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海南省第八次党代心得体会和感想 海南七届九次全会心得体会(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07:09:38 页码:7
海南省第八次党代心得体会和感想 海南七届九次全会心得体会(4篇)
2023-01-05 07:09:38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海南省第八次党代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海口骑楼老街,是海口市一处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至今有700多年历史。20__年6月10日,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在北京揭晓,海口骑楼老街榜上有名。海口骑楼老街以其唯一性、独特性荣获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

海口骑楼主要分布于海口市得胜沙路、中山路、博爱路、新华路、解放路、长堤路等老街区。骑楼老街覆盖面积约二平方公里,总长四点四公里,共有大大小小的三、四层高的骑楼建筑近六百栋。

骑楼大多是上世纪初一批批从南洋回来的华侨借鉴当时的南洋建筑风格所建。骑楼大多布满优雅细致的雕塑和洋派的装饰,很有些巴洛克的味道。骑楼楼层都不太高,两三层的居多,有些还保留着早前的商号,和凭栏、门窗等处的精美雕花。

海口的骑楼建筑群初步形成于19世纪20-40年代,距今有100多年历史,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至今有600多年历史。20个世纪30年代,海口已有35个行业572家商铺,如“梁安记”、“云旭记”、“远东公司”和“广德堂”等等。著名旅店或综合性娱乐场所有“五层楼”、“大亚旅店”、“泰昌隆”等等。许多大商号都在老街的骑楼里,展开不见硝烟的经营大战。

1931年,得胜沙街上的“海口大厦”(俗称“五层楼”)建成,那是建国前海口市最高的楼房。“骑楼林立,商贾络绎,烟火稠密”,是当时海口兴盛景象的真实写照。

尽管已过去了百余年,走在老街上,仍能欣赏到街边建筑的美。骑楼沿街道两侧临街而建,下层部分做成柱廊式人行过道,用以避雨、遮阳、通行,楼层部分跨建在人行过道之上,每栋高二至四层,进深二三开间,在建筑美学上,楼的宽和高符合审美比例。骑楼的窗楣、柱子、墙面造型、腰线、阳台、栏杆、雕饰等体现了独特的风韵,墙体上的彩瓷花卉图案、女儿墙、骑楼、柱廊、敞廊是巴洛克风格,具有欧亚混合文化特征;人字形的屋顶覆盖青瓦,上面安放着吉祥物。建筑结构上,有中国古代传统式、西方建筑模式,还有南洋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的影响;骑楼下的长廊贯通成排,行人逛街时可躲避风雨烈日,一边悠闲散步,一边从容地看货购物。

海口骑楼历史文化街区(以下简称骑楼老街)位于海甸溪南岸,长堤路以南,龙华路以东,和平路以西,解放西路、文明中路以北,地处旧城区中心地带,

海口骑楼老街主要是得胜沙路、博爱北路、中山路、新华路、长堤路等五条老街,是海口城市的重要发源地。

海口最早地名已不可考究了,历史记载中,“海口所城”建于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由于港口贸易的兴起,为防海盗袭扰,明代建起了方圆仅0.48公里,后慢慢在城内形成了东门街、西门街、四牌楼街、振龙街和龙牙巷等多条石板路面的街道小巷,城外则形成了振东街、水巷口街、得胜沙街、义兴街等街道。随着贸易和海运的逐渐开辟后,海口被辟为国内外的贸易口岸。“帆樯之聚,森如立竹”,正是当年海口开埠后港口热闹景象的真实描述。

1924年,海口拆墙扩城,城区面积由原来所城内的不到1平方公里扩大了许多。第二年,拆城墙的石头被用来筑成长堤,这就是如今的长堤路。当时的政府扩建原来天妃庙前的庙前大街,并改名为中山路,长388米,原西门外顺城墙位置的街道被扩成今天的新华北路和新华南路。原所城内的南北大街被拓为博爱路,东西方向则被拓为新民东西路。“商贾络绎、烟火稠密“,城市马路的形成、沿海贸易业的繁荣、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使这一带成为海口的闹市区。

如今,以前卖米卖盐卖油的得胜沙路已建成海南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以卖煤油和火柴出名的中山路成为五金灯饰一条街;新华路、博爱路也都分别成了家电、小商品及纺织面料一条街。沿着五条街漫步踱溜,会感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这些地方白色骑楼建筑虽然十分欧化,可墙面上细致雕刻全都是中国民间特色的吉祥图案,形成一座骑楼就是一副风景画,一条街就是一个文化景区。

骑楼作为一种外廊式的建筑艺术,是源远流长的,甚至可以追溯至2500年前的世界经典建筑古希腊的“帕忒侬神庙”、中国的孔庙和书院建筑。

由于海南独特的强晒多雨气候条件,早在1395年(明洪武年),在海口“外沙”一带(即现在的博爱路,得胜沙路)建造市场街时,已出现了能遮雨防晒的长廊式“排店屋”。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一股闯南洋风潮在海南刮开,在异乡打出一片天地后,出海闯南洋的海南人“叶落归根”,携带着毕生血汗钱回乡建屋,安老终生。祖辈们在带回了南洋思想的同时,海南也由此出现不少南洋风格的欧式骑楼建筑。那时,几座或十余座骑楼参差错落毗连一起,店屋前连廊连柱的长廊连接起整个街区,即可为往来的行人撑起一片遮挡烈日暴雨的天地,营造出相对凉爽的环境,又可成为商家谋业招徕顾客的开放交流场所。骑楼,成为了当时的商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地域特色。

海口最早的骑楼建于1849年,地点在四牌楼街又叫城内街,就是现在的博爱北街。据统计,海口的骑楼式建筑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骑楼式建筑200余座,主要集中于博爱路、中山路、新华北路、得胜沙、解放路等五条老街,其中中山路沿街两旁保留较为完整的骑楼式建筑最多,约39座。

这些骑楼建筑具有浓郁的欧亚混交化特征,建筑风格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既有浓厚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又有对西方建筑的模仿,还有南洋文化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文化的影响,骑楼的建筑风格多姿多彩,骑楼的窗楣、柱子、墙面造型、腰线、阳台、栏杆、雕饰等都体现了一种独特的风韵,尤其在外墙体上浮雕的花纹上有着精美的百鸟朝凤、双龙戏珠、海棠花、腊梅花等中国传统雕刻艺术。

至今这些建筑仍然发挥着海口市旧城老街的主要商业功能,形象地记录了海口市由无到有,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沿海大都市的历史,体现了海口城市区位与东南亚一体的热带地方特色。

骑楼老街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积淀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历史人文色彩丰富多样,历史上有十三个国家在这里开设了领事馆、教堂、邮局、银行、商会;中国共产党琼崖一大会址、中山纪念堂;西天庙、天后宫、武胜庙和冼太夫人庙,还有当时衣锦还乡的华侨富商为家乡建起的家族式连排骑楼,如邱氏祖屋、饶园等。

当年非常有名的海口最高楼——“五层楼”,如今在得胜沙路还可以看到。它是在上一世纪三十年代初,由时任越南西贡市汇理银行董事长的文昌籍乡亲吴乾椿,用从南洋运回来的石料、木材修建起来的。作为当时海口最大最豪华的旅馆,它一度是海口的标志性建筑,并经营过大剧院、放电影等。

对于海南省第八次党代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三亚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

南山古称“鳌山”,位于中国海南岛的南端,山高约500米,形似巨鳖。1220_年前,中国唐代著名的大和尚鉴真法师,在他第五次东渡日本遇险后漂流到南山,在南山居住一年半之久,在此间建造佛寺,传法布道。随后第六次东渡终获成功。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旅游业发展优先项目”。它位于中国唯一的热带海滨城市三亚市的西部,是全国罕见的超大型文化和生态旅游园区。园区规划面积五十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十多平方公里,由美国纽约国际城市设计公司统筹规划,美国经济咨询公司提供可行性报告。项目内容策划分别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中国民俗学会、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环境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中心完成。该项目是海南省的重点建设项目,同时被海南省授予“海南省生态建设示范工程”、“海南省生态旅游示范景区”,并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佛教界、文化界的高度重视。它的建成填补了海南历史文化旅游的空白,进一步突出海南大生态旅游优势,为中国旅游增光添彩。

游南山,还未及园区内,便可望见一座门楼高耸,古色古香、巍峨岸然,它就是具有南北朝时期的建筑风格,气象不凡,生机勃勃的南山景区大门--"不二"法门。何以"不二",现为介绍:

据说在佛家里面一共有八万四千个法门,而不二法门为第一法门,人一旦进入门,就是进了超越了生死的涅境界便可以成佛了。当然这只是从思想境界上而不是从空间上来说的。法门可以理解为一种门道或途径,所有修行的人只要依着这样的途径去不断-便可以获得正果。既然说它是一种思想境界,它又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呢?不二是一种非常深奥的理念,也不是我们言语可以说清楚的,简单的说,不是一,不是二,没有彼此的分别就是不二。佛教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尽管在现象上有千差万别,但从佛性上来看都是没有分别的,只不过是因缘凑合,都是虚无的,没有相对,也没有绝对。

传说古印度有位叫维摩诘的人,他是释迦牟尼门下著名的居士,也是一位大家菩萨,维摩诘与其他菩萨不同的是,其他菩萨都没有家室,而维摩诘却不仅有娇妻美妾,而且拥有大片的庄园田地,是当地的一位富翁,但他即虔心侍佛,刻苦修行,同时也积极参加世俗的活动,他这种即出家又不出家的举止实在令人捉摸不透。有一次他声称病了,释尊便派弟子文殊等前来探病,与他进行了一场佛法真理的大辩论,维摩诘以他高深的佛学底蕴和超人的口才回答了众人的提问。他认为只要心中清净,佛土也就清净了,虽然他有眷属良田,但他的心却不为贪念所蒙蔽,虽然他的行为不同于其他菩萨,但他实在是在追求佛道真理。所以一切都不必拘于形式,而在于自己内心如何把般若智慧运用于生活中去,于是他便证实了出家和在家的不二。谈到最后,文殊菩萨又问维摩诘:"那么你认为到底什么才是不二呢?"维摩诘听后闭上了眼睛,什么是也不说。文殊赞叹道:"妙啊,没有文字、言语者是真正的不二。"同此我们可以了解到不二本身就是虚无,是绝对的真理。它是如此的深奥,若想真正的弄明白它,只有依靠我们去慢慢参悟了。

佛教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尽管在现象上有千差万别,但从佛性上看来都是没有分别的,只不过是因缘的凑合,都是空寂虚无的,没有相对,也没有绝对。南山天然形胜非同一般,不仅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优越,这里还有着美丽的神话和民间传说。就是在这个稀有的地方,一个“种属基地”,世间万物都汇聚于此,传说中,此地福寿双全。这里的自然特征形成了天然的通道与屏障,确定了该地的重要性。它在三亚湾西边形成了三亚市天然、显著的依托。传说中,就是在南山,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把这里的居民和海岸线从一场灾难中解救出来。就是在这里,鉴真和尚在他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途中受阻,并飘落到南山。也是在这里,黄道婆开创了纺织业的新纪元,并延续了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历史。

佛教景观

南山寺

南山寺位于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内,是一座仿盛唐风格、居山面海的大型寺院。南山寺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临选址,经国家宗教局批准,于1995年11月11日奠基,1998年4月12日建成。现有仿唐建筑仁王殿、天王殿、钟楼、转轮藏、东西爬山廊、东西配殿、金堂等建筑群,总建筑面积5500㎡。整个建筑气势恢宏,为中国近五十年来新建的最大佛教道场,也是中国南部最大的寺院。自古名寺出高僧,南山寺的方丈是9月23日获得荣膺的印顺大和尚,监院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生法师。目前,南山寺第二期工程已启动。按照规划设计,第二期工程遵循古代大型佛教寺院方正划一、主次分明的特点,将主要建筑集在中轴线上,在两侧设置12个不同功能的四合院。二期工程完成后,整个南山寺东西宽188米,南北长416米,共8个台阶总高差49米,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

不二法门

在佛教中,对事物认识的规范,称之为法;修有得道的圣人都是这里证悟的,又称之为门。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不二法门是最高境界。入得此门,便进入了佛教的圣境,可以直见圣道,也就是达到了超越生死的涅境界。从佛教哲学观来看,“不二”即是“非此非彼又即此即彼”、“众生平等”、“自他平等”、“心佛平等”等,是佛教认知世界万事万物的方法与观念,演绎阐述的是世间万物本质与表象的关系。

维摩经记载: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不应。文殊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文辞练达,禅机颇深,是需要用心参悟的。

南山不二法门是景区大门景观,为南北朝风格建筑。游客进入此门,便进入了吉祥清静的南山佛教圣地。大门外的“不二”和大门内的“一实”系已故著名书法家顾廷龙老先生94岁时书。“一实”是“不二”的对应。

金玉观音

举世闻名的“金玉观音”供奉在金碧辉煌的“得在自在观音阁”里。这尊观世音雕像内镶释迦牟尼舍利子,通身像高3.8米,由观音金身、佛光、千叶宝莲、紫檀木雕须弥底座四部分组成,耗用黄金100多公斤、120多克拉南非钻石、数千粒红蓝宝石、祖母绿、珊瑚、松石、珍珠及100多公斤翠玉等奇珍异宝,采用中国传统“宫廷金细工”手工艺制造。金玉观世音像总价值佑为1.92亿人民币,是一尊具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的造像珍品,是当代工艺美术史和佛教造像艺术史上的稀世瑰宝。1998年11月27日,金玉观世音被确认为世界最大的金玉佛像,并被录入1999年吉尼斯大全。在20_年金玉观音洒净仪式时,发现观音像体内生出138枚金钢舍利,实乃佛门祥瑞。

慈航普渡园

慈航普渡园是以展示观音文化为内容的景点,它围绕观音菩萨以其慈悲胸怀,将众生从生死苦海中普渡到极乐世界为主线,讲述了观音菩萨普渡众生的故事。

“慈航普渡园”中主要景点有观音阁、承露亭、滴水净瓶、耳根圆通石雕、东去西来百米长廊、真趣茶社、嘉言壁、照见壁、三谛桥、紫竹林、放生池等。供奉在观音阁中的“金玉观世音”是海南省的镇岛之宝。慈航普渡园集北方皇家园林的大气和南方园林的精致于一体,巧妙地叠山理水,将观音菩萨寻声救苦、普渡众生的美丽传说,托付于这片青山绿水中,使人们感受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海上观音

南山与观音,因缘殊胜。观音菩萨有十二心愿,其第二愿就是“愿长居南海”,故称南海观世音。南山踞南海之滨,形似巨鳌,古称鳌山,有观音坐骑之相。琼州历来有观音出巡南海之说,观音菩萨在此寻声救苦,普渡众生之功德,童叟可颂。南山侧望之东瑁、西瑁二岛,相传为观音闻声救难时担土跌落而成。

1993年,中国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兴建南山寺,并批准在南山寺前海中敬塑108米高的观音圣像。1999年,农历九月十九日,南山隆重举行了“南山海上观音”敬造工程开工典礼。工程历时六载,于20_年4月15日建成,20_年4月24日(农历三月十六日,准提菩萨诞辰日)举行盛大开光仪式。

南山海上观音圣像造型设计既符合佛教教义,体现了观音无缘之慈和同体之悲的大慈大悲形象;又应信息时代之变,具备当今美学、建筑学、雕塑学、佛像艺术、科学技术的时代特色。

福寿景观

长寿谷长寿谷,也叫鳌山寿谷,位于南山东麓,其地貌依攀山势,呈谷状纵伸。谷线全长2300米,堪称热带雨林奇观。其间鸟鸣不断、溪水长流、林木郁郁葱葱、岩石突兀奇特。设计者巧用天然形胜,从不同角度,以“流动”和“静止”的状态揭示着传统“寿”文化的内核,融汇福寿文化于热带雨林奇观。其主要景观包括:“无量寿佛”、“流水尊者”;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所书之“寿比南山”巨大石刻、“百岁阶”、“贺寿堂”等,无一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增福添寿的美好祈福。是老年游客必游览驻足的景点。

为了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的“寿”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其历史价值和久远生命力,进一步丰富当地的民俗文化氛围,一个设计新颖,独具创意,以寿文化为主题的富有热带雨林特色的大型自然山水园“长寿谷”在南山文化旅游区内建成,并于1999年“首届中国南山长寿文化节”正式向游人开放。

天下第一龙砚

这是一方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巨型砚台,重达三十五吨,长十米,宽三米,高一点五米,雕成五十六条神龙,九只金凤,三十二只龟。整方砚台共有三个砚池,左右为日月,中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寓意中华民族基业天长地久、与日月同辉。该砚于20_年7月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梵钟苑

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发展的需要,在中国原有古钟的基上,诞生了法器类佛钟。佛钟采用了横截面为正圆的形制,因为这能使钟声更加悠扬、绵长,以满足佛学“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知恩报恩”思想传诸久远的需要。以后出现的道钟、报时钟、朝钟都采用了定形的佛钟造型。

唐朝以后,中国佛钟发展的龙头作用十分明显,明朝永乐大钟是佛钟乃至中国古钟的杰出代表。至此,中国钟已不是简单的实用意义上的钟,而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象征。

南山佛教文化苑从民间陆续收集了三十九口明、清时期的古钟,并敬铸了“和平”、“报恩”、“祈愿”三口仿唐钟,四十二口钟合观世音菩萨“四十二大愿”之说。“梵钟苑”恢宏的钟声祝世界和平,祝祖国昌盛富强,祝各位来宾合家幸福,吉祥如意。

生态景观

南山树屋

美国夏威夷树屋公司投资兴建了数栋树屋,状若鸟巢,奇特别致,浑然天成,可观可住。游客置身其中,听虫唱鸟鸣,闻涛声钟音,品海风林韵,实天籁也。

生态沙坝

南山佛教文化苑内有世界罕见的海岸沙坝,根植在这七公里长沙坝上的呈原始状态的酸豆林亦是不可多得的世界奇观。

小月湾

南山月湾路是位于南山寺与小月湾之间的彩色旅游通道,依山傍海、偏僻神秘,原始的古木巨石保护完好,海上曲廊通往礁石上精美的亭台,海风吹拂的热带雨林里兽走禽飞,是一处绝妙的热带滨海风光胜景。

人文景观

汉唐乐坊

南山文化旅游区新成立的“南山女子汉唐乐坊”,由14名少女组成,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2米,是黑龙江艺术演艺学院的毕业生,其中二胡、高胡、中胡5人、洋琴1人、古筝1人、大、中阮2人、琵琶1人、竹笛(箫)1人、唢呐1人、打击乐2人。“南山女子汉唐乐坊”由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汉唐舞系、海南省歌舞团、海南省民族管弦乐协会、海南省民族乐团的著名专家编导,以汉唐古典音乐、佛教音乐及古典舞蹈为要素,将古典音乐中华丽优美的旋律与现代音乐中富有感染力的节奏巧妙地结合起来,演绎出一台集音乐、舞蹈、武术三者融为一体的“时尚古典音乐”,向世人讲述一个又一个古老而又传奇的故事,具有观赏性、知识性、互动性,是南山优秀的人文景观。

南山武僧

来南山文化旅游区旅游,目睹“南山武僧”的精彩表演,一定会让您的三亚之旅感觉一新,对南山文化旅游留下深刻的印象。

“南山武僧”是南山艺术团的武术队员,有10多名队员,他们到南山入乡随俗,成了居士,但游客把他们当成出家的和尚。因此,有人把南山寺的和尚与武术队的队员,分别称为“文僧”、“武僧”。南山武僧们剃着光头,身着橙色僧衣,打着绑腿,持着兵器活跃在南山,南山武僧的表演已成了南山的一道特色风景线。

南山武僧曾到过德国、英国、韩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巡回演出,精彩的表演羸得了国际人士的高度评价,实战型的技术令各国武术高手折服。这几年来,在三亚市表演的武术节目多达千余场。在第53届、54届世界小姐选美大赛中,南山武僧的表演是最受欢迎的节目。南山武僧的表演自编自导,其中大型武术剧《打山门》,在表演中要做出“旋子三百六十度下叉”、“旋风脚五百二十度”等高难动作,令众多国内外的佳宾赞不绝口。

烙画葫芦坊

葫芦,谐音“福禄”,天生丽质。古人认为它是吉祥物,驱灾避邪,祈求幸福。葫芦工艺发展到清朝达到鼎盛,乾隆帝御笔称赞葫芦工艺品“形制浑朴,转胜金玉。”

南山葫芦坊在“火烩工艺”的基础上,将传统的葫芦工艺品,推向一个新的境界,以烙铁代笔,在葫芦的表面创作出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作品。南山葫芦,线条流畅,形态栩栩如生,意境幽深高远,成为一种拙朴自然而高雅精湛的民间艺术品,既是馈赠亲朋的好礼品,又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南山素斋

“南山素斋”汇集了寺院素斋的精华,运用现代烹饪技艺,兼纳南北地方风味于一体,结合海南地方特色,将当地野菜、芋类、野生菌、特色蔬菜瓜果引入素斋。“南山素斋”除了清淡、味美、养生保健的特点外,还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南山素斋”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常期食用能养颜美容、延缓衰老。

“南山素斋”在造型艺术上属“以荤托素”类,既达到形似,也追求神似;在原料采用上传承寺院素斋,不纳荤腥,全部素食。“南山素斋”已形成一百多种菜品,可谓“一菜一世界”,体现了重返自然、返朴归真的神韵。

“南山素斋”已成为我国素斋的知名品牌,评为“中国名宴”并获“金厨奖”,被指定为海南省国宾接待菜系。

据史书记载,中国素斋有三大流派,两大方向。三大流派指:宫廷素菜、寺院素菜、民间素菜;两大方向指:“全素派”和“以荤托素派”。全素派主要以寺院素菜为代表,不用鸡蛋和葱蒜等“五荤”。以荤托素派主要以宫廷素菜和民间素菜为代表,有的不忌“五荤”和蛋类,也有使用海产品及动物油脂和肉汤等。

对于海南省第八次党代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五公祠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国兴街道海府路,是为纪念唐、宋朝时期贬谪到海南的五位著名历史人物:唐朝名相李德裕、宋朝名相李纲、李光、赵鼎、名臣胡诠而建的,故名五公祠。

五公祠为一组古建筑群的统称,它由观稼堂、学圃堂、东斋组成,并和苏公祠 、两伏波祠及其拜亭、洞酌亭、粟泉亭、洗心轩、游仙洞先进连成一片,建筑面积2800余平方米,连同园林、井泉、池塘约占地100亩。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修,后又多次修缮,现仍是熠熠生辉。

自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于绍圣四年(1097)被贬来琼,借寓金粟庵(今五公祠内)留存遗迹以来,宋、元、明、清及民国历朝不断在其周围增建、重修古迹,习惯上把这组古迹群称之为“五公祠”。

它包括:海南第一楼(又称五公祠)、学圃堂、观稼堂、西斋(五公精舍)、东斋、苏公祠、两伏波祠、洞酌亭,浮粟泉、琼园和新建的五公祠陈列馆。

五公祠占地面积6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20xx年6月26日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公祠悠久的历史,孕育着丰富的文化,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它是全面了解海南历史、政治、文化发展的名胜古迹。

这里楼阁参差,疏密相间:亭廊宛转,错落有致:叠石假山,丘壑分明;泉井湖水,浣羡渺弥:树木花卉,沧古洒洒,素有“琼台胜境”、“瀛海人文”和“海南第一名胜”之誉。

对于海南省第八次党代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离海口市区约20公里,园内及附近有距今2.7万年至100万年间火山爆发所形成的休眠火山口群。其中最大者海拔222.2米,深90米,是世界上最完整的死火山口之一。因形似马鞍,又名马鞍岭,是琼北地区至高点。周围还有几十个小的死火山口或死火山眼。

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是海南独一的火山奇观,位于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距海口市区约20公里。火山遗迹天然壮观,乃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火山口之一。方圆10里由36座火山口形成的火山群带,其中马鞍岭尤为突出,山高海拔222.6米,乃琼北最高峰。地下熔洞72个,尤其卧龙洞、仙人洞盛名悠久。这里热带果林和原始植被漫落丛生,自然完美。人类不可复现的火山仙景与建筑大师精心设计的六角形蜂房园林体系巧妙结合,气势宏宇,值得一看。

自然景观

火山口岩洞群

地下有火山岩洞群,是火山喷发的产物,被地质专家誉为颇具规模的火山岩洞博物馆。其中仙人、卧龙二洞最为壮观,虽未开发,但可以进入探观。仙人洞距马鞍岭火山口4公里,洞口玄武岩上有“石室仙踪”石刻引人注目,该洞中又有洞,人们在50年代清理洞中泥沙时,发现类似斧凿的磨光石器,可能曾经是人类祖先穴居的遗址。卧龙洞距仙人洞不到1公里,洞长3公里,高7米,宽10米,可容万人。火山口公园为中国’96世界旅游日(海南)主会场,已经按照火山岩浆流向修建了登山道。

火山口马鞍岭

关于火山口公园的马鞍岭,流传着一个美妙动人的故事。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仙女降凡,

与勤劳朴实的农夫春腾结为夫妻。凶恶的火妖知道了

将仙女劫禁在火山洞里,春腾决心同火妖决斗,灭火救妻。他天天在山谷里苦练功夫,呼风唤雨,声音响彻云霄。春腾的行动感动了玉帝和众神仙。玉帝派个神仙教给他对付火神的法术。山岭神把两座大山炼成两个水缸,把一棵参天宝树炼成一条扁担,一起送给春腾;风雨神给春腾指引水源。春腾挑回两潭四池的水,来到马鞍岭时,火妖发觉了,作起法术,使春腾怎么也挑不起两缸水。春腾急中生智,飞脚把扁担踢开,扁担平稳落地,变成象“一”字的一条山岭,正好压住火妖的脖子,另一只脚踢破水缸,顿时风雨大作,降服了火妖,救出了仙女。从此,这块地方百里平安,万物生长。后来,两个水缸变成两个山岭,这就是今天的马鞍岭。

景区特色

石山火山口已建造成一座具有火山文化、生态园林、特色建筑的主题公园。这里的火山生态广场、气势恢宏的登山道、千姿百态的古树长廊、万年前的火山喷发口遗迹,还有那纯朴的乡土风情、特色的手工艺品、山乡美食等,已成为省城近郊的旅游热点,是海南省优秀旅游景点之一。

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迎合了当代人们的生活需求,充分利用宝贵的火山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该公园六角形蜂房组织的园林规划,体现出现代气魄,火山石台阶,蜂窝火山石铺设的路台具有地方特色。已建好精美的火山门、优雅的花园路,美丽开阔的中央广场,特色火山风情区;有清朝道光建造的山神庙,罕见的野菠萝群,山顶观景道,景台,可浏览海口市高楼林立的雄姿,远眺波涛汹涌的琼州海峡,遥望海南中部的五指山,探险万年火山洞等。当今的火山口公园象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眼前,任君欣赏。

公园附近有荔湾酒乡等著名餐饮点,可品尝风味独特的石山羊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