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和平之都心得体会总结 和平之都心得体会总结500字(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18:42:21 页码:9
和平之都心得体会总结 和平之都心得体会总结500字(四篇)
2023-01-05 18:42:21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和平之都心得体会总结一

国防,这是一个铁证,防什么?防战呗!谁能料到哪一天闲着没事做的时候,会不会有谁惹起点动静。人们还是喜欢战争的,要不怎会有那么多人向国防事业倾注毕生。

喜欢战争,对嘛!一部部战争小说哗哗上架,一部部战事影片席卷荧幕,好是威风耶开年重磅大戏《集结号》和《投名状》竟都与战有缘,且直使人叫好。

有人说,中国影视弄了这么些年,终归还是打打杀杀老一套。其实,干嘛不老一套,反正人们喜欢它么。

和谐社会,好像是中国搞出来的,不知道是不是私有,毕竟现在世界的另几个角落还是能经常在枪林弹雨中惊心动魄的。

和平,怎么样?一般般了!生活如往常,没刺激的,哪有一枪一剑你打我斗来得精彩,人活者不就图个精彩吗?

当然,这些都是和平人类所想的,他们不懂得家破人亡,战火燎原是多恐怖的事情,对!恐怖也是他们所喜欢的,要不都喜欢看恐怖电影、小说呢!这样说来,我无言以答了。

战事继续发生,和平继续沉寂。

战事继续被追求,和平继续被忽略。

和平者寻刺激,乱世人求安定,前者被称作有个性有追求,后者被称作“那是应该的”。

推荐和平之都心得体会总结二

从入列那一刻起,和平方舟就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成为“生命使者”。

孟加拉国,吉大港。每当有中国军舰停靠在此,一位小女孩都会牵着爸妈的手走上军舰,从来访的官兵中寻找“中国妈妈”。女孩叫“chin”,孟加拉语意为“中国”。chin寻找的人是“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上的女军医们。

20__年11月9日,和平方舟抵达孟加拉国吉大港开展医疗服务。当地医院向和平方舟求助:一位患有心脏病的年轻母亲有早产迹象,请求帮助实施手术。和平方舟医护人员立即赶往当地医院,冒着风险,展开手术,一个新的生命平安降生了。望着只有3斤多重的女儿和刚从死亡线拉回来的妻子,霍森对中国医生的感激无以言表,当场给女儿起名叫“chin”,让孩子永远记住中国,记住“中国妈妈”。

瓦娃来自刚果(布)黑角市一个普通家庭,4岁开始,他肚子上渐渐凸起一个肿块,时常疼痛难忍。因为没钱医治,他的身体越来越消瘦,性格也越来越自卑和孤僻。

20__年10月10日上午,“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停靠刚果(布)黑角港。幸运的瓦娃当天就在和平方舟接受了诊治,成为首批接受手术的11名病人之一。

“你孩子得的是脐疝,虽然我们对手术比较有把握,但也可能存在风险。”外科医师郑秀海向瓦娃的母亲介绍手术情况。“我们信任中国医生,你们放心做吧!”瓦娃的母亲毫不犹豫地在手术知情书上签下名字。

毫无保留的信任,道出了一位母亲对孩子健康的无限牵挂,也让郑秀海感到一种沉甸甸的生命托付。他向瓦娃的母亲郑重地点了点头,转身走进手术室。接下来,他和助手陈红旭医生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完成了瓦娃的手术。从麻醉状态苏醒过来的瓦娃,安静地忽闪着眼睛。看到这一幕,一直揪着心的母亲终于如释重负,泪水夺眶而出,不住地说:“儿子,你很快就会好起来。”听到母亲的话,瓦娃开心地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去中国感谢他们。”

塞拉利昂,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尤其是20__年持续爆发近两年埃博拉疫情,首都弗里敦成为重灾区。20__年8月中旬,“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到访前的一个月,一场罕见的泥石流又摧毁了这里的大片房屋,在临时安置点,疟疾、伤寒、霍乱等病流行。和平方舟勇敢“逆行”,如期来到这里。

在为民众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和平方舟人冒着危险,深入泥石流灾民安置点巡诊,并派出消杀灭分队对灾民临时住所、卫生区域和公共设施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切断疟疾、甲肝、伤寒等传染病的传播扩散;将9名重症患者接到医院船上做进一步治疗,同时发放抗疟疾药物和测试试纸。塞拉利昂总统科罗马表示,中国永远是塞拉利昂最可靠的兄弟。

航行万里,服务万里,一幅幅爱与温暖的画面嵌入和平方舟的世界航迹。面对不同语言说出的“谢谢”,“生命之舟”的天使们露出开心的笑容:中国军队呵护每一条生命,这是我们的承诺!

推荐和平之都心得体会总结三

我们中心校于20xx年2月23日,举行了体育教师军训活动。目的是各校搞好军校特色,来自一中、三所小学的体育教师共计12名体育教师参加军训。我这次有幸参加了这次军训,让我感悟颇深。军训不但培养人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能磨练人的坚强意志。苏轼有句话:“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句话意思是成功的大门从来都是向意志坚强的人敞开的,甚至可以说是只向意志坚强的人敞开。

心目中的军训充满教官的训斥;心目中的军训是紧张与艰苦的合奏;心目中的军训更是无常地响起那集合手哨音,还有那瓢泼大雨下的大集合、严训练;心目中的军训生活成百上千次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闪现在我的眼前。但我还是满怀欣喜与信心地去拥抱我向往已久的军训。

在军训中,很苦很累,但这是一种人生体验,战胜自我,锻炼意志的最佳良机。心里虽有说不出的酸甜苦辣,在冒着风雨雪恶劣天气,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快乐,一种更好地朝人生目标前进的勇气,更增添了一份完善自我的信心吗?

我满怀信心地开始了真正的训练。教官一遍遍耐心地指导代替了严厉的训斥。训练场上不但有我们整齐的步伐,也有我们阵阵洪亮的口号声,更有我们那嘹亮的军营歌曲。

站军姿,给了你炎黄子孙不屈脊梁的身体,也给了你龙之传人无穷的毅力。练转身,体现了人类活跃敏捷的思维,更体现了集体主义的伟大。不积滴水,无以成江海。没有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就不可能有一个完整的,高质量的方队。训练的每一个动作,都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合作的力量,以及团队精神的重要,我相信,它将使我终身受益,无论在哪个岗位上。

其实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也应该印满一条自己脚步的路,即使那路到处布满了荆棘,即使那路每一步都是那样的泥泞、那样的坎坷,也得让自己去踩、去踏、去摸索、去行进!我想那样的路才是真实的自我写照,决无半点虚假伪装之意。

很快的,很快的,我的军训生活即将结束了,不知道自己是喜,还是悲。

军训之前自己还是个老师,记得自己在军训之前说过:“军训反正没什么用的,大伙都是这么说的”。难道不对吗。一直以为军训在委屈我们,即使训练的再多那也不过是短暂的,现在又不是我们上战场打战,既然我们在这里学习,我们就要去做学习该做的,未来假如真有战争的话,那也是轮不到我们的,更何况现在是和平年代呢。一直抱着这个念头很委屈的去参加训练,尽管冒着风雨雪恶劣天气,我还是有话不敢说,因为同事们都在努力坚持着。我放弃了反抗的念头,继续让那崭新的军服湿漉。一天过去了,没什么感觉,那一晚我睡不着,我去体会今天的所思所想,打算去忘记今天的辛苦,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它在我的脑海里记忆犹新。

如果我们不随时看到自己的不足,用新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头脑。“学然后知不足”,这是前人的经验总结,也应该作为我们不断前进,奋发努力的座右铭。

不论是孟夫子得“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是范晖的“同舟共济,患实共之”,说的都是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协作,可见“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我们有热血更有燃烧热血的个性,我们独立更有独立后对事物独特的见解,而“团队精神”正是将我们的个性融合,在达到目的的同时也让我们尽展个性。在集体中,我们学会了相互包容,彼此谅解;学会了忍让,一时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尽显无疑,而我们也在团体中真正实现了自我价值。

“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我们以实际行动为军训生活画上了完美的句号。我将全力以赴迎接工作上更大的挑战,争取做得更好!在这次军训中所学到的知识,教给我的学生们,让他们做到不怕苦、不怕累,让学生们体验军训生活带给他们无限的快乐。

推荐和平之都心得体会总结四

我们无法计算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的意义。

每当谈到抗美援朝战争,现代社会的舆论就充满复杂。我们为何而战?长眠在朝鲜冻土中的中华儿女,国家的利益和战略缓冲,进入中国台湾海峡的第七舰队,今天朝鲜对我们的态度,赢得世界的尊重,铁幕下的饥饿,军人的忠诚与勇敢,韩国的繁荣,军队转变为国防的象征,价值观的转变,出色的战术,千变万化,令人无法评价。

而在那万花筒般的文字深处,我所看到的只有两个字—尊严。

在日本,我阅读了大量关于甲午战争的史料。出乎意料的是,战争爆发之前,日军不但没有打到山海关的思想准备,甚至没有打过鸭绿江的作战计划!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日本人虽然知道它的软弱,几百年前丰臣秀吉在大明的炮声中忧病而死留下的恐惧,依然使日本迈不开侵略的步伐。

是谁让日本军队杀进了中国?

日本人的记载有些荒唐—因为在平壤缴获了叶志超丢弃的大量装备,日军士气大振。清军陆军的行营炮和连发枪比日军的装备还要先进,却一触即溃,令日军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然而,他们还是遵令在鸭绿江停了下来,并没有敢轻易渡江。

这时,对岸却来了一支清军骑兵—这就是所谓的“八旗铁骑”了。日军只有三十人的先锋部队隔江开枪射击,并且就地准备掘壕防守。不料清军几百人的马队立即蜂拥而逃,丢盔弃甲!于是日军小队长就自作主张渡江追击,后续的日军随即跟上。

违抗命令如何?胜利者是不受责备的。确切地说,这些违抗命令的日本兵只是发现了一个事实。

从那一刻,中国的尊严,在日本人的心中已经荡然无存了。

从那一刻,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种子已经发芽。只要中国稍有反抗,日本就要“膺惩支那”,因为,在日本人眼里,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根本不配有“尊严”二字。

在日本人眼中是这样,在作为盟军的美国人眼中又是如何?电影《海鹰》里面有一个美国兵用手电筒在国民党军官脸上照来照去的情节,那完全真实。在兰姆迦的军营里,中国的将军受到的就是这种待遇。包括中国军队的统帅蒋介石,史迪威都可以毫不在乎地称他为“花生米”。中国台湾的朋友讲,美国人的骄横跋扈,使民族自尊心很强的蒋介石也无法忍受,乃至派蒋经国砸了美国在台北的办事处,然后托词暴民所为,赔钱了事,为的就是出一口气。

也只能出一口气,还是要赔钱的。蒋老先生并非不爱国,他没有办法,谁叫国民党的军队一个师让日本人一个营追着跑呢?

那个时候,中国人没有尊严。

有人说,尊严有什么用?为了这个尊严在朝鲜失去了几十万人命呢。

没有正常人喜欢战争,特别是中国人,中国人从来不是一个好战的民族。尊严,不是一种轻飘飘的感受,不是一种帝王的享受。尊严是用事实宣告,中国,真的不再那样轻易被征服了。

没有尊严的国家,就是在引诱他人入侵、蹂躏的国度。古人云,“天与之财,不取不吉”。这是历史上不能改变的事实。抗战前中国不是没有军队,几百万呢。中国也不是没有爱国者,_是巨人,孙中山也是,甚至袁世凯在死去的时候也自负地哀叹—“为日本去一大敌”。但是,人家还是来了。因为知道你中国好欺负,大好河山,你看不住你的家。

我们尊重为自由而牺牲的勇气,而我们也知道,平等自由这回事,是有尊严的人、有尊严的国家之间的事情,所以,在朝鲜这块土地上,我们宣告的,就是我们有这样的权利。

美国人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立了一座朝鲜战争纪念碑,在纪念碑上写的话是“自由不是无代价的”,它的含义是:在朝鲜战争中牺牲的或者在越南战争等各地战死的美国兵,包括“二战”中在欧洲、在太平洋各岛战死的美国兵,他们是为自由而牺牲的,也就是说,美国今天能有一个自由的社会是得益于这些人的。

抗美援朝战争打完之后,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到中国来侵占一个县城。跟中国讲条件。抗美援朝战争为我们赢得了尊严,也让我们拥有了享受和平的权利。从那以后,直到今天,对中国动武就成了一件令人疑虑重重的事情。

为我们这些普通人赢得了和平的权利,志愿军的牺牲,得利的不是一家一姓一个政府,而是所有的中国人—甚至包括那些可能因为对中国发动战争而死的外国人。志愿军的血,为我们这些普通人而流。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牺牲者,与青山同碧。

我们应该感激。

人们常常忽视已经到手的东西,那么,为了不让我们在得到之后忘记,也许有一天,我们也可以修一座碑,不单纪念朝鲜战争的死难者,也纪念抗日战争和历次卫国战争中的牺牲者,那碑文或许就应该是:

“尊严不是无代价的!”

这部《决战朝鲜》,我以为,就是为这些牺牲在朝鲜的中国军人,在我们心底树起这样一座纪念碑。感谢作者的辛勤劳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