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河流手抄报心得体会二年级实用 二年级读书感悟手抄报(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07:17:17 页码:7
河流手抄报心得体会二年级实用 二年级读书感悟手抄报(四篇)
2023-01-05 07:17:17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河流手抄报心得体会二年级实用一

据说,日本也有”人类起源于河流”的说法,黄河自古就被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母亲。她与悠久的历史同流至今,与中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象征着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历史上曾多少文人骚客以诗描写黄河的汹涌澎湃之势;唐朝诗人李白在他的《将进酒》一诗中以铿锵有力的句子这样赞誉黄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在近代,日本人士很熟悉的郭沫若先生曾留下了”黄河之水通江户,珠穆朗玛连富士”的名句,用比喻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另外,中国还有一个广为人们所使用的谚语,叫做”不到黄河心不死”。基于上述的意思,我想,今天务必请诸位到黄河边上一游,面对着气势磅礴的黄河,回想对比一下我们两国间过去那种关系和今日的友好关系,希望大家能从汲取进一步发展我们之间友谊的力量。这样,我就安排了这一个参观计划。

首先请看正面的这条河,这就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黄河。众所周知,她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注入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0_平方公里。据说东京至博多的新干线长1176公里,那么请您记住:黄河的长约从东京到博多两个半来回的距离。黄河的源头是一股清泉,但是由于游经中游的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因此到了下游时,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浊的河。”百年待河清”这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国谚语,就是比喻黄河水之混浊的。

每年经黄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亿吨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达到60%。如果用这些泥沙修建一个高一米、宽一米的堤防的话,这一个堤防可以绕地球27圈!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淀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将河床抬高三到五厘米。因此,下游河床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悬河。这就是洪水泛滥的原因,也就是说,下游是这条大河的薄弱环节,这一带的河床也比郑州市内的地面高出七米。

由于这些原因,过去的人们饱尝频繁泛滥的洪水之苦。据记载,历史上20_年之间,洪水竟泛滥了1500次,实际上是四年三决口。其中最惨无人道的是1938年国民队伍曾人为地决堤,引起洪水泛滥。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像这样被充作战争的有力武器,难怪百姓常言道:”乱世洪水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黄河流域的人民群众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长的大堤,建起了水利发电站,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因此,解放后的41年间,黄河从末泛滥过。而且,经过治理的黄河水被充分利用于城市用水、农田灌溉和发电,成了一条造福于民的河。

总之,这条大河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界既有破坏,也有创造,正是这条大河孕育了中华儿女。那边那个白色塑像,就生动地表现了这一个主题。塑像高5米重12.5吨,取名”哺育”。身着唐装,端庄贤淑的母亲慈爱地望着怀中的孩子,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与黄河年在关系。

诸位请看周围的山,这一带的山称邙山,一直从洛阳绵郑州,过去是荒山秃领,经过绿化,现已是浓阴覆盖。游览区的一些参观项目就掩映在这绿色之中。

先请看右面的山头,那里一些古象的雕塑,欢腾奔驰,妙趣横生。只是为什么在如此优美的地方不修一些外形美观的动物,而偏偏是古象呢?诸位能回答得出吗?好,请大家好好猜一猜。

诸位请往左边的山上看,那里有游览区的另一个重点项目----古代黄河治水传说中的大禹的像。耸立在黄河岸边峭壁上的这座石像,高10米,重150吨。左手握一像锄头似的工具,右手高举,目光炯炯凝视着河的远方。大禹的父亲鲧也曾治水,但最终失败。大禹治水时,总结教训,发明新方法,缍成功。并打下政治权力的基础,成为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之王。”制黄河者治国家”一语或许就由此而来。为治理这条暴虐的河,过去的民众用尽了智慧和体力,而人类的智慧又在治水中发展。因此黄河又被看作是智慧的源泉、中国文化的源泉。

为了继承和发扬优秀的黄河文明,现在山下正兴建一座将由三千块碑组成的黄河碑林。碑林集中了从唐朝至现代前来这里瞻仰黄河的诗人和文人们的作品,一旦完工,可与集中了历代石碑的西安碑林相媲美。

周围的山上还有一些亭台楼阁,均起眺望的作用。唐朝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一诗中这样写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正如诗中所描写的那样,登上高处,远眺黄河,更能领略其气势。如果可能,今天我想领诸位一直登上那个最高的亭子。

那么,在登山之前,让我们来听一听关于古象的答案吧。诸位猜到了吗?

看来答案各异,实际上四、五十万年前的河南是亚热带,当时有许多亚热带的动、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据出土的甲骨文一人牵一象的象形文字证明,三千多年前还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国分为九州,现在的河南省属豫州,豫即象很多之意。因此,”豫”这一个字仍用作河南省的简称。山上的古象塑像显示了这一个典故。

除了以上介绍的内容以外,还有公元前220_年西汉时期,刘邦、项羽争霸的古战场、用砖雕来表现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中故事的民间艺术馆等等,由于时间关系,请恕不一一讲解了。

讲解肤浅,内容零乱,很抱歉!只是今后每当诸位看到了日本的江户桥时,请不要忘记我们的黄河,还有郑州和中国。

对于河流手抄报心得体会二年级实用二

浑浊的河流

把天地间的泥沙

都溶进你的胸怀

激起翻腾无比

野马般的浪头

九十九道弯留下的痛苦

千百年伤痕累累

拍岸惊起

中华民族历史

雄伟的见证

黄河你似粗犷的男儿

冲破桎梏放荡不羁

滔滔奔流如此雄伟的'性格

是寻找

宽阔明镜般蓝色的海洋

是注视深水多姿的鱼儿

还有自由飞翔的飞鸟

生死度外的筏子客

无不为你惊奇

我是黄河的不肖子孙

站在巴彦咯拉源头

遥望东方天空一片空白

梦幻冲击原始的古化石

黄色的星落入涛涛瀑布……

不朽的黄河

奔腾的黄河

造就中华亿万年

礼貌历史的长河

倔强的骨魂青春永驻

一往情深

激荡着民族腾飞的强音

对于河流手抄报心得体会二年级实用三

各位,今天请大家参观的是郑州市黄河游览区,这一个游览区位于郑州市西北,距市内约三十公里,南依岳山,北临黄河。1970年,为了解决城市用水和农田灌溉问题,在这里修建了提灌站,工程历时两年,后经八年的努力,终于在这里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十七平方公里的游乐场包。今天主要请大家看一看滔滔好宽阔的河床,以及这周围的景色。

据说,日本也有”人类起源于河流”的说法,黄河自古就被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母亲。她与悠久的历史同流至今,与中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象征着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历史上曾多少文人骚客以诗描写黄河的汹涌澎湃之势;唐朝诗人李白在他的《将进酒》一诗中以铿锵有力的句子这样赞誉黄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在近代,日本人士很熟悉的郭沫若先生曾留下了”黄河之水通江户,珠穆朗玛连富士”的名句,用比喻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另外,中国还有一个广为人们所使用的谚语,叫做”不到黄河心不死”。基于上述的意思,我想,今天务必请诸位到黄河边上一游,面对着气势磅礴的黄河,回想对比一下我们两国间过去那种关系和今日的友好关系,希望大家能从汲取进一步发展我们之间友谊的力量。这样,我就安排了这一个参观计划。

首先请看正面的这条河,这就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黄河。众所周知,她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注入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0_平方公里。据说东京至博多的新干线长1176公里,那么请您记住:黄河的长约从东京到博多两个半来回的距离。黄河的源头是一股清泉,但是由于游经中游的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因此到了下游时,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浊的河。”百年待河清”这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国谚语,就是比喻黄河水之混浊的。

每年经黄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亿吨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达到60%。如果用这些泥沙修建一个高一米、宽一米的堤防的话,这一个堤防可以绕地球27圈!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淀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将河床抬高三到五厘米。因此,下游河床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悬河。这就是洪水泛滥的原因,也就是说,下游是这条大河的薄弱环节,这一带的河床也比郑州市内的地面高出七米。

由于这些原因,过去的人们饱尝频繁泛滥的洪水之苦。据记载,历史上20_年之间,洪水竟泛滥了1500次,实际上是四年三决口。其中最惨无人道的是1938年国民队伍曾人为地决堤,引起洪水泛滥。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像这样被充作战争的有力武器,难怪百姓常言道:”乱世洪水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黄河流域的人民群众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长的大堤,建起了水利发电站,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因此,解放后的41年间,黄河从末泛滥过。而且,经过治理的黄河水被充分利用于城市用水、农田灌溉和发电,成了一条造福于民的河。

总之,这条大河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界既有破坏,也有创造,正是这条大河孕育了中华儿女。那边那个白色塑像,就生动地表现了这一个主题。塑像高5米重12.5吨,取名”哺育”。身着唐装,端庄贤淑的母亲慈爱地望着怀中的孩子,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与黄河年在关系。

诸位请看周围的山,这一带的山称邙山,一直从洛阳绵郑州,过去是荒山秃领,经过绿化,现已是浓阴覆盖。游览区的一些参观项目就掩映在这绿色之中。

先请看右面的山头,那里一些古象的雕塑,欢腾奔驰,妙趣横生。只是为什么在如此优美的地方不修一些外形美观的动物,而偏偏是古象呢?诸位能回答得出吗?好,请大家好好猜一猜。

诸位请往左边的山上看,那里有游览区的另一个重点项目----古代黄河治水传说中的大禹的像。耸立在黄河岸边峭壁上的这座石像,高10米,重150吨。左手握一像锄头似的工具,右手高举,目光炯炯凝视着河的远方。大禹的父亲鲧也曾治水,但最终失败。大禹治水时,总结教训,发明新方法,缍成功。并打下政治权力的基础,成为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之王。”制黄河者治国家”一语或许就由此而来。为治理这条暴虐的河,过去的民众用尽了智慧和体力,而人类的智慧又在治水中发展。因此黄河又被看作是智慧的源泉、中国文化的源泉。

为了继承和发扬优秀的黄河文明,现在山下正兴建一座将由三千块碑组成的黄河碑林。碑林集中了从唐朝至现代前来这里瞻仰黄河的诗人和文人们的作品,一旦完工,可与集中了历代石碑的西安碑林相媲美。

周围的山上还有一些亭台楼阁,均起眺望的作用。唐朝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一诗中这样写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正如诗中所描写的那样,登上高处,远眺黄河,更能领略其气势。如果可能,今天我想领诸位一直登上那个最高的亭子。

那么,在登山之前,让我们来听一听关于古象的答案吧。诸位猜到了吗?

看来答案各异,实际上四、五十万年前的河南是亚热带,当时有许多亚热带的动、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据出土的甲骨文一人牵一象的象形文字证明,三千多年前还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国分为九州,现在的河南省属豫州,豫即象很多之意。因此,”豫”这一个字仍用作河南省的简称。山上的古象塑像显示了这一个典故。

除了以上介绍的内容以外,还有公元前220_年西汉时期,刘邦、项羽争霸的古战场、用砖雕来表现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中故事的民间艺术馆等等,由于时间关系,请恕不一一讲解了。

讲解肤浅,内容零乱,很抱歉!只是今后每当诸位看到了日本的江户桥时,请不要忘记我们的黄河,还有郑州和中国。

对于河流手抄报心得体会二年级实用四

各位游客朋友:

古人云:“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黄河心不死”。今天,我们就要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去参观。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黄河游览区的基本情况。

郑州黄河游览区位于郑州市西北约30公里处,北临黄河,南依岳山、广武山。它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6公里,总面积约17平方公里。这里过云曾就是一片荒山秃岭和贫脊川原,经常就是风沙起时天上、地面、水里浑然一体的黄色景象,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一年之中两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全年可游的郑州黄河游览区了。

好了,黄河游览区到了。首先请看正面的这条河,这就就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黄河。众所周知,她发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平方公里。源头就是一股清泉,但就是由于流经中游的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所以到了下游时,竟成了世上最浑浊的河,每年经黄河流走的泥沙有16亿吨之多,水中含沙量平均37%,到了雨期,达到60%。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将河床抬高3-5厘米,所以,下游的河床高出堤外的地面,成了悬河,这就就是洪水泛滥的原因,这一带的河床也比郑州市内地面要高出7米。

在历史上,自然和人为的因素也曾使黄河泛滥成灾,3000多年以来,黄河中下游决口泛滥达1600多次,它吞噬过无数的生命财产,因而成了害河,历代民众迫切希望根治黄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黄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工作,40多年来,黄河再也没有泛滥过,而且,治理后的黄河水被充分利用于城市用水、农田灌溉和发电,它又成了一条造福于人民的河流。

总之,黄河对人类社会既有破坏,也有创造,正就是这条大河孕育了中华儿女,那边那个白色塑像,就生动地表现了这个主题。我舞来看这尊“哺育”塑像,它高5米,重30吨,用白色水泥塑成。母亲身着唐装,头挽魏髻,象征黄河,怀中健壮的婴儿象征中华民族,整个塑像形象地表达了黄河与中华民族密不可分的骨肉亲情。黄河流动着炎黄子孙共同的血液,她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无与伦比的凝聚力,这就是一种民族感情的凝聚力。

现在请大家看一下周围的山岭,这一带的山称为邙山,就是从洛阳绵延至些的,过去这里曾就是荒山秃岭,经过绿化,现已绿树成荫。山上的制高点那些亭台楼阁就是一些与黄河风光相匹配的建筑特,若登监最高处极目阁远眺,更能体会“登北邙居高瞰远气象万千广阔无垠伟伟乎神州大地,观黄河抚今追昔波涛澎湃奔流不息悠悠然华夏摇蓝”的意境。诸位请看右边的山头,那里有一些古象的雕塑,欢腾奔驰,妙趣横生。大象雕塑唤起人们对河南远古历史的幽思。早在四五十万年前的河南就是亚热带,当时有许多亚热带的动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据出土的甲骨文中一人牵一象的象形文字证明,三千多年前河南还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河南古属豫州,豫即多象之意,因此“豫”这个字仍然用作河南的简称。山上的大象塑像反映了这个历史典故。

接下来诸位请往左边的山上看,那里就是旅游区的另一个重点项目--古代黄河治水传宇中的大禹塑像。大禹就是4000多前前的治水英雄,传说大禹的父亲鲧曾因治水失败而遭到惩处,大禹继承父志,终获成功,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故事,午百看来激励着后人不懈奋斗。我们来看,这尊塑像高10米,重150吨,大禹头戴斗笠,右手持耒,左手指向前方,仿佛在号召人民治理洪水。他发明的疏水导流的科学治水方法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他治水的成功,也使他打下政治权力的基础。民谚有“治水者治天下”,正就是对治水重要性认识的真实写照。

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在这里突出地表现为现代黄河碑林,炎黄二帝巨型塑像,砖雕和黄河澄泥砚民间艺术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黄河碑林就是正在筹建的一处当代石刻艺术宝库,目前已刻碑1500多块。作品有真、草、隶、篆、行,刻碑手法有平、圆、尖、麻、光。黄河碑林以歌颂灿烂的黄河文化,社会主义的光辉业绩,祖国的大河风光为主要内容。建成后将分书法艺术馆,名人书法馆、民族书法馆国际书法馆和五大部分,其中汇集了中国书法巨擘手泽东、舒同、启功、张大千、林散之、陈书亮等人的书法精品,石碑以古朴、多样、生动、浑厚为特色,其卓然不群的艺术形象必然成为新时代的文化里程碑。

炎黄二帝巨型塑像就是体现黄河文化的又一力作。塑像设计高度为106米,并于1991年9月12日破土动工。她的兴建对全球炎黄子孙将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激发海内外炎黄子孙强烈的爱国激情。目前,炎黄二帝巨型塑像前的广场上,已安置了钏鼓九鼎的主鼎“炎黄鼎”。鼎高6.6米,重20吨,内部铸有“炎黄始祖,万代景仰”八个篆文,鼎座四壁铸有“炎黄鼎”三个金文和国_、邓小平、陈去同志的题词,体现了亿万炎黄子孙对人文始祖的敬仰。“炎黄鼎”文化内涵十分丰厚,工艺、铸造均属上乘,就是当代最具的青铜大鼎,就是炎黄子孙瞻仰子中华人文始祖的主要礼器。

大家知道,黄河自古难行船。但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克服了道道难关,在20世纪80年代末,研制成功了“郑州号”水陆两栖气垫船,使千百年东游黄河的梦想变成了现实。郑州黄河气垫船就是高科技的结晶,它就是由般下的大型鼓风机向船身下充气,使船下产生一个强大的气流把船身向上抬升20-50厘米。船体借助船后两个巨型螺旋桨产生的推动力向前行进,几分钟内便可以飞抵黄河彼岸。大家可以乘坐黄河气垫船到母亲怀抱进行40分钟左右的黄河漫游,在40分钟的时间里自东向西逆水而上,穿越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桃花峪,到达公元前发2_年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争天下时的古战场遗址--汉霸二王城,在河中心的沙滩上将停船十几分钟,大家可以出船拍照留念。

今天的讲解就要结束了。黄河将我们的心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励我们踏上新的征程,愿我们将来再次相会,谢谢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