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三角形连接的心得体会报告 三角形小结反思(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02:44:06 页码:11
三角形连接的心得体会报告 三角形小结反思(4篇)
2023-01-05 02:44:06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三角形连接的心得体会报告一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画角,下面我就从教材的地位、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课堂小结、板书设计、反思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的地位

画角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钝角以及掌握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学习这些内容,对于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认识以及发展空间观念,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学习“画角”之前,学生对于角已有一定的认识,已能对角进行分类。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并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明确各种角的特征。

技能目标:能够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和90°的角。

情感目标: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各类不同的角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教学的重点是怎样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用

量角器和三角板画角,才能理解和掌握画任意一个角。难点是准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以及用三角板画角的和与差。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部分的知识基础。为了讲清知识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教法学法 (一)教法

考虑到我校四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从摆活动角到体验画角,学生能够把量角的方法迁移到画角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本人试着通过多媒体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三角板画角的探究兴趣,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直观演示法:

利用动画的演示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二)学法

我们常说:“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充要条件”,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四、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营造独立,自主的学习氛围,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 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把下列各角填入适当的括号内。

锐角、钝角、直角、平角。

2、说出下列各角。 3、思考:我们已经学过量角的方法,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旧知的复习中引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从已有量角的经验出发,为画角的引入做铺垫。】

(二)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师明确研究任务:画一个60°的角。

2、利用活动角,渗透角的画法。

引导学生自主活动:

(1)利用活动角和量角器,想办法摆一个60°的角。

(2)同学之间互相利用量角器检验。

(3)请摆得比较准确的同学介绍摆角的方法。

(4)尝试摆不同的角。

3、引导学生学习角的画法:

要求:利用量角器画一个60°的角,画完之后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引导学生活动:

⑴尝试并体验画一个60°的角。

⑵质疑,提出自己画角时遇到的问题。

⑶请学生介绍自己画角的技巧。

【设计意图:从动手操作摆,到参与探索画。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思考空间,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实践性】

4、教师演示角的画法。

5、讨论画角的步骤。

一画线,二重合,三找点,四连线,五标度数,六检查。

(三)归纳小结,质疑问难

1、引导学生小结“角的画法”

2、让学生质疑问难刚刚出现的问题。

师:大家有什么需要请教或者提醒别人注意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让学生渗透画角的方法,重视自己的问题,找出自己所犯的错误,从而真正掌握画角的诀窍】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用量角器画出30°的角。

集体订正。提问:如果不用量角器,你能准确地画出30°的角吗?(提醒学生利用手中现有工具——三角板)

2、让学生画45°的角,由学生代表展示这两种方法。

3、提问: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

我们常用的一副三角板有两个,每个角的度数如下:

下面我们来画一画。

⑴动手尝试:分别用一块三角板画角。(直接画30、45、60、90) ⑵使用两个三角板用加或减的方法画角。

⑶合作交流,按照同样的画法还可以画出哪些角?

(加一加75、105、120、135、150,减一减15度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学习。在小组的共同活动中,获得了两种画角的方法,还通过合作得到了自己未曾发现的一些角,这样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愉悦。】

4、让学生画出20°、70°、95°、135°和165°的角,比较与三角板的画法,发现问题:

用三角板不容易画出的角,而用量角器能准确地画出,三角板在画角时是有局限性的,所以,在画角时应该根据角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最新三角形连接的心得体会报告二

一、实习地点

安康地区此次实习为毕业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参加生产单位的具体工程项目更能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此次随陕西公路勘察设计院一起,对阿北(阿荣旗至北海)高速公路安康到陕川界地段进gps公路勘测测量。四月的安康地区山清水秀,绿意盎然。一片春光如影随形。沿线江水碧玉,景色宜人,在勘测的同时也一睹祖国的大好河山。着对我来说,是意外收获。l 工程简介 安康至陕川界是西部开发干线公路阿荣旗至北海线在陕西境内的一段,是我省“米”字型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对于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完善全国及我省公路主骨架网络,增强西北与西南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沿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加快沿线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公路起于汉滨区五里镇尹家营村,接小河至安康高速公路的终点,经流水镇、紫阳县、高滩镇、毛坝乡至陕川交界的白扬溪,路线全长105.364公里,工程投资74.43亿元,拟利用世行贷款3.5亿美元,已列入国家利用世行贷款~财年计划,并按世行简化项目评估周期12个月进行项目前期工作,确保xx年上半年开工建设。l 实习时间:-4-9---------4-23l

二、 实习内容

公路gps勘测测量公路野外勘测的总体目的是把研究的路线走向方案通过适当的勘测放在实地,并取得相关的设计资料,根据《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的规定,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一般采用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初测和定测)。 l

三、实习目的和任务

1. 通过实习巩固和熟练专业知识,将大学阶段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2. 初测目的:根据测量资料进行纸上定线和相关的内业工作,初步确定采用的路线方案,为编制初步设计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3. 定测目的:通过现场测量进行优化,再实地放线定桩确定人工构造物的位置,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详细可靠的资料l 工程资料安康~陕川界高速公路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一、概述安康~陕川界高速公路是国道主干线阿荣旗至北海陕西境内的一段。线路起点接小河~安康高速公路终点安康立交,沿途经过流水镇、洞河镇、紫阳县、高滩乡、毛坝镇、麻柳镇,线路终点位于四川省万县境内。测区路线全长约120xx年出版的1/10000彩印图。② 陕西省绘局iii等以上三角点成果(见下表)。③ 陕西省绘局iii等以上水准点成果(见下表)。④ 安康~陕川界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知三角点、水准点成果表表 1-1点 名x(米)y(米)h(米)备 注长枪岭3619654.20xx年4月9日进入工地,xx年4月25日完成任务,外业勘测历时30天左右,计划完成以下工作量:①、选点埋石约170个。②、施测gps点约51个③、施测一级导线约 100 公里。④、联测四等三角高程路线约90公里。

四、坐标系统及精度要求

(一)、投影及坐标系统:①、平面坐标系为公路独立坐标系,采用高斯正形投影3度带,中央子午线为108° 30¢,平均纬度32° 28¢。测区长度归化到参考椭球体面上363米(未考虑高程异常值)的抵偿高程面上,然后再按统一的3度带投影到高斯面上。②、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③、gps点采用wgs­-84地心直角坐标系,再转换成公路独立坐标系。

(二)、gps点的成果精度要求:gps点的平面坐标由wgs—84系转换成54系后,其最弱点的相对点位误差不得大于±5厘米,最弱边的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得低于1/4.5万。

(三)、一级导线测量测区呈带状分布,首级控制为三级gps网,导线布设在两对gps点之间。qq大全每个导线点均埋设混凝土标石。标石尺寸为顶部10 ´10厘米,底部为20xx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网平差采用清华山维公司的网平差软件nasew 97进行严密平差,平差精度指标见下表所示。 四等水准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主要技术指标表 表 1-3等 级路线长度(km)仪器类型测回

数垂直角较 差(²)指标差较 差(²)每公里高差中误差(mm)高程闭合 差(mm)备 注ⅳ80dj23£7£7£10 规范

要求安康~陕川界高速公路控制测量技术总结一、概述安康~陕川界高速公路是国道主干线阿荣旗至北海线陕西境的一段,古诗词大全路线在崇山峻岭中穿行,沿线地形复杂多变。线路起点位于安康西边五里镇,沿汉江经流水穿山到洞河再至紫阳,穿越毛坝到达位于陕川界的终点,路线全长约120xx年出版的1/10000彩印图。2. 陕西省绘局iii等以上三角点成果(见下表)。3. 陕西省绘局iii等以上水准点成果(见下表)。4. 小河~安康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知三角点、水准点成果表表 2-1点 名x(米)y(米)h(米)备 注长枪岭3619654.20xx年4月9日进入工地,xx年4月25日完成任务,外业勘测历时30天左右,计划完成以下工作量:①、选点埋石约170个。②、施测gps点约51个③、施测一级导线约 100 公里。④、联测四等三角高程路线约90公里。

四、坐标系统及精度

(一)、投影及坐标系统:1、平面坐标系为公路独立坐标系,采用高斯正形投影3度带,中央子午线为109° 1.2¢,测区长度归化到488米(未考虑高程异常值)的抵偿高程面上,然后再按统一的3度带投影到高斯面上。2、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3、gps点采用wgs­-84地心直角坐标系,再转换成公路独立坐标系。

(二)、gps点点位及成果精度:gps点的平面坐标由wgs—84系转换成54系后,其最弱点的相对点位误差最大为2.7厘米,最弱边的边长相对中误差最大为1/50823。

五、gps控制测量

(一)、作业方法1 选点:(1)、沿路线中心线由北向南约每5公里左右布设一对gps点,且对点间通视,分布在中心线两侧,对点距离在500米~800米之间,其连线与中心线交成锐角。(2)、周围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应小于15°;(3)、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400米,远离高压输电线20xx年4月在通过仪器检测中心鉴定,仪器性能可靠,精度满足设计要求。4 gps网的布设:本次实际采用牛山、长枪岭和箩筐岩这三个已知点,进行gps联测.共布设gps点51个,构成50个同步图形。该网的技术指标如下表所示:gps网技术指标表 表5-1总gps点数51必要基线向量102同步三角形50重复基线向量16总基线向量118多余基线向量50独立基线向量68平差选用基线向量79从解算结果看,该网精度高、可靠性较强,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二)、外业观测1 天线的架设(1)、天线距地面1米以上,严格整平,基座测前经过检验;(2)、严格对中,其对中误差小于等于1毫米。2 天线高量取(1)、量取天线高应从标石中心量至天线外边沿标志处;(2)、互成120xx年月、观测员、记录员、时段号、接收机和天线号、天线高、开关机时间、卫星信噪比及天气情况等信息。

(三)、数据处理1 基线解算软件: ashtech公司的solution软件。2 网平差软件: 天测公司的gps-net网平差软件。六、一级导线测量测区呈带状分布,首级控制为三级gps网,导线布设在两对gps点之间。每个导线点均埋设混凝土标石。标石尺寸为顶部12 ´12厘米,底部为20 ´20厘米,高45厘米。平均边长为400~500米。测角和测距采用tc1610全站式电子速测仪。测角方法为测回法,每站二测回,测站进行温度、气压、加乘常数及投影改正。内业计算采用清华山维公司研制网平差软件nasew 97进行计算,导线精度指标应遵循下表。等 级导 线长 度(km)平均边长(m)方位角

最新三角形连接的心得体会报告三

我的学校里有很多美丽的地方,其中最美的当然是西边的小花园。

小花园里有许多各式各样的花草树木。有垂柳、小叶黄杨、山茶树、铁树。

走呀走,我看到的垂柳刚刚发出嫩芽,嫩芽又细又长,并且几个几个的挨在一起,像绿色的小花,洒落在柳条上,远远看去就像小姑娘的辫子,一阵风吹来,柳条随风飘动,真像一个小女孩在舞蹈。咦!柳条旁边怎么有一条很像毛毛虫的东西,它绿油油的身上毛茸茸的。我想:它会不会是垂柳的种子呢?

瞧!那儿有一棵山茶树,山茶树上有几多玫瑰色的山茶花。山茶花的花瓣向四面展开,非常美丽,而且它的颜色就是用染料也染不出。凑近一点闻一闻,芬芳扑鼻。

我一回头,就看见了铁树。你看它多么威武,铁树的叶子又尖又长,摸上去,还很刺手。铁树的中间有一个像菠萝一样的东西,这应该是铁树的树干吧!铁树比其它树矮一些。

小花园里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花草,有一棵树没有叶子,只有花。花是紫色的,全没有开,最上面的那一朵最饱满。这些花就像紫色的小梨子。还有一种树它没有花,只有叶子。它的叶子是六角形的,有的是往上长的,有的是往下长的。

小花园里还有几条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工人把同样颜色的鹅卵石拼成美丽的花朵、闪亮的星星和三角形。每次走到小花园的鹅卵石小路上,学习的所有疲劳都会消失。

我喜欢小花园,更喜欢我的学校!

最新三角形连接的心得体会报告四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在实际教学中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数学活动应该是以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或得对数学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经验。

“认识角”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新课标中提出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的过程。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这节课是从图形到角的活动中学习新知,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关系,初步体会:“角在图形上”。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图形部分内容总体要求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认知目标: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⑴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电脑动画演示,突出“角的样子”这一重要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⑵动手操作的方法,感悟由三根小棒可以摆出很多个角,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观念。

⑶概括的方法,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室的引导下,能总结概括出与角大小有关的因素。

⑷教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现代数学教学观念要求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本课从定理的发现到定理的应用都有意识地营造一个较为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能主动地去观察、猜测、发现、验证,积极地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形成方法。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了三个注重:

1、 注重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乐趣。

2、 注重师生间、同学间的互动协作、共同提高。

3、 注重知能统一,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方法,灵活应用。

依据这节课的教材知识结构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为优化教学过程,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由几个以前学过的图形导入新课

1、观看闹钟,三角尺,数学书三种物品,说一说都看到了哪些图形,从而引入角。

2、观看生活中的物品中的角,感受角的特殊形状。

[设计意图]好奇心是孩子的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角,尽量体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先寻找生活中的角,加深对角的认识。利用课件显示生活中的物体中的角。这样通过直观的具体实物,使学生在观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对角的认识由实物到半抽象,再让学生触摸角的各部分,学生可以感觉到尖尖的顶点和直直的边,然后让学生摸一摸手中的三角板感受角特殊的形状。

第二环节:提出问题,共同探索

1、利用课件出示剪刀、钟面、红领巾的实物图,让学生独立找出其中的角,并画出来。

2、指出一名同学到电脑前展示画的角,并说说是怎样画的。师板书画角。

3、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学写角的记作和读作并说说角的符号像什么。

4、通过以上教学,学生对角的组成这个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进而给学生出示课件“判断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这个练习,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加以巩固。

[设计意图] 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通过巧妙运用多媒体、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各种感官协调下初步认识了角,在实践中体会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第三环节:深入探究

1、课件出示:两个角,猜一猜: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2、全班交流汇报,从而总结出:a、角的大小区别明显时,直接比。b、角的大小不明显时,把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也重合,然后进行比较或用量角器。

【设计意图】比较是认识事物的主要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几何图形教学中,运用比较方法,加强形体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识别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第四环节:动手操作,研究探讨

1、拿出活动角,拉动角的两边后,观察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2、集体汇报交流,总结出a、两个角,边不一样长,但角一样大,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b、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口的大小有关,开口越大,角越 大;开口越小,角越小。

【设计意图】在比较角的这个环节中,我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亲自去实践体验,让学生用准备好的活动角,随意扯动角的两条边,观察角的变化,并在小组讨论。倡导学生在“触摸”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在此基础上去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

第五环节:拓展运用

1、数出图形中的角的数量。

2、动手操作题,用三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角.

3、拓展提高题,把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4、利用上海南浦大桥、金字塔、中央电视台新闻大厦等图片对学生进行直观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角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

【设计意图】侧重于知识点的落实,巩固新知。加强动手操作实践,丰富学生感知,积累空间观念,形成能力。积极引发学生的争论,辨明概念,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

第六环节:说板书

这节课我设计了简洁、明了形式的板书,画出角,并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读作和记作、以及影响角的大小的有关因素。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这篇教学设计,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对角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角的特征、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作进一步的探究,并加以理解。基于以上认识,我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使驾驭课堂生成资源,促进教师教育机智的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