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全疆科技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全疆科技工作会议心得体会怎么写(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06:10:14 页码:7
全疆科技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全疆科技工作会议心得体会怎么写(四篇)
2023-01-05 06:10:14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全疆科技工作会议心得体会一

爱国爱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历史上的新疆并不尽如诗人笔下的瑰丽和雄奇。矗立昆仑之巅,俯瞰这片广袤的土地,犹能感受到她曾经的沧桑。在奔流不息的历史发展长河中,谁也不能割断新疆与华夏的血脉浓情,谁也不曾改变新疆与祖国母亲的骨肉相依。千百年来,新疆各族人民抗击外敌入侵的英雄壮举层出不穷,维护祖国统一的丰功伟绩彪炳史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在一代又一代新疆人的血脉中流淌,各族儿女历经侵扰不散不离,"一心装满国、携手撑起家".带着胜利的喜悦和夺取新的更大胜利的豪情,意气风发的新疆人,会同全国19省市的对口援助,正在新疆这片热土上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正在天山南北创造新的人间奇迹,正在用一腔真爱诠释着博大的新疆。

团结奉献

新疆享有"民族的橱窗"之美誉,普通的一场雪,会落在十几种语言里,明媚的晨光在异域风情中焕发着光彩,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等47个民族,用团结的力量,铸就了沉甸甸的依托。千百年来,携手并肩抵御外敌入侵、反对祖国分裂,团结斗争的历史早已把各族儿女的命运托付给了彼此,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相互离不开,大家在团结中奉献、在奉献中凝聚,这是新疆人民克服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更是新疆人民走向胜利的精神法宝。在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新征程中,光辉灿烂的未来呼唤伟大灵魂的传承,新疆各族人民正如天山雪松、绿洲白杨、戈壁红柳、大漠胡杨,扎根新疆大地,用"团结奉献"的风骨撑起一片蓝天,用心心相依之力共同建设大美新疆。

勤劳互助

中华民族素以"勤劳"著称,而"互助"又历来为新疆人所推崇。在新疆的历史长河中,全疆各族人民紧携勤劳双手,谱写了正在续写的辉煌。吹尽黄沙始到金,新疆人民用血汗见证了幸福,古往今来,"勤劳互助"成为新疆各族人民改造自然,创造财富、实现幸福生活的根本途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疆各族人民有了更开阔的眼界、更开放的胸襟、更远大的理想,摈弃"坐、等、靠、要"思想观念,实践"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的朴素真理,用双手描绘着无尚光荣的追求、用汗水实现无以伦比的理想。"勤劳互助"还饱含着新疆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博大情怀,饱含着军民团结、军政团结、兵地团结的似水柔情,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中,新疆以全国"一盘棋"思想意识,既依托全国支援的强大力量推进发展,又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地域优势,自立自强、协力奋进,在科学跨越、后发赶超中,创造出"新疆效率",在实现新疆两大历史任务的进程中为各族人民谋福祉,为全国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开放进取

在新疆悠远丰厚的文化血脉中,从来不缺少开放的种子。地处欧亚大陆咽喉要道的新疆,是历史上民族迁徙融合之地。看,那满载华丽丝绸的驼队,那络绎不绝的东西方商旅;听,那不绝于耳的驼铃声,那马绢互市的鼎沸喧腾。古老的丝绸明珠刻在亚欧大陆上的基因链条上,使这里尽显勃勃生机,从历史走来的新疆,与生俱来就带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因子,这也注定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外引内联、东联西出、西来东去",奏出"开放、交流、合作、共赢"的乐章、绽放"联接亚欧,博览五洲"的热情。全疆各族人民在为脚下这块福地自豪的同时,也倍增了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变化、变革、创新,使这片土地不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开放进取"已经成为新疆人的一种现实需要、一份历史责任,新疆各族人民深知,唯有如此,才无愧于时代给予的荣耀、才无愧于历史赋予的使命!

2022全疆科技工作会议心得体会二

强边防,从东北陆续抽调满、锡伯、索伦等族官兵驻防新疆。经过世代繁衍,这些民族也成为新疆当地少数民族之一。

1840年鸦片战争后,大清帝国国力开始衰弱,位于天山西麓的浩罕王国派大将阿古柏率大军侵入新疆,清朝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力主收复西北失地。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1876年,左宗棠的西征大军收复天山北部大片地区。次年(1877年)又越过天山南下,一举收复南疆。天山南北再次回到中国版图。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建省,并把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寓意“故土新归”,这就是今天“新疆”这一名称的由来。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掀开了新疆历史发展的新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新疆,国民经济是以农牧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工业十分落后,没有一寸铁路,没有像样的工厂和矿山,一些地方粮荒不断,人民生活贫困不堪。五十年来,新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2001年,新疆国内生产总值达1485.4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166元提高到2001年的7913元。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到2001年,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全疆总播种面积,比1955年扩大1倍;粮食、棉花、甜菜总产量比1955年分别增长4.4倍、61.5倍和4550.2倍。2001年,牲畜年末存栏4603.78万头,比1955年增长1.8倍。新疆已成为全国最大商品棉、啤酒花和番茄酱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和甜菜糖生产基地。

工业实力迅速增强。新中国成立初,新疆仅有工业企业363个,年产值0.98亿元。2001年,全区已有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6287个,工业增加值为450亿元;原油、原煤、棉纱、发电量分别比1955年增长590.78倍、42.68倍、80.8倍和358.3倍;机制糖41.98万吨、钢131.83万吨、水泥981.29万吨、化肥72.9万吨。形成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导力量,包括石油、石油化工、钢铁、煤炭、电力、纺织、建材、化工、医药、轻工、食品等资源工业为主体的门类基本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工业体系。

交通运输业突飞猛进。新中国成立前的新疆,人们远行、运物主要借助畜力,现代交通基本空白。1962年底兰新铁路的建成结束了新疆没有铁路的历史;1984年全长476公里的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西段建成通车,1990年全长460公里从乌鲁木齐至阿拉山口的兰新铁路西线顺利建成通车,贯通第二亚欧大陆桥;1994年兰新铁路复线建成通车,1999年全长975公里的南疆铁路库尔勒西至喀什段建成通车;到2001年,正线营运里程已达3010.4公里。1949年新疆只有几条简易公路,通车里程仅3361公里,到2001年底,全区公路通车里程已达8.09万公里;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沙漠公路,是世界上首次在流动性大沙漠上修筑的长距离等级公路;

新疆民航现已新建扩建了11座机场,开通了乌鲁木齐至阿拉木图、塔什干、莫斯科、伊斯兰堡的国际航线,至香港的包机航线和跨省(区)航线及自治区区内航线92条,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连接国内外65个大中城市和区内12个地、州、市的空运网,通航里程已达16.18万公里。旅游业蓬勃兴起。2001年,新疆接待国际旅游人数27.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9856万美元;国内旅游人数达到839.3万人次,旅游收入71.8亿元。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1年与1949年相比,全区小学由1335所增加到6221所,中学由9所增加到1929所,中等专业学校由11所增加到99所,普通高校由1所增加到21所,高校在校学生数由0.04万人增加到11万人,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已达65个;全区受教育人口比例显著增大,青壮年文盲率已降至2%以下。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1949年,新疆只有54个医疗机构、696张病床,每万人只有1.6张病床、0.19名医生,2001年,已有各类卫生机构7309个,其中各类医院1357所,三级以上医院11所,病床位7.1万张,平均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35.1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9.7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卫生技术人员3.36万人,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每千农业人口拥有乡镇卫生院床位数、乡镇卫生人员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10.44元,实现温饱有余;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278元,城镇居民已经整体上实现小康。

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宗教信仰自由,截至2000年底,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地方性法规119件,法规性决议、决定71件,批准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31件,单行条例3件;自治区政府制定的行政规章173件。少数民族使用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自治区政府于1988年和1993年相继颁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进一步从法律上保障了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无论在司法、行政、教育等领域还是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都得到广泛使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等五种语言广播,新疆电视台有维吾尔、汉、哈萨克等三种语言的频道节目,维吾尔、汉、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等各民族都有本民族文字的报纸和书刊。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受到充分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尊重和保护。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大多信仰宗教,有的民族群众性信仰某种宗教,如维吾尔、哈萨克、回等民族群众性信仰伊斯兰教,蒙古、锡伯、达斡尔等民族群众性信仰佛教。各民族人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正常的宗教活动都受到法律的保护。新疆现有宗教活动场所2.4万余座,其中伊斯兰教清真寺23753座;宗教教职人员2.68万人,其中伊斯兰教教职人员2.65万人。政府每年还拨专款用于维修重点寺院教堂,仅1999年中央政府就拨款760万元人民币用于重修乌鲁木齐的洋行大寺、伊宁拜图拉清真寺、和田加麦大寺。

国家对新疆发展的战略支持。加大在新疆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央政府制定实施的十个“五年计划”中,始终把新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业基础发展项目、现代工业体系建设项目等列为国家重点项目,出台一系列优惠和特殊的政策,保障计划的顺利实施。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新疆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建设,1950年至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015.15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662.23亿元,占同期全社会投资的53.1%;累计建成投产项目9万多个,其中包括178个大中型项目和一大批对新疆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为支持新疆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给新疆以巨大财力支持。据初步统计,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的1955年到2000年,中央政府给新疆的财政补助累计达877.41亿元。通过石油天然气开发造福新疆。中央政府逐年加大了新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投资力度,1995年为181.96亿元,2000年为292.23亿元。已经开工建设的以新疆为主要气源的“西气东输”工程,计划投资额达1200多亿元。制定优惠政策,促进新疆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央政府在经济发展及各项政策上给予新疆以倾斜。颁布实施沿边开放战略的有关法规提出搞好新疆的粮棉生产基地建设,建设“三北”(东北、华北和西北)防护林以及防沙治沙工程;执行扶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建设边境公路,完善配套边境口岸公路设施;加快塔里木河生态和水资源综合治理,优先在新疆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规范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增加财政支持,提高国家政策性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的比重。2001年,中央政府在《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中,规定和提出了十八个方面的68条具体优惠政策。

全国其他省区市大力支持新疆。几十年来,各省区市向新疆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和人才支援。在新疆工业企业发展落后的情况下,中央政府把东南沿海较发达地区的一些企业、工厂全部搬迁至新疆,从内地调进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新疆初建的骨干企业中去,并选送一大批少数民族工人到内地先进企业进修实习,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新疆培养起一支工程技术骨干队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新疆与内地各兄弟省区市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人才的互相流动日益兴起和扩大,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物流”、“人才流”为特征,以优势互补为原则的新的支援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式已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近年来,根据中央政府的要求,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浙江等20多个较发达的省市对口支援新疆的各地州市,取得了明显成效。

回顾一段段历史,细数一个个数字,新疆的命运,各民族人民的幸福,无不与祖国的兴衰息息相关,国家强盛,则新疆安泰,人民康乐,自由、民主、宗教、民族,这一个个音符,只有融入到祖国发展、强大,屹立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篇章中,才会变成动听的协奏曲。

新疆的潜力是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景是美好的。我们相信,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央和自治区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通过艰苦努力,一定会把新疆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

2022全疆科技工作会议心得体会三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按照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部署,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把握主题不变、镜头不换的原则,“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以严的标准、措施、纪律着力解决政治上不够坚强、“四风”方面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教育部门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更加突出政治坚强,着力培养爱党爱国爱疆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维护稳定和长治久安打牢基础。

一、深刻认识教育系统突出政治坚强的重大意义

1、突出政治坚强是教育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新疆长治久安最重要的是就业和教育。教育关系中华民族未来的千秋大业。推动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根本在人,关键在教育,促进民族团结、基础在教育。这些年,喀什的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人民群众对孩子教育的期盼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需要做很多工作。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把政治坚强放到第一位,具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净化育人环境,巩固教育阵地”为重要内容,贯彻整风精神,突出政治坚强,使党员干部、人民教师政治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净化育人环境,巩固教育阵地,筑牢抵御宗教侵蚀渗透的思想防线。

2、突出政治坚强是当前稳定形势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国际恐怖主义势力、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勾联聚合,在喀什进行暴恐破坏活动,我们教育系统特别是各级各类学校成了“三股势力”与我们争夺青少年学生的主战场。利用宗教向学校进行非法渗透是其主要特点之一。他们把罪恶的黑手伸向教职工和青少年,与我们争夺青少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教育系统出现了一些触目惊心的问题。问题虽然发生在个别学校、少数师生身上,但性质是严重的。这是我们同民族分裂势力在教育领域展开的一场争夺青少年、争夺教育阵地、争夺思想教育的严肃政治斗争。教育领域的状态如何,直接关系到下一代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教育系统稳定关系全区稳定大局。学校不稳,全区难安。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必须突出和解决政治坚强问题,进一步增强教育安全意识、战略意识、责任意识,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提高学校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各族师生中筑起“反分裂、反渗透”的坚固思想长城,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教育阵地,不断增强学校抵御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能力,确保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3、突出政治坚强是服务各族人民宗旨意识的客观需要。

每一个党员干部党性强不强、群众路线坚持的好不好,关键要看他能否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我们教育工作者而言,就是要办好让党和政府放心,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履行这个宗旨就要突出政治坚强,突出政治坚强,就要看热爱各族人民、服务各族群众的政治态度是否鲜明,贯彻群众路线、践行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意识强不强烈。

二、突出政治坚强,必须提高自身政治素质

1、突出政治坚强,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定的政治立场是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最基本的要求。要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带头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从根本上提高抵制敌对势力渗透破坏的能力;要深刻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族人民荣辱与共、唇齿相依,巩固民族团结,繁荣发展,符合全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要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大力发扬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做民族团结的坚定维护者。

2、突出政治坚强,必须态度鲜明。鲜明的政治态度,决定我们对各族人民热爱的深度。

要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只有我们把各族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各族群众当亲人,各族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对群众要常怀感恩之心,并把感恩之心转化为利民、惠民的实际行动,从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检验工作成效,明确改进方向。这样,我们坚持群众路线就有了坚固的思想基础、力量基础。

3、突出政治坚强,必须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作为教育工作者,担负着为共产主义培养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政治修养,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真正做到在关键时刻,在突发事件面前,在重大的政治原则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奋进。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根本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突出政治坚强,必须下决心解决好教育系统政治上不坚强的问题

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地委要求上来,扎实开门搞活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联系实际,突出问题导向,认真查找政治意识不强的突出问题,真正把问题、找准、解决好。尤其要解决好个别党员干部中出现的政治意识不强的问题,例如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错误言行听之任之;在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及其活动上认识含混、态度暧昧,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对地委反复强调的“三个绝不能低估”、“四个宁可”的要求不以为然;履行抵制“三非”、“四不承诺”走过场、不兑现、不落实;退休人员中的党员宗旨意识淡薄,理想信念动摇,参与宗教活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用不强,带头维护民族团结作用不明显,民族团结教育走形式、工作方式方法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等,解决好这些突出问题,加强“正能量”,使每名党员教师、教职工高扬“教育梦”,凝成“中国梦”,齐力同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做出贡献。

四、突出政治坚强,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教育

坚持政治家办教育、管学校,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把学校建成培养“四有”新人的坚强阵地。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新疆“三史”和无神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意识,从小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坚决抵御民族分裂和宗教极端思想向学校和师生渗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各族青少年热爱喀什、热爱各族人民、建设美好家园。

2022全疆科技工作会议心得体会四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暴力恐怖主义这“三股势力”一直干扰着新疆的发展。新疆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新疆更为突出。30多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党委率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新疆区情,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面对境内外“三股势力”的猖狂进攻和破坏,在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而卓有成效的措施,取得了巨大成绩,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我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之路。随着急剧的社会转型,新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早在20世纪初从西亚、南亚一带传入新疆的“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的回潮及民族分裂主义的大肆活动。20世纪80年代初,南疆的喀什、阿克苏等地先后发生了由民族分裂势力煽动的群体性骚乱。80年代中后期,乌鲁木齐市又发生了多起在别有用心者鼓动下的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主的游行示威事件。这些严重干扰了新疆改革开放的进程,破坏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危害了新疆的

社会稳定。1990年4月发生在阿克陶县巴仁乡的反革命暴乱事件,突出反映了“三股势力”正在合流。他们采取暗杀、爆炸、纵火、投毒、抢劫等手段向我人民政权进攻,目标针对少数民族基层干部、爱国宗教人士、解放军及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普通汉族群众。境内外“三股势力”与国际恐怖势力相勾结,破坏能量大大增强。这严重影响了新疆的稳定,也对我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因而,在全疆各族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中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邓小平说:“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江泽民指出:“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这是我们付出了代价才取得的共识。”“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新疆广大干部群众对这一论断有着切身的感受,因而也就牢固地树立起了“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

新疆的民族分裂主义有着相当长的历史,政治上、思想上都对新疆的社会产生过深远的恶劣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分裂势力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号,大肆煽动反汉排汉,煽动宗教狂热,鼓吹新疆“独立”,搞什么“东突厥斯坦国”。这30年来,每年都有一些民族分裂组织团伙被我公安机关破获。从1990~2001年,新疆“三股势力”制造的暴力恐怖案件多达200余起,造成各族群众、军警官兵、基层干部、爱国宗教人士162人丧生、440多人受伤。

在这个问题上,新疆干部群众的认识有一个逐步统一和深化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后期,针对民族分裂势力挑起的一系列群体性动乱事件,当时的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提出了“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这一论断。1990年“巴仁乡反革命暴乱”事件后,自治区党委在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1996年党中央下发了关于新疆稳定工作的专门文件,旗帜鲜明地指出:“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通过广泛、认真、深入地学习,全疆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迅速统一到党中央的论断上来,从而为新疆的反分裂斗争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自治区党委紧紧依靠公安政法机关、驻疆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全疆各族干部群众,对“三股势力”的暴力恐怖活动给予坚决打击,重点打击民族分裂主义骨干分子、宗教极端势力的为首分子和暴力恐怖犯罪分子,取得了一系列战果。打掉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保卫了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稳定了新疆局势。在长期的对敌斗争实践中,总结出了“主动进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的斗争经验,并作为与“三股势力”斗争的一条重要原则。“三股势力”策划的很多暴力恐怖活动在准备阶段就被我们侦破,每年都打掉一批民族分裂组织团伙。经过多次血与火的考验,我们完全掌握了对敌斗争的主动权,保证了新疆大局的稳定。1997~1999年,自治区党委连续三年从自治区级机关单位共抽调了15000多名各族党员干部,分赴“三股势力”活动猖獗的县(市)乡(镇)和重点村进行集中的整顿治理,这一举措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实践证明,新疆稳定的形势是“打”出来的,对“三股势力”必须坚持严打,决不能手软,要始终保持对“三股势力”的高压严打态势。

意识形态领域是我们与民族分裂势力斗争的又一重要战场,它涉及文化、教育的很多部门和广泛的人群。由于意识形态领域自身的特点,这场斗争复杂而隐蔽,难度相当大。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了对宣扬民族分裂、歪曲和杜撰新疆历史的“三本书”的批判,开展了对“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的研究。从1992年起,在大中专院校学生中开设了以正确阐明新疆历史、新疆民族史、新疆宗教演变史为宗旨的《新疆地方史》课程,在全疆中小学开设了“民族团结”课程。从1997年起开始,对大中专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清理。2002年在教育、文化各部门、各单位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对“三股势力”渗透比较严重的学校,派驻了专门的工作组进行整顿治理。与此同时,不断加大对教育、文化系统领导干部的培训、对各族干部群众的教育。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批驳民族分裂势力散布的种种谬论。这大大提高了各族干部群众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自觉性。在中央的支持下,大力建设抵御西方反华势力对我西藏、新疆进行广播渗透的“西新工程”,积极开展广播电视进农牧民家庭的“村村通工程”和图书报纸送到各族农牧民手中的“东风工程”,使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到广大农牧民中。这些宣传工作,使“共产党好、祖国大家庭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人民解放军好”的主旋律响彻新疆大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