刷、侵蚀以及涡流的掏蚀作用而形成的。

好了,走过了连心桥就回到了三叉路口,小循环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非常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与帮助,真诚的希望您对我们的景区以及我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朋友们,我期待着我们再次相遇百里峡,再见!

描写河北省老校长下乡心得体会总结五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皇家风水宝地清东陵参观游览:

我是导游员,接下来将由我为大家介绍清东陵的历史、建筑以及这里埋葬的历史人物和有关传说,希望大家在清东陵能够感受皇家山水福祉,并给大家带来好运和快乐!

位于河北省遵化市境内的清东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20xx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xx年10月15日,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公布,清东陵景区成为唐山市首家5a级景区。

清东陵西距北京125公里,居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承德五大城市腹地,交通便利,每年吸引大批中外游客旅游观光。20xx年,清东陵景区被北京市奥组委确定为唯一的一处京外景点,成功地接待了前来参观的奥运宾客,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

清王朝统治时期,东陵分“后龙”和“前圈”两部分,陵区南北长125公里,东西宽20公里,占地面积达2500平方公里。“后龙”为“风水来龙”之地,从陵后长城开始向北延至承德,西接密云,东达遵化,层峦叠翠,山秀石奇,气象万千。当时,“后龙”禁地派重兵驻守,负责安全保卫。“前圈”是陵寝分布的地方,四周群山环绕,中间野阔川平,东、西各有一泓碧水缓缓流淌,形似一只完美无缺的金瓯,可谓景物天成。一座座陵寝依山面野,井然布列在这80平方公里的盆地之内,其间苍松翠柏、楼殿亭阁、门坊城垣、桥柱碑雕,无一不精,无一不美。

清东陵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北有昌瑞山做后靠如锦屏翠帐,南有金星山做前朝如持笏朝揖,中间有影壁山做书案可凭可依,东有鹰飞倒仰山如青龙盘卧,西有黄花山似白虎雄踞,东西两条大河环绕浃流似两条玉带。群山环抱的堂局辽阔坦荡,雍容不迫,真可谓地臻全美,景物天成。

清东陵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墓群,共建有五座皇帝陵、四座皇后陵、五座妃园寝和一座公主园寝。全部陵寝以顺治帝的孝陵为中心,东侧有康熙帝的景陵,同治皇帝的惠陵,西侧有乾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以及孝庄、孝惠、孝贞(慈安)、孝钦(慈禧)四座皇后陵,还有景妃、景双妃、裕妃、定妃、惠妃五座妃嫔园寝。

清东陵目前开放的景点有裕陵、裕妃园寝、慈禧陵、慈安陵、展览馆、孝陵、景陵、昭西陵、二郎庙等9处景点。

在清东陵14座陵寝之中,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当数座落在昌瑞山主峰下的顺治皇帝的陵寝——孝陵。

孝陵神道

孝陵神道长达5600多米、宽12米、用砖石铺成。孝陵神路南起金星山下的石牌坊,北到昌瑞山下的宝城、宝顶,沿朝山、案山、靠山的三山连线,将孝陵的数十座形制各异、多彩多姿的建筑相贯串,形成一条气势宏伟、序列层次丰富、极为壮观的陵区建筑中轴线。它虽然因势随形,多有曲折,但曲不离直,明确显现了南北山向的一贯,配合了山川形势,强化了主宾朝揖的天然秩序,产生了极富感染力的空间艺术效果。孝陵神路是清陵中最长的神路,也是最壮观、最富艺术性的神路。由于其他各陵的神道都与孝陵神道相连,所以孝陵神道也称为清东陵的主神道。

孝陵石牌坊

孝陵石牌坊是进入清东陵的标志性建筑,采用仿木结构形式,五间六柱十一楼,面阔31.35米,高12.48米,是全国现存面阔最宽的石牌坊。全部用巨大的青白石构筑而成。石牌坊虽然历经了康熙十八年北京大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两次劫难,但依然岿然屹立,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更显得雄伟壮观。石牌坊南有天台山和烟墩山东西对峙,形成陵区的天然门户,被称为“龙门口”,常年水流不断,当年皇帝来谒陵要临时搭建浮桥通行。“龙门跃鲤”历来被誉为东陵八景之一。正南方的这作山峰因为它的形状象汉字的金字,所以叫金星山,此山在清东陵的风水中,是清东陵的前朝山。

大红门

石牌坊以北是大红门,它既是孝陵的大门,也是整个清东陵的总门户。面阔58米,进深11.15米,单檐庑殿顶式建筑,是整个清东陵内等级最高的建筑。

大红门是陵园的正门,是谒陵者和帝、后、妃棺椁的必经之处。大红门前左右各设一座下马牌,上面用汉、满、蒙三种文字雕刻有 “官员人等至此下马”。谒陵者在进入大红门前必须提前下马、降舆,步行通过。

具服殿

大红门北侧路东的这座建筑叫具服殿,也称更衣殿,是供前来谒陵的帝、后更衣、休息、方便的地方。整个陵园只有一座具服殿。

神功圣德碑亭

再往北,迎面的这座重檐歇山顶的高大建筑,是孝陵的神功圣德碑亭,简称大碑楼。

大碑楼建在正方形的青白石须弥座上,通高约33米,每面檐墙面阔25米多。每面墙各有一个拱券式门洞。楼内正中有一个巨大的形似海龟的神兽,叫赑屃。传说龙生九子,皆不成龙,各有所好。赑屃是其中一子,因它天生喜文、善负重、长寿,故让它驮着巨大的石碑,以示万古长青,永垂不朽之意。

孝陵的功德碑,高6.72米,宽2.17米,厚0.73米,屃头刻6条蛟龙,碑额篆刻“大清孝陵神功圣德碑”。碑文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满文在右(西),汉字在左(东)。碑文内容主要记载了顺治皇帝一生的功德,故此碑叫神功圣德碑。按明、清制度,大碑楼要在先帝入葬后由嗣皇帝营建,碑文由嗣皇帝撰写。孝陵大碑楼始建于康熙七年(1668年)正月,碑文由康熙皇帝撰写。这篇碑文长达1700多字。在大碑楼外周围是砖墁地,俗称海墁。海墁四角各有一根华表,亦称擎天柱。大碑楼在四根华表的衬托下,更显得气势恢宏。

据传,清朝皇室家法规定:凡后世皇帝有失国土尺寸者,不得立“神功圣德碑”。可是,1840年,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道光皇帝对此只字不提,却以自谦的口吻说自己治理国家的功绩不能和列祖、列宗的功德相提并论,于是下了一道谕旨,“自本朝起不再修建神功圣德碑”。所以自道光以后,清代的皇帝陵前不再修建神功圣德碑,成为定制。

石像生

我们眼前的这座山是天然形成的影壁山,为清东陵的案山。过了影壁山就是孝陵的石象生。石像生是陵墓前神道两侧设置的石人、石兽的总称。石象生放置在神道两侧,象征帝王生前的仪帐和护卫。石象生一般有两种,即石人和石兽。石人又称翁仲。据说,在秦朝有一名大力士,名叫阮翁仲,身长一丈三尺,异于常人,力大无比。曾驻守临洮,征服匈奴有功。阮翁仲死后,秦始皇怀念他,特制翁仲铜像立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匈奴人来咸阳,见到铜人,竟以为是活着的阮翁仲,吓得望风而逃。从此,人们便把宫阙或陵墓前的铜人、石人称为翁仲。

清代陵制,只有皇帝陵设石像生,皇后陵和妃园寝不设石像生。清陵石像生以孝陵的规模为最大,共有18对,从北往南依次为:文臣3对、武士3对,马立、卧各1对,麒麟立、卧各1对,象立、卧各1对,骆驼立、卧各一对,狻猊立、坐各1对,狮子立、坐各1对,最南端为一对石望柱。孝陵石像生从北到南长达870米,犹如两列威武雄壮的仪仗队,在迎接着谒陵者的到来。孝陵石像生不仅石雕像多,序列长,有立、有卧、有坐,而且雕刻手法古朴粗犷,突出写意的风格,刻意追求神似,而不追求形似,表现出清初八旗子弟以弓马征服天下,朝气蓬勃,不可战胜的气势。它们与苍松翠柏相互映衬,使神道圣洁、庄严、肃穆,气势非凡。

清东陵的风水和选址

风水一词最早出于伏羲时代,伏羲根据自己研创的简易图,推理出地球有过一段是风与水的时期。晋人郭璞传古本《葬经》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风水,又称堪舆、图宅、青囊、山水之术等,是东方神秘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清东陵到底有什么好风水呢。我们先看一下前方特别尖的这座山,就是刚才我们看到的金星山。它是清东陵的朝山,相当于一位大臣手持护板向北朝拜;前方特别平坦的山叫影壁山,也称案山,相等于皇帝批阅奏章的龙书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正北方向的这座高大雄伟的山峰叫昌瑞山,是清东陵的后靠山,相等于皇帝所坐的龙椅,这三座山天然形成一条直线,构成清东陵的风水线。西侧的山峰叫黄花山如白虎雄踞,东侧的山峰叫鹰飞倒仰山如青龙盘卧,这两列山峰如同两列文武大臣侍立两侧。整个陵区的山川形势如同天子临朝的壮观场面。另外在陵区的东侧有一条马兰河,西侧有一条西大河,这两条河似两条玉带自北向南缓缓流淌。清代诗人张从孔曾作诗一首:

万载隆兴地,双峰锁口齐。

金星高拱北,玉水曲流西,

鸟语崖间树,鱼游石畔溪,

举头陵上望,常有彩云栖。

那么,清东陵的陵址到底是谁选定的呢?据史料记载,清东陵这块风水宝地是由顺治皇帝亲自选定的。后又经钦天监杜如预,杨宏量等人进一步踏勘卜定。

顺治八年(1652)十二月,14岁的少年天子爱新觉罗·福临来到京东一带巡幸。他来到昌瑞山上,向南望,平川似毯,尽收眼底;朝北看,重峦如涌,万绿无际。日照阔野,紫雾霭霭;风吹海树,碧影森森,真是山川壮美,景物天成。顺治帝心念闪动,遂宣谕曰:“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于是从身上取下佩韘,向下一扔,对侍卫们说:“韘落处定为穴”,后来,清王朝在这里建造了清东陵的第一座陵寝,即顺治皇帝的孝陵。

龙凤门

石像生以北的这座建筑叫龙凤门。龙和凤分别是皇帝、皇后的化身。据说龙凤门是按神话中的南天门修建的,皇帝、皇后之灵经过此门即可进入天堂。龙凤门是一座牌坊式的建筑,由三门六柱和四段琉璃墙组成,龙凤门是横向建筑,而石像生则为纵向建筑,与石象生形成纵横交错之势,起到收拢视线,突出石象生的作用。当人们从南面进入石像生范围时,由于龙凤门横置石像生北端,顿时会使视线收拢住,目光集中在石像生上,从而突出了石像生形象。

孝陵的石桥

穿过龙凤门,沿神道北行,依次有一孔拱桥、七孔拱桥、五孔拱桥和三路三孔拱桥。这些桥座有一个奇特之处,就是敲击这些桥的石栏杆,会发出像打击钟磬般的悦耳之声,或清脆悠扬,或低沉雄浑。因为这些声音与我国古代的宫、商、角、徵、羽五音相似,故称之为“五音桥”。其中以七孔桥和五孔桥最为著名。

神道碑亭

三路三孔拱桥北面就是神道碑亭。因其建筑形制与神功圣德碑亭一样,只是体量收小,故又称为小碑楼。楼内巨大的赑屃背上驮着一统高5.1米、宽1.77米、厚0.71米的石碑。碑额题“大清”两字,碑身阳面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世祖体天隆运英睿钦文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之陵”字样,满文居中,蒙文在左,汉字在右。

东西朝房

东西朝房在神道碑亭以北,神道两侧相向而建。单檐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有前廊,黄色琉璃瓦顶。皇陵祭祀需要大量祭品,主要分膳品桌和饽饽桌两大类。东朝房是内务府差役制作膳品、熬制奶茶的所在,所以东朝房又叫茶膳房。西朝房是内务府差役们制备饽饽供品的地方,所以西朝房又叫饽饽房,饽饽是满族平时和节日的主要食品。饽饽是用粘米做成的。有豆面饽饽、苏叶饽饽和粘糕饽饽等。满族的饽饽很耐饿,携带方便,风味独具,至到今天仍是颇为风行的食品。

东西值班房

在东西朝房北,宫门的东西两旁各有一座布瓦卷棚顶的小房子,面阔各三间,进深一间,两房相向对称而建。这两座小房子就是值班房,也叫守护班房。护陵值班的八旗官兵驻守在这里,昼夜看护陵寝。

隆恩门

隆恩门俗称宫门,是陵院的唯一门户,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盖顶。有三个门,中门上方的斗匾上题“隆恩门”三字,也是满、蒙、汉三种文字。左门(东门)是皇帝出入的门户,故称君门。右门(西门)是大臣出入的门户,故称臣门。中门是帝、后棺椁经过的门户,故称神门。

焚帛炉

焚帛炉也叫燎炉,位于前院南部,东西相向而建。燎炉采用砖木建筑形式。单檐歇山顶,面阔、进深均为一间。螭吻、垂兽、跑兽、仙人、斗拱、椽飞、隔扇一应俱全,完全是琉璃件构筑而成。前面有一个炉口,炉座为须弥座形。炉体内部四壁及顶部均为铁板,顶部有出烟孔,下面有出灰口。整座建筑比例适中,色调和谐,精巧秀致。每当大祭日,五色纸及金银锞等在此炉内焚化。

东西配殿

燎炉北面就是东西配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有前廊一步,黄色琉璃瓦盖顶。东配殿是存放祝版、制帛的地方。每当大祭前,先把祝版和制帛存放于此,届时取出使用。东配殿还是临时供放神牌的地方。每当大修隆恩殿时,便把帝、后神牌移放到东配殿临时供奉。竣工后,再将神牌移回原处。皇帝谒陵时,有时临时到东配殿内休息。西配殿是喇嘛念经的地方,每当皇帝、皇后忌辰大祭之日,则有13名喇嘛在此殿内念经。

隆恩殿

隆恩殿俗称大殿,也称享殿。是供奉死者神牌,举行祭礼活动的场所。重檐歇山项,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黄色琉璃瓦盖顶。殿内设暖阁三间,中暖阁内供奉顺治皇帝和孝康章皇后的神牌。西暖阁内供放孝献皇后的神牌。东暖阁内陈设孝陵陵图和后宝山所产灵芝等物。殿前面为月台,上面陈设铜鼎式香炉一对、铜鹤、铜鹿各一对。大殿及月台环以青白石栏杆。隆恩殿是陵寝地面上最主要的建筑,大祭礼在此殿内举行。

陵寝门

陵寝门叫三座门,也叫琉璃花门,位于隆恩殿后面,是后院的门户。它有三个独立的门口,均为单檐歇山顶,中门较大。其神门、君门和臣门一如隆恩门。每门前各有一座月台,月台前有石踏跺。中门门跺上身装饰琉璃料中心花和岔角花,下边是石须弥座。两侧的门则无琉璃花和须弥座。

二柱门

穿过陵寝门,迎面正中神道上就是二柱门。此门为礼制性建筑,由两根石柱和一个门楼组成。只有皇帝陵才可以建二柱门。从道光帝的慕陵开始,二柱门被裁撤不建。

石五供

石五供由五供和祭台组成。五供即一座香炉、二个烛台、二个花瓶共5件器物。祭台是长方形须弥座,通体雕刻莲花以及各种吉祥图案。五供和祭台全部用青白石雕琢而成。香炉不能烧香,花瓶上的花和烛台上的蜡烛均为石质,没有实用价值,只起到一种象征作用。只有帝、后陵才设石五供,清代妃园寝则无石五供之设。

方城、明楼

方城位于石五供以北,宝城之南,是一座用砖砌成的城台式建筑,台面为正方形。台面的东、西、南三面砌雉堞,北面砌宇墙。城身东、西、南三面用澄浆砖干摆,底座为石须弥座。下部有一条南北方向的隧道,两扇巨大的木门上分别钉着81颗铜门钉。

明楼建在方城台面正中,碑亭式建筑,重檐歇山顶,覆以黄色琉璃瓦。四面檐墙各辟一个券门。楼内正中有石碑一统,因碑身涂以朱砂,故俗称朱砂碑。碑身阳面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世祖章皇帝之陵”字样。明楼是全陵最高的建筑。

哑巴院

哑巴院是方城和宝城之间的半封闭式小院。北面月牙墙正中的琉璃壁遮挡着地宫的入口。院内东西两侧各有一条转向马道,从此可达明楼、宝顶。传说建陵时,为了保密,传说所用匠夫皆为哑巴,以防泄密。只有皇帝陵有哑巴院。

宝顶

宝顶,就是坟头。孝陵宝顶为长圆形,其他陵寝宝顶多为圆形。宝顶在地宫上面,高高隆起,用三合土(黄土、白灰和砂子)夯筑而成。

宝城

宝城就是围护宝顶的马蹄形城墙。外面澄浆砖干摆。城面外侧做雉堞,内侧砌宇墙,之间是马道。宝城东、西两侧各设挑头沟嘴二个,伸出墙外,以排出马道上的雨水。

地宫

地宫也称玄宫,俗称地下宫殿。清制,皇帝陵地宫结构为九券四门,石门上浮雕八大菩萨。地宫的最后一券为金券,内有宝床,宝床上为3坛骨灰。顺治帝居中,左为孝康皇后,右为孝献皇后。

神厨库

神厨库位于东朝房后偏南,小碑楼以东,由神厨、南北神库、省牲亭组成,环以红色院墙,西面有一门。整组建筑坐东朝西。神厨单檐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一间,是做肉类祭品的地方。南、北神库是存放物品、材料的库房,也是单檐悬山顶,面阔三间。省牲亭为亭式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重檐歇山顶,四面各显三间,内设锅灶、缸座、水池,是杀牛宰羊之所。神厨库所有建筑及围墙顶均覆以黄色琉璃瓦。

孝陵墓主人

顺治皇帝6岁登基,在位20xx年,终年24岁,是清王朝入关定鼎中原的皇帝。顺治帝1661年死于天花,火化后葬入孝陵,地宫中还葬有孝康章皇后和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

顺治皇帝火化入葬,这是葬在关内的清朝皇帝中仅有的,究其原因,一是顺治好佛,这位法号“行痴”的皇帝选择佛门规矩处理后事,“圆寂”后火化;二是遵循满族关外习俗,满族原为游牧民族,亲人死后“弃之不忍,携之不能”,故火化后把骨灰带在身边,皇帝崩后火化并不为讳。

孝陵是清东陵唯一未被盗掘的陵寝

在清朝灭亡到新中国成立前的38年时间里,清东陵遭到了多次盗掘洗劫,不仅帝、后、妃陵寝均遭劫难,就是那些陪葬墓也无一幸免。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清东陵的主陵、规模最大的孝陵在38年兵荒马乱、盗陵成风的岁月里,竟奇迹般地幸免盗掘,地宫至今安然无恙。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一是野史和东陵地区盛传孝陵是空的,地宫里没有葬人。为什么是空的呢?因为传说顺治皇帝自爱子荣亲王、宠妃董鄂氏死后,悲痛欲绝,万念俱灰,连皇帝也不想当了,弃天下如敝履,遁入五台山当和尚去了。康熙皇帝后来曾几次去五台山访父、认父。既然地宫是空的,没有葬人,当然也就没有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随葬地宫。盗匪自然就不去盗掘了。

二是顺治皇帝和他的两个皇后均死后火化,地宫里只有三个骨灰坛子。随葬珍宝是放在棺内的,既然没有棺椁,自然也就无法存放珍宝。没有珍宝,自然也就绝了盗掘之念。

三是顺治皇帝平素节俭,反对厚葬。在孝陵的神功圣德碑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皇考遗命,山陵不崇饰,不藏金玉宝器”。这就等于告诉人们:地宫里没有随葬珍宝,盗陵也是徒劳无益的。对孝陵地宫存有觊觎之心的人也就丧失了盗陵的信心。

康熙大帝的景陵

康熙大帝的陵寝在孝陵东面,称景陵。康熙大帝名玄烨,8岁登基,在位61年。他平定三藩叛乱;1683年收复中国台湾, 1689年又派兵驱逐侵占雅克萨的沙俄军队并与之签定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两国东段边界;将喀尔喀蒙古(今天的外蒙古)正式归入清朝行政管辖;三次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派兵入藏,稳定西藏秩序。他一生励精图治,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完整统一,稳定了清朝的统治,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康熙一生显赫的文治武功都以满、汉两种文字记录在圣德神功碑上,因为康熙后人认为他功德隆盛,太多了,故立双碑。碑文是嗣皇帝雍正亲自撰写。清朝皇帝陵前立双碑自景陵始。康熙帝的景陵位于顺治皇帝孝陵以东1公里处,陵园建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主体建筑完工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这里北靠昌瑞山,南望象山,景物天成,是风水阴宅中的一处“上吉佳壤”。康熙大帝和他的孝诚、孝昭、孝懿、孝恭4位皇后以及敬敏皇贵妃六个人就落葬于此。

虽然封建社会有皇帝登基就开始建陵的说法,但康熙皇帝登基时年方8岁,即位十几年一直没有给自己选建陵寝,至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中宫皇后赫舍里氏因为生子难产死在了大内的坤宁宫,于是康熙皇帝按照传统的子随父葬的做法,派人在昌瑞山孝陵附近选好了万年吉地,好先让皇后入土为安。

当时,大清王朝正爆发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康熙帝特意对建陵事宜做出安排,上谕中说:“仁孝皇后陵寝已卜定于孝陵附近之山,理应备依典制营建,但目今军需浩繁,民力维艰,著将地宫先行修造,其余一应工程候国用充足之日次第举行。”从景陵诞生的历史背景可以看出,如果不是孝诚皇后意外离世,建造景陵很可能要向后推延。

康熙帝景陵是清东陵内继顺治皇帝孝陵后的第二座皇帝陵,也是清王朝入关后营建的第二座皇帝陵。景陵满语译作安巴灵武。“景”字在典籍中有多种解释,“光有令绪曰景,耆意大图曰景,明照旁周曰景,布义行刚曰景,由义而济曰景。”

描写河北省老校长下乡心得体会总结六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皇家风水宝地清东陵参观游览:

我是导游员,接下来将由我为大家介绍清东陵的历史、建筑以及这里埋葬的历史人物和有关传说,希望大家在清东陵能够感受皇家山水福祉,并给大家带来好运和快乐!

位于河北省遵化市境内的清东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20xx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xx年10月15日,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公布,清东陵景区成为唐山市首家5a级景区。

清东陵西距北京125公里,居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承德五大城市腹地,交通便利,每年吸引大批中外游客旅游观光。20xx年,清东陵景区被北京市奥组委确定为唯一的一处京外景点,成功地接待了前来参观的奥运宾客,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

清王朝统治时期,东陵分“后龙”和“前圈”两部分,陵区南北长125公里,东西宽20公里,占地面积达2500平方公里。“后龙”为“风水来龙”之地,从陵后长城开始向北延至承德,西接密云,东达遵化,层峦叠翠,山秀石奇,气象万千。当时,“后龙”禁地派重兵驻守,负责安全保卫。“前圈”是陵寝分布的地方,四周群山环绕,中间野阔川平,东、西各有一泓碧水缓缓流淌,形似一只完美无缺的金瓯,可谓景物天成。一座座陵寝依山面野,井然布列在这80平方公里的盆地之内,其间苍松翠柏、楼殿亭阁、门坊城垣、桥柱碑雕,无一不精,无一不美。

清东陵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北有昌瑞山做后靠如锦屏翠帐,南有金星山做前朝如持笏朝揖,中间有影壁山做书案可凭可依,东有鹰飞倒仰山如青龙盘卧,西有黄花山似白虎雄踞,东西两条大河环绕浃流似两条玉带。群山环抱的堂局辽阔坦荡,雍容不迫,真可谓地臻全美,景物天成。

清东陵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墓群,共建有五座皇帝陵、四座皇后陵、五座妃园寝和一座公主园寝。全部陵寝以顺治帝的孝陵为中心,东侧有康熙帝的景陵,同治皇帝的惠陵,西侧有乾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以及孝庄、孝惠、孝贞(慈安)、孝钦(慈禧)四座皇后陵,还有景妃、景双妃、裕妃、定妃、惠妃五座妃嫔园寝。

清东陵目前开放的景点有裕陵、裕妃园寝、慈禧陵、慈安陵、展览馆、孝陵、景陵、昭西陵、二郎庙等9处景点。

在清东陵14座陵寝之中,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当数座落在昌瑞山主峰下的顺治皇帝的陵寝——孝陵。

孝陵神道

孝陵神道长达5600多米、宽12米、用砖石铺成。孝陵神路南起金星山下的石牌坊,北到昌瑞山下的宝城、宝顶,沿朝山、案山、靠山的三山连线,将孝陵的数十座形制各异、多彩多姿的建筑相贯串,形成一条气势宏伟、序列层次丰富、极为壮观的陵区建筑中轴线。它虽然因势随形,多有曲折,但曲不离直,明确显现了南北山向的一贯,配合了山川形势,强化了主宾朝揖的天然秩序,产生了极富感染力的空间艺术效果。孝陵神路是清陵中最长的神路,也是最壮观、最富艺术性的神路。由于其他各陵的神道都与孝陵神道相连,所以孝陵神道也称为清东陵的主神道。

孝陵石牌坊

孝陵石牌坊是进入清东陵的标志性建筑,采用仿木结构形式,五间六柱十一楼,面阔31.35米,高12.48米,是全国现存面阔最宽的石牌坊。全部用巨大的青白石构筑而成。石牌坊虽然历经了康熙十八年北京大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两次劫难,但依然岿然屹立,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更显得雄伟壮观。石牌坊南有天台山和烟墩山东西对峙,形成陵区的天然门户,被称为“龙门口”,常年水流不断,当年皇帝来谒陵要临时搭建浮桥通行。“龙门跃鲤”历来被誉为东陵八景之一。正南方的这作山峰因为它的形状象汉字的金字,所以叫金星山,此山在清东陵的风水中,是清东陵的前朝山。

大红门

石牌坊以北是大红门,它既是孝陵的大门,也是整个清东陵的总门户。面阔58米,进深11.15米,单檐庑殿顶式建筑,是整个清东陵内等级最高的建筑。

大红门是陵园的正门,是谒陵者和帝、后、妃棺椁的必经之处。大红门前左右各设一座下马牌,上面用汉、满、蒙三种文字雕刻有 “官员人等至此下马”。谒陵者在进入大红门前必须提前下马、降舆,步行通过。

具服殿

大红门北侧路东的这座建筑叫具服殿,也称更衣殿,是供前来谒陵的帝、后更衣、休息、方便的地方。整个陵园只有一座具服殿。

神功圣德碑亭

再往北,迎面的这座重檐歇山顶的高大建筑,是孝陵的神功圣德碑亭,简称大碑楼。

大碑楼建在正方形的青白石须弥座上,通高约33米,每面檐墙面阔25米多。每面墙各有一个拱券式门洞。楼内正中有一个巨大的形似海龟的神兽,叫赑屃。传说龙生九子,皆不成龙,各有所好。赑屃是其中一子,因它天生喜文、善负重、长寿,故让它驮着巨大的石碑,以示万古长青,永垂不朽之意。

孝陵的功德碑,高6.72米,宽2.17米,厚0.73米,屃头刻6条蛟龙,碑额篆刻“大清孝陵神功圣德碑”。碑文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满文在右(西),汉字在左(东)。碑文内容主要记载了顺治皇帝一生的功德,故此碑叫神功圣德碑。按明、清制度,大碑楼要在先帝入葬后由嗣皇帝营建,碑文由嗣皇帝撰写。孝陵大碑楼始建于康熙七年(1668年)正月,碑文由康熙皇帝撰写。这篇碑文长达1700多字。在大碑楼外周围是砖墁地,俗称海墁。海墁四角各有一根华表,亦称擎天柱。大碑楼在四根华表的衬托下,更显得气势恢宏。

据传,清朝皇室家法规定:凡后世皇帝有失国土尺寸者,不得立“神功圣德碑”。可是,1840年,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道光皇帝对此只字不提,却以自谦的口吻说自己治理国家的功绩不能和列祖、列宗的功德相提并论,于是下了一道谕旨,“自本朝起不再修建神功圣德碑”。所以自道光以后,清代的皇帝陵前不再修建神功圣德碑,成为定制。

石像生

我们眼前的这座山是天然形成的影壁山,为清东陵的案山。过了影壁山就是孝陵的石象生。石像生是陵墓前神道两侧设置的石人、石兽的总称。石象生放置在神道两侧,象征帝王生前的仪帐和护卫。石象生一般有两种,即石人和石兽。石人又称翁仲。据说,在秦朝有一名大力士,名叫阮翁仲,身长一丈三尺,异于常人,力大无比。曾驻守临洮,征服匈奴有功。阮翁仲死后,秦始皇怀念他,特制翁仲铜像立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匈奴人来咸阳,见到铜人,竟以为是活着的阮翁仲,吓得望风而逃。从此,人们便把宫阙或陵墓前的铜人、石人称为翁仲。

清代陵制,只有皇帝陵设石像生,皇后陵和妃园寝不设石像生。清陵石像生以孝陵的规模为最大,共有18对,从北往南依次为:文臣3对、武士3对,马立、卧各1对,麒麟立、卧各1对,象立、卧各1对,骆驼立、卧各一对,狻猊立、坐各1对,狮子立、坐各1对,最南端为一对石望柱。孝陵石像生从北到南长达870米,犹如两列威武雄壮的仪仗队,在迎接着谒陵者的到来。孝陵石像生不仅石雕像多,序列长,有立、有卧、有坐,而且雕刻手法古朴粗犷,突出写意的风格,刻意追求神似,而不追求形似,表现出清初八旗子弟以弓马征服天下,朝气蓬勃,不可战胜的气势。它们与苍松翠柏相互映衬,使神道圣洁、庄严、肃穆,气势非凡。

清东陵的风水和选址

风水一词最早出于伏羲时代,伏羲根据自己研创的简易图,推理出地球有过一段是风与水的时期。晋人郭璞传古本《葬经》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风水,又称堪舆、图宅、青囊、山水之术等,是东方神秘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清东陵到底有什么好风水呢。我们先看一下前方特别尖的这座山,就是刚才我们看到的金星山。它是清东陵的朝山,相当于一位大臣手持护板向北朝拜;前方特别平坦的山叫影壁山,也称案山,相等于皇帝批阅奏章的龙书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正北方向的这座高大雄伟的山峰叫昌瑞山,是清东陵的后靠山,相等于皇帝所坐的龙椅,这三座山天然形成一条直线,构成清东陵的风水线。西侧的山峰叫黄花山如白虎雄踞,东侧的山峰叫鹰飞倒仰山如青龙盘卧,这两列山峰如同两列文武大臣侍立两侧。整个陵区的山川形势如同天子临朝的壮观场面。另外在陵区的东侧有一条马兰河,西侧有一条西大河,这两条河似两条玉带自北向南缓缓流淌。清代诗人张从孔曾作诗一首:

万载隆兴地,双峰锁口齐。

金星高拱北,玉水曲流西,

鸟语崖间树,鱼游石畔溪,

举头陵上望,常有彩云栖。

那么,清东陵的陵址到底是谁选定的呢?据史料记载,清东陵这块风水宝地是由顺治皇帝亲自选定的。后又经钦天监杜如预,杨宏量等人进一步踏勘卜定。

顺治八年(1652)十二月,14岁的少年天子爱新觉罗·福临来到京东一带巡幸。他来到昌瑞山上,向南望,平川似毯,尽收眼底;朝北看,重峦如涌,万绿无际。日照阔野,紫雾霭霭;风吹海树,碧影森森,真是山川壮美,景物天成。顺治帝心念闪动,遂宣谕曰:“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于是从身上取下佩韘,向下一扔,对侍卫们说:“韘落处定为穴”,后来,清王朝在这里建造了清东陵的第一座陵寝,即顺治皇帝的孝陵。

龙凤门

石像生以北的这座建筑叫龙凤门。龙和凤分别是皇帝、皇后的化身。据说龙凤门是按神话中的南天门修建的,皇帝、皇后之灵经过此门即可进入天堂。龙凤门是一座牌坊式的建筑,由三门六柱和四段琉璃墙组成,龙凤门是横向建筑,而石像生则为纵向建筑,与石象生形成纵横交错之势,起到收拢视线,突出石象生的作用。当人们从南面进入石像生范围时,由于龙凤门横置石像生北端,顿时会使视线收拢住,目光集中在石像生上,从而突出了石像生形象。

孝陵的石桥

穿过龙凤门,沿神道北行,依次有一孔拱桥、七孔拱桥、五孔拱桥和三路三孔拱桥。这些桥座有一个奇特之处,就是敲击这些桥的石栏杆,会发出像打击钟磬般的悦耳之声,或清脆悠扬,或低沉雄浑。因为这些声音与我国古代的宫、商、角、徵、羽五音相似,故称之为“五音桥”。其中以七孔桥和五孔桥最为著名。

神道碑亭

三路三孔拱桥北面就是神道碑亭。因其建筑形制与神功圣德碑亭一样,只是体量收小,故又称为小碑楼。楼内巨大的赑屃背上驮着一统高5.1米、宽1.77米、厚0.71米的石碑。碑额题“大清”两字,碑身阳面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世祖体天隆运英睿钦文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之陵”字样,满文居中,蒙文在左,汉字在右。

东西朝房

东西朝房在神道碑亭以北,神道两侧相向而建。单檐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有前廊,黄色琉璃瓦顶。皇陵祭祀需要大量祭品,主要分膳品桌和饽饽桌两大类。东朝房是内务府差役制作膳品、熬制奶茶的所在,所以东朝房又叫茶膳房。西朝房是内务府差役们制备饽饽供品的地方,所以西朝房又叫饽饽房,饽饽是满族平时和节日的主要食品。饽饽是用粘米做成的。有豆面饽饽、苏叶饽饽和粘糕饽饽等。满族的饽饽很耐饿,携带方便,风味独具,至到今天仍是颇为风行的食品。

东西值班房

在东西朝房北,宫门的东西两旁各有一座布瓦卷棚顶的小房子,面阔各三间,进深一间,两房相向对称而建。这两座小房子就是值班房,也叫守护班房。护陵值班的八旗官兵驻守在这里,昼夜看护陵寝。

隆恩门

隆恩门俗称宫门,是陵院的唯一门户,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盖顶。有三个门,中门上方的斗匾上题“隆恩门”三字,也是满、蒙、汉三种文字。左门(东门)是皇帝出入的门户,故称君门。右门(西门)是大臣出入的门户,故称臣门。中门是帝、后棺椁经过的门户,故称神门。

焚帛炉

焚帛炉也叫燎炉,位于前院南部,东西相向而建。燎炉采用砖木建筑形式。单檐歇山顶,面阔、进深均为一间。螭吻、垂兽、跑兽、仙人、斗拱、椽飞、隔扇一应俱全,完全是琉璃件构筑而成。前面有一个炉口,炉座为须弥座形。炉体内部四壁及顶部均为铁板,顶部有出烟孔,下面有出灰口。整座建筑比例适中,色调和谐,精巧秀致。每当大祭日,五色纸及金银锞等在此炉内焚化。

东西配殿

燎炉北面就是东西配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有前廊一步,黄色琉璃瓦盖顶。东配殿是存放祝版、制帛的地方。每当大祭前,先把祝版和制帛存放于此,届时取出使用。东配殿还是临时供放神牌的地方。每当大修隆恩殿时,便把帝、后神牌移放到东配殿临时供奉。竣工后,再将神牌移回原处。皇帝谒陵时,有时临时到东配殿内休息。西配殿是喇嘛念经的地方,每当皇帝、皇后忌辰大祭之日,则有13名喇嘛在此殿内念经。

隆恩殿

隆恩殿俗称大殿,也称享殿。是供奉死者神牌,举行祭礼活动的场所。重檐歇山项,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黄色琉璃瓦盖顶。殿内设暖阁三间,中暖阁内供奉顺治皇帝和孝康章皇后的神牌。西暖阁内供放孝献皇后的神牌。东暖阁内陈设孝陵陵图和后宝山所产灵芝等物。殿前面为月台,上面陈设铜鼎式香炉一对、铜鹤、铜鹿各一对。大殿及月台环以青白石栏杆。隆恩殿是陵寝地面上最主要的建筑,大祭礼在此殿内举行。

陵寝门

陵寝门叫三座门,也叫琉璃花门,位于隆恩殿后面,是后院的门户。它有三个独立的门口,均为单檐歇山顶,中门较大。其神门、君门和臣门一如隆恩门。每门前各有一座月台,月台前有石踏跺。中门门跺上身装饰琉璃料中心花和岔角花,下边是石须弥座。两侧的门则无琉璃花和须弥座。

二柱门

穿过陵寝门,迎面正中神道上就是二柱门。此门为礼制性建筑,由两根石柱和一个门楼组成。只有皇帝陵才可以建二柱门。从道光帝的慕陵开始,二柱门被裁撤不建。

石五供

石五供由五供和祭台组成。五供即一座香炉、二个烛台、二个花瓶共5件器物。祭台是长方形须弥座,通体雕刻莲花以及各种吉祥图案。五供和祭台全部用青白石雕琢而成。香炉不能烧香,花瓶上的花和烛台上的蜡烛均为石质,没有实用价值,只起到一种象征作用。只有帝、后陵才设石五供,清代妃园寝则无石五供之设。

方城、明楼

方城位于石五供以北,宝城之南,是一座用砖砌成的城台式建筑,台面为正方形。台面的东、西、南三面砌雉堞,北面砌宇墙。城身东、西、南三面用澄浆砖干摆,底座为石须弥座。下部有一条南北方向的隧道,两扇巨大的木门上分别钉着81颗铜门钉。

明楼建在方城台面正中,碑亭式建筑,重檐歇山顶,覆以黄色琉璃瓦。四面檐墙各辟一个券门。楼内正中有石碑一统,因碑身涂以朱砂,故俗称朱砂碑。碑身阳面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世祖章皇帝之陵”字样。明楼是全陵最高的建筑。

哑巴院

哑巴院是方城和宝城之间的半封闭式小院。北面月牙墙正中的琉璃壁遮挡着地宫的入口。院内东西两侧各有一条转向马道,从此可达明楼、宝顶。传说建陵时,为了保密,传说所用匠夫皆为哑巴,以防泄密。只有皇帝陵有哑巴院。

宝顶

宝顶,就是坟头。孝陵宝顶为长圆形,其他陵寝宝顶多为圆形。宝顶在地宫上面,高高隆起,用三合土(黄土、白灰和砂子)夯筑而成。

宝城

宝城就是围护宝顶的马蹄形城墙。外面澄浆砖干摆。城面外侧做雉堞,内侧砌宇墙,之间是马道。宝城东、西两侧各设挑头沟嘴二个,伸出墙外,以排出马道上的雨水。

地宫

地宫也称玄宫,俗称地下宫殿。清制,皇帝陵地宫结构为九券四门,石门上浮雕八大菩萨。地宫的最后一券为金券,内有宝床,宝床上为3坛骨灰。顺治帝居中,左为孝康皇后,右为孝献皇后。

神厨库

神厨库位于东朝房后偏南,小碑楼以东,由神厨、南北神库、省牲亭组成,环以红色院墙,西面有一门。整组建筑坐东朝西。神厨单檐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一间,是做肉类祭品的地方。南、北神库是存放物品、材料的库房,也是单檐悬山顶,面阔三间。省牲亭为亭式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重檐歇山顶,四面各显三间,内设锅灶、缸座、水池,是杀牛宰羊之所。神厨库所有建筑及围墙顶均覆以黄色琉璃瓦。

孝陵墓主人

顺治皇帝6岁登基,在位20xx年,终年24岁,是清王朝入关定鼎中原的皇帝。顺治帝1661年死于天花,火化后葬入孝陵,地宫中还葬有孝康章皇后和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

顺治皇帝火化入葬,这是葬在关内的清朝皇帝中仅有的,究其原因,一是顺治好佛,这位法号“行痴”的皇帝选择佛门规矩处理后事,“圆寂”后火化;二是遵循满族关外习俗,满族原为游牧民族,亲人死后“弃之不忍,携之不能”,故火化后把骨灰带在身边,皇帝崩后火化并不为讳。

孝陵是清东陵唯一未被盗掘的陵寝

在清朝灭亡到新中国成立前的38年时间里,清东陵遭到了多次盗掘洗劫,不仅帝、后、妃陵寝均遭劫难,就是那些陪葬墓也无一幸免。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清东陵的主陵、规模最大的孝陵在38年兵荒马乱、盗陵成风的岁月里,竟奇迹般地幸免盗掘,地宫至今安然无恙。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一是野史和东陵地区盛传孝陵是空的,地宫里没有葬人。为什么是空的呢?因为传说顺治皇帝自爱子荣亲王、宠妃董鄂氏死后,悲痛欲绝,万念俱灰,连皇帝也不想当了,弃天下如敝履,遁入五台山当和尚去了。康熙皇帝后来曾几次去五台山访父、认父。既然地宫是空的,没有葬人,当然也就没有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随葬地宫。盗匪自然就不去盗掘了。

二是顺治皇帝和他的两个皇后均死后火化,地宫里只有三个骨灰坛子。随葬珍宝是放在棺内的,既然没有棺椁,自然也就无法存放珍宝。没有珍宝,自然也就绝了盗掘之念。

三是顺治皇帝平素节俭,反对厚葬。在孝陵的神功圣德碑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皇考遗命,山陵不崇饰,不藏金玉宝器”。这就等于告诉人们:地宫里没有随葬珍宝,盗陵也是徒劳无益的。对孝陵地宫存有觊觎之心的人也就丧失了盗陵的信心。

康熙大帝的景陵

康熙大帝的陵寝在孝陵东面,称景陵。康熙大帝名玄烨,8岁登基,在位61年。他平定三藩叛乱;1683年收复中国台湾, 1689年又派兵驱逐侵占雅克萨的沙俄军队并与之签定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两国东段边界;将喀尔喀蒙古(今天的外蒙古)正式归入清朝行政管辖;三次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派兵入藏,稳定西藏秩序。他一生励精图治,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完整统一,稳定了清朝的统治,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康熙一生显赫的文治武功都以满、汉两种文字记录在圣德神功碑上,因为康熙后人认为他功德隆盛,太多了,故立双碑。碑文是嗣皇帝雍正亲自撰写。清朝皇帝陵前立双碑自景陵始。康熙帝的景陵位于顺治皇帝孝陵以东1公里处,陵园建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主体建筑完工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这里北靠昌瑞山,南望象山,景物天成,是风水阴宅中的一处“上吉佳壤”。康熙大帝和他的孝诚、孝昭、孝懿、孝恭4位皇后以及敬敏皇贵妃六个人就落葬于此。

虽然封建社会有皇帝登基就开始建陵的说法,但康熙皇帝登基时年方8岁,即位十几年一直没有给自己选建陵寝,至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中宫皇后赫舍里氏因为生子难产死在了大内的坤宁宫,于是康熙皇帝按照传统的子随父葬的做法,派人在昌瑞山孝陵附近选好了万年吉地,好先让皇后入土为安。

当时,大清王朝正爆发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康熙帝特意对建陵事宜做出安排,上谕中说:“仁孝皇后陵寝已卜定于孝陵附近之山,理应备依典制营建,但目今军需浩繁,民力维艰,著将地宫先行修造,其余一应工程候国用充足之日次第举行。”从景陵诞生的历史背景可以看出,如果不是孝诚皇后意外离世,建造景陵很可能要向后推延。

康熙帝景陵是清东陵内继顺治皇帝孝陵后的第二座皇帝陵,也是清王朝入关后营建的第二座皇帝陵。景陵满语译作安巴灵武。“景”字在典籍中有多种解释,“光有令绪曰景,耆意大图曰景,明照旁周曰景,布义行刚曰景,由义而济曰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