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世纪宣言心得体会和感想 《世纪宣言》(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20:48:44 页码:13
世纪宣言心得体会和感想 《世纪宣言》(2篇)
2023-01-05 20:48:44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世纪宣言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经查阅资料,我了解到《共产党宣言》被写成的历史背景,1847 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马克思、恩格斯取得一致认识,并研究了宣言的整个内容和结构,才由马克思执笔写成,《宣言》是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最具影响力的纲领性文献。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一切社会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 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成 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

《宣言》主要由序言和四章组成,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第三章《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分析了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分为反动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论述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说理层层深入,逻辑严谨,语言铿锵有力。

《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刻分析资产者和无产者产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提出了震撼世界的科学论断: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以及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以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一直到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不难看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所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甚至共产主义取代是大势所趋。可见,《共产主义宣言》准确的分析了世界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共产党宣言》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共产党宣言》批判当时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对空想社会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共产党宣言》阐述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队伍的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斗争策略,指出为党的最近目的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的之间的联系。《共产党宣言》最后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并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宣言》对共产党人提出了夺取资产阶级政权后的任务并指明了长期奋斗的目标。

《共产党宣言》系统、集中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消灭私有制”,然后“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 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人不屑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 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才能达到。”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神州大地上凝聚了无数华夏儿女的智慧、勇敢,他们为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奔走忙碌,甚至不惜用鲜血、用生命来寻求救国良方。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兴起和开展,证明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封建主义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桎梏,再不换血就会被历史的车轮碾压得支离破碎。孙中山同志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旧中国人民依然无法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惨状。而后来,蒋介石领导的资产阶级政权对下层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对共产党人的围捕和屠杀,更加证明了资产阶级的剥削性和排挤性。

再看世界,《共产主义宣言》成功掀起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终结了封建统治并推翻了资产阶级新政权,最终使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五四运动中,我国的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作为终身奋斗的理想和践行目标。于是在饱受战争之苦、列强剥削之罪,硝烟弥漫的土地上生出共产主义的萌芽,共产党,一个给中国带来希望、未来的党派产生了,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取得了八年抗日战争的胜利、四大战役的胜利,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建立了社会主义新政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共产党宣言》星星之火燎原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

从《共产党宣言》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浓缩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显示着中国共产党奋斗发展的辉煌。以毛泽东、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五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臶。回顾中华民族顽强奋起的历程,必然发现一个坚强的民族脊梁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必然发现一个伟大的思想灯塔它就是马克思主义。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没有哪一篇能够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心魄。这不仅在于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 基本理论,还在于它鲜明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强调 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在百年之后直接影响了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政治方针,推动了中国的发展。

《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共产党宣言》中指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但现如今社会主义正接受严峻考验,无论俄罗斯还是中国,党内部分党员干部早已忘记入党宣誓,人民的公仆却没有完全按照共产党人的标准去做,相反有些人却利用工作之便或是权力来谋求个人利益,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希望中央的巡视组能把“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打贪原则落实到实处,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路障。

作为21世纪青年大学生,我相信我们更要有五四青年一般为理想奋斗的热情和激情,通过读《共产党宣言》进而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深入研读,扎实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将来工作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对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坚决说“不”,为中国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我坚信社会主义的种子将会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

推荐世纪宣言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篇纲领性的经典文献,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和共产主义的必然未来,充分阐明了“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

立的运动”的历史必然性和价值合理性,把科学性和价值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机统一,彰显

了马克思主义“造福人民,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的基本价值追求的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2月,是马克思主义同国际工人运动第一次结合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

标志。《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

大的理论指引,开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局面。

时值《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之际,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这部经典,找寻共产党人的初心,对于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具有特别的意义。

《共产党宣言》科学阐明了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

97年来,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处于

顺境还是逆境,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

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

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我们的信仰,即马克思主义。这个信仰就是由马克思所倡导的、被共产党人所坚守的灵魂:造福人民,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

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写的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用优美的语言、铁的逻辑,充满激情地回答了人生的理想和价值:“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

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

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

下热泪。”“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这样的人生才是崇高的和有意义的。这不正是我们共产党人一直所坚

守的“造福人民,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这一核心价值观吗!

《共产党宣言》把这一崇高理想正式表达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

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当时的社会现实恰恰是资本主义人的不自由、不平等,人与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必须拿起革命的武器,打破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在那里面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

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在《共产党宣言》最后,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提供了这样的方案,发出了这样的号召,“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

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

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

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马克思为什么要宣传革命,为什么要投身革命,为什么要做一个革命

家,很显然,革命只不过是手段。革命的目的归根结底在于大多数人的解放、自由,以及为大多数人谋福利。

《共产党宣言》深刻论证了共产主义运动的科学逻辑

《共产党宣言》的每一个结论,都不是强加给人的,而是在字里行间自然走出来的,这完全是逻辑的力量。这个逻辑就是辩证法。对于辩证法的实质,马克思曾有过深刻的论述,“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夸夸其谈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

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

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共产党宣言》按照辩证法的逻辑,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合理性进行充分肯定,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得出了彻底否定的结论。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

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

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资本主义创造了如此巨大的生产力,这是它的历史合理

性所在。但是,这也恰恰成为它自己要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

了。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

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赖

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在这些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封建社会的生产和交换在其中进行的关系,封建的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组织,一句话,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它变

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而且已经被炸毁了。

”“现在,我们眼前又进行着类似的运动。资产阶级的生

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重复中越来越危及

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商业危机就够了。”“资产阶级的关

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

资本主义应该灭亡了,也必然会灭亡,“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两个必然”的科学社会主义结论,就在辩证法的科学逻辑中自然而然走了出来。

《共产党宣言》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精神家园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那么,这个“脉”是什么?最根本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造福人民,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

毛泽东思想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因为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人民的解放。它回答了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即我们革命是为了什么?为了更好地造福人民、为人民谋福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因为它把“三个有利于”作为评价一切改革

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最终落实到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它回答了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即改革是为了什么?为了更好地造福人民、为人民谋福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谋篇布局,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自始至终贯穿了“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根本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