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抗战时期的科学家心得体会如何写 对科学家的心得体会(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02:15:34 页码:12
抗战时期的科学家心得体会如何写 对科学家的心得体会(九篇)
2023-01-05 02:15:34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抗战时期的科学家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党课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的时间跨度为1919年至1949年。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这里既然讲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有必要再解释一下这个“新”的含义。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总的来说所谓“新”主要含义指: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革命理想(社会主义)。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

按照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的客观发展模式,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介绍,将从其发生的历史背景、革命历程、伟大意义三方面来展开,其中,对第二部分革命历程四个时期阶段的介绍是本次分享内容的重点。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人类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然而,从1840年西方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丧失独立的地位,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反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不屈不挠的斗争,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五四运动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爆发的。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

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割占和强行租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驻扎军队及干涉行政和司法等,使中国丧失了许多主权和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地位。同时,通过索取战争赔款、控制海关税收、倾销商品及垄断财政金融等手段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逐渐丧失经济上的独立而不得不依赖和受制于帝国主义列强。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决不是为了给中华民族带来文明和发展,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因为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又因为中国民族资本有先天的不足,民族资本中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占了很大部分,工业的比重不高,它所经营的,主要是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技术和设备等方面,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相勾结,利用其政治、经济特权和其他方面的优势,极力阻止和排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外国资本、本国官僚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多重压迫,不仅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而且也不可能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也没有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但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对人民困苦的加剧,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重新思索救国图存之路,而且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也为中国革命创造了转变的客观条件。概括起来,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发面:一是国际环境,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成为人类历史上的划时代事件,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由此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具备了转变的时代条件;二是经济条件,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西方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在欧洲战场厮杀无暇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三是政治条件,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成为一支日益重要的新兴社会力量,到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以独立的姿态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会力量,成为了运动的主力军;四是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促使民主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尤其是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从此,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使中国具备了成立共产党组织的思想和干部条件。

纵观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19年至1927年,被成为大革命时期;第二阶段为1927年至1937年,被成为土地革命时期;第三阶段为1937年至1945年,被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第四阶段为1945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被称为解放战争时期。

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在国内、国际革命形势的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新民主主义革命拥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此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发起工人暴动,反抗北洋政府统治。左边这幅有些模糊的照片展示的是,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起点的香港海员罢工,海员和市民欢庆罢工胜利的场景。这场罢工是1922年1月在香港举行的,起因是海员要求增加工资,在克服港英当局种种阻挠和破坏下,罢工坚持了56天,迫使港英当局取消封闭海员工会的命令,答应为海员增加15%-30%的工资。这次胜利,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斗争勇气和信心,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右边这幅图描述的是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遭到镇压的场景,1923年2月4日,在长达2000余公里的京汉铁路上,3万名工人在3小时内有条不紊地举行了总同盟罢工。3天后,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吴佩孚调动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血腥镇压罢工工人,前后牺牲者52人,受伤者300余人,被捕入狱者40余人,被开除而流亡者1000余人,史称二七惨案。这次惨案发生后,各地工会组织除广东、湖南外都遭封闭,工人情绪一时趋于消沉,至此,持续13个月的中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在此期间全国发生大小罢工100余次,参加人数30万以上。

从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的事实中中国共产党人看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阶级虽然有坚强的革命性,但人数毕竟少,如果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就不可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正是从这种情况出发,中国共产党决定采取积极的步骤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推动国共合作的建立。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在这次会议上对三民主义作出顺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这一阶段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国共合作的进行,特别是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工农运动的高涨,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党的思想、组织和制度等各方面的建设都有相当的进展。据1927年3月统计,党员人数从1923年的四百余人迅速达到了近六万人,同时在全国除新疆、青海、贵州、西藏、台湾外,都建立了党的组织或有了党的活动。

随着1926年11月北伐军在江西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面对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羽翼已经丰满的蒋介石的反共面目越来越公开地暴露出来,国共合作开始面临深刻的危机。终于在1927年,在国民党右派的破坏和中共内部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下,接连出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宣告失败。

回顾整个大革命时期,应当说在初期和中期,党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党员群众和党的干部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因此获得巨大的胜利。但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很难在发动第一次冲击时就赢得最后的胜利。大革命的失败,从客观方面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强大,是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分化,是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在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拢和支持下,先后投入了反革命营垒。从主观方面来说,这时的党还处在幼年时期,缺乏应付如此复杂环境的政治经验,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由此导致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使革命遭到失败。

大革命失败后的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所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两万多人,在南昌城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之后的秋收起义,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继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又于1927年12月11日发动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是对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又一次英勇反击,但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起义三天后即告失败,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许多革命者英勇牺牲。经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同时期在各地举行的一系列起义,党进入了创建红军的新时期,其到农村中发动和武装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的基本政策也更为明确。

但当时的党还处于幼年阶段,时任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和许多共产党人对中国政局的复杂性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缺乏认识,致使左倾错误思想在党内滋生、发酵、并最终造成严重后果,直接表现为第五次反围剿在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影响下失败,迫使工农红军进入艰难的战略转移,开启了历时两年的伟大长征。险境中,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黔北重镇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有关的转折点。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尖锐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实行单纯防御、在战略转移中实行逃跑主义的错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此外,在这一时期,日本侵略者始终虎视眈眈不停步地向中国进攻,在1931年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并不断向南推进。面对外敌入侵,中国共产党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战;而国民党为了稳固政权,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直到1936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共中央在弄清情况后,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派周恩来前往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的承诺,使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之后,中国共产党还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巩固和平,争取民主,推动历史潮流向着实行团结抗日、共御外侮的阶段发展。

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时期。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代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独立,极大地提高了国际地位。中国在此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应当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极其艰苦的斗争,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取得的。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空前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伟大的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同时,抗日战争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经过抗日战争,中国人民不仅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而且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和新中国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建设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反映人民的要求,为争取和平民主进行了种种努力。1945年8月28日,国共进行重庆谈判,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偕同周恩来、王若飞,在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陪同下,从延安乘专机亲赴重庆,在当时成为轰动国内外的大事,使许多人进一步认清中国共产党谋求和平的真诚愿望,受到舆论的热烈赞誉。这次谈判历时43天。1945年10月10日,双方正式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尽管谈判结果——国民党承认和平团结的方针只是口头上的,但却使我党获得了政治上的主动,一旦内战爆发,国民党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另外,这次会谈和达成的协议,还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这是人民力量的一个胜利。

从1945年9月到1946年6月,国民党当局在美国政府的支持和援助下完成了战争的准备部署后,即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全面内战爆发。战争初期的形势对于人民革命力量来说非常严峻。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的对比,国民党都占有明显优势。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约430万人,其中正规军约200万人;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只有约127万人,其中野战军61万人。双方总兵力的对比为3.4:1。国民党军队拥有装备较好的陆海空军;人民解放军不仅没有海军和空军,而且装备基本上是缴自日、伪军的步兵武器,仅有少数火炮。国民党政府统治着约占全国76%的面积、3.39亿人口的地区,控制着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和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拥有全国大部分近代工业和人力、物力资源;解放区的土地面积只约占全国的24%,人口约1.36亿,近代工业很少,基本上依靠传统的农业经济。

因此从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的一年稍多一点的时间里,人民军队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凭借着“为着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人”的政治方针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军事原则,在前八个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后四个月努力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三路大军挺进中原的战略行动,促成了人民解放军全国规模战略进攻的总形势。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性胜利的决定阶段,中共中央抓住战略决战的有利时机,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针对东北、华东、华北战场的不同情况制定出各具特点的作战方针,使三大战役之间和各战役的各个阶段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一环扣一环、一个胜利接一个胜利地向前发展,有力地保证了这场伟大的战略决战的胜利。

随着渡江战役的胜利,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除台湾、西藏以及港澳以外的全部大陆领土都获得了解放。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重新回望这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可以说它的发生和胜利并非偶然,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其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是继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帝国主义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击,从而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的后方基地变成了反帝斗争的前哨阵地,大大增强了世界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力量。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大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遭到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它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也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最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但都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只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国人民才顺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旧中国的统治。由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被公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同志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所形成的这些基本结论,成为中国人民的巨大精神财富。

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四条:

一是正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自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80年的时间内,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都是没有停止过的。但是,中国人民没有什么思想武器来抵御帝国主义,只是在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起来,中国人民才有了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它是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在于它能够在实践中为人们认识真理开辟道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独立自主地来思考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成功地使其具有了为中国人民所理解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形式。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深深地扎下根来,并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转化为对中国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伟大的物质力量。可以说,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二是正确的领导。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时刻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先进政党的坚强领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任何反动势力也没有可能战胜的伟大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尽管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也经历过重重的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的结论,是他们基于自己的切身体会所确认的伟大真理。

三是广泛统一战线。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是极其残暴和凶恶的,同时,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因此,无产阶级如果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这一点,并且坚持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从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另外一条重要的经验。

四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曾经实验过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但是,它们最终都失败了。事实证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28年来的经验时,所指出的:“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我们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武器,团结全国除了反动派以外的一切人,稳步地走到目的地”。这是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

最新抗战时期的科学家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何为抗战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指出,抗战精神表现为那个“一寸山河一寸血、十年青年十万军”的血色年代,无数英雄表现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今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英烈,就是要倡导弘扬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开创未来,实现无数先贤英烈振兴中华的未竟夙愿。

从战国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深情哀叹,到宋代岳飞“还我河山”的仰天呐喊;从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执著坚毅,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勇猛担当;从立誓与吉野号同归于尽的邓世昌到“狮虎般勇毅、钢铁般坚强”的左权,为国尽忠、献身国难始终是中华优秀儿女的历史最强音。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自觉秉承这大公无私的爱国主义,增强大局意识,个人服从组织,自觉把自己的分内事做好,把无限的热情投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战中去,为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增辉添彩,不遗余力助推中国早日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国,以高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成果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气节是一个民族的铮铮“脊梁”,有气节则精神强健、内力充沛、外敌难欺;无气节则立场丧失、游移不定,成为风吹草动的“墙头草”。当前,中国从曾经的“一穷二白”一跃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国际地位空前提升。当沉睡百年的“睡狮”猛然醒来,一些国家眼红了,心有不甘,极力做出“唱衰”中国之能事;一些国家害怕了,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大肆宣传“中国威胁论”,唯恐天下不乱。在这样的形势下,党员干部更要以中华好儿女的民族气节,不退让,不懈怠,凤兴夜寐,众志成城,以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成果向敌对势力“示威”、叫板,以先进的“中国制作”扬我国威,以裁军三十万、珍爱和平、永不称霸的铿锵誓言让无耻的流言噤声、绝迹。

当前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政府职能转变、金融体制改革、反腐制度强化……件件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弘扬抗战精神,就要拿出义无反顾、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锐气,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胆魄,削手中的权、去自己的利,让更多的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众。孰为英雄?唯英雄能担当。党员干部要自觉与庸官、懒官、散官划清界限,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主动深入重大事故抢险救援、扶贫攻坚等急难险重任务的第一线、最前沿,变“给我上”为“跟我上”,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勇毅果敢排除险情,不遗余力为民护民,危险关头站得出来、紧要时刻冲得上去,勇当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子弟兵”“护航者”。

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事业遭遇低谷的背景下,敌对势力或明或暗加紧对我国实施意识形态渗透、攻占战略,普世价值、“宪政”等多元思潮竞相喧哗,“解构英雄”“躲避崇高”“告别革命”等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对此,每一名党员都应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坚信科学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胜性,自觉抵制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认识与消极影响。尤其是对混淆视听的不和谐声音要第一时间挺身而出,与此作坚决斗争,不遗余力维护党的权威,始终保持党性纯洁与政治清醒。党员干部要通过努力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三个自信”,坚信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牢牢筑牢信念根基,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毫不动摇,在各种风浪面前稳如磐石,是非面前分得清、关键时刻立得定,坚定不移在思想上听党话,矢志不移在行动上跟党走。

最新抗战时期的科学家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党课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的时间跨度为1919年至1949年。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这里既然讲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有必要再解释一下这个“新”的含义。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总的来说所谓“新”主要含义指: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革命理想(社会主义)。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

按照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的客观发展模式,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介绍,将从其发生的历史背景、革命历程、伟大意义三方面来展开,其中,对第二部分革命历程四个时期阶段的介绍是本次分享内容的重点。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人类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然而,从1840年西方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丧失独立的地位,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反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不屈不挠的斗争,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五四运动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爆发的。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

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割占和强行租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驻扎军队及干涉行政和司法等,使中国丧失了许多主权和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地位。同时,通过索取战争赔款、控制海关税收、倾销商品及垄断财政金融等手段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逐渐丧失经济上的独立而不得不依赖和受制于帝国主义列强。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决不是为了给中华民族带来文明和发展,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因为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又因为中国民族资本有先天的不足,民族资本中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占了很大部分,工业的比重不高,它所经营的,主要是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技术和设备等方面,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相勾结,利用其政治、经济特权和其他方面的优势,极力阻止和排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外国资本、本国官僚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多重压迫,不仅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而且也不可能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也没有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但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对人民困苦的加剧,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重新思索救国图存之路,而且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也为中国革命创造了转变的客观条件。概括起来,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发面:一是国际环境,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成为人类历史上的划时代事件,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由此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具备了转变的时代条件;二是经济条件,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西方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在欧洲战场厮杀无暇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三是政治条件,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成为一支日益重要的新兴社会力量,到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以独立的姿态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会力量,成为了运动的主力军;四是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促使民主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尤其是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从此,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使中国具备了成立共产党组织的思想和干部条件。

纵观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19年至1927年,被成为大革命时期;第二阶段为1927年至1937年,被成为土地革命时期;第三阶段为1937年至1945年,被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第四阶段为1945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被称为解放战争时期。

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在国内、国际革命形势的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新民主主义革命拥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此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发起工人暴动,反抗北洋政府统治。左边这幅有些模糊的照片展示的是,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起点的香港海员罢工,海员和市民欢庆罢工胜利的场景。这场罢工是1922年1月在香港举行的,起因是海员要求增加工资,在克服港英当局种种阻挠和破坏下,罢工坚持了56天,迫使港英当局取消封闭海员工会的命令,答应为海员增加15%-30%的工资。这次胜利,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斗争勇气和信心,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右边这幅图描述的是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遭到镇压的场景,1923年2月4日,在长达2000余公里的京汉铁路上,3万名工人在3小时内有条不紊地举行了总同盟罢工。3天后,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吴佩孚调动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血腥镇压罢工工人,前后牺牲者52人,受伤者300余人,被捕入狱者40余人,被开除而流亡者1000余人,史称二七惨案。这次惨案发生后,各地工会组织除广东、湖南外都遭封闭,工人情绪一时趋于消沉,至此,持续13个月的中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在此期间全国发生大小罢工100余次,参加人数30万以上。

从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的事实中中国共产党人看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阶级虽然有坚强的革命性,但人数毕竟少,如果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就不可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正是从这种情况出发,中国共产党决定采取积极的步骤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推动国共合作的建立。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在这次会议上对三民主义作出顺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这一阶段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国共合作的进行,特别是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工农运动的高涨,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党的思想、组织和制度等各方面的建设都有相当的进展。据1927年3月统计,党员人数从1923年的四百余人迅速达到了近六万人,同时在全国除新疆、青海、贵州、西藏、台湾外,都建立了党的组织或有了党的活动。

随着1926年11月北伐军在江西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面对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羽翼已经丰满的蒋介石的反共面目越来越公开地暴露出来,国共合作开始面临深刻的危机。终于在1927年,在国民党右派的破坏和中共内部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下,接连出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宣告失败。

回顾整个大革命时期,应当说在初期和中期,党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党员群众和党的干部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因此获得巨大的胜利。但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很难在发动第一次冲击时就赢得最后的胜利。大革命的失败,从客观方面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强大,是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分化,是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在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拢和支持下,先后投入了反革命营垒。从主观方面来说,这时的党还处在幼年时期,缺乏应付如此复杂环境的政治经验,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由此导致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使革命遭到失败。

大革命失败后的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所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两万多人,在南昌城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之后的秋收起义,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继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又于1927年12月11日发动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是对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又一次英勇反击,但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起义三天后即告失败,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许多革命者英勇牺牲。经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同时期在各地举行的一系列起义,党进入了创建红军的新时期,其到农村中发动和武装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的基本政策也更为明确。

但当时的党还处于幼年阶段,时任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和许多共产党人对中国政局的复杂性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缺乏认识,致使左倾错误思想在党内滋生、发酵、并最终造成严重后果,直接表现为第五次反围剿在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影响下失败,迫使工农红军进入艰难的战略转移,开启了历时两年的伟大长征。险境中,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黔北重镇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有关的转折点。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尖锐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实行单纯防御、在战略转移中实行逃跑主义的错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此外,在这一时期,日本侵略者始终虎视眈眈不停步地向中国进攻,在1931年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并不断向南推进。面对外敌入侵,中国共产党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战;而国民党为了稳固政权,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直到1936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共中央在弄清情况后,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派周恩来前往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的承诺,使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之后,中国共产党还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巩固和平,争取民主,推动历史潮流向着实行团结抗日、共御外侮的阶段发展。

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时期。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代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独立,极大地提高了国际地位。中国在此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应当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极其艰苦的斗争,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取得的。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空前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伟大的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同时,抗日战争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经过抗日战争,中国人民不仅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而且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和新中国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建设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反映人民的要求,为争取和平民主进行了种种努力。1945年8月28日,国共进行重庆谈判,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偕同周恩来、王若飞,在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陪同下,从延安乘专机亲赴重庆,在当时成为轰动国内外的大事,使许多人进一步认清中国共产党谋求和平的真诚愿望,受到舆论的热烈赞誉。这次谈判历时43天。1945年10月10日,双方正式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尽管谈判结果——国民党承认和平团结的方针只是口头上的,但却使我党获得了政治上的主动,一旦内战爆发,国民党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另外,这次会谈和达成的协议,还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这是人民力量的一个胜利。

从1945年9月到1946年6月,国民党当局在美国政府的支持和援助下完成了战争的准备部署后,即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全面内战爆发。战争初期的形势对于人民革命力量来说非常严峻。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的对比,国民党都占有明显优势。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约430万人,其中正规军约200万人;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只有约127万人,其中野战军61万人。双方总兵力的对比为3.4:1。国民党军队拥有装备较好的陆海空军;人民解放军不仅没有海军和空军,而且装备基本上是缴自日、伪军的步兵武器,仅有少数火炮。国民党政府统治着约占全国76%的面积、3.39亿人口的地区,控制着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和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拥有全国大部分近代工业和人力、物力资源;解放区的土地面积只约占全国的24%,人口约1.36亿,近代工业很少,基本上依靠传统的农业经济。

因此从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的一年稍多一点的时间里,人民军队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凭借着“为着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人”的政治方针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军事原则,在前八个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后四个月努力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三路大军挺进中原的战略行动,促成了人民解放军全国规模战略进攻的总形势。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性胜利的决定阶段,中共中央抓住战略决战的有利时机,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针对东北、华东、华北战场的不同情况制定出各具特点的作战方针,使三大战役之间和各战役的各个阶段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一环扣一环、一个胜利接一个胜利地向前发展,有力地保证了这场伟大的战略决战的胜利。

随着渡江战役的胜利,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除台湾、西藏以及港澳以外的全部大陆领土都获得了解放。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重新回望这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可以说它的发生和胜利并非偶然,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其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是继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帝国主义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击,从而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的后方基地变成了反帝斗争的前哨阵地,大大增强了世界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力量。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大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遭到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它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也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最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但都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只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国人民才顺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旧中国的统治。由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被公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同志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所形成的这些基本结论,成为中国人民的巨大精神财富。

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四条:

一是正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自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80年的时间内,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都是没有停止过的。但是,中国人民没有什么思想武器来抵御帝国主义,只是在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起来,中国人民才有了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它是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在于它能够在实践中为人们认识真理开辟道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独立自主地来思考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成功地使其具有了为中国人民所理解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形式。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深深地扎下根来,并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转化为对中国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伟大的物质力量。可以说,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二是正确的领导。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时刻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先进政党的坚强领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任何反动势力也没有可能战胜的伟大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尽管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也经历过重重的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的结论,是他们基于自己的切身体会所确认的伟大真理。

三是广泛统一战线。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是极其残暴和凶恶的,同时,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因此,无产阶级如果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这一点,并且坚持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从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另外一条重要的经验。

四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曾经实验过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但是,它们最终都失败了。事实证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28年来的经验时,所指出的:“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我们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武器,团结全国除了反动派以外的一切人,稳步地走到目的地”。这是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

以上就是本次党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的聆听。

最新抗战时期的科学家心得体会如何写四

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党课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的时间跨度为1919年至1949年。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这里既然讲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有必要再解释一下这个“新”的含义。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总的来说所谓“新”主要含义指: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革命理想(社会主义)。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

按照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的客观发展模式,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介绍,将从其发生的历史背景、革命历程、伟大意义三方面来展开,其中,对第二部分革命历程四个时期阶段的介绍是本次分享内容的重点。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人类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然而,从1840年西方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丧失独立的地位,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反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不屈不挠的斗争,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五四运动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爆发的。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

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割占和强行租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驻扎军队及干涉行政和司法等,使中国丧失了许多主权和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地位。同时,通过索取战争赔款、控制海关税收、倾销商品及垄断财政金融等手段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逐渐丧失经济上的独立而不得不依赖和受制于帝国主义列强。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决不是为了给中华民族带来文明和发展,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因为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又因为中国民族资本有先天的不足,民族资本中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占了很大部分,工业的比重不高,它所经营的,主要是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技术和设备等方面,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相勾结,利用其政治、经济特权和其他方面的优势,极力阻止和排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外国资本、本国官僚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多重压迫,不仅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而且也不可能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也没有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但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对人民困苦的加剧,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重新思索救国图存之路,而且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也为中国革命创造了转变的客观条件。概括起来,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发面:一是国际环境,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成为人类历史上的划时代事件,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由此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具备了转变的时代条件;二是经济条件,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西方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在欧洲战场厮杀无暇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三是政治条件,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成为一支日益重要的新兴社会力量,到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以独立的姿态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会力量,成为了运动的主力军;四是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促使民主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尤其是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从此,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使中国具备了成立共产党组织的思想和干部条件。

纵观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19年至1927年,被成为大革命时期;第二阶段为1927年至1937年,被成为土地革命时期;第三阶段为1937年至1945年,被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第四阶段为1945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被称为解放战争时期。

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在国内、国际革命形势的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新民主主义革命拥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此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发起工人暴动,反抗北洋政府统治。左边这幅有些模糊的照片展示的是,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起点的香港海员罢工,海员和市民欢庆罢工胜利的场景。这场罢工是1922年1月在香港举行的,起因是海员要求增加工资,在克服港英当局种种阻挠和破坏下,罢工坚持了56天,迫使港英当局取消封闭海员工会的命令,答应为海员增加15%-30%的工资。这次胜利,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斗争勇气和信心,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右边这幅图描述的是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遭到镇压的场景,1923年2月4日,在长达2000余公里的京汉铁路上,3万名工人在3小时内有条不紊地举行了总同盟罢工。3天后,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吴佩孚调动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血腥镇压罢工工人,前后牺牲者52人,受伤者300余人,被捕入狱者40余人,被开除而流亡者1000余人,史称二七惨案。这次惨案发生后,各地工会组织除广东、湖南外都遭封闭,工人情绪一时趋于消沉,至此,持续13个月的中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在此期间全国发生大小罢工100余次,参加人数30万以上。

从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的事实中中国共产党人看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阶级虽然有坚强的革命性,但人数毕竟少,如果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就不可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正是从这种情况出发,中国共产党决定采取积极的步骤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推动国共合作的建立。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在这次会议上对三民主义作出顺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这一阶段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国共合作的进行,特别是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工农运动的高涨,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党的思想、组织和制度等各方面的建设都有相当的进展。据1927年3月统计,党员人数从1923年的四百余人迅速达到了近六万人,同时在全国除新疆、青海、贵州、西藏、台湾外,都建立了党的组织或有了党的活动。

随着1926年11月北伐军在江西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面对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羽翼已经丰满的蒋介石的反共面目越来越公开地暴露出来,国共合作开始面临深刻的危机。终于在1927年,在国民党右派的破坏和中共内部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下,接连出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宣告失败。

回顾整个大革命时期,应当说在初期和中期,党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党员群众和党的干部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因此获得巨大的胜利。但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很难在发动第一次冲击时就赢得最后的胜利。大革命的失败,从客观方面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强大,是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分化,是由于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在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拢和支持下,先后投入了反革命营垒。从主观方面来说,这时的党还处在幼年时期,缺乏应付如此复杂环境的政治经验,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由此导致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使革命遭到失败。

大革命失败后的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所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两万多人,在南昌城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之后的秋收起义,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继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又于1927年12月11日发动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是对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又一次英勇反击,但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起义三天后即告失败,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许多革命者英勇牺牲。经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同时期在各地举行的一系列起义,党进入了创建红军的新时期,其到农村中发动和武装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的基本政策也更为明确。

但当时的党还处于幼年阶段,时任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和许多共产党人对中国政局的复杂性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缺乏认识,致使左倾错误思想在党内滋生、发酵、并最终造成严重后果,直接表现为第五次反围剿在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影响下失败,迫使工农红军进入艰难的战略转移,开启了历时两年的伟大长征。险境中,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黔北重镇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有关的转折点。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尖锐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实行单纯防御、在战略转移中实行逃跑主义的错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此外,在这一时期,日本侵略者始终虎视眈眈不停步地向中国进攻,在1931年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并不断向南推进。面对外敌入侵,中国共产党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战;而国民党为了稳固政权,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直到1936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共中央在弄清情况后,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派周恩来前往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的承诺,使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之后,中国共产党还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巩固和平,争取民主,推动历史潮流向着实行团结抗日、共御外侮的阶段发展。

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时期。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代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独立,极大地提高了国际地位。中国在此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应当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极其艰苦的斗争,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取得的。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空前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伟大的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同时,抗日战争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经过抗日战争,中国人民不仅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而且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和新中国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建设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反映人民的要求,为争取和平民主进行了种种努力。1945年8月28日,国共进行重庆谈判,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偕同周恩来、王若飞,在国民党政府代表张治中、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陪同下,从延安乘专机亲赴重庆,在当时成为轰动国内外的大事,使许多人进一步认清中国共产党谋求和平的真诚愿望,受到舆论的热烈赞誉。这次谈判历时43天。1945年10月10日,双方正式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尽管谈判结果——国民党承认和平团结的方针只是口头上的,但却使我党获得了政治上的主动,一旦内战爆发,国民党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另外,这次会谈和达成的协议,还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这是人民力量的一个胜利。

从1945年9月到1946年6月,国民党当局在美国政府的支持和援助下完成了战争的准备部署后,即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全面内战爆发。战争初期的形势对于人民革命力量来说非常严峻。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的对比,国民党都占有明显优势。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约430万人,其中正规军约200万人;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只有约127万人,其中野战军61万人。双方总兵力的对比为3.4:1。国民党军队拥有装备较好的陆海空军;人民解放军不仅没有海军和空军,而且装备基本上是缴自日、伪军的步兵武器,仅有少数火炮。国民党政府统治着约占全国76%的面积、3.39亿人口的地区,控制着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和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拥有全国大部分近代工业和人力、物力资源;解放区的土地面积只约占全国的24%,人口约1.36亿,近代工业很少,基本上依靠传统的农业经济。

因此从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的一年稍多一点的时间里,人民军队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凭借着“为着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人”的政治方针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军事原则,在前八个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后四个月努力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三路大军挺进中原的战略行动,促成了人民解放军全国规模战略进攻的总形势。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性胜利的决定阶段,中共中央抓住战略决战的有利时机,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针对东北、华东、华北战场的不同情况制定出各具特点的作战方针,使三大战役之间和各战役的各个阶段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一环扣一环、一个胜利接一个胜利地向前发展,有力地保证了这场伟大的战略决战的胜利。

随着渡江战役的胜利,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除台湾、西藏以及港澳以外的全部大陆领土都获得了解放。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重新回望这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可以说它的发生和胜利并非偶然,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其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是继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帝国主义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击,从而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的后方基地变成了反帝斗争的前哨阵地,大大增强了世界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力量。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大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遭到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它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也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最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但都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只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国人民才顺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旧中国的统治。由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被公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同志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所形成的这些基本结论,成为中国人民的巨大精神财富。

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四条:

一是正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自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80年的时间内,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都是没有停止过的。但是,中国人民没有什么思想武器来抵御帝国主义,只是在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起来,中国人民才有了新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它是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在于它能够在实践中为人们认识真理开辟道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独立自主地来思考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成功地使其具有了为中国人民所理解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形式。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深深地扎下根来,并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转化为对中国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伟大的物质力量。可以说,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二是正确的领导。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时刻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先进政党的坚强领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任何反动势力也没有可能战胜的伟大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尽管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也经历过重重的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的结论,是他们基于自己的切身体会所确认的伟大真理。

三是广泛统一战线。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是极其残暴和凶恶的,同时,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因此,无产阶级如果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这一点,并且坚持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从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另外一条重要的经验。

四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曾经实验过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但是,它们最终都失败了。事实证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28年来的经验时,所指出的:“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我们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武器,团结全国除了反动派以外的一切人,稳步地走到目的地”。这是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

以上就是本次党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的聆听。

最新抗战时期的科学家心得体会如何写五

按照旗委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安排,会前我重点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进行了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下面我就学习成果与各位同志谈谈认识与体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是五四运动到建立新中国的历史,是我们党一步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创业史、奋进史,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史。

一要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一是准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背景。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用坚船利炮叩击中国的大门,腐朽的清王朝与外国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近代中国主权、政权沦丧。特别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失权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懦弱的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此期间,中国人民同外国侵略者、同本国剥削者进行了艰苦的革命斗争,先后开展了以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农民革命、以戊戌变法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以新文化运动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并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最终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二是准确认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专制统治,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重新思索救国图存之路,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也为中国革命创造了转变的客观条件。从国际环境看,1917年俄国通过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成为人类历史上的划时代事件,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由此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具备了转变的时代条件;从经济社会发展看,1911年辛亥革命后,政治体制革故鼎新、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更是推动社会习俗除旧布新。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应付欧洲战场,无暇顾及中国,同时欧战各国也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从阶级力量看,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五四运动前夕,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到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以独立的姿态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社会力量;从思想文化看,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尤其是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军,中国共产党从此应运而生。

三是准确认识道路自信源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实践。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产阶级领导下如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根本没有现成的答案,是需要去探索、需要去实践的。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真总结经验,发动了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彻底纠正了党内先后三次出现的左倾错误,确定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集体,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抗日战争爆发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呼吁国民党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依托国民党正面战场迅速开辟敌后战场,在抗战期间积蓄了强大的力量,自身实力得到了很大增强,为以后全国革命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还是以农村为中心,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随着革命形势和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变化,194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开始与国民党进行以夺取中心城市为主的三大战役,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了工作重心的转移。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明确表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各级党员干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首先就要弄清楚我们党是怎样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大潮中应运而生的,党的领导地位是怎样在腥风血雨的顽强斗争中形成、巩固和发展的。各级干部要通过学习党史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认识,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政权,真正做到以史鉴今、资政育人。

二要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性,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一是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无疑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基础理论。抗日战争的伟大实践,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处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驾驭能力和斗争本领,促进了中国革命理论的提升。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进一步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抗日战争的新鲜经验,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概念,对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性质进行了科学定位,精辟地论述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领导权、动力、前途、发展阶段、总路线,以及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和政策等诸多重大问题。

二是“农村包围城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探索实践。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要走相反的道路。随后在《共产党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著作中,毛泽东进一步阐释了中国革命走这条道路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等问题,并且深刻地论述了这条道路是中国革命胜利之路的基本经验,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的“三大法宝”思想。

三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指导思想。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决贯彻中央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党中央决定开展延安整风运动。延安整风,既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达到一个新境界的理论提升运动。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二十四年来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了,并且还将继续证明,毛泽东所代表的我们党和全国广大人民的奋斗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因此在党的七大,决定以毛泽东名字命名的“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七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各级党员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要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认识,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要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根源在于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的领导核心。从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总结经验,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管武装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永恒课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尽管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也经历过重重的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基于切身体会所确认的伟大真理。

二是广泛统一战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我们党取胜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政权的反动、卖国、独裁,引起了全国人民激烈反对。以宋庆龄、张澜、李济深为代表的民主人士和在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中先后产生的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以及抗战前建立的中国致公党、中国农工民主党等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最终夺取新政权的诞生。

三是厚植人民情怀。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接续奋斗。方志敏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写下“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红军战士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群众,使老百姓认识到“共产党是只有一床被子也要分一半给你的好人”。

各级党员干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要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正确性,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自觉地沿着这条唯一正确道路前进。

四要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充分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丰富内涵,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一是坚定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价值。鸦片战争以来,从“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到五四运动时期的“全盘西化”,对于文化的抉择,深深影响中国的政治走向和前途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民主主义文化自信为新民主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理论、新民主主义制度方面的建设都做了思想文化的准备,凝聚民众的共识。《新民主主义论》集中体现了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乐观态度,对文化自信思想对中华文化自身价值的重大意义。

二是弘扬新民主主义革命精神价值。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光辉历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西柏坡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最新抗战时期的科学家心得体会如何写六

75年前,当中华民族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在历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恒。

75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处于又一个关键时期。伟大的抗战精神昭告我们:万众一心,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不仅能击败任何外来侵略,而且必将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爱国主义旗帜下的大团结、大联合,既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首要前提,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保证

78年前的盛夏,全面抗战的烈火点燃。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工农红军不计前嫌,进行改编,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指挥,迅速开赴抗日前线。

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四万万同胞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起来,汇成浩浩荡荡的抗日洪流---

抗联将士活跃在白山黑水,回民支队让日军闻风丧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等救亡组织纷纷成立,不同党派、团体捐弃旧怨,共赴国难。台港澳同胞捐款捐物,海外华侨认购国债、回国参战……全民抗战的大潮让侵略者“三个月内拿下中国”的妄言彻底破灭。

“民族大团结是抗战精神的核心。”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主编荣维木认为,这既是抗战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抗日战争的重要经验。“民族生存需要它,民族发展需要它,当前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华民族,更加需要它!”

慷慨赴死、不怕牺牲、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是抗战将士留给后人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最新抗战时期的科学家心得体会如何写七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铭记历史,进一步增强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校决定组织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以青少年为重点,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深入宣传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抗战的历史功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和抗战精神,宣传威海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日的光辉历程,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历史、感悟历史、牢记历史,增强干部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坚定加快建设现代化幸福威海的信心和决心。

1、利用周一的升旗仪式,举行“国旗下宣誓”活动,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

2、各班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组织召开班会,在广大中学生中广泛开展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__周年活动,教导学生牢记历史,履行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3、每班办一期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的手抄报。

4、组织全体中学生“阅读一本反映抗战的书籍,观看一部抗战题材的影片,学唱一首抗战歌曲”。并要求全体学生撰写观后感,帮助青少年铭记历史,坚定理想信念。

5、邀请我校历史教师王翠燕对全体中学生做专题报告,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斗争历史的宣传教育。

最新抗战时期的科学家心得体会如何写八

在《新民主主义论》这篇光辉著作中,毛泽东总结了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论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次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有关民族和殖民地革命的理论。著作分别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来论证新民主主义的先进性。

《新民主主义论》是借《中国文化》出版之际写出的,可见应该对于文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

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

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领导了的。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它同一切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别的民族的帝国主义反动文化相联合,因为我们的文化是革命的民族文化。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公式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开玩笑,在中国革命队伍中是没有他们的位置的。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

新民主主义文化可以分为一下几点来说: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先进的思想家、革命家为了解决救亡和发展问题,先后进行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但最终都失败了。毛泽东高瞻远瞩地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纵观中国的国体问题,认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方案都是行不通的。在抗战期间,毛泽东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以此为基点,构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框架。并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反帝反封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并不是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而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它是达成社会主义的一个特殊过渡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套适合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就国就亡的革命理论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它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取得的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理论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在这套先进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中国建立这样的共和国,它在政治上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在经济上也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如果没有新经济,新政治、新文化就成了空中楼阁。因为特定的社会形态首先表现为经济形态。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经济作出分析,认为被破坏的自然经济、软弱的民族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强占的不平衡经济,是导致中国贫穷落后的罪魁祸首。从而得出了引导中国成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所应实施的经济纲领——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实行“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但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和“一定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的经济政策。先进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成分包括国营经济、私营经济和合作经济。毛泽东的远见为中国的革命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中,篇幅最长的是建设先进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这种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正是因为这种新文化的指导,中国从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成了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

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在这点上,中国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能够和中国还有进步性的资产阶级的唯物论者和自然科学家,建立反帝反封建反迷信的统一战线;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反动的唯心论建立统一战线。共产党员可以和某些唯心论者甚至宗教徒建立在政治行动上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但是决不能赞同他们的唯心论或宗教教义。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对于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主要地不是要引导他们向后看,而是要引导他们向前看。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领导了的。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论》集中体现了中国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革命胜利后构想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上的伟大创举。它指导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看到了幸福生活的新希望。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这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

最新抗战时期的科学家心得体会如何写九

同志们、同学们、朋友们:

20xx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xx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xx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付出了伤亡3500余万人的代价,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志们、同学们,xx年,有2万5千多天,可以将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送入古稀之年;xx年,可以让一个翩翩少年变成耄耋老人……xx年,对于一个人来讲,也许久了些,但对于历史来讲呢,只不过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一瞬间!xx年前那段血与火的年代只是我们的一段永远记忆!而今,我们的国家一步一步走向富强,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为了抗战胜利、为了民族复兴而牺牲的先烈们,不能忘记是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共和国的国旗,不能忘记保卫祖国匹夫有责,我们要好好学习,发奋图强,争做祖国的栋梁。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在这缅怀革命英烈、弘扬革命传统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再一次共同来回顾xx年前三北大地上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

1937年7月7日深夜,日军蓄意挑起事端,爆发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日本侵略者在我国国土上肆意妄为,铁蹄所至,奸淫烧杀,无所不为,野蛮残暴,灭绝人性。早在1938年,日军派飞机三次轰炸观海卫,炸死、炸伤75人,毁坏房屋80间。1939年5月,日机轰炸范市,死伤40余人。1940年7月,日军飞机扫射海皇山一带,打死了船老大。1941年5月,日军火烧龙山伏龙寺,将寺内7位和尚赶进火中活活烧死;9月,日军烧毁周巷海莫村民房65间,抢走皮棉7500公斤,民女12人,其中一新媳妇被致死……日本侵略军的罪行罄竹难书。在这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奋起抗战。慈溪人民响应党的号召,纷纷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宣传抗日主张,参加劝募捐献,积极支援前线。1938年11月,仅观海卫就有24名位热血青年参加志愿兵奔赴抗日前线。

1941年4月三北沦陷后,三北地方党组织为了筹组抗日武装,付出了血的代价。这年5月,中共宁属特派员王文祥派李平、沈邦祺、沈一飞等党员组织慈北抗日游击队,他们在龙山区地下党的配合下,一举收缴了虞洽卿保卫团的全部枪支,不幸在运枪途中遭国民党慈溪国民兵团的截劫,李平、沈邦祺、沈一飞等先后被捕,英勇就义于五洞闸和古窑浦。6月,共产党员王益生奉命将姚北的原国民党孙彦龙部改造为“宁绍游击大队”,因孙叛变,王益生遭枪击牺牲。7月,一位年仅19岁的共产党员张迪光打入国民党薛天白部队后,动员20多个爱国士兵携枪出走,组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不幸事泄,12人被捕,9人被残杀于游源黄泥岭;其中,张迪光惨遭“五马分尸”。

1941年初,按照毛泽东主席和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指示,新四军第六师、江南区党委书记谭震林指示浦东部队南渡。5至9月,中共浦东抗日武装分7批900余人到达三北。6月18日,五支四大与宗德三大联手,在崇寿相公殿伏击从庵东出扰的日军,毙、伤敌各8人,首战胜利鼓舞了三北人民的抗日斗志,揭开了浙东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序幕。10月22日,抗日武装在横河七星桥与敌人激战一个多小时,大队长姜文光,大队副姚镜人等29名指战员壮烈牺牲,展示了我党领导的抗日队伍面对凶残的侵略者,敢于前仆后继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慨。此后,我抗日队伍又在梅园丘、长溪岭、施公山等战斗中,狠狠打击了日伪军的气焰,为创建三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

1942年夏,中共浙东区党委和三北游击司令部分别在宓家埭、鸣鹤场成立,建立了三北抗日根据地,成为日后创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立足点及政治中心。日本侵略军为了消除三北抗日根据地给他们带来的严重威胁,从1942年秋到1944年夏的二年中,集中了数以千计的兵力连续对三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扫荡”、“清乡”和“蚕食”。

1942年10月8日,日军200余人突然包围大霖山阳觉殿,被我四支队连续打退7次冲锋,毙伤敌百余人;我军撤离后,恼羞成怒的日军竟纵火焚毁阳觉殿,把12名男女道士用刺刀活活刺死。第二天(9日),返姚日军在龙南竹山岙被我五支三中队伏击,死伤30余人,横尸山野。1943年3月,我五支队二大队六中队在鸣鹤场以西万岙设伏,仅用半个小时,全歼从观海卫出拢的日军30多人的一个小队,其中有二个鬼子逃到半路上,被当地群众用锄头砸死……1943年春到1944年夏的一年半中,我三北抗日队伍与敌作战66次,毙伤敌194人,俘获敌223人,破坏桥梁电话线夺回构筑封锁线的毛竹30多万斤,沉重地打击了敌人,彻底粉碎了日寇企图拔除三北抗日根据地的阴谋。

在创建和保卫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很多党的优秀儿女、革命先烈把自己的鲜血洒在三北大地上。我18岁的女同志杨小群,长河人,被敌人抓去以后在狼狗咬,皮鞭抽,乱棍打的酷刑下,坚贞不屈,最后牺牲在敌人的刺刀下。我慈北办事处的警卫班长黄森树英勇牺牲于观海卫。我民运女干部林坚被捕后坚不吐实,在押往庵东的路上被敌人连打7枪而英勇就义。在同一时期牺牲的还有龙山区区长华一鸣、地下党员方信秧及女民运干部竺连芬、王毓秀等,牺牲在战场上的同志更多。据统计,抗日战争时期慈溪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有211位,其中现籍烈士123位,旧籍和客籍烈士各44位;无名烈士举不胜举。真可谓:烈士足迹留三北,英雄功勋炳浙东!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我三北军民趁胜对拒不放下武器的日伪军发起了大反攻,18号攻克周巷,19号攻克庵东、浒山,20号在五洞闸围歼溃逃的伪中警团一个营,至此,慈溪全境收复,全县人民欢庆抗战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的胜利。中国人民通过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快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历史转折点。

同志们!同学们! 先烈开道为后人,后人继业慰忠魂。今天我们悼念缅怀革命先烈,重温慈溪人民抗战的历史,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的结果,是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先辈们的艰苦奋斗,就没有今天的安定和幸福。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我们一定要学习先烈的革命精神,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努力学习,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勇敢地担负起大桥经济时代的光荣历史使命,为建设效益和谐新慈溪,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