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一氧化碳中毒预防心得体会和感想 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心得体会(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06:56:29 页码:8
一氧化碳中毒预防心得体会和感想 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心得体会(7篇)
2023-01-05 06:56:29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主题一氧化碳中毒预防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注意:铅笔里面其实不含铅,是石墨和黏土混合而成的混合物。h代表hard,坚硬的;b代表black,黑的。6b最软,颜色最深;6h最硬,hb软硬适中。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要强,如制糖工业利用其来脱色,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也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4、c60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性质很稳定。

5、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稳定【为何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档案材料一般用碳素墨水书写、古代书画历经百年也安然无恙、木质电线杆埋入地下部分用火烧焦可防腐都是利用这个原理。】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高温2cu+co2↑(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高温4fe+3co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或液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排空气法易中毒)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它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2)选用和过氧化氢制氧气(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步骤

一检、二装、三注入、四收集

6、正确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错误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

7、制取二氧化碳的注意事项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2co3 == h2o+ 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本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高温2co(吸热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其物理性质。

4、危害及防治措施

温室效应――原因:过多的co2、o3、ch4、氟氯代烷等

1、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

3、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五、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1)可燃性:2co+o2点燃2c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2)还原性:co+cuo △ cu+co2 【非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记住要领:一氧化碳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尾部酒精灯的作用是处理尾气,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3)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学习化学的方法

学好化学,就要课前预习,课时抓重点听,笔记挑着做,课后自己回想,想不起的时候再向自己看书

如果有时间,建议自己总结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图,如果总结不出来,可以考虑用vcm仿真实验,在总结方面效果很好,可以通过实验帮你串起所有知识点

化学方程式是每一次考试的重中之重,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你可以去分析你所经历的所有考试,你会发现,在你不会做的题目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化学方程式不会写造成的。特别是化学的计算题,更是与化学方程式息息相关

化学基本知识点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主题一氧化碳中毒预防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教案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碳跟氧气、氧化铜的化学反应)。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碳跟氧气反应,由于氧气量是否充足,会造成生成物不同,使学生知道化学反应的条件不同,对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有不同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外因通过内因发生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

碳单质跟氧化铜、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

3.疑点

怎样证明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4.解决办法

(1)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经知道的许多事实,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和阅读材料,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思考新的问题,做到温故而知新。

(2)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启发学生用化学方法证明金刚石和石墨的元素组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做好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提出学生应注意观察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启发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本质上理解木炭的还原性。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及药品。

五、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第一段,举例说明碳在常温下稳定这一化学性质。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练习写出本节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巩固元素符号、化学式的写法,掌握化学方程式。

3.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选学材料,分组讨论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学生观察教师演示,观察实验中所发生的现象,分析讨论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有什么物质生成。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稳定,在高温下化学活动性强。

(2)了解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有着相同的化学性质。

(3)掌握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4)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热理变化。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使学生养成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整体感知

本节课主要学习碳的化学性质,是对以前学过的化学用语的运用和巩固通过第一、二节对碳的学习,使对碳这种固态非金属单质所特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是学好本章的基础。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碳的单质有哪几种?

(2)金刚石、石墨有哪些物理性质?为什么它们都由碳元素组成却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碳的几种单质有不同的物理性质,是由于碳原子排列的不同。因为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下面我们学习碳的化学性质。

1.碳在常温下稳定、高温下活泼。

(1)阅读教材第82页第一段,看插图5

(2)举例说明碳在常温下稳定。

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在高温下,它能和许多物质起反应。

2.碳的化学性质

(1)碳跟氧气的反应。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练习写出碳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在氧气或在空气中,当氧气充足时,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如果氧气不充足,则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以燃煤的火炉为例加以说明,并指出这两个反应中有放热现象。

配平碳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阅读教材第83页选学材料,分组讨论: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将金刚石和石墨分别燃烧,其产物都只有二氧化碳。

(2)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①演示,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②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石灰水发生

了什么变化?试管里的粉末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反应中生成了什么物质?

①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观察实验,讨论并回答问题。

②练习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条件是什么?它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在这个反应中,木炭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生成二氧化碳,木炭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氧化铜失去了氧被还原为铜。

在燃烧很旺的炉火里,添上大量的新煤后,温度为什么会降低?

①下层的煤,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与上层新煤中的碳会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这个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因而添加新煤后,炉温会降低。

②碳燃烧时放出热量,碳使二氧化碳还原成一氧化碳要吸收热量。这就是化学反应中的放热或吸热现象。

讨论如果没有化学反应放出的热能,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热能的重要性。

(四)总结、扩展

比较碳和氢气的化学性质,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七、布置作业

教材第85页习题1、2、5。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 碳的化学性质

一、碳在常温下稳定、高温下活泼

二、碳的化学性质

1.碳的可燃性。

点燃

c + o2======== c02(碳充分燃烧)

点燃

2c + o2======== 2c0 (碳不充分燃烧)

2.碳的还原性(用于冶金工业)。

高温

cuo+ c ======== 2cu +c02 ↑

现象:(1)有红色固体生成。

(2)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高温

co2+c======= 2c0

三、化学反应中放热或吸热现象

转化

热能──→电能(如火力发电)、动能(如蒸气机)等

四、小结:碳与氢的化学性质比较。

氢气

常温下

化学性质稳定

化学性质稳定

可燃性

点燃

c + o2======== c02

(o2充足)

点燃

2c + o2========== 2c0

(o2不充足)

点燃

2h2 + o2======== 2h2o

还原性

高温

c + co2======== 2c0

高温

c +2cuo========== 2cu+c02 ↑

点燃

h2 + cuo======== 2h20

主题一氧化碳中毒预防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复习课是一种重要的课型,尤其对初三而言。复习课也是自己平时较少去研究的课型,就是想利用这个机会给自己设定目标,好好静下心来去打磨一下。我对复习课有一个想法:复习课不是“炒冷饭”,而是要用高质量的新问题去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温故重在知新。复习课一定要把旧知识重新打造、包装,以全新的面貌引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这次确定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还主要考虑到第六单元是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点,书中知识点多、杂,特别是书中涉及到很多化学反应方程式,而方程式的书写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与分化点。利用复习课再进一步锤炼一下学生的化学方程式。

我确定的复习目标是:

(1)掌握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2)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

(3)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相互联系及转化途径,学会知识整合与迁移。

课后进行了评课活动,结合评课与自己课后反思感觉这节课主要有如下不足之处:

(1)时间把握不够精准,没有进一步完善含碳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图,也就没有完全完成既定教学目标。课后细想,在教学环节三“听故事(“父女夺宝”),巩固旧知”,用时过多。自己在讲述故事时不够精炼,让学生分析问题时,学生思考的时间偏多。其实完全可以压缩时间,因为一些学生在听完故事后,就已经有了一些想法啦。时间少点完全可以搞定的。

(2)在找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有co2生成的化学方程式时,学生只写出了一个,此时应该利用这个机会,总结出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进一步完善碳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图。可惜,我没有这样去做。

(3)在处理练习:如何区分co2与co,这一问题时,很不到位。也许快临近下课,时间显得匆忙。

主题一氧化碳中毒预防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30分。)请把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1.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石墨导电 b.金刚石切割大理石 c.用铅笔写字d.将石墨转化成金刚石

2.在防毒面具中用于吸附有毒气体的物质是( )

a.活性炭 b.金刚石 c.石墨 d.焦炭

3.取几粒石灰石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毫升酸溶液,开始时有气泡产生,一会儿后就不再产生气泡,可能的原因是( )

a.装置漏气 b.加入的是稀盐酸

c.加入的稀硫酸 d.生成的气体被酸溶液溶解了

4.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能跟空气中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现要收集一瓶一氧化氮气体,应采取的方法是( )

a.排水集气法 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5.检验一瓶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

a.将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b.将燃烧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c.向瓶内倒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d.放入一只小动物,观察小动物能否存活

6.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一般不必使用的仪器是( )

a.锥形瓶 b.导管 c.水槽 d.长颈漏斗

7.试验某化合物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常需使用的药品有( )

a.盐酸 b.石灰水 c.石灰石和盐酸 d.石灰水和盐酸

8.将二氧化碳中混入的一氧化碳除去,得到较纯净的二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

a.将混合气体通过加热的氧化铜 b.点燃该混合气体

c.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d.将集气瓶口朝上,移开玻璃片使一氧化碳气体自动逸出

9.下列气体,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甲烷 d.臭氧

10.下列各方案中,不能用于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是( )

a.用鼻子闻 b.测定它们在水里的溶解能力

c.分别用燃烧的木条试验 d.分别用石灰水试验

11.鉴别co2、o2、空气三瓶气体时,最简便且可行的.方法是

a.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b.分别加入石灰水并振荡

c.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d.分别加入水并振荡

12.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主要是因为( )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生成碳酸 b.二氧化碳能与正在燃烧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可燃、一般也不助燃

13.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主要是因为( )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生成碳酸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可燃、一般也不助燃

d.二氧化碳能与正在燃烧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4.1月格鲁吉亚前总理在寓所中毒身亡,各种迹象表明他死于煤气中毒,生活中的煤气中毒就是一氧化碳引起的,其原因是( )

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c.一氧化碳将血液中的氧气转化成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很强,使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能力

15.实验测得某样品中只含有碳元素,则该样品( )

a.一定是金刚石或石墨中的一种 b.一定是木炭或活性炭中的一种

c.一定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 d.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主题一氧化碳中毒预防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今天上了一节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一节课下来,感觉还存在一些问题,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改进和进一步推敲,也让我对复习课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真正觉得复习课的重要,上好一节复习课意义真的不小,学生也能从中获益很多。

整节课,我的设计思路很常规,主要是对知识点的梳理,小结,应用,以及提高,按部就班,平平稳稳,没有什么大错,但是缺少了创新和亮点,一味的讲解知识点、做相应练习,显得有点古板,没有生气,一堂课下来,比较枯燥,一部分学生收获不大。

以下就来谈谈本节课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整节课,我以一道推断题入手,这道推断题将本单元所涉及到的物质几乎包括进来,大部分方程式也都涵盖在内,所以,这道题目作为引入我觉得是可以的,但是我没能更进一步的去利用这个题目,回过头想想,如果能够就着这条题目,对本单元的知识做出一个框架,效果会大大提高。所以我的改进思路是,将推断题中所有的箭头去掉,然后让学生自己来完成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让学生自己将箭头补上,那么,在补齐转化关系的同时,学生就相当于把所有的转化关系都过了一遍,并且没有了条件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散,能够相处更多不同的转化方法。

二、本节课,我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按照书本顺序进行归纳和讲解,没有能够跳出书本的束缚,所以显得比较死板,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也发现叙述的太多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所下降,下课之后,思考了这个问题,突然发现,在本单元的知识点当中,完全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和归纳,例如,可以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放在一起讲解,都具有可燃性还原性;金刚石和石墨放在一起讲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与实验室制取氧气进行对比;木炭、氢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三个实验装置可以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这样采用对比的方法,学生能够清晰的比较出其中的异同点,而且记忆起来也比较方便,同时,也可以降低学生的厌倦感。

三、这节课里,在我的教学设计里没有兼顾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所选取的一些练习难度较大,基本为中考题,这样的难度对于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来说有点力不从心,从而使他们散失信心,一节课下来几乎没有收获,这对我也敲了一个警钟,在每一节课上,教师要照顾到全体学生,当然不是面面俱到,但是要能够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后进生。所以,我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将部分题目的难度降低,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收获。

四、在复习课上,我自己说的太多了,没有把时间教给学生,实际上,一部分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对知识进行很好的梳理,所以,在以后的复习课上,我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主讲,然后我进行补充小结,这样学生更愿意去听身边的同学是怎样讲的,发言的同学也会对这一单元的内容更加熟悉,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去学习和推敲,如善于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作为一名教师,要多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教学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才能使他们产生创新欲望。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实际联系理论,使学生搞清楚这些现象的本质特征,不能任其看热闹,让其主动学习,方才会产生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并长期维持下去,能对知识进行熟练的调控运用。

例如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和有效改造,它在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侯德榜制碱法的化学故事能强化他们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从而产生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教师自身良好的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严肃认真的责任心,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觉得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在复习课上亦是如此,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另外,还要做到以学生为主。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复习中切忌喧宾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学生有被动变为主动,由配角变为主角,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这一点我还需要多磨练磨练,我在课上自己说的比较多,这点做的不是很好。

同时也要以课本为主。复习时既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要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既要全面掌握,又要突出重点。因此,我们要扎扎实实地抓好课本知识点,把课本与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是我认识到:

1、学生中存在着巨大的潜能

课堂是一个创造奇迹的神奇地方,学生在学习,教师也在学习,二者是互动的,通过上面的教学使我充分认识到了学生的力量,他们在无形中促使我进步。使我真正领悟到了“教学相长”的内涵。在这堂课中,我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是直接给学生想要的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症结。对这种做法我也仅仅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做的,还有一种隐忧:会不会找不到答案?会不会这节课的任务完不成?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这种尝试让我更加相信学生中潜藏的巨大潜能。我会把这种做法继续坚持下去。相信学生一定能行的!

2、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但兴趣的调动和强化都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和激发,因此,适时的给学生以鼓励和引导,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使他们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动力。

3、对教学中不足的改进措施

进一步专研教材、理解教材,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使教学设计更符合“纲要”的要求,符合学生实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对于教学时间的控制:主要从自身上突破,课堂上控制不必要的教学重复环节,精简教学语言,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训练中去体验、感悟和消化知识。 同时,增加提高训练的内容让“吃不饱”的学生能够“吃饱”,努力寻找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适当、适量的给基础好的学生进行提高训练,还要在增强学习趣味性上下功夫。

有待反思的问题

“初中化学探究学习”在现行初中化学教材这棵“老树”中“开出了新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同时发现了一些其它问题有待解决:

①如何让学生在开始学习化学时,尽快具备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思维能力。

②学生学习的日益深入,想探究的实验越来越多,非课堂内做探究实验,在没有教师在场的情况下,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何控制。

③学生对探究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由于时间概念淡,易影响其它学科学习。引起家长的反对这一矛盾如何解决。相信,经过更全面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初中化学探究学习”会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主题一氧化碳中毒预防心得体会和感想六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碳的氧化物

一、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稳定(为何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档案材料一般用碳素墨水书写、古代书画历经百年也安然无恙、木质电线杆埋入地下部分用火烧焦可防腐都是利用这个原理。)

2.碳跟氧气反应——可燃性:

①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碳在氧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热量;

②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碳发生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热量。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 c+o2 点燃 co2 不完全燃烧 (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 点燃 2co

3.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现象: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黑色粉末中有红色固体生成。注意:

①碳单质作还原剂一般需要大量的热,属于吸热反应,因此反应条件一般要写高温;

②操作时注意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③配置混合物时木炭粉应稍过量些,目的是防止已经还原的铜被氧气重新氧化。 还原性化学公式:c+2cuo 高温 2cu+co2↑(置换反应)

4.应用:冶金工业

二、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或液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排空气法易中毒)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它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3)化学实验注意与结论 a需要研究实验室制法的化学反应原理,就是要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如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可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 b需要研究制取这种气体所采用的实验装置。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下面列出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

①气体发生装置:a.反应物的状态:固体与固体反应;固体与液体反应;液体与液体反应。b.反应条件: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

②气体收集装置:a.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b.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时,可用排水法。

主题一氧化碳中毒预防心得体会和感想七

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在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是研究化学反应的一个重要课题。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是学好元素化合物、电化学和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在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属于c级要求。由于其内容多、涉及面广,思维抽象,它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应用也很广泛,可以说我们每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会与氧化还原反应打交道。

氧化还原反应像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内容一样,历来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的矛盾,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有氧化反应发生必然有还原反应发生,它们绝对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统一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学中的对立统一现象到处可见,通过认真引导,就可以使学生逐步理解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里的体现。反过来,这又会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对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

1、知识技能目标:复习巩固初中化学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有关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化学反应有多种分类方法;学会根据化合价变化分析、判断、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并学会利用“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2、能力方法目标: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准确描述概念、比较辨析概念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为能够辨证、全面的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提供科学的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通过创设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学会讨论式学习方法。

学生在一年初中化学的基础上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从知识储备上来讲,他们的化学知识是非常有限的;从能力方面来看,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从知识结构的角度来看,初中化学相对简单,高一一上来的氧化还原反应对学生来说是有相当难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由浅入深的教学。因此我使用的教学方法是: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应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方法。

本节教材主要讨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两部分内容。分三课时学习:

课时1:化学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

课时2:氧化剂和还原剂,“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课时3:课堂小结、训练及作业评析。

教材首先复习初中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以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得氧、失氧)的概念,这部分知识我打算让学生自己举例复习,用时约5分钟。通过对两个反应(h2+cuo==cu+h2o,fe2o3+3co==2fe+3co2)的讨论,说明初中所学的化学反应的分类知识不够全面,也不完善,从而转入到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的角度来介绍氧化还原反应。

在第一部分内容中,首先以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为例,从得失氧的角度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价升降之间的关系,并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进而将氧化还原反应扩大到虽然没有得氧失氧,但是有化合价升降的范围。教材在复习初中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得失或偏移关系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讨论了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子转移的关系,并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给氧化还原反应下了一个更为本质的定义。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打算引导学生从钠和氯气的反应方程式分析电子得失,从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方程式分析电子对偏移的情况,从而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同时利用穿插多媒体演示并抓住课本中的漫画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来扮演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如慷慨解囊、互不相让来形容电子得失和电子偏移),从而更好的突破难点。从第一部分的最后,还通过讨论,分析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第一课时)

第二部分主要讨论氧化剂和还原剂。教材只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给氧化剂和还原剂下定义,并简单介绍了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这里,我将引导学生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引导学生总结记忆口诀:“失高氧得低还”。引导学生讨论已学过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并加以补充。并补充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内容。

再花相当的时间进行“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书写的规范(如箭头的表示,得失电子的数目等)。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本节最后简介了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同时也辩证的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防治方法等。

第一课时

[复习]:从复习初中四大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入手,进入新课。

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h2+cuo=cu+h2o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定义。

[讨论]:完成课本讨论(投影片打出)

[产生疑问]:从讨论结果中学生自然产生疑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究竟属于那种类型的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到底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引出课题

]:今天的主要任务:学习氧化还原反应

[讨论]:仍从反应h2+cuo=cu+h2o中化合价升降分析(前后四人一组,分析讨论,由同学展示讨论结果)。

[追问]:若没有氧的得失呢?

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提问]:化合价升降与电子转移的关系?(讨论、回答)

[分析]: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讨论]: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第二课时

[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并举例说明。

[讨论]: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方面的体现,并得出氧化剂、还原剂的定义。

[讨论并小结]:记忆口诀

[举例]:初中所学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补充]: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阅读]:课本最后两节内容,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和危害。

氧化还原反应

1、概念:从得失氧分析

h2+cuo==cu+h2o

得氧:h2氧化反应化合价升高失电子

失氧:cuo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得电子

2、特征:从化合价的变化分析

3、本质:从电子转移分析

4、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