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文献阅读后心得体会一千字总结 文献阅读后心得体会一千字总结怎么写(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02:01:58 页码:10
文献阅读后心得体会一千字总结 文献阅读后心得体会一千字总结怎么写(八篇)
2023-01-05 02:01:58    小编:ZTFB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文献阅读后心得体会一千字总结一

参考文献的格式请参考百度工具。有时插入的参考文献是上面已经引用过的,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交叉引用”。光标定位于插入位置,点击“插入--引用--交叉引用”,在打开的“交叉引用”对话框中,“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选“尾注编号(带格式)”,选择好引用需要的尾注,点击“插入”完成。

当文章内容最终不再修改时,参考文献也已经定型。默认的参考文献格式并不一定合适,如中文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数字编码都是带方括号的。

添加方括号,点击“编辑--替换”,在打开的对话框中输入查找内容为尾注标记“^e”(若是脚注则为f),替换内容为“[^&]”,输入内容不含引号,点击“全部替换”即为所有尾注编号都添加上方括号。

这时,如果应用了“交叉引用”,它的编号并没有添加方括号,还需要特别处理。一种就是手工添加,设置为上标。另一种就是替换,先按键盘上的alt+f9,这时交叉引用那里变成了字符,打开“编辑”的“替换”,输入查找内容为“^d noteref”,替换内容为“[^&]”,以上输入内容不含引号。

点击“高级”按钮后,并将光标置于替换文本框中,再点击“格式”按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样式”,接着会打开“查找样式”对话框,选择“尾注引用”样式,点击“全部替换”,完成后关闭“查找和替换”对话框,按alt+f9将交叉引用编号显示为正常。

光标移到文档末尾,参考文献的上面有一条横线,这是尾注分隔符,如果需要去除,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将文档视图切换为“普通视图”,方法是“视图--普通视图”;

2、再点击“视图--脚注”,此时编辑界面分为两个部分,下面的编辑框是尾注编辑框。

3、选择尾注编辑框中的“尾注”下拉框,选择“尾注分隔符”,出现一条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再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也会出现一条横线(这是尾注分页时会出现的很长的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关闭后,再按“视图--页面”切换回来。末尾的参考文献前编号呈现的是上标的形式,需要修改为正常形式,选择中它,按“ctrl+shift+=”(同时按这三个键),也可以点击“格式,字体”,在“效果”里取消上标即可。

最后提醒一下,在已有“尾注”前再插入“尾注”时,后继尾注编号是自动更新的,而“交叉引用”不是,按“ctrl+a”选择所有内容后,按“f9”键就可以完成手动更新。

描写文献阅读后心得体会一千字总结二

文献检索报告:

多用户多方式随机交通分配模型的优化

(2008级经管学院,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刘金行)

1. 摘要:

为了实现交通网络混合交通流随机平衡分配,分析了广义费用下多用户多方式的路径选择机理与网络平衡条件及信息条件下多用户多方式对路径选择的影响特征,运用数学规划理论,建立了基于信息条件的随机混合交通平衡分配模型,并证明了模型解的等价性与唯一性。

自1956年backman提出等价的交通流分配模型以后,对交通网络平衡模型的深入研究就越来越成为交通网络平衡配流的热点,所建立的模型也越来越客观。传统的路径选择行为假设网络上只有一种车种,或认为网络上所有出行者在选择路径时所遵守的准则是一样的;而现实中的交通网络是一个高度混合的网络,不仅有着多种多样的交通方式存在,对于每个出行者,其出行路径选择的依据也不一样。如有的出行者由于安装有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atis),其能够很准确地知道网络上的交通阻抗,这些用户在选择路径时始终是选择最短的出行路径;而对于没有使用atis的用户,其是按照经验随机地进行路径选择的。当考虑实际交通网络上存在多种交通方式情况时,交通网络平衡状态必然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中的交通网络。文献分析了在信息条件下两种准则的配流问题,其中的核心假设就是认为使用atis的用户按照确定的用户最优配流原则分配流量,而未使用atis的用户按照随机配流原则分配流量。本文认为无论是网络上的用户使用atis还是未使用atis,他们都不能够准确地知道网络上的交通状况。当然使用atis的用户对网络交通信息的掌握程度比未使用atis的用户高,其在路径选择时也会更加精确。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考虑将网络上的用户种类分成两种类型,并且进一步考虑这两种用户分别使用公共交通方式与使用私人交通方式时的情形,建立相应的随机混合交通配流模型。

2. 关键词:交通网络;信息条件;多用户多方式;交通分配

key words:traffic network; information conditions; multi-user and multi-mode; trafficassignmen

3. 检索过程及路径:

概念的界定:交通信息系统、交通方式、随机分配

3.1 书库查询:

1.王英杰等编著《交通gis及其在its中的应用》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4.10种类:中文图书 索书号:u491/w432

2、 邵春福主编《交通规划原理》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4.4

种类:中文图书 索书号:u491.1/s325

3.毛保华等编著《交通规划模型及其应用》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90301种类:中文图书 索书号:u49/3

4.陆化普编著《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3

种类:中文图书 索书号:u491.1/l844

5.陆化普, 石京编著《交通规划习题集》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种类:中文图书 索书号:u491.1-44/l844

6.王殿海主编《交通流理论》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8

种类:中文图书 索书号:u491.1/w142

7.高自友, 任华玲著《城市动态交通流分配模型与算法》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种类:中文图书 索书号:u491.1/g218

8.朱顺应《交通流参数及交通事件》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8.5

种类:中文图书 索书号:u491.1/z878

3.2中文数据库检索:

3.2.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3-2009):

篇名/关键词/摘要: 交通信息系统,命中408篇;

交通方式,命中254篇;

随机分配,命中47篇。

(cnki知识网络服务平台kns4.0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3.2.2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03-2009):

篇名/关键词/摘要:交通信息系统,命中112篇;

交通方式,命中427篇;

随机分配,命中83篇。(维普资讯)

3.2.3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3-2009):

中文题名:交通信息系统,命中118篇;

交通方式,命中28篇;

随机分配,命中3篇。

3.2.4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3-2009):

中文题名、关键词:交通信息系统,命中2篇;

交通方式,命中1篇;

随机分配,命中2篇。

3.2.5部分检索文献(论文):

优秀硕士论文:

1、 浅谈交通方式构成与交通衔接设施规划的关系王蓉蓉; 袁振洲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2006-07-05

2.巢式logit模型在交通方式选择行为中的应用刘振; 周溪召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6-10-24

3.基于生态交通的城市交通方式结构优化研究管菊香武汉理工大学2008-05-14

博士学位论文:

1、 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研究李海峰东南大学2007-03-06

2、 多信息融合的城市交通监控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曾锐利天津大学2008-11-19

报刊文章:

1、 周华,陶志兴 从交通方式结构探讨福州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福州市规划院交通所;2008-07-16

2.葛亮,王炜,邓卫,王辛。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客运交通方式分担率预测模型研究公路交通科技, 2004,(08)

3.李亚军,杨忠振。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方式结构[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4.陆化普,殷亚峰。 规划理论的非集计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 1996,(01)

5.李军,朱顺应,王红,李安勋,严新平。 基于rp/sp联合数据的非集计模型应用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7,(01)

6.项贻强,王福建,朱兴一。 生态交通的理念及策略研究[j]华东公路, 2005,(04)

7.贾洪飞,隽志才,张枭雄,倪安宁。 高速公路后评价油耗指标的确定与对比[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4,(02)

8.吕慎,田锋,李旭宏。 我国大城市客运交通结构发展模式研究——应用层次分析—主成分分析组合评判法[j]土木工程学报, 2003,(01)

9.王正,刘安,郑萍。 广义logit交通方式划分预测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03)

10陆化普,王建伟,张鹏。 基于能源消耗的城市交通结构优化[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3)

3.3 外文查询:

3.3.1网络google学术 搜索:

标题、英语、pdf――

traffic network:英文 网页中,约有 8,770 项符合 在标题: traffic network 的查询结果

information conditions:英文 网页中,约有 1,830 项符合 在标题: information conditions 的查询结果

multi-user and multi-mode:约有 724 项符合 multi-user and multi-mode 的查询结果

3.3.2数据库springer link搜索:

关键词(期刊文章以及图书章节)——

traffic network:共 24,481 条

information conditions:共 436,059 条

multi-user and multi-mode:共 38 条

3.3.3部分期刊论文:

1.enabling components for multi-standard software radio base stations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volume 13, numbers 1-2 / 2000年5月

2.project-driven planning and scheduling support for virtual manufacturing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volume 17, number/ 2006年12月

3.challenges of higher speed wireless internet access ahmad bahaithe international series in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wireless multimedia network technologies

描写文献阅读后心得体会一千字总结三

1、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

5、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出版日期。

6、科技报告:[序号]著者。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

8、报纸文章:[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9、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描写文献阅读后心得体会一千字总结四

顺序编码制是指作者在论文中所引用的文献按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连续编码,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或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进行标注,并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各条文献按在论文中出现的文献序号顺序依次排列。?

4.1 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1) 主要责任者。是指对文献的知识内容负主要责任的个人或团体,包括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请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等。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责任者超过3人时,只著录前3个责任者,其后加“等”字(英文用 et al )。

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合编”等责任说明文字。外文主要责任者用原著,姓名前后应遵重各国的习惯。作者不明时,此顶可省略。?

2) 文献名及版本(初版省略)。文献名包括书名、论文题名、专利题名、析出题名等。文献名不加书名号“《》”。?

3) 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根据gb 3469—83规定,以英文大写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它未说明的文章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下列字母作为标识: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建议采用以下标识:磁带(magnetic)[mt], 磁盘(disk)[dk], 光盘[cd], 联机网络(online)[ol]。

电子文献类型与载体类型标识基本格式为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db/ol]——联机网上数据(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文献在引做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4) 出版事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卷期号等)。出版地指出版者的城市名,对于同名异地或不为人们所熟悉的城市,可在其名前附加省名、州名、国名等。

对于出版者中包含了地名,出版地不能省略,如,“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不能写成“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者为出版社名,可按来源的形式著录,也可以按公认为的简化形式缩写形式著录。

如irri(原标识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出版年采用公元纪年,并用阿拉伯数字著录。如遇其他纪年形式时,可将原有的纪年置于“( )”内,如1705(康熙四十四年)。

对于报纸和专利文献,要著录出版日期,其形式为yyyy-mm-dd.对于期刊的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著录有以下3种形式:1980,92(2):年,卷(期); 1985(4):年(期); 1987,5:年,卷

5) 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可获得地址。

6) 参考文献起止页码。参考文献的最末一项一般为“页码”,指引文所在的位置编码。应著录引文所在的起始页码或起止页码,如为起止页,则在2个数字之间用“-”号(原来用“~”号)连接。如:10-12。

若论文中多次引用同一文献上的多处内容,则应依次著录相应的引文所在起始页码或起止页码,各次之间用“,”相隔。例如:1987:25-30,40,101-120)

4.2 文后参考文献表排写格式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居中排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a.连续出版物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如: [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b.专著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3]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c.论文集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c]∥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6]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c]。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

d.学位论文

[序号] 主要责任。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如:[7]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e.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例如:[9]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f.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例如:[11]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

g.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如:[1]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h.报纸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如:[13]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i.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期/引用日期(任选)。

例如:[21] 王明亮。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eb/ol]。

4.3参考文献在文内的标注格式

采用顺序编码制时,对引用的文献,按它们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标,或者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

1) 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加标记。这个标记是用方括号括起来的阿拉伯数字,其中的阿拉伯数字是文献的顺序号。比如,在引用第25个文献的地方所加的标记为[25]。

2) 给文献编序号要根据以下两点:一是只有文献第一次在文中出现时才编序号,换句话说,一篇文献只有一个序号,即使某文献在文中被多次引用,但在几个引用处都要标注同一个序号。二是以文献第一次出现的前后次序,从1开始连续编序号。例如,第一个第一次出现的文献,序号为1;第二个第一次出现的文献,序号为2;……。

3) 如果文献的作用是对正文作解释,标注时文献序号连同方括号都要使用比正文字号小,并把它们放在右上方(作为上角标);如果文献是作为句子的成分出现在正文之中,标注时文献序号连同方括号的字号要与正文的字号相同,并且把它们作为正文的一部分来书写(位置与正文平齐,不做为上角标),另外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方括号前面加上“文献”两个字。

描写文献阅读后心得体会一千字总结五

建构主义理论视野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活

动设计研究

姓名 学号

文献综述

1、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

(1)建构主义内涵的研究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学习理论,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原理中提出人类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他从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出发提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皮亚杰关于认识的建构思想对建构主义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建构主义是一种思潮,是众多理论观点的统称。斯拉文提出在教育心理学中正发生着一场革命,人们对它的叫法不一,但更多的把它称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3]格拉塞斯菲尔德认为建构主义是当代心理学、认识论和教育中的一个广泛而庞杂的领域,哲学家、课程设计者、心理学家、教育家等整广泛使用这一概念,他们大多数人强调“学习者通过个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意义和学习所做的贡献”。[4] 建构主义是关于学习的理论。张建伟,陈琦认为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5]在皮亚杰和布鲁纳早期教育思想中已经有了建构的思想,但相对而言,他们的认知学习观主要在于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内化为认知结构。7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将维果斯基的理论介绍到美国,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6]何克抗认为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7]建构主义的内容是丰富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8]刘儒德总结了建构主义主要特征,提出建构主义的最基本的理念就是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起来的,知识的建构就是人在一定的情境下面临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新信息时会根据情境中的线索调动头脑中事先准备好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先前经验,来解释这些新信息、解答这些新问题,赋予它们意义。[9](2)建构主义历史发展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philips认为建构主义学家可以归为两大阵营,一是心理学上的建构主义者。二是社会学上的建构主义者。在心理学上的建构主义中,philips

[10]又区分了个人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皮亚杰和维果斯基分别是个人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是基于他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和发生认识论。皮亚杰关于人的认识的成为建构主义理论的萌芽,皮亚杰在《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中指出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发生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中途,因而同时即包含着主体又包含着客体。[11]在阐释认知发展的过程时,皮亚杰提出了若干相关的概念,包括图式、适应、组织、同化和顺应。

维果斯基是社会建构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维果斯基提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同一时期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受到皮亚杰的影响也认为儿童发展是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的,但是他不同意皮亚杰将儿童的发展阶段按单纯的年龄划分。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是以发现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1991年在美国乔治亚大学教育学院组织了“教育中的新认识论”系列研讨会,邀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领域的著名学者参加,包括格拉赛斯费而德和斯戴福等人,经过激烈的讨论出现了6种不同倾向的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社会性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的观点、信心加工建构主义、社会建构论及控制论系统。[12](3)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研究

尽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派的理论观点存在在很多的差异,但是它们还是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征。anita woolfolk认为建构主义者观点的共同的要素是强调: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社会协商和分担责任是学习的一部分;内容的多元表征;理解知识是被建构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13]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理论发展至今,它主要包含三大理念: 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人类的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 它不是最终的答案, 更不是终极真理, 而是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被新知识和新理论所超越、所取代。激进建构主义一派对知识的观点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走得更远,他们认为课本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较为可靠的假设,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是在理解基础上对这些假设作出自己的检验和调整的过程。刘儒德将建构主义的知识观概括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被人发现的东西,而是人在实践中面临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新信息、新问题所作出的暂定性的假设和解释而已。[14]李琦、陈广宇、李政等提出从不同方面理解建构主义知识观,他们认为从主体方面理解,知识是客观的;从本质方面理解,知识是社会的;从获取方面理解,知识要情境化;从表达方面理解,知识有默会性;从学习方面理解,知识是复杂的。[15]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的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其意义,它具有多向社会性和他人交互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多元化的,学生对对象意义的建构也是多维度的。[16]高文根据相关的研究概括了建构主义学习的6条核心特征:积极的学习、建构性的学习、累积性的学习,目标指引的学习、诊断性学习和反思性学习。[17]张旭,赵静波认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有以下特征:学习不是由教师简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学习意义的活动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经验为基础的;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科学学习既是个体建构的过程,也是社会建构的过程。[18] 在建构主义课堂中,重点从教师转到了学生。课堂不再是教师向被动的学生灌输知识的地方, 学生不再是空的容器等着被注满。师生角色被重新认识,师生关系也随之改变。潘玉进指出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应该体现在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要进行师生角色的调整,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自己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经验的差异进而搭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19]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之中。教师的作用更多是促进者,他们指导、调停、鼓动和帮助学生发展与评估自己的理解和学习,教师最大的任务就是提好问题。[20]在教学活动中要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21]

(4)建构主义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建构主义比较关注环境对学习者的影响,何克抗指出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包

[22]括四大要素:情境、协商、会话与意义建构。袁维新等认为教师在发展课程时,应给与学生对环境资料进行同化的机会,并借由发展概念以解释或组织资料而进行顺应, 甚至运用新概念以解释不同的现象, 最后将新概念与旧知识组织起来, 以达到平衡的历程。[23]杨开城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七条原则:提供知识的多外部表征原则;提供丰富认知工具的原则;情境的真实性原则;学习者控制与教师控制相结合的原则;个别化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扶助差生的原则;知识获取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24]高伟认为建构主义批判传统教育去情境化的做法,强调情境教学,首先将学习放置于复杂真实的情境中,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其次将学习置于知识产生的真实情境中,能够使学生主动探索、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自主建构。

[25]

有学者提出,建构主义使得教学设计有了很大的转变,李艺总结了以下几点变化:从微观的教学设计转向学习环境的设计;教学设计的内涵由教学活动设计的理念转向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设计理论把研究重点由注重将知识分学科教授,把知识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单元,变为注重学科整合的整体性知识的获得,重视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和综合性;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重视主动参与式的学习;教师或教学系统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强调“学习伙伴” 的重要性,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尊重学习者在学习成果上的个别差异,由学习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转变为学习过程导向的教学目标;注重高层次的学习结果的培养。[26]谭敬德提出建构主义的认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既表现在为“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提供理论支持,又表现在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各环节的影响,即有助于教学活动设计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注重学习主体个性特征,分析差异;加强学习情境设计,重视自主学习策略和协作学习策略设计;为评价方式多样化提供理论支持。[27]于晓波总结了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包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利用各种资源来支持“学”;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28]

基于建构主义的早期教育实践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基于建构主义的早期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可以看出建构主义对早期教育的影响。

当代建构主义受影响比较大的早期教育方案或课程包括:幼儿认知导向课程(high/scope课程或高瞻课程)、凯米和德弗里斯早期教育方案、福门的建构游戏课程、全美幼教协会的发展适应性教育实践及瑞吉欧早期教育实践。

目前幼儿园的生成课程和以儿童为中心的项目活动课程都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课程设计,这些课程体现了尊重儿童,提倡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创造性,[29]对解决幼儿园的课程问题有了很好的借鉴。建构主义也对学前教育评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使得学前教育评价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目标和内容的多维性;评价过程的动态化;评价方法要以质性为主,定量和[30]定性相结合。建构主义使得学前教育评价从关注与教学本身转移到关注关注儿童的发展。建构主义的儿童学习观点对于我国学前课堂教学的现代认知、变革和建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思想引领。[31]

综合以上关于建构主义的研究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是深而广的,看出建构主义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研究者们研究的的内容的丰富性及建构主义对人的学习影响的深刻性。建构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使人类关于知识与学习的观点有了深刻的转变。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影响是改变了传统的以行为主义为指导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课堂逐渐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学前教育有着特殊的价值,这也是已有研究中涉及的比较少的地方。所以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开展幼儿园教育的研究仍然有很大的价值。

2、关于数学教育的研究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数学的产生源于人们解决问题的需要,早在人类早期的生活实践,伴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逐渐形成了对数学最初的认识,由人类早期的“结绳记事”,“刻痕记事”可以看出数学在最原始的应用。数学教育产生是由来已久的,我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及西方的“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集合、天文、音乐)都包含了一些数学内容。

(1)数学的特点及价值研究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的特点。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变化规律进行抽象, 通过概念和符号进行逻辑推理的科学,它反映的是客观世界中数、量、形及它们之间关系。[32]数学是人们于现实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产生于具体的事物,同时随着不断的发展又逐渐脱离具体的事物,成为一种符号,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是区别于具体事物的、抽象的。数学的抽象是对物体现象生活的一个方面的抽象化,即只保留量的关系而舍弃一切质的特点,只保留一定的形式、结构而舍弃内容,得到的是纯粹状态下的以抽象的形式出现的量与量的关系,它是一种思想材料的符号化、形式化的抽象。[33]数学有着严密的逻辑性,数学的定义、公理的推断都离不开严谨的逻辑分析和演绎归纳。在数学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需要思考、猜测、验证、推理、证明。每一个数学公式的形成都离不开人们的思维的参与,离不开严密的推理。数学的应用非常广泛的,尤其是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数学的应用的扩大化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学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尤其是数学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产生了互联网,让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学在科学研究的应用也是广泛的,一切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数学方法和思想的运用。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对于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数学对产生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中,能够帮助人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同时数学对人的发展及成长发挥着教育作用,对于人类的认知和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每个人虽然天资不同,但是人类的后天发展的能量是不容忽视的,通过教育能够使得一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数学的抽象性与逻辑性,使得它与人的思维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所以通过数学的学习,能够锻炼人的思维。[34]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由此可见数学与人类思维的发展史密不可分的。同时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人的好奇心、探究精神的培养都是非常有益的。

(2)现代数学教育理念

数学的学习不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和解决所认知问题的方法,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任务。20世纪80年代以来,“问题解决”是数学教育的主要思想,1980年4月,在全美数学教师联合大会上发表的一个指导性文件中指出“必须把问题解决作为80年代中学数学的核心”。1988年国家数学教育大会将“问题解决、模型化和应用”作为大会研究课题之一。

数学应该成为公民具备的文化素养,学校应该为所有人提供学习数学的机会。1991年初,美国总统签署了一份称为《美国2000年教育规划》的报告,提出让所有人都能学习有效的数学。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体现了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强调数学促进人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提出要试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通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三个方面的内容来开展对儿童数学素养的培养,并把情感和态度的培养放在的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数学学习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人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精选数学学习的内容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学习需要的数学。

从目前关于数学教育教学的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数学有自己的学科特点,数学教育有对我们人类有着特殊的价值,并且数学教育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强调问题解决、大众化、服务性、应用性更加关注数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人们对于数学价值的认识,使得数学教育也尽力朝着实用性、普遍性、服务性发展。(3)有关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研究

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价值研究。幼儿园数学教育对于幼儿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数学教育活动不仅提高幼儿的能力,发展儿童数学思维,对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林嘉绥从数学教育对幼儿认识世界的价值以及对为以后的学业准备两个方面谈到他对早期数学教育价值的理解,他认为向学前儿童进行数学启蒙教育是幼儿生活和正确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同时她也提出这也

[35]能为儿童日后小学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胡勇军提出早期数学教育对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重要性,他认为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有其特殊的价值,可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增强幼儿对数[36]学的兴趣。黄谨认为数学启蒙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感知和认识世界的需要,我们要充分重视数学启蒙对幼儿的作用。[37]思维品质是个体思维活动的外在表现,王小辉从早期数学教育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的角度研究了其价值及意义,数学活动中可以有效地提升幼儿的思维品质。[38]幼儿处于逻辑思维萌发及其初步发展的时期,也是数学概念初步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不能完全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但是并不是说幼儿不能学习数学。数学教育对幼儿的意义在于能使幼儿学会“数学地思维”,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教育能训练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幼儿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同时对于幼儿来说早期的数学学习能够给他们一些早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训练,使他们更好的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39]greg ,chantelle t等人做的一项研究发现,学前儿童数学能力的发展与表现很有利地预测儿童今后学业能够达到的成就。[40] 关于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的特征的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其具有操作性、探究性及生活性。吴慧鸣提出在数学活动中,孩子亲身操作,亲身体验对发展孩子数学概念,空间思维等的意义,操作材料对是幼儿自身学习的重要方法, 是幼儿主动获取物体间数量关系、建构数学知识体系, 发展感知与思维的重要方式。[41]操作材料是幼儿进行操作性学习的物质基础,是帮助幼儿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儿童的数学操作活动包含了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成分,操作活动对数学活动还具备探究性的特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学及诱发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工具,是幼儿实施操作动作,使外部动作内化的媒介。[42]幼儿认知发展的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43] 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张宪冰认为探究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的方式,儿童对身边的事情天生就有种广泛的好奇和兴趣,儿童的好奇心促

[44]使他们在对周围的探索中乐此不疲。让儿童在探究性的获得中学习数学对于激发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维是非常有帮助的。黄胜梅也提出类似的观点,探究学习方式从儿童的天性出发,能够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幼儿数学兴趣的培养和探究精神以及数学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多的价值。[45]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生活性是指在生活中对幼儿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数学教育,周粮平认为数学教育如果脱离幼儿的现实生活,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使幼儿感到数学是强加给他们的概念,是记忆不完的知识,这样会导致幼儿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他从幼儿数学教育目标、途径及内容三个方面来论述了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观点。[46]仇美霞认为现实生活是数学概念的源泉,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一定的数量和数量关系,并以一定的形体存在于空间,强调将幼儿的数学教育纳入到生活之中,让幼儿在生活情境中愉快学习,才能让幼儿产生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中密切关联,并能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47]的问题。韦永慧探讨运用生活化情境开展数学活动刺激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的作用,她认为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幼儿学习数学的情绪是积极的、主动的,能促进他们形成自我的知识结构。

[48]

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实施的研究。学者们比较关注具体的数学活动实施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引用到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张勇强等提出将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数学教育有机地结合有自己独特的价值,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mcai),用游戏课件开展数学教育活动。[49]周欣提出开展个性化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幼儿园数学教育开展个性化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提高,教师需要有正确的评价理念,在教育活动设计的时候能够针对不同的儿童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活动内容和材料方面给儿童提供选择;根据儿童学习风格提供相应的活动方式。[50]王小辉提出在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开展探究性教学的有效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探究新知的兴趣;搭建探究平台,引导幼儿自主探究;总结,交流帮助幼儿归纳合理结论;将新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促进知识迁移。[51]孙锦瑞从数学文化的角度提出幼儿园数学教育应该以数学文化为理念在文化情境中强调数学对幼儿的启蒙。[52]carolyn tucker等人提出运用儿童文学的方式来进行数学概念的学习,是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法。[53]

通过以上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研究的文献整理与分析可以看出研究者们对针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研究倾向于理论层面的内容比较多,对于指导教育教学一线的具体的建议比较缺乏。本研究将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幼儿园数学活动有效的策略的提出,以使得研究结果能够对改进他们的工作有启发和借鉴。

3、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研究

(1)有关教育活动设计内涵的研究

荷兰知名的教学设计专家迪克斯特拉教授认为:“教学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而学习是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获得。当一个人想接受教学活动当组织描述和认可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学时,就必须对教学进行设计”。[54]史密斯,雷根提出教学设计是指把学习和教学原理转化成对于教育材料的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规划这一系统的、反思性的过程。[55]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1988)书中指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育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56]我国学者乌美娜在《教学设计》一书中提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57] 通过对先前学者关于教学设计的定义,可以推出教育活动设计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在相关学习理论、幼儿发展理论及教学理论指导下,对教育活动的各项要素进行合理化地安排的过程。它是教师将抽象的教育理念具体化的过程,是对学习者如何开展有效教育影响的系统化设计过程。

黄瑾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幼儿园所提供的环境和材料,通过教师和儿童双向的交流和作用以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它也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组织传递一定的教育内容,落实幼儿园教育任务的手段。[58]庄虹,陈瑶认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实施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的时空内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59]方案。也有学者提出教育活动设计是学前专业核心的课程之一,融合了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注重实际训练的应用型课程。[60](2)有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研究

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从查阅到的文献查阅中可以看出学者们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在如何进行教育活动设计方面一些学者提出了应该遵循的活动设计的原则。朱家雄教授提出在进行幼儿园活动设计时需要遵循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开放性原则。[61]郭宗莉,钟小锋认为教育活动设计应该以满足儿童需要为基本前提,最终实现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统一,他们提出要保持教育活动设计的整体有效性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活动设计过程的开放性;活动设计与获得实施的交融性;活动设计过程的师生呼应性。[62]但菲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包括目标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全体性原则和整[63]体性原则。赵焕明提出综合性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应该包括教育活动应与儿童的个体差异相适合、教育活动应与群体儿童相适合、教学活动应与文化差异相适合、教学活动应将学习和发展连结一体。[64]姚伟教授认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65】原则包括发展性原则、整合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和因材施教性原则。周云指出早期的科学经验对儿童发展有重要的价值,正确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应该体现目标性、方法的灵活性、活动性、教师的指导性。[66]秦红指出在进行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时,需要坚持回归生活原则;关注发展原则;实践创新原则。[67]于冬青指出关键经验是儿童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在进行学前教育活动设计时,要重视儿童获得必须的关键经验,并且以关键经验作为制定活动方案的标准及活动评价依据。[68](3)有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策略研究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的前提及基础。朱家雄教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一书中,从活动目标的确定、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69]活动评价三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了详细地阐述。黄瑾从教育活动设计中的目标和内容、教育活动设计中的环境与资源、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教育活动评价几个角度进一步阐述各个内容领域应该注意的问题及有效策略。[70] 关于教育活动目标方面,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已经明确的指示,教育活动的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中要求的每个具体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有学者指出活动目标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该随着儿童的经验和兴趣随时生成新的活动目标,能够让儿童主动地探索,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要关注活动目标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统一。[71] 宋济明指出在选择合适的具体活动目标之前需要了解每个教学领域的总目标,然后了解每个单元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最后根据具体目标所包括的内容选择适当的目标。[72] 有关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方面,《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袁爱玲,何秀英提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策略有导入的一般策略、掀起高潮的一般策略、结束的一般策略、把握活动节奏的一般策略几方面。教育活动的方法策略有依据活动目标和内容的性质、特征选用方法;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差异选用方法;选用的方法

[73]应体现先进性;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和创造更新。在具体设计教育活动步骤时,应该考虑到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并且要考虑到活动的新颖性。王瑞玲指出在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中有几点问题需要注意,第一是既要有活动的目标达成,同时也要关注活动的过程;第二既要关注物质环境,也要关注心理环境;第三既要关注教师的预设,更要关注儿童的自发生成;既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也要关注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发展。[74] 作为幼儿园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活动评价具有重要的价值,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还能够通过对教育互动的不断反思与重建,促进幼儿、教师及所有课程参与者的成长。虞永平等指出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若干评价原则,首先是教育活动要以幼儿为中心,其次教育活动要体现交互主体性,第三是教学计划实施应该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第四是资源和环境的有效利用。[75]王秀莲提出,幼儿教育活动评价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界定,首先的目标设计的科学性,其次是需要研究教育行为的规律性,再次是教育形式的合理性,最后是教育效果的适宜性。[76]李艳指出教育活动评价要遵循发展的、适宜的及分类的原则,并且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标准,即活动目标的综合性、层次性和差异性;活动的内容要生活化、趣味性和实效性;活动方式要多样化,有层次和连贯性;要关注活动过程中师幼之间的互动;活动的效果要关注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全面的发展。[77] 综上所述,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数学教育、教育活动设计等相关文献收集与整理分析,可以看出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探讨有其独特性与优势。随着人们对幼儿数学教育的重视,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们需要提升开展高效的数学活动的能力。本研究以教育活动设计为出发点,以建构主义理论观点为指导,在教育实践层面对幼儿园数学活动进行改进,使幼儿园数学教育能够做到以幼儿为中心,注重儿童经验的获得及认知的建构,培养儿童数学兴趣及积极的情感态度。

参考文献:

[1]孔凡哲,曾峥。数学学习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4.[2]刘迎杰。主题课程的建构——后现代主义与建构主义对幼儿园主题课程的启示[j]。淄博师专学报,2007(1):32-36.[3]anita woolfolk著。陈红兵等译。教育心理学[m]。徐州: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381.[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5.[5][6]张建伟,陈琦。从行为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75-82.[7][8]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中)[j]。电化教育研究,1997(4):25-27.[9]刘儒德。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j]。人民教育,2005(17):9.[10]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4.[11]皮亚杰著,王宪钿等译。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6-21.[12]桑新民。建构主义的历史、哲学、文化与教育解读[j]。全球教育展望,2005(4):51-55.[13]anita woolfolk著。陈红兵等译。教育心理学[m]。徐州: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381.[14]刘儒德。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j]。人民教育,2005(17),10.[15]李琦,陈广宇,李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知识观[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9):13-15.[16]孔凡哲,曾峥。数学学习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57.[17]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j]。外国教育资料,1999(1):35-39.[18]张旭,赵静波。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当前教学的启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47-148.[19]潘玉进。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在教育中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科学版),2000(4):9-93.[20]张奠宙。期盼中国教育科学研究具有“大国”风范[j]。教育科学研究,2005(2):16-18.[21]赵延清,贾云宏。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63-65.[2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中)[j]。电化教育研究,1997(4):25-27.[23]袁维新,吴庆麟。关于学习环模式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7,30(3):632-635.[24]杨开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j]。中国电化教育2000(4):14-18.[25]高伟。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课堂教学[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8-80.[26]李艺。建构主义到底给了我们什么?——建构主义知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j]。中国电化教育,2002(6)。10-15.[27]谭敬德。格拉赛斯菲尔德激进建构主义理论认识论特征及对教学活动设计的影响[j]。现代教育技术,2011(7):25-28.[28]于晓波。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环境的开发[d]:[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2000.[29]杨晓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幼儿园课程设计[j]。山东教育科研,2002(2):25-27.[30]李贵希,刘花雨。建构主义知识观对我国学前教育评价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57-59.[31]马云。建构主义与我国学前教育课堂教学的现代革命[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2):49-51.[32]史宁中。关于数学的反思[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31-39.[33]周春荔。数学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2.[34][37][60]黄瑾。幼儿园数学教育与活动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13,35-37,61.[35]林嘉绥,李丹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10.

描写文献阅读后心得体会一千字总结六

1、袁长蓉,王志红。 护理科研设计和论文写作实例解析[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176.

2、吴振荣。 医学论文写作要点[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8,(03):196.

3、韩仲琪,丁艳玲,李君。 临床经验类论文的特点与写作方法[j]。前卫医药杂志,2001,(04)::10.3969/.1671——4008.2001.04.041.

4、吴健。王玲勉。孙印臣 护理科研方法及其存在问题探析 [期刊论文]——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11)

5、宋春燕。王菊香 护理期刊中文参考文献著录错误分析 [期刊论文]——编辑学报2009(5)

6、陈晓英。仇瑶琴。沈园园。郁晓路。袁长蓉 护理文献开放存取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期刊论文]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18)

7、期刊论文:不同年级大专护生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 28(8)

8、期刊论文:护理教师角色榜样行为自我评价量表的本土化修订及评价——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 28(9)

9、期刊论文:定性研究及其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 22(2)

10、期刊论文:护理研究论文写作——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 23(3)

11、期刊论文:癌症病人疾病相关知识获取途径与方法的研究进展——护理研究 ——2010, 24(28)

12、期刊论文:临床护士结构授能与组织承诺的关系研究——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6)

13、期刊论文:新疆地区高等护理院校教育资源配置的调查——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 28(10)

14、期刊论文:临床护士临床护理决策能力的影响因素——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 28(2)

15、期刊论文:影响肿瘤姑息护理培训内容制定的因素分析——护理学报——2008, 15(5)

16、期刊论文:军队医院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 27(23)

描写文献阅读后心得体会一千字总结七

试谈vi设计延展性

摘要:本文分析了vi设计延展性在国内发展的情况与误区,指出应该把vi设计中的各项设计元素看成一个有机的视觉资源系统,整合这些视觉资源,实现vi设计中各设计元素的充分利用,以达到最大的合力来传达企业的视觉识别形象,从而达到树立企业形象的目的。主张在vi设计中应注重整体观,破除程式化,寻求新动力,转变话语方式,以充分发挥vi设计的延展性。

关键词:vi设计;ci设计;延展性

长期以来,国内的vi设计过于呆板和程式化,很多公司的vi设计手册除了标志和一些基本元素不同以外,应用部分千篇一律,基本都是单调的延续或重复,缺乏个性和新意,割裂了vi设计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造成vi延展性差,缺乏创造性,影响了ci的整体效果。

vi设计作为ci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形象的塑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对vi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它在ci中的作用及标志的研究上面,对vi设计延展性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延展性成了当下vi设计中一个突出的、急待解决的问题,正因为上述原因,对它的研究和探索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vi设计延展性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及其误区

到目前为止,号称能够做vi设计的机构或者个人数不胜数;号称己经导入了ci或者vi的企业也多如牛毛。但是这些企业的vi在市场上或者在面对竞争对手时有没有树立起明显差异化的视觉形象呢?就vi设计的角度上来看,它的延展性如何?就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vi设计延展性的发展情况大致如下:

第一,企业在运用vi中存在不规范现象,特别是目前数量上占多数的中小型企业和一些地方性企业。有的企业只是在名义上导入vi,并不一定在实际中严格执行。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规范用法,比如标志随意更换色彩,放在不同的媒体或材料上时不照规定标准执行。而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企业管理层往往还意识不到它的严重性。

第二,从业人员对vi设计的理解有偏差。有的设计人员认为:做一套vi主要是标志设计,标志完成以后,其他的就很容易了,甚至可以找到模板直接套用,把新标志更换上去即可。完全以标志设计为核心,不重视其他设计要素的作用,没有认识到vi设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千篇一律的设计手法使vi设计失去其真正的价值,vi的延展性不佳,vi徒然成了一个空壳。

二、如何充分发挥vi设计延展性

(一)注重整体观——统一和系统的区别

首先我们来了解统一和系统在词义上的解释:统一的含义是使标准化、使成一体,而系统则是指按一定的关系有机组成的同类事物。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人之为人,是因为我们是生活在系统之中的,我们和整个世界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正是在这个系统中,才能反映出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征、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vi设计也是这样,不同的企业、组织机构、展览或活动,它们的性格与风格取向是不一样的,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语言。在进行形象设计时,就不应拘泥于某一种模式或某一种现象上的统一和标准化。在vi设计中应该根据企业个性化的因素,采用最合理的设计方法来树立其形象,尽可能地拓展设计空间和设计语言。

在这方面有很多好的设计案例可以参考分析。如陈绍华设计公司设计在“2011年西安园艺博览会”标志设计中,以大自然的精华之“花型”为原创意念,将三角、四边、五角、六棱的多类花型,组合成一个富有东方神韵的“百花吉印”之母形图案(图1),其创作过程中充分考虑到vi的延展性,标志本身在保持其造型的基础上延展出4种色彩方案:渐变色的、双色的、单色的以及线形四色的,便于在后期的形象推广设计中灵活运用。在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第一期的推广设计中,将标志颜色与大自然的清新色彩相融合,寓意花、土、草、木、水之共生,体现了人、城市、自然、宇宙的和谐,契合西安世园会“天人长安,创意自然”的主题(图2)。设计师陈绍华曾经提到:一个好的会徽标志本身来说,其创作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到它的延展应用,当然,这里说的延展应用设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复制粘贴,而是需要能够以标志图形为核心,延伸发展出一系列“似其型、有其神”的设计来丰富立体随后的延展应用。在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第二期推广设计中,vi的延展性更加凸显,雕塑和园艺设施提取标志中的三角、四边、五角、六棱形,将平面设计立体化应用(图3、4)。

在vi设计中,只要能形成符合设计对象理念的系统识别印象,就是优秀的vi设计。vi的实施过程,就是整合视觉资源,形成协调的视觉印象从而作用于目标受众的过程。

(二)破除程式化——vi中各设计元素互动

长久以来,国内在vi设计上都强调以标志设计为中心来发挥效应,标志形象完全主导着视觉印象的形成,任何事情,当被过分强调时,就容易失去它的客观性,使我们被自己营造的氛围所遮蔽,一叶障目,丧失了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vi各要素自身都具有形成视觉效应的能力,其受制于标志的中心效应而不发挥各要素的能动性,将消弱vi创新变化的能力,也是对视觉资源的一种浪费。目前国内一些设计师也开始反思,尝试新的设计手法,在保持整体视觉形象的前提下,更加注重vi设计中各要素的相互配合,重视各要素相对独立的视觉效应。

目前国内外许多标志设计已经打破传统规则,在静止的二维标志中加入了时间概念,即标志本身不再是单一性僵化的约束力量,标志的效果不是在它确定那一刻就完成的,在应用中它的效果更能充分体现出来。这样一来,标志就不一定是视觉中心,也不再是约束其他设计要素发挥作用的力量,而是应用中丰富性和灵活性的展现,其本身具有强大的延展优势。比如吕迪·鲍尔为蓬皮杜文化中心开发的标识系统,所谓的标志并不存在,而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大量的由各国文字(英、德、西、意、俄、阿、中、日)组成的色彩斑斓的网幕,用来象征蓬皮杜文化中心交流的国际性和文化的多样性。正如吕迪·鲍尔所解释的:“这并不是用新的符号代替旧的符号,而是创造出一种集遗产与新颖于一体的视觉环境”。在这里重要的不是要让人记住一个标志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整体的视觉效果传达某种观念、意境,调动所有视觉元素整合出某种氛围。除此之外,德国汉诺威国际博览会的vi设计也是这方面的典范。 另外,vi设计中的辅助造型就其存在的实质意义来看,它的首要功能是强化标志形象,提高视觉魅力。所以不论是利用何种元素,只要是根据定位和对象的需要去创意就是可取的。我认为不管是基础元素还是辅助元素,只要能在取得最终的系统性效果的前提下,设计师就可以根据对象的需要,寻找个性点以求得突破,让思想在更加广阔的空间自由的驰骋。

(三)寻求新动力——第五元素的挖掘

这里讲的第五元素比我们理解的辅助造型宽泛得多,它可以是任何视觉要素,如一个概念、一个造型、一个氛围或一种特殊效果等等,都可以纳入到第五元素中来。比如众所周知的苹果电脑造型,其透明的设计效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辅助造型,但同样给人造成深刻的视觉印象,它给人的记忆度和识别率并不比苹果标志本身的效果差。反而这种创造性的手法更容易比传统意义上的标志更加引人注意,在形成苹果公司整体视觉印象的过程中,透明感作为各要素交互效应的体现,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可见,重视发挥第五元素的视觉动力,为vi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再如日本设计师原研哉为山口县光市梅田医院(一所妇科和小儿科的专门医院)所做的vi设计,其最大特征就是所有的标识都是用白色的纯棉布来进行设计(图5、6),并且还使用了松紧带,就像袜子和浴帽一样,可以随时从坐台上脱下来清洗。布料的质地是非常柔软的,会给空间带来柔和的感觉;特地选择不耐脏的白色棉布,就等于向入院者宣布:这个医院是最好的医院。标识原本只是带有引导功能的信息“指示”,但只要这种标识在空间中存在,就必然依赖于一定的载体,设计师在此案例中用不同于平常的材料活化了设计的物质性,传达出不同于一般引导标识所具有的感觉,树立了梅田医院关于“清洁”的最直观的印象。

在vi设计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不一定是标志,而可能是其它辅助元素及其相互之间产生的效应。在实践中,破除人为规范性,不赋予标志以当然的中心地位,各要素应用规律自由变化,不做太多人为限定,支持vi各要素独立或综合发挥,可以使vi设计的空间拓展更加广阔。也就是说当距离使我们的视力对某些细节的变化,例如对标志的识别无能为力时,第五元素的视觉主导作用就体现出来,它是视线的延展,使我们能迅速而准确地辨明目标对象,并借此把我们的视线引回到标志上来。

(四)转变话语方式——设计语言由理性到感性化的发展

这是个由文本时代向图形时代转型的时期。过去人的思想主要是由抽象的文字来传达,而图形时代的到来,人们不再是仅仅凭借文字形成的概念来认识世界,而是凭借直观的形象性的图形图象来认识和判断周围的世界。

由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影响,vi设计从诞生之日起就强调抽象、理性的设计风格,推崇简洁、几何化的设计形态。简洁的风格确能让人一目了然,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容易让人记忆和分辨,但是,目前不同属性的、各行各业的vi设计都在追求简洁,大量“简洁”风格的vi设计容易造成相互之间的辩识模糊,传达混乱;同时,几何化的设计很难反映出文化的多样性、人性的多元化与个性化,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亲和力形象的传达。例如设计师陈绍华为成都置信公司的旅游项目“国色天香”的所设计的标志(图6),和现代主义要求的理性与深刻完全相反,体现出了单纯美好,甚至童真童趣的设计语言,这样的标志往往更具有亲和力,在这个几何化设计占绝对多数的市场上,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该标志图形延展出的春夏秋冬使用色系(见图7),则让这个vi系统更加富有活力,让人们对这个以花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更加充满向往之情。

随着人文精神的普遍觉醒,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日渐兴起,后现代主义强调人性化和感官愉悦,在vi风格上强调标志的亲和力,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和人性的多元化。在vi设计中,在造型、色彩上的丰富感更能带给人视觉和情感上的愉悦。通过图形的语境和氛围来表达设计意念,展现人性的多元化;重视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探索和借鉴,这都要求vi设计应该转向人性化的回归。从现代主义vi向后现代主义vi风格的转变,是一个由理性向感性,由统一逻辑向多元共存发展的过程,这也有利于vi设计延展性的发挥。

三、结语

本文梳理了vi设计延展性在国内发展的情况与误区,本人所指的vi设计延展性,主要是指应该把vi设计中的各项设计元素看成一个有机的视觉资源系统,而不只是过去把重点放在寻求vi设计延展中所提到的标准化、规范性的统一。另外,本文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整合这些视觉资源,实现vi设计中各设计元素的充分利用,以达到最大的合力来传达企业的视觉识别形象,从而达到树立企业形象的目的。文中也提到了vi设计中第五元素的挖掘,破除以往的标准化与规范性,不一定以标志作为vi系统的核心,其他的辅助元素如一个概念、一个氛围或一种特殊效果等也可能成为vi系统的中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思潮的变化和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vi设计的延展性问题将得到更好的解决,也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陈汗青。系统设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教材中心,2001.

[2]严晨,严渝仲。企业视觉形象设计[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8.

[3]何方,高卓,上官嫚嫚。vi设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4][日]原研哉著,朱锷译。设计中的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5]郝雪莉。法无定法——vi设计的创新[j]。装饰,2002,(03)。

[6]彭嘉骐。论品牌形象设计发展新趋势[j]。艺海,2010,(05)。

描写文献阅读后心得体会一千字总结八

甲方: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

为了充分利用各单位丰富的文献资源,提高图书馆文献服务保障水平,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本着自愿合作、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则,双方同意协作开展两馆之间的文献传递服务业务。

1.服务范围:甲方作为馆际互借服务的医学中心馆为乙方服务,本协议服务范围仅限于非返还式文献传递服务,主要指文献复印、传真、邮寄、电子邮件传递、扫描传送(ftp)等方式。文献提供内容包括图书、期刊、报纸文章、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报告等文献复制件。

2.服务方式:本协议不直接面对个人读者,只限于馆与馆之间的服务。乙方向甲方通过信函、传真、e-mail或馆际互借系统提出申请,甲方负责接受申请、查询文献、计算相关费用并负责将查到的文献通过各种形式送达乙方。传送方式由乙方选择传真、邮寄、特快传递、电子邮件传递、扫描传送(ftp)等方式,传送费用由甲方依据乙方要求的方式向乙方收取。

3.服务时限:接到申请后甲方馆在一天之内(如遇周末顺延)反馈确认信息,并对申请情况给予答复,如文献是甲方馆内所有三天之内送出文献,如果甲方需向其他馆进行馆际互借所需时间视其他馆对甲方的回复而定。

4.操作模式:此项服务操作模式根据甲方管理方式和设备的实际情况,以及依据乙方的要求运作,可提供以下几种模式:

(1)纯手工操作:复印——邮寄

(2)半手工操作:复印——传真

(4)使用________________的传递系统。

5.文献传递_____标准:制定文献传递_____标准如下:

(1)_______文献传递_____=复制费+(加急费):复制费:¥_____/页(指复印+扫描+普通传递);?加急费:_____元/篇。

(2)_______代查外馆文献:医学中心文献传递_____=实际付出的费用+代查外馆资源手续费:代查外馆资源手续费:_________网内服务馆收藏的文献:_________元;国内图书馆收藏的文献:_________元;国外图书馆收藏的文献:_________元;费用结算时间:一年两次,每年6月和12月为服务费用结算时间。

6.乙方享受的优惠方案详见《________________》,甲方负责对优惠方案进行解释、说明。

7.本协议执行过程中,,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后,另行修改或解释。

甲方(公章):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

馆长(签字):________?馆长(签字):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传真: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