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四川五项管理心得体会和方法 小学生五项管理心得体会总结(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16:27:14 页码:8
四川五项管理心得体会和方法 小学生五项管理心得体会总结(九篇)
2023-01-13 16:27:14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四川五项管理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成都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您好!欢迎您来到美丽的“秦汉古镇·川西水乡”平乐古镇做客!在这里,您将领略到深厚的历史、民俗文化和古镇优美自然风光,希望您能在此度过一段轻松而美好的时光。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下平乐古镇的来龙去脉吧:平乐古镇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50年西汉元年,这个四面环山的绿色小盆地就因修水利、兴农桑而形成集镇,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母亲河白沫江见证了平乐古镇的历史,“一江分三水”的独特格局,使平乐在白沫江的滋养下,形成了灿烂的历史、民俗文化及独特的建筑风格。加之平乐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平乐自古便成为“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驿站、茶马古道第一镇”,南方古丝绸之路环镇而过,保留至今,今天来到平乐,我们就可以看到她深重的历史痕迹——古街、古寺、古树、古道、古桥、古风、古民居、古坊、古堰、古歌……

平乐古称“平落”,因四川话“落”与“乐”谐音,平乐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与古镇自然而和谐的环境相结合,取其“平安快乐、平常人的快乐”之意。所以当您再看到平乐二字的时候,请您记得川西有一个“平安快乐”的地方叫平乐。

平乐古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除古镇核心区外,尚有5大风景区,其一花楸山风景区,拥有康熙御赐的“天下第一圃”和川西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古民居群——李家大院,有如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其二金华山风景区,拥有唐代摩崖石刻雕像群和罕见的天马行空浮雕图,是礼佛朝圣的好去处;其三秦汉驿道风景区,以唐代千手观音院、城隍庙、秦汉驿道闻名海外;其四芦沟风景区,拥有万亩竹海,沿途十里长廊尽是翠竹掩映,有“森林氧吧”之称,是避暑纳凉的胜地;其五金鸡沟风景区,造型独特的金鸡桥、原始生态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地理结构及保存完好的造纸作坊遗址,是广大青少年探幽访古的绝佳之地。

平乐镇属浅丘型地貌,山丘坝各占三分之一,镇域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下水资源相当丰富,全镇及相邻镇乡盛产竹木,竹资源尤为丰富。早在宋代平乐镇就是闻名的纸乡。周围四面环山,中间是一坦平原,高处鸟瞰,宛如一小盆地,素有“天府平乐”之美誉。

沿入口进来的这条街叫乐善街,乐善街因连通乐善古桥而得名,是古镇特色精品水景街区,街道引白沫江之水经顺江堰,到达乐善街水景街区,最后又通过安乐堰,汇入母亲河白沫江。大家仔细看看水景街,就会发现,原来长达300余米的水渠上,架有十来座人行桥,更独特的是,这里的每座桥都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有拱桥、平桥、石墩桥、踏板桥……每一座桥都有不同的来历,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到桥上走走,看个究竟。

平乐乐善街最大的特点就是集中了平乐的美食和酒吧娱乐。如果您想尝到平乐古镇最有特色的碗碗羊肉,或者想尝到特色的钵钵鸡、奶汤面或者其他中餐美食,那您得好好品位下乐善街,一定可以找到您喜欢吃的东西。在这条街还有平乐古镇的特色商品以及富有特色的酒吧文化,喜欢休闲的您,是否想走进去看看?

经过近年来的保护开发,平乐古镇目前已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在20xx年、20xx年还被评为“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镇”和“成都市十佳景区”之一,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上百万人次。

现在我们来到了十字路口,在这里就可以看到平乐古镇核心区保护区的街道了,面对大桥,您的左边就是台子街,上有古戏台,下有字库街,是古镇古老的场镇所在的位置,过去的人们在这里唱戏,下面观戏和喝彩的,还有卖小吃,经常热闹至深夜。字库街古有字库塔,遵循“一字值千金”的古训,昔时读书人的废纸不可随意丢弃,皆需集中到“字库塔”焚烧,以示崇尚文化之意,字库街以此而得名。在您的右边就是江西街了——这里因曾作为平乐古镇最大的会馆——江西会馆的所在地而得名,江西会馆后因年代久远被毁,现存民居铺面皆为晚清前后时期建设,但依然保留了古代江西街的风貌,被称为“茶马驿站第一街”。

到了这里,我们现在就可以看见前面的乐善桥了。白沫江时成大水,冲毁桥梁,中断两岸交通。清同治元年,乡贤周潼宣、张大宾等人承头捐资,为善造福,是名“乐善”。桥长120米,高16.6米,宽10米,七孔桃心,是四川现存最大的古代石拱桥。七年采石,三年建桥,百年风雨,留给后人无数佳话。

站在桥的中央,我们就可以一览古镇的全貌了,是否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平乐古镇乐善桥是目前川西最长、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古石桥了。您看看桥下铺有一层红砂石的基础,它们互相用“燕尾石”紧紧地嵌合在一起,让桥变得格外坚固;桥墩呈尖锥形,这样的设计极富智慧,洪水涌来,它们就像利刃一样将洪流分开,大大减轻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这样的设计让乐善桥经历了百年的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而毫发无伤,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筑桥技艺,保留完整的乐善桥也将作平乐永恒的历史文化精华,载入史册。

看完乐善桥,走过寨子门,我们就到了八店街,为什么叫八店街呢?因为当年建这条街时,一共只有八家店铺开张,街道很短,所以就称八店街了,这里最出名的就是这第一家传统打铁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铁器时代起就有此种手工铁匠铺。此铺已近百年,师傅姓王,家传三代。它保持了原始的打铁风貌:操作时用大小不同熟铁块,先在炉火中煅火,用手拉动风箱,待熟铁烧红,由两人用不同重量大锤轮番敲打,经过成型、淬火、打磨,即成锄、刀、钯、钉、厨具等各种用具。

看完八店街就到了糠市街。中华为农耕古国,养猪业已有数千年,传统养猪主食以米糠喂之,平乐古镇建镇即在这里形成糠市,足见农耕养殖之繁富。此街为木板铺面,全部为明清风格建筑,保存完好,是平乐古镇保存最完好的13条古街之一。

拐到右边,我们看到的码头叫八店街码头,因处八店街当口而得名。当年这儿水运发达,货物的吞吐量是很大的。当地人也叫它是私奔码头,据说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月夜私奔时,为了躲开他父亲卓王孙在各个路口设置的关卡,就绕道从我们平乐水路顺流而下逃到成都的,从此演绎了一段千古爱情佳话,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仔细看看。

接着往前走就来到了顺河街,这条街因顺河走向而得名。平乐的古街几乎全部沿江而建,整个格局呈鱼骨状,沿白沫江流向相平行的福惠街、长庆街、顺河街等街口节点多为水码头,便于货物的装卸和交易。

前面沿河上,大家可以看到许多建筑临江而建,房屋由柱脚从河里支撑或从岸边支撑起来,这样的建筑叫做吊角楼。平乐古镇建筑大都属于晚清时期建筑,保留了古镇明清建筑的风格。20xx年以来,镇政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部分已经破损不堪的建筑外观进行了简单修缮。平乐建筑风格可概况为:小青瓦,木本色,粉白墙和红砂石。

前面竖立有碑文记载的是渔市拐码头,相传是渔业行帮码头,昔时与别具特色的“木栈道”通连,接鱼市拐、联“台子坝”(古代社会活动中心),白沫江渔户、成都渔贩聚集交易,极其热闹。不少成都渔商修房设栈,留下了风格独特的渔栈和码头。现存栓船桩眼、栓马铁环、号子灯桩、木栈道架孔、背负重物时上下的小石梯等足以令人遥想当年的繁华。

拾梯而上,我们来到的这条街就是长庆街了,长庆其名取“白沫江水源源流长,生民得福当庆”之意。与长庆街相连接的是福惠街,福惠连长庆,寓意吉祥。这条长庆街也是我们保留比较完好的一条古街道。现在所看到的老钟表铺就是平乐古街历史的见证,此修配铺为古镇居民修理日常生活用品及更换配件,已近百年。早期专营煤油灯芯,随时代发展开始修理手电、钢笔、翻配钥匙等。工艺上主要用原始的木炭火炉加热升温焊接,手工敲打制作。

在这条街道上,你可以看到很多传统工艺,也可以购买到你称心如意的旅游产品。为了服务于商业活动,长庆古街均为梭式建筑,高低错落,木格窗花。临街铺面前设店堂,后为货栈,多为上宅下店,或前店后栈中天井的一楼一底穿木结构。这条街以前是竹木市,主要卖竹编的筛子、背篼和木凳、木床等。现在旅游业发展起来了,许多店铺就转为经营旅游商品了。

看前面就是“古镇第一照”,这个照相馆是民国时期邛崃最早的照相馆之一了,里面的主人家杨大爷从事摄影工作已经60余年了,平乐古镇现在保留的很多旧照片都是出自杨大爷之手,照相馆也成为记载平乐影象历史的“第一照”了。

平乐古镇当年亦是红色革命的地方,当年红军长征路经邛崃,在平乐留下深深足迹。现在我们看到的草鞋店里面,就是当年红军长征所需用到的草鞋,这些草鞋纯手工编造,打草鞋的大爷七十多岁高龄已打这草鞋几十年了,怀着对红军的深厚感情,并把草鞋店取名为“红军草鞋”。这间很古朴的草鞋店,不大的店子里全陈列着老大爷的杰作,大家如果想学,可以在这里看看大爷是如何将稻草变为草鞋的。

在这条街上我们还可以尝到地道的玉麦馍馍,玉麦是用玉米面、面粉、老南瓜等和在一起,经发酵后,放入竹制的蒸笼蒸煮而成,是老少皆宜的食品。除了玉麦馍馍,我们当地的美食:甜皮鸭、老腊肉、野生河鱼、嫩豆花、奶汤面、碗碗羊肉等等都是大家喜爱的,喜欢小吃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

在长庆街这里我们能看到禹王坎码头。禹王堰有禹王坎,禹王坎江对岸修码头,马帮在此卸货上船,因专为马帮停靠之用而建,因此称之为马头,因其与禹王坎隔江相对而得名,后来渐渐成为了船只上下货物的地方,名称也随之改为了现在的码头了。

遮天蔽日,冠大于伞,大家是否觉得这里的树很奇特?现在我们看见的叫黄葛树,俗名黄桷树,属桑科榕属,树干分枝多,有气根,树冠大。像这样的古树,沿江共十三棵,多在千年以上,这里有两棵,绑有红绳的一棵树龄已1500多年,小的这棵也已是千年之长。在当地有个风俗,将小儿拜寄与年长的这棵黄桷树为干儿(女),就能得到它的护佑,少病少痛而长命百岁;做生意的人也喜欢向它焚香祷告,保佑自己全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在树下凭栏眺望,可见绿荫参天映沫水,古镇长虹七洞桥。许多游客都喜欢在此摄影留念。

再往前走,矗立在左前的这座牌坊叫镇江坊,前方是福惠街,街口有塔子坝,上通夹门关至名山雅安,下行至成都彭县一带。货物畅通,民安乐业,故以“福惠”为街名,街口建福惠桥以连“长庆”之意。不要小看这条窄窄的街道,在历史上,他曾经作为平乐古镇陆路的主干道,想像当年这里,车水马龙,好不热闹!今天虽然没有当年的繁华景象,但是相信大家依然能感受到这条小街的设计精巧,以及人户皆商的点滴踪迹。

走进上河坎码头,大家看见的河是平乐的母亲河白沫江,它发源于天台山的玉霄峰,大家知道这条河流为什么叫白沫江吗?自古以来,平乐的竹子资源都特别丰富,造纸业也就特别发达,以前盛传着一句话叫:成都草纸半平乐!当时沿江两岸的造纸作坊多达百个,整条江面上漂浮着一层厚厚的白沫,故此得名白沫江。上游就是“一江分三水”的特殊景色,在远处的堰叫禹王堰,据(尚书 禹共)中记载,平乐曾大水为患,当地百姓用竹笼装石头筑坝的办法治理洪水,但屡次都没有成功;后来大禹前往西蜀蒙山途径此处,撒黄金垒土,终于筑堰成功,从此以后,水旱从人,后人为纪念大禹的丰功伟绩,就将此堰命名为禹王堰。近处的堰叫安乐堰,建于清朝初年,分流的水穿吊角楼而过,与禹王堰一样灌溉着镇中的的万倾良田。

现在,我们乘坐的竹筏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游船,是当地手工竹艺匠人以竹为材料,设计制作成仿古亭台式样,颇受游客欢迎。大家泛舟波上,躺一回靠背椅,喝一杯花楸贡茶,闭上眼睛,再在船上听一曲当地的民歌,晒着暖暖的太阳,吹着微微河风,做神仙也不过如此而已!您不如听听平乐人地道的民歌,感受下平乐主人的好客之情吧。

在船上我们就可以远远看到——天工应物风情园,什么叫天工应物?什么又是风情园?“物生于天,工开于人”。风情园的打造充分借鉴了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不朽著作《天工开物》。该书是世界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百科全书。平乐作为川西坝子具有代表意义的古镇,要复原历史记忆,这是最好的范本,风情园的得名也因此而来。想要领略平乐古镇历史一定要去看一看!

这座风情园是集省内名工名匠,历时一年方建成今日之规模。阡陌交通,屋舍俨然,男耕女织……风情园是以“复原古镇历史记忆,传承民间手工技艺和农耕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百年古村落”,一开园这里便受众家好评,被称作“活下来的文化遗产”、“记忆中的田园牧歌”、“世外桃源”……

在园内,酿酒、榨油、造纸、碾米、磨面、织布、制陶、竹编、木刻、打铁等作坊林立;农家小院、官宦庄园、平民草舍、耕夫土房错落有致;竹林掩映中,小桥流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令人宛若穿越时光隧道,步入了百年历史的农耕岁月。质朴中透出壮观,平淡中透出新奇,非常适合现代都市人返璞归真的体验和向往,在四川古镇景区里也非常具有代表性。

一进大门,我们看见的这面墙叫“照壁”,照壁在古人心目中是能够趋吉辟邪的,据说上百年的照壁,如若不倒,则为福壁,触之能增福,大家不妨上前试之一摸,保佑大家平平安安。

我们首先去看看右前方的天工别院。天工别院全院分四进,总长99米,面积999平方米,全部为实木穿斗结构。其中建筑装饰典范以“木雕”“石雕”为主,应用遍及栋梁、柱础、门罩、窗棂等,内容以福禄寿禧、四季花卉、岁寒三友为主,图画充盈而不俗滥,意蕴庄重而不肃杀。“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在这里,游客可享受旧时大户人家的上宾礼遇;也可携带有情人坐花轿、骑大马,在吹吹打打中入洞房、睡花床,感受“洞房花烛夜”的传统婚庆习俗。

走看完天工别院,我们继续风情园行程。前面这个四合院,是川西地区典型的农家院落,农家小院均是传统的三间两头转的川西民居建筑,u字形排列,土砖围墙、篱笆院门、晾晒农作物的晾架、风谷机、红辣椒、玉米棒子、水井等,处处弥散着农村的独特风味,体现了农家院落特点。小院房屋正中是高大明亮的堂屋,一般供奉着祖先的牌位,兼作客厅;侧有卧室、客房、厨房、仓房等。白墙黑瓦,干净利落,不高的篱笆围栏露出浅浅的绿意。院外是休闲园,在这里泡上一杯茶,享受阳光的沐浴,品味农家质朴生活。另外,这里还提供啤酒,以及美味的卤菜,可口的小吃,让游人在体验传统农业之余,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前方的圆形的空地叫“耍坝”,是进行各种民俗表演活动的地方,耍坝是川西民俗文化的重要体现。园区同样设有,且以传统钱币为原型,配合人们内心深处所追求的“福禄寿禧”等元素,构成一个原始的娱乐场所。耍坝上会不定时上演最民俗的文艺活动和杂耍表演。每逢周末,还有精彩纷呈的文艺晚会,在这里,游客能体会到真正的平乐味。

继续前行,前方看到的是平落酒肆。酒肆是古人喝酒聊天之场所,相当于现代人的酒吧,古人也会消遣,虽无酒吧之闲情,但在这样一个简单的环境下,三五朋友围八仙桌而坐,几两小酒足以畅谈人生,风月无边。看完酒肆,我们不妨看看酿酒的过程,邛崃是酒乡,也是中国最大的白酒原酒基地。我们平乐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现今有大大小小的酒厂、作坊近百家。这个酿酒作坊只要是向游人展示当地酿酒的工艺流程。酿酒的原料主要有:高粱、大米、小麦、大豆、糯米、玉米等,经蒸煮后加入酒曲,放入发酵池进行发酵。发酵后,再放入甑中进行蒸馏。蒸发的酒汽经过弯管进入冷却桶冷却成液态,从小管流出,这就是酒。刚生产出来的叫原度酒,60多度的酒,酒量的您不妨上前品尝一口。

穿过酿酒作坊,就来到了土法榨油作坊。平乐当地榨取油脂的原料是油茶籽,榨油坊一般都建在村落集中、水源充沛、绿树掩映的小溪岸边。榨油开工日,榨坊老大带领榨工和在场的榨油客户,点亮蜡烛,燃起红香,虔诚地在赵公祖师神位面前,三跪九叩,诚请他从天上下来“指导”一年的榨事。第一道工序:将焙干的油菜籽投放到碾盘上碾碎。碾盘的动力或用水车带动,或用牛、马拉动,碾盘为石材,其余的构件都由木材制成,做工精巧,既实用又颇具审美价值,转动时,咿呀作响。第二道工序:油菜籽碾成粉末之后必须用木甑蒸熟,然后用稻草垫底将它填入圆形的铁箍之中,做成胚饼,胚饼装入由一根整木凿成的榨槽里,在油槽右侧装上木楔就可以开榨了。第三道工序:手工榨油坊的“主机”是一根粗硕的“油槽木”,它必须是一根百年以上的松木,或是百年以上的红凿木,长度一般在4米以上,切面直径不能少于0.6—1米,树中心凿出一个“油槽”,油胚饼填装在“油槽”里。开榨时,掌锤的老大,执着悬吊在空中的撞锤,唱着节奏性特强的山歌,在两个助手的和应下,将长达5米有余的撞锤,悠悠地撞到油槽中的“进桩”上,于是,被挤榨的油胚便流出一缕缕金黄色的清油。

榨油季节结束之日,榨工将油坊洗扫干净之后,摆一桌丰盛的完工酒,像开工时一样,众人先在赵公神位面前顶礼膜拜,将祖师送回天堂,然后划拳行令,不醉不散。榨油坊,这个诗意浓浓的民俗事象将永久传承着一种文明,传承着一种古老的农耕文化。

下一站来到的是大碑纸坊。平乐镇自宋代起就有了造纸作坊,至明清时期十分兴盛,现存的遗址有七十四处,在全国现存的古造纸遗址中十分罕见,极具保护价值。我们这里出产的纸叫草纸,工艺流程为:1、浸料:选用将生枝叶的竹子,每节截断成五七尺长,放进料池,注水其中漂浸,浸至20天以上。2、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其中竹穰形同苎麻样,用上好石灰汁涂浆,入篁桶下煮。3、煮竹:将槌洗后的竹料放入篁桶,蒸煮8天,冷却1天后,取出竹麻,放入清水漂塘之内洗净。4、舂料:将竹麻用柴灰浆过,放入釜中,其上按平,平铺稻草灰寸许。桶内水滚沸,即取出别桶之中,仍用灰汁淋下,若水冷,烧开再淋。十余天后,竹料自然臭烂。取出入臼受舂。舂至形同泥面,倒入槽内。5、抄纸:两手持帘入水,荡起竹麻入于帘内,落纸于板上,厚薄由人手法,轻荡则薄,重荡则厚。6、榨床:将毛坯纸叠积板压,使水汽净尽流干。7、焙纸:先用土砖砌成夹火巷,用砖盖在火巷表面,数块之间即空一砖。火气从砖隙透出,外砖尽热,将湿纸用细铜镊逐张揭起焙干后,揭起成轶。看完这么多工序,您是否想拿起工具,体验一番古法造纸之乐。

看完造纸,我们就可以来看松墨堂了,这里展示的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我国古代应用最早的印刷术是雕版印刷,大约在晋代就出现了。其原理是:将需要印刷的文字或图像,书写(画)于薄纸上,再反贴于木板表面,由刻板工匠雕成反体凸字,即成印版。印刷时先在印版表面刷墨,再将纸张覆于印版,用干净刷子均匀刷过,揭起纸张后,印版上的图文就清晰地转印到纸张上,从而完成一次印刷。您也可以在这里体验一下,古人印刷,原来如此简单有趣。

看完松墨堂,天工应物风情园的内容基本上就看完了。是否意犹未尽,是否觉得这世外桃源还缺点什么?对了,男耕女织、阡陌交通的农家生活还没体会呢。前方的二十四节气田是专为您设计的,您想种植点什么呢?随便挑一个吧,种完不用担心,这里会有专业的农夫为您进行呵护,下次您来的时候,说不定已经硕果累累,丰收在望了。如果您不放心,那就经常来看看吧。

走完风情园行程,我们就顺滨江文化路,到水上人家去看看。滨江文化路?为什么称之为文化路?大家不妨看看您的脚下,那红砂石与瓦砾组合而成的路,不是一般的路面,很有讲究。中间铺设的瓦砾似的碎片全部采自“邛窑”遗址出土的邛陶碎片,虽然碎片已经不值分文,但当他作为历史文化的见证,铺在这条通往古镇的小路上,我们就不得不去回想,历史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精神财富。文化路留给我们的是前辈苦心积累的文化沉淀,好好珍惜我们的今天,才是祖辈之福啊!

在文化路的两边,大家可以看到许多的客栈,他们沿江而建,他们世代生活在渡河边,他们形成他们独特的生活习惯,这就是水上人家。来到水上人家,住一宿枕河客栈,听一夜潺潺水声,做一回沫水清梦,我们一定会忘却那都市的尘埃,淡忘那凡尘俗世里的恩怨情仇……大家听这么一说,是否觉得这水上人家,很有吸引力呢?

在文化路上,顺便再给您讲讲平乐的八大文化:平乐的古建筑遗产众多,文物古迹保存完好,传统文化比较集中,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化、火文化、纸文化、铁文化、路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历史文化,如果您想仔细了解这些文化,那就需要您在平乐好好地去品味一番了。

不知不觉,已走完大半行程。现在我们看到的小堰渠就是黄金堰了,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到蒙山一带,因水势过大,几次筑堰均告失败,于是“撒黄金垒土”,白沫江从此驯服,滋润平乐盆地的千顷良田,“水旱从人”,因名“黄金堰”。现在走的这个地方叫河滨公园,前边出现了一棵参天大树,此树名为皂角树,已有700多年的树龄。大家都知道这个皂角树的果实作用很大,在古代还没有肥皂、洗发水的时候,老百姓就将皂角树的果实揉碎,然后用水蒸煮,过滤出黑色的汁液,这就是皂角液,用作洗涤之用,是非常环保的洗涤用品。但现在前面的红砂石礅,它的作用您恐怕难以猜到,其一,大家都看到此树已经明显倾斜,这个红砂石礅呢是用来镇根的,防止其破坏行走的路面;其二,古代建筑、园林很讲究自然和谐,这样倾斜着给人十分突兀的感觉,那么这个石礅呢就正好起到视觉平衡的效果。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大家仔细观察,这个石礅外圆内方,反映了古人“天圆地方”的观念。

走过皂角树,前方的是平落堂,内有银家大院,银家大院是晚清时期一位姓银的造纸商人所修建的宅院。大院最初由四个不规则的大天井和三个小天井构成七星抱月的格局,现在只保留了一大一小两个天井。院落建筑尺度大,空间通连奇巧,构件制作精巧,木窗锦纹多变,柱础雕刻生动,实为川西古代四合院之精品。

远方前处的大楼就是大家听闻已久的剑仙楼,剑仙楼是一座高踞白沫江桥头近乐善桥的阁楼,与八店街码头遥相呼应,登楼可一揽古镇风光。古时常有讲评书说剑仙的在此开场,且南来北往的客商多喜在此休闲品茶或谈生意,历经多少沧桑岁月皆是如此,故人们美名其曰“剑仙楼”。现已按照回忆重新恢复。

现在我们来看看平乐特色旅游产品瓷胎竹编。它是以瓷器器皿为胎,用纤细如发的竹丝,柔软如绸的竹蔑,依胎编织而成。

瓷胎竹编用的竹丝选料非常严格,在四川生产的一百多种竹子中,只选中了邛崃平乐生长的慈竹,而且必须是节距在66厘米以上、无划伤痕迹的“两年青”壮竹。50公斤慈竹经反复挑选加工,最后只得成品竹丝400克。制成的经蔑薄如绸,纬丝绷如毛发,且粗细均匀,柔韧适度,原料制作的技术要求极高。

瓷胎竹编工艺品的编织技艺要求高,难度大。从起底、翻底、 翻顶、锁口的全部工序,都要求不出现竹丝接头,不出现绞丝、叠丝等技术差错,始终保持经蔑纬丝比例匀称,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瓷胎竹编在图案设计方面,由简单的花边发展到复杂多变的几何图案、提花图案、隐花图案和山水花鸟等自然图案。瓷胎竹编工艺品,除了传统的花瓶、咖啡具、茶具、饭碗等产品外,还有首饰盒、文具、笔筒、竹压盘等。

我们的瓷胎竹编工艺还被列为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竹编产品已经远销国外,还有平乐的竹麻号子和孔明灯也是四川省和成都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的保护将给平乐古镇保留更多的历史财富。

欢乐的时光总是这么短暂,看完瓷胎竹编,我们的平乐之行也就此走一整圈了。下来您可以好好仔细去品味下古镇的点点滴滴。期待您下次再光临平乐,感受这秦汉古镇·川西水乡的独特魅力!

古镇文化赏析

平乐的古建筑遗产众多,文物古迹保存完好,传统文化比较集中,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化、火文化、纸文化、铁文化、路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历史文化:

1、水文化

穿镇而过的白沫江是平乐的母亲河,同时也是平乐富裕与文明的见证者。北宋初年,火井县治迁至平乐,大批移民入川而来,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和水资源开纸厂、搞航运,使平乐一度成为规模空前的“造纸王国”,并建成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等移民商贸的汇聚之地。当地的纸、茶、柴、布、竹等特色山货便由白沫江水路下南河,一路从府南河进成都,一路从乐山出四川;陆路则由平乐川南蜀道直至云南、缅甸。昔时,古镇数道水码头帆樯如林,数条商业街道商贾云集,岸边茶楼酒肆旌歌绕梁、酒绿灯红;白沫江上商船争流、穿梭不断;古驿道上摇铃阵阵、车马奔驰,好一幅活脱脱的川西“清明上河图”。依水而建,因水而兴是平乐水文化的独特体现。

2、火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全世界公认的早于西方一千多年,其发源地就在平乐。西汉时期,平乐就利用浅层天然气煮盐冶铁。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平乐,事农耕,开“屯垦”先河,同时,亲临平乐“祭火井”,开发天然气,治铁铸器。至今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仍然“铁屑”(炼铁废渣)遍地。平乐人蒲元还为诸葛亮设计和制造了“木牛流马”,并进而发明“淬火”技术。为了纪念诸葛亮,平乐人至今仍然保持着燃放“孔明灯”的习俗。

3、纸文化

宋《九域志》称:“平乐镇,濒河,水陆通道,市口繁富,纸市犹大”。平乐自南宋以来即为造纸之乡,据《邛州志》载:“成都草纸半平乐”,这是当时平乐纸乡盛产纸的真实写照,平乐出产的纸直到解放前期都十分有名,畅销整个东南亚地区。相传平乐的母亲河也因为平乐造纸加工的作坊太多,往江中排放污水后,使江面都布满白色泡沫而得名为“白沫江”,足见平乐当时造纸业之发达。

如今的平乐仍然保存有相当规模和数量的古造纸作坊遗址,它们始于南宋,最多为明末清初,经初步发现现存七十四处,造纸遗址沿山造坊,设计独特,据专家考证,在全国现存古造纸遗址中十分罕见,极具保护价值。

4、铁文化

平乐自古就是商贸重地,早在西汉时期,就利用浅层天然气煮盐冶铁。西汉才女卓文君之父卓王孙,寻求理想的冶铁地点打造兵器,在平乐建立了自己最大的冶铁工厂,规模堪比现代“攀钢”,因为时代的变迁以及矿产的缺失,冶铁工厂已不复存在,但至今一平方公里的平乐“铁屎坝”上,仍然“铁屑”遍地。在往后的三国、两晋平乐仍利用当地的天然气优势进行冶铁。平乐也从此有了民间打铁这个行业,这里打出来的铁器和茶叶等,通过白沫江运输到各地贩卖,又在外面购买铁废品回来重新打造。现在的八店街也仍然存有古打铁铺,见证着古镇铁文化历史的源远流长。

5、路文化

平乐的秦汉驿道是 “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也是古代商贸交易之要道。考古学家认定的中国第一条丝绸之路——灵关道,从成都出发,经临邛,从平乐古镇经由此道继续通向南方。而此段遗址因位于骑龙山的原始树林中,虽经历了千百年风雨剥蚀和人为的破坏,但尚能保存着平乐镇较为完整的这一段。长约1公里,路面横广约4米、呈鱼脊形。中央用平顶大河卵石砌成一条笔直的中心线,两旁鳞次栉比地用河卵石铺砌路面,十分牢固,驿道两旁筑有墙垣,犹如秦汉以来的“甬道”。秦汉驿道两旁的墙垣,将大路夹在中间,和秦汉时代“甬道”的规模构制完全一致。驿道两边的墙垣用河卵石垒砌,道高1.4m,墙垣原为防止敌人抄掠运输物资而设。从筑路史的发展来看,墙垣又起着养路如排水抵挡塌方的功用,显示出了当时设计施工者的智慧与匠心,是平乐古镇路文化最集中体现。

6、茶文化

古镇花楸堰地区素有“贡茶之乡”的美誉,是崃山产茶十八堡之首的第一堡,这里山不高而云雾缭绕,土不肥而雨露滋润,风不吹而爽气袭人,所产茶叶荧郁青翠,百花隆隐,故名花楸。花楸贡茶工艺考究,因袭传统,均为本地农夫手工精制而成。史载,邛州知府刘建国携花楸茶叶入朝进贡,康熙在品评各地进贡茶叶后,赞誉花楸茶为“天下第一圃”,花楸贡茶由此而得名。年轮更迭,岁月如梭,百年花楸依然保持着原始生态的自然风貌,近10亩古茶园,树龄均及百年之久。无论时空穿梭变换,花楸茶清香甘爽,回味悠长的独特风韵经年不变。

7、宗教文化

平乐宗教文化氛围极为浓郁,其庙宇之多:古时有天宫寺、观音院、万寿寺、七佛寺、雷音寺、城隍庙、川王庙、王爷庙、禹王庙、江西馆等,可惜相继毁于解放初期和文化大革命。现存的金华山天官寺唐代摩崖大佛,宝像庄严,栩栩如生,摩崖造像中的“天马行空”在全国也仅存两幅,堪称精品。位于镇东闫镇子的唐代观音院是邛州南路第一大寺,历来香火旺盛,朝拜者众多,经过重修后焕然一新,极具佛教文化氛围。造型逼真的铜雕观音(中国铜雕精品)和观音的三十三种化身即著名的千手观音、净瓶观音、骑龙观音、骑虎观音等栩栩如生。反映出平乐在历史上,一直为宗教繁衍之地,宗教文化亦源远流长。

8、民俗文化

勤劳朴实的平乐人民,不仅在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民俗文化。古镇碗碗羊肉、泡黄豆叉海椒、奶汤面、岩谷水豆花、甜皮烧鸭、传统的乡村月饼等名小吃远近闻名。每年农历二月十九的观音会,三月十一的城隍庙会,六月初六的朝山会,还有清明灯会,山歌会以及沿江西岸的“竹麻号子”(手工造纸时代的劳动号子),不仅唱响了邛崃、唱响了成都,而且还唱到了北京;婚丧嫁娶时传统的九斗碗古镇酒席的特色;正月初一到十五的狮子灯、牛儿灯更是平乐人的拿手好戏;不时演出的川剧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慢起来象白沫江的缓缓流水,壮起来象巍巍矗立的大碑山。纯朴的民俗文化不仅使本地人感到生活的喜悦,更使外地人感到陶醉。

平乐其他景区介绍

平乐的景区特色在于“镇外有景”,不仅有古镇区作为核心,在集镇核心区外还有南丝绸之路风景区、芦沟风景区、金华山风景区、花楸山风景区和金鸡沟风景区等五大风景区作为支撑:

1、金华山风景区

金华山位于平乐镇东南1公里处,自秦汉以来即为灵山杰地,在中唐以后,金华山天宫寺香火鼎盛,名满川西。众多的人文古迹和独特的地形地貌,不仅使金华山山奇水秀,而且使之具有两大与众不同的鲜明特点,一是“三教汇于一山”,儒、佛、道和谐地统一到金华山上,数不清的摩崖造像凿刻在峰回路转的的山岩上,栩栩如生;依山而建的大佛,宝像庄严,香火不断;大佛座前的一幅“天马行空图”更是全国摩崖造像中的精品,全国仅存两幅。登高俯视,大佛沟极其自然的弯成一个巨大的“s”形,将金华山一分为二,恰似一个天然的太极图,给金华山凭添几分神秘;二是“一步呈一景”,随处可闻的鸟语莺啼、险峻独特的奇峰异石、中唐时期的天宫寺、绿水青山中的亭台楼阁、极具川西特色的吊脚楼、古幽深遂的石梯山道都给人无限的启迪和遐想。现为“邛崃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2、芦沟自然风景区

芦沟自然风景区位于平乐镇区西北l公里,方圆8.6平方公里,周边与火井、油榨、水口三乡连界,森林、竹子覆盖面积16000多亩,登高环视,茫茫竹海,蔚为壮观:从镇区可驱车直入芦沟风景区,至鱼崖798级台阶下。沿途翠竹掩映,小溪流水,清澈见底,使人倍感清新怡神,享有“二十华里绿色长廊,天然氧吧”、“千年古镇之幽谷画廊”的美称。芦沟内有明朝天官杨伸题“寒绿仙关”石刻遗迹、高约100余米的天然石佛像、古造纸作坊遗址、天官试剑石、天官墓、元帅井等景点分布其中,芦沟以北相传是大熊猫常出没的地方。由此东折而上鱼崖,当年红军作战掩体犹存。登鱼崖远眺,油榨、火井尽收眼底,天睛时观邛崃山脉,极为清晰,登临尖山子,可远望临邛古城全景,是阅西川秀色之最佳观景点。以芦沟向西南,东北延展,尽是翠竹,“冬无北风之寒,夏无酷暑之热”,大有“世外桃源”之感。

3、南方丝绸之路风景区

此风景区以骑龙山为载体,以秦汉驿道为主线,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也是古代商贸交易之要道。考古学家认定的这条中国第一条丝绸之路(秦汉驿道、南方丝绸之路)灵关道,从成都出发,经临邛,从平乐古镇经过继续通向南方,因此平乐有“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驿站,茶马古道第一镇”的称号。而此段遗址因位于骑龙山的原始树林中,虽经历了千百年风雨剥蚀和人为的破坏,但尚能保存着平乐镇较为完整的这一段。长约1公里,路面横广约4米、呈鱼脊形。中央用平顶大河卵石砌成一条笔直的中心线,两旁鳞次栉比地用河卵石铺砌路面,十分牢固,显示出当时设计施工者的智慧和匠心。

驿道两旁筑有墙垣,犹如秦汉以来的“甬道”。秦汉驿道两旁的墙垣,将大路夹在中间,和秦汉时代“甬道”的规模构制完全一致。驿道两边的墙垣用河卵石垒砌,道高1.4m,墙垣原为防止敌人抄掠运输物资而设。从筑路史的发展来看,墙垣又起着养路如排水抵挡塌方的功用。正如现在的山区公路,也往往于山岩陡坡之下的路侧,筑一段坚固的石坎。

4、花楸山风景区

西出古镇4公里,沿黄金堰至黄花路前行约10分钟,便到了素有“乡土人家,世外桃源”美誉的花楸风景区,景区内层峦叠翠,树木葱笼,溪流淙淙,有康熙御赐“天下第一圃”的花楸贡茶;有曲径通幽的万亩竹海;有心旷神移的十里长廊;更有神秘莫测的官田溶洞。以光绪亲赐“皇恩宠锡”御匾的李家大院为代表的清代古民居群,至今依然保持着百年以前的原始风貌。零星散落于竹林深处的川西民居,构成了这里浓郁的乡土特色,纯朴的百姓躬耕田陇,辛勤劳作,过着恬静,惬意的农家生活,是现代都市人返朴归真、感悟田园的乡土人家,是颐养身心、休闲度假的世外桃源。

5、金鸡沟风景区

平乐金鸡沟紧邻平乐镇集镇区,位于沉寂而秀美的大山之间,令人神往。金鸡沟内竹林茂盛,竹海面积达几万余亩,而其沟内山川俊朗,怪石突兀,并且空气清新。被人们誉为“天然氧吧”、“超洁净空间”、“绿色幽谷”等,金鸡沟同时也极赋清润秀美的个性,沟内峰峦起伏出没,幽谷呼应隐现,群峰环抱淙淙细水汇流成溪,溪流之水源自于山林,自沟内而出,自成天趣,又令人倍具亲切之感。金鸡沟为平乐宋代以来造纸之宝地,现沟内古造纸作坊依稀可见,古石板路见证着这里曾经的繁忙景象。

作为南丝绸之路,古川南蜀道上的重镇,古镇还有许许多多的旅游资源,具有浓郁佛教文化氛围的观音院;保存完好的古驿道和倒石桥、倒马坎、落凭寺、五通碑、三义庙等一大批名胜古迹;还有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水上风景张飞滩、狮子滩以及两条充满奇峰怪石、峰回路转的金鸡沟、芦沟;狮子山、金龟山错落有致,景色宜人。尚有明代造纸作坊遗址、邓通和卓王孙冶铁遗址、天官试剑石、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古码头、邛南第一桥、元帅井等众多古迹、景点。

主题四川五项管理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中国文明史有五千多年,而三国时代是其中很短却又很精彩的一段。历史学家认为,三国时代仅45年,是从曹魏取代汉朝到司马氏取代魏建立晋朝,即公元220—265年。一般人则认为应从汉末黄巾农民起义至三家归晋(公元184—280年),前后近百年。

三国时代的得名,是因当时神州大地上并存着三个地方政权。这三个政权是: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建立的魏国,占据黄河流域大片土地,建都洛阳;孙权建立的吴国,占据长江中下游等地,建都南京;刘备建立的蜀国,占据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建都成都。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溢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

武侯祠始建于何时,已经没有资料可考了。但从杜甫《蜀相》诗的描写“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来推断,早在唐代以前,就已经建有武侯祠了。在唐、宋时代,这里分别有武侯祠和刘备庙;明代初年,祠庙合并为一;明末,祠庙毁于战乱。今天看到的武侯祠,是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在旧址上重建的。

大门悬挂着“汉昭烈庙”的横匾。

汉,是刘备政权的称号,史称“蜀汉”。昭烈,是刘备死后的溢号。匾额说明,这里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又称之为武侯祠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说,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尊臣卑的礼仪和这座祠庙本来的名称了。

从大门左侧简介和平面示意图上看到,武侯祠掩映在森森翠柏中,殿宇坐北向南,布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西侧为刘备陵园。祠内有蜀汉历史人物泥塑像47尊,碑碣50多块,匾联60多幅,鼎、炉、钟、鼓10余件。因此,确切地讲,武侯祠应该称作蜀国君臣纪念堂。它是研究蜀汉历史的一座博物馆。

三绝碑

大门到二门道路的两侧,立有六通高大的石碑。

其中四通为清代刻建,一通为明代刻建,一通为唐代刻建。

清碑记载了祠庙重建和维修的情况;明碑着重介绍了祠庙的历史沿革。

这通唐碑最负盛名,被称为“三绝碑”,高3.67米,是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20xx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属27人,来武侯祠祭拜诸葛亮后刻建的。由裴度撰文,文中极力称颂诸葛亮治蜀的文治武功,对他鞠躬尽瘁、力图统一的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把他比作前代名臣管仲、曼婴、萧何、张良。裴度有文才,曾任三朝宰相。柳公绰书法漂亮,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之兄。名工匠鲁建镌刻。因此,自明代中叶,此碑就因其文章、书法精湛和诸葛亮的盖世功德而被誉为“三绝碑”。

刘备殿

二门内是蜀汉皇帝刘备殿。殿的正中,供奉着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两侧偏殿,分别供奉着关羽、张飞等人,与殿相接的东西两廊,是蜀国的28位文臣武将的彩绘泥塑像。刘备像高3米,头戴天平冕冠,身着黄袍,手捧朝天圭玉,宽面大耳,神态静穆。左右侍者,一捧玉玺,一捧宝剑。

刘备(161—223),字玄德,河北琢州人。24岁时,他召集关羽、张飞等人参加镇压黄巾农民起义,后来在军阀混战中逐渐壮大了势力。由于缺乏谋臣,他在军阀混战中屡遭挫败,流离失所,先后依附于吕布、曹操、袁绍、刘表。他三顾茅庐,拜诸葛亮为军师,赤壁大战后,势力才得到发展。刘备胸怀大志,注重信义,待人宽厚。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征战,最后占据益州,于公元220xx年在成都称帝。不久,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他兴师伐吴。结果,刘备被吴国陆逊火烧连营,遭到惨败,羞愤病死于白帝城(奉节)。临终前,他把幼子刘禅(小名阿斗)和国事托付给诸葛亮,史称“白帝城托孤”。

在刘备像东侧,是刘备之孙刘谌的塑像。刘谌是刘禅的第五子,封北地王。在魏国邓艾军队进逼成都时,他苦谏父亲,同来敌决一死战,与国家共存亡。但刘禅不听。他悲愤已极,去祖庙哭诉后,先杀妻子,而后自杀。他的以死殉国的精神受到后人颂扬。刘备像西侧原有刘禅的像,由于他不能保住父业,投降了魏国,当上安乐公后“乐不思蜀”,不知亡国之耻,在宋代,他的像就被毁掉,自此没有再塑。正殿的两壁,悬挂着木刻的《先主传》、《后主传》,传文录自陈寿史书《三国志》。蜀国的兴亡,可从刘备、刘禅传中了解始末。东偏殿内是关羽及其子关平、关兴、部将周仓、赵累的塑像。关羽像高2米多,头戴冕旒,红脸,丹凤眼,卧蚕眉,两眼半眯半闭,美髯垂胸,身着金袍,手执象简,一付帝王打扮神灵面孔。

关羽(?一219),字云长。他与张飞是最早追随刘备南征北战的猛将,号称“熊虎之将”。他俩与刘备恩若兄弟,情同手足,因此衍生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关羽曾被曹操俘获,在曹操封官加爵的拉拢下,仍然效忠刘备。刘备得荆州后委任关羽镇守。在荆州,他曾发动攻势,水淹襄樊,活捉曹军大将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最后,因骄傲轻敌,被东吴将领吕蒙偷袭,与关平、赵累等人同时遇害,丢失了荆州。陈寿《三国志》评论他“傲大夫而亲士卒”,傲慢轻敌是导致他失败和被杀的重要原因。历代统治者对关羽十分推崇,使他成了“忠义”的化身。在宋代,他被迫封为王,到了明清时代,加封为关圣大帝,诏令全国各地修庙祭祀。因此,这里的关羽像也成了帝王打扮。

主题四川五项管理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您来四川牟尼沟。

牟尼沟风景区位于松潘县西南牟尼乡镜内。占地面积160平方公理,最低海拨2800米,最高海拨4070米,年平均气温约4度。景区内山、林、洞、海等相应成辉,林木遍野,大小海子可与九寨彩池比美,钙化池瀑布可与黄龙瑶池”争辉。此处沟内还有溶洞群供您探奇,有珍珠温泉让您沐浴,对考古有兴趣者,还有古化石让您追忆。

牟尼沟现有两大景观:扎嘎瀑布,二道海。

进入牟尼沟的扎嘎瀑布可用骑马或汽车的方式,约需时间1小时(汽车),但去牟尼沟的二道海就只能骑马了,来回需2-3天时间。牟尼沟扎嘎瀑布的门票是30元。

但目前只能去前一个景点,后一个景点,路途艰辛,只能以马代步,如果有较长假期,去体验一下,其景色不逊九寨沟哟。因为其民族风情更浓,集九寨沟和黄龙之美于一身,却比九寨沟更为清静,尤其其冬季不会结冰,即使大雪纷纷,仍然可以进入,当然需要当地向导。

扎嘎瀑布:

扎嘎瀑布景区沟长5公里,入口处到营区有一条平坦的山道,山路左侧为坡,右侧为深沟,到处长着参天古树。策马前行大约半小时后,经过一条山道,就到了谷底的瀑布景区游览起始点。

从谷底到瀑布绝顶总长约2300米,瀑布从绝顶倾泄而下,形成了多处飞流。斜坡的右侧修建有一条曲折栈道,便于游客观景。

扎嘎瀑布是一座多层的叠瀑,叠叠多变。瀑布高104米,宽35米,为中国最高的钙化瀑布。湖水从巨大的钙化梯坎上以每秒23米的速度跌落,气势磅薄,涛声十里。

从谷底沿栈道往上走,第一个景点是红柳湖。这里为水面开阔的浅水湖,水中长满成片的红柳。经卧龙滩、蛤蟆宫、绿柳滩,到距离标示为1450米之处,可见一片风格独特的小瀑布群--林中叠瀑,沿栈道继续上行,途经九流池、玉液瀑,就到了札嘎瀑布的底部溅玉台。溅玉台是一座圆形的平石台,当瀑布从高山绝顶往下倾泻,跌落在此平台,浪花溅,如同白玉。经过一段陡峻的栈道,可以到瀑布中段的观景台参观。从这里往下俯视就是飞珠溅玉的溅玉台”。离开观景台,栈道开始变陡。经过一段狂瀑,就到达札嘎瀑布的源头。

二道海

二道海在牟尼沟的末端,和扎嗄瀑布仅一山之隔。二道海的名称由来已久,据说来自在于小海子、大海子这两个主要湖泊。《松潘县志》中也有记载:二道海,松潘城西,马鞍山后,二海相连如人目。”

二道海景区为一狭长山沟,长达5公里,有栈道相连。从营区沿栈道上行,沿途可观赏到小海子、大海子、天鹅湖、翡翠湖、犀牛湖等。个个宛如珍珠、宝石。有的藏匿于密林之中;有的袒露在蓝天之下。湖水清澈透明,水面如镜,翠林倒映水中,一派清新年湛蓝的景色。夏秋季节,满湖开满洁白的水牵花,花海难分,极具特色。海与海之间由栈道连接,错综复杂座凉亭为群海添上几分野趣。

自二道海上行至景区的最深处,有一棵古松,松下是一座温泉,名叫珍珠湖,又名煮珠湖,相传是九天仙女在这里煮珠炼泉所营造出的祛病沐浴池。这里水温较高,即便是大雪冰封的严冬时节,水温也在25度左右。池边硫磺气味浓烈,常有人在此沐浴,据说能医治皮肤百病。

主题四川五项管理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天下九州,九州不同方圆;地方南北,南北各有德行。偌大中国,要说南不南,北不北的地方,那便是四川盆地中央的天府之国成都了。以长江而划,它在北;以秦岭为界它又在南。

成都,论地域位置,偏于西南一隅,距京畿十万八千里,离大海也十万八千里,且四周环山,交通历来不便。故古诗有云:噫嘘唏,危乎高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处省去125字。)

就像名人一样,很多名都也有一段曲折离奇,动人心魄的身世。成都当然也不例外。

相传,成都这个地方远古时候原本就是一个水乡泽国,洪水滔滔,汪洋恣肆,多亏了那个失败的英雄,大禹的父亲鳐。因为治水无能被舜一刀斩下了头,但是鳐心有不甘,志有未得啊,于是变成一头黄熊,潜入水底,以角触岩,拱山不止,硬是将那阻绝水路的,巴山绝壁拱开一牙缺口,即今雄奇天下的夔门之所在,让滔滔大水滚滚东去,才显露出了山陵丘壑,让川西坝子重见天日,后又经古蜀太守李冰父子,鬼斧神工开凿都江堰,因势利导,分洪泻流,才有了今天华丽富庶的成都。

历经了千百年风雨洗礼后,今天的成都以天府之国产出,继续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成都人,以崭新的面貌喜迎八方来客。

著名导演张艺谋说:“成都,是一个让人呆下来就不想走的城市。”

成都,一座悠闲洒脱的城市,鲜花点缀的古都;这里是休闲者的天堂,这里是美女的产地,这里也是美食的故乡,这里的茶楼鳞次栉比,这里的川剧古老神秘,这里的人们热情奔放

这里,让无数奔波于生活前线的人心生向往,这里让匆匆离去的人久久难忘

繁华看尽,往事如过眼云烟,浮华,云淡风清般散去。生活回归为最初的本源。那幽幽巷子里,飘来的一抹清新茶香,那春意渐浓的早晨怯生生溜进房间的几缕阳光,那寂静的午后,偶尔传来的几声虫唱,还有那墙角的屋檐下,眯着眼睛晒着太阳的老大娘

成都,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锦里的街道上,无数的诱惑让你应接不暇而又乐在其中;古今奇景、君臣合祠的武侯祠郁郁葱葱,向世人低声述说着历史的变迁和不死的轮回;那焕然一新的杜甫草堂里,你是否能寻觅到昔日被秋风所破的凄苦和不屈?青砖古瓦的宽窄巷子里,每一处都在低声叹吟,老成都,新成都,好几个世纪的时光居然在这里和谐共生,还有那美女云集春熙路、仙风道骨青城山、抵挡过几千年轮回的都江堰、西部客家第一镇――洛带古镇 往事如姻,如烟往事,有生能来到这样一个地方,也算是人生一大快事! 市内景点

成都市内的景点相对较为集中,以天府广场为中心四面发散,市区一环内集中了武侯祠、锦里、宽窄巷子、人民公园、青羊宫、永陵、文殊坊等知名景点。二环有杜甫草堂、浣花溪公园、四川大学、望江楼公园等景点,金沙遗址、成都动物园、昭觉寺、欢乐谷等则在三环附近。

天府广场在市中心被成为成都的“脐孔”,往东可步行前往成都的购物圣地、打望圣地和美食集中地春熙路,春熙路有赖汤圆、钟水饺 、龙抄手等店,穿过总府路沿着旁边的小路就到了华兴正街,这里有盘飨市、雨田烧菜馆、白家肥肠、华兴煎蛋面、玉林串串香等众多苍蝇馆子,游客不妨前往饕餮一番。

天府广场往西沿人民西路不远就是人民公园,公园中有著名的鹤鸣茶馆,可在此体验一下成都人的闲适。出公园正门沿少城路向西,再顺着长顺街往北200米,就是被成为“最成都”的小清晰聚集地――宽窄巷子,宽窄巷子出来顺着同仁路走到底再向西约300米就是纪念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琴台路,沿着琴台路不多远就是道教圣地青羊宫,青羊宫旁边就是休闲之地文化公园。青羊宫和“君臣合祠”的武侯祠离的也不远,如果前往可做34路公交车在

一环路高升桥站下车,然后步行200米左右即到。美食一条街锦里在武侯祠的旁边,再往前直走不远便是耍都美食广场。那里有更地道、更齐全却又更便宜的美食,蜀九香、胖妈烂火锅、锦城印象等知名火锅店都在此地有分店。在武侯祠门口凭游玩武侯祠的门票可免费搭车前往杜甫草堂。文殊坊在天府广场的北面,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坐地铁1号线前往。文殊坊除了有纪念文殊菩萨的文殊院,还有众多美味的小吃,当然最有特色的是这里的斋饭,可作为素食者的选择。

贴士:成都的景点之间大部分都有公交车直达,如果没有可到成都火车站、成仁公交站等大型中转站倒车,一般倒一次就能到达。

郊区景点

在成都郊区,同样分布着众多知名的旅游景点。在西北角,有道教名山青城山和几千年历史的都江堰,有国宝熊猫所在的卧龙自然保护区,也有千年古镇街子古镇,成都西面有西岭雪山,西南有平乐古镇、刘氏庄园、天台山等景点,南面有蜀南竹海,东面有洛带古镇、三星堆等。

贴士:如果你只有一天时间游览成都周边,那你只能或东,或南,或西,或北选择一个方向出行。另外或者你若是在春暖花开时来到成都,最好是前往龙泉驿、新津、彭州等地观花,炎炎夏日则适合前往都江堰、青城山及一些有古镇的地方避暑,秋天去新都看看桂花,再去广汉瞧瞧三星堆也就差不多了,冬天去“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西岭雪山再合适不过了。

主题四川五项管理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各位游客们那里是诸葛亮殿。殿的门楣楹柱上挂满了前人留下的匾联。其中最有名的是悬挂在诸葛亮殿正中的一联,即“能功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之后治蜀要深思”。联文是清末云南剑川人赵藩撰书。

上联说,诸葛亮在打仗中能用“攻心”战术,如南征时对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以此称赞诸葛亮是真正懂得用兵打仗,而不是好战的军事家。

下联称颂诸葛亮能审时度势,制定出宽严得宜的法度,收到良好效果,提醒之后治理四川的人从中汲取教益。这幅对联对诸葛亮的用兵和施政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提出“攻心”和“审势”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武侯祠匾联中的上品,也是我国名联之一。

诸葛亮殿内,供奉着诸葛亮和他的儿子、孙子的贴金泥塑像。诸葛亮像在正中的龛台上,他羽扇纶巾,身披金袍,凝目沉思,其忧国忧民,深谋远虑的神采,显示出一代儒相的风仪。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山东沂南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隐居于襄樊隆中,因才智超群,刻苦好学,胸怀大志,得“卧龙”的美称。经刘备三顾之请,出山铺佐刘备,建立蜀汉;刘备死后,受托孤之重任,辅佐其子刘禅,执掌朝政,治蜀达20多年;他施行教化,严明赏罚,选贤任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南征南中,北伐祁山,以忠贞、勤勉、廉洁和才智,换来了蜀地的安定和繁荣。史学家陈寿评论说,当时的蜀国,政治清明,民风淳正,田野开辟,仓廪充实,到处是升平景象。由于过度辛劳,他54岁时,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军中,埋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坟墓至今尚存。

诸葛亮一生做了不少勤政爱民和有益于社会进步的好事,他死后,人们十分怀念他,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更是十分敬重。于是,人们便修起了一座又一座武侯祠来纪念他,还把他作为忠臣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而加以崇拜。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在蜀汉面临存亡之时,率部与魏军在绵竹决战,终因寡不敌众,为国捐躯。

诸葛亮殿内陈列有一面铜鼓,是公元五、六世纪时的文物。铜鼓,原是西南少数民族古代的炊具,从考古发现来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之后铜鼓逐渐演变成一种乐器、礼器,在集会、庆典时使用,也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相传诸葛亮南征时,曾使用过这种铜鼓,白天用来煮饭,晚上当鼓,用来报警,一物多用。因此,又称为诸葛鼓。

在殿外的两侧厢房内,陈列着木刻诗文。西厢有毛泽东、董必武、张爱萍、方毅、周谷成、楚图南、梁漱溟等人的墨宝共12幅,东厢为木刻的《隆中对》和《出师表》。

三义庙:

出诸葛亮殿往后,就是三义庙。三义庙因祭祀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而得名。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原有四进五殿,规模宏大。现仅存拜殿、正殿,成四合院布局。三义庙本在市区中心的提督街,因城市建设的需要,1997年迁建于此。迁建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文物法规,将原建筑构件编号拆下,运至新址按编号搭建,恢复原貌。

恢复重建的三义庙巍峨耸立,其建筑形制与刘备殿一致。屋顶为单檐硬山式,青色简瓦覆盖其上,结构为木石结构,抬梁式木构架,立柱及柱础均为石质。有40根整石雕成的圆形立柱,柱径0。5米。有24根石柱上刻对联12副,联文描金。正殿恢复了刘、关、张的泥塑坐像,廊房两壁新增加十幅三国故事线描石刻画。画稿取自明代《三国演义》版本。这些画的资料是: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张飞鞭打督邮、刘备招亲、关公刮骨疗毒等。

刘备墓:

出三义庙西行,过小桥,经桂荷楼、琴亭,进入翠竹簇拥的红墙夹道。夹道尽处,是刘备墓。刘备墓土冢高12米,墓上绿荫覆盖。有一道180米长的砖墙环护着陵墓,墓前有碑和寝殿。

刘备伐吴失败后,退驻白帝城,于公元220xx年四月病逝。五月,诸葛亮扶灵枢回成都,八月下葬,墓称“惠陵”。惠陵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同时下葬的还有后主刘禅的母亲甘夫人。20xx年后,刘备的另一位夫人吴夫人穆皇后去世,也葬于此。此墓距今1700多年,没有发现被盗,墓中状况不详。

在唐代段成式所作的《酉阳杂俎》中曾记载了这么一则故事:一伙盗墓贼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打洞进入刘备惠陵,当他们进入墓室后,看见里面灯火辉煌,刘备正与一人下棋,十名武士侍立一侧。贼人吓得魂不附体,纷纷下跪求饶,刘备挥手示意卫士赐予玉带和琼浆。他们喝了琼浆,系上玉带,惊慌爬出洞来,回头一看,洞口自然封好,玉带变成了大蛇,缠住了腰,琼浆变成胶粘住了嘴巴。据说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动刘备墓了。

出刘备墓照壁,就来到新建的“三国文化陈列”展区。该展区由展厅和外环境两部分组成。外环境神兽天禄、辟邪、汉宫残柱、兵争社稷、残壁石刻明杨慎《临江仙》、石刻序言等组成。展厅内分五个展区,分别是战争风云、农桑一瞥、民俗采风、艺林撷英、流风遗韵等。共展出文物、资料、图片数百件。资料丰富多彩,艺术手法形象直观,集知识性、观赏性为一体,很值得细观。

主题四川五项管理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成都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_。

您好!欢迎您来到美丽的“秦汉古镇·川西水乡”平乐古镇做客!在这里,您将领略到深厚的历史、民俗文化和古镇优美自然风光,希望您能在此度过一段轻松而美好的时光。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下平乐古镇的来龙去脉吧:平乐古镇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50年西汉元年,这个四面环山的绿色小盆地就因修水利、兴农桑而形成集镇,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母亲河白沫江见证了平乐古镇的历史,“一江分三水”的独特格局,使平乐在白沫江的滋养下,形成了灿烂的历史、民俗文化及独特的建筑风格。加之平乐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平乐自古便成为“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驿站、茶马古道第一镇”,南方古丝绸之路环镇而过,保留至今,今天来到平乐,我们就可以看到她深重的历史痕迹——古街、古寺、古树、古道、古桥、古风、古民居、古坊、古堰、古歌……

平乐古称“平落”,因四川话“落”与“乐”谐音,平乐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与古镇自然而和谐的环境相结合,取其“平安快乐、平常人的快乐”之意。所以当您再看到平乐二字的时候,请您记得川西有一个“平安快乐”的地方叫平乐。

平乐古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除古镇核心区外,尚有5大风景区,其一花楸山风景区,拥有康熙御赐的“天下第一圃”和川西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古民居群——李家大院,有如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其二金华山风景区,拥有唐代摩崖石刻雕像群和罕见的天马行空浮雕图,是礼佛朝圣的好去处;其三秦汉驿道风景区,以唐代千手观音院、城隍庙、秦汉驿道闻名海外;其四芦沟风景区,拥有万亩竹海,沿途十里长廊尽是翠竹掩映,有“森林氧吧”之称,是避暑纳凉的胜地;其五金鸡沟风景区,造型独特的金鸡桥、原始生态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地理结构及保存完好的造纸作坊遗址,是广大青少年探幽访古的绝佳之地。

平乐镇属浅丘型地貌,山丘坝各占三分之一,镇域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下水资源相当丰富,全镇及相邻镇乡盛产竹木,竹资源尤为丰富。早在宋代平乐镇就是闻名的纸乡。周围四面环山,中间是一坦平原,高处鸟瞰,宛如一小盆地,素有“天府平乐”之美誉。

沿入口进来的这条街叫乐善街,乐善街因连通乐善古桥而得名,是古镇特色精品水景街区,街道引白沫江之水经顺江堰,到达乐善街水景街区,最后又通过安乐堰,汇入母亲河白沫江。大家仔细看看水景街,就会发现,原来长达300余米的水渠上,架有十来座人行桥,更独特的是,这里的每座桥都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有拱桥、平桥、石墩桥、踏板桥……每一座桥都有不同的来历,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到桥上走走,看个究竟。

平乐乐善街最大的特点就是集中了平乐的美食和酒吧娱乐。如果您想尝到平乐古镇最有特色的碗碗羊肉,或者想尝到特色的钵钵鸡、奶汤面或者其他中餐美食,那您得好好品位下乐善街,一定可以找到您喜欢吃的东西。在这条街还有平乐古镇的特色商品以及富有特色的酒吧文化,喜欢休闲的您,是否想走进去看看?

经过近年来的保护开发,平乐古镇目前已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在20_年、20_年还被评为“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镇”和“成都市十佳景区”之一,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上百万人次。

现在我们来到了十字路口,在这里就可以看到平乐古镇核心区保护区的街道了,面对大桥,您的左边就是台子街,上有古戏台,下有字库街,是古镇古老的场镇所在的位置,过去的人们在这里唱戏,下面观戏和喝彩的,还有卖小吃,经常热闹至深夜。字库街古有字库塔,遵循“一字值千金”的古训,昔时读书人的废纸不可随意丢弃,皆需集中到“字库塔”焚烧,以示崇尚文化之意,字库街以此而得名。在您的右边就是江西街了——这里因曾作为平乐古镇最大的会馆——江西会馆的所在地而得名,江西会馆后因年代久远被毁,现存民居铺面皆为晚清前后时期建设,但依然保留了古代江西街的风貌,被称为“茶马驿站第一街”。

到了这里,我们现在就可以看见前面的乐善桥了。白沫江时成大水,冲毁桥梁,中断两岸交通。清同治元年,乡贤周潼宣、张大宾等人承头捐资,为善造福,是名“乐善”。桥长120米,高16.6米,宽10米,七孔桃心,是四川现存最大的古代石拱桥。七年采石,三年建桥,百年风雨,留给后人无数佳话。

站在桥的中央,我们就可以一览古镇的全貌了,是否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平乐古镇乐善桥是目前川西最长、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古石桥了。您看看桥下铺有一层红砂石的基础,它们互相用“燕尾石”紧紧地嵌合在一起,让桥变得格外坚固;桥墩呈尖锥形,这样的设计极富智慧,洪水涌来,它们就像利刃一样将洪流分开,大大减轻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这样的设计让乐善桥经历了百年的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而毫发无伤,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筑桥技艺,保留完整的乐善桥也将作平乐永恒的历史文化精华,载入史册。

看完乐善桥,走过寨子门,我们就到了八店街,为什么叫八店街呢?因为当年建这条街时,一共只有八家店铺开张,街道很短,所以就称八店街了,这里最出名的就是这第一家传统打铁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铁器时代起就有此种手工铁匠铺。此铺已近百年,师傅姓王,家传三代。它保持了原始的打铁风貌:操作时用大小不同熟铁块,先在炉火中煅火,用手拉动风箱,待熟铁烧红,由两人用不同重量大锤轮番敲打,经过成型、淬火、打磨,即成锄、刀、钯、钉、厨具等各种用具。

看完八店街就到了糠市街。中华为农耕古国,养猪业已有数千年,传统养猪主食以米糠喂之,平乐古镇建镇即在这里形成糠市,足见农耕养殖之繁富。此街为木板铺面,全部为明清风格建筑,保存完好,是平乐古镇保存最完好的13条古街之一。

拐到右边,我们看到的码头叫八店街码头,因处八店街当口而得名。当年这儿水运发达,货物的吞吐量是很大的。当地人也叫它是私奔码头,据说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月夜私奔时,为了躲开他父亲卓王孙在各个路口设置的关卡,就绕道从我们平乐水路顺流而下逃到成都的,从此演绎了一段千古爱情佳话,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仔细看看。

接着往前走就来到了顺河街,这条街因顺河走向而得名。平乐的古街几乎全部沿江而建,整个格局呈鱼骨状,沿白沫江流向相平行的福惠街、长庆街、顺河街等街口节点多为水码头,便于货物的装卸和交易。

前面沿河上,大家可以看到许多建筑临江而建,房屋由柱脚从河里支撑或从岸边支撑起来,这样的建筑叫做吊角楼。平乐古镇建筑大都属于晚清时期建筑,保留了古镇明清建筑的风格。20_年以来,镇政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部分已经破损不堪的建筑外观进行了简单修缮。平乐建筑风格可概况为:小青瓦,木本色,粉白墙和红砂石。

前面竖立有碑文记载的是渔市拐码头,相传是渔业行帮码头,昔时与别具特色的“木栈道”通连,接鱼市拐、联“台子坝”(古代社会活动中心),白沫江渔户、成都渔贩聚集交易,极其热闹。不少成都渔商修房设栈,留下了风格独特的渔栈和码头。现存栓船桩眼、栓马铁环、号子灯桩、木栈道架孔、背负重物时上下的小石梯等足以令人遥想当年的繁华。

拾梯而上,我们来到的这条街就是长庆街了,长庆其名取“白沫江水源源流长,生民得福当庆”之意。与长庆街相连接的是福惠街,福惠连长庆,寓意吉祥。这条长庆街也是我们保留比较完好的一条古街道。现在所看到的老钟表铺就是平乐古街历史的见证,此修配铺为古镇居民修理日常生活用品及更换配件,已近百年。早期专营煤油灯芯,随时代发展开始修理手电、钢笔、翻配钥匙等。工艺上主要用原始的木炭火炉加热升温焊接,手工敲打制作。

在这条街道上,你可以看到很多传统工艺,也可以购买到你称心如意的旅游产品。为了服务于商业活动,长庆古街均为梭式建筑,高低错落,木格窗花。临街铺面前设店堂,后为货栈,多为上宅下店,或前店后栈中天井的一楼一底穿木结构。这条街以前是竹木市,主要卖竹编的筛子、背篼和木凳、木床等。现在旅游业发展起来了,许多店铺就转为经营旅游商品了。

看前面就是“古镇第一照”,这个照相馆是民国时期邛崃最早的照相馆之一了,里面的主人家杨大爷从事摄影工作已经60余年了,平乐古镇现在保留的很多旧照片都是出自杨大爷之手,照相馆也成为记载平乐影象历史的“第一照”了。

平乐古镇当年亦是红色革命的地方,当年红军长征路经邛崃,在平乐留下深深足迹。现在我们看到的草鞋店里面,就是当年红军长征所需用到的草鞋,这些草鞋纯手工编造,打草鞋的大爷七十多岁高龄已打这草鞋几十年了,怀着对红军的深厚感情,并把草鞋店取名为“红军草鞋”。这间很古朴的草鞋店,不大的店子里全陈列着老大爷的杰作,大家如果想学,可以在这里看看大爷是如何将稻草变为草鞋的。

在这条街上我们还可以尝到地道的玉麦馍馍,玉麦是用玉米面、面粉、老南瓜等和在一起,经发酵后,放入竹制的蒸笼蒸煮而成,是老少皆宜的食品。除了玉麦馍馍,我们当地的美食:甜皮鸭、老腊肉、野生河鱼、嫩豆花、奶汤面、碗碗羊肉等等都是大家喜爱的,喜欢小吃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

在长庆街这里我们能看到禹王坎码头。禹王堰有禹王坎,禹王坎江对岸修码头,马帮在此卸货上船,因专为马帮停靠之用而建,因此称之为马头,因其与禹王坎隔江相对而得名,后来渐渐成为了船只上下货物的地方,名称也随之改为了现在的码头了。

遮天蔽日,冠大于伞,大家是否觉得这里的树很奇特?现在我们看见的叫黄葛树,俗名黄桷树,属桑科榕属,树干分枝多,有气根,树冠大。像这样的古树,沿江共十三棵,多在千年以上,这里有两棵,绑有红绳的一棵树龄已1500多年,小的这棵也已是千年之长。在当地有个风俗,将小儿拜寄与年长的这棵黄桷树为干儿(女),就能得到它的护佑,少病少痛而长命百岁;做生意的人也喜欢向它焚香祷告,保佑自己全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在树下凭栏眺望,可见绿荫参天映沫水,古镇长虹七洞桥。许多游客都喜欢在此摄影留念。

再往前走,矗立在左前的这座牌坊叫镇江坊,前方是福惠街,街口有塔子坝,上通夹门关至名山雅安,下行至成都彭县一带。货物畅通,民安乐业,故以“福惠”为街名,街口建福惠桥以连“长庆”之意。不要小看这条窄窄的街道,在历史上,他曾经作为平乐古镇陆路的主干道,想像当年这里,车水马龙,好不热闹!今天虽然没有当年的繁华景象,但是相信大家依然能感受到这条小街的设计精巧,以及人户皆商的点滴踪迹。

走进上河坎码头,大家看见的河是平乐的母亲河白沫江,它发源于天台山的玉霄峰,大家知道这条河流为什么叫白沫江吗?自古以来,平乐的竹子资源都特别丰富,造纸业也就特别发达,以前盛传着一句话叫:成都草纸半平乐!当时沿江两岸的造纸作坊多达百个,整条江面上漂浮着一层厚厚的白沫,故此得名白沫江。上游就是“一江分三水”的特殊景色,在远处的堰叫禹王堰,据(尚书禹共)中记载,平乐曾大水为患,当地百姓用竹笼装石头筑坝的办法治理洪水,但屡次都没有成功;后来大禹前往西蜀蒙山途径此处,撒黄金垒土,终于筑堰成功,从此以后,水旱从人,后人为纪念大禹的丰功伟绩,就将此堰命名为禹王堰。近处的堰叫安乐堰,建于清朝初年,分流的水穿吊角楼而过,与禹王堰一样灌溉着镇中的的万倾良田。

现在,我们乘坐的竹筏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游船,是当地手工竹艺匠人以竹为材料,设计制作成仿古亭台式样,颇受游客欢迎。大家泛舟波上,躺一回靠背椅,喝一杯花楸贡茶,闭上眼睛,再在船上听一曲当地的民歌,晒着暖暖的太阳,吹着微微河风,做神仙也不过如此而已!您不如听听平乐人地道的民歌,感受下平乐主人的好客之情吧。

在船上我们就可以远远看到——天工应物风情园,什么叫天工应物?什么又是风情园?“物生于天,工开于人”。风情园的打造充分借鉴了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不朽著作《天工开物》。该书是世界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百科全书。平乐作为川西坝子具有代表意义的古镇,要复原历史记忆,这是最好的范本,风情园的得名也因此而来。想要领略平乐古镇历史一定要去看一看!

这座风情园是集省内名工名匠,历时一年方建成今日之规模。阡陌交通,屋舍俨然,男耕女织……风情园是以“复原古镇历史记忆,传承民间手工技艺和农耕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百年古村落”,一开园这里便受众家好评,被称作“活下来的文化遗产”、“记忆中的田园牧歌”、“世外桃源”……

在园内,酿酒、榨油、造纸、碾米、磨面、织布、制陶、竹编、木刻、打铁等作坊林立;农家小院、官宦庄园、平民草舍、耕夫土房错落有致;竹林掩映中,小桥流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令人宛若穿越时光隧道,步入了百年历史的农耕岁月。质朴中透出壮观,平淡中透出新奇,非常适合现代都市人返璞归真的体验和向往,在四川古镇景区里也非常具有代表性。

一进大门,我们看见的这面墙叫“照壁”,照壁在古人心目中是能够趋吉辟邪的,据说上百年的照壁,如若不倒,则为福壁,触之能增福,大家不妨上前试之一摸,保佑大家平平安安。

我们首先去看看右前方的天工别院。天工别院全院分四进,总长99米,面积999平方米,全部为实木穿斗结构。其中建筑装饰典范以“木雕”“石雕”为主,应用遍及栋梁、柱础、门罩、窗棂等,内容以福禄寿禧、四季花卉、岁寒三友为主,图画充盈而不俗滥,意蕴庄重而不肃杀。“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在这里,游客可享受旧时大户人家的上宾礼遇;也可携带有情人坐花轿、骑大马,在吹吹打打中入洞房、睡花床,感受“洞房花烛夜”的传统婚庆习俗。

走看完天工别院,我们继续风情园行程。前面这个四合院,是川西地区典型的农家院落,农家小院均是传统的三间两头转的川西民居建筑,u字形排列,土砖围墙、篱笆院门、晾晒农作物的晾架、风谷机、红辣椒、玉米棒子、水井等,处处弥散着农村的独特风味,体现了农家院落特点。小院房屋正中是高大明亮的堂屋,一般供奉着祖先的牌位,兼作客厅;侧有卧室、客房、厨房、仓房等。白墙黑瓦,干净利落,不高的篱笆围栏露出浅浅的绿意。院外是休闲园,在这里泡上一杯茶,享受阳光的沐浴,品味农家质朴生活。另外,这里还提供啤酒,以及美味的卤菜,可口的小吃,让游人在体验传统农业之余,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前方的圆形的空地叫“耍坝”,是进行各种民俗表演活动的地方,耍坝是川西民俗文化的重要体现。园区同样设有,且以传统钱币为原型,配合人们内心深处所追求的“福禄寿禧”等元素,构成一个原始的娱乐场所。耍坝上会不定时上演最民俗的文艺活动和杂耍表演。每逢周末,还有精彩纷呈的文艺晚会,在这里,游客能体会到真正的平乐味。

继续前行,前方看到的是平落酒肆。酒肆是古人喝酒聊天之场所,相当于现代人的酒吧,古人也会消遣,虽无酒吧之闲情,但在这样一个简单的环境下,三五朋友围八仙桌而坐,几两小酒足以畅谈人生,风月无边。看完酒肆,我们不妨看看酿酒的过程,邛崃是酒乡,也是中国最大的白酒原酒基地。我们平乐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现今有大大小小的酒厂、作坊近百家。这个酿酒作坊只要是向游人展示当地酿酒的工艺流程。酿酒的原料主要有:高粱、大米、小麦、大豆、糯米、玉米等,经蒸煮后加入酒曲,放入发酵池进行发酵。发酵后,再放入甑中进行蒸馏。蒸发的酒汽经过弯管进入冷却桶冷却成液态,从小管流出,这就是酒。刚生产出来的叫原度酒,60多度的酒,酒量的您不妨上前品尝一口。

穿过酿酒作坊,就来到了土法榨油作坊。平乐当地榨取油脂的原料是油茶籽,榨油坊一般都建在村落集中、水源充沛、绿树掩映的小溪岸边。榨油开工日,榨坊老大带领榨工和在场的榨油客户,点亮蜡烛,燃起红香,虔诚地在赵公祖师神位面前,三跪九叩,诚请他从天上下来“指导”一年的榨事。第一道工序:将焙干的油菜籽投放到碾盘上碾碎。碾盘的动力或用水车带动,或用牛、马拉动,碾盘为石材,其余的构件都由木材制成,做工精巧,既实用又颇具审美价值,转动时,咿呀作响。第二道工序:油菜籽碾成粉末之后必须用木甑蒸熟,然后用稻草垫底将它填入圆形的铁箍之中,做成胚饼,胚饼装入由一根整木凿成的榨槽里,在油槽右侧装上木楔就可以开榨了。第三道工序:手工榨油坊的“主机”是一根粗硕的“油槽木”,它必须是一根百年以上的松木,或是百年以上的红凿木,长度一般在4米以上,切面直径不能少于0.6—1米,树中心凿出一个“油槽”,油胚饼填装在“油槽”里。开榨时,掌锤的老大,执着悬吊在空中的撞锤,唱着节奏性特强的山歌,在两个助手的和应下,将长达5米有余的撞锤,悠悠地撞到油槽中的“进桩”上,于是,被挤榨的油胚便流出一缕缕金黄色的清油。

榨油季节结束之日,榨工将油坊洗扫干净之后,摆一桌丰盛的完工酒,像开工时一样,众人先在赵公神位面前顶礼膜拜,将祖师送回天堂,然后划拳行令,不醉不散。榨油坊,这个诗意浓浓的民俗事象将永久传承着一种文明,传承着一种古老的农耕文化。

下一站来到的是大碑纸坊。平乐镇自宋代起就有了造纸作坊,至明清时期十分兴盛,现存的遗址有七十四处,在全国现存的古造纸遗址中十分罕见,极具保护价值。我们这里出产的纸叫草纸,工艺流程为:1、浸料:选用将生枝叶的竹子,每节截断成五七尺长,放进料池,注水其中漂浸,浸至20天以上。2、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其中竹穰形同苎麻样,用上好石灰汁涂浆,入篁桶下煮。3、煮竹:将槌洗后的竹料放入篁桶,蒸煮8天,冷却1天后,取出竹麻,放入清水漂塘之内洗净。4、舂料:将竹麻用柴灰浆过,放入釜中,其上按平,平铺稻草灰寸许。桶内水滚沸,即取出别桶之中,仍用灰汁淋下,若水冷,烧开再淋。十余天后,竹料自然臭烂。取出入臼受舂。舂至形同泥面,倒入槽内。5、抄纸:两手持帘入水,荡起竹麻入于帘内,落纸于板上,厚薄由人手法,轻荡则薄,重荡则厚。6、榨床:将毛坯纸叠积板压,使水汽净尽流干。7、焙纸:先用土砖砌成夹火巷,用砖盖在火巷表面,数块之间即空一砖。火气从砖隙透出,外砖尽热,将湿纸用细铜镊逐张揭起焙干后,揭起成轶。看完这么多工序,您是否想拿起工具,体验一番古法造纸之乐。

看完造纸,我们就可以来看松墨堂了,这里展示的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我国古代应用最早的印刷术是雕版印刷,大约在晋代就出现了。其原理是:将需要印刷的文字或图像,书写(画)于薄纸上,再反贴于木板表面,由刻板工匠雕成反体凸字,即成印版。印刷时先在印版表面刷墨,再将纸张覆于印版,用干净刷子均匀刷过,揭起纸张后,印版上的图文就清晰地转印到纸张上,从而完成一次印刷。您也可以在这里体验一下,古人印刷,原来如此简单有趣。

看完松墨堂,天工应物风情园的内容基本上就看完了。是否意犹未尽,是否觉得这世外桃源还缺点什么?对了,男耕女织、阡陌交通的农家生活还没体会呢。前方的二十四节气田是专为您设计的,您想种植点什么呢?随便挑一个吧,种完不用担心,这里会有专业的农夫为您进行呵护,下次您来的时候,说不定已经硕果累累,丰收在望了。如果您不放心,那就经常来看看吧。

走完风情园行程,我们就顺滨江文化路,到水上人家去看看。滨江文化路?为什么称之为文化路?大家不妨看看您的脚下,那红砂石与瓦砾组合而成的路,不是一般的路面,很有讲究。中间铺设的瓦砾似的碎片全部采自“邛窑”遗址出土的邛陶碎片,虽然碎片已经不值分文,但当他作为历史文化的见证,铺在这条通往古镇的小路上,我们就不得不去回想,历史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精神财富。文化路留给我们的是前辈苦心积累的文化沉淀,好好珍惜我们的今天,才是祖辈之福啊!

在文化路的两边,大家可以看到许多的客栈,他们沿江而建,他们世代生活在渡河边,他们形成他们独特的生活习惯,这就是水上人家。来到水上人家,住一宿枕河客栈,听一夜潺潺水声,做一回沫水清梦,我们一定会忘却那都市的尘埃,淡忘那凡尘俗世里的恩怨情仇……大家听这么一说,是否觉得这水上人家,很有吸引力呢?

在文化路上,顺便再给您讲讲平乐的八大文化:平乐的古建筑遗产众多,文物古迹保存完好,传统文化比较集中,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化、火文化、纸文化、铁文化、路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历史文化,如果您想仔细了解这些文化,那就需要您在平乐好好地去品味一番了。

不知不觉,已走完大半行程。现在我们看到的小堰渠就是黄金堰了,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到蒙山一带,因水势过大,几次筑堰均告失败,于是“撒黄金垒土”,白沫江从此驯服,滋润平乐盆地的千顷良田,“水旱从人”,因名“黄金堰”。现在走的这个地方叫河滨公园,前边出现了一棵参天大树,此树名为皂角树,已有700多年的树龄。大家都知道这个皂角树的果实作用很大,在古代还没有肥皂、洗发水的时候,老百姓就将皂角树的果实揉碎,然后用水蒸煮,过滤出黑色的汁液,这就是皂角液,用作洗涤之用,是非常环保的洗涤用品。但现在前面的红砂石礅,它的作用您恐怕难以猜到,其一,大家都看到此树已经明显倾斜,这个红砂石礅呢是用来镇根的,防止其破坏行走的路面;其二,古代建筑、园林很讲究自然和谐,这样倾斜着给人十分突兀的感觉,那么这个石礅呢就正好起到视觉平衡的效果。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大家仔细观察,这个石礅外圆内方,反映了古人“天圆地方”的观念。

走过皂角树,前方的是平落堂,内有银家大院,银家大院是晚清时期一位姓银的造纸商人所修建的宅院。大院最初由四个不规则的大天井和三个小天井构成七星抱月的格局,现在只保留了一大一小两个天井。院落建筑尺度大,空间通连奇巧,构件制作精巧,木窗锦纹多变,柱础雕刻生动,实为川西古代四合院之精品。

远方前处的大楼就是大家听闻已久的剑仙楼,剑仙楼是一座高踞白沫江桥头近乐善桥的阁楼,与八店街码头遥相呼应,登楼可一揽古镇风光。古时常有讲评书说剑仙的在此开场,且南来北往的客商多喜在此休闲品茶或谈生意,历经多少沧桑岁月皆是如此,故人们美名其曰“剑仙楼”。现已按照回忆重新恢复。

现在我们来看看平乐特色旅游产品瓷胎竹编。它是以瓷器器皿为胎,用纤细如发的竹丝,柔软如绸的竹蔑,依胎编织而成。

瓷胎竹编用的竹丝选料非常严格,在四川生产的一百多种竹子中,只选中了邛崃平乐生长的慈竹,而且必须是节距在66厘米以上、无划伤痕迹的“两年青”壮竹。50公斤慈竹经反复挑选加工,最后只得成品竹丝400克。制成的经蔑薄如绸,纬丝绷如毛发,且粗细均匀,柔韧适度,原料制作的技术要求极高。

瓷胎竹编工艺品的编织技艺要求高,难度大。从起底、翻底、翻顶、锁口的全部工序,都要求不出现竹丝接头,不出现绞丝、叠丝等技术差错,始终保持经蔑纬丝比例匀称,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瓷胎竹编在图案设计方面,由简单的花边发展到复杂多变的几何图案、提花图案、隐花图案和山水花鸟等自然图案。瓷胎竹编工艺品,除了传统的花瓶、咖啡具、茶具、饭碗等产品外,还有首饰盒、文具、笔筒、竹压盘等。

我们的瓷胎竹编工艺还被列为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竹编产品已经远销国外,还有平乐的竹麻号子和孔明灯也是四川省和成都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的保护将给平乐古镇保留更多的历史财富。

欢乐的时光总是这么短暂,看完瓷胎竹编,我们的平乐之行也就此走一整圈了。下来您可以好好仔细去品味下古镇的点点滴滴。期待您下次再光临平乐,感受这秦汉古镇·川西水乡的独特魅力!

古镇文化赏析

平乐的古建筑遗产众多,文物古迹保存完好,传统文化比较集中,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化、火文化、纸文化、铁文化、路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历史文化:

1、水文化

穿镇而过的白沫江是平乐的母亲河,同时也是平乐富裕与文明的见证者。北宋初年,火井县治迁至平乐,大批移民入川而来,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和水资源开纸厂、搞航运,使平乐一度成为规模空前的“造纸王国”,并建成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等移民商贸的汇聚之地。当地的纸、茶、柴、布、竹等特色山货便由白沫江水路下南河,一路从府南河进成都,一路从乐山出四川;陆路则由平乐川南蜀道直至云南、缅甸。昔时,古镇数道水码头帆樯如林,数条商业街道商贾云集,岸边茶楼酒肆旌歌绕梁、酒绿灯红;白沫江上商船争流、穿梭不断;古驿道上摇铃阵阵、车马奔驰,好一幅活脱脱的川西“清明上河图”。依水而建,因水而兴是平乐水文化的独特体现。

2、火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全世界公认的早于西方一千多年,其发源地就在平乐。西汉时期,平乐就利用浅层天然气煮盐冶铁。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平乐,事农耕,开“屯垦”先河,同时,亲临平乐“祭火井”,开发天然气,治铁铸器。至今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仍然“铁屑”(炼铁废渣)遍地。平乐人蒲元还为诸葛亮设计和制造了“木牛流马”,并进而发明“淬火”技术。为了纪念诸葛亮,平乐人至今仍然保持着燃放“孔明灯”的习俗。

3、纸文化

宋《九域志》称:“平乐镇,濒河,水陆通道,市口繁富,纸市犹大”。平乐自南宋以来即为造纸之乡,据《邛州志》载:“成都草纸半平乐”,这是当时平乐纸乡盛产纸的真实写照,平乐出产的纸直到解放前期都十分有名,畅销整个东南亚地区。相传平乐的母亲河也因为平乐造纸加工的作坊太多,往江中排放污水后,使江面都布满白色泡沫而得名为“白沫江”,足见平乐当时造纸业之发达。

如今的平乐仍然保存有相当规模和数量的古造纸作坊遗址,它们始于南宋,最多为明末清初,经初步发现现存七十四处,造纸遗址沿山造坊,设计独特,据专家考证,在全国现存古造纸遗址中十分罕见,极具保护价值。

4、铁文化

平乐自古就是商贸重地,早在西汉时期,就利用浅层天然气煮盐冶铁。西汉才女卓文君之父卓王孙,寻求理想的冶铁地点打造兵器,在平乐建立了自己最大的冶铁工厂,规模堪比现代“攀钢”,因为时代的变迁以及矿产的缺失,冶铁工厂已不复存在,但至今一平方公里的平乐“铁屎坝”上,仍然“铁屑”遍地。在往后的三国、两晋平乐仍利用当地的天然气优势进行冶铁。平乐也从此有了民间打铁这个行业,这里打出来的铁器和茶叶等,通过白沫江运输到各地贩卖,又在外面购买铁废品回来重新打造。现在的八店街也仍然存有古打铁铺,见证着古镇铁文化历史的源远流长。

5、路文化

平乐的秦汉驿道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也是古代商贸交易之要道。考古学家认定的中国第一条丝绸之路——灵关道,从成都出发,经临邛,从平乐古镇经由此道继续通向南方。而此段遗址因位于骑龙山的原始树林中,虽经历了千百年风雨剥蚀和人为的破坏,但尚能保存着平乐镇较为完整的这一段。长约1公里,路面横广约4米、呈鱼脊形。中央用平顶大河卵石砌成一条笔直的中心线,两旁鳞次栉比地用河卵石铺砌路面,十分牢固,驿道两旁筑有墙垣,犹如秦汉以来的“甬道”。秦汉驿道两旁的墙垣,将大路夹在中间,和秦汉时代“甬道”的规模构制完全一致。驿道两边的墙垣用河卵石垒砌,道高1.4m,墙垣原为防止敌人抄掠运输物资而设。从筑路史的发展来看,墙垣又起着养路如排水抵挡塌方的功用,显示出了当时设计施工者的智慧与匠心,是平乐古镇路文化最集中体现。

6、茶文化

古镇花楸堰地区素有“贡茶之乡”的美誉,是崃山产茶十八堡之首的第一堡,这里山不高而云雾缭绕,土不肥而雨露滋润,风不吹而爽气袭人,所产茶叶荧郁青翠,百花隆隐,故名花楸。花楸贡茶工艺考究,因袭传统,均为本地农夫手工精制而成。史载,邛州知府刘建国携花楸茶叶入朝进贡,康熙在品评各地进贡茶叶后,赞誉花楸茶为“天下第一圃”,花楸贡茶由此而得名。年轮更迭,岁月如梭,百年花楸依然保持着原始生态的自然风貌,近10亩古茶园,树龄均及百年之久。无论时空穿梭变换,花楸茶清香甘爽,回味悠长的独特风韵经年不变。

7、宗教文化

平乐宗教文化氛围极为浓郁,其庙宇之多:古时有天宫寺、观音院、万寿寺、七佛寺、雷音寺、城隍庙、川王庙、王爷庙、禹王庙、江西馆等,可惜相继毁于解放初期和_。现存的金华山天官寺唐代摩崖大佛,宝像庄严,栩栩如生,摩崖造像中的“天马行空”在全国也仅存两幅,堪称精品。位于镇东闫镇子的唐代观音院是邛州南路第一大寺,历来香火旺盛,朝拜者众多,经过重修后焕然一新,极具佛教文化氛围。造型逼真的铜雕观音(中国铜雕精品)和观音的三十三种化身即著名的千手观音、净瓶观音、骑龙观音、骑虎观音等栩栩如生。反映出平乐在历史上,一直为宗教繁衍之地,宗教文化亦源远流长。

8、民俗文化

勤劳朴实的平乐人民,不仅在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民俗文化。古镇碗碗羊肉、泡黄豆叉海椒、奶汤面、岩谷水豆花、甜皮烧鸭、传统的乡村月饼等名小吃远近闻名。每年农历二月十九的观音会,三月十一的城隍庙会,六月初六的朝山会,还有清明灯会,山歌会以及沿江西岸的“竹麻号子”(手工造纸时代的劳动号子),不仅唱响了邛崃、唱响了成都,而且还唱到了北京;婚丧嫁娶时传统的九斗碗古镇酒席的特色;正月初一到十五的狮子灯、牛儿灯更是平乐人的拿手好戏;不时演出的川剧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慢起来象白沫江的缓缓流水,壮起来象巍巍矗立的大碑山。纯朴的民俗文化不仅使本地人感到生活的喜悦,更使外地人感到陶醉。

平乐其他景区介绍

平乐的景区特色在于“镇外有景”,不仅有古镇区作为核心,在集镇核心区外还有南丝绸之路风景区、芦沟风景区、金华山风景区、花楸山风景区和金鸡沟风景区等五大风景区作为支撑:

1、金华山风景区

金华山位于平乐镇东南1公里处,自秦汉以来即为灵山杰地,在中唐以后,金华山天宫寺香火鼎盛,名满川西。众多的人文古迹和独特的地形地貌,不仅使金华山山奇水秀,而且使之具有两大与众不同的鲜明特点,一是“三教汇于一山”,儒、佛、道和谐地统一到金华山上,数不清的摩崖造像凿刻在峰回路转的的山岩上,栩栩如生;依山而建的大佛,宝像庄严,香火不断;大佛座前的一幅“天马行空图”更是全国摩崖造像中的精品,全国仅存两幅。登高俯视,大佛沟极其自然的弯成一个巨大的“s”形,将金华山一分为二,恰似一个天然的太极图,给金华山凭添几分神秘;二是“一步呈一景”,随处可闻的鸟语莺啼、险峻独特的奇峰异石、中唐时期的天宫寺、绿水青山中的亭台楼阁、极具川西特色的吊脚楼、古幽深遂的石梯山道都给人无限的启迪和遐想。现为“邛崃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2、芦沟自然风景区

芦沟自然风景区位于平乐镇区西北l公里,方圆8.6平方公里,周边与火井、油榨、水口三乡连界,森林、竹子覆盖面积16000多亩,登高环视,茫茫竹海,蔚为壮观:从镇区可驱车直入芦沟风景区,至鱼崖798级台阶下。沿途翠竹掩映,小溪流水,清澈见底,使人倍感清新怡神,享有“二十华里绿色长廊,天然氧吧”、“千年古镇之幽谷画廊”的美称。芦沟内有明朝天官杨伸题“寒绿仙关”石刻遗迹、高约100余米的天然石佛像、古造纸作坊遗址、天官试剑石、天官墓、元帅井等景点分布其中,芦沟以北相传是大熊猫常出没的地方。由此东折而上鱼崖,当年红军作战掩体犹存。登鱼崖远眺,油榨、火井尽收眼底,天睛时观邛崃山脉,极为清晰,登临尖山子,可远望临邛古城全景,是阅西川秀色之最佳观景点。以芦沟向西南,东北延展,尽是翠竹,“冬无北风之寒,夏无酷暑之热”,大有“世外桃源”之感。

3、南方丝绸之路风景区

此风景区以骑龙山为载体,以秦汉驿道为主线,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也是古代商贸交易之要道。考古学家认定的这条中国第一条丝绸之路(秦汉驿道、南方丝绸之路)灵关道,从成都出发,经临邛,从平乐古镇经过继续通向南方,因此平乐有“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驿站,茶马古道第一镇”的称号。而此段遗址因位于骑龙山的原始树林中,虽经历了千百年风雨剥蚀和人为的破坏,但尚能保存着平乐镇较为完整的这一段。长约1公里,路面横广约4米、呈鱼脊形。中央用平顶大河卵石砌成一条笔直的中心线,两旁鳞次栉比地用河卵石铺砌路面,十分牢固,显示出当时设计施工者的智慧和匠心。

驿道两旁筑有墙垣,犹如秦汉以来的“甬道”。秦汉驿道两旁的墙垣,将大路夹在中间,和秦汉时代“甬道”的规模构制完全一致。驿道两边的墙垣用河卵石垒砌,道高1.4m,墙垣原为防止敌人抄掠运输物资而设。从筑路史的发展来看,墙垣又起着养路如排水抵挡塌方的功用。正如现在的山区公路,也往往于山岩陡坡之下的路侧,筑一段坚固的石坎。

4、花楸山风景区

西出古镇4公里,沿黄金堰至黄花路前行约10分钟,便到了素有“乡土人家,世外桃源”美誉的花楸风景区,景区内层峦叠翠,树木葱笼,溪流淙淙,有康熙御赐“天下第一圃”的花楸贡茶;有曲径通幽的万亩竹海;有心旷神移的十里长廊;更有神秘莫测的官田溶洞。以光绪亲赐“皇恩宠锡”御匾的李家大院为代表的清代古民居群,至今依然保持着百年以前的原始风貌。零星散落于竹林深处的川西民居,构成了这里浓郁的乡土特色,纯朴的百姓躬耕田陇,辛勤劳作,过着恬静,惬意的农家生活,是现代都市人返朴归真、感悟田园的乡土人家,是颐养身心、休闲度假的世外桃源。

5、金鸡沟风景区

平乐金鸡沟紧邻平乐镇集镇区,位于沉寂而秀美的大山之间,令人神往。金鸡沟内竹林茂盛,竹海面积达几万余亩,而其沟内山川俊朗,怪石突兀,并且空气清新。被人们誉为“天然氧吧”、“超洁净空间”、“绿色幽谷”等,金鸡沟同时也极赋清润秀美的个性,沟内峰峦起伏出没,幽谷呼应隐现,群峰环抱淙淙细水汇流成溪,溪流之水源自于山林,自沟内而出,自成天趣,又令人倍具亲切之感。金鸡沟为平乐宋代以来造纸之宝地,现沟内古造纸作坊依稀可见,古石板路见证着这里曾经的繁忙景象。

作为南丝绸之路,古川南蜀道上的重镇,古镇还有许许多多的旅游资源,具有浓郁佛教文化氛围的观音院;保存完好的古驿道和倒石桥、倒马坎、落凭寺、五通碑、三义庙等一大批名胜古迹;还有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水上风景张飞滩、狮子滩以及两条充满奇峰怪石、峰回路转的金鸡沟、芦沟;狮子山、金龟山错落有致,景色宜人。尚有明代造纸作坊遗址、邓通和卓王孙冶铁遗址、天官试剑石、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古码头、邛南第一桥、元帅井等众多古迹、景点。

主题四川五项管理心得体会和方法七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文殊院坐落于天府之国成都市中心,占地90余亩,四川著名佛寺,全国佛教重点活动场所,中国佛教禅宗四大修持场所之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它的前身是唐代的妙圆塔院,宋时改称"信相寺"。后毁于兵灾。传说清代有人夜见红光出现,官府派人探视,见红光中有文殊菩萨像,便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资重建庙宇,称文殊院。

1988年新建一座千佛和平塔(铁塔)初建于隋朝,原名信相寺,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明朝末年,该寺毁于战火,康熙年间,慈笃禅是由在废墟中结茅打坐,诵经修持,于禅定中出现红光,化出文殊菩萨形象,谓其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因此改名为文殊院[1]。

文殊院位于成都市西北角,是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它的前身是唐代的妙圆塔院,宋时改称"信相寺"。后毁于兵灾。传说清代有人夜见红光出现,官府派人探视,见红光中有文殊菩萨像,便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资重建庙宇,称文殊院。

康熙帝御笔"空林"二字,钦赐"敕赐空林"御印一方。康熙帝墨迹至今仍存院内。 丈殊院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1600 平方米。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殿、说法堂、藏经楼庄严肃穆,古朴宏敞,为典型的清代建筑。两旁配以禅、观、客、斋、戒和念佛堂、职事房,形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两相对峙的三檐式钟鼓楼,钟楼里悬有4500多公斤的

铜铸大钟一口。观音大士像为青铜铸造,可称雕塑精品。护法神韦驮像,为清道光九年(1820xx年)第七代方丈本圆用青铜翻砂而成,工艺精细,童颜神态,体现了"童子相貌,将军威仪"的风度。还有一尊列为"空林八观之一"的缅甸玉佛,是院僧性鳞和尚于民国20xx年(1920xx年)历尽艰辛,步行募化到缅甸请回的。

另外,院内还有大小300余尊佛像,无论是石刻、铜铁铸造,还是木雕泥塑,均具有文物艺术价值。 文殊院还珍藏有许多珍贵文物和佛经、文献上万册,如院僧先宗等3 人于每日清晨刺舌取血书写的"舌血经书";明神宗的田妃绣的千佛袈裟;清杨遇春长女以自己头发绣制的水月观音。

院内所藏唐僧玄奘顶骨尤为珍贵;1942年在南京发现3块唐僧顶骨,现1块留存南京,1块送西安,因成都是唐僧的受戒地,1块就送成都。

主题四川五项管理心得体会和方法八

欢迎各位来到都江堰市游览。现在我们的车正经过宽敞平直的幸福大道转上玉垒山公路,去参观闻名中外的都江堰景区。

大家从成都来,都看到沿途纵横交错的河渠,奔涌着盈盈清水,流淌进远近碧绿的田畴,那就是都江古堰的灌渠。两千多年以来,古堰把滔滔东泻的岷江水引到广袤的成都平原,造就出“天府之国”的富饶和美丽。

在此以前,由于成都平原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从高山连绵的松茂峡谷中汹涌而下的浩荡岷江,一到涨水季节,总是顺地势四下漫流,常常给平原生息的远古生灵带来可怕的洪涝灾难。后来经过距今大约三千年前的鳖灵治水,才使这片土地初步得到平安。鳖灵的巨大功绩,使蜀王杜宇把王位让给了他,成为开明王朝的第一位蜀王。

而真正把岷江引进平原,缔造了“益州天府”的大功臣,则是公元前三世纪的蜀郡太守李冰。是他带领人民群众建造了举世无双的都江堰工程,非常科学地实现了导江、防洪、引流灌溉的一系列功效。其后,由于都江堰水利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设置专门的官员管理,前后有不少为政高明的管理者,又在管理和维护中不断地将积累的经验变成规范性的典章制度,使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水利功能。因此,说都江堰是孕育出四川天府的第一奇功,闪射出中华民族智慧之光的典范,是毫不夸张的。新中国成立以来,都江堰可说是古堰逢春,灌溉面积已由建国时的200万亩扩展到1000多万亩。都江堰能有此千古长效的伟大功能的奥秘所在。

我想这也是各位今天游览的目的吧!现在,我们走上了景区公路,沿途森林夹道,空气清新,使大家的旅游有了更好的心情。我们从观景楼往下游览。

都江堰鸟瞰

站在楼台的敞廊上远看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可以看见岷江从山里滚滚而来,在拐弯处被一条像鱼头的长坝一分为二,堤坝这边的江水顺玉垒山脚流到一座孤立的山头前,堤坎矮下去了,而水流都靠着山这边走向远方,这就是都江堰的渠首工程。长堤的头部叫鱼咀,堤尾矮下去那段叫飞沙堰,孤立的山头和玉垒山之间的水道叫宝瓶口。鱼咀、飞沙堰、宝瓶口是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鱼咀用于分水,让灌溉的水进内江,多余的水走外江;飞沙堰用于溢洪排沙;宝瓶口用于引流入渠。就是这三部份工程的巧妙配合,奠定了都江堰千古长存的“不坏金身”。今天我们看起来,它们是那样的简单。甚至觉得平凡。其实正印证了—句“伟大出于平凡”的格言。都江堰渠首工程蕴涵着极大的科学性,其设计和建造所体现的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水平之高,即使是二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可以称之为最高水平的成就。等一会我们到了现场再作详细介绍。指物说理,可能比较容易说明白一些。现在我们去看二王庙。二王庙

二王庙座落于玉垒山麓,是纪念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庙宇。这座庙宇原是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北朝时迁“望帝祠”于郫县后,为表达对李冰父子功德的崇敬之意,后来这里就被更名为“崇德庙”;宋朝,由于李冰父子相继被救封为王,便改崇德庙为“王庙”;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为“二王庙”。

二王庙的建筑有五大特点:一是占地少,仅10072平方米;二是建筑密度高,达到60%;三是不强调中轴对称,这与大多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点相悖;四是上下高差大,有63米;五是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令人赏心悦目,这五大建筑特点我们将边参观边体味。

我们从二王庙的后山往下走,经过存放商代古木和供奉元朝地方官吉当普的亭阁。穿过有两株“仙人松”的庭院,就到达庙宇的文物陈列室。在这里有我国两位著名画师的真迹镌刻在石碑上,他们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要问是哪两位?其实不用我在这里多说,大家一看画就知道了,这仕女图是张大千先生画的,这奔马自是徐悲鸿的杰作。大家再看左边的这个碑,谁能认出这是什么字?——这本来也不是字,是用来降魔镇妖的道符,也难怪大家和我一样“一字不识”。与陈列室平行是二王庙后殿,现在塑的是李冰夫妇的神像。由于李冰父子的丰功伟绩,后人早已将他们神化了。我们在二王庙中参观,自然知道二王是指李冰父子,但我们却见不到李冰儿子李二郎的塑像。“二郎”是神话中与李冰关系最密切的一人。这个角色的出现,把李冰神话的故事情节又推进一个新阶段。但史书从未介绍过李冰儿子,所以李二郎只不过是个传说中的人物。我们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有人崇拜主席,有人崇拜拿破仑,有人则祟拜刘德华,当时的人却非常崇拜李冰。偶像又都应该是完美的,李冰没有儿子,在封建时代有这么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李冰倍受蜀人尊敬和崇拜,自然人们都希望他有一个英雄的儿子,能替他传宗接代,李二郎这个人物也就由此而产生了。

李二郎这个人物的原型可能是跟随李冰一起治水的年青人。李二郎代表的不是真有这个人,也不仅是治水的年青人。而是代表了所有和李冰一起治水的堰工的形象。

大殿就是李冰殿。大家知道,战国时期是一个产生杰出人物的时代。比如墨家墨子,法家的韩非子,儒家的孟子等等。李冰也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人物,诸子百家也应有水利家的一席之地。李冰是一名政治家,更是一名杰出的水利科学家。李冰是先秦时期的蜀郡守,相当于现在四川省省长的职位,但蜀郡当时所管辖的区域比现在的四川要小。李冰一方面因为一心为民办实事,多才能干,治蜀有方,受到秦王的信任;另一方面,他信任群众,依靠群众,用比较现代的话来说,便是“走群众路线”,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只有处理好对上和对下的关系,他才能任职四十年,办了许多实事造福于民,所以承认李冰是一位伟大水利专家的同时,我们必须得承认,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这尊塑像中,李冰儒雅仁厚、勤于政务的风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李冰殿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筑,殿的对面是戏楼。戏楼顾名思义就是唱戏的地方,不过这戏不是唱给凡人看的,而是唱给已被供奉为川主神的李冰看的。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是二王庙庙会,明清时代,每到这一天,这里都要唱戏,人们赶庙会敬神、祈福、看戏,甚为热闹。1992年后,赶庙会的风俗又重新恢复。

这座塔是“字库”,烧纸钱的地方。农历六月二十四庙会的这一天,这里总是热闹非凡,人们会把纸、钱一些歌颂或赞扬李冰的字、画从底层塞入燃烧,塔心中空,青烟直上,塔尖有两只蛤蟆,大家看清楚了没有?烟就从蛤蟆嘴中冲出,直上云霄,这样天上的李冰就可以知道人们对他的评价了。从戏台下面走出大门,一条高陡的石阶梯,把庙宇显得巍峨耸高,返身上看,这隶书“二王庙”匾额,为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冯玉祥将军来都江堰时写的,在这里拍照较有纪念意义。

走出二王庙,看到的就是都江堰,也就是岷江的内江,架在江上的铁索桥,就是著名的安澜桥。请大家随我过桥去鱼咀参观。

安澜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全长320米。最早称绳桥或竹藤桥,这与它修建的材料有关。到了宋代,改称“评事桥”,明朝末年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1803),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以木板为桥面,旁设扶栏,两岸行人可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它是沟通内、外江两岸的交通要道。

桥的原址本来在鱼嘴处,1974年因兴建外江水闸,经国务院批准,将索桥下移了—百多米,改用钢索建造。索桥是我国古代人民为征服高山峡谷,急流险滩,利用本地竹木资源创建的悬空过渡桥梁形式之一,是世界索桥建筑的典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过这晃晃悠悠的桥,去体味如履簿冰的感觉吧,过索桥可是游都江堰最有乐趣的项目之一呵!

鱼咀

大家已经知道,鱼咀是都江堰工程的主体部分。站在鱼咀的坝口,看岷江迎面而来,经鱼咀一隔分为两股,即外江和内江。鱼咀就是分水堤的头,为什么要修在这里呢?起多大作用呢?这就要回到二王庙石崖上刻的“分四六、平潦旱”的两句话上了。

鱼咀主要起分水作用。李冰修建鱼嘴,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了韩家坝的稳固性和分水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加工而成,事半功倍,用形似鱼嘴的堤坝,把岷江水一分为二,分为内江和外江。由于这段河道的河床外高内低,再加上正有一个弯道,所以鱼咀分水后在春耕季节江水流量较小时,主流就有约六成的水进入内江,首先保证了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用水。洪水季节,流量急增,水位大幅度提高,水势受河床弯道的制约明显减少,再由于外江一侧江面较宽,内江—侧江面较窄,内江的流量会自动低于外江,进水约四成,这样又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成都平原的防洪难题。这种功用便是都江堰三字经中所说的“分四六、平潦旱”。

鱼嘴还具有一定的排沙排石功能;岷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之—,它发源于我省松潘县境内,全长760公里,源头至此约340公里,基本上算中上游,每年大量的沙石顺流而下,根据弯道环流原理,江水在弯道产生的漩流,会将下层的沙石卷到水流上层,大部分便自动被带入外江一边而不进内江。鱼嘴正处于“正面取水”“侧面排沙”的理想位置。80%的沙石从这里排走,大大减少了内江淤塞之害。

现在的鱼咀已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在从前它可是土石做基,用卵石竹笼护堤。就是用川西盛产的竹子编成长长的竹笼横置坝边,里边塞满河边冲积的卵石,一笼接一笼,一层接一层,造成了坚固耐冲又不积水的堤坝。就地取材,方法简易而效果极好。紧接鱼咀的这道长堤叫金刚堤,每年内江淘河起来的泥沙就用来堆积加固堤坝,既保证内江护岸,又解决了泥沙的出路,这就是岁修“三字经”上说的“挖河沙,堆堤岸”。

飞沙堰

金刚堤尽头处成了一个斜坡,然后是一道矮坝,这就是飞沙堰了。

飞沙堰,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二个主体工程,这堰修在离堆之侧,是一道低坝,堰顶距河床仅2.15米。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内江泄洪排沙。从鱼嘴分进的内江水,被离堆一顶,自然旋流起来,每当夏秋之季水流量大于宝瓶口的可流量时,宝瓶口不能通过的水,主要从飞沙堰泄出,而且旋流所泛起的泥沙也就从飞沙堰一齐流出去。“飞沙”二字的意思就在于不仅溢洪还能排沙。

测量资料表明,内江流量越大,飞沙堰的泄洪能力越强。特大洪水时,从鱼嘴分进内江总干渠的流量可达宝瓶口流量的四倍。75%的内江水可从这里泄出。当枯水季节,水位低于飞沙堰时,它便成了一道天然节制闸,自动失去了泄洪功能,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灌溉。资料还表明,在飞沙堰第二次利用弯道流体力学原理,排走江水含沙量的约15%。鱼嘴已排沙80%,流向成都平原的水流含沙量就只占5%左右了。

宝瓶口

宝瓶口是都江堰系统工程的关键环节。宝瓶口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犹如瓶口一样,严格控制着江水进人成都平原的流量,当宝瓶口的进水量饱和(约700立方米/秒)后,无论岷江发生多大的洪水,宝瓶口也拒之“口”外,概不容纳。这种稳定的进水量,对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防洪、运输等都产生了特大效益。

宝瓶口旁的这小山叫离堆。

选择在宝瓶口位置开凿离堆是极其科学的。它使内江水经过一段流程后水势便于控制,水质进一步澄清,然后被迎面独立的离堆顶托江水,创造了飞沙堰泄洪排沙的功能和宝瓶口的瓶颈效用。保证了成都平原的防洪和灌溉。所以说,在宝瓶口位置开凿离堆,决定了整个渠首工程的布局。两千多年前的李冰能利用岷江和玉垒山的山形水势,设计出这样妙绝古今的水利枢纽工程,是何等的了不起!都江堰所展示的我国古代水利科学水平,难道不值得我们为之感到自豪,感到振奋吗!

主题四川五项管理心得体会和方法九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雅安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由蒙山和百丈湖两个主景区组合而成,是四川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坐落在名山县境内,距成都110公里,离雅安市15公里,318国道纵贯景区,成都-雅安高速公路两条引道与蒙山和百丈湖直接相连,交通十分方便。

蒙山,横亘于名山县城西北侧,山势北高南低,呈东北一西南带状分布,延伸至雅安境内。山体长约10公里,宽约4公里。蒙顶五峰环列,状若莲花,最高峰上清峰,海拔1456米。从蒙顶西眺可见峨眉、瓦屋、周公诸山。向东俯视,原野平畴,山峦起伏,溪涧纵横,风景如画。现存建筑古刹永兴寺、千佛寺、净居庵等寺庙坐落于茶园翠霭茂林间,红墙梵宇,别增情趣。

蒙山因“雨雾蒙沫”而得名,这里因常年雨量达20xx毫米以上,古称“西蜀漏天”。西麓雅安有“雨城”之名,又有“雅安多雨,中心蒙山”之说。雨多而形成云多、雾多的景象。春夏秋季,从山巅俯瞰,云雾飘浮于山岭沟壑之间,小山浮露,恰似仙山琼阁。冬天从山下仰观,冰丝雪挂,山岗云绕,亦真亦幻。日出时金光漫射,红云飘浮。小山座座,亦如只只凤凰,沐浴着初升的朝阳。傍晚远望名山、雅安两城万家灯火,如繁星落地,景象万千。

蒙山是中国种茶业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蒙山茶祖师吴理真好开始在蒙顶驯化栽种野生茶树,开始了人工种茶的历史。唐宋时是蒙山茶的极盛时期。从唐玄宗天宝元年(720xx年)被列为贡品,作为天子祭祀天地祖宗的专用品,一直沿袭到清代,历经一千二百多年而不间断。在民间,蒙顶茶历来被看作祛疾去病的神来之物。因此,历史悠久的蒙顶茶被称为“仙茶”,蒙山被誉为“仙茶故乡”。

蒙顶茶的声名远扬使之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在我国,赞茶的名联佳句首推以民谚方式流传甚广的“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琴茶》诗有“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的吟唱。唐代黎阳王《蒙山白云岩茶》诗有“闻道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的概叹。宋代诗人文同《蒙顶茶》诗有“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的赞颂。唐宋大家孟郊、韦处厚、欧阳修、陆游、梅尧臣等,都留下不少以蒙山茶为题的诗文。明清时代的诗文题词则更为丰富,当代诗人、文学艺术家也留下了许多吟诵蒙山茶的华章佳句。悠久的茶史形成了特色独具的蒙山茶文化。

位于四川雅安名山县,是世界茶文化圣山,是茶文明发祥地。西汉(公元前53年)茶祖吴理真在这里开人类种植茶树先河,从唐代到清末,中央朝廷祈天祭祖专用茶源于皇茶园。“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倾倒亿万茶客。佛经“蒙山施食仪规”,供佛用“蒙山雀舌茶”皆源于此。中国茶经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遍及五湖四海。

其中的黄牙和甘露为上品,另外还有雀舌,毛峰,碧潭飘雪等。

蒙顶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境内,四川盆地西南部,横亘于名山县城西北侧,山势北高南低,呈东北一西南带状分布,延伸至雅安境内。山体长约10公里,宽约4公里。蒙顶五峰环列,状若莲花,最高峰上清峰,海拔1456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