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选取某一角度谈心得体会范文 谈心得体会怎么写(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01:13:07 页码:14
选取某一角度谈心得体会范文 谈心得体会怎么写(7篇)
2023-01-05 01:13:07    小编:ZTFB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选取某一角度谈心得体会范文一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

2.分析作者笔下的形象,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3.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炽热而深沉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对它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为它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教学新课

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其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新中国成立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以“悲哀的诗人”自称。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重大影响的诗人。

写作背景: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划分诗歌节奏。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教学提示】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歌并划分节奏,在朗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2.请同学们听朗读示范,用心感受,并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诗歌的感情基调。

明确:深沉。

3.请同学们结合本文写作背景,说说该如何理解文本中的“深沉”一词。

明确: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作为诗人的艾青,亲见了自己生存的土地被侵略者肆意践踏的过程,怀着对侵略者的痛恨与对家国的热爱写下了这首诗。因此,“深沉”一词中既包含着对这片土地深切的喜爱,又包含着对这片土地遭受兵燹之灾的沉痛。

4.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其“深沉”的特点。

目标导学三:分析诗歌意象,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

1.探究: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它们是如何从常见的实景变为意象的?

明确:“土地”:土地是实写的脚下的“土地”,但它同时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祖国命运的象征。因此,这里的“土地”,不再是单纯的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

“河流”与“风”:“河流”与“风”本是常见之景,但是“河流”的前面加上了“永远汹涌着”和“悲愤”两个修饰语,“风”前面加上了“无止息地吹刮着的”和“激怒”两个修饰语,如此,“河流”“风”便不只表现了实景,更把悲愤和激怒的人民为了挽救土地的那种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奋力抗争的革命斗争,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这两种外在的纯景物也就变成了含有作者主观情思的“意象”。

“黎明”:这个意象表明作者坚信在人民风起云涌的斗争中必将迎来曙光,迎来胜利。

【教学提示】

意象:即寓“意”之“象”,指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意象”概念的把握。

2.意象是融合了主观情感的客观之景,本文的意象除了表达出作者的感情,更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请你说说上述意象分别象征着什么。

意象

象征意义

土地

繁衍着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河流、风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

对光明的向往和希望

【教学提示】

象征:当我们可以用一个具体的事物来代表一个抽象的事物,并且前者是后者意义的载体,是后者精神的呈现时,就可以说前者是后者的象征。

3.作者为何选取上述意象?你能模仿作者,创造合适的意象来表达这深沉的情感吗?

明确:作者所表达的主题是热爱中华民族,热爱自己的家国。因此,选用“土地”意象象征自己的家国最为适宜。“河流”“风”“黎明”等景象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大地的画卷,已有动荡之势,当作者再配以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饰语,它们便更加鲜活地组织在一起,具有了深刻的象征意义。也可以尝试用其他的意象,如“那滂沱不绝的沉重雨滴”等。

【学法指导】

学生可大胆尝试,模仿艾青的写诗手法,自选景象作为表达情感的意象。

4.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为何要将自己假设为鸟?如何理解这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明确:这是一只愿意将生命耗尽,将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的鸟。作者将自己假设为鸟,借鸟儿与土地的关系来展开全诗的艺术境界,使诗的整体构架显得巧妙自然,浑然一体。而假设为鸟后,一开篇便说“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本来,鸟声是优美清脆的,不存在“嘶哑”的声音,但当时悲壮的时代氛围(抗战初期)、作者特殊的个性与气质以及作者特殊的表达需要,共同作用于鸟儿,使其变成了以嘶哑喉咙歌唱的悲凉意象,以此表现出作者对土地的爱是如此执着、坚贞和顽强。

目标导学四:赏析作品,把握诗歌艺术特色

1.这首诗在结构上共分两节,请简要说说两节诗歌各有什么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明确:诗的第一节是从虚拟的视角,即从鸟儿的视角去想象,去表现鸟儿对土地的忠诚与挚爱,显得形象含蓄;第二节却换成实写的视角,即从作者自我的视角去实写自己“常含泪水的眼睛”,倾诉自己对土地的“深沉”之爱,是直抒胸臆。这样,虚境和实境的结合与对应,构筑了全诗内在完整的艺术空间;结果与原因的关联与对照,又构成了支撑全诗的内在逻辑结构。此外,从手法特点上看,第一节用的是比,是想象的境界;第二节则是直抒胸臆的写实。全诗由前面蒙太奇镜头式的画面暗示转到了后面作者的直接指点,以一个强有力的情感抒发结束了全篇,从而把注意力引到一个浓郁的情感氛围中,再一次感受到作者对土地的忠贞与挚爱。

2.探究:本诗多次出现助词“的”,这样写会不会显得诗歌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请就此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诗人为求诗句简练并富有诗意美,在写诗时往往忌用或少用助词“的”,即便是自由诗创作,“的”字多次出现,也会显得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艾青则不然,他不仅不避讳这个助词“的”,还巧妙地运用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也正是艾青诗作不同于其他诗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三、板书设计

关于选取某一角度谈心得体会范文二

绿色植物如菠菜叶中含有叶绿素(绿)、胡萝卜素(橙)和叶黄素(黄)等多种天然色素。

叶绿素存在两种结构相似的形式即叶绿素a(c55h72o5n4mg)和叶绿素b(c55h70o6n4mg)),差别仅是a中一个甲基被b中的甲酰基所取代。它们都是吡咯衍生物与金属镁的络合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催化剂,也是食用的绿色色素,可用于糕点、饮料水等中,添加于胶姆糖中还可消除口臭。植物中a的含量通常是b的3倍。尽管叶绿素分子中含有一些极性基团,但大的烃基结构使它易溶于石油醚等一些非极性溶剂。

胡萝卜素(c40h56)是具有长链结构的共轭多烯。它有三种异构体α—,β—,和γ—胡萝卜素,其中β—异构体含量最多,也最重要。生长期较长的绿色植物中,异构体中β—的含量多达90%。β—具有维生素a的生理活性,其结构是两分子维生素a在链端失去两分子水结合而成。生物体内,β—体受酶催化氧化即形成维生素a。目前,β—体可作为维生素a使用,也可作为食品工业的色素,β一胡萝卜素还有防癌功能。

叶黄素(c40h56o2)是胡萝卜素的羟基衍生物,在光合作用中能起收集光能的作用。在绿叶中通常是胡萝卜素的两倍。较易溶于醇而在石油醚中溶解度较小。 由此可见,叶绿素等天然色素有广泛的用途,对于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就显得很重要了.本实验就提取和分离做了相关的研究。

1.1 仪器与试剂

仪器:研钵、分液漏斗、显微载玻片、毛细管、层析柱(20×10 cm)、uv-240

紫外分光光度计

试剂:石油醚、乙醇(95%)、菠菜叶、丙酮(化学纯)、乙酸乙酯(化学纯)、无

水硫酸钠、硅胶g、中性氧化铝(150目~160目)

1.2 提取与分离

1.2.1 浸泡法提取色素

在研钵中放入20 g新鲜的菠菜叶,加入20 ml3:2(体积比)石油醚—乙醇混合液,适当研磨(不要研成糊状,否则会给分离造成困难),用倾析法将提取液转

移到分液漏斗中,每次用10ml水洗涤两次,以除去萃取液中的乙醇。洗涤时要轻轻旋荡,以防乳化。弃去水乙醇层,石油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干燥后滤入小圆底烧瓶,在水浴上蒸发浓缩至大约l m l。

1.2.2 薄层层析

取四块显微载玻片,硅胶g经0.5%羧甲基纤维素钠调制后制板,在室温下晾干后在110°c活化1h。选取效果最好的一块进行点样。

展开剂:(1)石油醚—丙酮=8:2(体积比)

(2)石油醚—乙酸乙酯=6:4(体积比)

取活化后的层析板,点样,放入预先选定展开剂的广口瓶。瓶的内壁贴一张高5cm,绕周长4/5的滤纸,下部浸入展开剂中,盖上瓶盖。待展开剂上升至规定高度时,取出层析板,晾干,做出标记。

分别用两种展开剂展开,比较不同展开剂的展开效果。观察斑点在板上的位置并排列出胡萝卜素、叶绿素和叶黄素的rf值的大小。注意更换展开剂时,需干燥层析瓶,不允许前一种展开剂带入后一系统。

1.2.3 柱层析

取少量脱脂棉在小烧杯中用石油醚浸润后,挤压除去气泡,放在层析柱底部。在层析柱中加15cm石油醚。加入中性氧化铝8克,打开柱下活塞,保持石油醚高度不变,氧化铝在柱子中堆积。装完后,打开下端活塞,放出溶剂,直到氧化铝表面剩下1—2mm高为止(不能使氧化铝表面露出液面)。

将浓缩液用滴管加到柱顶部,打开下端活塞,让液面下降到柱面以下1mm,关闭活塞,加数滴石油醚,打开活塞,使液面下降,几次反复,使色素全部进入柱体。

在柱顶加1.5cm洗脱剂——9:1(体积比)石油醚—丙酮。打开活塞,用锥形瓶收集。当第一个有色成分即将滴出时,取另一锥形瓶收集,得橙黄色溶液,即胡萝卜素。

2.1提取

由于甲醇与乙醇的极性相近,但是乙醇易得、无毒,所以用3:2的石油醚一乙醇通过浸泡的方法提取菠菜色素,而不是用石油醚—甲醇。

2.2分离

薄层层析

薄层层析又叫薄层色谱,是色谱法中的一种,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要的实验技术,属固—液吸附色谱,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可以用于少量样品(几到几微克,甚至0.01微克)的分离。实验中涉及的菠菜色素的比移值(rf)(薄层色谱法中原点到斑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的比值)列表如下:

在一定的色谱条件下,特定化合物的rf值是一个常数,因此有可能根据化合物的rf值鉴定化合物。

菠菜色素中各种色素的比移值rf大小为:胡萝b素 叶黄素叶绿素,按此顺序它们的非极性依次减弱。物质极性的判断为柱层析中洗脱剂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价值。

柱层析

胡萝卜素极性最小,因此胡萝卜素的洗脱剂用极性较小的9:l的石油醚-丙酮溶剂效果较好。但要收集其他几种色素得换用其他的洗脱剂,因为色素的极性各不相同,且有一定差别。如用7:3石油醚-丙酮分离叶黄素.分离出胡萝卜素和叶

黄素后,可加大溶剂极性以较快速度洗脱叶绿素.用3:1:1的丁醇-乙醇-水洗

脱剂洗脱叶绿素。

采用浸泡法提取色素比抽滤法更好。在薄层层析时,用石油醚-丙酮=8:2时,能更明显的看到分层。在柱色谱洗脱剂的选择上,基于薄层分析的极性判断选择了石油醚-丙酮=9:1的溶剂作为洗脱剂,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到洗脱剂在柱层析中的重要性。

关于选取某一角度谈心得体会范文三

1.本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二课题,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氧气的制取后,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2.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涵盖了《化学课程标准》中第一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的四个二级主题: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的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该课题在初中化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具有重要地位地位。

知识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原理;

2.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

3.掌握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学会通过实验原理,选择、使用化学实验仪器;

2.练习装置气密性检验和向上排气法集气等实验基本操作;

3.培养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难点: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出发,自主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本年级学生聪明好学,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强,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能够合作达成本次教学目标。

析(根据个人说课效率,适当截取)

1.激励法: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2.引导法:通过对教材和学情的正确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

3.探究法: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4.归纳法: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1.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树立合作意识。

2.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培养思维能力。

3.指导学生相互交流,互帮互学。

4.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5.指导学生分析误差,学会归纳总结,并从中获得进步。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在此环节,为了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发学生探究学习积极性,我采用如下方式: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场景见到、用到、谈到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不是只有好处?或者只有坏处?顺势通过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制作舞台效果、利用干冰人工降雨、碳酸饮料等丰富多彩的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

组织学生小组探究学习,回顾所学知识,并且思考有哪些方法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同学们经过讨论,可以给出很多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但是那些方法能用作二氧化碳的制取呢?

我给出几个原则,供同学们参考:

1:原料是否廉价易得;

2:操作是否简便易行;

3:反应速率是否适中,是否可控

4:气体是否纯净,是否便于收集;

5:过程是否绿色环保等。

通过同学们的探究、对比,在我的提示下,得出采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会有什么问题。(在次环节,说出不用其他原料的原因。这是重要得分点)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制取氧气的方法,指导同学们思考:制取装置的选取与反应物的状态以及反应条件有关。

1: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反应,需加热)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固体与固体反应,需加热)

3: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过氧化氢。(固体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气体的收集方法,则需要考虑气体是否易溶于水,以及它们的密度与空气密度大小相比较。(针对二氧化碳具体说一下,这是得分点)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学生小组探究学习,学生能够探究出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在此环节,我不会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的提高。

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二氧化碳的验证方法,此处需要强调的是:澄清石灰水溶质的化学成分是什么?生成物是什么,让学生知道验证二氧化碳的真实原理。

验满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小组探究得出结论:利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以及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注意有效表达方式,重音凸显)

引导学生思考本实验装置的局限性:比如二氧化碳容易从长颈漏斗口漏出;二氧化碳的制取量不容易控制;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稀盐酸有挥发性等,逐步引导学生将实验装置改进完善!

课件呈现各种梯度化题目,针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及时复习、应用,让学生及时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学习技能。

临下课前,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学生感觉最直观的就是所学的基本知识,对同学们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会使学生有满满的收获感。

2.对重点实验技能、分析问题方法进行回顾: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实验技能是逐步培养起来的,及时总结、回顾对学生成长有莫大好处。

3.对学生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及时表扬好的学习态度,批评不认真,课堂不积极思考问题等错误行为,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有很大帮助!

教学结束后,分小组进行实验评价,评价分为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教师只评价实验小组。评价等级分为a,b,c三个等级。

a.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b.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a.发生装置:固体、液体不加热型 b.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a.检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b.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熄灭则已满。

关于选取某一角度谈心得体会范文四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内容是《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针对本次说课,我将遵循新课程标准理念,辅于教育教学有关知识为指导,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等七个方面展开说课。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章课题二。本节课主要包括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探究,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以及氧气的制取,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将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之后学习其它的相关实验做铺垫。

我所面对的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拥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经验。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但是这些能力都不够完善,因此我会在课堂中充分结合他们的优势,不断的引导,让学生能参与到我的课堂之中。

(过渡:基于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说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能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

2.通过合作探究,总结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实验的一般步骤,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体会实验与化学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过渡:教学是生命相遇、心灵相会的过程。本课的教学方法预设如下:)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牢牢的吸引学生。采取复习导入的形式回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式,进一步提问实验室中二氧化碳又该如何制取。引起学生思考,引入新课《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这一部分我会请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备原理以及相关化学方程式该的书写。

首先,提问制取气体的实验仪器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预设学生能回答出从发生装置考虑有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从收集装置考虑有生成气体的密度和是否与水反应以及是否溶于水。

然后,我会组织学生针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比较进行小组讨论装置的选用。引导学生分别从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以及气体产物的密度和是否溶于水以及与水反应等方面进行对比,最终参考氧气的制取装置,给出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反应装置是固体与液体的不加热反应装置;收集装置是瓶口向上排空气法。

设置合理的小组讨论,既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又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紧接着,我会在多媒体上展示多种实验仪器,让学生讨论优缺点,最后选择最佳的实验装置。

最后,对于二氧化碳检验过程,学生能根据二氧化碳性质总结出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至于检验是否盛满,学生可以得出观察集气瓶口燃着的木条是否熄灭来验满。

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建立宏观的表象,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知识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从而突破重难点。

在本课的巩固与拓展环节,组织小组讨论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制取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小结:为了了解每个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采取随机提问的方式进行总结。

作业:课后查询资料还有哪些方式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选取哪些实验仪器。

开放性的小结和作业可以检验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介绍一下我的板书设计,采取提纲式的板书,本着直观、简洁、清晰、明了原则。

关于选取某一角度谈心得体会范文五

1.本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二课题,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氧气的制取后,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2.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涵盖了《化学课程标准》中第一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的四个二级主题: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的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该课题在初中化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具有重要地位地位。

知识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原理;

2.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

3.掌握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学会通过实验原理,选择、使用化学实验仪器;

2.练习装置气密性检验和向上排气法集气等实验基本操作;

3.培养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难点: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出发,自主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本年级学生聪明好学,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强,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能够合作达成本次教学目标。

析(根据个人说课效率,适当截取)

1.激励法: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2.引导法:通过对教材和学情的正确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

3.探究法: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4.归纳法: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1.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树立合作意识。

2.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培养思维能力。

3.指导学生相互交流,互帮互学。

4.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5.指导学生分析误差,学会归纳总结,并从中获得进步。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在此环节,为了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发学生探究学习积极性,我采用如下方式: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场景见到、用到、谈到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不是只有好处?或者只有坏处?顺势通过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制作舞台效果、利用干冰人工降雨、碳酸饮料等丰富多彩的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

组织学生小组探究学习,回顾所学知识,并且思考有哪些方法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同学们经过讨论,可以给出很多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但是那些方法能用作二氧化碳的制取呢?

我给出几个原则,供同学们参考:

1:原料是否廉价易得;

2:操作是否简便易行;

3:反应速率是否适中,是否可控

4:气体是否纯净,是否便于收集;

5:过程是否绿色环保等。

通过同学们的探究、对比,在我的提示下,得出采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会有什么问题。(在次环节,说出不用其他原料的原因。这是重要得分点)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制取氧气的方法,指导同学们思考:制取装置的选取与反应物的状态以及反应条件有关。

1: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反应,需加热)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固体与固体反应,需加热)

3: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过氧化氢。(固体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气体的收集方法,则需要考虑气体是否易溶于水,以及它们的密度与空气密度大小相比较。(针对二氧化碳具体说一下,这是得分点)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学生小组探究学习,学生能够探究出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在此环节,我不会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的提高。

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二氧化碳的验证方法,此处需要强调的是:澄清石灰水溶质的化学成分是什么?生成物是什么,让学生知道验证二氧化碳的真实原理。

验满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小组探究得出结论:利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以及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注意有效表达方式,重音凸显)

引导学生思考本实验装置的局限性:比如二氧化碳容易从长颈漏斗口漏出;二氧化碳的制取量不容易控制;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稀盐酸有挥发性等,逐步引导学生将实验装置改进完善!

课件呈现各种梯度化题目,针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及时复习、应用,让学生及时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学习技能。

临下课前,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学生感觉最直观的就是所学的基本知识,对同学们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会使学生有满满的收获感。

2.对重点实验技能、分析问题方法进行回顾: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实验技能是逐步培养起来的,及时总结、回顾对学生成长有莫大好处。

3.对学生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及时表扬好的学习态度,批评不认真,课堂不积极思考问题等错误行为,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有很大帮助!

教学结束后,分小组进行实验评价,评价分为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教师只评价实验小组。评价等级分为a,b,c三个等级。

a.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b.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a.发生装置:固体、液体不加热型 b.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

a.检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b.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熄灭则已满。

关于选取某一角度谈心得体会范文六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内容是《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针对本次说课,我将遵循新课程标准理念,辅于教育教学有关知识为指导,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等七个方面展开说课。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章课题二。本节课主要包括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探究,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以及氧气的制取,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将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之后学习其它的相关实验做铺垫。

我所面对的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拥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经验。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但是这些能力都不够完善,因此我会在课堂中充分结合他们的优势,不断的引导,让学生能参与到我的课堂之中。

(过渡:基于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说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能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

2.通过合作探究,总结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实验的一般步骤,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体会实验与化学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过渡:教学是生命相遇、心灵相会的过程。本课的教学方法预设如下:)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牢牢的吸引学生。采取复习导入的形式回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式,进一步提问实验室中二氧化碳又该如何制取。引起学生思考,引入新课《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这一部分我会请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制备原理以及相关化学方程式该的书写。

首先,提问制取气体的实验仪器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预设学生能回答出从发生装置考虑有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从收集装置考虑有生成气体的密度和是否与水反应以及是否溶于水。

然后,我会组织学生针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比较进行小组讨论装置的选用。引导学生分别从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以及气体产物的密度和是否溶于水以及与水反应等方面进行对比,最终参考氧气的制取装置,给出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反应装置是固体与液体的不加热反应装置;收集装置是瓶口向上排空气法。

设置合理的小组讨论,既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又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紧接着,我会在多媒体上展示多种实验仪器,让学生讨论优缺点,最后选择最佳的实验装置。

最后,对于二氧化碳检验过程,学生能根据二氧化碳性质总结出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至于检验是否盛满,学生可以得出观察集气瓶口燃着的木条是否熄灭来验满。

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建立宏观的表象,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知识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从而突破重难点。

在本课的巩固与拓展环节,组织小组讨论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制取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小结:为了了解每个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采取随机提问的方式进行总结。

作业:课后查询资料还有哪些方式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选取哪些实验仪器。

开放性的小结和作业可以检验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介绍一下我的板书设计,采取提纲式的板书,本着直观、简洁、清晰、明了原则。

关于选取某一角度谈心得体会范文七

  1 、在活动日前招聘30名临时工(19名女的,11名男的),负责外送、客服、花束装饰、宣传以及卖散花等工作,要求外送人员必须熟悉当地环境,以致送花不会出现找不到地点、送花迟到等情况。

  需要8名外送人员(本店原有2名外送人员,6名男临时工);

  接听电话与网上订单需要2名人员(本店原有1名客服人员、 1名女临时工);

  花束装饰人员5名(本店原有2名花束装饰、 3名女临时工);

  2名门口宣传,5名街头宣传人员(6名临时工2女5男,女的在门口宣传,男的到附近借口宣传);

  安排14名人员将散花卖到附近的大学、电影院、大型娱乐场所门口、广场、花园等等七夕情人节情人会一起去的地方(本店原有1名销售人员,13名都是女临时工,该销售人员会对这13名临时工稍加培训);

  除了外送临时工有必要要求,其他临时工可以聘请一些附近打兼职的大学生,大学生兼职相对成本比较低,聘请他们可以减低成本。

  活动前开展各种广告与宣传活动,在大街小巷发放传单广告,做好店内装饰宣传,网上更新花店生意,广泛接收各种预约花束与网上订购,同时准备为活动的大量送花、卖花活动补充足够货源,而合作伙伴方面提供的物品进行包装,作为活动赠送的小礼品。

  活动过程中,消费者在本店消费满99元可获得本店的vip卡。无论新老顾客,凡vip顾客凭vip卡即可限领取礼品一份。如顾客对本次活动有任何疑惑,销售人员应详细说明,此活动最终解释权在本店。

  在网站上开设一个顾客论坛平台,给予顾客对我们花店活动或建议,并解决一下顾客对我们此次活动的不满,然后随机选取10个名额送出本店的精心礼品。

  继续和媒体合作进行宣传,利用打铁趁热的原理,进一步提高我们花店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留住了老顾客,招来了新顾客,将花店销售率提高一个档次。

  临时工费用:30人,每人3日工资平均为500元。

  店内店面的装饰:更换一些旧老的饰品,由店门口到店内的一张红地毯,店面装饰与临店相比突出点,吸引路人的欲望。约20xx元。

  广告宣传费用:一张横幅300元,宣传单10000张约800元,租下附件一带的大型展板约5张,租一个月,每张每月约8000元。

  临时工费用15000元。

  店内店面的装饰20xx元。

  广告宣传费用41100元。

  合计58100元。

  1 、为了不出现送花迟到的现象,我们会通知送花员提前5—15分钟到达目的地。

  2 、如果出现政府部门的干预,我们会进行合理的协调,以及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

  3、遇到顾客的投诉,我们会用最合适的方式与客户进行交流,并立即向其表示道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好顾客的不满。

  4 、形成整个的一个系统,设施完善、尽善尽美、满足客户需求、宣传到位、服务到家。

  5、提高了群众对flower花店的认知度,给群众留下深刻印象,就跟提到送礼就想到脑白金一样,让消费者谈到送花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们flower花店;从而拥有更多的忠实稳定的顾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