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拉萨自驾游第一集心得体会范本 拉萨旅游心得(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05:23:24 页码:10
拉萨自驾游第一集心得体会范本 拉萨旅游心得(六篇)
2023-01-05 05:23:24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关于拉萨自驾游第一集心得体会范本一

“拉萨”在藏文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长期以来就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金碧辉煌、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是至高无上政教合一政权的象征。早在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兼并邻近部落、统一西藏后,就从雅隆迁都逻姿(即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 拉萨城进入了新的时代。196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拉萨为地级市,1982年又将其定为国家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拉萨古称“惹萨”,藏语“山羊”称“惹”,“土”称“萨”,相传公元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草沙滩,后为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用山羊背土填卧塘,寺庙建好后,传教僧人和前来朝佛的人增多,围绕大昭寺周围便先后建起了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雏形。同时松赞干布又在红山扩建宫室(即今布达拉宫),于是,拉萨河谷平原上宫殿陆续兴建,显赫中外的高原名城从此形成。“惹萨”也逐渐变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地”,成为当时西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萨是由布达拉宫、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萨河构成的,但西藏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拉萨”应是指大昭寺和围绕大昭寺而建立起来的八角街,只有到了大昭寺和八角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萨。如今拉萨城东一带尚保持着古城拉萨的精髓。

以布达拉宫和八角街为中心的拉萨新城,北至色拉寺,西至推龙德庆县。纵目眺望拉萨城,邮电大楼、 新闻大楼、拉萨饭店、西藏宾馆及各色建筑物星罗棋布,互为参错,连连绵绵,一片新辉。站在布达拉宫 顶上俯瞰拉萨全城,整个拉萨市区到处 是一片片掩映在绿树中的新式楼房,唯八角街一带飘扬着经幡,荡漾着桑烟。在这里,密布着颇具民族风格的房屋和街道,聚集着来自藏区各地的人们,他们中许多人仍然穿着本民族的传统服装,那仿佛从不离手的转经筒和念珠显然表明佛教实际上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拉萨市现辖城关区、当雄、堆龙德庆、曲水、墨竹工卡、达孜、尼木和林周县七县一区。拉萨北部当雄全县和尼木、堆龙德庆、林周、墨竹工卡部分区乡属藏北草原南沿,水草丰美,牧业兴旺,盛产牛羊肉类、酥油和牛绒、羊毛;中部是著名的拉萨河谷,南部属雅鲁藏布江中游,为西藏较好的农业区之一,盛产青稞、小麦、油菜籽和豆类,“拉萨一号”蚕豆更是饮誉中外的良种。拉萨周围具有经济价值和医疗作用的地热温泉遍地,堆龙德庆县的曲桑温泉、墨竹工卡县的德中温泉享誉整个藏区。

拉萨市区地处海拔3650米的河谷冲积平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势由东向西倾斜,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故有“日光城”美称。年降水量为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零下14℃。空气稀薄,气温低,日温差大,冬春干燥,多大风。年无霜期100~120天。

高原古城拉萨以其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新鲜的空气和令人赏心悦目的环境给八方来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拉萨的水质和大气非常干净,是中国污染最少、环境最好的城市。拉萨地区的大气环境,基本上没有受到污染,市区上空大气中对人体有害的二氧化碳浓度每立方米少于0.1毫克,大大低于国家标准。市中心虽然人口密度较大,因宗教活动形成的烟尘较多,但大气中的烟尘总含量仍保持在每立方米0.4毫克以下。拉萨河水不存在铅、锌、铜等金属微量元素,沿岸村镇对河流没有造成污染。

关于拉萨自驾游第一集心得体会范本二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_,大家可以叫我小_。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西藏旅游圣地拉萨是一座具有1320__年历史的古城,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 ,海拔3650多米。拉萨市辖七县一区。全市总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23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近37.3万,其中市区人口近13万,有藏、汉、回等31个民族,藏族人口占87%。

“拉萨”在藏文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长期以来就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金碧辉煌、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是至高无上政教合一政权的象征。早在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兼并邻近部落、统一西藏后,就从雅隆迁都逻姿(即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 拉萨城进入了新的时代。196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拉萨为地级市,1982年又将其定为国家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拉萨古称“惹萨”,藏语“山羊”称“惹”,“土”称“萨”,相传公元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草沙滩,后为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用山羊背土填卧塘,寺庙建好后,传教僧人和前来朝佛的人增多,围绕大昭寺周围便先后建起了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雏形。同时松赞干布又在红山扩建宫室(即今布达拉宫),于是,拉萨河谷平原上宫殿陆续兴建,显赫中外的高原名城从此形成。“惹萨”也逐渐变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地”,成为当时西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萨是由布达拉宫、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萨河构成的,但西藏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拉萨”应是指大昭寺和围绕大昭寺而建立起来的八角街,只有到了大昭寺和八角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萨。如今拉萨城东一带尚保持着古城拉萨的精髓。

以布达拉宫和八角街为中心的拉萨新城,北至色拉寺,西至推龙德庆县。纵目眺望拉萨城,邮电大楼、 新闻大楼、拉萨饭店、西藏宾馆及各色建筑物星罗棋布,互为参错,连连绵绵,一片新辉。站在布达拉宫 顶上俯瞰拉萨全城,整个拉萨市区到处 是一片片掩映在绿树中的新式楼房,唯八角街一带飘扬着经幡,荡漾着桑烟。在这里,密布着颇具民族风格的房屋和街道,聚集着来自藏区各地的人们,他们中许多人仍然穿着本民族的传统服装,那仿佛从不离手的转经筒和念珠显然表明佛教实际上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拉萨市现辖城关区、当雄、堆龙德庆、曲水、墨竹工卡、达孜、尼木和林周县七县一区。拉萨北部当雄全县和尼木、堆龙德庆、林周、墨竹工卡部分区乡属藏北草原南沿,水草丰美,牧业兴旺,盛产牛羊肉类、酥油和牛绒、羊毛;中部是著名的拉萨河谷,南部属雅鲁藏布江中游,为西藏较好的农业区之一,盛产青稞、小麦、油菜籽和豆类,“拉萨一号”蚕豆更是饮誉中外的良种。拉萨周围具有经济价值和医疗作用的地热温泉遍地,堆龙德庆县的曲桑温泉、墨竹工卡县的德中温泉享誉整个藏区。

拉萨市区地处海拔3650米的河谷冲积平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势由东向西倾斜,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故有“日光城”美称。年降水量为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零下14℃。空气稀薄,气温低,日温差大,冬春干燥,多大风。年无霜期100~120天。

高原古城拉萨以其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新鲜的空气和令人赏心悦目的环境给八方来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拉萨的水质和大气非常干净,是中国污染最少、环境最好的城市。拉萨地区的大气环境,基本上没有受到污染,市区上空大气中对人体有害的二氧化碳浓度每立方米少于0.1毫克,大大低于国家标准。市中心虽然人口密度较大,因宗教活动形成的烟尘较多,但大气中的烟尘总含量仍保持在每立方米0.4毫克以下。拉萨河水不存在铅、锌、铜等金属微量元素,沿岸村镇对河流没有造成污染。

关于拉萨自驾游第一集心得体会范本三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_,大家可以叫我小_。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西藏旅游圣地拉萨是一座具有1320__年历史的古城,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 ,海拔3650多米。拉萨市辖七县一区。全市总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23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近37.3万,其中市区人口近13万,有藏、汉、回等31个民族,藏族人口占87%。

“拉萨”在藏文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长期以来就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金碧辉煌、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是至高无上政教合一政权的象征。早在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兼并邻近部落、统一西藏后,就从雅隆迁都逻姿(即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 拉萨城进入了新的时代。196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拉萨为地级市,1982年又将其定为国家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拉萨古称“惹萨”,藏语“山羊”称“惹”,“土”称“萨”,相传公元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草沙滩,后为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用山羊背土填卧塘,寺庙建好后,传教僧人和前来朝佛的人增多,围绕大昭寺周围便先后建起了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雏形。同时松赞干布又在红山扩建宫室(即今布达拉宫),于是,拉萨河谷平原上宫殿陆续兴建,显赫中外的高原名城从此形成。“惹萨”也逐渐变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地”,成为当时西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萨是由布达拉宫、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萨河构成的,但西藏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拉萨”应是指大昭寺和围绕大昭寺而建立起来的八角街,只有到了大昭寺和八角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萨。如今拉萨城东一带尚保持着古城拉萨的精髓。

以布达拉宫和八角街为中心的拉萨新城,北至色拉寺,西至推龙德庆县。纵目眺望拉萨城,邮电大楼、 新闻大楼、拉萨饭店、西藏宾馆及各色建筑物星罗棋布,互为参错,连连绵绵,一片新辉。站在布达拉宫 顶上俯瞰拉萨全城,整个拉萨市区到处 是一片片掩映在绿树中的新式楼房,唯八角街一带飘扬着经幡,荡漾着桑烟。在这里,密布着颇具民族风格的房屋和街道,聚集着来自藏区各地的人们,他们中许多人仍然穿着本民族的传统服装,那仿佛从不离手的转经筒和念珠显然表明佛教实际上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拉萨市现辖城关区、当雄、堆龙德庆、曲水、墨竹工卡、达孜、尼木和林周县七县一区。拉萨北部当雄全县和尼木、堆龙德庆、林周、墨竹工卡部分区乡属藏北草原南沿,水草丰美,牧业兴旺,盛产牛羊肉类、酥油和牛绒、羊毛;中部是著名的拉萨河谷,南部属雅鲁藏布江中游,为西藏较好的农业区之一,盛产青稞、小麦、油菜籽和豆类,“拉萨一号”蚕豆更是饮誉中外的良种。拉萨周围具有经济价值和医疗作用的地热温泉遍地,堆龙德庆县的曲桑温泉、墨竹工卡县的德中温泉享誉整个藏区。

拉萨市区地处海拔3650米的河谷冲积平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势由东向西倾斜,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故有“日光城”美称。年降水量为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零下14℃。空气稀薄,气温低,日温差大,冬春干燥,多大风。年无霜期100~120天。

高原古城拉萨以其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新鲜的空气和令人赏心悦目的环境给八方来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拉萨的水质和大气非常干净,是中国污染最少、环境最好的城市。拉萨地区的大气环境,基本上没有受到污染,市区上空大气中对人体有害的二氧化碳浓度每立方米少于0.1毫克,大大低于国家标准。市中心虽然人口密度较大,因宗教活动形成的烟尘较多,但大气中的烟尘总含量仍保持在每立方米0.4毫克以下。拉萨河水不存在铅、锌、铜等金属微量元素,沿岸村镇对河流没有造成污染。

关于拉萨自驾游第一集心得体会范本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导入:播放歌曲《天路》,让学生感受青藏铁路的神奇与伟大。

2.汇报交流:学生交流有关西藏拉萨的资料。

3.教师已作适当补充:在人们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难”。西藏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在20世纪它是全国唯一一座未通火车的省会级首府城市。因此,青藏铁路的修筑不仅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已经成为现实。(出示课题,有感情地朗读)

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素材、资料作为课程资源与学生共享。开课由《天路》歌曲导入,引导学生感受青藏铁路的神奇与伟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交流西藏拉萨的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西藏的过去,特别是交通闭塞的困难,为后面理解课文作有效铺垫。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思考: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完成练习题。

3.课堂交流重点句。

(1)出示句子:“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背’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

(2)将课外搜集的有关青藏铁路的资料与文中有关青藏铁路的介绍结合起来理解。

(3)有感情朗读,体会“起步、跨过、通过、穿越、到达”等词语的妙用。

4.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一环节的设计扣住重点句,将学生课前查找的与青藏铁路有关的资料结合起来理解,体现了课堂上的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应用有效信息的能力;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是对全文的整体把握,也是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精读课文,用心感受

1.感知当时环境。出示:“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满怀誓死修成铁路的决心,有感情地朗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2.分组学习。“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到底是怎样的不简单呢,筑路大军遇到了哪些困难?请用“”画出有关语句;筑路大军又是怎样战胜困难的?用“”画出有关语句,再与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

(1)筑路大军遇到了哪些困难?(朗读有关句子)

(2)筑路大军是怎样战胜困难的?(朗读有关句子)

(3)面对这些世界级困难,筑路大军始终斗志昂扬,充满必胜信心。再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4)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终于胜利贯通了!面对遥遥在望的拉萨,筑路大军满怀喜悦地高呼:“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请再读这句话。

4.说话。

(1)一次次实验,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攻关,筑路大军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使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低下了高傲的头!此时,你想对筑路大军说些什么?

(2)文中多处使用感叹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一设计体现了略读教材的教学特点,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展示自我,通过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把朗读、语言训练、感悟融为一体;设计的两个说话训练,有利于学生内心感受的外在表达,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上感情浓郁。

关于拉萨自驾游第一集心得体会范本五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文章记述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文章条理清楚,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对西部建设者智慧和力量、吃苦奉献精神的歌颂。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并从中受到感染教育。

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青藏铁路所经过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条件等,并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青藏铁路开通的重要意义,以及修建这条铁路实在不容易。同时还布置学生课前学唱两首歌曲:《坐上火车去拉萨》、《天路》,这一切都是为教学做铺垫。让学生在思想受到震动,感情上产生共鸣、才能用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取得教学的成功。这样学生就能带着激情,带着对筑路工人,对青藏铁路建设者的敬佩之情来学习课文。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题目在文中一咏三叹,这个简单的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前后出现了四次,均使用了感叹号,充分反映了建设者们执著坚定的精神。在教学时,我首先出示句子“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然后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说说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不简单,不容易。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反复诵读文本的过程中,找到了阻碍筑路大军前进的困难——多年冻土区,恶劣天气,极度缺氧。“那么,这些困难,我们的建设者们又是怎样克服的呢?请从文中找出答案,并谈谈你的体会。”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段落,抓住文中关键的词语,如“昼夜、反复、彻夜通明、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等,来理解铁路建设者不畏困难、充满智慧、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精神。

老师设计这样的结束语:西藏是人们心中的一块圣土,它美丽、圣洁、纯净,尤其是它的雪域圣城——拉萨,更是无数人向往的圣地、佛地。让我们坐上火车去拉萨,亲身体验一下高原的美丽、布达拉宫的圣洁,天路的神奇。与此同时播放一段青藏铁路上火车行进的视频伴与歌曲《坐上火车去拉萨》。留给学生无限美好的想象与回味……

关于拉萨自驾游第一集心得体会范本六

暑假里,我们一家来到了西藏拉萨。

拉萨的树很美。

在拉萨森林公园漫步,游步道两旁一棵棵叫不出名儿的树木拔地而起,笔直挺立,它们的枝叶十分繁茂,将阳光遮得严严实实,走道上一个光斑也看不见。这些树的根系很发达,根须从走道的木板冒出来,向外沿繁生,一条条垂挂在走道两边,如同流苏一般。走近看,树干上密布一个个旋涡,树皮粗糙而坚硬,留着沧桑的岁月痕迹。风儿吹过,树叶儿来回摇摆着,仿佛随心所欲的样子,在夏季的正午,走在这游步道上,一点也不觉炎热。叶子随风飘零,随手捡起一片,叶脉清晰可见。

拉萨的牛很憨。

牦牛是藏民的守护者。它们身体匀称健壮,肌肉线条粗犷,身上披着棕色的长毛,跑起来一甩一甩的,还时不时地低吼一声,声音浑厚。它们在草甸上,在水边悠闲地踱步、吃草,与天上唱着婉转歌儿的飞鸟互相映衬,一派无忧无虑的闲适景象,为宁静的高原增添了活力。

拉萨的水很清。

拉萨的水纯净至清。这些雪山融化汇聚的河流,是那样的清,清得连河底的沙石都历历在目;是那样的蓝,蓝得可以与蓝宝石媲美;是那样的静,静得只有微风拂过才泛起丝丝涟漪。

拉萨的人很亲。

第一次接触藏民,发现他们都是亲切又和蔼的。我们去做客,一进门,他们就献上洁白的哈达,表达对我们的欢迎。围坐在大炕上,我们喝着酥油茶,欣赏着藏族同胞的歌舞表演,气氛很热烈,他们拉着我们载歌载舞,没有因为不同民族而有拘束,真正让人感受到藏汉民族一家亲呢。

拉萨是美丽而又和谐的天堂,它是高原上一颗亮丽的明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