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歌曲春江花月夜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优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8:06:19 页码:11
最新歌曲春江花月夜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优质14篇)
2023-11-23 08:06:19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一份对自己付出的回报,更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和鼓励。写心得体会的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见解,使自己的心得更加丰富和深入。以下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阅读,希望能够激发你们写作的灵感和想法。

歌曲春江花月夜的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一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常见的话题。从诗歌歌赋中可以看出,春江花月夜是一种充满诗情画意、韵味悠长的意境。其中,最为代表性的歌曲当属《春江花月夜》。歌曲以怀旧、悠远的旋律,配上旷远深沉的词语,营造出一片清丽悦耳的世界。通过欣赏《春江花月夜》歌曲,我对其背后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歌曲《春江花月夜》乐曲动人,旋律婉转,带来强烈的感染力。一方面,它采用了传统民乐的唯美艺术审美特征。这种特征具有强烈的本土性,给人一种文化认同感。另一方面,《春江花月夜》歌曲特别注重弹拨乐器和鼓,让音乐在节奏感和活力感方面都有一定的突出表现。这种经典与现代音乐的相辅相成,让这首歌曲在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同时,更加时尚与前卫。

其次,歌曲《春江花月夜》的词句妙不可言。诗句中对春江、花月、幽篁、竹林等文人雅士所钟爱的景物加以精练化的描写和运用,构成了一幅幅道不尽的画卷。其中,充满诗情画意的词句间,流露出作者对“情”与“理”的深刻悟思,显出其浓郁的情感色彩。比如,“江月何年初照我,竹如乱鬟天作迷”这句词,更多的是透露出诗人对于世间的情感柔情和热烈,让人感受到一种灵魂深处的共鸣。

再次,《春江花月夜》歌曲所营造的情境也是其精彩之处之一。听到这首歌曲,仿佛可以感受到词句中所描绘的美好。歌曲提醒我们要通过心灵的洗礼去寻找那些被理性禁锢的美好,展现出诗意绵长、幽静隽美、境外情深的意境。歌曲将人无限地想象到美好的异乡,恍若梦境。

最后,由于《春江花月夜》歌曲的多重透视因素,其美妙和优美并不仅仅局限于表面上那些旋律和词句。它更是一种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对人生的感悟和领悟。这种复杂的韵味,得来不易,需要我们认真品味,努力感悟。正如文学大师苏洵所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时,也需要我们通过社交渠道、多角度交流交流,相互碰撞、共同提升品位。

总之,《春江花月夜》歌曲所包涵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内涵是非常丰富和有深度的,听一遍需要全神贯注、深入领会。它不仅可以用于文学创作和情感的宣泄,也可以通过娱乐与消遣的角度感受到美好的境界,拥有更加丰富而立体的人文内涵。它不仅是一首很好很美的歌曲,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使它成为了举世闻名、无与伦比的杰作,值得所有的音乐之爱,感受其魅力。

歌曲春江花月夜的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二

扬州瘦西湖《春江花月夜》是扬州精心创作的全国首部江南园林实景巨著。数百名观众在长达一小时的演出中,领略了跨越“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的唯美视听之旅。

基本信息。

《春江花月夜唯美扬州》坐落于风景如画的瘦西湖畔,依托扬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秀丽的自然风光,原汁原味地再现江南园林风情,展现扬州美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魅力。演出场地设在瘦西湖万花园内,以瘦西湖水和园林景观为天然舞台,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中心舞台占地面积平方米,同时拥有可容纳近1500人的阶梯式观众坐席。

《春江花月夜·唯美扬州》反映了隋、唐、宋、明、清、今六个时代的扬州风貌和历史故事。从隋炀帝开挖大运河的壮观景象到“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中意境,从杜十娘的凄美爱情到史可法的英雄战魂,从茉莉花的`悠扬歌声到全场烟花的满满祝福,整场演出幕幕相扣,撩人心弦。演出借助国内最先进的声、光、电及多媒体技术,以及细腻的环境艺术灯光,倾心营造如诗如幻的舞台效果。节日的喜庆、战乱的惊骇,时代的变迁,生动地展现在观者面前,极具视觉体验和心灵震撼。100多位扬州美女组成的专业演员阵容,一幕幕至臻至美的舞台场景,令观者叹为观止。

剧情梗概。

【隋—隋炀帝,开运河】。

晨光破晓,遥远的东方射来第一缕光亮,一通喧闹喜庆,鼓乐声声,一方伟业“京杭大运河”终于开通。隋炀帝乘船南下扬州,三千宫人拉纤行船,好不壮观。淮南节度使府张灯结彩,宫廷舞乐、民间戏耍轮番上阵,喷泉、喷绸交相辉映,恭迎帝王大驾。

【唐—十年觉,扬州梦】。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扬州美女齐齐奏响《春江花月夜》,中央舞台缓缓升起,两位杂技演员正展现“力与美”的完美结合。那边厢,初到扬州的杜牧正倾慕一位绝色歌女,诗作“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才子佳人”的幻境一时间在舞台上飘洒开来。

【宋—聚四相,齐簪花】。

宋朝王珪、王安石、陈升之三位朝廷官员在扬州太守韩琦的官邸欣赏金带围花,与花仙子们随歌起舞,30位花神幻出,伴着炫彩的灯光,从观众席翩然走来,在四位官帽上各戴一朵金带围花,此后这四人竟先后成了宰相。随即,金带围花在舞台浮现,扇形水幕映出《四相簪花图》,瞬间将观众带回如画如诗般的境地。

【明—杜十娘,沉宝箱】。

富春包子、戴春林香粉、扬八怪、三把刀……扬州东关街的热闹景象铺陈开来,热恋中的杜十娘甜蜜欣喜。可一切的一切终如梦境,一道唢呐惊魂,花轿如约而至,瘦西湖水苍茫一片,月光映着白雪飞舞,痴心女子竟狠心将百宝箱沉入江底,风雪阵阵,亦在祭奠这逝去的爱情。

【清—史可法,抗清廷】。

“城亡我亡,我意已决!”伴随声声呐喊,战火纷飞,爆炸声,水潮声……转瞬间,硝烟弥漫,湖面被炸起巨大的水浪,百姓流离失所,扬州“十日屠城”顷刻爆发,一幕幕英勇决然的战斗正在上演,掀起历史那悲壮的一页。

【今—茉莉花香烟火盛放】。

扬州民歌《茉莉花》响起,江南水墨丹青的印象在巨幅投影上变幻施展,淡淡的茉莉花香在观众席飘散开来,舞台上几十位位身着旗袍的姑娘撑着油纸伞缓缓走来……精致扬州风韵尽情展现。满月下,朵朵烟花在空中绚丽绽放,一场全情演出优美划上句号。

歌曲春江花月夜的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三

中国乐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珍品,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造型精美,古色古香;且品种繁多,中国各民族的乐器约有近五百种。每件乐器都能发出美妙的东方民族的乐音,令世人为之瞩目、神往。

我们把由多种乐器演奏,不论是齐奏型织体还是多声部型织体的演奏,称为合奏。民乐合奏实用性强,绝大部分和人民群众风俗生活结合在一起。如过年过节、婚丧嫁娶、迎神赛会等等活动,都有民乐合奏的存在。合奏乐的种类有如下几种:宫悬乐、丝竹乐、吹打乐和民族管弦乐。其中宫悬乐按中国古代的乐器悬挂制度而得名,包括编钟编磬,代表作有编钟乐《楚商》等。

“丝”和“竹”是周朝的八音乐器分类法中的两个种类,丝指的是弹弦乐器,如二胡、中胡、琵琶、三弦、扬琴、秦琴等;竹则指的是竹制吹奏乐器,如笛、箫、笙等。丝竹乐值得是用竹制吹管乐器与弦乐器的合奏,演奏风格细致、多表现优美抒情、轻快活泼的.情趣。丝竹乐合奏具有“柔、细、轻”的音乐特征,其包括江南丝竹、广东音乐和福建南音等。江南丝竹乐指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一带的民间丝竹合奏乐,其中以流传于上海一带的乐曲为主。丝竹音乐将丝弦与竹管乐器相结合来演奏,有时加上一点轻打乐器,起点缀作用,是一种传统的“细乐”演奏形式。江南丝竹是民间风俗音乐,多与民间的婚丧喜庆及庙会活动联系在一起。其音乐风格清新活泼,细致秀雅;曲调优美流畅,柔和婉转。《中花六板》、《慢六板》、《三六》、《慢三六》、《行街》、《欢乐歌》、《云庆》和《四合如意》是其八大名曲。

吹打乐合奏是由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合奏,其包括苏南吹打、浙东吹打和山东鼓吹等;而民族管弦乐是由吹、拉、弹、打四类乐器结合而成的大型合奏形式。其中吹管乐器有梆笛、曲笛、笙、箫、唢呐等;拉弦乐器有高胡、二胡、中胡、革胡、低音革胡等;弹拨乐器有柳琴、琵琶、阮、扬琴等;打击乐器包括各种鼓、锣、钹等。代表作有《将军令》等。中国民乐合奏曲目繁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月儿高》等等。在之前的中学音乐课上就曾经欣赏过《春江花月夜》。尤其是在高中学习了张若虚的诗歌《春江花月夜》后,光是见到这个标题就能感受到一种别样的美感。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昨夜闲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逞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全诗共三十六句,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在线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城画卷,同时寄寓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将真事儿生命体验融入优美的形象之中,营造出了一个空明纯美的诗歌意境,堪称千古绝唱。而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改编自琵琶曲《夕阳箫鼓》,原意表达一位江上思妇的哀怨离愁,改变后的乐曲主题有所改变,成了描绘夕阳西下、云破月来、渔舟唱晚的山水乐曲。乐曲用二胡、琵琶、古筝、洞箫、钟、鼓等乐器演奏。全曲中没有一件乐器是从头演奏到底的,但全曲又是一气呵成,并无断线之感。

《春江花月夜》全曲共分十段,每段都带有小标题,符合我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这十段分别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棹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不论从总标题,还是从前九个小标题,抑或从乐曲演奏、音乐本身,都充满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意味。意境悠远、镌满诗情、极富画面感、音韵充满想象的张力、诗画乐一体,等等,这些都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照点。而这一切,也都鲜明地体现在了《春江花月夜》这首民族性的乐曲中。

其中,第八段桡鸣远濑和第九段诶乃归舟是全曲的高潮段落。这两段旋律基本相同,主要以两小节一为单位的音型加以递升、递降式的模进,音乐从轻、慢开始,渐渐加快速度、力度,形成一种具有推动力的起伏,情绪也越来越欢快、热烈,最后形成了全曲的高潮,形象地描绘出在月移星稀、夜色深沉之时,江中游舟纷纷尽兴而归,橹声、水声混成一片的此起彼伏的生动情景。高潮以后,这一乐段也以合尾乐句结束。

第十段尾声,归舟远去,万籁俱寂,由琵琶、二胡、大胡和箫奏出十分优美的旋律,这也是合尾乐句的变化。夜深了,欢乐喧闹的春江现在变得那样地宁静和美丽,惟有那银色的月亮俯视着这青山绿水,随着低音大锣的轻轻一击,乐曲余音袅袅地结束在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之中欣赏完整首乐曲,感受颇深,不禁为之震颤,为之动容。《春江花月夜》整首乐曲情景交融,描写、叙述、抒情、写意井然有序。在推动月思发展时,乐曲多用转折,十段音乐,每段即为一转,每一转均能转出新的意境。从夜月初生到夜深月斜,镜头频频转换,描绘了江南水乡春江月夜的宜人景致:时而是微风拂面,明月清澄;时而是青山叠翠,花枝弄影;时而是清波荡漾,天水一色;时而是激浪拍岸,潮水涌动;时而是钟鼓声声,渔歌悠悠直至夜阑人静,留下一缕箫声似断似续地在夜空中萦绕。

全曲风格婉约妩媚,清秀细腻,各种乐器搭配得体,进退有序,互相搀扶牵引,前后照应,浑然一体。乐曲用二胡、琵琶、古筝、洞箫、钟、鼓等乐器演奏。全曲中没有一件乐器是从演奏到底的,但全曲又是一气呵成,并无断线之感。其中琵琶着重用于模拟江楼钟鼓、急浪拍岸之声;二胡着重表现绵邈的思绪与曲终人不见的淡远之情;古筝着重模拟跳荡的或舒缓的流波之声;洞箫表现舟子唱渔歌时的悠扬声音;钟声传出静谧的气氛;鼓音又增加了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气势。诸种乐器在演奏乐曲时或简或繁,或停或续,或高或低,或正或反,或短或长,或合或分,有机组合,变化纷呈,既各尽其能、千姿百态,又表现着同一主题,使乐曲美妙动听。

从上世纪50年代民族乐队建制以来,中国的民乐合奏作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题材从单一到丰富多样,产生了大量不同体裁和形式的民乐合奏作品,虽然已经从起初的萧条发展到了繁荣。但时至今日,再看民族乐团的发展却令人堪忧,现代各种音乐的冲击和当前各种文化的影响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民乐的发展,除了让更多孩子了解民乐、欣赏民乐、学习演奏民族乐器之外,我们也应该探索新的途径,如将流行音乐元素融入民乐合奏作品创作中去,在保留经典的同时,不断创造出与时俱进的作品。

歌曲春江花月夜的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四

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是民族乐曲中的瑰丽奇葩,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摇曳的迷人景色,展现在听众面前。它藉以山水之巍峨洋溢,花木之幽芳荣华。水光云影奇诡变幻。这一情状宣之于乐,深刻描述了月夜江上动人美景,给听众以无比的艺术享受。

《春江花月夜》全曲共分十段,每段都带有小标题,符合我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这十段分别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棹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不论从总标题,还是从前九个小标题,抑或从乐曲演奏、音乐本身,都充满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意味。意境悠远、镌满诗情、极富画面感、音韵充满想象的张力、诗画乐一体,等等,这些都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照点。而这一切,也都鲜明地体现在了《春江花月夜》这首民族性的乐曲中。

第一段江楼钟鼓,由琵琶静静地奏出击鼓的节奏,由慢渐快,模仿鼓声。紧接着,幽雅的箫声也加入进来,一时箫鼓齐鸣,飘荡在夕阳残照的平静江面上,古筝奏出流畅的琶音。描绘出夕阳映照江面,熏风拂水涟涟的良辰美景。这一小段起着全曲引子作用的箫鼓之声,仿佛在召唤着人们驾起小舟,来遨游这美丽的春江。乐队齐奏出具有江南风格的音乐主题,静谧、低回、婉转如歌。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和。

第二段月上东山和第三段风回曲水把第一段所呈示的主题作了变化发展,在丝竹奏出的典雅旋律中不时透出领奏乐器琵琶以推、拉指法弹奏出的华丽流畅而摇曳起伏的曲调,犹如微波荡漾,分外多姿。月上东山将第一段主题音乐升高四度,并且做自由模进。由自由模进模拟出徐徐上升的动感,描绘出明月由东山升起,在云影中时隐时现、游移出没的场景。这段曲调优美如歌,旋律线呈现波浪进行。琵琶、二胡、古筝、洞箫齐奏音色和谐。末尾由洞箫吹奏的旋律如泣如诉,令人情思悠远、浮想联翩。风回曲水可视为变奏之二,只有六小节长度,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旋律引入了新的音乐元素,在层层下旋之后呈上升之势,在上五度自由模进,旋律线起伏增大,极富推动力,恰似江风拂动水面,水波潋滟,徐徐扩散的动感。

第四段花影层叠。在这一段中,琵琶领奏以突然加快的十六分音符进行与二分音符的长音,组合成先紧后松、逐级向下模进的四个乐句,打破了乐曲的平稳进行,表现出两岸花影摇曳,倒映水中,突然一阵清风拂起微波,弄乱了水中的花影,层层叠起。随后又回到原来的速度,以合尾结束。这一平中出奇的处理,使乐曲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情趣。月夜春江,花木倒影映于江面,忽然一阵风来,水中倒影随波摇曳,纷乱层叠,此段即是刻画了这样一幅场景。

第五段水云深际。主题旋律基础上的第四变奏,头尾与主题基本相同,音乐在主题的核心材料上展开。首先由阮、大胡等低音乐器在中低音区运行,音色厚重低沉,如同水墨画中的重彩描绘出江面浊浪起伏,江水滚滚的景色。忽而琵琶清越的泛音出现,如同明月拨云骤然一亮,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如同江浪退去,月悬中天。此时,乐队齐奏,古筝以快速的拨弦模仿流水,由洞箫演奏的在一系列后半拍上打音的旋律则好像水鸟在云际飞翔,时而在浪花上飞掠。此景江天一色,动静相宜,幽深壮阔。乐段中间,透出了琵琶清澈的泛音,余音袅袅,使这一段的意境更为深远。

第六段渔歌唱晚。琵琶与箫领奏出如歌一般的旋律,乐队在句尾加以应和,并在强拍休止时加上木鱼的轻轻一击,使音乐十分生动有趣,犹如白帆片片,渔子晚归,一唱众和,歌声四起的`生动情景。这一主题乐句不断向下模进,造成了有规律的动感,也使人联想起渔民们摇橹时的节奏和神态。后半段变换了节奏和速度,同前面形成对比,显得十分丰富,尤其是生动灵活的休止时木鱼敲出的清脆声音,使乐曲大为生色,渔民们怡然自得的情绪,跃然弦中。

第七段洄澜拍岸。先由琵琶领奏以扫轮的技法由慢渐快、由弱渐强地奏出一串八分音符,顿挫有力,情绪层层推上,生动地表现了风涌波起时轻涛拍岸,水石相击之声。紧接着,乐队乐队全体进入,犹如群舟争先恐后归来以较强的力度和较快的速度承接琵琶,气势宏大开阔,形成了一个小高潮,造成小高潮后情绪回落仍由琵琶独自弹奏,慢弹轻挑,渔舟竞过,水面归于平静。为后面的全曲高潮作了一个铺垫。

第八段桡鸣远濑和第九段诶乃归舟是全曲的高潮段落。这两段旋律基本相同,主要以两小节一为单位的音型加以递升、递降式的模进,音乐从轻、慢开始,渐渐加快速度、力度,形成一种具有推动力的起伏,情绪也越来越欢快、热烈,最后形成了全曲的高潮,形象地描绘出在月移星稀、夜色深沉之时,江中游舟纷纷尽兴而归,橹声、水声混成一片的此起彼伏的生动情景。高潮以后,这一乐段也以合尾乐句结束。

第十段尾声,归舟远去,万籁俱寂,由琵琶、二胡、大胡和箫奏出十分优美的旋律,这也是合尾乐句的变化。夜深了,欢乐喧闹的春江现在变得那样地宁静和美丽,惟有那银色的月亮俯视着这青山绿水,随着低音大锣的轻轻一击,乐曲余音袅袅地结束在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之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歌曲春江花月夜的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五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音乐名曲中的名曲,是中国古典音乐经典中的经典。这是一首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西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此曲扩展为10段,分别为:一、夕阳箫鼓;二、花蕊散回风;三、关山临却月;四、临水斜阳;五、枫荻秋声;六、巫峡千寻;七、箫声红树里;八、临江晚眺;九、渔舟唱晚;十、夕阳影里一归舟。各分段标题是:回风、却月、临水、登山、啸嚷、晚眺、归舟。

《春江花月夜》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平稳、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远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此曲音乐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听起来十分和谐。在汉族民间音乐中,这种手法叫“换头合尾”,能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春江花月夜》构思非常巧妙,随着音乐主题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时而热烈,实现了大自然景色的变幻无穷。

《春江花月夜》是我最喜爱的音乐之一,它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民族抒情乐曲。它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一首词情婉恰的唯美抒情诗章。在舒缓明快的旋律中,把我们带入春天夜晚那个静谧甜美天地。

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啊!瞧,月亮正从东山冉冉升起,小舟一叶静静地在江面荡漾着,和风微微吹拂,随风的杨柳轻飏着柔美,西岸的花影婆娑摇曳着温馨,万物浸润在袅袅的芬芳绮旎气息中。让大自然将其迷人的艳丽、勃勃的生机、盎然的春意,一幅幅,一幕幕的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春江花月夜》最早叫《浔阳箫鼓》。它原先并不是由多种民族乐器演奏的合奏曲,而是一首琵琶曲,该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琵琶行》中“浔阳江头夜送客”。尽管此曲与白诗无内在联系,但曲中的“皎皎空中孤月轮”等不少情景,却使人生发出诗意的联想。后人依据乐曲的风格内容,更是直接借用了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同名诗作《春江花月夜》为该曲命名。可见此曲确实富有诗情画意、典雅精致。

《春江花月夜》诗的作者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他留给后人的作品虽然不多,《全唐诗》中仅存二首,正是这首《春江花月夜》,让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其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诗人首先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写起,“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月色中,烟波浩淼,江天一色.而透明纯净的春江远景,展现出大自然的美妙神奇。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诗人睹物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时空无限,生命无限,俯仰古今,感慨宇宙,表现出一种辽阔深沉的宇宙意识,面对流水似的一去不复返之光阴,诗人此时又陷入了无限的感伤和迷惘,从而发出睿智旷远的人生感叹。接下来诗人又从“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落笔,叙写人间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幽独明静的诗境中,融入了诗人淡淡的哀伤。这种忧伤随着月光、流水的流淌也在静静的流淌.

全诗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作结,思想蕴涵,深情缅邈,笔势回折,跌宕多姿。令读者陷入了对宇宙、人生深层矛盾的沉思之中。《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语言优美明快、含蓄爽朗、生动形象;哲理意趣浓郁、审美情趣高雅。它以神来之笔,将真实的生命体验融入优美的意象中,在淋漓尽致的飞洒里,营造出了一个空灵纯美的诗歌意境。特别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更是哲辨之思,超然之想。让人沉吟再三,教人荡气回肠。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春江花月夜》此曲调创始于陈后主,被列为“江南派琵琶曲目”的中曲一类。代,上海的新式音乐社团将它改编成一首民乐合奏曲,并根据此乐曲诗情画意的内容,给它取名为《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旋律古朴和谐、雍容典雅、节奏平稳、音韵舒展,用含蓄多姿的现实与浪漫相结合手法,表现了深远恢弘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与唯美的感染力。《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构思非常巧妙精致,随着音乐主题的摇曳变化和起伏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恬淡,时而热烈奔放,将大自然更换不已胜景,变幻无穷的色彩一一呈现。

春江花月夜》音乐意境优美,韵律谐婉流畅,乐曲结构严密。它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都采用一种叫“换头合尾”的民间音乐表现手法,都有同一乐句出现的结尾.听起来十分和谐。能从各各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所要表现的主题内容。

全曲有10段,分别是: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唉乃归舟和尾声。

《春江花月夜》作为十大中国古典名曲之一,是民族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文人音乐。它融入了一些哲学、美学的范畴,其对民族音乐有深远的影响,它所追求的如:“中正平和、清微淡远”的意韵美:崇尚自然、寄情山水、希求“天人合一”、返朴归真的自然美等等,被广泛的融合和传承。

《春江花月夜》这首作品,绝不仅仅是作者流连山水、玩抚风月花草而已。透过乐曲精美的情景描绘和乐理表现,能让我们感悟到作者面对辽阔江天,那“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自然景物所发出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无限深沉的感叹。《春江花月夜》通过澄江、明月、偏舟、春花的描绘,它既赞美了祖国大好山河的秀丽景色,又流露出诗人那一丝淡淡的伤感。这首长篇歌行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作品达到了观照宇宙、风物与人生这样一个哲学高度,达到了人情与风情、生命与自然的亲密交流,合二为一的审美化境。

《春江花月夜》让我们陶醉于音乐的氛围之中,乐曲的情感是那样丰富、那样真切,给人以整个心智都呈现出的一种敞亮的状态,让人非常主动、生动、自然地感悟,捕捉到音乐的妙机与蕴藏,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从而在深层次里揭示出生生不息的生命意义。

歌曲春江花月夜的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六

《春江花月夜》源于一首名为《夕阳箫鼓》的琵琶文套大曲。公元1895年,琵琶演奏家李芳园将此曲更名为《浔阳琵琶》,收入他所编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并立了十个小标题:“夕阳箫鼓、花蕊散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乐曲这样注释以后,便与白居易的《琵琶行》联系起来了,“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芦花秋瑟瑟”的意境隐含其中,所以又有人称它作《浔阳夜月》、《浔阳曲》。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根据汪昱庭的传谱《浔阳夜月》为蓝本改编成丝竹合奏曲,并借用古乐府诗题改名为《春江花月夜》。改编后也有十个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舟唱晚、洄澜拍岸、棹鸣远濑、唉乃归舟、尾声。这时乐曲意境已不再是“春江花朝秋月夜”的秋意晚江、离愁别绪。它剔除了《琵琶行》中的沦落人飘零天涯的落寞与失意,而将曲意专注在“春、江、花、月、夜”这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上,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之境。改编以后乐曲有很多种版本,但大同小异,是同一乐曲衍生而来。

全曲十段,用自由变奏的方法使主题循环衍展来阐述乐意。乐曲第一段为主题旋律的呈示,然后是该旋律的九次变奏,每一次变奏都将曲意向前推进,虽然是基于同一旋律,但毫无单调之感。同时,还采用了我们非常熟悉的“换头合尾”的手法(这在民间传统器乐曲中是很常见的),使长短不一、变奏方法各异的十个段落泾渭分明,都落在同一淡定优雅的曲调片段上。

原曲《夕阳箫鼓》因用音色清脆明亮的琵琶演奏,表现力很强,声音很具穿透力,是一首著名的文曲。但是琵琶的演奏指法熟练掌握的人很少,后来经改编的丝竹演奏的《春江花月夜》不仅更富有表现力,而且去除了原琵琶曲中表达江上思妇的哀怨离愁的主题。

民乐合奏的《春江花月夜》既发扬古典音韵优雅的格调,又使音乐充满内在的激情,颇具情韵,富有生气,主题表达也更细腻。乐曲用二胡、琵琶、古筝、洞箫、钟、鼓等乐器演奏,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赞颂了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姿。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很成功的描出了夕阳西下、云破月来、渔舟唱晚等迷人的江南风韵。乐器在演奏乐曲时或简或繁,或停或续,或高或低,或正或反,或短或长,或合或分,有机组合,变化纷呈,既各尽其能、千姿百态,又表现着同一主题,使乐曲美妙动听。

三、全曲解析。

1、江楼钟鼓第一段,曲子保持了琵琶独奏曲的风格,以琵琶模拟钟鼓声开场。乐曲中表现的是江楼暮鼓,鼓声醇和而温馨,琵琶鼓声表现出了江南暮色的柔和之美。随后用箫和琵琶合奏,如江上轻波,吟唱出主题旋律,优美而流畅的旋律展现出一幅暮色江南,夕阳晚照,箫鼓和鸣的安详景色。随后,乐队齐奏优美如歌,委婉平静,古筝和笙的微微奏鸣,协和完美的表现出了江南暮色的平静。

2、月上东山第二段,民乐齐奏主题旋律上移,通过上升的旋律,描绘出了夕阳西下,一轮明月从东山升起的情景,展现了一幅东山明月,江水映着滟潋波光倾泄东流,江上月影浮动的秀丽画面。仿佛江上泛舟,晚风拂面,浏览江南暮色,晓月东升的景色。

3、风回曲水第三段,曲子的旋律又渐渐下旋,而后又逐渐上升,若江风习习,曲水徘徊转绕芳甸的景色。意境中,风的轻柔与水的'婉转都在丝竹的韵律中了。

4、花影层叠在曲子的后半部分出现四个快疾繁节的旋律,与前面的恬静对比,显示出了花影自怜之姿,江水婉转的芳甸中花的那一种繁华之美,簇簇鲜花,倒映在平静的江中,相映生辉。而成春江上的“花影重叠”的美景。

5、水云深际曲子用琵琶、二胡和中胡在低音区齐奏,醇厚深沉,再以不同的演奏技法表现出了水和云的和谐美景,因月色的柔美和明亮,而使得水的流动和云的悠闲表现了出来,在民乐中似乎感受到了水流深远,云游天际的飘逸空灵的意境。

6、渔舟唱晚箫和琵琶的歌唱性旋律,描绘出渔翁摇船归家,悠然自得地歌唱着渔歌,很温馨的江南生活韵味,在其它乐器随和伴奏,在纯净的箫音中杂以间断的木鱼声,显得纯朴而真实,渔翁栩栩如生的形象和娓娓动听的歌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顿时一种江南的渔舟晚归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7、回澜拍岸进入了全曲的高潮。琵琶用“扫轮”技法奏出强烈的乐声之后,民乐齐奏,描绘了群舟竞归、浪花飞溅的情景。民乐中各种音色齐响,表现出江面上波澜起伏的景象,拍打江岸的声音宛若在耳旁,泼墨重彩的点睛之笔。并以生气勃勃的音乐不断模进,将质朴的喜悦精彩完美的展现出来。

8、棹鸣远濑曲子音乐呈反复式递升,古筝的声音,如江水的流动,又如归舟的桨棹划动水的声音,古筝的声音也曲慢而快,表现了波浪层涌和橹声由远渐近的意境。如在月下归舟摇棹,尽揽月下江色。

9、唉乃归舟全曲再一次达到高潮。在古筝和琵琶音的衬托下的乐队合奏,旋律由慢渐快,由弱渐强,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阵阵,由远而近的意境。

10、尾声箫抒情优美的旋律,吹到最后两小节,速度渐慢,表现出夜阑人静,余音袅袅,使人们沉醉于整个乐曲的意境之中。画面又由近而远,由局部而全景,情绪慢慢平静下来。乐队以零星的筝音,来勾画江水卷起的余波旋洑,舟远人声稀。似乎万物归于月夜下的平静。

全曲是一气呵成,在演奏中,用琵琶形象的模拟江楼钟鼓、急浪拍岸之声;用二胡表现绵邈的思绪与曲终人不见的淡远之情;用古筝着重模拟流波之声;用洞箫表现舟子唱渔歌时的悠扬声音;钟声传出静谧的气氛;鼓音又增加了暮色江上的气势。诸种乐器表现着同一主题,使乐曲美妙动听。

歌曲春江花月夜的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七

歌曲《春江花月夜》白杨是根据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春江花月夜》改编的流行歌曲。歌词保留了原诗的三十六句,分为上下两部。

歌词内容。

春江潮水连海平///白云一片去悠悠。

海上明月共潮生///青枫浦上不胜愁。

滟滟随波千万里///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春江无月明///何处相思明月楼。

江流宛转绕芳甸///可怜楼上月徘徊。

月照花林皆似霰///应照离人妆镜台。

空里流霜不觉飞///玉户帘中卷不去卷不去。

汀上白沙看不见///捣衣砧上拂还来。

江天一色无纤尘///此时相望不相闻。

皎皎空中孤月轮///愿逐月华流照君。

江畔何人初见月///鸿雁鸿雁鸿雁长飞光不度。

江月何年初照人///鱼龙潜跃水成文。

人生代代无穷已///昨夜闲潭梦落花。

江月年年只相似///可怜春半不还家。

不知江月待何人///江水流春去欲尽。

但见长江送流水///江潭落月复西斜。

白云一片去悠悠///斜月沉沉藏海雾。

青枫浦上不胜愁///碣石潇湘无限路。

谁家今夜扁舟子///不知乘月几人归。

何处相思明月楼///落月摇情满江树。

何处相思明月楼///落月摇情满江树。

作词:著名古诗人--张若虚。

作曲:白杨编曲:白杨。

白云一片去悠悠///春江潮水连海平。

青枫浦上不胜愁///海上明月共潮生。

谁家今夜扁舟子///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相思明月楼///何处春江无月明。

可怜楼上月徘徊///江流宛转绕芳甸。

应照离人妆镜台///月照花林皆似霰。

玉户帘中卷不去卷不去///空里流霜不觉飞。

捣衣砧上拂还来///汀上白沙看不见。

此时相望不相闻///江天一色无纤尘。

愿逐月华流照君///皎皎空中孤月轮。

鸿雁鸿雁鸿雁长飞光不度///江畔何人初见月。

鱼龙潜跃水成文///江月何年初照人。

昨夜闲潭梦落花///人生代代无穷已。

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月年年只相似。

江水流春去欲尽///不知江月待何人。

江潭落月复西斜///但见长江送流水。

斜月沉沉藏海雾///白云一片去悠悠。

碣石潇湘无限路///青枫浦上不胜愁。

不知乘月几人归///谁家今夜扁舟子。

落月摇情满江树///何处相思明月楼。

落月摇情满江树///何处相思明月楼。

歌曲春江花月夜的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八

当古曲《春江花月夜》优美的旋律响起,已将心灵带入了江南春江月夜那旖旎的风光之中。随着乐曲在耳畔翩跹,我的眼前不觉浮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春,柔曼清丽;江,流连婉转;花,艳丽迷朦;月,空明高远;夜,静谧忧郁。

夕阳西下,春风吹拂的一江春水,渔舟清荡。晚霞未退,已是皓月当空。

仿佛等了千年,这如水的音乐飘然而至,浸漫着唐诗风韵。

有江、有月,花枝颤动,衣袂飘摇。流淌的姿态,漫过岁月,漫过心海。一段紫竹,几声琵琶,手指轻灵,音韵袅娜而出,激起层层涟漪。

层叠,一个是盼归的人儿在明月楼上凝眸远眺,一个是摇橹的人儿在茫茫烟波中乃归舟。江畔柳丝在夜风的吹拂下婆娑起舞,花草在微风的抚摸下含笑点头,木浆搅碎了江中渔船的倒影,水波托着那荡漾的轻舟。

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是民族乐曲中的瑰丽奇葩,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摇曳的迷人景色,展现在听众面前。它藉以山水之巍峨洋溢,花木之幽芳荣华。水光云影奇诡变幻。这一情状宣之于乐,深刻描述了月夜江上动人美景,给听众以无比的艺术享受。

《春江花月夜》最早并不是民乐合奏曲,而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此曲名最早见于清朝姚燮(1805-1864)晚期著作《今乐考证》一书,被列为“江南派琵琶曲目的中曲一类。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约1736-1820)的传抄琵琶谱以及1875年吴莞卿的手抄本。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首次将其改编为民族管弦乐,并根据此曲如诗如画的意境,命名为《春江花月夜》,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修改,更臻完美。

《春江花月夜》全曲共分十段,每段都带有小标题,符合我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这十段分别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棹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不论从总标题,还是从前九个小标题,抑或从乐曲演奏、音乐本身,都充满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意味。意境悠远、镌满诗情、极富画面感、音韵充满想象的张力、诗画乐一体,等等,这些都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照点。而这一切,也都鲜明地体现在了《春江花月夜》这首民族性的乐曲中。

第一段江楼钟鼓,由琵琶静静地奏出击鼓的节奏,由慢渐快,模仿鼓声。紧接着,幽雅的箫声也加入进来,一时箫鼓齐鸣,飘荡在夕阳残照的平静江面上,古筝奏出流畅的琶音。描绘出夕阳映照江面,熏风拂水涟涟的良辰美景。这一小段起着全曲引子作用的箫鼓之声,仿佛在召唤着人们驾起小舟,来遨游这美丽的春江。乐队齐奏出具有江南风格的音乐主题,静谧、低回、婉转如歌。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和。

第二段月上东山和第三段风回曲水把第一段所呈示的主题作了变化发展,在丝竹奏出的典雅旋律中不时透出领奏乐器琵琶以推、拉指法弹奏出的华丽流畅而摇曳起伏的曲调,犹如微波荡漾,分外多姿。月上东山将第一段主题音乐升高四度,并且做自由模进。由自由模进模拟出徐徐上升的动感,描绘出明月由东山升起,在云影中时隐时现、游移出没的场景。这段曲调优美如歌,旋律线呈现波浪进行。琵琶、二胡、古筝、洞箫齐奏音色和谐。末尾由洞箫吹奏的旋律如泣如诉,令人情思悠远、浮想联翩。风回曲水可视为变奏之二,只有六小节长度,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旋律引入了新的音乐元素,在层层下旋之后呈上升之势,在上五度自由模进,旋律线起伏增大,极富推动力,恰似江风拂动水面,水波潋滟,徐徐扩散的动感。

第四段花影层叠。在这一段中,琵琶领奏以突然加快的十六分音符进行与二分音符的长音,组合成先紧后松、逐级向下模进的'四个乐句,打破了乐曲的平稳进行,表现出两岸花影摇曳,倒映水中,突然一阵清风拂起微波,弄乱了水中的花影,层层叠起。随后又回到原来的速度,以合尾结束。这一平中出奇的处理,使乐曲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情趣。月夜春江,花木倒影映于江面,忽然一阵风来,水中倒影随波摇曳,纷乱层叠,此段即是刻画了这样一幅场景。

第五段水云深际。主题旋律基础上的第四变奏,头尾与主题基本相同,音乐在主题的核心材料上展开。首先由阮、大胡等低音乐器在中低音区运行,音色厚重低沉,如同水墨画中的重彩描绘出江面浊浪起伏,江水滚滚的景色。忽而琵琶清越的泛音出现,如同明月拨云骤然一亮,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如同江浪退去,月悬中天。此时,乐队齐奏,古筝以快速的拨弦模仿流水,由洞箫演奏的在一系列后半拍上打音的旋律则好像水鸟在云际飞翔,时而在浪花上飞掠。此景江天一色,动静相宜,幽深壮阔。乐段中间,透出了琵琶清澈的泛音,余音袅袅,使这一段的意境更为深远。

第六段渔歌唱晚。琵琶与箫领奏出如歌一般的旋律,乐队在句尾加以应和,并在强拍休止时加上木鱼的轻轻一击,使音乐十分生动有趣,犹如白帆片片,渔子晚归,一唱众和,歌声四起的生动情景。这一主题乐句不断向下模进,造成了有规律的动感,也使人联想起渔民们摇橹时的节奏和神态。后半段变换了节奏和速度,同前面形成对比,显得十分丰富,尤其是生动灵活的休止时木鱼敲出的清脆声音,使乐曲大为生色,渔民们怡然自得的情绪,跃然弦中。

第七段洄澜拍岸。先由琵琶领奏以扫轮的技法由慢渐快、由弱渐强地奏出一串八分音符,顿挫有力,情绪层层推上,生动地表现了风涌波起时轻涛拍岸,水石相击之声。紧接着,乐队乐队全体进入,犹如群舟争先恐后归来以较强的力度和较快的速度承接琵琶,气势宏大开阔,形成了一个小高潮,造成小高潮后情绪回落仍由琵琶独自弹奏,慢弹轻挑,渔舟竞过,水面归于平静。为后面的全曲高潮作了一个铺垫。

第八段桡鸣远濑和第九段诶乃归舟是全曲的高潮段落。这两段旋律基本相同,主要以两小节一为单位的音型加以递升、递降式的模进,音乐从轻、慢开始,渐渐加快速度、力度,形成一种具有推动力的起伏,情绪也越来越欢快、热烈,最后形成了全曲的高潮,形象地描绘出在月移星稀、夜色深沉之时,江中游舟纷纷尽兴而归,橹声、水声混成一片的此起彼伏的生动情景。高潮以后,这一乐段也以合尾乐句结束。

歌曲春江花月夜的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九

春江花月夜,作为清代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构图,展现了自然景观中的和谐美。我有幸欣赏到这幅千古名画,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深意,让我对大自然和人类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首先,从整幅画面来看,春江花月夜凸显了以自然美为核心的审美追求。画面中的江河弯曲婉转,将山水融为一体,给人以舒展开阔之感。花草树木在画面中错落有致地分布,犹如舞动的花蕊和绿叶,生动地诠释了四季流转中的生命力。夜空月亮明亮圆满,星斗闪烁,给人以宁静而祥和的感受。整个画面以淡雅的色调勾勒,不夸张,不浮夸,让观者在静谧的氛围中享受自然之美。

其次,春江花月夜将人与自然相融合的和谐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画中的人物或对弈,或垂钓,或品茶,或赏月,个个身姿自然,气质高雅,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他们不是独立于自然之外的存在,而是与自然互为依存的一部分,与自然产生了一种深度的情感共鸣。画面中的人物虽然表情平淡,但通过微小的细节,使人感受到他们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敬畏之情。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感觉令人陶醉,也激发着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进一步,春江花月夜也呈现了一种宁静与安详的心境。整幅画面没有明显的冲突与矛盾,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平衡。山脉的起伏与江河的蜿蜒形成了画面的节奏感,给人以自然而舒缓的感受。悠然的云雾缭绕在山脚之间,给人以逍遥自在、超然物外的感觉。画面中没有喧嚣和催促,只有宁静和静谧。观者在这样的画面中仿佛与世隔绝,心境渐渐安静下来,获得了精神上的放松与享受。

此外,春江花月夜也反映出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和谐相处的理念。画面中的人物虽然各自独立,但彼此之间并没有冷漠和疏离。无论是对弈、垂钓,还是品茶、赏月,他们都能在自己的休闲和兴趣中找到共通之处,互相陪伴和关照,形成了一种友朋之情。这种友朋之情也可以延伸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中,无论是家庭、朋友还是社会,只有相互关心和睦相处,人与人之间才能形成一片和谐的社会风景。

总之,春江花月夜这幅千古名画,通过绘画形式将自然美和人文美融合在一起,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它以宁静的画面给人以宁静的心境,以淡雅的色调给人以淡雅的情感,激发着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之情。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当向春江花月夜中所传递的和谐与美好的人生态度学习,与自然和谐相处,与他人友善相待,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歌曲春江花月夜的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

全诗由情入景,最后以景结情。其中“春”“江”“花”“月”“夜”运用了“发生法”使其出现,又用“消归法”使其消失。月光是一条贯穿性的线索,有它将哲理性思索,将思妇,游子紧紧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情,景,理有机统一的完整境界。在这个境界中,情是升华了的情,景是奇妙的景,理是深邃的理。在开篇诗人用神来之笔给人描绘了一幅奇丽的图画后,(全诗以月、水为经纬,以春为质地,以花为图案,以夜为底色,织就了一幅光彩斑斓的春江月照图。)转入了对永恒宇宙和有限人生的探索。

1、诗人在空灵而神秘的景象中,想到了永恒的明月和代代的人生。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追问中,展示了深沉的宇宙意识,表现了对有限,无限,顷刻,永恒的这些奥秘的兴趣。同时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述说中,又表现了对人生的执着和赞美。诗人在有限,无限,顷刻,永恒的相遇中得到了满意的回答。

2、诗人把对人生意义的满足引向了男女相思相恋的情爱上。诗中“白云”“清风浦”分别象征行踪不定的男子和男女分别的所在。诗文以深情的笔触赞颂了纯洁的经过升华的男女情爱,创造了神秘,美妙,动人的情,景,理的有机融合境界。

这是一首优美的长篇抒情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结构精妙严谨而又自然天成,韵律圆美流转而又富于变化,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尽管作者留诗只有二首,但仅凭这首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朦胧的月光,如清溪之流水。如薄薄之纤纱,笼住静静的春江、春花、春夜。还有在月楼上盼君归来的多情思妇。迷蒙的情怀,隐约的物象。情景交融,景中流情,情中寓景,浑然一体不可拆分。这一切皆如柔柔的小夜曲,浮于春江之上,如雅雅荷香飘于流水之间。含蓄婉转而不拘泥;轻润细腻如思妇之心,心欲静而思不止。富于清幽恬雅,隽永和谐的意境。

全诗以月光为神魂。月色赋予春夜灵气,使所有的意象,物象,情态连为一体。成为诗中诗,画中画,顶峰上的顶峰,流传至今的千古绝唱。

春江中孤月下,帆影漂泊,江边闺楼中思妇凭阑瘦。鸳鸯成纹已作枕,泪湿烛边春衫袖。月光入帘,卷不开,拂不去。浓浓相思难以排遣,挥之不去,拂之不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春光随水渐东去。君之归途呀!茫茫千万里。盼眼望断流云,君,胡不归?“不知乘月几人回”,君呀!乘月归来吧!妇已望尽天涯路。残月、冷辉满江树;江风移,枝依依,堤上影离离。银河浩瀚,牛郎织女能相望,可我与你相隔千里,飞鸿难连。看此情,此境怎能不教人流泪。

本诗没有露骨的相思之句,未著粉黛,自有腴恣,月光神魂统领幽思。缠绵蕴藉,一意萦纡,调法多变,可谓神来之笔。

月下流着憧憬与悲伤,一种少年初识愁滋味的憧憬与悲伤,“独上高楼,楼上有人愁”而非为赋新词强愁。

尽管忧思通篇,但全诗仍旧轻盈如山涧之流水;虽有叹息,但总淡淡如江边之月色。意境漠漠如花林薄霭,隐现轮廓尽是朦胧之美。哀而不伤,更有无声胜有声之功效。半遮半掩,轻云蔽日,蕴味无穷,给人想象的空间,给读者心灵驰骋的天地。然后方知,饰娇容,看影碎,酒如愁肠化作相思泪。

江月澹无情,落落不想人,花意亦孤行,水光为之吸。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极(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文档为doc格式。

歌曲春江花月夜的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一

《春江花月夜》是明代文学家张若虚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春江的美丽景色和月夜的宁静宜人。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宇宙的壮丽。在阅读《春江花月夜》时,我深受其感染,对大自然的奇妙和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我将结合诗中的描写,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诗中对春江的描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若虚在诗中以“春江潮水连海平”一句开头,将春江的辽阔和壮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无尽的江水像潮水般一浪接一浪,勾勒出恢弘的画面。而后他又写道,“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将海与月的景象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既壮丽又宁静的感觉。这让我想起了人生的无常和宇宙的伟大,每个人都犹如春江一样在人生的大海中,而美丽的月亮则给我们指引方向,给我们带来希望和梦想。

其次,诗中对花月夜的描绘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诗中写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升明月”,描绘了夜晚江中水波粼粼的情景。而后他又写到:“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用饮和影的比喻,更加生动地描绘了美丽的月夜。每当夜晚,凝望着明亮的月亮,看着月光洒在大地上,我不禁感叹自然的伟大和美丽,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真是无穷无尽。

再次,诗中有关人生意义的描写也引起了我深思。诗中写道:“月照花林皆似霰,罗衣翻雪落纷纷。”他把花瓣比喻成雪花纷纷扬扬,这让我再次联想到了人生的短暂和命运的变幻。人生就像这片花瓣,最终都会飘落,而月亮则犹如我们心中的追求和梦想,永远都会伴随着我们。这让我更加珍惜生活,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保持内心的坚定和热情。

再者,诗中的用词和语言的运用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张若虚将花与雪、江与海、月与影相互比较,创造出了一种浑然天成的美感。他的用词简练而有力,每个字都恰到好处。诗中还融入了音韵的变化和押韵的手法,给全诗增添了一种韵律感。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仿佛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动静和万物的生灵。

最后,通过阅读《春江花月夜》,我对大自然的壮丽和人生的意义有了深刻的体会。在这个忙碌和纷扰的世界中,我们常常忽略了周围美丽的事物,而这首诗则让我重新审视了生活的本质和价值。我们在长江旁边生活,却很少能够品味到春江的美。我们在大自然中穿行,却很少能够感受到月夜的宁静。当我们能够用一种平静的心态去品味大自然的美和深思人生的意义时,我们才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梦想的意义。

总之,阅读《春江花月夜》使我对大自然的壮丽和生活的意义有了更深的感悟。通过诗人娴熟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我对春江的辽阔和壮美,对花月夜的宁静和美丽有了更直观和深刻的了解。这首诗使我不再忽视身边的美好,珍惜每一个瞬间。同时,这首诗也让我思考人生的意义,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从中得到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想更加用一种平静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品味大自然的美,享受生活的真谛。

歌曲春江花月夜的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二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音乐名曲中的名曲,是中国古典音乐经典中的经典。这是一首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西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此曲扩展为10段,分别为:一、夕阳箫鼓;二、花蕊散回风;三、关山临却月;四、临水斜阳;五、枫荻秋声;六、巫峡千寻;七、箫声红树里;八、临江晚眺;九、渔舟唱晚;十、夕阳影里一归舟。各分段标题是:回风、却月、临水、登山、啸嚷、晚眺、归舟。《春江花月夜》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平稳、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远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此曲音乐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听起来十分和谐。在汉族民间音乐中,这种手法叫“换头合尾”,能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春江花月夜》构思非常巧妙,随着音乐主题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时而热烈,实现了大自然景色的变幻无穷。

第一段“江楼钟鼓”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景色。然后,乐队齐奏出优美如歌的主题,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静;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第二、三段,表现了“月上东山”和“风回曲水”的意境。接着如见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倒影,层迭恍惚。进入第五段“水深云际”,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景色油然而生。乐队齐奏,速度加快,犹如白帆点点,遥闻渔歌,由远而近,逐歌四起的画面。第七段,琵琶用扫轮弹奏,恰似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态。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欸乃归舟”,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强,激动人心。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欸乃”,由远而近的意境,达到了情绪的顶峰。

歌曲春江花月夜的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三

《春江花月夜》源于乐府诗《清商曲・吴声歌》旧题,初唐诗人张若虚以此为题摈弃浓艳空洞的宫体诗,以春、江、花、月、夜展开诗意抒写,融入自己视觉感受和美学经验,渗透了对人生、对宇宙的感悟,开创了魏晋以来田园山水诗的新境界。

乐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古雅清越、悠游淡远、恬静淡泊、旋律优美的文曲,既饱含江南水乡的色彩与风调,又成功地将新诗格律、小组转韵技巧完美的糅合在一起,文辞优雅、意境绵远。《春江花月夜》乐曲结构严密,除去前面的引子和尾声,共分九个段落,尽管主题旋律丰富多变,但每段乐曲结尾都采用了相同的乐句,这种“换头合尾”的乐曲创作手法不仅使乐曲显得整齐和谐,而且还深化了音乐表现内容,揭示了乐曲的意境。从结构上来看,《春江花月夜》可以分为三部分,从引子到第五段是乐曲主题呈现部分,在第一部分基础上过度而成的第六段是乐曲的第二部分,剩余部分为乐曲的第三部分,各部分层层递进、相互映衬既表现了春江的静谧恬静,月的朦胧,又从不同角度营造了一个幽深旷远、恬静淡泊的意境。

1、主题呈现(引子到第五段)。乐曲开头是一段节奏相对自由的散板,其中用弹挑、轮指等手法由慢而快模拟远江上低沉的鼓声,营造出一种清鼓彻夜的空灵之感,而萧与古筝奏出的波音犹如远处回荡的钟声和摇撸击水的声音,各种乐器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夕阳西下,微风吹拂湖面的晚江美景。《江楼钟鼓》是乐曲的第一段,也是全曲旋律的基础,此后的乐曲节段都是在此旋律的基础进行换头合尾演变而成的。这段乐曲多用同音演奏,主导音型的使用不仅增强了乐段的柔和感,而且将日落前江面恬静醉人的意境描绘地细腻深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萧和古筝的加入更是让人徜徉在江鼓悠扬、清风拂水、花影、明月、渔歌的美景中,宛若一幅清幽的山水画,隽永低回,呈现了“春江月夜美如画”的效果。《月上东山》一节出现了全曲的主旋律,主题音调移高四度,旋律向上引发,琵琶、古筝、二胡等乐器齐奏,音色和谐典雅,以自由模进来模拟月出东山,展现出月亮在云中游移出没、若隐若现、缓缓上升的意境,这段脍炙人口的曲调开头与结尾都使用了同度音贯穿连接,声音柔缓、静穆如风,曲调柔美和谐、轻盈平稳,而末尾由如泣如诉的洞箫吹奏的旋律则使乐调转入绵遨情思,令人凝神屏息,慨叹不已。《风回曲水》主要通过音乐层层下旋后又紧接着回升,在上五度自由模进来演绎水波潋滟、波浪微涌的动态美,极具推动力的乐调让人想象着江风拂水、水送波涛的景观。与前面相对安静优雅恬静的音乐相比,《花影层叠》通过琵琶演绎四组先紧后宽的旋律来彰显明丽动态之感,使曲调起伏中承接合尾,表现了江中花影摇曳、月影婆娑的优美意境。

2、承上启下(第六段)。第六段《水云深际》是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过渡而成的,浑厚的中低音俨然江涛渐呈浊涌之势,古筝、洞箫与琵琶回旋齐奏后的`八度跳跃不仅运用颤音、泛音等使乐曲呈清越灵空之韵,而且还刻画出天水共长、江水一望无际、江面豁然清亮、飞鸟飞掠江面的意境,乐曲由缓而急、由急而缓、动静相宜。

3、韵味悠长(第七到尾声)。《渔歌唱晚》的音乐极具特色,洞箫单奏、木鱼伴奏营构出幽静闲适的画面感,休止半拍起板的运用使乐曲显得风趣生动,琵琶领奏极像晚归渔夫在唱歌摇撸,其他乐器的配合则极像欢乐尽兴夜游的其他渔夫的和声。全曲的第一次高潮在《回澜拍岸》,轮指扫弦等技法演奏的琵琶、由慢转快进行的强烈的音型模进以及各种乐器的加入描绘了一幅群舟竞归、争先恐后、浪花飞溅的夜渔舟急归图。《桡鸣远濑》、《欸乃归舟》两段都是对划船声的描写和模仿,音乐弹奏的反复递升和古筝划奏音效的结合,营造出波涛阵阵、渔舟竞归、撸声欸乃的场面。《尾声》处,渔舟已归,一切归于寂静,缥缈悠长的音乐使人感受到春江夜空的幽静和安详,而缥缈远逸的鼓声则将人们从沉醉中唤醒,乐曲结束。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旋律优美、集多种演奏技法于一体的传统管弦乐曲,不管从标题的命名,还是从乐曲的演奏来看,《春江花月夜》都散发着让人流连忘返的意境魅力,此曲将春、江、花、月、夜等自然景象完美地融为一体,意境悠远,音韵充满想象的张力,因而是我国传统音乐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1、意境静谧宁远。《春江花月夜》以浑融自然、静谧宁远为基调来展现江面波光粼粼、水天一色、游人泛舟的迷人景色,从《江楼钟鼓》到《尾声》,优美流畅的旋律、疏密相间的节奏、柔和清新淡雅的色彩生动地描绘了月生东山、微波荡漾、花林婆娑的春江花月夜美景,犹如一幅幅美妙绝伦的风景画将人们带入奇妙神秘世界的美好意境中。如《月上东山》中轻盈平稳的音调将明月在云层中出没的动态之美演绎的惟妙惟肖,《水深云际》中浑厚低沉、缥缈悠长的音色将天水共长、江面浊浪推涌的景象刻画的生动形象,《欸乃归舟》中极富动感的乐器齐奏将诗意的自然之景刻画地如痴如醉。乐曲结尾处一声轻锣将人们从悠扬的音韵中唤醒,这正是我国古典音乐追求审美意境的生动体现。

2、民族特色鲜明。作为一首著名的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的曲调和演奏乐器都极富民族特色,传统音乐只有与古典乐器以及高超的演奏技巧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民族特色鲜明的音乐作品。《春江花月夜》在演奏过程中使用的乐曲主要有琵琶、洞箫、二胡、古筝等,这些乐器都是古典音乐中常用的民族乐器。琵琶虽然声调清柔但可以根据演奏需求的不同标下不同的音色,演奏强劲时,音色沉稳充满气势,演奏较弱时音色清晰明净。在《春江花月夜》中,琵琶不仅能以泛音助奏描绘云散月出的静态美,而且还能以轮扫等技法来表现百舟竞归的动态之美。音色极具穿透力的洞箫可以表达悠长缥缈哀怨之情,能带给人如诉如泣之感,画面极富人文色彩。

3、情、景、真、善、美的统一。《春江花月夜》通过运用洞箫、琵琶、鼓等多种乐器模拟多种自然之声,描绘了一幅融春江花月夜在内的、令人心驰神往的美景,而乐曲的各段标题也都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这一诗情画意。《春江花月夜》既是乐曲,也是诗歌,乐曲场景与诗歌的巧妙结合实现了画面、视听和意境的完美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和情景交融,虚静淡远就是这一追求的至高境界。虚,是指虚空,但不是虚无,虚空追求的空灵之感的营造;静,指的是淡泊清雅、宁静致远,是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生命体悟,在中国传统音乐中,人们多采用悠远、清幽的旋律、节奏和富有诗意的标题来营造空灵、淡雅、虚静的境界。如《欸乃归舟》一节通过多种乐器的交叉配合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小舟向归途划去时的欢乐声响,整个乐曲有缓有急、有张有弛,犹如一幅生动形象地水墨画,带给人们无尽的想象空间。同时,中国传统文化还追求“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人合一”、“中庸”的文化思想,在山水中寻求和展现自我精神是中国传统艺术创作追求的境界。音乐是赞美祖国锦绣河山、大自然景色的,可以说《春江花月夜》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真实描摹,而且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善”的体现,而“真”与“善”的统一生成了社会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韵味,表达了“妙合无限”的美学境界。

1、质朴流畅的音乐语言。乐曲《春江花月夜》主要通过通俗易懂的音乐语言来展现浓郁的抒情色彩和水乡风格。旋律是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主要表现手法,《春江花月夜》以级进为主的曲调来创造近乎完美的意境。琵琶音色清新柔缓极富弹性,洞箫低沉哀怨具有极强的音乐穿透力,这两种极富民族特色的乐器在乐曲中使用得最多,承担着多种角色。《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叠》、《回澜拍岸》等乐段中都使用琵琶来描绘和刻画多种形象,《引子》、《水深云际》、《渔歌唱晚》等乐段则使用洞箫来营造幽怨悠长、如诉如泣的音乐氛围。同时,《春江花月夜》还大量使用五声和六声音节、“鱼咬尾”、“宫内转移主音”等多种音乐创作手法来体现旋律多变与变奏“形变而神不变”的特点。

2、写意性与写实性的有机结合。《春江花月夜》通过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傍晚时分水滨的一派优美景色,摇曳的花影、游移的明月、徘徊低飞的小鸟、满载而归的渔舟……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实现了抒情写意性与写实描绘性的有机与完美结合。乐曲中充满浓重抒情意味的循环往复的主旋律贯穿始终,为实现情景与音乐完全融为一体,乐曲中的每个乐段都有典型的音乐形象与主旋律相互对应,体现出鲜明的写意性与写实性,实现了借景生情、寄情于景、情与景、意与实的有机结合。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作品,作品以音乐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理解,乐声恬静淡远、意境幽婉深邃、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犹如一幅清幽淡雅的中国水墨画。就艺术表现力和审美效果而言,《春江花月夜》是一部难得的旷世佳作,堪称中国古典音乐之冠。

歌曲春江花月夜的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四

原来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第一段“江楼钟鼓”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景色。然后,乐队齐奏出优美如歌的主题,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静;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片段1)。第二、三段,表现了“月上东山”(片段2)和“风回曲水”的意境。接着如见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倒影,层迭恍惚。进入第五段“水深云际”,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景色油然而生。乐队齐奏,速度加快,犹如白帆点点,遥闻渔歌,由远而近,逐歌四起的画面。第七段,琵琶用扫轮弹奏,恰似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态。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唉乃归舟”,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唉乃”,由远而近的意境。归舟远去,万籁皆寂,春江显得更加宁静,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使人回味无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