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九江市一中家长会心得体会及收获 九年级家长教育心得(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07:52:13 页码:11
九江市一中家长会心得体会及收获 九年级家长教育心得(6篇)
2023-01-05 07:52:13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九江市一中家长会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大自然造化之手匠心独运,在这经纬交织的座标系上,纳“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万里长江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鄱阳湖于这一方水土之上。名江、名山、名湖,三位一体,共同构筑起九江地域的泱泱气象。

有人说:九江的一声鸡鸣,能够唤醒赣、鄂、皖三省的黎明;有人说:九江是长江中下游的定盘星,吴头楚尾,上下呼应。就连九江的地名,也登堂入室地进入了《尚书·禹贡》。书上那些也许还未消褪象形文字痕迹的记载,让九江在远古就有了根基与血脉。赣、鄱、修、蜀、彭等九条支流在此汇入彭蠡泽,在水运为中心那年那月,“三大米市”,“四大茶市”的商业繁华,像青瓷一样闪闪发光。如今,京九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在这里构成了中国南北东西的大动脉,九江作为七省通衢,成为天下“眉目之地”,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鄱阳湖的春天是被候鸟唤醒的。鄱湖鸟,知多少,飞时不见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候鸟越冬栖息地,每逢冬春之际,两百多种成千上万只白鹤、天鹅等珍禽,在天空盘旋嘹唳,在浅滩烟渚,嬉戏留连,伴奏着唱晚的的渔歌,伴奏着伊呀的桨橹。把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牵向高远的天空,牵向烟波浩淼的地平线。面对鄱湖候鸟,人们惊呼:这是中国的第二长城!

候鸟,是波涛的音符。

故事和传说,是水润润的山水旋律。

这里,波峰浪尖上依然跳荡着白居易的《琵琶行》;清凌凌的江水中,那一轮明月。曾经映照过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的身影。

在浔阳楼上,凭栏远眺,锁江塔影与镇江铁牛遥相呼应,这里水与岸的对话,这是历史与现代的相峙。这是一个具有历史纵深感的隐喻。

落座三杯豪气在,出门一笑大江横。

穿越历史的评说,文化的使命弥足珍贵。九江的江湖,仿佛是为故事而展开的,九江的江湖也因江湖的故事而熠熠生辉,她让你感到人性的温暖,历史的涟漪。

山水山水,只有水没有山,便显得空寂;只有山没有水,便显得单调。从水面看山,九江的山有看不尽的远近高低。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那巍峨挺拨的青峰秀峦,那喷雪奔雷的银泉飞瀑,那瞬息万变,“白如雪,软如绵,光如银,阔如海”的神奇云海,一一展观庐山的无穷魅力。“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庐山,它的真面目要你细细地品味,慢慢的领悟。这里有白居易草堂前山寺盛开的桃花,这里有白鹿洞书院里,宋代大儒朱熹遗留下的千古第一高等学院学规。这里有李白描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落九天”的香炉峰瀑布,这里的每一个景点,都是经大自然在漫长的岁月里精雕细琢而成,都留有先贤过化的足迹,可以入画,可以入诗,更可以入心。

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的庐山,写意出一幅充满魅力的立体天然画卷。晚春的庐山,“山寺桃花始盛开”,惜春,觅春的游客,看云起云收,品云雾香茶;盛夏时节,“江城八月苦炎晖,潇洒山间夹纩时”清凉的气候,使庐山的亲切是那样入心入骨。庐山的秋天,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霜叶红似二月花;隆冬的庐山,千崖冰玉里,泉声半天闻。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庐山的美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历史造就了此山,文化孕育了此山。从司马迁“南登庐山”,到李白、白居易,苏轼、朱熹、康有为等1500多位文坛巨匠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奠定文化名山的基础;从慧远始建东林寺,开创“净土法门”,到集佛、道、天主、基督、伊斯兰教于一身的宗教圣地的形成;从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弘扬“宋代理学”,到百家汇集庐山的争鸣;从陶渊明等淡泊名士借得庐山避开喧嚣的隐居之庐,到上世纪初世界25个国家风格的庐山别墅的兴建;从胡先啸建造中国第一个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到李四光“第四纪冰川”学说的创立,从上世纪中叶,庐山成为国民政府的“夏都”,到庐山政治名山地位的定型……庐山的人文景观,代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正因为如此,联合国教科交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评说:“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

在九江这纵横一万八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星罗棋布着230多个景点景观。呈现出一幅千崖竞秀,万壑争流,梵宇巍峨,胜迹如林的山水画卷。这如林的胜迹,引来了五湖四海的宾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如果你已经有过许多天涯行脚,见惯了名山大川,你仍可以在赣此这片热土上产生一种截然不同的感受。你不妨在这里驻足一番,融入到这里的风俗民情之中,在淡抹浓妆总相宜的甘棠湖畔,看一看,在现代生活节奏中,逐渐疏远的大自然,还有那渐行渐远的历史文化,是怎样回归到九江人的生活之中。在这座城市里,亲近自然是居民的本能与天性;他们在名山胜水里,在熟稔的地方品味风景,珍惜历史,一代又一代诗意地栖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只要到过山水九江的人,你一定会留下一份记忆,留下一份思念,留下浔阳琵琶《春江花月夜》般的雅致情怀。如果有缘,您一定还会再来。

最新九江市一中家长会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牯岭,来源于英文“cooling”,意为“凉爽”。为其取名的是英国人李德立。

牯岭是庐山的中心。三面环山,一面临谷,海拔1167米,方圆46.6公里,是一座桃源仙境般的山城。包括环绕牯牛岭的东谷和西谷,常住人口达1.3万,为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所在地。牯岭街商店很多,并且设有邮局、银行、电影院、大会堂、宾馆等,有接待国际国内旅游者的庐山大厦、芦林饭店等,其间共有宾馆饭店、休养所30余处,另外还有西式别墅1400余栋,拥有接待旅客的床位13000多张。

在牯岭街上,有通往到九江客运码头,也有通往九江市区内烟水亭附近的大巴。同时还设有前往九江县县城的巴士,交通很方便。

庐山电影院位于牯岭街上,是世界上放映场次最多的电影院,也是最特殊的电影院,它每天都放映《庐山恋》。因此《庐山恋》也是世界上放映场次最多、观看人数最多的电影,是世界上唯一一部连续不间断长时间放映的电影!

在牯岭东谷,松柏茂密,溪水潺潺,环境优美。那里原来是蒋介石在庐山创办军官训练团的三大建筑之一,于1937年落成,名庐山大礼堂。解放后改名“人民剧院”,外表壮观,内饰华丽。1959年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均在此召开。毛泽东同志主持了这三次重要会议。现在,这里已辟为庐山会议纪念馆。里面保存着当年许多珍贵的实物、照片、材料和根据纪录片制作的录相片,供游人观看。 右侧不远处的“庐山大厦”为外观4层、内有6层的钢筋水泥建筑,原为国民党军官训练团的中下级军官住所,正面额上原有蒋介石题写的“庐山传习学舍”四个大字。位于会址和大厦中间的一座宫殿式建筑即为1935年落成的庐山图书馆。

同时,牯岭街的商店都有出售庐山特产,如果您去庐山游玩,想要带一点庐山特产回去给亲朋好友,那在牯岭街上可以很方便的买到。庐山特产可以概括为“一茶三石”,即庐山云雾茶、庐山石鸡、庐山石鱼、庐山石耳。

晚上的牯岭更是格外的漂亮,当你游览了一天庐山的美景,回到牯岭街的时候,你就可以坐在中心花园的石凳上,听着优美的琴声。慢慢欣赏牯岭夜间的景色。

由于牯岭正街海拔有1167米,温度较山下要低7到10度,请大家前往的时候注意备好外衣,同时有些宾馆供应热水是有时间段限制的,大家入住的时候注意其规定的时间。

最新九江市一中家长会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何年白鹿洞,正傍五老峰。”

应该是千余年前了。简介有曰,白鹿洞书院,庐山五老峰东南,地处庐山区海会镇与星子县白鹿镇的交界处,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学”,距今一千一百多年,书院辖地三千亩,古建筑面积近七千平方米,由先贤书院、紫阳书院等五个院落组成。院前有小溪一道流贯全境。

从九江市区坐车出发,途经庐山区,到达白鹿洞书院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时正春季,白鹿镇的田园一片郁郁葱葱,春色宜人。野风吹进车窗,油菜花香掺杂着浓浓的泥土气息,拂起春意阑珊。轻轻的汲一口,似乎还带着点太阳的味道,十分的惬意。偶尔也看见几个农民在田间耕犁,悠哉的样子倒更像隐居之士。不知道当年陶渊明先生采菊东篱下之余,是否也这样耕犁呢。边欣赏路边景色边遐想的时候,不觉已近书院。最后一段路是下坡,穿过高大的树林,展现在眼前的白鹿洞书院,一派古木参天,台榭楼宇,青砖院墙,历史的印记犹然在目。

礼圣殿是游览的第一景。作为书院祭祀孔子及其门徒和历代儒学圣人施之以理的地方,这里的建筑气势恢弘,文化气息浓郁。大殿重檐、九脊、谒山顶,灰瓦白墙,黑柱红拱,飞檐凌空,巍峨壮观。无愧为书院现存最大、规格最高的古建筑。步入大殿屏息凝目。殿中有康熙手书的“万世师表”匾额,正中为孔子行教图石刻像,像下有石质台,上摆石香炉和石花瓶。香烟萦绕,更添几分庄重、几分虔诚。后壁左右立着朱熹手书的“忠、孝、廉、节”四个碑刻大字,中华民族传统的古朴思想气息扑面而来。“古往今来,先圣后贤同脉络。天高地下,四时万物共流行。”历史的长河沉淀了多少闪光的'思想!多少大浪淘沙后的优秀文化,才孕育了今天现代文明的辉煌呵!

出礼圣殿,进明伦堂。明伦堂即是书院的讲堂,在礼圣殿侧门边上。砖木结构,面四间,白墙、灰瓦,前后各有门,后门直通白鹿洞。堂内陈列有仿古的授课时用的桌椅,有讲台,有戒尺,四周墙壁挂满了书法对联,或苍劲、或端庄、或龙飞凤舞。找个座位坐了下来,想象先生在讲台上喊一声“上课”,台下学生萧然、然后朗朗读书的情景,不禁笑了。想当年多少先贤在这讲学谈经。如今我辈尚能在此一忆古韵,意犹足已。

没有从后门出,而是通过一段狭窄的走廊行至后山的白鹿洞。有两层,下为白鹿洞,洞上楼台——思贤台。洞前的两株桂花正是绿意盎然。洞不大,正中是一尊石鹿,竖耳昂首,神态悠然,鹿身的石头表层有些班驳,而唐宋风骨依存。立在石鹿身后的石碑,字迹已经难以辨认,清寂的白鹿洞内鳞生着赏目的青苔。“君家白鹿洞,闻道也生苔。”虽时过境迁,但眼前的光景却是如此般的相像。古洞幽深,思绪绵绵,沿墙攀缘的古滕,墙角簇生的山花,辉相生映的苍松翠竹……怡然成画。等上思贤台,思及不同年代的先贤在五老峰下隐居读书时的情景,感慨不已,敬仰不止。我俯首沉思,或举目远眺,都沉浸在那古老文化的悠远之中。以求自己的心灵在这古文化的悠扬之中得以尽情涤荡。

下思贤台,过行台、崇德祠,进林业高等学堂,在延宾馆院内,朱子铜像目视手中的经书,面色严峻、神态认真泰然自若。似在思索授道之法,以求“传道授业解惑”。贯道溪旁有一亭,名为独对亭。在游览了两个小时之后,不妨领略一下此处悬崖峻峭、下临湍涧的美好风景。“凌空何所依,磅礴厚有机……凝重尊以老,五一谁当之。”描写了独对亭美好风景的同时,也写下了朱熹的不朽功绩。枕流桥下枕流石。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千古传奇。

中午12点左右,在棂星门前的一排石桌子上,拿出自带的干粮开始享受美味的午餐,之后,听听音乐,浓郁的民族风格和这景这情竟是如此和谐,一时精神炯爽意气风发。

下午2:10,恋恋不舍地踏上了归程。一路上,回味着白鹿洞书院她那可叹可赏的千古文化底蕴。“白鹿无踪,与唐文宋理都成陈迹;青山常在,共民生国运大启新图。”白鹿洞书院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她的美丽风情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更有我们肩负着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春风化雨,千年的白鹿洞书院,正延续着她儒学思想的独特魅力。

最新九江市一中家长会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中国山水生态城市——江西九江。

九江位于江西省的北部、长江的中下游南岸,总面积1.88万平方千米,人口总数为475万人。

九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取“江到浔阳九派分”之意,设立了九江郡,数千年中,九江屡次更名,自明朝起九江一名便固定下来了。

九江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历史上先后出现过陶渊明、黄庭坚、江万里、陈三立等历史文化名人,当代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是出自九江的杰出人士。

说起九江啊,就不得不提到庐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庐山,是一座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旅游名山。庐山的自然风光以“奇,秀,险”等特征著称于世,自古以来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说。而庐山的自然风光中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沉淀,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在庐山离下了无数动人的传说,成为庐山文化景观的一部分,这也是庐山旅游的一大特色。

说起庐山,我不禁想起了主席上庐山的一段小故事,话说当年主席当年第一次上庐山的时候,看到山路崎岖,弯道特别多,于是主席就问身边的陪同人员,庐山到底有多少条弯道,陪同人员回答说,报告主席,听当地老乡说,总共有400多条弯道。主席反问道,真的有那么多?陪同人员马上笑着答道,其实我们也不是很清楚具体到底有多少。主席是个有心人,他在第二次上庐山的时候,就叫人买了四盒火柴,汽车每经过一个弯道,便丢一根火柴下去,汽车快到终点时,四盒火柴都用光了,但是还转了几道弯才到终点,主席于是说,你们的报告不对嘛,我上山时,每到一个转弯路时便丢一根火柴,现在四盒火柴都用完了,怎么还转了几个弯才到。陪同人员回答说,主席啊,您在车上不是用了四根火柴抽了四根烟么,这加在一起不是正好吗。主席忍不住哈哈大笑,对对对,是我的研究有误,说罢,四周的工作人员也一同笑起来了。

九江物产丰富,特产众多,游客朋友们可以买到著名的庐山云雾茶,庐山三石,湖口槽鱼,湖口豆豉,鄱阳湖银鱼,瑞昌山药等土特产品。还可以买到许多本地的工艺品,如庐山竹丝画帘,金星石砚等,还可以带走一些九江的桂花茶饼和桂花酥糖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

美酒需要品尝,美景则需要亲临观赏,游客朋友们,祝愿大家在这次旅行中都能够玩的开心,玩得尽兴,我相信,大家一定会不虚此行的!

最新九江市一中家长会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历史追溯到唐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涉在此隐居读书,渤养一头白鹿“自娱”,鹿通人性,跟随出人,人称“神鹿”。这里本没有洞,因地势低凹,俯视似洞,称之为“白鹿洞”。后李渤为官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刺史,为纪念他青年时代在此读过书,广植花木,建亭、台、楼、阁以张其事。

南唐李氏朝廷,在此办“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与金陵秦淮河畔国子监齐名,学者争相往之。

北宋初年,宋太宗重视书院教育,御赐《九经》等书于书院,因 有朝廷重视,地方官史予以重视,书院得以发展。南宋淳熙六年,理学宗师朱熹知南康军(今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率百官造访书院,当时书院残垣断墙,杂草丛生。朱熹非常惋惜,责令官员,修复白鹿洞书院,并自任洞主,制定教规,延聘教师,招收生志,划拨田产,苦心经营。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又称《白鹿洞书院教规》影响后世几百年,其办学的模式为后世效仿,传至海外的日本、南韩及东南亚一带,白鹿洞书院誉享海外。清末宣统二年,清廷废白鹿洞书院名称,改称江西省高等林业学堂。[1]

辛亥革命以后,书院遗址曾遭火灾,藏书大部分损失。民国七年(1918),康有为曾题写《白鹿洞书院》横额,书院也偶有修整,但终又日益颓坏。国民党军官训练团曾一度占用书院院舍。抗战时期,又遭到日本侵略军的破坏,合抱大树毁坏甚多。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曾表示白鹿洞书院由当时设在南昌的中正大学接管,作为中正大学的永久校舍,但这个计划并未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白鹿洞书院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啊,各级政府先后拨巨款进行三次大的维修,再度兴盛。1959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在庐山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的遗产过程中是联合国专家考察下塌首选第一站。

白鹿洞书院建于公元940年,南宋时经朱熹重建扩充,成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理学家朱熹等中国历史上的名人都在此讲过学。

建筑体均座北朝南,石木或砖木结构,屋顶均为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白鹿洞书院坐落在贯道溪旁,有棂星门、泮池、礼圣门、礼圣殿、朱子祠、白鹿洞、御书阁等主要建筑。其中礼圣殿是书院中等级最高的建筑物,歇山重檐、翼角高翅,回廊环绕,但与一般文庙大成殿有所不同,而是青瓦粉墙,使这座恢弘、庄严的殿堂,又显出几分清幽和肃穆,与四周坡屋面、硬山造带有民间风格的建筑和谐、协调。在礼圣殿的石墙上,嵌有石碑和孔子画像石刻。礼圣殿东侧的朱子祠是为纪念朱熹而建。朱子祠后有一石洞,内有一头石雕的白鹿。据《白鹿洞志》记载:“初,鹿洞有名无洞。嘉靖甲午(即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知府王溱乃辟讲修堂后山,为之筑台于上。知府何岩凿石鹿于洞中。”白鹿洞原是以山峰环合似洞而得名;现有的石洞和石鹿,则是明代嘉靖年间修凿的。

在朱子祠之东厢,设有碑廊,内嵌宋至明清古碑一百二十余块,这是建国后为保存文物古迹而新建的。在这些古代碑刻中,有朱烹的手书真迹,也有署为紫霞真人的明代状元罗洪先的《游白鹿洞歌》。这些名迹,笔锋庄重遒劲,运笔娇若游龙;它既是弥足珍贵的书法艺术品,又是具有研究价值的重要历史资料。

在朱子祠前,与礼圣殿并列的是一座两层楼阁,即“御书阁”。它是清代康熙皇帝赐给书院匾额及古书后,由南康知府周灿请建的。阁前有桂树两株,相传是朱熹手植;但也有人说是清代建造“御书阁”时种植的。这里古树浓荫,阳光穿过树隙在地面上洒下斑驳的小光圈,风吹树动,光影摇晃,有如微波荡漾的湖水,显得环境清幽,风景宜人 。

在棂星门西北隅,不仅有曲径通幽、山石林泉之美,而且还有“钓矶石”、“漱石”、“鹿眠场”、“流杯池”诸胜迹。在漱石和流杯池上,均因有朱熹手书“漱石”、“流杯池”石刻而得名。“鹿眠场”,相传唐代李渤饲养的白鹿就睡在这里。而钓矶石上,也刻有朱熹的手书“钓台”二字。据说当年朱熹常在此垂钓,实际上这里水浅泉碧流急,很少有鱼,故明代刘世扬又在石上加刻“意不在鱼”四字,可谓中的之妙语。

在明伦堂后方有一洞,内置白鹿,白鹿洞本无洞,明嘉庆九年(1530)南康知府王溱祭山开洞,并撰写《新辟石洞告后土文》,嘉庆十四年(1535)南康知府何岩命工人置石鹿洞中,并作《石鹿记》。洞中石鹿为明代嘉庆年间硊式石鹿,为书院仅存明代实物。

白鹿洞书院拥有山林三千亩,保存了庐山的原始森林和原生植被,有千年古松18株,有柳杉、水杉、紫荆、红枫、银杏、广玉兰、珍珠黄杨、红叶继木等受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山上林木葱茏,山下流水潺潺,这是白鹿洞书院拥有的一份自然遗产。白鹿洞书院融于大自然之中,占尽了自然风光之美。

白鹿洞书院环境优美,风光如画,门前贯道溪上的拱桥和桥头矶上的小亭与碧水青山相映生辉,成为古道来书院的前奏,成为书院的标志和景观。

最新九江市一中家长会心得体会及收获六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中国山水生态城市——江西九江。

九江位于江西省的北部、长江的中下游南岸,总面积1.88万平方千米,人口总数为475万人。

九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公元前220_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取“江到浔阳九派分”之意,设立了九江郡,数千年中,九江屡次更名,自明朝起九江一名便固定下来了。

九江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历史上先后出现过陶渊明、黄庭坚、江万里、陈三立等历史文化名人,当代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是出自九江的杰出人士。

说起九江啊,就不得不提到庐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庐山,是一座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旅游名山。庐山的自然风光以“奇,秀,险”等特征著称于世,自古以来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说。而庐山的自然风光中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沉淀,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在庐山离下了无数动人的传说,成为庐山文化景观的一部分,这也是庐山旅游的一大特色。

说起庐山,我不禁想起了_上庐山的一段小故事,话说当年主席当年第一次上庐山的时候,看到山路崎岖,弯道特别多,于是主席就问身边的陪同人员,庐山到底有多少条弯道,陪同人员回答说,报告主席,听当地老乡说,总共有400多条弯道。主席反问道,真的有那么多?陪同人员马上笑着答道,其实我们也不是很清楚具体到底有多少。_是个有心人,他在第二次上庐山的时候,就叫人买了四盒火柴,汽车每经过一个弯道,便丢一根火柴下去,汽车快到终点时,四盒火柴都用光了,但是还转了几道弯才到终点,主席于是说,你们的报告不对嘛,我上山时,每到一个转弯路时便丢一根火柴,现在四盒火柴都用完了,怎么还转了几个弯才到。陪同人员回答说,主席啊,您在车上不是用了四根火柴抽了四根烟么,这加在一起不是正好吗。主席忍不住哈哈大笑,对对对,是我的研究有误,说罢,四周的工作人员也一同笑起来了。

九江物产丰富,特产众多,游客朋友们可以买到著名的庐山云雾茶,庐山三石,湖口槽鱼,湖口豆豉,鄱阳湖银鱼,瑞昌山药等土特产品。还可以买到许多本地的工艺品,如庐山竹丝画帘,金星石砚等,还可以带走一些九江的桂花茶饼和桂花酥糖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

美酒需要品尝,美景则需要亲临观赏,游客朋友们,祝愿大家在这次旅行中都能够玩的开心,玩得尽兴,我相信,大家一定会不虚此行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