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图形的认识四年级心得体会及收获 图形的认识四年级心得体会及收获感受(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04:33:06 页码:14
图形的认识四年级心得体会及收获 图形的认识四年级心得体会及收获感受(7篇)
2023-01-05 04:33:06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图形的认识四年级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一、说教材

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呈现的。而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同时也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做准备。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更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章节。

二、说学情

新课改下成长起来的五年级学生,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再加上他们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让学生切实理解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是一个难点,需要他们在探索活动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操作与观察,从而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基于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探究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及运用。

教学难点:通过转化,发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依据新课标,结合教材的编排意图与学情状况,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实际操作法、观察比较法和引导探究法等等,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他们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2.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等行为来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设计

为了能更好地凸显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观,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结合教材与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一)导入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神奇,在新课伊始,我根据学生的兴趣特征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出示长方形的模型)把它拉伸会变成一个什么图形?你能画出它的高吗?你能计算出此图形的面积吗?通过这样的活动,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也制造出了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无法解决的麻烦,从而激发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奥秘的欲望,更是水到渠成的导入了新课:(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习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正是因为导入中制造的麻烦,让学生们有了探求的欲望。于是,我顺水推舟的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活动:在钉子板上用橡皮筋围了两个图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与长方形一样大)。然后出示设计的问题:

1. 请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平行四边形的边长和高。

2. 请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3. 你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如何计算?

带着这几个问题,开始小组合作探究。虽然探究可能会出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这样的结果,但是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彰显,能让他们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在学生们展示完自己的结论后,我先不评价其结论的对与错,而是出示第四个问题:

4.请用数方格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结论。(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这样,就促使学生们迫不及待的去验证自己的结论,从而达到为下一步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做好准备的目的。

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们归纳出对这两个图形的认识:两个图形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和高也相等。虽然他们能认识到这些,但这三个结论之间并没有在他们的思维中产生联系,而这个联系正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于是我又设计一个活动: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1.请画出它的高,测量它的底和高的长度。

2.沿着它的一条高裁剪,将会剪出两个什么样的图形?

3.你能否把这两个图形拼成一个我们熟悉的图形?

4.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和高相等,面积也相等)

5.你能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们去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实验验证。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概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更渗透了转化与平移的思想。

在学生归纳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即s=ah之后,我又让学生们独立学习课本上的例1,再回过去解决导入中的问题,以此加深对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三)巩固

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后,我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安排这样几道练习题:

1.画出下列平行四边形的高。

2.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的长度,并计算其面积。

学生们独立思考,完成练习,使其进一步理解了公式的运用,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拓展

巩固新知后,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如下几道练习题:

1.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多少?(p82/3)

2. 出示导入中可活动的长方形框架,任意拉这个框架,形成平行四边形,你知道它们的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变化?什么情况下它的面积最大?

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题,合作探究第二题,从而达到拓展视野,加深理解的作用。整个习题的设计,虽然题量不多,但涵盖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同时练习题的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

六、说评价

整节课我始终坚持把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对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展示来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双向反馈来落实。

总之,本节课我贯穿新课改的理念,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构建模型”的学习过程,让他们都参与到活动中来,真正实现面向全体。

2022图形的认识四年级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一)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9—41页的《认识图形的面积》。

(二)教材地位和作用“认识图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初步掌握它们周长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这部分的知识,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是学习和探索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重要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大小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通过“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感知面积的含义。

2、三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认识图形的面积:过程目标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义。

3、情感性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动手操作,感受数学的价值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及用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与关键重点: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难点: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关键: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及操作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五)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学具盒、硬币和剪刀。

(一)教法在教法的运用上,我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并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采用观察比较法,实践操作法,合作交流法,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辅助教学。

(二)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已有,并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这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有趣的活动,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体现“做数学”的乐趣。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游戏激趣师生涂色比赛。通过比赛来导入新课,一方面以来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让学生建立图形有大小的概念,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心理准备。

活动体验,认识新知1、感知面积概念主要让学生从分门别类,对照比较中认识平面图形有大有小,为平面图形的面积作铺垫。

(1)看图找朋友(动手操作一);平面图形有大有小

(2)摸一摸,比一比(动手操作二)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充分利用书本的主题图,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并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3)归纳概括,板书

课题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获得多种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抽象出面积概念便是水到渠成了。

教学环节

每个同学体验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性。并通过反思性的评价,提炼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提高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

实践应用,巩固反馈1、基础性练习(1)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面积大?(2)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3)说一说每种颜色的面积等于几个小方格2、拓展性练习(1)画图活动在下面的方格中画3个不同的图形,使用它们的面积都等于7个方格的面积。(2)展示学生作品,交流发现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项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创设一个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设计意图

总结回顾,整理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什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的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深化认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本节课的教学,我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选用正确的观察比较法,实践操作法等教法和最优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法去组织教学课程。使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达到最佳组合,极大地优化了课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体验到不同程度的乐趣,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数学课堂。

2022图形的认识四年级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说课人:滑县枣村乡第一中心小学邓琳

一、说课题:

二、说教材:

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在整个教学中,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呈现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本册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行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行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它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的计算公式。

五、说设计理念

针对以上的教材说明以及《课标》中指出的:“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去理解和掌握知识。要充分拓展学生自学、质疑、讨论和训练的时间与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本节课在教学时,我采用了“洋思”教学方法,做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先进行自学,让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归纳能力,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

六、说教学环节:

根据上面的设计理念,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的六个环节:

(1)直接导入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3)出示自学指导。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结合老师出示的自学指导进行自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4)交流反馈。针对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5)当堂训练。新课标理念下教师要做到面向全体,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所以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我设计了闯关游戏,从易到难,从基础知识到拓展训练,让不同的孩子都能有不同的收获。

(6)全课小结。通过整节课的学习,让孩子们知道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数学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

七、说学法:采用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亲自去经历获得知识的成功体验,并且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

八、说教法: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小组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剪拼,把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规律性知识。主要采用洋思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快乐地解决问题。

九、教具学具准备:小剪刀、平行四边形的卡纸、题卡

十、说教学过程:

(一)导课: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在平面图形中还有好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直接导课,简单明了。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德育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将重点词语用彩色字体出示,加深学生对目标的认识。这样以来,学生就知道学习本节课的目的是什么,对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出示自学指导(自学课本79―81页)

1、观察79页的主题图,你都发现了哪些图形?你会计算其中哪些图形的面积?

2、观察80页上面的两个花坛,你会用前面我们学过的哪种方法来求出它们的面积?

3、请你用数方格的方法完成80页下面的表格,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4、自学81页,我们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前面学过的哪种平面图形来研究它的面积?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么来表示?

2022图形的认识四年级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计划

。我们的指导思想是:靠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突出尖子生,重视学困生,提高中等生。

二、学生状况分析

小学生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已经接触和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数学知识,形成了相关的数学技能,也能对生活中有关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智力上已达到一个“综合发展”的层次。但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不可否认还缺乏整体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认识。所以在这小学阶段最后的时间里,组织学生全面复习和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显得十分必要。尤其是对于部分“学习困难学生”,总复习更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材情况

教材总复习的内容不仅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教学质量的高低涉及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任务能否圆满地完成。教材把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划分为44个课时进行整理复习。根据教材编排,大体上可将44个课时的内容分成6个部分。

第一部分重点复习数的知识,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等的意义和性质及其相关知识点,还包括数的整除知识。

第二部分重点复习数的运算,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法则、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解方程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等。

第三部分重点复习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包括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正反比例意义及其判定等。

第四部分重点复习量与计量的有关知识。包括质长度、面积、体积(容积)、时间等的单位及其进率,单位之间的换算与化聚等。

第五部分重点复习几何形体的相关知识。包括线与角的概念、判断、度量、操作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周长与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的特征、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容积)等的计算。

第六部分重点复习各类应用题。包括基本的数量关系,简单应用题、两、三步计算的一般复合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方程和比例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等。

教材的整个编排内容丰富、详细,系统性强,力图通过全面整理复习,促使学生达到巩固知识,掌握基本数学概念,熟练基本技能,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同时,力图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引导学生力求达到:

1、比较系统、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的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用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力求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具有一定的速度,会解简易方程。养成自觉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已经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各种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与换算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各种单位之间的化聚和名数的换算。

3、牢固地掌握所学各种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几何形体的特征,建立相应的表象,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所学集合形体的周长、面积(表面积)和体积(容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图形实际问题。

4、掌握所学统计初步知识,能正确地绘制(一般是半独立性)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正确理解统计表(图)并能根据图表信息分析、解决相应的问题,正确地解答有关平均数问题。

5、牢固掌握所学常见数量关系和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答相关的应用题,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6、结合总复习,引导学生养成自觉检查和验算的习惯,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

五、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过程的安排

由于复习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习,所以,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直接制约着复习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班实际复习对象和复习时间来确定复习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我班实际,总复习阶段共计44课时,复习过程和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一)、数和数的运算(12课时)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列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上。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4课时),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读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等知识点。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2课时),包括“分数、小数的性质”、“整除的概念比较”。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2课时),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2课时),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5、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综合计算能力(2课时)。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4课时)

本节重点内容应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1、形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1课时),包括“字母表示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2课时),包括“简易方程”、“解比例”。

3、 辨析概念,加深理解(1课时),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三)、应用题(16课时)

这节重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2、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2课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3课时)。

4、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5课时)。

5、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2课时)。

6、应用题的综合训练(3课时)。

(四)、量的计量(3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1、整理量的计量知识结构(1课时),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重量与时间单位”。

2、巩固计量单位,强化实际观念(1课时),包括“名数的改写”。

3、综合训练与应用(1课时)。

(五)、几何初步知识(6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1、 强化概念理解和系统化(1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特征”。

2、 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加强对比分析,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2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 加强对公式的应用,提高掌握计算方法(2课时)。能实现周长、面积、体积的正确计算。

4、 整体感知、实际应用(1课时)。

(六)、简单的统计(3课时)

本节重点结合考纲要求应放在对图表的认识和理解上,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求平均数的方法(1课时)。

2、加深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1课时),包括“统计表”、“统计图”。

3、进一步对图表分析和回答问题(1课时),包括填图和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2022图形的认识四年级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我学习了平面设计这门课程.对于学习这门课程,我既有收获,又有不足之处.

我感觉到学习这门课程要有耐心,要肯下苦工夫,有的图形一次做不好,两次,三次.....,知道做好为止.我在学习平面设计就容易犯这个毛病,简单的图形随便做作,比较复杂的就不去理会.

还有一点遗憾,就是没有把我的博客整理好,我原来以为学习博客没有用.后来才知道老师在锻炼我们的自学能力,哎!遗憾!这么好的一次锻炼机会给我白白浪费了.

也不能说我什么都没有学到,最起码我上课认真听课了,就是下课后不好好练习.我对摄影比较感兴趣,照片的后期处理又要用ptotoshop做.所以平时上课就要留意怎么简单的处理图片.我学到一点经验:

photoshop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它也要靠人来操作,不要把它看的太神秘,不感去打开,认真的做.还有不要死看书,听理论.那时没有用的,看十本书,还不如亲手做一做,做不好也不要气馁.因为你从失败中得到了经验.试图掌握photoshop的每一个功能,熟悉每一个工具的运用.拿到一个例子的时候要分析图形中的每一个元素,(不要看不起每个图形的元素,每个复杂的图形都是由简单的元素构成的)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大概在脑子里有个印象,做起来就会比较顺心,但是"认真"和"耐心"还是少不了的.还要学会请教老师和同学问题,不懂`不回的问题就要问.要时常总结、吸收自己和其它人的小敲门、技巧.用一个小笔记本计下来.要学会搜索,找一些photoshop好的例子,自己琢磨,尝试着去做一下.

学习photoshop不仅要懂的技术,更不能缺少艺术和创意,思维要有所发散.能做出好的作品.

我的学习心得也就这么多,简单的来说就是"多练习""有耐心"

"有艺术感""有创意.

下学期可能就没有这们课程了.但是平面设计这们课程应用是很广泛的.就那我喜欢摄影来说吧,肯定要做一些图片处理.所以我还要更加深入的学习这们课程,就象我上面总结的那样,如果有不懂和不足之处,还要请老师多多指教.

从这门课中我不仅学到了技术,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做事要有耐心,要有恒心.在以后人生道路中难免要遇到挫折,不吃点苦是不可能的.还要学会吃苦耐劳.失败了,重头在\再来,成功就在前面等这你.我相信总有一次能成功的.我相信,我能行.

2022图形的认识四年级心得体会及收获六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练习,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分数、小数等有关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的方法。分数、小数等有关性质。

教学设计:

一 、复习小数、分数、百分数、成数、折扣等互化

表格出示:给出其中一种,要求转化成另外几种数。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交流,说明转化方法。

0.35 1/4 140% 六成五 八折

二、分数、小数有关性质及其关系

出示:12÷( )=3/4=( ):36=( )/12=( )%

学生独立填写。交流:你是怎样填写的?填写时从哪开始思考?运用了哪些知识?

三、巩固练习

1、第86页第12题

独立完成,说明填写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第1小题:后面的数总比前面大,越来越接近1.

第2小题:后面的数总比前面小,越来越接近0

2、第86页第13、14题

读题理解要求。再按要求完成。

四、补充练习

填空题

1. 有一个小数,由8个自然数单位,5个十分之一和22个千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读作( ),它的计数单位是( )。

2. 六亿零六十万零六十写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是(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 ),精确到亿位是( )。

3. 两个相邻的自然数,它们的差是( )。一个自然数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与它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 )和( )。

4.如果a+1=b,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最大公因数是( )。

5. 把0.62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是( ),它缩小了( )倍。

6、如果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比原来大了32.4,那么原来这个小数是( )

7. 五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200,这五个自然数分别是( )、( )、( )、( )、( )。

8.最大的一位纯小数比最大的两位纯小数小( );最小的两位纯小数比最小的三位纯小数大( )。

9.两个数的积是70,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积是( )。

10.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列各数:

0.329 1.024 1.6 0.705 1 0.333…… π 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题。

1. 最大的小数单位与最小的质数相差( )。

a. 1.1 b. 1.9 c. 0.9 d. 0.1

2. 一个自然数的最小倍数是18,这个数的约数有( )个。

a. 2 b. 4 c. 6 d. 8

3.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 )。

a. 增加100倍 b. 减少100倍 c. 扩大100倍 d. 缩小100倍

六下数与代数整理复习课教学设计

六下数与代数整理复习课教学设计二

回顾与整理

——总复习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84-118页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地回顾整理,不仅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小学生全套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目标能否圆满地完成。为了更好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便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把整个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划分为“知识与技能”、“策略与方法”两大部分,依次进行整理和复习。本复习不仅回顾与整理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还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梳理,使之与所学知识融为一体,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为后继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本单元在内容编排及结构安排上打破了传统的教材总复习的框架结构,从整体上将总复习分为“知识与技能”、“策略与方法”两大部分;“知识与技能”部分又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三大领域,每个领域又细化为几个板块,如“空间与图形”领域分为“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位置与变换”两个板块;在每个板块里又设置了“回顾与整理”、“讨论与交流”、“应用与反思”三个部分。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二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获得适应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和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必要的应用技能。

2.在对知识回顾与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3.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

4.学会与人合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

5.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能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实现《课程标准》中所制订的各项教学指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数的意义和数的读写法的整理与复习)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内容

(出示课本85页第1题)谈话:同学们,细心观察上面信息中都出现了哪几种数?除此之外,回想一下你还学过了哪些数?举例说明一下好吗?学生回顾、举例,教师按顺序板书数的名称。

自然数如:0、1、2、3……;

负数如:-1、-2、-3……;

整数如:0、1、2、-1、-2……;

分数如:2/3、1/2、3/4、4/3……;

小数(包括: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等)如:0.1,1.2,……

百分数如:30%、15%、25%……

谈话: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整数、分数、小数……这些数呢?想一想,生活中如果缺少了数,将会怎样?(学生讨论,交流)

谈话:今天我们这节课先来复习数的意义和数的读写。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大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静与动的结合中起到了很好的复习效果,同时也为下一步的整理建构做好铺垫。

二、归网建构,主体内化

(一)复习数的意义

1、师:先在小组中说一说各种数的意义,再根据不同的数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

学生分组讨论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展示最佳表示方式并板书。

2022图形的认识四年级心得体会及收获七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使自己真正成为时代前进的促进派。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使自己对各项法律法规有更高的认识,做到以法执教。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立足教坛,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地搞好教学工作,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3班数学教学,该班共有学生38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3.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思考、类比、探究、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活动;

3.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四、教材章节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求法。

重点: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难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对结果符号的确定及对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的理解。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的知识是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另一方面是学好初中数学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关键,尤其有理数的运算在整个数学及相关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一章内容是构建“数学大厦”的地基。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

重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难点:对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次数的理解与应用。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的量,体现了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数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数式,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重点: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难点:解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习其它方程的基础,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可以使许多实际问题变得直接易懂,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本章的主要内容、地位及作用

本章主要介绍了多姿多彩的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以及最基本的图形——点、线、角等,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结合丰富的实例,探索“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认识角以及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角的画法,角的比较及余角,补角等,探索了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及线段中点。本章中的直线,射线,线段以及角等,都是我们认识复杂图形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角的比较与度量;(2)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3)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1)用几何语言正确表达概念和性质;(2)空间观念的建立。

五、具体教学策略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进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8.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9.开展课题学习,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习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

1.1正数和负数1课时

1.2有理数4课时

1.3有理数的加减法4课时

1.4有理数的乘除法5课时

1.5有理数的乘方3课时

本章复习2课时

2.1整式2课时

2.2整式的加减3课时

本章复习2课时

3.1从算式到方程4课时

3.2从古老的代数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4课时

3.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4课时

3.4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4课时

本章复习2课时

4.1多姿多彩的图形4课时

4.2直线、射线、线段2课时

4.3角的度量3课时

4.4角的比较和运算3课时

本章复习2课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