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青年大学习第三期心得体会及收获(模板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5 06:28:32 页码:8
青年大学习第三期心得体会及收获(模板16篇)
2023-11-15 06:28:32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和动机。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作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时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青年大学习第三期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一

学习20__全国两会精神,就是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下面就是个人学习两会的工作心得体会。

一、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安全医疗的根本保证。

1、护理部重申了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明确了各类岗位职责制和护理工作制度,如职责护士、巡回护士各尽其职,杜绝了病人自换吊瓶,自拔针的不良现象。

2、坚持了查对制度:

(1)要求医嘱班班查对,每周护士长参加总核对1-2次,并有记录;。

(2)护理操作时要求三查七对;。

(3)坚持填写输液卡,一年来未发生大的护理差错。

3、认真落实骨科护理常规及显微外科护理常规,坚持填写了各种信息数据登记本,配备五种操作处置盘。

4、坚持床头交接班制度及晨间护理,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二、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1、坚持了护士长手册的记录与考核:要求护士长手册每月5日前交护理部进行考核,并根据护士长订出的适合科室的年计划、季安排、月计划重点进行督促实施,并监测实施效果,要求护士长把每月工作做一小结,以利于总结经验,开展工作。

2、坚持了护士长例会制度:按等级医院要求每周召开护士长例会一次,资料为:安排本周工作重点,总结上周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向各护士长反馈护理质控检查状况,并学习护士长管理相关资料。

3、每月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不断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

4、组织护士长外出学习、参观,吸取兄弟单位先进经验,扩大知识面:5月底派三病区护士长参加了国际护理新进展学习班,学习结束后,向全体护士进行了汇报。

三、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

1、继续落实护士行为规范,在日常工作中落实护士礼貌用语50句。

2、分别于6月份、11月份组织全体护士参加温岭宾馆、万昌宾馆的礼仪培训。

3、继续开展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定期或不定期测评)满意度调查结果均在95%以上,并对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评选出了最佳护士。

4、每月科室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一次,征求病人意见,对病人提出的要求给予最大程度的满足。

5、对新分配的护士进行岗前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护士行为规范教育及护理基础知识、专科知识、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者给予上岗。

四、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1、对在职人员进行三基培训,并组织理论考试。

2、与医务科合作,聘请专家授课,讲授骨科、内、外科知识,以提高专业知识。3、各科室每周晨间提问1-2次,资料为基础理论知识和骨科知识。

4、“三八妇女节”举行了护理技术操作比赛(无菌操作),并评选出了一等奖(吴蔚蔚)、二等奖(李敏丹、唐海萍)、三等奖(周莉君)分别给予了奖励。

5、12月初,护理部对全院护士分组进行了护理技术操作考核:病区护士考核:静脉输液、吸氧;急诊室护士考核:心肺复苏、吸氧、洗胃;手术室护士考核:静脉输液、无菌操作。

6、加强了危重病人的护理,坚持了床头交接班制度和晨间护理。

7、坚持了护理业务查房:每月轮流在三个病区进行了护理业务查房,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以到达提高业务素质的目的。

8、9月份至11月份对今年进院的9名新护士进行了岗前培训,资料为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知识,组织护士长每人讲一课,提高护士长授课潜质。

9、全院有5名护士参加护理大专自学考试,有3名护士参加护理大专函授。

五、加强了院内感染管理。

1、严格执行了院内管理领导小组制定的消毒隔离制度。

2、每个科室坚持了每月对病区治疗室、换药室的空气培养,对高危科室夏季如手术室、门诊手术室,每月进行二次空气培养,确保了无菌切口无一例感染的好成绩。

3、科室坚持了每月对治疗室、换药室进行紫外线消毒,并记录,每周对紫外线灯管用无水酒精进行除尘处理,并记录,每两月对紫外线强度进行监测。

4、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各病区、手术室、急诊室均能及时毁形,浸泡,集中处理,并定期检查督促,对各种消毒液浓度定期测试检查坚持晨间护理一床一中一湿扫。

5、各病区治疗室、换药室均能坚持消毒液(1:400消毒灵)拖地每日二次,病房内定期用消毒液拖地(1:400消毒灵)出院病人床单进行了终末消毒(清理床头柜,并用消毒液擦拭)。

6、手术室严格执行了院染管理要求,无菌包内用了化学指示剂。

7、供应室建立了消毒物品监测记录本,对每种消毒物品进行了定期定点监测。

六、护理人员较出色的完成护理工作。

1、坚持了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为病人带给优质服务的宗旨,深入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透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以及透过护士的言传身教,让病人熟悉掌握疾病防治,康复及相关的医疗,护理及自我保健等知识。

2、八月份在三病区开展整体护理模式病房,三病区护士除了向病人讲授疾病的防治及康复知识外,还深入病房与病人谈心。

3、全年共收治了住院病人2357个,留观125个,手术室开展手术2380例。急诊护士为急诊病人带给了全程服务,包括护送病人去拍片,做b超、心电图,陪病人办入院手续,送病人到手术室,三个病区固定了职责护士、巡回护士,使病员得到了周到的服务。

4、全院护理人员撰写护理论文30篇,其中一篇参加了全国第三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有3篇参加台州地区学术交流,有2篇参加《当代护士》第二十一次全国护理学术交流。

七、存在问题:

1、个别护士素质不高,无菌观念不强。

2、整体护理尚处于摸索阶段,护理书写欠规范。

3、由于护理人员较少,基础护理不到位,如一级护理病人未能得到一级护士的服务,仅次于日常工作。

4、病房管理尚不尽人意。一年来护理工作由于院长的重视、支持和帮忙,内强管理,外塑形象,在护理质量、职业道德建设上取得了必须成绩,但也存在必须缺点,有待进一步改善。

青年大学习第三期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二

尊敬的系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环境0903的。今天,我很荣幸地站在这里表达自己由来已久的愿望:“我要竞选学习部副部。”

很高兴,我加入学习部这个有爱的团队一年了。在当干事的一年里,我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支持,也得到了许多帮助。从工作中提高了自己的组织与协调能力,学会了怎样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培养了我的责任心与荣誉感。在这一年里,我也参加了一些学校或学院举办的活动。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有大家的帮助,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在新生演讲赛中获三等奖,在期末获综合奖学金三等奖,在宿舍文化节中和舍友们默契合作,获得了“校文明宿舍标兵”“系十佳宿舍”“校舍标大赛三等奖”等奖项。今天,我站在这里竞选学习部副部,也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我相信,我有能力胜任学习部副部一职,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那学习部是做什么的呢?这是每一个竞选人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学习部是为帮助大家的学习而存在的。所以,需要经常组织一些有助于大家学习的活动。学习部也是学生和老师间的一个枢纽,促进了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学习部也忙碌于大家的各种考级考证中,是学生会不可或缺的一个团体。

学习部的事物经常比较琐碎,所以它对个人成绩的要求仅仅是一个基础,更加注重的是服务的过程。要求细心,要求耐心,要求责任心,要求愿意为同学们服务的诚心,要求体力与脑力的结合。

假如我有幸得到大家的信任,成为学习部副部,我要努力完善自己,以饱满的激情和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情;要进一步提高责任心,秉持着“要做就做好的”原则;要进一步的广纳贤言,虚心地向他人学习。

假如我当上了学习部副部,首先我会与部长沟通好,确认每一阶段的工作并经常与干事们谈心,彼此交流对生活、工作的看法,使学习部更加团结。还要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结合一切可团结的力量,更好地完成一系列的工作。

假如我当上了学习部副部,我将以“奉献校园,服务同学”为宗旨,真正做到为同学们服务。首先,要引导同学们学好专业知识,全面发展,带领同学们树立良好的学风,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举办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锻炼同学们的能力,增长见识。最后,还要尽量了解全系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我系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同学们对教学的意见,做好教学反馈工作,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问题。

我知道,再多灿烂的话语也只不过是一瞬间的智慧与激情,朴实的行动才是开在成功之路上的鲜花。也许我不是最优秀的一个,但我会是最积极的一个;也许我不是最有贡献的一个,但我会是最努力的一个;也许我不是最耀眼的一个,但我是最不吝啬微笑的一个。。

我坚信,通过之前的洗礼,在学习部副部的工作锻炼中,明天的我必将受益匪浅。我也坚信,青春的舞台由我主宰会更好!

最后,真诚地请各位支持我,投我一票!

青年大学习第三期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三

《求是》杂志近日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与法律制度》,文章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需要坚持好、实施好,也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

12月4日是我国第六个“国家宪法日”,也是“全国法制宣传日”,之所以将这一天确定为“宪法日”,是因为我国现行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设立“宪法日”,目的是更好地保证宪法的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是治国理政的总规矩,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要以“宪法日”为契机,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强化全民法制意识,塑造共同法律信仰,让“制度自信”之花在人民心中不断绽放。

保证“制度自信”之帆的“躯体”健康,要坚守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实际,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宪法在这个整体中居于统帅地位,并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日”只是一个载体,在这一天会举行“宪法宣誓”活动,会组织学习交流,会走到大街小巷与老百姓讲解宪法内容,我们设立“宪法日”,不单单是为了宣传宪法,而是要通过这样一个“纪念日”,让宪法精神乃至法治精神能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的心中,在全社会营造出一种学法、守法、尊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要让老百姓真正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掌握好还能用得好。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立法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守好这个“整体”,就是以制度“躯体”之健康为人民谋幸福!

确保“制度自信”之帆的“生命”旺盛,要及时总结实践中成熟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将其上升为制度、转化为法律。法律和制度是抽象的、概括的,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法律和制度的制定又来源于现实,以社会为基础,在制定过程中对社会实际的预测必然是有限的。先制定的法律和制度不一定能反映出新出现的矛盾和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及时总结提升好的经验和做法,将“实践”上升为“理论”,保证制度的“生命”旺盛。我国“国家宪法日”设立于,并于此后逐渐建立起宪法宣誓制度,事实上,自我国现行宪法正式实施以来,设立“宪法日”的呼声就由来已久,这是一个探索、建立、完善的过程。我们在长期地实践和探索中摸着石头过河、与时俱进,建立了这些好的制度、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凝聚起全社会的法治信仰,不仅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也更好地推进了全面依法治国,筑牢了“制度自信”的基石。

保持“制度自信”之帆的“灵魂”不老,要积极吸收借鉴人类制度文明有益成果,加强理论研究,注重制度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保持“制度自信”之帆的“灵魂”不老,就要在传承中超越、在吸收中提升、在借鉴中完善、在改革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开放包容性,我们要进步,离不开对优秀和先进文明的学习借鉴,要坚持合理借鉴人类制度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在交流互鉴中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在放眼世界中去粗取精、推陈出新,走出自己的路。同时,要加强理论研究,为制度自信提供理论支撑,以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让“制度自信”永葆生机。宪法宣誓制度是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并将其载入宪法,这就是一种重要的制度创新,也是宪法实施形式的一种全新尝试。用看得见的“仪式感”培养宣誓者对法律的敬畏,让宣誓者形成内心的认同和良心的约束,“宪法日”也应坚持宪法宣誓制度,通过开展宪法宣誓活动,提升公众对宪法的尊重、热爱和信仰!

乘着“宪法宣传”之风,弘扬宪法精神和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制意识,扬起“制度自信”之帆!

青年大学习第三期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四

近日,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在各界引起热议,“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法,法律是维护公平正义,推动文明建设,护航经济发展的重要武器;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法律和规则是社会运行的底线,是社会有序运转、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基本要求。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每一个公民的法律意识。

作为一名中国公民,应该具备法律意识,权利、金钱、人情不仅不能超越法律、干扰法律,凌驾于法律之上,而且必须服从法律,只有每一位公民都能够知法、懂法、守法,并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权利,社会的发展稳定,以及公平正义,才会有保障。

青年大学习第三期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五

惠风和畅,百花盛开。在这春光明媚的五月,一年一度备受万众瞩目的“两会”隆重召开了。出席今年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汇聚北京共商国是、共谋伟业。这是全国人民翘首以盼的一次发展盛会,这是党的十九大实现“开门红”后的又一次政治盛会,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的一次腾飞盛会。在我们这个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国度里,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主人。这些来自全国各地各条战线的代表、委员们,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怀揣着沉甸甸的梦想,为祖国的发展、人民的幸福出谋划策。

这是一次发展盛会。20__年,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的脱贫攻坚工作进入“最后一公里”的冲刺,前行道路上的困难依然很大。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困难面前毫不犹豫,以发展的眼光高瞻远瞩,敢于“啃硬骨头”,不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恪守“扶贫先扶志”的一贯原则,从基础设施和激励斗志两个方面入手,帮助困难地区绘制好发展蓝图。在不断发展壮大经济实力的同时,在文化自信和民族团结等方面也取得了空前的成绩。20__年的两会,是中国在向着全面小康发展道路上一次鼓舞人心的发展盛会,必将更加坚定各族人民的信心和勇气,迎来一个崭新的太平盛世。

这是一次政治盛会。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建工作在国家建设、发展中的领航作用更急凸显。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志愿者;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旗红。坚定政治信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成为了每个共产党员的座右铭。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1周年,也是全国人大成立66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1周年。这么多年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地参政议政,在中国的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今年的“两会”,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实现了“开门红”后的又一次政治盛会,必将更加紧扣时代脉搏,谱写出更加恢弘的时代乐章。

这是一次腾飞盛会。“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正是一只展翅的大鹏,向着“九万里”的伟大中国梦“扶摇直上”。建设一个“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夙愿,如今,我们正在一步步靠近。当下的中国,发展的大格局已经形成,无论是全国看“两会”还是世界看“两会”,看到的都是中华民族腾飞的浩然气势。今年的“两会”,更是一次腾飞的盛会,必将为祖国这只“大鹏”增添无尽的腾飞力量,向着更高更远的高空奋力飞翔。

五月花争艳,奋斗正当时。全国人民正以奋斗的姿态期待着代表、委员们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心声提交“两会”,促进党心民意的高度契合,为自然生态的平衡发展和政治生态的气正风清营造厚积的沃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全国“两会”东风劲吹,祖国大地花团锦簇,自然的春天与发展的春天在这里交融汇聚。让我们携起手来,迈开大步走进这绚烂的多姿的崭新时代,乘着“两会”的东风,在这充满着希望的春天里腾飞!

20__两会的召开,再一次为医护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方向,由此想到了这一年来的工作,在领导们的关心及同事们的帮忙下,较好地完成了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工作态度、专业技术水平等方面均取得较大的提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服务理念,体现以人为本。

一向以来,本人始终坚持把病人是否满意作为自我工作的第一标准,把病人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病人的需要当作第一选取,把病人的利益当作第一思考,扎实开展医疗服务工作。切实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渗透到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之中,把病人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意识,发奋为病人带给热情周到的服务。本人经常利用业余时刻进行接待礼仪、服务礼仪等方面的学习,在言谈举止和一言一行当中体现个人修养。在上岗行医工作当中,用心主动帮忙病人解决就诊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让病友感受到热情周到的服务,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体贴。

二、提高技术水平,打造医护品牌。

高质量、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是病人、家属、社会评价医务工作者满意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本人始终把强化医疗质量、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打造过硬技术品牌作为提高群众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抓手。严格落实了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定期自查,找出问题,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为患者服务,既是职责,也是义务。想在最短的时刻内做强做大,我认为首先要提高服务质量,让每一个就诊的患者满意,并以此来扩大我院的知名度。参加工作以后,我发奋提高自我的思想素质和业务道德水平,摆正主人翁的心态,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竭尽全力为患者服务。对病人细心照顾,和蔼可亲。发奋将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经验,在此过程中我还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发奋培养自我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潜质,培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医务工作者务必具备的职业素养,经过将近一年的工作实践我熟练掌握了大病历的书写、病程记录、会诊记录、出院记录等医疗文件的书写。

本人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将不断发奋进取,竭尽全力完善自我,同时真诚的期望医院领导和各位同事们给我提出宝贵的批评推荐,纠正存在的错误,弥补自我的不足之处,帮忙我成为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和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今后,我必须认真克服缺点,发扬成绩,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做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为全面构建和谐的医患关联做出自我的贡献!

青年大学习第三期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六

全面脱贫攻坚是2020年的“重头戏”,基层干部还需不忘为民初心,牢记脱贫使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紧绷全部脱贫“这根弦”,做到开展扶贫措施不能停顿,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

紧绷“持续帮扶”这根弦,开展扶贫措施不能停顿。“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开展扶贫措施要有“要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扶贫措施是脱贫攻坚直接动力来源,如果我们机械化搞“一刀切”,对已脱贫人员立刻停止帮扶,可能会使数年的努力付之东流。因此,在帮扶措施上持续发力是过渡期的必由之路。一是要留住帮扶力量,驻村服务队作为贫困村脱贫摘帽的急先锋,为贫困户脱贫、产业项目创收指明了道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还需坚持留住服务队,站好最后一班岗。二是要开展动态帮扶,及时帮扶因疫致贫返贫人口,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确保他们基本生活不受影响。三是要注重产业帮扶,巩固脱贫成效。支持扶贫产业项目尽快复工复产,提升带贫能力,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更多机会。

紧绷“稳定脱贫”这根弦,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贫困地区的稳定脱贫情况和扶贫成效直接挂钩,如果在脱贫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大量致贫、返贫,就会“为了芝麻丢了西瓜”,忘记了我们扶贫的初衷是为了全面小康。所以,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一是要杜绝各类数字脱贫,密切关注困难群众的生活工作情况,及时关注辖区脱贫情况。二是要重点关注贫困边缘户,及时保障边缘户的住房饮水安全,防止贫困边缘户出现因病、因学而致贫返贫等情况。

紧绷“共同富裕”这根弦,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面脱贫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全力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全面完成脱贫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乡村振兴。一是要以扶贫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壮大乡村产业,逐步扩大受益人群,促进低收入人群增收致富。二是要充实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吸引更多人才投入乡村沃土,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青年大学习第三期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七

要向前辈学习。作为刚入基层的年轻干部,心高气傲在所难免,年轻干部不妨向做得好、学得好的同志看齐,学习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建设基层、服务基层的精神,未来也成为独当一面的优秀人才。

要为百姓办事。共产党人的使命就是为人民服务,而作为党员干部,一切的动力也来源于人民唯有将百姓放在心中,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立足实干,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努力提高群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和认可。

要会自我检讨。党员干部的成长过程是一个直面问题、认识自我的过程。在正确看待批评的同时,自己也要对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吾日三省吾身”唯有经历一次认识的再深化、思想的再洗礼,才能达到“思想补钙、作风去污、党性加油”的作用。

要寻服务初心。在脱贫攻坚战中,时常能够看到,入户走访的扶贫干部、倾听民生的驻村干部,他们的脸颊时常挂着汗水,他们在为脱贫攻坚挥洒汗水、奉献自己。在基层中磨砺着为民服务的初心、坚韧不拔的毅力,直面工作瓶颈,紧贴群众需求,这样才能获取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点赞。

青年大学习第三期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八

2月16日习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了《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的文章。文章中强调了依法治国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为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需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更加鲜明的指出了党在依法治国的领导地位和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重要部署,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定位、重大任务和重要措施。

法令兴则国治国兴,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律师队伍的地位和作用,对律师工作和律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律师队伍是依法治国的一支重要力量”。律师作为法治事业的推动者,生力军。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律师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

1、必须要加强律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法治、深刻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和法治体系作为律师从业的基本要求。

2、要忠实于宪法和法律,把依法治国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作为执业理念、行为准则和工作规范。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法办事,运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来规范执业行为。3切实加大组织学习培训,加强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司法判例等专项法律服务业务技能培训,使广大律师不仅要精通法律,而且熟悉国情、了解社会。不仅精通法律,更应涉及经济知识、科技知识、管理知识。要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执业水平而且要结合国情提升法律素养、提高业务素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职业准则,积极开拓律师业务领域。

3、深刻落实普法责任制,律师是普法的重要主体,应定期开展普法宣传。积极参与法律援助工作。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在依法治国中发挥法治力量。

在依法治国新理念、新形势下律师们以深刻认识到律师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以法治为终身事业的职业理念,需要从内心深处信仰法治,努力成为依法治国的法治道路的践行者。心怀梦想、奋力追梦,才能砥砺坚韧意志,激发接续奋斗的责任担当!

青年大学习第三期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九

呼吁并鼓励各位团员以国人为己任,以国难为己难,积极投身于疫情防控大业中,为国家,人民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各位青年团员也不负众望,心中怀着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念,以志愿者,团员,党员等身份投入社会配合工作,为防疫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青年大学习作为各大青年们团员的网络消息平台,传播了科学防疫的方法及知识,同时也坚定了团员们对本次疫情的必胜决心。胜利,就在前方!

青年大学习第三期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十

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必须咬定目标、一鼓作气,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着力补齐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短板,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尤其要看到,有的地方扶贫产业“大而不强”,有的群众生活保障“有而不优”,有的家庭收入“高而不稳”,巩固脱贫成果须坚持问题导向,把准注力“点位”,推动脱贫质量更高、成效持续更久。

长远谋划,解决扶贫产业“大而不强”问题。“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经过几年来精心培育,贫困地区产业“遍地开花”,少则几百亩,多则数千上万亩,规模“体量”上去了,但加工、销售、物流等链条却未连成一体,甚至还有空白,导致产业“大而不强”。要对产业发展方向精准定位,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定期轮换新品种、采用新技术,提高上游链条供应水平;全力引进加工企业,开发多样下游产品,同时完善农村电商布局,建立快速物流通道,加强产品推荐、打响品牌、美化包装,提高全产业链健壮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大产业”变“强产业”,厚植群众致富的“造血源”。

持续投入,解决生活保障“有而不优”问题。目前,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已经实现,但保障标准还不高、生活质量也偏低,有饭吃却肉偏少、有衣穿却样式少、有住房却不漂亮,群众还有想法和意见,需要持续投入改进。一方面,要加大农村基建力度,改善群众务农、就业、经商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推进医疗卫生改革,提高慢性病报销比例;加大对老年、残疾、重大疾病人群政策兜底力度,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要全力创造条件,鼓励群众多方式、多渠道创收,在产业上挣土地流转费、务工费、分红费,或是外出务工挣现金、自主创业谋发展,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达到小康甚至更高标准。

防范风险,解决家庭收入“高而不稳”问题。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已脱贫的地区和人口中,有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有的产业项目同质化严重,有的就业不够稳定,有的政策性收入占比高。”一旦产业经营失败、就业困难、政策“断供”等导致收入锐减,重点监测户、边缘户就随时可能返贫致贫。要防范这种收入虚高不稳风险,关键要增强忧患意识,打破“小富则安”“脱贫即成”乐观心态,理性分析各种潜在风险,在收入途径上“做加法”,降低收入单一化风险。同时,要建立长效防返贫机制,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加强监测,提前进行预警,将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青年大学习第三期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十一

9月17日,中央组织部部务委员李小新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论坛第五场答话中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基础不断夯实,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勇于自我革命,净化政治生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动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

1949年,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站起来了。在这一进程中,体现出的就是中国人民不屈的斗争精神。而这种精神只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将其凝聚成无坚不摧的历史洪流,涤荡乾坤,改造世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这种斗争精神非但没有过时,而且将长期激励着中国人民为了更美好的明天而奋斗。弘扬伟大的“斗争”精神,推进“四个全面”战略进程,是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斗争”精神。“民以食为天”,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在党的“十八大”上率先提出。一个“小康”,一个“全面”,高度概括了民生问题的内涵——除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外,经济、民主、文化软实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等要求应同步发展。而在伟大的“斗争”中体现出的那种对敌人的恨和对人民群众的爱,正是建设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唯有大家上下齐心,干群同德,才能将“小康”路上的“堡垒”如秋风扫落叶般清除,使小康建设遍及每个角落,达到“全面”之目的。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斗争”精神。中国的出路在“改革开放”,这是四十年来中国发展的“铁证”。任何一种制度,都不是万能的,更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时代不同,地域各异,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的发展要求也不同。所以,“深化改革”就成了新时代决策者义无反顾的选择。要“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困难重重,更需要伟大“斗争”中体现出的那种敢拼敢闯的无私奉献精神。只有在面临危险、困难的时候,这种“无私”才会得以凸显。在这样的精神支撑下,才会在“深化改革”的路上愈挫愈勇。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斗争”精神。“依法治国”虽然不是新词语,但将其提到“全面”的高度,就意味着法治国家的构建正在新一代中华儿女的努力下实现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虽说在数十年的“斗争”中,个人表现不一,思想境界不一,行动方式不一,但真正的共产党人,都会在“无声的命令”下努力着,奋斗着。其实,这就是心中有“法度”,“依法而行”的自觉表现。将这样的精神运用到“依法治国”的过程中,那“法治”国家的建成就水到渠成。

“全面从严治党”更需要“斗争”精神。“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总结时提出来的。这是对全党党员、干部的严格要求,要求他们要走进群众,严格党风党纪。而从近年“落马”的党员、干部来看,都是对自己要求不“严”,一味地放纵而导致的。“全面从严治党”,实际上是进行着另一场“斗争”,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勇于自我革命,用崇高的信仰与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斗,以达到纯洁党的组织,净化政治生态的目的。

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不断“斗争”的结果。在这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中国人民为了追求理想、追求自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着各式各样“斗争”。在“斗争”中不断砥砺,不断创新,才走出了一条能让积贫积弱的中国富起来、强起来的光辉大道。因此,在推进“四个全面”的进程中,党员干部以及人民群众更当弘扬伟大的“斗争”精神,拿出冲天的干劲,谱写出“四个全面”建设的新篇章。

青年大学习第三期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十二

通过学习两会精神,让我能在基层的生活中更加努力地认清自己,也找到了实现自我的价值的方法,当好村官,服务农村。

一是大学生村官工作要细心。农村是个大舞台,农村的矛盾错综复杂,农村的关系千头万绪。大学生村官是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的知识型人才,但农村实践工作经验普遍不足。这就要求大学生村官细心细致地开展走访调査,找准农村的薄弱环节,认真研讨分析,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是大学生村官工作要真心。当好“大学生村官”必须怀着一颗建设农村、支援农业、服务农民的真心。要把农民的事当自己的事办,心里要时刻装着农民。要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解农民所困,帮农民所需。力所能及地帮助村民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以真心换真情,以我心换你心,使村民能够从心里真正的接受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村官。

三是大学生村官工作要有信心。天下难事必作于易。一方面大学生村官要对当代农村发展形式充满信心。在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指引下,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才是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放向和期望,农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前景。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大学生村官要用好自己的优势来尽可能弥补农村工作的劣势,对于自己所掌握与农村发展有益的信息,要大胆向相关人员建言献策,争取领导重视,并积极开展工作,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大学生村官工作要有决心。大学生是市县为镇村输送的新鲜血液,他们素质比较高,政策法规意识比较强,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敢闯敢做敢干,只要能在进退之间抓住基层工作,就可以在农村撸起袖子加油干,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大学生村官更要坚定自己的选择,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工作激情。做好人民的子弟兵,做好新时代的接班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青年大学习第三期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十三

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党对人民、对历史的郑重承诺,基层党员干部作为党的“细胞”,当义不容辞担起这份光荣的历史使命,用实干、巧干夺取全面小康。

善于“干”。“久困于穷,冀以小康。”决战贫困的“战鼓”已擂响,剩下的多是难啃的“硬骨头”“困中困”“难中难”,要想战胜这一个个沉甸甸的贫困痼疾,需要基层党员干部发扬“滴灌”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针对每一户的具体情况,因户施策,定规划、引项目、传技术,实现家门口就业、网上营销,帮助每一户贫困户持续增收,达到稳定脱贫目的。采取正面引导、典型激励等行之有效的手段,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增强脱贫的信心和决心,通过政策帮扶、惠民措施,自身努力提升幸福指数。

敢于“破”。敢于直面问题,树立在实干中化解矛盾、解决难题的信心和勇气。脱贫攻坚已到“滚石上山”的关键时刻,容不得一点闪失、半分懈怠,返贫风险、致贫风险依然存在,“临界户”不在少数,党员干部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瞄准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再次把脉、确诊,对标脱贫达标要求,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全力补齐就业、教育、医疗、饮水、出行等民生短板问题,让真脱贫、脱真贫落地落实,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幸福感。

勇于“担”。尽职担责,是党员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鲜明品格。因此,基层党员干部要不断强化思想意识、政治责任,时刻把为群众服务放在心上、落在实上。到基层去充分了解群众、了解实情,真心实意为民解困、为民分忧,对标脱贫达标任务书、施工图、时间表,把工作岗位往前移,工作重心往前倾斜,工作时间靠前挤,持续抓好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重点工作,让群众实现增收有渠道、脱贫有门路,真正享受脱贫“红利”。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防止数字脱贫、算账脱贫、“注水”达标,确保高标准、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青年大学习第三期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十四

内容提要: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就乡村振兴战略、“三农”发展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

刚刚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新的贡献。”习近平同志始终心系“三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一系列关于“三农”发展的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

对乡村振兴规律认识的深化。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根据当前我国发展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出并深入阐释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他从农业农村农民三个维度,强调要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1月30日,他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把这盘大棋走好”。同年3月8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他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同年9月21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他进一步系统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和制度保障: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从“三个全面”到“五个振兴”再到“三总一保障”,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部署体现了我们党对乡村振兴规律认识的深化。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

习近平同志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把落实“四个优先”的要求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党中央为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的一项重要战略原则和政策导向。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等方面把农业农村发展放在优先位置,是一个重大理论和政策创新。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定居,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些重要论述的核心是把城市和农村看成一个有机整体或者说发展共同体,通过城乡要素、产业、居民、社会和生态等的全面融合,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工农城乡共建共享。这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

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尽快补齐农业现代化这块短板,加强农村现代化这个薄弱环节。因此,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想,把过去单纯的农业现代化概念拓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其内涵更加丰富、科学,更加符合新时代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如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总体安排和部署,明确提出到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目标。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所指出的,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总体上解决了农产品供给总量不足的问题,但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仍然突出,优质、绿色、安全的农产品还远不能满足城乡居民需要。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是把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作为核心任务,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并强调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这些重要论述丰富了现代农业发展理论,对于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我国人多地少,小规模家庭经营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在新时代,如何充分发挥小农生产的作用,处理好小农生产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关系,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部署。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指出,落实扶持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政策,完善“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立足我国国情农情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对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适度规模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农村地域辽阔,村庄类型多样,乡村治理必须立足国情农情,走中国特色乡村善治之路。所谓“善治”,就是良好有效的治理。为此,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符合中国国情特点的更加完善有效、多元共治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其中,自治是基础,法治是根本,德治是先导。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构成乡村治理的完整体系,是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重要保证。

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长短结合、分步推进、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如何处理好二者关系?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这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只有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打好脱贫攻坚战,才能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只有实现乡村振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当前,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攻克贫困人口集中的乡村。近年来,我们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脱贫攻坚的成果必将不断得到巩固和拓展,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青年大学习第三期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十五

脱贫攻坚是场硬仗,实施这一重大战役的一线主力是乡村干部及对口驻点干部。五年脱贫攻坚时不我待,基层干部责任重于泰山,必须锤炼一身“真本领”。“真扶贫”容不下滥竽充数者,容不了碌碌无为者,容不得不为乱为者。

“真本领”体此刻情怀上,要心里装着百姓。现实往往比想象的要艰难得多复杂得多,脱贫攻坚更是如此。从全国看,5年时间实现5575万贫困人口脱贫和832个贫困县摘帽,每年要减贫1000万人以上。具体到一个村一个乡一个县一个市一个省,贫困人口从百千万到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直面这些数字,各级干部看到的不应是干枯的数字,而应是重大的责任。面对贫困群众,胸涌家国情怀,心系贫困兄弟,情同此心,感同身受,才干真情牵挂满腔热血,才不惧山高路远,不怕艰难挡路,实实在在真心扶贫。

“真本领”体此刻作风上,要敢于攻坚克难。精准扶贫,精准是一种要求,更是一种作风。作风不一样,业绩自然不一样,想干事作风正,就能干事干成事;不情愿作风差混日子,不仅干不成事,还会误事。扶贫攻坚,需要一支作风扎实敢打敢拼的干部队伍,否则,作风飘荡,浅尝辄止,遇难即退,永恒打不赢这场硬仗。笔者老家地处贫困山区,回乡拉呱时,乡亲们言语间不吝惜对那些心系群众真情扶贫的基层干部的赞扬,也不避讳对少数作风不实业绩不佳的干部微词。“真扶贫”,就要放下架子走村串户,卷起裤腿到田间地头,吃得下农家饭,住得惯农家屋,受得了农村苦,在磨炼中砥砺作风增长胆识,既大胆创新又立足实际,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抓铁有痕的坚韧作风,务实为民善作善成。

――“单兵突击”能当“尖兵”。山区库区老少边区,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基础不同,人口素养不同,发展模式不同,怎么办?道路不通,产品卖不出去,怎么办?缺乏致富技术怎么办?遇到天灾人祸怎么办?针对不同贫困对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在动态中精准施策靶向扶贫。

――“加固堡垒”能当“先锋”。“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要害靠支部。越是脱贫攻坚,越要重视党建扶贫这一制胜法宝,建设好村党支部这个坚毅堡垒,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把脱贫使命放在心上职责扛在肩上任务抓在手上,规划编好扶贫“蓝本子”,创新闯出脱贫“新路子”。

――“联合攻坚”能当“统帅”。扶贫攻坚需要各级干部不畏艰难身体力行,还要凝结合力科学指挥协同推进,建立共享平台,科学谋划项目,统筹用好资金,攻克重重难关,发挥好集体与群体的力量,在协同作战中精准攻坚精准脱贫。

青年大学习第三期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十六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怎样治理社会主义国家”始终是党之大业、时代关切、人民期待。10月28日至31日,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新中国成立__周年之际,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98年前,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__年来,时代和人民检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开创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正是因为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胜的信心不动摇,我们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顺应“中国之治”新要求,更加坚定“信”,中国的明天一定“行”。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阔步奋进“中国之治”的必由之路。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了才知道;路走得对不对,只有人民的体会最真。新中国建立之初,由于缺乏搞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我们只能走“苏联的路子”,但我们党很快就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性,开始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我们党领导全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成功开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今日之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生动注脚。中国的明天,我们要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笃信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笃行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道路。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不断筑牢“中国之治”的思想之基。实践辉煌的背后是科学理论的指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成功。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先进性,发挥着强劲的先导性作用,科学回答了“如何实现社会主义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站在历史的新起点,理论自信是我们理直气壮,铿锵回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底气,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思想金钥匙”,必须坚持到底、坚定不移。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创新深化“中国之治”的制度保障。成熟稳定的制度,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新中国成立__年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从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到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共同勾勒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曲线。这是深深植根于中国社会的土壤,吸吮着千百年来国家制度建设文化,历经初步确立、探索创新到成熟稳定的各个阶段,人民悉心栽培的成果。新时代,我们要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把强大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凝聚增强“中国之治”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经五千年历史的锤炼,中华民族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薪火相传的文化自信气质与积淀的历史底蕴使然。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这是新时代中华民族新文化的自信赋予的强大生命力,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力量使然。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不忘来时路,汲取时代前进的动能,培育担当时代复兴大任的新人,凝聚共识画好奋进的同心圆。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新中国成立__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