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国土整治十大案例心得体会实用 国土整治十大案例心得体会实用版(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02:41:08 页码:11
国土整治十大案例心得体会实用 国土整治十大案例心得体会实用版(二篇)
2023-01-05 02:41:08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国土整治十大案例心得体会实用一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精神,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县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相关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的原则,依法规范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工作,着力实现“关停取缔一批、整合搬迁一批、整顿规范一批”的目标,对“散乱污”企业按照“先停后搬”的原则实施分类整治,做到立即发现,立即上报,立即取缔,保证我镇范围内无“散乱污”企业。

二、“散乱污”企业整治标准

(一)“散乱污”企业指标解释

“散乱污”企业是指不符合当地产业政策和当地产业布局规划,未办理工信、发改、工商、国土、规划、环保等相关审批手续,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重点为涉水、涉气排污企业。“散”是指不符合当地产业布局规划布局的规模以下企业。“乱”是指不符合当地产业政策、应办而未办理有关审批手续的企业,存在于居民集中区的企业、工业摊点、工业小作坊。“污”是指无污染治理设施或者污染防治设施不完备、不能对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有效收集、无组织排放严重的企业,污染防治设施不具备达标排放能力的企业,没有治理价值的企业,不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

(二)“散乱污”企业整治重点范围

“散乱污”排查整治工作重点范围包括:建材生产及加工、废塑料加工、水泥搅拌站、劣质煤销售点、砖瓦生产、洗砂场、石料破碎厂以及涉及涂料、油墨、胶黏剂、有机溶剂等使用的印刷、家具等小型制造加工类等行业“散乱污”情况集中进行整治。按照“关停取缔一批、整合搬迁一批、整顿规范一批”的原则,分类建立“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清单。

三、分类处置原则

(一)关停取缔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均列为依法关闭企业:不符合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的企业;不符合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未通过行业准入审批,无行业许可证的企业;属于违法违规排放、超标排放废水、废气、废渣的企业,通过整改无法达到环保排放标

准的企业;存在安全隐患,通过整改无法达标的企业。

(二)整合搬迁类。通过对生产经营情况、环境影响及未来发展情况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和审核,属于“散乱污”企业的,要求限期搬迁。

(三)整顿规范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地产业布局规划,应办而未办理相关手续,未安装污染治理设施、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散乱污”工业企业。

四、实施步骤

(一)全面排查(2020年7月22日至8月15日)。实行“属地管理与行业主管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包联,谁负责”的原则。各社区负责辖区内工业企业外的闲置土地上“散乱污”企业的排查清理工作;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主管行业的“散乱污”企业的排查清理工作;各企业网格负责网格内的“散乱污”企业的排查清理工作。各责任主体开展无死角、地毯式排查,摸清镇内所有“散乱污”企业数量、位置、违法违规情形等情况,实行一企一档,建立清单台账。

(二)综合整治(2020年8月15日至9月15日)。对排查出的“散乱污”企业,按照“关停取缔一批、整合搬迁一批、整顿规范一批”处置分类原则进行甄别确认,及时确定其处置方式,组织实施。对关停取缔类的“散乱污”企业,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实现“两断三清”(断水、断电;清除厂房、设备、原料);对整合搬迁类的企业,制定详细工作计划,给予其对应期限,督促其及时搬离;对整顿规范类企业,制定整改方案和完成整改时间。

(三)督查核实(2020年9月15日至12月31日)。环保办将会同镇纪委对排查整治情况进行督查核实,对不能按期完成工作任务的社区、主管部门、环保网格,实行问责机制,确保整治要求落实到位。

(四)加强监管。对所属辖区内的企业加强监管,开展日常巡查,对辖区内新增“散乱污”企业做到立即发现,立即上报,立即取缔或搬迁。

五、责任分工

(一)各社区、行业主管部门、责任网格是“散乱污”企业整治的主体责任单位,负责进一步组织开展拉网式全面排查,并及时上报排查结果,责任到人;加大宣传力度,推动“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深入开展,接受群众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各社区、行业主管部门、责任网格确定一名专职信息员。

(二)镇环保办作为本次“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工作的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督促开展全镇“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工作,梳理排查整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将有关情况向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

(三)镇行政执法所会同相关部门对企业违法违规建设行为进行查处。

(四)镇供电所负责按照有关部门提供的“散乱污”企业清单,依法依规实施断电措施。

(五)镇派出所负责依法打击在“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行动中威胁、阻碍、危害行政执法和抗法的行为;对私接搭电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置。

六、保障措施

(一)增强部门联动。各社区、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本方案要求,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责任落实,密切配合、协调联动,严格把握时间节点,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到位。

(二)加大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社区广播、横幅等媒体,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开展系列宣传活动;鼓励公众监督,形成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排污及生产经营行为的高压态势,营造群众拥护、企业支持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强化考核问责。加强“散乱污”整治攻坚督查和巡查,对不履职、不尽责,或工作不认真、走过场的,要予以通报;对不作为、未按要求完成整治任务的单位和责任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依规依纪进行严肃问责。

2022国土整治十大案例心得体会实用二

自《xx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粮食安全市县长负责制的通知》(x政发[2004]13号)文件下发以来,我区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农林、土地、粮食等部门,依照《通知》要求,按照政府统一指挥、部门分工协作的原则,积极开展工作,认真落实《通知》要求。现将我区粮食安全区长负责制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省政府(x政发[2004]13号)文件下发后,我区高度重视,把落实粮食安全区长负责制作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发展粮食生产、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来抓,摆在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召开了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全区粮食安全问题,实行由区长负总责,主管农口的副区长直接负责,粮食、农林、土地等部门为责任单位的分级负责制。严格按照有关政策,制定出了工作方案,落实了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责任。区长和分管副区长多次深入农村粮站、粮食企业和乡镇,检查粮食安全,研究解决问题,从组织领导、耕地保护、科技服务、深化改革等方面为粮食安全创造条件,促进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

我区现有基本农田20.73万亩(含园地3.72万亩),基本农田保护536块;拥有粮食播种面积34.81万亩,(夏粮17.02万亩,秋粮17.79万亩);2004年粮食总产达到11.31万吨,创xx建区以来历史新高。

近几年来,区政府始终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把确保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作为各镇(办)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之一,严格执行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全区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稳定粮食生产。特别是2004年初,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我区在积极组织1号文件宣讲团,深入农村宣讲国家粮食政策,鼓励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动群众自觉参与保护基本农田的活动,在全区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基本农田保护检查整治活动。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专门成立了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区长任组长,区国土局、农林局负责人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区政府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制定基本农田保护专项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

二是强化宣传教育。先后举办乡镇、村组干部基本农田保护知识培训班7次,培训人员210人次,逐村逐户发放宣传单5000份,刷写墙体标语200条,制作宣传板报150块,悬挂横幅40条,宣传演出4场。

三是全面调查摸底。从业务部门抽调大批素质高、能力强的业务骨干,分片包干,深入实地,全面摸清了全区536块基本农田利用状况和变化情况。编制《xx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1幅(1:1万),乡(镇)基本农田保护区图7幅(1:1万),工作底图22幅,完善了调整补划的基本农田各类图、表及台帐资料。

四是层层落实保护责任。以乡镇、村为单位,对原有的保护标志牌进行维护和修缮。共签订乡镇级保护责任书7份,村级保护责任书138份,农户级通知书31800份,明确保护区位、面积和责任人。

五是强化制度监管。为了切实加强基本农田长效管理,我区严格实行基本农田“六项制度”,即基本农田质量保护制度、基本农田环境保护制度、基本农田监督检查制度、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基本农田用途管理制度、基本农田审批与占补平衡制度,把“六项制度”作为保护基本农田的一道“生命线”和“红线”,明确任何单位、任何人不准违背。六是加强执法管理。在坚持基本农田保护六项制度的同时,今年又建立了基本农田保护周巡查月报告制度,把基本农田保护纳入日常性工作。全年农林、土地等部门联合开展了基本农田保护大检查活动,查处违法案件6起。

另外,2004年全区复垦土地1700多亩,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同时全区降低农业税率2个百分点,2005年全区取消农业税,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增加。

积极实施科技兴粮战略。按照“良种引路,良法跟进,主攻单产,稳定总产”的思想,突出主推技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一是积极推广先进播种技术。2004年全区小麦精少量条播面积达到70%以上,玉米硬茬播种面积80%以上,全区共建良种示范方5个面积4300亩(示范方内良种由区上统供,并且实行每公斤良种补助0.4元,全区共补助2.9万元);

复种指数达到171%。二是积极引进推广优良品种.2004年我区秋播小麦品种主要以小偃227、253,武农148,郑良9023等优良品种为主。三是大力推广平衡施肥,重点是秸秆综合利用,沼气建设,统测统配等,完成平衡施肥10万亩。四是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成功抵御了小麦条锈病,保证了粮食安全生产。

自省、市《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文件下发以来,我区成立了xx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从2004年8月19日起,由区审计、粮食、财政等部门联合对全区5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进行了财务清理挂帐审计,为解决“三老”(老人、老粮、老帐)问题,做好了准备。通过审计,分清了政策性亏损和经营性亏损,摸清了我区国有粮食企业的家底;

对国有粮食企业职工的“三金”(养老统筹、失业保险、医疗保险)问题调查并列表上报。对粮食企业职工按工种、工龄、性别等项目分类调查造册,为实现省上规定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分流三分之二人员做好了准备;

对2004年5月31日以前的保护价粮食,按照“新老划断,分步销售”的原则进行了清查理顺。我区正在为实现国有粮食企业的转轨改制积极准备。

在粮食流通方面,我们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为了保证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和安全存放,通过筹措资金和向上级申请简易建仓贷款,维修和新建了一批仓库,使全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仓库完好,设施齐备。目前我区共有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五户,总仓容22900吨。全区粮食购销企业,按照国家收购政策和质量标准,长年收购,敞开收购,保证了农民卖粮方便。2004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农民余粮10507吨,现有库存小麦18749吨,玉米2991吨,其中省级储备小麦 495吨,省级储备玉米2991吨。库存粮食共占用农发行贷款3144万元。

在存粮安全方面,我区严格执行国家安全保粮制度,每个库房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保管员专人管理,粮仓内湿度、温度和熏粮时的药物投放量严格控制在标准之内,确保了库存粮食的质量和安全。在每年全市粮食安全交叉检查中,全部达到了“一符、三专、四落实”和“四无”粮仓标准。

由于有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储备作基础,在宏观调控方面,我区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在紧急时刻,指导国有粮食企业有效地调剂市场,保证了市场供应和社会稳定。2004年秋季,粮价上涨,其它物价随之浮动,人心不稳,区政府使用宏观调空手段,指导区内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一边适时销售,一边积极收购,保证库存,保证市场粮源供应,在一定范围内平抑了粮价,稳定了市场。

粮食安全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区将常抓不懈。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产量和质量,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认真做好粮食安全工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