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小班科学三原色心得体会总结 小班认识三原色(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02:35:39 页码:9
小班科学三原色心得体会总结 小班认识三原色(4篇)
2023-01-05 02:35:39    小编:ZTFB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有关小班科学三原色心得体会总结一

感官是幼儿接触世界的第一门户,小班幼儿正处于感知能力迅速发展时期,冰块、热水袋、石头、毛线这些东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幼儿比较熟悉。有目的地了解事物、认识世界需要有意识地运用感官而进行的。感官运用的灵敏度、感官运用的技巧都需要通过练习、培养才能提升。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摸一摸》。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双手触摸物体,初步感知物体的冷热、软硬特征,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促进幼儿智力全面发展。

活动目标:

1、通过摸物游戏,体验皮肤的触觉功能。

2、说出摸各种物体的不同感受,体验触摸游戏的快乐。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冰块、毛线、石头、热水袋(内装40°左右的热水每组一份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乐意用手来感知各种物体。

活动难点:

用语言描述触摸各种物体的不同感受。

活动过程:

一、游戏“摸人”感知手的触摸功能

1、请两名幼儿进行表演,一名幼儿蒙上眼睛,用手摸另一名幼儿身体,边摸边说摸到部位的名称。

2、刚才小朋友的眼睛蒙上看不见了,为什么还能知道摸到的是什么?(幼儿讨论)

二、触摸游戏(感知物体的冷热)

1、教师出示冰块,问:这是什么?出示热水袋,问:这是什么?

2、请幼儿用手摸一摸,感觉它们有什么不一样?(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并给予充分肯定)

3、教师小结:热水袋摸起来热热的,冰块摸起来是冷的、凉的。】

三、触摸游戏(感知物体的软硬)

1、教师出示毛线:这是什么?

教师出示石头:这是什么?

2、请幼儿摸一摸,说说感觉。

3、教师小结:毛线摸起来软软的,石头摸起来硬硬的。

四、游戏“找一找,摸一摸”

请幼儿在活动室找一找、摸一摸。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些东西摸起来的感觉。

活动延伸:

准备多种材质的物品让幼儿多做触摸练习,在此基础上进行“摸一摸、猜一猜”游戏,体验触摸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幼儿通过触摸物体,获得简单的感性认识,在操作活动中,体验触摸游戏带来的快乐。本次活动教师采取了游戏教学法,以三个触摸游戏贯穿全过程,游戏最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同时也能保持长久的活动兴趣,学法有:触摸法、观察法、讨论法、运用多种感官,探索事物得出经验。整个活动幼儿始终保持着积极地学习态度,对提供的各种材料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都争着去摸一摸、说一说,活动内容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使幼儿在知识的积累与情感的体验得到双重发展。

有关小班科学三原色心得体会总结二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纲要》精神,全面提升幼儿保教质量,围绕我园园务工作计划和教科研工作计划提出的一系列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各类教学、教研活动,充分深入课程园本化改革,不断提高保教质量,提高组内教师的教育教研水平,逐步形成小班年级组的教研特色。

二、主要工作目标

1、更新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修养,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

2、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及书写反思笔记的水平,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3、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努力提高教科研水平。

4、.加强班级常规管理,突出班级特色,提高教育教学活动质量展现年级组风采。

三、具体工作要求与措施

(一)在年级组活动中,采用引领式学习与相互交流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促使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开发潜力,及时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坚持正面教育,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切实做到“以幼儿发展为本,给每个孩子百分之百的关注和机会”,实施个性化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从自己的现有水平或最佳起点出发,获得全面和谐发展。

(二)每一个教师在工作上要有创新,要勤于思考,勇于反思,形成创新意识,要善于学习他人长处,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工作特色。

具体措施如下:

1、找出个人在反思中的问题和困惑,在年组内交流,针对有共性的问题,集体讨论。

2、开展自学与互学活动。

3、搜集典型的案例,集体反思,共同提高。

4、共同学习好的反思笔记,

5、教师共同研究孩子的行为、共同反思教师的实践,

6、边学边做,小结工作中的得失,在实践中反思、改进,不断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7、利用外出、观摩学习机会,传达新信息,扩大新经验,提高组员的认识。

8、与其他年组交流,相互学习,提高反思能力。

四、具体工作安排:

二、三月份:

1、幼儿报到注册,正常教育秩序,加强安全常规训练。

2、制定年级组教研组和班级各类计划。

3、规范幼儿一日活动,确保教学秩序正常开展。

4、各班根据主题及时完成室内外环境布置,迎接环境创设检查评比。

5、对幼儿进行“三八”妇女节的教育活动。

四月份:

1、年级组长外出参观回来交流。

2、年级组集体交流备课情况。

3、室外区域活动的更新。

五月份:

1、继续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

2、年级组集体交流备课情况。

3、作好庆“六一”活动的准备。

六、七月份:

1、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

2、幼儿发展情况测查评价。

3、班级、学科总结交流。

评选常规管理先进班级和先进教研组。

4、完成各类资料整理总结、归档工作。

有关小班科学三原色心得体会总结三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他们对一些简单的学习10以内自然数及其加减运算、感知物体的数量的理解能力差。对数与数之间的落差关系理解能力差,对于身边自然环境中常见的事物不能够理解,由于这些意识还没有养成,还有待进一步培养。

(一)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

1、知识方面

(1)在生活中观察和摆弄各种物体、探索各种现象,获得对事物特征及其联系的粗浅理解。

(2)在生活,游戏及其他活动中理解建立初步的数学关系。

2、能力方面

(1)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能用适当的方法表达和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借助具体的事物和形像进行初步的逻辑思考,运用以有的科学知识和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情感方面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喜欢探究和思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关心和爱护周围环境中的事物,亲近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二)科学领域的内容

1、科学、(自然、科技)部分

认识身边自然环境中常见事物,包括有生命物质(动物、植物等)和无生命物质(砂、石、土、水、阳光、空气等),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了解它们和生活的具体联系。 2、数学部分

学习分类、排序和对应、包括: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及多种特征进行分类,按物体内在的包含关系,按物体量的差异及按某种规律进行排序;将相关物体进行一一匹配,用一一对应的逻辑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等。

学习10以内自然数及其加减运算,包括;感知物体的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理解数与数的数差关系,认识数的组成,体验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认识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整数加减运算的计算技能。

认识几何图形,辨认常见的正面图形、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认识立体图形,应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认识量、区别和比较物体和各种量的差异,感受量的守恒,在比较量时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学习生活中常见饿数学知识,如认识人民币、认识空间、认识时间和时钟等。

1、内容的广泛性

科学教育的内容涉及很多自然科学的学科内容十分广泛,同时决大多数的科学内容的各种形式呈现在幼儿的常生活中,吸引着幼儿去注意、去探索。

2、知识的逻辑性

科学知识揭示的自然世界中的逻辑联系,因此逻辑性是它的重要特点,而数学知识所缺的事物之间抽象的数量关系,更是一种逻辑性知识。

1、我会放玩具(数学)

19、云朵朵(科学)

2、甜甜的糖果(科学)

20、自然角里的小乌龟(科学)

3、喂宝宝吃饼干(数学)

21、高大的梧桐树(科学)

4、感官游戏-奇妙的口袋(科学)

22、小树叶找妈妈(科学)

5、分糖果(数学)

23、开汽车(科学)

6、感官游戏—神奇的罐子(科学)

24、踩影子(科学)

7、水果有几个(数学)

25、冷冷的水(科学)

8、种大蒜(科学)

26、冻冷花(科学)

9、大大小小的树叶(数学)

27、暖暖的帽子(科学)

10、一串红(科学)

11、小小送货员(数学)

12、苹果娃娃(科学)

13、铺地板(数学)

14、我喜欢的水果(科学)

15、放烟花(数学)

16、有趣的核(科学)

17、娃娃超市(数学)

18、照镜子(科学)

有关小班科学三原色心得体会总结四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纲要》精神,全面提升幼儿保教质量,围绕我园园务工作计划和教科研工作计划提出的一系列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各类教学、教研活动,充分深入课程园本化改革,不断提高保教质量,提高组内教师的教育教研水平,逐步形成小班年级组的教研特色。

二、主要工作目标

1、更新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修养,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

2、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及书写反思笔记的水平,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3、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努力提高教科研水平。

4、.加强班级常规管理,突出班级特色,提高教育教学活动质量展现年级组风采。

三、具体工作要求与措施

(一)在年级组活动中,采用引领式学习与相互交流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促使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开发潜力,及时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坚持正面教育,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切实做到“以幼儿发展为本,给每个孩子百分之百的关注和机会”,实施个性化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从自己的现有水平或最佳起点出发,获得全面和谐发展。

(二)每一个教师在工作上要有创新,要勤于思考,勇于反思,形成创新意识,要善于学习他人长处,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工作特色。

具体措施如下:

1、找出个人在反思中的问题和困惑,在年组内交流,针对有共性的问题,集体讨论。

2、开展自学与互学活动。

3、搜集典型的案例,集体反思,共同提高。

4、共同学习好的反思笔记,

5、教师共同研究孩子的行为、共同反思教师的实践,

6、边学边做,小结工作中的得失,在实践中反思、改进,不断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7、利用外出、观摩学习机会,传达新信息,扩大新经验,提高组员的认识。

8、与其他年组交流,相互学习,提高反思能力。

四、具体工作安排:

二、三月份:

1、幼儿报到注册,正常教育秩序,加强安全常规训练。

2、制定年级组教研组和班级各类计划。

3、规范幼儿一日活动,确保教学秩序正常开展。

4、各班根据主题及时完成室内外环境布置,迎接环境创设检查评比。

5、对幼儿进行“三八”妇女节的教育活动。

四月份:

1、年级组长外出参观回来交流。

2、年级组集体交流备课情况。

3、室外区域活动的更新。

五月份:

1、继续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

2、年级组集体交流备课情况。

3、作好庆“六一”活动的准备。

六、七月份:

1、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

2、幼儿发展情况测查评价。

3、班级、学科总结交流。

评选常规管理先进班级和先进教研组。

4、完成各类资料整理总结、归档工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