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读懂中国三字经心得体会总结 三字经的主要内容心得体会(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02:11:42 页码:12
读懂中国三字经心得体会总结 三字经的主要内容心得体会(五篇)
2023-01-05 02:11:42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读懂中国三字经心得体会总结一

已是秋末,早晚不免觉有些许凉意,此时意外得知爷爷住院了,原本尚有余温的手心也变得凉了。想来也是好久未见爷爷了,原本在脑海中的清晰头像已然变得模糊不清了。只记得他深陷的眼睛和不苟言笑的面容,如果不是提起他,我是不愿意去回想这张严峻的面孔的,毕竟我们之间没有太多的语言。

虽然不愿相见,但再见他时,却泛起一股心酸。爷爷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眼角和额头的皱纹不再牵动,微微张开的嘴,也似乎是在呢喃的时候停下来;一点也不像病了,不过是安歇了,仿佛做完了该做的事,于是就在朦胧的月色中安心地睡去了。

我默默地站在那儿,直到他感觉到我,醒来。宽大的额头下,黑白分明的眼睛,仿佛唯独它不会老去。我看着他,给他一个淡淡的微笑,以缓解这肃穆的气氛。爷爷似乎一愣,接着略略翘起了嘴角,像是欣慰一般。

“最近在学校怎么样?”他突然问道。我下意识地知道下一句便要问我成绩了,这好像成了他多年以来不变的话题。原本的辛酸竟变得有些苦涩了。我是最不愿意说到成绩的,爷爷也是知道的,可偏偏每次相见就问,弄得我有些不愉快。

“嗯,挺好的……”我不情愿地回应着,脑子里也在想如何再回答。可出乎意料的是,爷爷竟然没再问下去,我用疑惑的眼神看他。他的眼帘垂下去,安静地合着,又像是重做了一个亲切的梦。灯的光亮在他脸上变幻着暗影,我才发现那张熟悉的脸又变回陌生,岁月的沧桑在他身上肉眼可见,使他一丝不改的严肃更生动了些。

在漫长的沉寂中,我也闭上眼睛,打开记忆中尘封的画面。爷爷其实是一个爱笑的老头,只不过对我的学习稍微严厉了些,让我不由得有些不理解。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再也不来打扰我了,我才意识到曾经一个爱你的人离你越来越远。这并不是他愿意的,只是我遗忘了他,一天天以肉眼看不见的速度慢慢老去。他的苍老,让我害怕,更让我彷徨,我陪他走过的,毕竟太少。

爷爷对我的爱如此简单,只不过是默默地守候,只不过爱的方式不同。爱容易被理解,也容易被误会。即使我无数次地推开他,他依然义无反顾地用他的方式爱我。就像是我微笑,他也同样微笑着,把同一份爱传递过去,然后安心。很多时候,爱没有遗忘我,但我却遗忘了它的存在。

爱有时候并不能瞬间读懂,它需要经历时间,才会被你发现。大浪淘沙,最终还在你身边的,是真正爱你的人。如果你读懂了他的爱,记得感恩,别让他的爱,太孤单。

2022读懂中国三字经心得体会总结二

人人都说家里是隔辈亲,但我不明白我姥爷为什么不是这样。

还记得小时,姥爷对我可是充满了宠溺。每当我把自己的画给他看时,无论我画得好与否,他总会十分开心地将我搂入怀中,脸上的笑容像是要咧到后脑勺去,激动地称赞:“哎呦,俺家孩儿真棒啊!”每当我把优秀的成绩单塞入他手中,他都会兴奋地抱抱我,亲亲我的脸。每当我考试失利时,他也总会带我出去玩,告诉我不要伤心。

但是近两年,我发现一切都变了。

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画画比赛,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特金奖,我不禁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姥爷。他的反应却比我想象的冷淡得多。他先是看了看证书,说道:“再接再厉。”语气却是十分平淡,我的心情顿时有些失落。

还有一次,我考试较平日进步了许多,便兴奋地捧着成绩单给姥爷看,收到的却只是:“这题看上去很简单啊,你才考这样,是不是又粗心了?”这样的话,令我哑然。

我考试失利,是想得到安慰,哪怕是一点理解,但是他给我的,却只是一顿训斥:“考试考得不好就要从自身找原因,不要觉得自己多委屈,你的心思都用在学习上了吗?”

我不解,但随后,倒也不由反思自己是否尽力了。

上个月的一天早晨,我被说话的声音吵醒,循声望去,见姥爷跟母亲在后院聊天。我好奇,便打开了窗户,只听姥爷对母亲说:“昨天看外孙女在房间里哭,没去安慰她。她长大了,不能每天都生活在称赞之中了,要不然就会满于现状,止步不前了。哎……怕她骄傲,连夸她都不敢,但是她现在压力这么大,快上高中了,我……就算心疼也松懈不得啊……”听到这里,我的双眼立刻蒙上了一层雾气,回想起那个在风雨中伫立着等我回家的老人,那个在收到我生日贺卡后笑得像孩子一样的老人,那个因为我考上了好初中而激动地喝得酩酊大醉的老人,那个为了陪我复习熬夜熬到眼皮子直往下掉的老人……我的的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下来……

姥爷已经满头白发了,几年前的他还是满头乌丝。他变了,的确,他老了。岁月的痕迹早已在他脸上布满,但他对我的上心、关怀与爱,从未改变。

他不是不爱我,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爱我。他的爱像大海一样深沉莫测,却永恒且澎湃。他的爱亦像洋葱,层层剥开后,便让我潸然泪下。

姥爷,我终于读懂了你。

2022读懂中国三字经心得体会总结三

当你在阳光下轻盈地掠过时,大地像是忘了用浓墨描绘你那清晰的轮廓;当你在水面上跳跃舞蹈时,水上竟不会留下一圈涟漪。

你无声、无形、无色、无味,却宽容地包裹住了偌大的世界。你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却能时刻知晓你的行踪。

不知道该如何形容你,你对于我来说,太陌生、太抽象。

你也许是钟表的指针间流逝的滴答声,也许是亿万年前骨骼化石上沉积的浮土;也许是生物课本上精短简练的进化理论,又可能是史书上泛黄古旧的文明;可能是科学家手中那一沓厚厚的论文,亦或是哲学家笔下引人深思的字藻。

你简单到了极致,却又复杂而多变,常让人摸不着头脑。你亲切,因为你一手创造了世界;你冷漠,因为你可以轻易毁灭一切。你仿佛是上帝身边的宠儿,温柔地将千百生命送至人间;你又像是死神翼下的使者,无情地上演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你每天借着光的翅膀在天际翱翔,可曾知晓有多少人怨恨过你?你不知疲倦地在时空中奔波,一定不知道其中还有一个我?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你曾夺走过多少人的青春,染白了多少人的鬓发,将鲜活的生命埋入黝黑的泥土?你曾将多少的雄心壮志、璀璨理想带走,只留下一幅衰老腐朽的躯壳?你又亲手将多少灿烂的文明湮没,只为你的子民留下历史里的一丝痕迹?你却永远在孤独叹息声中倔强向前!

你无言辩解,但你深知你无罪。

你可以证明一切。

因为你就是时间!

你简单又复杂,亲切而冷漠,人们对你无从探索。

因为你什么都是,却什么都不是!

时间啊,我好像终于读懂了你,也读懂了你创造的一切——世间万物与我。但我仍是懵懂的,对于你,我仍然只知道你叫时间,无声、无形、无色、无味,却在万事万物之间匆匆溜走。

2022读懂中国三字经心得体会总结四

情谊,如一缕阳光,照亮世间的所有黑暗;情谊,如一阵春雨,洗去世间所有的污秽;情谊,如一缕清风,吹走世间所有的焦躁。情谊是一种爱,是一种温暖的爱。虽然有时不能理解和接受,但总有一天,你能读懂。

安静的大课间,我走进教室,看见她眉头紧锁的样子,开始说个不停:“哈哈,被题目难住了吧?这种题目还需要动脑子吗?你真是傻到家了。”我在喋喋不休。她不说话,只是露出面对难题的无奈。

终于,她忍不住了,对我大喊:“够了,你好,你比我智慧,行了吧!”

整整一天,我都在想解决的办法,也从这件事中知道了自己的缺点,并决心改正。终于挨到了放学,教室里静静静的,收拾好书包,我大步追上她,到嘴边的“对不起”却变成了“没事的”。

晚上,我辗转反侧地酝酿,第二天那三个字始终说不出口。但她似乎知道了我的心意,对昨天的事只字未提。徐徐地,我也忘记了这件事,多天后的我们还是又腻在了一起,说说笑笑,情谊之花又重新开放。

现在,我们分开已经一年多了,许多事情徐徐淡忘了,唯独对这件事记忆犹新,它真的教会了我很多。现在想来,我什么都不欠她,唯有一声“对不起”,还有“谢谢你”。

情谊之花开得越来越漂亮,这需要我们用汗水灌溉。它的存在,让世间多了一份温暖。总有一天,我能读懂身边的爱——默默的,暖暖的。

我也相信:总有一天,你也能读懂身边的爱!

2022读懂中国三字经心得体会总结五

《乡土中国》是社会学大师费孝通先生的巨擘作品,描写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农村社会风貌。农村作为中国基层传统社会之一,在当时是大多数中国人生活的区域。即使经过几十年的历史变迁和城镇化进程,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仍占中国总人口的36.11%(20xx年5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数据)。

读懂这本书,我们便能更多地了解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让我们知道中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行为习惯;中国和西方社会究竟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本质上的不同。以下是我的三点主要分享:

分享一:书名中的“土”字用得极好。

“土”首先指的是泥土,因为中国人是离不开土的。农村人以土为生,根据不同地域,土里农作物一年一熟/两熟/三熟,他们取资于土,即使是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城市人,也会想方设法在自家房屋里种点葱蒜之类的东西。

若是家中有远行人,老一辈人肯定会拿一点故乡的土希望你能冲着喝来防止水土不服,这个就是所谓的“故土难离”。费老当年留学的时候,他的祖母就是这样做的;我来上海读大学的时候,我奶奶也是这样做的。年少不懂这种感情,还说是一种迷信,现在看来这是一种深入骨子的习惯,是我们用携带土壤来缓解乡愁的一种方法。

说到与“土”的感情,离不开每个人的人生大事:莫不希望自己百年之后,能入土为安。就拿我爷爷为例,他一辈子与土为生,在世时就开始物色自己走后的“居住地”。等他去世的时候,我爸和大伯谨尊遗愿安葬了爷爷。对爷爷一辈的人来说,这是他们的情怀,此生足矣。

分享二:生活在土地上的农民聚村而居,形成一个“熟人社会”。

有别于西方机械团别的社会结构,在一个熟悉的社会里,中国社会是一种有机团结的社会结构。什么叫有机的团结?像中国的土壤上慢慢地长出来这么一家人,变成两家人,又一家人迁徙过来,然后逐渐地在这个地方繁衍生息……这叫作有机的团结。有机的团结就是它自然而然长出来的,每个人从出生便被嵌入到了熟人社会的网络中,遵循着乡土社会的生存法则。

这种状况之下形成的社会特别容易变成“礼俗社会”。在早先的传统社会,也就是大家按照之前的规矩办,大家有什么东西请教老人,老人家怎么说咱们就怎么做,比如每年的农作物种植,什么节气该做些什么,这些都是老人家留下来的经验。但目前随着社会变迁,在对待一些问题上,年轻一代不再仅仅依赖于经验,也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这是时代进步的结果。

于我而言,高中以前生活在“熟人社会”;高中之后渐渐远离,再到今年的短暂回归,我生活的那片土地带给我不一样的温暖和体验:在驾校学习时,与大家初次见面时不会有城市社会的陌生感和界限感,聊天中知道对方是哪个村的人,家长叫什么名字等信息,然后回家向父母叙述一遍,基本上就能知道是谁家的谁谁谁在学车了;而且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学车的人“为求”教练能多教教自己,总是能和教练“扯上亲戚”(即使是五服之外的亲戚),然后就着这种称谓,大家也喊得很甜。总之,熟人社会有好有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若有亲戚照料,日子总不会过得太难;但若是在这里不被待见,那可能会遭受到整片区域的人或多或少的排斥。

对于农村的新一代年轻人,不管生活在哪里,如何生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为人处世的方式还是要像熟人社会中学习的。

分享三: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是费老最核心的一个学术贡献,这是与西方的“团体格局”有着本质的区别。

什么是团体格局?书中提到“就好像你看农村田野里边捆柴,这一堆柴捆一捆,那一堆柴捆一捆,然后把这十几捆柴放在一起做成一担,把这几担放到车上做成一车,这就是西方的格局。你属于这一捆,这一捆属于这一担,这一担属于这一车,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一个自己的位置。当然人跟柴不一样,所以人可能在不同的捆里边也会出现,但总之你是在一个框架结构之下的,你像是树形图当中的一个位置而已。所以西方人特别重视的是位置,是权利。”

什么是差序格局?书中说“就是你把一个石头扔到湖面上去,它会荡起一串涟漪。这个荡起涟漪的过程,就是中国人的社会结构。“我”就是中间的那块石头,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是中间的那一块石头。这块石头荡开了以后,最核心的部分是你和父母,孩子,妻子;然后兄弟,表亲,亲家;再往后是朋友,同学,战友等等……一层一层地荡开,这就是中国人的关系网。”

所以从这两段描述中,我们能够看到中西方的显著不同:中国人讲究亲疏的关系,你西方人讲究资格和权利。也就是说:中国人讲的是攀关系,讲交情。因为中国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构成的网络。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个差序格局当中,人和人之间都有着联系。这个巨大的私人网络,这才是中国的社会的本色。但西方不同,它不在乎你是谁家的三姑,你跟谁的关系好,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不在那个位置上。你只要是在这个位置上,你就有资格,有权利。

这种中西方的差别,也体现在我国小城市和大城市间的差别上。我一个朋友交大医学院毕业后,回到老家所在城市最好的医院实习,但没待多久就发现了小地方的关系浓厚,自己“身家清白”可能奋斗多年都无法竞争,后又投历应聘上了杭州某三甲医院。

不得不说,小地方关系多好办事,但对于有过大城市或国外生活体验的人来说,这点一时半会可能适应不了。深深体悟“差序格局”这个概念,也就懂了朋友的选择。

中国地大物博,费老的这边书随着时代发展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社会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只要你有阅读习惯,还是强烈推荐这本书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