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红茶泡茶心得体会和方法 红茶茶艺冲泡心得体会(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22:26:52 页码:7
红茶泡茶心得体会和方法 红茶茶艺冲泡心得体会(三篇)
2023-01-05 22:26:52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关于红茶泡茶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2、一壶好茶,是每一片茶叶共同创造的净土。说珍惜世界,先学习在社会这壶茶里,做一片茶叶!当我们这样想时,喝茶的时候就异常能品位其中的清香。

3、浓茶解烈酒,淡茶养精神,花茶和肠胃,清茶滤心尘,茶之德也;乌龙大红袍,黄山素毛峰,南生铁观音,北长齐山云,东有龙井绿,西多黄镶林,茶之生也;茗品呈六色,甘味任千评,牛饮可解燥,慢品能娱情,茶之趣也。

4、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

5、白衣不至酒难赊,兀坐晴窗独饮茶。

6、茶爽添诗句,天清莹道心。

7、喝茶:当饮料解渴,生理需求。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形,讲究水质茶具茶境,喝时能细细品味,精神需求。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社交需求。茶道: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到达精神上的享受,尊重及自我实现需求。

8、此地千古茶国,满城都是君子。寻味君子知味来,伴香雅士携香去。

9、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10、饮茶未胜薄酒倾,若人所辱伊人荣。

11、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坐。

12、吃茶吃味道,看戏看成套。

13、一杯茶在手,人缘茶缘善缘法缘佛缘尽在其中。在一壶茶里,每一片茶叶都不重要,因为少了一片,仍然是一壶茶。可是,每一片茶叶也都十分的重要,因为每一滴水的分芳,都有每一片茶叶的本质。

14、茶的滋味,大抵在其或苦或甜,或浓或淡色味交织之中,品出一种淡定的人生,一种不可释怀的人生,一种笑看风轻云淡的人生。

15、二两茶叶一斤盐,斤半茶叶有衣穿,改善生活在眼前;一斤茶叶十斤钢,四斤茶叶百斤粮,建设祖国富双强。

16、闲非闲是都休管,渴饮清泉困饮茶。

17、只好岩花苔石上,煮茶供给赵州禅。

18、鸟幽声忽断,茶好味重回。

19、身健却缘餐饭少,诗清都为饮茶多。

20、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21、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22、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23、浮生不在,茶语清香,注一湾水,取一瓢茶,入壶出汤浓稠甜蜜。观而赏其妙,闻而悦其香。

24、烫茶伤人,糖茶和胃,姜茶治痢;饭后茶消食,空腹茶心慌;午茶提神,晚茶失眠;隔夜茶伤脾,过量茶消瘦;淡茶温饮,清香养人。

25、欲访踏歌云外客,注烹仙掌露华香。

26、不应辜负花枝去,且嗅清香倍饮茶。

27、茶是草,客是宝,得罪茶商不得了。

28、细嚼花须味亦长,新芽一粟叶间藏。

29、石鼎火红诗咏后,竹炉汤沸客来时。

30、佛能洗心,茶能涤性。苦中有甜,甜中是苦,先苦后甘,人生亦如是,如饮黑茶。生活禅,幸福茶,禅洱茯茶,一生幸福。

31、喝一杯茶是一种茶缘,在不一样的地点品饮守候着不一样的缘分。结缘,无论是结人缘,结茶缘,还是结佛缘,结法缘,都体此刻一个“善”字上。

32、壮志锁磨都已尽,看花翻作饮茶人。

33、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

34、把茶冷眼看红尘,借茶静心度春秋。

35、人生就像一杯茶,不能苦一辈子,但要苦一阵子。

36、如今堂上时相见,分付饮茶谈笑中。

37、一片茶叶丢到壶里就被遗忘了,喝的人在喜欢一壶茶的时候并不会去单独赞叹一片茶叶。一片茶叶是不求世间名誉的,这就是以清净的心去施,不求功德不求福报,只是尽心尽意地奉献自我的芳香。

38、茶有茶道,吃有吃道。

39、薄酒终胜饮茶,丑妇不是无家。

40、丑妻终胜长为客,薄酒能无更饮茶。

41、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

42、茶为万病之药。

43、年有四季,天有四时,喝茶有益,喝茶有异。一年春喝绿茶,夏饮红茶,秋冬黑茶;一天当中上午绿茶,午时红茶,晚上黑茶,健康相随。茶者,今年,明年十八。

44、在又苦又甜的茶里,能够领悟到生活的本质和哲理。

45、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万年世界。

46、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之交醇如茶。

47、开始入门,觉得喝茶舒服有品味爱屋及乌喜欢茶具;成高手,感受香醇韵滑等等,看出品种产地制程等;之后,从茶汤看见春天看见人生,进而看见宇宙甚至无极;最终,茶汤,还是茶汤,是真水无香,是无味之味。

48、饮茶除假寐,闻磬释尘蒙。

49、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50、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

51、客行有债频沽酒,老怕无眠戒饮茶。

52、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藏蒙族喜报捷音一壶春暖,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53、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

54、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55、从“禅茶一味”角度而言,结缘者结四缘:结人缘,结善缘,结茶缘,结佛缘。以此心此缘创造善因善果,成就善因善果;从茶人角度而言,缘分本就是一杯茶,生命伊始,茶在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

56、高山茶叶,低山茶子。

57、饮茶作别出萝门,相送犹怀握手温。

58、在千千万万的人当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禅者和茶者。在千千万万年当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好赶上了,那也没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吃茶了吗?

59、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60、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沈烧处碧凝烟。

61、烟酒是亲家,烟茶是冤家。

62、大抵,茶的妙处,抑或能够从中品出一种人生的滋味!

63、雅倩樊蛮诵长恨,饮茶亦可拟芳斟。

64、本为饮茶妨睡早,强寻诗句拟寒山。

65、人生就是在品茶中思索,在品茶中感悟,在品茶中成长。

66、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

67、茶好客自来。

68、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69、或吟诗一章,或饮茶一瓯。

70、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71、升堂饮茶礼未毕,索纸为画云山图。

72、草堂荒产蛤,茶井冷生鱼。

73、布施,犹如加一片茶到一大壶茶里,少了我这一片,看似不影响茶的味道;其实不然,丢进我这一片,整壶茶就有了我的芳香。虽然我施的很小,也会充满每一滴水。

74、饮茶胜饮酒,聊以送将归。

75、茶道讲究五境之美——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76、借得梅上雪,煎茶别有香。

77、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78、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79、中国人有一个说法:“茶如隐逸,酒如豪士;酒以结友,茶当静品。”喝酒能够熙熙攘攘呼朋唤友,而喝茶还真是一件清静的事。

80、冰冷酒,一点水,两点水,三点水,丁香茶,百人头,千人头,万人头。

81、高山出好茶,名山出名茶,名茶在中华。

82、恰似饮茶甘苦杂,不如食蜜中边甜。

83、茶事,人生事。

84、人生就像一杯茶。第一口苦,第二口涩,第三口甜。回味一下,甘甜清香。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甜是它的馈赠。

85、分将默坐更搜句,肯以衔杯当饮茶。

86、从来佳茗似佳人。

87、日出日落,春种秋收,该来则来,该去则取,生活其实很简单。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如饮禅洱,随心,随性,平淡而醇厚,简单而真实。丑别寅来,虎年运。

88、吾年向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

89、日子,不是忍耐,就是等待。不如以茶静心,过得从容。奋斗,不是忍耐,就是等待。不如以茶敬心,赢得坦荡。爱情,不是忍耐,就是等待。不如以茶净心,爱得真洁。人生,不是忍耐,就是等待。不如以茶尽心,活得纯粹。

90、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关于红茶泡茶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甲方(采购方):

乙方(供货方):

甲、乙双方在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基础上,经友好协商,达成共识,签定茶叶供货合同书。

一、供货产品、期限

1、供货产品:乙方为甲方提供黑茶、红茶、青茶、绿茶、白茶和黄茶及茶具等品种,具体名称及报价参照附件《茶叶配送价格表》。

2、合同期 年,从 年月日至 年月日止,合同期限满后,双方满意方可续约,在同等条件下,乙方有优先供货权。

二、定货、供货、价格、费用结算:

1、甲方应提前一个工作日下定单,并详细说明茶叶送达的时间、茶叶名称、规格、数量和包装。

2、乙方茶品均采取冷藏保鲜,以便保证品质,根据甲方所定茶叶清单再进行分装,于次日送达。

3、原则情况下:乙方向甲方出据送货单,甲方向乙方出据入库单,双方同时备有乙方的送货单和甲方的入库单。

4、当月送货,当月号到次月 号之前完成核对单据事宜,次月 号到 号完成货款结算工作,遇节假日顺延。

三、附则:

1、在合同有效期内,如发生其他违约事项或分歧,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需提起诉讼时,双方确认诉讼管辖地为乙方所在地法院。

2、签订本合同时,甲乙双方应提供企业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明及法人授权委证书,企业有关资质证明。未尽事宜,双方可另行商议。

3、本合同经甲、乙双方加盖公司印章或合同专用章后生效。合同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同等法律效力,双方签字盖章即可生效执行。

4、本合同空格手写部分与打印部分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5、本合同货币均为人民币。

甲方: 乙方:逸和轩茗茶

代理人或法人 代理人或法人:

签订时间:年月 日

关于红茶泡茶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山县四道“文化盛宴”越做越“丰盛”

近年来,湖北省英山县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着力打造毕昇文化、黄梅戏文化、茶文化、群众文化四道“文化盛宴”,文化精品迭出,好戏连台,为“中国茶叶大县、湖北山区经济强县、大别山生态旅游名县”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毕昇文化:英山是我国四大发明家之一毕昇的故里。近年来,英山县围绕毕昇做文章,巧打“毕昇”牌。省、市有关专家、学者,先后在英山县召开了三次毕昇研讨会,撰写论文20余篇,连续4次参加中国印刷史学术研讨会,编辑出版了首期《毕昇研究文集》,毕昇研究工作已引起东亚科学史图书馆、韩国、菲律宾、德国等国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使毕昇故里———英山县的知名度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该县还先后建起了毕昇纪念馆、毕昇森林公园、毕昇广场和毕昇大峡谷漂流,全县以毕昇人文资源命名的品牌达100多个。由马民权、张渐秋、涂耀坤合著的电视剧本《传奇毕昇》初稿已完成,得到了省内文史专家的首肯。

黄梅戏文化:英山的地方剧种以黄梅戏、大别山民歌为主,特别是黄梅戏剧种在英山得到了发扬光大。英山县黄梅戏剧团创作演出的大型现代黄梅戏《银锁怨》演进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天堂梦》获得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天职》去年以来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6次播出,首开了湖北省县级剧团精品剧目在央视展播的先河。

茶文化:英山是中国名茶之乡。英山茶叶,传承千年。早在唐代,英山的“团黄”、“圻门”就与安徽的“黄芽”并称“淮南三茗”,作为贡品送往长安。从1992年至今,英山县已连续举办了17届茶叶节,每届茶叶节以突出名茶之乡的茶乡特色为中心,举办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了节日气氛,推进了茶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收到了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好效果。唱茶歌、跳茶舞、写茶诗、演茶戏已成为茶叶节等重大节日必不可少的一道“文化大餐”。

群众文化:英山以广场文化为抓手,农村基层文化活动日趋活跃。县委、县政府把广场文化活动作为建设文化大县的亮点来抓,丰富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据统计,2006年以来,全县共组织大型广场文化活动30多场次,50个部门、单位参加,演出人员达200多人次,观众达10万人次,基本做到“每月一主题,每周有活动”。县剧团每年在农村演出200余场,电影公司送电影下乡2000余场,图书馆协助兴建“农家图书室”80多个,持证读者3175人,文化馆辅导“夕阳红”、“映山红”、“采茶戏”等民间文艺团体文艺节目100余个。文化活动中心每月组织大型文化活动2场以上,每场观众5000余人。每年的元旦、春节、茶叶节、五一、七

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全县各地都举办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

走进英山:毕昇故里茶飘香

谷雨茶香溢,四月尽芳菲。走进地处大别山南麓的毕昇故里----湖北省英山县,只见山更新,水更秀,茂盛的林木郁郁葱葱,争艳的杜鹃竞相开放。

而更引人瞩目的是满山满园鲜嫩欲滴的春茶。一座座苍翠的茶山,一片片青绿的茶园,仿佛一条条巨大的青龙,磅礴,逶迤,盘旋,婉转,构成如此美丽的画卷。

更美丽的画卷,是茶山茶园中显现和展示极富神韵的动感。在殷实土地上沐浴岁月沧桑的茶山茶园,又宛若浩大无比的天然绿毯,如茵如荫。美丽的采茶女点缀其间,双双巧手,缓缓移动,悄悄忙碌,是深山茶园中最美的风景。茶山茶园中传递的新鲜空气,一丝丝,一缕缕,一股股,一阵阵,流动,飘荡,弥漫着温馨醉人的清香。

千年绿茶,重放馨香异彩

英山是中国名茶之乡。英山茶叶,早有盛名,传承千年。远在唐代,英山的“团黄”、“圻门”就与安徽的“黄芽”并称“淮南三茗”,被选为贡品运往长安,享有“鄂土茶称圣,英茗味独珍”之美誉。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这些传统和优势没有发扬光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

来,英山大力实施“特色立县”战略,坚持“农业抓特色,特色抓茶叶,茶叶抓质效”的发展思路不动摇,瞄准市场,立足资源优势,把茶叶作为兴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跑遍英山县,村村见茶园”,此话不假。英山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回报。据统计,全县茶园面积已发展到20.99万亩,茶叶产量2700.9万公斤,系列产值12.15亿元,茶叶产值占农业产值的38%以上,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40%来自茶叶产业,茶叶产业规模位居湖北前列。英山县先后被国家授予“中国茶叶之乡”、“中国绿茶(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和“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称号,是湖北省政府命名的“湖北茶叶大县”,英山县政府获“中国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茶叶,已经成为英山名符其实的重要支柱产业。

一个“立足英山,辐射全国,内外结合,多头并进”的茶叶产销格局基本形成。北京、济南、武汉、南京、江苏溧阳、苏州等大中城市,英山茶叶有着较好的知名度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现在,英山已成为《全国茶叶优势区域发展规划》中名优绿茶基地之一。“色泽翠绿,香高持久,滋味浓醇,汤色清澈”。英山茶叶凭借品质的超凡俗脱,不仅名扬全国,走进各大城市的超市,而且远销美国、欧盟、非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英山人终于发现了祖宗留下的这份“宝藏”,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大力建设大规模、高标准的茶叶基地,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全力打造“英山云雾茶”品牌。产茶,在“弹丸之地”的英山,又一次重放出氛围浓厚意味深长的馨香异彩。打造品牌,形成合力活力

“品牌就是走向市场、占领市场的命牌,要把‘英山云雾茶’打造成全省、全国的知名茶叶品牌!”英山县长张树林满怀信心,坚定信念,无限畅想,掷地有声,对茶叶品牌有着深刻而独特的真知灼见。

于是,英山走与科研单位携手合作开发的道路,集中力量主攻名优茶,推进茶叶上档次、创名牌、出精品,坚持一个标准组织生产,一个品牌对外宣传,既做大了茶叶品牌,又促进了茶叶质效提高。

通过招商引资、整合重组、政策扶持等措施,着力培植了一批产业“龙头”,全县有10多家龙头企业和30多家骨干茶场参与了名优茶、大宗绿茶、砖茶、红茶、乌龙茶、精制出口茶生产。县农业银行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先后积极提供3.8亿元,给予茶叶产业发展强力的信贷支持。县农业局、质监局等部门组织科技人员到乡镇、茶叶企业进行科技服务,积极探索绿色防控体系,全面推广以空中挂灯、园中插板、生物机防为主体的绿色防控体系,并与生态茶园、绿色食品认证的有机结合,促使全县科技兴茶上水平的同时,“英山云雾茶”品质得到不断提升。全县现拥有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有2家企业被评为“湖北省茶叶出口重点加工企业”,有1家企业被评为“湖北省茶业十强企业”,有1家企业被评为“湖北省十佳名优加工企业”。2011年4月,组建成立了“英山云雾茶业有限公司”,成为全县最大的绿茶精制加工企业。今年年初,英山县委、县政府高昂创业创新大旗,又果断决策,突出龙头带动,着力打造“茶产业城”,努力把英山建设成为中国茶叶大县和大别山区重要的茶叶聚散地。

“色澄碧而清洌,味馥香而沁芳”。加强茶叶品牌建设,成功地生产出“英山云雾茶”系列名优产品,其先后荣获“湖北十大名茶”、“湖北名牌产品”、“湖北十佳文化旅游名茶”等称号,有效地增强了茶农和企业的质量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空前地提高了全县茶叶的市场竞争力。2009年,“英山云雾茶”荣获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1年10月,被省农业厅认定为“大别山生态名茶”称号,12月份荣获农业部“2011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英山云雾茶”已成为响当当的标志性品牌,终以“片片绿叶,杯杯香醇”以及“形美、色绿、香高、味醇”的品质特色而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村村有茶场,山山出佳茗”。品牌建设带来效益的提升和放大。茶叶,提升了英山在全国的地位,更改变了英山人民的生活。产品销售扩大了市场份额,提高了销售价格,促进了茶农增收,走上了致富之路。全县80%的农民住进了楼房,已建成55个新农村示范村,涌现出乌云山、河南畈、宋家榜、百丈河等依靠茶叶产业发展建设新农村的先进典型,使英山新农村建设走在了全省、全市前列,被誉为“大别山的一面旗帜”。

“一天一斤油,一月一身绸,一年一栋楼”。这是英山茶农种茶致富生动形象的写照。位于鄂皖交界处的杨柳湾镇河南畈村发展茶叶产业,户平茶叶达2.5亩,全村人均纯收入的80%来源于茶叶,成为全县产茶大村。如今,这里家家户户不仅住上了小洋楼,而且垸垸修通了柏油路,成为闻名遐迩的文明新村,村党支部还被中组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叶雪平,英山县绿屏茶叶有限公司的老总。短短几年内,他以茶为业,开拓创新,在全县建起了第一个集产购销茶于一体的民营企业。目前,总资产达1000多万元,年销茶800多万元。

特色立县: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实施‘特色立县’战略,促进英山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落实向‘中国茶叶大县、湖北山区经济强县、大

别山生态旅游名县’目标迈进的战略举措,是推进英山县域经济特色化、外向化的有效途径,是争创大别山创业创新先锋区的重要‘抓手’。茶叶,已成为英山走出湖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承载着英山人民谋发展、奔小康的憧憬和希望。”4月13日上午,在英山县举行“全民阅读活动暨毕昇讲坛启动仪式”上,县委书记陈武斌就弘扬英山“茶文化”发表激动人心的演讲,精彩而又响亮。

“通过专业市场,将英山茶叶市场形成对接,让茶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历任英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大家”领导高瞻远瞩,达成共识,竭力接力。从1992年开始,英山每年举办一次茶叶节,并将茶叶节搬到武汉、北京,令人大开眼界。500克“英山云雾”茶中的极品,拍出了12800元天价。从1992年至今,英山县已连续举办了21届茶叶节,无不收到了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好效果,夺取了一次次一年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今年茶叶节,英山县委、县政府以突出名茶之乡的茶乡特色为中心,以“生态茶城·人文英山”为主题,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以节促产,以节促销,外拓市场,内兴产业,树品牌,壮支柱”的形式,主办“茶企评优、茶品争艳、茶厂奠基、茶城欢歌、茶节盛典、茶动江城、茶园踏青、茶香远播”一系列内容新颖、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活跃节日气氛,致力推进茶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唱茶歌、跳茶舞、写茶诗、演茶戏,已成为茶叶节等重大节日必不可少的一道“文化大餐”。坐落在异峰突起、绵延多姿的山峰中的红山镇乌云山村,利用其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建“农家乐”,建茶叶景点,开发“茶叶自采自制”旅游项目,将茶叶产业与旅游完美结合,使昔日名不见经传的穷山沟变成今日“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茶叶式公园。“人间四月天,茶叶看英山”。天然优越的生态环境,特色鲜明的茶叶产业,给复苏的英山经济带来空前的繁荣,更给英山人民带来莫大的福祉。

毕昇故里茶飘香。走进毕昇故里英山,人们看见这里不仅有享誉全国的温泉胜景,不仅有风光秀丽的山水奇观,而且更有传奇的特色,丰饶的物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