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第一次无生试讲的心得体会和感想 无生试讲的重点(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06:11:59 页码:10
第一次无生试讲的心得体会和感想 无生试讲的重点(3篇)
2023-01-05 06:11:59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第一次无生试讲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学习重点】

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学习难点】

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何其芳(1912~1977), 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1929年到上海进中国公学预科学习,广泛阅读了中外文学作品。1931至193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课余沉浸于文学书籍之中,发表了不少诗歌和散文。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受到文坛注意。他的散文集《画梦录》出版后,曾获《大公报》文艺金奖。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四川老家任教。1938年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并任文学研究所所长职务。

2、相关资料

本文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1931-1933),作者写这首诗时才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他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表现其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何其芳早期诗作艺术精致,色彩绚丽,以清新柔婉见长。参加革命后诗歌变为平易朴实,乐观豪放。他又以写抒情散文著称,《画梦录》中的篇章常用象征手法,构思精巧,富于艺术的独创性。以后在《还乡杂记》中的篇目则趋于朴素自然,感情犷放,格调明朗。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肥硕( ) 栖息( ) 归泊( ) 清冽( )

廖阔( ) 枯涸( ) 梦寐( ) 船桨( )

2、《秋天》的作者 , 诗人, 家。

3、诗中刻画了哪几幅生动鲜明的画面?试为它们各拟一个小标题。

⑴ ⑵ ⑶

4、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⑴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⑵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合作探究】

5、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6、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7、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8、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好在哪儿?

【精读精练】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文后各题: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9、这一节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描写秋景。“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一句是从 角度,写出了幽谷 的特点。稻香从 角度,暗示稻子的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10、“秋天栖息在农家里”一句运用了 修辞方法。

11、如果把栖息换成停留或其他的动词好不好?为什么?

12、这一节诗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它有哪两个场景组成?

【主题阅读】

(-)阅读下面诗句,回答问题。

秋 景

[美国] 狄金森

晨曦比往日更柔婉,

毛栗变得褐色可爱;

浆果的面颊多么丰满,

玫瑰在郊外盛开。

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

田野披上艳红的轻纱。

我不愿显得古板,

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13、将上面这首诗与课文比较,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点击进入 初中学习小组

(二)美文赏读,完成文后问题:

听 歌

作者:何其芳

我听见了迷人的歌声,

它那样快活,那样年轻,

就象我们年轻的共和国,

在歌唱她的不朽的青春;

就象早晨的金色的阳光

因为快乐而颤抖在水波上,

春天突然回到了园子里,

花朵都带着露珠开放。

它时而唱得那样低咽,

象夜晚的喷泉细声飞射,

圆圆的月亮从天边升起,

微风在轻轻地摇动树叶;

它时而唱得那样高昂,

象与天相接的巨大的波浪,

把我们从陆地上面带走,

带到辽远的蓝色的海洋;

然后又唱得那样温柔,

象少女的眼睛含着忧愁,

和裂土而出的植物一样,

初次的爱情跃动在心头。

呵,它是这样迷人,

这不是音乐,这是生命!

这该不是梦中听见,

而是青春的血液在奔腾!

一九五七年三月二日夜至三日晨,北京

14、此诗抒写了自己听歌时的感受,但并没有说听什么歌,结合全诗,你认为诗人听的歌应该是什么歌?

15、诗人将听到的歌声分为三个流程,并听声辨形,展开丰富的想象,推出了许多优美的意象,请具体说明是哪些意象?

16、本诗运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17、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音乐是无形的,但诗人却用语言文字将其化为有形之物。

b.诗人以诗心去感应听到的歌,应该带着诗人全部的热情,全部的人生。

c.诗的最后一节说“这不是音乐,这是生命”,说明诗人将自己的生命融人了共和国的青春。

d.这首诗的风格细腻而华丽,在缠绵中含有一丝淡淡的忧郁。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报 秋

宗 璞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住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是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原故,不容虫豸近身。

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 无拘无束无碍。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 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18、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

(1) 作者为什么吃惊?(不超过8个字)

(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不超过10个字)

19、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0、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 (不超过26个字)

(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 (不超过26个字)

2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

a、玉簪花的芳香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可以提醒人们秋的到来,让人减少一些惰性。

b、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赞美那种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的玉簪花精神。

c、作者对领取而今现在一句的吟哦让人体味到一种悠然自得、面对现实的人生态度。

d、领取自己那一份,是劝慰人们要及时把握自己应得的那一份,而不要有非分之想。

e、作者借助比较的手法,巧妙地写出了玉簪花所散发出的与其他几种花不同的芳香。

f、作者把玉簪花的绿叶描写为绿波,使人联想到生活的长河,有广阔的空间感和深邃的时间感。

【能力提升】

22、请默写出你所掌握的写秋的古诗词句。(不少于3句)

23、写出有关山、花、水、鸟的诗句:

⑴山---------------

⑵花---------------

⑶水---------------

⑷鸟 --------------

24、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

【教(学)后记】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shuò qī bó liè liáo hé mèi jiǎng

2、何其芳 现代 评论

3、⑴农家丰收图 ⑵霜晨归渔图 ⑶少女思恋图

4、⑴“飘”字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⑵“梦寐”有“朦胧”之意,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合作探究】

5、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6、对秋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7、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①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晞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②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③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8、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等等

【精读精练】

9、听觉 幽深、宁静 嗅觉

10、拟人

11、不好。栖息本是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在诗歌中概括农家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形象化、具体化,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

12、农家丰收图”“山谷伐木”和“篱间背瓜果”两个场景。

【主题阅读】

13、示例:这两首诗在思想感情、意象组合、艺术风格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从思想感情来说都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二)14、诗人听到的应该是礼赞年轻的共和国的轻快歌声。

15、低咽、高昂、温柔;意象有“夜晚的喷泉、圆圆的月亮、巨大的波浪、蓝色的海洋、少女的眼睛、裂土而出的植物”等。

16、通感,诗人用大量的视觉形象来表现听觉感受,化抽象为具体,使听觉细致人微;色彩纷繁,充分展现了歌声全部的内容。

17、d

(三)18、(1)没几天便是立秋。

(2)收获季节却两手空空。

19、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20、(1)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

(2)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本文主旨起到强化作用。

21、ace

【能力提升】

22、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②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3、例如: ⑴一览众山小;⑵禅房花木深;⑶春江水暖鸭先知;⑷千山鸟飞绝

24、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最新第一次无生试讲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1880年6月27日,海伦?凯勒诞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北部的一个城镇。她的一生为人们树立了与命运拼搏的榜样。

海伦?凯勒是举世敬仰的作家和教育家。尽管命运之神夺走了她的视力和听力,这位女子却用勤奋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紧紧扼住了命运的喉咙。她的名字已经成为坚韧不拔意志的象征,传奇般的一生成为鼓舞人们战胜厄运的巨大精神力量。

安妮?莎利文老师半个世纪一直与海伦朝夕相伴,用爱心和智慧引导她走出无尽的黑暗和孤寂。海伦一生创造的奇迹,都与这位年轻杰出的聋哑儿童教育家密不可分。海伦在她的名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深情地抒发她对莎利文老师的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第一眼想看的就是我亲爱的老师。”

莎利文到海伦家担任家庭教师的那一天,就送给她一个玩具娃娃,并用手指在海伦的小手上慢慢地、反复地拼写“d-o-l-l”(玩具娃娃)这个单词。海伦立刻对这种游戏产生了浓厚兴趣。她一遍又一遍地模仿着老师的动作,从此开始懂得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名字,开始知道自己的名字叫“helen keller”(海伦?凯勒)。此后,海伦陆续学习并掌握了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聋盲却能掌握五门语言,海伦的成功被称为“教育史上最伟大的成就”。

海伦的“哑”是因为丧失听力而造成,声带并没有受损。十岁那年,海伦开始学习说话,因听不到别人和自己的声音,只能用手去感受老师发音时喉咙、嘴唇的运动,然后进行成千上万次的模仿和纠音。当首次像正常人那样说出“天气真热”这句话时,惊喜之余,她和莎利文老师都意识到,在她们顽强的毅力面前,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海伦的一生中,在世界各地巡回演讲甚至成为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除了嗜书如命,还喜欢骑马、游泳、划船,酷爱戏剧表演艺术,靠着不屈不挠的意志,海伦学会了唇读,可以通过“手”听到马克?吐温为她朗诵的短篇小说,以优等的成绩完成了世界名校哈佛大学的学业。读书不但使海伦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学者,也陶冶了她美好的心灵。

马克?吐温称她和拿破仑是19世纪最杰出的两个人物之一。

她为了改善美国盲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四处奔走,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和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现名为海伦?凯勒国际组织)广筹善款,她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获得了无数荣誉。

她给世界以爱心,世界回报她崇高的荣誉。1919年,海伦的故事被好莱坞搬上银幕,由她本人出任主演。1955年,她荣获哈佛大学的荣誉学位,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受此殊荣的妇女。

她留给人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勇敢地接受生命的挑战就能够赢得生命中的光明。本书是对海伦?凯勒一生详细记述,被认为是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之一。

应该说在我小的时候,海伦凯勒曾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她是我们那个时代年轻人所追的“星”之一。所以我在准备这课书时自然就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放在了第一位。

课前我将海伦凯勒的资料印发给了学生,并且提了几个问题,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了解海伦凯勒,让海伦凯勒打动学生,从而为课堂做好铺垫。

课前为了让学生读好书,我将学案发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书。

课上我精心设计了四个问题——

莎莉文是怎样教育“我”认识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幼年的海伦得病致残以后,愚昧而又乖戾,但后来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个“再塑生命”奇迹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文中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课文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请学生再读全文,品评并积累文中优美而精警的语句。

在这些事件中,作者表现出来的老师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课文展示了儿时海伦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起步的足迹。请学生通读全文,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说说海伦性格中的特点。

这四个问题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从事件到中心,从人物到情感,从情节到语言,层层深入,由浅入深, 便于学生的理解。

设计问题时要特别明确提问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理解的难度在哪里,因此不仅要追求问题的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要注意问题的梯次性,让学生像爬坡一样一点点的不知不觉中走到终点,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壁垒。

这些我懂,庆幸的是这节课我做到了,学生自然就表现的比较活跃。

遗憾的是在处理情节时有些拖沓,课没有完全讲完。

最新第一次无生试讲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孩提时,脑海里充满了对军人的崇敬和军旅生活的各种向往;学生时,军训因种种原因与自己擦肩而过;然而,心中的橄榄绿一直不曾褪色。在百花争艳的五月里,组织给了我们这次机会,不但圆了我幼时的军营梦,填补多年的遗憾,还使我的人生路上多了一份淡定和从容。

这十天,我们体验着部队生活的“五味斋”:酸的是刻板的训练和不可商榷的时间表。早起,走队列,站军姿,集合吃饭,跑步锻炼,统一熄灯……我们一次又一次体验着疲惫和酸痛。甜的是集体生活的互助友爱和树荫下不经意的笑声。同学们的一句“累了吧,还行吗?”象兴奋剂一样赶走了一身的疲惫;班长有所保留的眼神象抓住偷吃奶糖的孩子一样抓住了一时的走神;偶尔一句“你实在太有才了”不时地从树荫下传来阵阵欢笑……我们一次又一次体验着友爱和欢乐。

苦的是每天的早起和越来越久的定型。五点半哨声一起,眯着眼睛、拖着鞋子,迅速到齐;远望小值离去,我等郁闷把型定,一分二分,慢吞吞;吱吱嗡嗡,肚咕噜……我们一次又一次体验着痛苦和困倦。辣的是格斗术的威武和射击的刺激。尽管我们的格斗术多少有些花拳绣腿,但一声“ha”顿时感觉自己就是除暴安良的豪杰和保疆卫家的英雄。尽管天公不作美,没来得及练习射击就直接考核,但莫名其妙中靶的感觉却让人兴奋不已……我们一次又一次体验着火辣和激情。涩的是别离时的不舍和军营生活的永诀。班长训练时严厉的教导和生活中细心的关照,司务长充满疑惑又可爱又稚气的表情,炊事班小弟们每天勤劳默默地为我们烧水煮饭……成了脑海中永不褪色的底片,闲暇时我们会一次又一次地拿出来放映和回味。

十天的部队生活象梦一样地飞逝,然而早晨的口哨声,行军中的口号依然在脑中回荡,在夕阳柔美洒落下的这个美丽军营我带不走,但它却给了我太多的感想、感悟和感动:

一是令行禁止,整齐划一。只有有令行禁止的意识,才有整齐划一的高标准。军营的第一堂课就使我们明白两者的深刻意义。令行禁止才能使我们在生活、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秩序与纪律。整齐划一才能让我们认准同一个目标,齐心协力完成各项任务,充分体现自我价值。

二是快速反应,永争第一。服从是军人的天职,快速反应则是军人必备的素质。这次军营生活,我们经常需要接受真正军人一样的快速反应训练,这将使我们在未来竞争中抢占先机,领先一步,站立国际竞争的潮头。 。

三是团结协作,共同前进。每天齐步走,跑步走……不断重复,尽管是自己做好了也无法达到排面整齐,班长让我们不断练习,

四是增进感情,加强沟通。集体生活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沟通和交流,一起分享生活乐趣,一起交流工作经验,探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摸索人生旅途的坎坷,让我们不再觉得是沙漠中的苦行者,不再感到孤独和寂寞。

这曾让我们困惑不已。但细想一下,其实练齐步跑步是在培养我们的团结协作精神,要把简单的齐步走和跑步走走好,不但要每个人不出错,还要保证大家协调统一。这将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注重团队精神和相互间的配合。

十天的军训给了我太多宝贵的东西,应该感谢的人太多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将更有勇气“用狮子般的力量工作,用菩萨般的心肠待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