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水浒传的第十三回心得体会总结 水浒传的第十三回心得体会总结与感悟(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02:34:52 页码:10
水浒传的第十三回心得体会总结 水浒传的第十三回心得体会总结与感悟(八篇)
2023-01-05 02:34:52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于水浒传的第十三回心得体会总结一

小说中描写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天真、直率的“黑旋风”--李逵;疾恶如仇的“花和尚”--鲁智深;有胆有识、干练果断、为人正直的“行者”--武松;正直、聪明的“浪子”--燕青……。也有让人切齿痛恨的人物像高俅,比如蔡京、童贯、梁中书、蔡九知、贺太守等等.

水浒一百零八将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智多星”吴用。别听他的名字叫“无用”,可他的能耐大得去了。在梁山中还是一位出名的军师呢! 我喜欢他是因为他特别聪明。他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吴用用计劫了法场;卢俊义、石秀被关大名府死牢时,吴用用计放火烧翠云楼夺取了大名府;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太尉金铃吊挂,最终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他计谋很多,深受梁山好汉们的尊重。

小说中不少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如智取生辰纲、大闹清风寨、倒拔垂杨柳、武松打虎等一系列故事情节都描写得绘声绘色,让人百读不厌。

我的思绪不禁飞到了10xx年前,北宋徽宗赵佶统治时期,对黎明百姓实行残酷剥削,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于是乎,在这危难之时,全国上下到处都涌现出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最负盛名的便是“山东呼保义”宋江率领梁山水泊108条好汉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反抗北宋朝庭,演绎出了一个个令人热血澎湃的故事。

面对如此昏庸的统治,到处都民不聊生,我真希望梁山能杀进京城去,推翻北宋的赵家大旗。

在梁山早期,攻祝家庄,克曾头市,势如破竹,所到之处,可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他们也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首领晁盖在曾头市不幸阵亡。对于此事,晁盖自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来,“身先士卒”固然重要,但还不至于一马当先;二来,梁山泊上领军打仗,武艺胜你晁盖一筹的大有人在。你冲在最前面管什么用,而此事成全宋江坐上了梁山的头把交椅,为日后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梁山泊有许多名震四方的人物,像三国关羽之后“大刀”关胜,京城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冲,景阳岗打虎英雄武松,还有当时北宋朝庭的重臣,如呼延灼,秦明,徐林等。但其中也不乏“鸡鸣狗盗”之鼠辈,“鼓上蚤”时迁就是个典型的小偷小摸得人物;而“白日鼠”白胜,更是个出卖朋友而苟且偷生的人物。

书中也应证了中国的一句俗语叫:三个女人一台戏。在108条好汉中,就只有“病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一丈青”扈三娘这三位女性,对三人的描述也不多,可见本书的一定局限性。

梁山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而不惜采取一系列陷害等手段,使一些有很高才华的人被逼上梁山。典型的就是“河北玉麒麟”卢俊义,本来作为员外,他有美满的生活,却遭到了梁山的设计陷害,最后弄的家破人亡,只得沦为草寇。

宋江作为领导人,其自身胆小怕事,不求上进的性格导致了最后的灭亡。宋江原先只是个押运粮草的芝麻官,论资历秦明、呼延灼,甚至在72个地煞星中,也能找到单延圭、魏定国这种猛将,都远远强于他;论武艺,鲁智深、花荣、燕青,甚至书中三位女性都远远胜过他;论计谋,吴用、公孙胜、朱武都把他甩在身后。所以,头把交椅由他来坐,根本就没有一丝依据。宋江对朝庭的“招安”的态度非常积极,而在梁山上根本没人愿意。就这样,梁山众兄弟不负宋江,宋江负梁山兄弟。归顺朝廷让梁山走向了不归之路,从灭方腊,到平田虎,待被朝廷一次次利用后,又被朝廷设计一个个杀掉,108员大将只剩下不足十人。这一切,都因为宋江的私心,他不想背上反抗朝廷的骂名,而拿107人的生命当儿戏,而他最后死时还把李逵一块儿搭上。可以说梁山在宋江的领导下,走的是自毁自灭的道路。

中国从夏到清,几千年的农民起义鲜有成功者,从梁山泊的这次起义也可看出。很多时候,不是统治者把他们镇压下去,而是他们不能看清形势,自己把自己推向灭亡的深渊。

《水浒传》不愧为我国的文化瑰宝!

对于水浒传的第十三回心得体会总结二

原本对《水浒传》是一点兴趣也没有的。

毕竟我是个女生,自然是喜欢脂香粉气、柔和诗意的《红楼梦》多一些,认为成天打打杀杀的《水浒传》很没劲。

可是,当我翻开扉页时,深沉的文字间萦绕的古老质朴之气已将我彻底征服。一个个粗壮的铁血汉子,他们重情重义,直率坦诚,不拘小节。如果说《红楼梦》是萦绕在耳边的一支琴曲,婉转悠长,余音袅袅,那么《水浒传》就是回荡在脑海里的鼓声,大气磅礴,震人心魄。

并非不爱红楼,只是被梁山好汉的激情所感染,也想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摈弃胭脂华服,到烽火弥漫的战场上去厮杀一番。

除了热血澎湃,《水浒传》细腻的笔触也让我印象深刻。古白话是有些生僻难懂的,然而却更有味道,将人物形象勾勒得充实丰满。一百零八位好汉,多数性格鲜明,即使有个别性格类似的英雄,作者也会将他们的不同之处表现出来,让人过目不忘。像鲁智深和李逵,两人虽都是直爽鲁莽的好汉,但鲁智深粗中有细,仗义疏财,李逵直来直往,率真耿直,甚至滥杀无辜。

反面角色的刻画也很不错。而我认为,《水浒传》中最大的反面角色就是宋江。

因为宋江他厚颜无耻、背信弃义、虚伪、狡诈,就是一个红果果(赤裸裸)的卑鄙小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宋江一心想招安,想过安生日子,结果让那么多人给他陪葬!既然他本就不想为寇,上什么梁山?既然他看不清朝廷腐败、大局形势,当什么首领?最后竟怕李逵替他报仇,坏了“忠义”,骗李逵也喝了毒酒!这就是为了名声、面子而不惜杀了兄弟的宋江!一介懦夫!而且每次俘获敌方将领时,他都要“慌忙解开绳子”,怒叱手下,扶起将领,作势要退位让贤。人家脸皮可没他那么厚,自然是受宠若惊、羞愧不已,最终临阵倒戈,助他里应外合,取得胜利。偏偏这招他还屡试不爽,真可恨!现在想到宋江这种行为我还有些咬牙切齿,但不得不佩服作者确实把宋江刻画得很生动,使宋江的伪善嘴脸深入我心。

话又说回来,宋江之所以如此,只因他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长期处于封建阶级统治下的古人,难免如此。而在当时,能打破旧貌的,或许只有战火。

战火是可怕的、无情的,兵马喧嚣中,会有无数条生命失于马蹄之下。乱世中,会有人站在巅峰,临风而立,指点天下,而更多人只是在他脚下,铺就通往顶端的路径。如果可以,我宁愿做一缕战魂,只要在金戈铁马之下,烽火狼烟之中,找到自己就够了。寂寞清冷的月光下,我可以烫一壶酒,唱一曲小调,在回首间,望见那离世孤傲的背影,知道自己付出的意义,便可安然策马而去,在如血的夕阳中,奔赴自己的宿命……

当然,《水浒传》要告诉我的,远不止这些。

对于水浒传的第十三回心得体会总结三

这个假期,不长也不短,还是读书最有意思了。于是,我读完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

《水浒传》是施耐庵所著,里面刻画了梁山水泊一百零八位好汉。全书共一百二十回,第一位出场的好汉是九纹龙史进。全书讲述了宋代宋江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揭示了当时官府的黑暗,奸臣当道,使天下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宋江一行人开始起义,反抗朝廷,之后,宋江一行人受朝廷招安,征讨贼寇,最终,在征讨方腊时,那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汉们却一个一个倒在了血泊之中。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梁山好汉的忠义;看到了朝廷的黑暗;看到了奸臣的阴险;看到了皇帝的昏庸无能……一时间心中难以平静。

武松打虎,林冲棒打洪教头等情节让我难以忘怀。还有一个情节经常浮此刻我的脑海:在宋江等人为救卢俊义时,遇见关胜,关胜能当万夫之勇,冲杀梁山兵马时,看见梁山的喽啰兵们用自我的生命来守卫那“替天行道”的大旗,关胜深受感动……

在梁山好汉被招安后,派去征讨方腊时,一幕幕让人不忍心看到的场面出现:大多数梁山好汉在这场战役中牺牲,最终武松单臂擒住方腊。擒住方腊以后,又是一幅幅让人不忍心看到的画面出现:鲁智深坐化而死,杨志林冲病故,宋江李逵被奸臣毒酒毒死,吴用花荣在宋江李逵墓前自缢而死……又让我们心中多了一份悲痛。

梁山一百零八将,对应星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每一位梁山好汉都拥有属于自我的绰号。

读完了《水浒传》,我的心头难以平静,一幅幅画面浮此刻脑海中。我们能够明白,那时候的官府是多么黑暗,当时的百姓是多么痛苦,梁山好汉才是最正义的!

水浒,这一部兄弟情义重似山,英雄好汉多如发的小说,给我带来了许多道理,明白了许多事情,我应当多读几遍,启发必须会更多。

对于水浒传的第十三回心得体会总结四

巾帼英雄不胜枚举,谁言女子不如男。

纵观古代,女性似乎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就连史书也将乱世的出现归结于美人身上。正是:只言祸水倾国倾城,不言红颜既悲既愁。女性地位低下,柔弱成为女人的代名词。然而,时至今日,巾帼英雄如潮涌现,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弱水三千亦能覆舟”。这个寒假,我迷上了《水浒传》,独对书中“一丈青”扈三娘深有感触。

曾几何时,有一位少女在扈家庄舞着两口日月双刀,明艳张扬。柳絮纷飞的季节,一头波浪般的秀发随风飞舞,水润的杏眼却渗着冷意。她琼鼻挺秀,樱唇吐气如兰,香腮微晕,肌肤如霜似雪。那纤细的手臂在风中舞着,竟让人觉得她如瑶台上翩翩起舞的天仙,手上的刀是织女精制的丝绸。要问这位佳人是谁,庄上的人总会反问:“‘一丈青’你都不认识?”

柔弱翩跹,美丽动人,就是“一丈青”吗?仅此而已?

一夜景变,梁山来势汹汹,即将攻打祝家庄。扈三娘与祝家庄的祝彪订了亲,于是她不施粉黛,骑上骏马便去援助。她的身段轻盈,宛如惊飞的春燕;她的骏马骄驰在大道上,似游龙一般。她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守卫自己的家乡,保护自己的家人。如海棠花的她斜踏凤鞋宝镫,披上红纱,系着绣带,与梁山好汉斗智斗勇,舞着的刀如风飘玉屑,雪撒琼花。

原来,心系家国、英风凛凛、骁勇善战的,才是巾帼扈三娘!

后来,她成为了宋太公的义女,在山上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在月圆花好时,她总会一个人望着那盈盈如水的月,思念她的家乡和亲人。被那个矮小但体贴、仗义的王英触动后,学会了释怀,跟着梁山的好汉到处伸张正义。

宋江招安,她便开始了南征北战。她满怀热血,为了国家奋勇斩敌,屡建奇功。她飒爽的英姿尽显,难辨雄雌。最后王英被刺,她为了救他被郑彪用一块镀金铜砖打中面门而掉落马下,芳魂消逝。

“可怜能战佳人,到此一场春梦。”一代佳人,一代巾帼英雄,那飒爽风姿连男儿也自愧不如。她美得岁月黯然神伤,烈得甘酒悲戚怅惘。谁说女子不如男?这场梦,并未停止,扈三娘仍给我们留下了一抹余香,萦绕不散。

对于水浒传的第十三回心得体会总结五

原本对《水浒传》是一点兴趣也没有的。

毕竟我是个女生,自然是喜欢脂香粉气、柔和诗意的《红楼梦》多一些,认为成天打打杀杀的《水浒传》很没劲。

可是,当我翻开扉页时,深沉的文字间萦绕的古老质朴之气已将我彻底征服。一个个粗壮的铁血汉子,他们重情重义,直率坦诚,不拘小节。如果说《红楼梦》是萦绕在耳边的一支琴曲,婉转悠长,余音袅袅,那么《水浒传》就是回荡在脑海里的鼓声,大气磅礴,震人心魄。

并非不爱红楼,只是被梁山好汉的激情所感染,也想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摈弃胭脂华服,到烽火弥漫的战场上去厮杀一番。

除了热血澎湃,《水浒传》细腻的笔触也让我印象深刻。古白话是有些生僻难懂的,然而却更有味道,将人物形象勾勒得充实丰满。一百零八位好汉,多数性格鲜明,即使有个别性格类似的英雄,作者也会将他们的不同之处表现出来,让人过目不忘。像鲁智深和李逵,两人虽都是直爽鲁莽的好汉,但鲁智深粗中有细,仗义疏财,李逵直来直往,率真耿直,甚至滥杀无辜。

反面角色的刻画也很不错。而我认为,《水浒传》中最大的反面角色就是宋江。

因为宋江他厚颜无耻、背信弃义、虚伪、狡诈,就是一个红果果(赤裸裸)的卑鄙小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宋江一心想招安,想过安生日子,结果让那么多人给他陪葬!既然他本就不想为寇,上什么梁山?既然他看不清朝廷腐败、大局形势,当什么首领?最后竟怕李逵替他报仇,坏了“忠义”,骗李逵也喝了毒酒!这就是为了名声、面子而不惜杀了兄弟的宋江!一介懦夫!而且每次俘获敌方将领时,他都要“慌忙解开绳子”,怒叱手下,扶起将领,作势要退位让贤。人家脸皮可没他那么厚,自然是受宠若惊、羞愧不已,最终临阵倒戈,助他里应外合,取得胜利。偏偏这招他还屡试不爽,真可恨!现在想到宋江这种行为我还有些咬牙切齿,但不得不佩服作者确实把宋江刻画得很生动,使宋江的伪善嘴脸深入我心。

话又说回来,宋江之所以如此,只因他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长期处于封建阶级统治下的古人,难免如此。而在当时,能打破旧貌的,或许只有战火。

战火是可怕的、无情的,兵马喧嚣中,会有无数条生命失于马蹄之下。乱世中,会有人站在巅峰,临风而立,指点天下,而更多人只是在他脚下,铺就通往顶端的路径。如果可以,我宁愿做一缕战魂,只要在金戈铁马之下,烽火狼烟之中,找到自己就够了。寂寞清冷的月光下,我可以烫一壶酒,唱一曲小调,在回首间,望见那离世孤傲的背影,知道自己付出的意义,便可安然策马而去,在如血的夕阳中,奔赴自己的宿命……

当然,《水浒传》要告诉我的,远不止这些。

对于水浒传的第十三回心得体会总结六

中国有四大名著,其中之一便是《水浒传》。虽然有“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的话,但出于对名著的兴趣,好歹也是名著啊这么想,我还是闲暇之时阅读了一下。

《水浒传》之中有许多较为血腥的场面,例如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血溅鸳鸯楼之类的桥段。

而“少不读水浒”恐怕就是为了防止年轻人年少气盛,读了水浒后被其中的血腥场面,书中人物性格所影响,做出后悔终生的事来吧。

但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其中的一些写作手法确实也是值得我们欣赏和学习的。

如书中智取生辰纲一章,便是先写杨志运送生辰纲途中被夺的过程。以杨志的角度描写。最终被夺后,留有悬念,最后再揭示主谋们的智取的计划,这种写法就值得我们学习。

书中人物的性格也写得相当逼真,让人们觉得很真实。如鲁智深出家后看寺中菜园之初与菜园周围的那些泼皮打斗到后来的倒拔垂杨柳两个片段便写得栩栩如生,仿佛这些片段就发生在眼前。

虽然《水浒传》中有许多血腥,冲动的片段,可能会影响青少年。但是其中的写作手法,表现人物的方法却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虽然书中打斗的场面会使青少年易于冲动,但年轻人不就是需要有冲劲么。所以“少不读水浒”有点过于偏激了。多读名著是有好处的,而不能把名著分成什么年龄段读。

对于水浒传的第十三回心得体会总结七

《水浒传》这这本书大家并不陌生,它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根据历史故事写出来的一本小说。

这这本书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场惊心动魄的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作者充分暴露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残酷现实。

在《水浒传》中,塑造了许多英雄好汉的形象,如: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花和尚—鲁智深,豹子头—林冲等108个英雄好汉。

在这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花和尚,鲁智深。他原名鲁达,本在渭州小种经略相公手下当差任经略府提辖。在渭州为救弱女子金翠莲,他三拳将镇关西打死,被官府追捕,无奈之下,他被介绍到五台山当和尚,智真长老赐他法号智深。让他也有了安身之处,但他难守清规,于是大闹五台山。智真长老只好让他去投东京汴梁大相国寺安身,于是他在大相寺看守菜园,收服了泼皮,又倒拔垂杨柳,与林冲结拜为兄弟,后来在野猪林救了刺配沧州的林冲,最后上了梁山。

鲁智深的容貌和他的性格完全不同,他长的凶神恶煞,但是却有着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胆大心细的性格特点,这些特点,说明了鲁智深充满了正义感,让人在黑的封建社会中看到了光明。

金圣叹曾经这样评价过鲁智深,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地厚实,体格阔大。论粗鲁处,他也有些粗鲁,论精细处,他赤是精细。然不知何故,看来便有不及武松处。想鲁达已是人中绝顶,若武松真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处。说了鲁达许多的好处,让人敬佩鲁达。

鲁智深是我最敬佩的人物,他充满了正义和能量,是照亮了封建社会的一盏明灯。

对于水浒传的第十三回心得体会总结八

利用寒假的宝贵时光,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真是受益匪浅。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是一位汉族人。就是这样一位老者写出了一本让世人震惊的名著。

《水浒传》主要讲了梁山好汉反抗欺压压力,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后消亡的宏大故事。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及时雨宋江,因为他仗义疏财、热心助人,是《水浒传》中第一号人物。我印象最深的,是晁盖等人劫生辰纲一事败露,衙门要去缉捕他,宋江通风报信,使他们逃脱。

读完这本书,想起寒假里我帮助老爷爷的一件事。

那天我和爸爸去赶集,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发现一位老爷爷的菜卡进了自行车,拔不出来。此时正巧绿灯,路上人来人往,满地都是菜,我拉拉爸爸的衣领说:“爸爸,我们去帮一下老爷爷吧!。”爸爸拿走我手中的东西,说:“好孩子,快去吧!”我飞快往路上跑,去帮老爷爷把菜拔了出来,将地上的菜也放进老爷爷的篮子里,路上的行人都停了下来,都竖起大拇指议论纷纷:“这小孩真懂事“、“这孩子真棒。”老爷爷一个劲儿感谢我,要给我个水果尝尝,我说:“不用了,老爷爷。”然后和老爷爷挥手道别。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想再加一句,帮人一把,爱在人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