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中学生物实验研究心得体会范文(模板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5 08:06:00 页码:10
2023年中学生物实验研究心得体会范文(模板13篇)
2023-11-15 08:06:00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我们积累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也是我们成长的见证和回忆。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用词准确、简练,尽量避免冗长和繁琐的叙述,以提高文章的可读性。这里有一些来自不同领域的心得体会,它们或许能够给你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中学生物实验研究心得体会篇一

(一)调查现状。

1.调查准备。选定调查的具体对象,包括具体班级和人员等,设置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智力水平和学业成绩等方面,要大体相当;实验班与对照班,在任课教师水平和班主任管理水平上,要大体相当;实验班与对照班所使用的教材相同,进行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的时间大致相等,实验班不另外增加课时。

2.调查实施。按不同的调查方法组织具体的实践操作,例如自制调查量表,进行座谈、测试,期间采取切实有效的调控督察措施,确保调查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实效性。再是,整理调查材料,查漏补缺,保证调查材料符合教科研要求。

3、调查分析。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记录,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写出分析调查报告,包括同时分析实验教师的变化,力求使报告所揭示的现状全面客观,成因分析透彻,对策切实可行。

(二)形成氛围。

1.实验班每三周选取一节化学课改上探究式实验课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创设问题探究的情境,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兴趣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对照组仍上常规的化学课。

2.保持正常的实验教学秩序,不造成人为的竞争气氛。

3.实验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严格按照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进行化学学习,通过学习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水平、学习方式、学习成绩发生变化。

(三)实施实践。

1.制订研究计划。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订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的计划,包括目的、内容、方式等,并依据实践反馈动态进行反思以及计划调整。

2.实行定期汇报制度,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交流本课题研究信息。课题组成员集体讨论每两周一次,每次采用一人主讲,其它成员相互补充的交流形式,畅谈教学研究中的体会。复习阶段进行专题研讨,提出本单元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研究解决的方案,实实在在的进行个体的反思、组内成员间的反思互助,特别是通过同伴互助、督促、激励进行行为跟进。

3.以“苏州教育博客”网络教研群组为平台,拓宽研究活动的渠道、丰富活动的形式。还可以展开与各种对象的对话,在对话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八、课题研究的原则。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1.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重视对学校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

(二)主体性原则。

1.充分发挥教师的科研主体作用。

2.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作用。

九、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是对现成的古今教育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形成科学事实的一种研究形式。文献资料法的开展有助于从教育的丰富历史事实中,获得对教育规律的科学认识。

(二)专家咨询法:指向资深学者请教教育研究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从而为科学研究者解答教育研究中的疑难问题的方法。

(三)调查法: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凭借一定的手段和方式(如访谈、问卷等),对某种或某几种教育现象或事实进行考察,通过对搜集到的各种事实资料的分析处理,进而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实验研究法:按照随机原则在同年级中选择试验班,科学的建立实验指标体系,定期进行测试,在试验中积极、妥善、有目的收集各项数据,运用先进的统计手段对数据进行定量、定性的描述。

十、课题研究的步骤。

1.设计申报阶段:1月―204月。

2.实施研究阶段:年5月―5月。

3.成果总结阶段:206月―7月。

十一、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创新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2.本校初中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3.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4.撰写心得或具有一定理论价值的论文一到两篇。

5.结题报告。

十二、课题承担人:周小英。

中学生物实验研究心得体会篇二

摘要:笔者在长期的高中生物教育教学实践中观察反思发现:生物阅读能力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生物阅读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生物学概念和原理,能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能促使学生形成规范的生物学术语,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生物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阅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与学习方式。语文、英语等学科的教学中都非常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似乎和生物学习的关系不大,但笔者在长期的高中生物教育教学实践中观察反思发现:生物阅读能力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

1、生物阅读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生物学概念和原理。

生物学科中有很多重要的概念和原理,高中人教版生物教材中,概念和重要原理一般会以黑体字形式呈现,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重视。生物学概念和原理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逻辑性,比较抽象,仅靠教师讲述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在生物概念教学中,教师如果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所给的相关实例、图表、补充等内容,会极大地降低学生理解概念原理的难度。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二节种群概念的学习中,教材先用黑体字呈现种群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概念中,“一定区域”比较抽象模糊,学生不好理解,让学生根据黑体字概念判断“一间屋中的全部蟑螂”是否是一个种群,学生很难做出准确判断。如果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教材中所给实例,概念中的“一定区域”就变得有具体判断标准了。教材在黑体字概念后面给出了两个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然后又对概念进行了补充说明:“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根据这一补充,再让学生判断“一间屋中的全部蟑螂”是否是一个种群,学生考虑蟑螂的生活习性,一间屋中不同区域的蟑螂不能彼此交*,基因不能自由交流,就能准确地判断出“一间屋中的全部蟑螂”不属于一个种群。

2、生物阅读能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高考对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考察越来越重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错,但考试成绩不理想。通过仔细观察并与学生谈话发现,这部分学生考试成绩差的原因主要是解题能力不够,而其中阅读能力欠缺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生物科研技术发展迅速,生物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实践紧密联系。高中生物习题和试题中有很多题干与现代生物学前沿知识、日常生活及社会生产实践话题紧密联系,题干较长,阅读量大。做这部分题时,如果学生的阅读能力欠缺,解题时不能有效地收集题干中重要的有效信息,不能很好地将题干信息合理转换,将题干信息与所学生物学基础知识相联系,就不能正确解题。要想提高这部分学生的生物成绩,培养生物阅读能力就显得非常关键。

例如,光和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的题干,一般都和实验结合在一起,而且实验的材料和实验条件非常关键,信息量大,学生读题时,没有侧重点,就比较难读懂,从而造成解题困难。如果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读题时采用对比分析方法,把重点放在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实验材料,实验条件上,如有无光照、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光合速率、有机物积累量等这些信息,题目就会变得清晰易懂。

再比如,遗传题是学生解题时的一大难点,很多学生在读题阶段就选择了放弃。其实,遗传题也大多是和遗传学实验结合在一起,如果学生读题时,能将遗传现象和遗传学实验转化成遗传图解,解题时,亲子代之间,表现型和基因型互推就变得更为直观明了,从而大大降低解题难度。

培养学生的生物阅读能力能够增强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很好地提高学生读题解题能力,从而提高生物学习的成绩和效率。

3、生物阅读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绝大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笔者在长期的高中生物教育教学实践中观察发现,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对生物学知识的课外小阅读也有较高兴趣,但学生普遍认为生物阅读内容较多,阅读时所费时间较多,在学习时间紧张,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如果没有高效的阅读方法,学生更愿意听老师讲授。其实,如果教师能够进行合理的设计,并在阅读方法和技巧上对学生给予指导,有计划地让学生进行高效自主的阅读学习,无疑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主动性。学生通过阅读方式学习生物学科时,有独立的思考空间,能更好地发现、思考问题,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被激发,从而主动自觉地进行生物学科的学习,生物教学的效率也将会大大提高。

例如,在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阅读讨论为主,归纳总结为辅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设置的一系列问题串引导下,在规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阅读学习,很快,学生就归纳好了信息传递的种类和作用,基本完成了重点知识的学习。同时,由于采用阅读学习的方式,很好地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并发现问题,学生在这一节的阅读学习过程中就主动发现讨论了一些问题,有同学提出:“植物开花属于行为信息还是物理信息?”“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还是生物防治?”通过教师引导讨论,学生对这些问题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从而解决了本节教学的难点。如果这节课采用单纯的讲授法,学生可能会觉得学习内容枯燥,对于难点知识也不会主动深入地思考。

由此可见,采用阅读教学的`方式,不但能培养学生的生物阅读能力,还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4、生物阅读能促使学生形成规范的生物学术语。

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语言组织能力欠缺,表述不够清楚,逻辑混乱,专业术语使用不准确;学生书面作业或考试中碰到填空题,不知道该怎么写,没有逻辑性,错别字很多,语言表述口语化,专业符号乱用,绘图不标准等问题很普遍。分析以上现象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教材内容没有认真研读,做作业时偷懒,遇到书写内容多的习题时,爱参考标准答案,或习惯听老师讲,讲完又不整理。针对以上现象和问题,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督促学生精读教材内容,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学习教材中的生物学语言表述方式,学会用科学、规范、精确的语言表达生物学知识,用具有逻辑性的语言答题。生物学学习中,阅读学习的方法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促使学生形成规范的生物学术语。

5、生物阅读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生物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生物科学方法和生物科学史内容,或介绍科学家有趣但艰辛的研究历程,或体现科学家可贵的科研品质。如果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能组织学生认真阅读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实事求是等良好的科研品质,对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也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第一章遗传定律的教学内容围绕孟德尔的研究过程展开,从观察和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到根据实验现象提出合理假设,用假设内容演绎测交实验,实施测交实验,得出测交实验结果,检验假设是否成立,最后得出结论。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认真仔细阅读教材,不但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还能让学生从中体验“假说-演绎法”的科学研究方法。再比如必修二教材第二章中介绍了染色体遗传理论的奠基人摩尔根的研究历程,文中贴近生活的描写不但拉近了学生和生物科学家之间的距离,更能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科学研究的不易,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持不懈、实事求是的良好科学态度。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阅读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是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生物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目前,我国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实践中对阅读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对学生生物阅读的指导方法和策略还不够深入和系统,有待教育教学工作者提高重视,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2]陈晓倩.高中生物阅读现状分析及能力培养策略[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

[4]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中学生物实验研究心得体会篇三

基于对构建实验教学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分析,并结合我院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探求两者有效结合的途径,构建学生专业技能育化载体。

3.1充分利用实验软件硬件资源,开展模拟教学活动场景模拟。

教学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特定的实际工作环境,从而发现并解决具体的问题,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模拟谈判以及模拟招聘。师生可利用多功能实验室,仿真布置谈判环境,模拟招聘环境,开展各种场景模拟训练。二是模拟公司治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以及企业模拟经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测评软件、市场营销管理软件、top-boss企业仿真经营软件等,并配合相应课程,将课堂教学搬到实验室,使理论教学更加生动化。三是模拟商业实战,将现实中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参数,以及企业的实际参数等输入计算机,学生可以分组成立自己的公司,扮演不同的角色,分析公司当前的营运情况并做出下一季度的经营决策,在竞争中检验自己的决策并以此进行决策的改进。以第二课堂形式组织模拟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过程接近企业实战,在实验中会遇到企业经营中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一种有效途径。

3.2充分利用实验软件硬件资源,开展案例分析竞赛案例分析。

3.3充分利用实验软件硬件资源,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一个人明确自己人生奋斗方向的重要工具,职业规划不是想当然的一份计划书,职业选择也与一个人的素质、个性以及所处环境紧密相关。工商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的另一个运用方式便是为每一个大学生提供人格测评和职业性向选择测试,从科学角度为大学生择业提供依据,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参考数据。学生可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通过阶段性和周期性的测试可达到自我调整的良好作用。

实验教学与第二课堂相结合,进行学生专业技能育化,强调专业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活动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参与中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稳定的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内在素质和外显能力的提升。

中学生物实验研究心得体会篇四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保证教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任务顺利的达成。所以中职化工教师要不断深入研究合作学习的规律,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征进行合作学习模式的设计,从而提高学生对化工实验兴趣以及学习的效率和能力。

1合作学习设置问题的策略。

1.1设置的问题要符合现实。

教师在进行化工实验教学合作学习问题设置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来进行相关问题的设置,设置的问题一定要适合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不能存在设置问题和实际课堂内容严重脱离的现象,设置的相关问题要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中职学生基本都是初中刚刚毕业的学生,接受化学知识能力还不是很完善,所以教师的在进行合作学习问题设置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问题的积极性。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之间展开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逐渐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和做学习的习惯,实现化工实验教学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

1.2问题要具有很强的探索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问题的最终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探究行为,并能深入了解化工实验的内涵和意义,最终使学生能做到对知识的重新思考,并提出新的问题。例如,在化学实验中进行ch4燃烧的时候,其中ch4是通过碱石灰和无水醋酸钠反应得到的,但是在ch4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燃烧的火焰呈黄色状,和理论知识中的蓝色火焰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出现这种显现问题的原因,学生通过探究发现,这种现象是因为碱石灰和无水醋酸钠在反应过程中受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造成的。所以在ch4实验制造的过程中,要保证醋酸钠试剂和碱石灰是无水状态,并且碱石灰的量要足够多,才能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最终在ch4燃烧的时候出现与课本知识相符的蓝色火焰。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实验操作的情况否定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可以及时提出自己的质疑,然后其他学生或教师展开相关问题的合作讨论。这样的过程就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能力。教师设置的`问题一定要符合逻辑和相关知识内容,否则不但不能使学生在问题的探索中实现能力的提升,还会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造成消极的影响。教师要通过科学合理问题的设置,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分析问题、得出答案,教师可根据世界情况对某一类问题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提问,已达到巩固的效果,使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问题的合作讨论。

2合作学习中合作时机的适宜性策略。

2.1问题思考时学生思维障碍解决策略。

大部分学生在进行化工实验理论学习的时候,不能对抽象的概念进行具体的理解,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经常模棱两可。尽管如此,教师也不能对学生直接进行问题、答案的灌输,这样会导致学生只会对物理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不能实现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及时对相关的问题展开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把学生组成相关的小组,让学生展开小组内的讨论,然后把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与教师和其他小组探讨,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例如,镁和铝在与稀硫酸进行反应时,铝反应的速度应该要比镁快。但是在具体实验过程中经常发现铝在稀硫酸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气泡。所以学生就对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顺序产生了质疑,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教师针对相关的知识,组织学生展开小组间的合作,学生可以通过合作交换彼此不同的知识观点,最终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铝和稀硫酸反应的时候会生成一定量的盐,盐会影响铝和稀硫酸反应的速度,所以在实验中会出现镁的反应速度比铝快。

2.2进行的实验出现疑点或达不到预期效果的策略。

当教师展开的化工实验活动,因为客观的因素受到制约或者出现不符合科学逻辑的实验结果,教师不能硬性的进行课本知识的宣读,这样会造成学生不尊重实验结果的现象。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实验步骤中那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实验的结果,然后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实验的重复操作,以保证实验结果能符合课本的相关知识。然后与学会展开实验出现问题原因的情况讨论,解决学生对实验结果产生的疑问,从而实现实验的目的和效果。

3合作学习中的评价策略。

在化工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做出科学客观评价,并且让小组之间进行对其他小组的客观评价。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的时候,要结合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以及成员在具体的任务执行中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以引导该小组或从小组的成员认识到自己在合作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改正,让学生通过合作的学习方式建立自我的思维建设,强大自信心,提高中职化工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保证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技术技能、思维拓展能力的培养。

4结语。

综上所述,合作式实验教学是中职院校化工实验教学中普遍应用实施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合作实验问题设置的探索性和适宜性,保证学生在化工实验的合作学习中,实现技术技能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丁芳芳.中职化工实验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11).

[2]朱俊虎.中职化工实验教学开展合作学习的研究[j].职教通讯,,(16).

中学生物实验研究心得体会篇五

随着生物科学繁荣发展,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对生物学产生兴趣,在中学阶段,生物实验课是更直接的方式来接触生物学。生物实验课的细节操作和实验结果都需要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这也是中学生物实验课作为一种有趣、有启发性的教学形式的原因之一。在我走过的中学期间,参加生物实验课程,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以下是我的中学生物实验课堂心得体会。

1.实验前的准备。

在进行生物实验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样的前置条件下,我们需要仔细地阅读实验指导书,理解实验步骤,并收集相关的实验材料。在准备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参考实验内容的文献,了解实验的目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这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做实验的能力,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知识库,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验中的操作。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熟练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了解实验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并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进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请注意操作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防止对自身或他人造成伤害。

3.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

生物实验的结果对于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记录和分析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是必要的。在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时,我们应该非常仔细,尽可能详尽地描述实验现象,并使结果表述简洁明了。分析实验数据时,我们应该注意实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并提取实验数据中隐藏的秘密。

4.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在生物实验中,安全问题一定要重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健康是最重要的。在实验开始时,实验室设备需要保持清洁卫生。所有实验器材必须正确使用并妥善存放,以避免使用过程中的人为或非人为损坏。在一些需要使用化学药品或有刺激性物质的实验中,更应该注意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和个人防护。

5.实验后的总结和思考。

在实验结束后,我们应该进行反思和总结,回顾实验过程,挖掘出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改进意见,以便以后避免同样的错误。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对实验的学术价值进行思考,总结实验的基本特点,并与相关知识进行联系。

总之,中学生物实验课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对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仔细阅读指导书、实验规范、器材操作和结果记录、分析和总结,以及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这些经验将对我们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中学生物实验研究心得体会篇六

生物实验是中学生物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能够直观地展示生物科学的原理和过程,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理解和科学素养培养。然而,在教学中却常常会出现实验效果不佳、学生态度不端正等问题,因此对于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深入探讨和反思尤为必要。在实践授课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一些问题,也发掘了许多有效的方法,现在就和大家分享我的体会。

第二段:重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课程设计、实验教学活动优化的核心内容。交互式、探究式、自主式、综合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既能满足生物学知识的传授要求,又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更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性,重视教育目标和就业角度,让学生真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和服务。比如,在某些实验项目中,我将结合学习情境、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引出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第三段:强调实践性。

生物实验教学的核心是实践性,只有让学生亲手动手完成实验过程,才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物规律和现象。因此,在实行教学中,我重视教学内容与任务的结合,注重实验辅助材料的准备和使用,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和设计小实验。此外,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还会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实验技能要点,提醒学生注意实验难点和安全问题的预防措施,满足实验教学的好习惯的要求。

第四段:完善工作措施。

生物实验教学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教师必须严格把关教学质量,完善工作措施和规范流程。首先,应严格执行实验的教材内容,牢记实验的各种步骤、工具和剂量等重要细节,保障实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其次,应注意实验环境和设备的卫生和保护,及时消毒、清洁材料和设备,防止细菌污染等风险,保障安全性和健康性。在空气污染的情况下,我会带着学生去新鲜空气的公园教实验,效果明显。

第五段:落实教学效果。

考核是每位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环节,也是教师教学成果的表示形式之一。因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随时跟进学生的实验成果和表现,既要关注学生的实验技能水平和实验数据分析,又要重视实验思考和推理能力的体现,才能针对性地落实教学效果和进一步改进授课策略。

总之,生物实验教学是一项创新性、实践性、技巧性强的工作,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探索,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效果。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全力打造出更优质的生物实验教学课程!

中学生物实验研究心得体会篇七

摘要:中学代数思维是对概念学习的一种思考过程,代数思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情感态度,所以把握好中学生代数思维的形成是帮助学生学习代数的基础。

代数学习是数学学习的转折点,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在了解学生思维层次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在代数解题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中教会学生抽象其中的问题,最终利用现有的知识去培养代数思维的形成。

关键词:代数;转折点;规律;抽象问题。

一、引言。

数与代数的教学是初等教育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中学代数学习本身就是代数教学中较为关键的时期。在代数的发展历程中,通常都是算术的思维成熟后发展成代数思维。研究代数思维会促进数学的学习,也会促进对数学兴趣的快速形成,对于研究中学代数学习本身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中学代数学习的意义和特点。

数学被称为最简单的语言,是符号简化了人的运算方式。一套符号系统能够准确,深刻地表达某种概念时也可以将数学关系可以深刻表达出来。人类从修辞代数阶段发展到半符号代数阶段继而到符号代数阶段,代数思维也会从一个层次发展到另一个高的层次。

人类从“算术”走向“代数”历经千年,然而在中学只花几年时间去学完这些知识,因此分析学生的思维状态尤为重要,思维由一个层次上升到另一个层次,代数的内容和方法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中学生正处在由具体的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中学代数的内容在中学数学中仍然是基础的部分,在代数学习中如何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式非常重要。与传统的教学大纲相比,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代数与生活的联系,在代数学习中不仅是去学习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还应该把这种代数思维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代数是数学分析的基础,它提供了一种模型,中学生学习代数是顺应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同化”的概念去解释知识的学习。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用“同化”这个词来表达知识的学习,学习过程就是在原有的理念中加上新的观念,使原有的观念得到发展,用学过的`知识去影响新的知识,再构建中顺应学习的过程。初一只学习过算术,从算术到代数,如果无法改变算术的认知结构,学生从算数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就会十分的困难。

三、代数思维和算术思维的对比。

算术,顾名思义是数学的基础中的基础,可以说就是利用数量之间的关系去解出答案,代数则是用字母去研究运算的规律和性质,代数其本质是一种推理,在一定规则条件下的推理。和代数相比,算术十分的具体,没有符号的意义。在用符号去表达数的运算中会出现一般化的思想,会出现新的概念如:变量参数、图像、方程,在代数中问题和答案之间不是简单的过程记录,也是有情景的。代数思维和算术思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教师主要的工作就是分析两种思维模式的区别和相同点,在教学中应用这些已有的成果快速的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代数是数学的一般化,主要是推理成分,而推理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去分析答案,有些代数分析题可以说是变化多端的,可以正向分析,也可以逆向分析,代数的推理在内部世界去借鉴,而算数思维就是单一的运算,答案和方法基本上数值的运算。例如,在方程解法中算术思维往往是逆向思维,而代数思维是顺向思维,在x+1=3中就可看出是这样的。如果是小学,会让学生算2+1=3,而在中学将这种思维方式方法倒过来,便成为一种新的层次。

四、中学生代数思维的形成。

中学阶段的代数思维是符号操作,是一种推理,是对数学概念学习与建模过程。代数是建构去解决问题的语言,是在具体情境中的建模。由于抽象的处理,代数的思维本身字母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在具体的情景中数学符号又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好的理论模型是有助于解释现象的,可以为实践操作提供指导和依据的。从“代数思维是什么”到“解释代数思维的形成”,从认知学的角度来说代数的思维方式直接反映出的是对于教师的一种全新的考验以及对思维的全新的培养模式。

学生在代数上到底有什么样的困难?如何帮助学生去快速理解代数?

首先,要对数学概念进行理解。

对于如何形成理解,认知学有许多观点。首先,知识一定要有心理的基础,学习新概念之前,学生要具备学习这样的知识技能的必要条件,如果说学习学习的依托很薄弱,学生之前如果没有接触过某个概念,那么他对于引入这个全新的概念就会难以接受,如果思维的网络结构在完善,那么就会形成联系,继而在现有的知识中会加快思维的形成。

其次,思维是动态的,在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将知识看成独立的知识,而应该重视知识的网络的构建,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相似的部分,在代数思维和算术思维中是否有相似的地方,可以加强这方面的知识,做好知识的对比。

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去培养学生的代数学习。学生在代数学习中的困难有时候就是由于思维的难点,所以要寻求突破困难,教师站在较高的理论基础对学生进行指导,在学习中改变其中一些简单的思维盲点,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学生的数学语言上以及字母意识上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提高,才能不断提高学生代数思维能力的形成。

五、小结。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会发现,中学生思维形成过程有很多不足之处,有些知识体系无法快速形成,甚至很难完成教学的目标。我们应该通过一个过程性的培养方法去培养中学生的代数思维的快速形成。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研究,利用其中的规律,在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的去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最终让学生的思维水平跨越到代数思维阶段。

参考文献:

[1][荷]费赖登塔尔著,陈昌平等翻译.作为教育的原则和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郑毓信.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中学生物实验研究心得体会篇八

生物实验课作为生物学学科中最基础的一环,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必修课之一。在课堂上进行的实验是生物知识的巩固,也是探究世界的有趣方式。在进行实验时,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实验科学的严谨性和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下面,我将从实验前的准备、实验中的操作、实验后的总结三个方面,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实验前的准备。

在进行实验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对于初学者来说,先看一遍实验指导书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需要检查实验所需材料是否齐全,实验仪器是否工作正常。在实验室内,我要保持实验室设备的整洁,定期清理仪器设备,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可靠性。

实验中的操作。

在进行实验时,我们首先要穿戴好实验室专用的实验服和实验手套,以保证实验过程的卫生和安全。实验中,我们要对实验步骤和操作要求进行认真的解读和理解,操作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并记录下相关数据和信息。如果出现异常情况,我们应该先停止操作,向老师寻求帮助。在实验结束时,我们要及时清理和消毒所有实验器材,保证实验室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实验后的总结。

实验结束后,我们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总结。对实验所需的理论知识进行推敲和思考,进一步巩固实验所涉及的知识点。根据实验记录,我们可以分析出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如果不符合,可以根据实验过程找到错误和不足,进一步改进实验步骤和方法。在实验总结中,我可以更深刻地领悟到生物实验本质,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对提高自己的科研实验技能和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生物实验是学生在生物学学科中的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实验中需要我们精益求精,认真负责,避免失误和意外。在实验课堂中,我不仅仅掌握了实验技能,了解了实验流程,也让我从中体会到实验的良心与科学,从而对将来学习科学研究有很大的帮助。我相信,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我将更加努力地把生物实验课堂中的技巧和知识学好。

中学生物实验研究心得体会篇九

近年来,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生物实验作为生物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更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师,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生物实验课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感受性知识变成了更深层的理解。这也是生物学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生物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和科学创新精神,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协同合作解决实验难题。实践操作的经验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生物实验需要很好的设计和实施,它们应该是有助于有效传授学科知识的。教师需要仔细的规划实验过程和实验材料,并通过讲解,图表解析和实践操练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知识。同时,教师还应该具备开发、制定实验题目和适应教学任务的能力,还要有耐心和质疑的精神,以及对学生的个人能力和认知的了解。这都是教师需要掌握的必要素质。

实验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相比于理论的讲授,生物实验需要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具有探究性和思考性的特点,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通过实验,学生们还能够巩固他们的科学实验思维,也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识别及分析的能力。

第四段,实验教学存在的困难与解决方案。

传统的实验教学法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实验设备的实时更新和修补、复杂的实验准备适合不同学生的需要、操作能力参差不齐等等。基于价值理念的实验教学需要不断改进。因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应该采用更为灵活、社交和互动的方法,以适应新的需求,如分组授课等。

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实验教师应该具有前瞻性的思维方法、灵活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并探索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技术和工具,如互动式教学、虚拟操作技术、项目研究等等。生物实验教学还应借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采用跨学科和跨年级的授课技术、交叉学科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不断的自我训练和专业发展,以及不断学习最新的教学技术和工具,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实践技能。

总之,生物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实践技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性思维。教师应该具备多种思维方法和教学技巧,进行灵活的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

中学生物实验研究心得体会篇十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因此在教育实践中,要适应形势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而学生的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继续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前推进,以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强调课堂教学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实践出真知。没有实践,就不可能有创新;实践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达成创造。《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可见,科学探究学习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非常主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今天,“探究式教学”,“开展创造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已经渗透到各个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

化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化学教育家刘知新认为,化学实验应具有以下教学功能:它是化学科学认识之源泉,是训练科学方法的有效途径,是养成科学态度的必由之路,在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全面展开的今天,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独特的作用,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构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展示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获取真知,收获乐趣。但是,当前在我们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仍绝大部分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常用模式是实验前教师明确讲清有关的知识点,将实验方案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明确地教给学生,再进行演示,然后再记录实验现象、结果。学生进行实验主要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巩固,使之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在这些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巩固和检验知识,学生的创造能力没有得到展示。有时教师甚至采取讲实验背实验的方法完成实验教学,而考试成绩却不一定差。评价学校及化学教师的标准也主要是考试分数,所以化学实验教学一直处于次要地位,这样教出的学生基本上缺乏创新的愿望和激情,思维僵化,缺乏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与社会发展不相符合。

新课程理念是当前教学的主旋律,化学新课程理念要得到落实,立足校本,就必须从化学实验入手,对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只有真正运用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才能应对当前课改潮流,也才能焕发化学课堂的生机与活力,化学教师才能够担当起时代发展所赋予的造就创造性人才的重任。因此,,我认为探索研究如何在农村中学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农村初中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实效,对于我们农村初中学生发展成为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的历史、现状及趋势。

国外对本课题的研究概况:

当代较有影响的创造性思维研究成果中至今在国际上仍有较大的影响的有1945年创造性思维开创性研究者沃拉斯的“四阶段模型”、其他较突出的成果,其研究的先后顺序是韦索默的“结构说”;对创造性思维的研究与应用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的吉尔福特的“发散性思维”;斯滕伯格的“智力观”提出了“创造力三维模型理论”;若宾等提出的最高级思维模型。这些对今天仍很有价值,值得借鉴。

国内对本课题的研究概况:

1986年,我国专门研究思维科学的学者刘奎林借用了19世纪德国的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亥姆霍兹(ltz)经常使用的“无意识推论”这个术语提出了一种称之为“潜意识推论”的理论,并运用这种理论建立起“灵感发生模型”。刘奎林所说的灵感发生模型实质上就是基于潜意识推论的创造性思维模型。这是迄今为止,在国内外有关文献中所能看到的关于创造性思维研究中比较完整、比较有说服力的模型。他力图从脑科学和现代物理学基础上阐明创造性思维过程,突破了仅仅局限于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创造性思维的传统做法。

至此对创造性思维的研究,打破了仅仅从心理学角度去探讨的传统做法,并且越来越重视基于脑神经科学的研究。既重视创造性思维“理论基础”(心理学基础和脑神经科学基础)的研究,也重视能反映创造性思维心理过程、具有可操作性的“思维模型”的研究。这种模型可用来指导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具体实践,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综观已有的创新能力及其培养的研究,人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认为学校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未来人们的创造能力。中国现行的与新课程改革配套的化学新教材更突出实验的地位,构建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将着力探索的。

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智慧品质趋向整体性;使学生的个性趋向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趋向主体性;教育面向的层次更趋向全体学生;在教育理念上趋向全方位、全过程;在创新动机上趋向全民化、终身化。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理论价值。

(一)实践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过程,通过建构符合化学新课程要求的农村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积极主动地贯彻化学新课程的理念,使教师的教育方式、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必然会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农村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落实探究式教学,重点培养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本研究的关键。本研究的成果将为相关的教师提供可操作的鉴戒,同时对于在同类农村中学的推广有重要的意义。

(二)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必须通过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切实有效的实践。在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借助实践进行实验、反思、改进,形成良好的方案再实践、反思、改进。通过本研究进行农村初中探究式实验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模式建构,将使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真正确立起与初中化学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有可能成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型教师。

(三)可能的创新之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教育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育不仅仅是让人获得书本知识,而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新课程改革的这一设想的实现和完善,给教师创造性地教学实践提供了可能。从这一角度看,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以行为主义为基础,则往往表现出教师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以建构主义为指导,那么是呈现出学生中心,学生主动地学习的景象。但是由于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的现状是“以教师为中心”,尽管第一轮新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师的行为转变发生了很大影响,但对农村初中化学教学来说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整合尚须完善。化学实验探究是从教师或学生的问题开始的,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景,通过阅读教材、实验、观察等多种途径,引导和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让学生自如地进入实验探究的过程,发挥想象、体验探究,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理论准备较充分。对初中化学新课程的理念有了较深入的学习领悟,对“化学新课程”“探究式实验教学”、“创造性思维”等主题词进行了文献检索和网上搜寻,存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进行了初步的条分缕析,构建了大致的理论框架。

前期研究基础较扎实。课题承担人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先后参与多次省市级课题研究,具有比较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十五”后期,立足省级课题《农村初中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研究》,教学一直是学校关注的重点。对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进行了一些探索,初步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五、课题概念的界定、支撑性理论及理论假设。

(一)概念界定。

农村初中:指农村普通初中,硬件设施、师资水平、生源、教学质量等一般化。(本课题特指太仓市双凤中学)。

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既不受已有知识的局限,也不受传统观念束缚,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将知识不断引向深入的高级思维活动。学生在创造性思维训练过程中,将会逐步获得稳定的,持久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探究式实验教学: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与之对应的学习是始于问题,推进于问题,归结于问题,学生通过搜集、查阅大量的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设计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进行观察试验……最后经过自己的努力将问题解决的一种教学方式。

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学化学实验创新教育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在化学实验及问题中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是由客观引起的,是从具体感性认识开始的,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探究式实验教学通过促进学生自主地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并设计实验方案来解决它,实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充分发展。

(二)理论支撑。

1.马斯洛的创造性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创造性分为两类:一类称为“特殊才能的创造性”,如科学家、发明家的创造性;另一类称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对社会或他人来说不是新的,而对自己来说却是新的,是前所未有的想法或事物的创造,如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此观点,中学化学实验创新教育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在化学实验及问题中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

2.创造思维理论。

创造思维是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创造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它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主要由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构成。集中思维又叫聚合思维、复合思维、求同思维,它是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规则,寻求解决问题的唯一正确答案。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答案。教学中,教师就是去努力寻求知识生成,知识扩展的发散点,去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释放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寻求发散点,并有效进行思维的发散,要求教师具有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广阔的知识背景。

3.主体性教学理论。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是以发挥师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以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为条件,以知识为载体,师生主动参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并不凌驾于“学”之上,“学”也并不游离于“教”之外,否则,教师的教就成了无对象的“独说”,学生的学只能是无指导的“自学”,严重压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窒息学生的想像力,形成只有一种声音的单调而枯燥的课堂。

4.成功教学理论。

人是具有思维活动的,通过人的尝试活动,人逐渐学会思考如何获得成功。人是有感情的,人在尝试活动中,不仅会思考,而且还能从尝试活动本身获得成功的喜悦,尝试成功是一种愉快的学习体验,具有促进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直接教给学生,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先去尝试,自己初步解决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尝试中的难点,进行引导、点拨。学生在不断地追求尝试活动中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把尝试成功作为学习的源源不断的动力,这对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

(三)理论假设。

智力正常的学生都有创造潜能,但这种潜能,只有通过培养才能获得现实的开发。初中化学教学过程,特别是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过程,具有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功能,如果在农村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中,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把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有可能真正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创造力的发展,能为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化学问题提供条件,因此,必然会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农村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在农村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真正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实验的“主人”,而不是教师指导下的“机器人”。

2.确立起与初中化学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在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中,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得到改变。

3.培养与开发农村初中学生化学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使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并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究内容。

1.构建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中学生物实验研究心得体会篇十一

生物实验课堂是中学生物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生物学知识,培养分析、探究和探索的能力。作为中学生物实验课堂的一员,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感悟和体会。

第二段:实验是理论的延伸。

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是生物实验课堂的核心,生物学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实验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很高。在课程中,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实验,通过实验实践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和适用性。例如,在学习细胞分裂时,老师通过实验向我们展示了细胞的分裂过程和遗传规律,这样我们才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相关知识。

第三段:实验的意义。

我们参与实验是因为我们相信实验有意义的,我们希望通过实验了解生物学的本质。除了理论知识,生物实验课程还有很多意义。实验可以提高我们观察能力,也可以让我们熟悉科学探究的方法,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实验工具记录数据和观察结果。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小组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第四段:在实验中学以致用。

实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应用,更是一个思考和创新的过程。我们学习到的知识和技巧可以在现实中应用。例如,在生命科学领域,实验方法和步骤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家们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预测某个现象的性质或未来的发展。因此,我们永远不应该把生物实验课堂视为一堂无聊、枯燥的课程。

第五段:总结。

生物实验课堂不仅是生物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创新和发现的思维素质的有力途径。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生物学原理,从而触发我们对生物学的热情和想象,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和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新的知识和技能,学以致用。同时,实验能够帮助我们获得积极的心态,培养超越过程、寻找趋势的能力,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素质,能够帮助我们成为一个更全面、更好的人。

中学生物实验研究心得体会篇十二

本文运用合作学习理论对外贸英语教学中学生分组一合作实训模式进行研究.研究探讨了学生分组合作实训模式的分组原则、实训环节组成、操作内容、教师的职责和模式的优化.学生分组合作实训模式是一种使英语学习与外贸实务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林轩作者单位:茂名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茂名,525000刊名:疯狂英语(教师版)英文刊名:crazyenglishteachers年,卷(期):2009“”(6)分类号:h319.3关键词:外贸英语教学分组--合作实训模式优化

中学生物实验研究心得体会篇十三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精神。但是,由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难点,例如实验器材不足、实验难度大、学生的兴趣缺乏等,使得实验教学效果不佳,需要老师们不断探索方法和经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实验知识准备:重视预习和预讲。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储备是关键。因此,在实验教学前,老师应该着重对本实验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和复习。同时,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进行预习和了解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以便在实验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实验内容和技能。这些步骤都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准备和知识背景来理解到实验的过程,并且在实验中更好的完成实验步骤。

三、实验操作环节: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实验进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着重注意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培养。因为实验操作能力是学生学习生物的基础和基本能力,并且可以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究的精神。因此,老师在实验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尝试减少指导,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这有利于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实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

实验结果分析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内容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能够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和讨论,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的本质和原因。通过这个环节的引导,更能够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探究和探索的精神。总之,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学应该轻重分配,并且注意产生同理心增加思考深度。

五、实验综合评价: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实验的综合评价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步,它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的总结和评价。在实验评价过程中,老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评价,例如问答、作业、实验报告、小组讨论、个人表现等等。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索精神。

总之,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验教学中的准备、操作、分析和评价等环节必须得到重视。同时,对于不同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情况,老师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例如选用适宜的实验内容和难度、采取积极的交互式教学等等,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总而言之,综合教学策略才是建立一个更好的生物实验教学模式的重要保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