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科学防汛心得体会实用 防汛期心得体会(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6 09:05:26 页码:14
科学防汛心得体会实用 防汛期心得体会(四篇)
2023-01-06 09:05:26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科学防汛心得体会实用一

关键词: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实验 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 猜想和假设 实验方案 数据处理

作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一般来讲,我们进行科学探究都要遵循以下步骤或流程:

“现代科学之父”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进步”。

问题是创造的先导,是思维的起点,具有问题意识是一个人有所创新的前提与基础,是否具有问题意识,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因循守旧之人与开拓创新之人的分水岭。

我们提出的问题首先应该是科学的,不能反科学或伪科学,而且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可以探究的、值得探究的。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我们所能提出的问题应根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却不能脱离生活和实际经验,提出的问题应在其力所能及范围之内,即有能力应用已有的物理知识,加上部分未知的物理知识,利用科学的方法与思想,或独立或协作地予以解决。

提出问题后我们还必须明确问题,明确问题是为提出假设或大胆猜想奠定基础。从物理学的角度较为明确地阐述该问题。

让学生做假设和猜想,就是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和实验经验,对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问题的答案提出猜想与假设,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概括世上的一切,推动着科技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讲,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郅庭瑾先生认为,高中生业已具备以理论型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具体体现在:

①学生可以通过假设进行思维。按照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途径,经过一系列的抽象逻辑过程,达到目的。

②学生思维业已具备预设性,在解决问题之前,学生已采取了一定的方式和手段。

③学生思维已渐进形式化。中学生开始逐步地由具体运算思维占优势发展为形式思维占优势,不仅能够进行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而且能进行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高中生在他们的实践与学习中,已能够完成从具体上升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去获得具体知识的完整过程。

④高中生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的明显化。

⑤学生思维能跳出旧框框,创造性思维已获得迅速发展,开始追求新颖、独特的东西,形成了自己对事物的独特见解。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大胆猜想,只有想象,才能尽可能多地突破旧有知识的羁索,打破时空的限制,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尽可能地全方位思考。合理的或大胆的猜想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无意中的直觉往往可以打开解决问题的大门,激发创造的灵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一种大胆而有根有据的判断往往也可以突破层层迷团,实现探究的目的。

方案是种思想,是个预设,只有经过多次尝试才能完善;方案是盏街灯,是座灯塔,指引着我们有目的有步骤地完成实验或既定目标。方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验步骤是否井然有序,关系到实验数据是否真实可靠、是否切实可信,关系到实验结论是否有代表性、是否具有普遍性。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好就好在实验设计的巧妙,设计的合理,设计的浑然天成。为此:

①方案中的仪器应选材合理,便于准备,不能要求过高。在确定实验方案之前,应首先学会正确操作和熟练操作,特别要注意应该注意的事项。

②探究过程应尽量清晰,各步骤间衔接流畅,表格设计合理,应尽可能多地确定实验方案,尽可能多地进行实验,并由此比较各个方案的优缺点,确定最佳方案,同时若其中某个实验被确认失败的话,也可以尽快选择其他实验方案。

根据实验方案,按照说明书正规操作,操作时应注意安全(包括仪器安全和人身安全),实验中要如实记录数据和实验现象等,利用观察、实验或其他方式方法,多渠道多形式地收集实验数据和信息。

尽可能地收集实验数据与信息,目的是尽量减少偶然误差的干扰。收集到的信息越多,越有利于我们做定性分析;数据越多,越有利于我们做定量的计算。当然,为了更好地逼近实验结论,我们除了实验手段外,还可以从多种信息源上采集和获取信息,以弥补实验手段的不足。

整理完所收集到的数据与信息后,就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应用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分析和归纳,找出规律,尝试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处理得出结论,并对实验结果予以解释和描述”,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得到哪些反馈呢?

用自己的语言去总结实验结论时,需要注意的是实验结论一般应具有以下特征:

①条件相当严格,不能任意扩大或缩小;

②实验方法相当完善,当然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③表述简洁而严明,应尽量用严密且准确的科学术语来描述,且具有相当严谨的逻辑。

通过实验,汲取失败的教训,积累成功的经验。实验后要提交实验报告,报告中要科学地表述自己的探究思路、过程、方法和结论。踢过足球比赛的大都知道“我们在比赛中,既要注重自己的积极突破,又要注重团队的团结合作”的道理,同样在科学探究实验中,自我自主探究与交流协作也一样重要。在合作中注意既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实验方案,也要能够积极听取他人的建议,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成果。只有我们亲身亲历科学探究,才能收获一种习惯,养成一种意识,养育一种能力,这对我们今后无论是学业还是事业都是极其重要的。

下面以“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力之间的关系”的实验为例,简要探讨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和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简而言之,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体现在速度的改变上,而速度发生变化就表明物体具有加速度,因此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或具有)加速度的原因。同是一辆静止的汽车,施加的牵引力越大,至某一速度所需要的时间越短。由此我们不妨假设加速度与力成一次函数a=kf+b,同时假设b=0。假设成立与否,还需要用实验探究和验证。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即惯性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越难以发生改变,即加速度越小,由此我们不妨假设a=b+1/km,同时假设b=0。由此,我们现在所要探究的加速度是同时与力、质量有关的,那么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按照哲学上的观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是由合外力(外因)和质量(内因)共同决定的,合外力和质量两个因素统一于影响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过程当中,同时又是矛盾的。合外力促使加速度的产生,质量则维持原有状态不变,阻碍加速度的产生。在物理学中我们研究一个物理量同时与两个或多个物理量(或因素)有关的多元问题的基本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即先保持其他物理量(或因素)不变,逐步分析所求物理量与其中某一物理量的关系,而后总结出这几个量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首先固定质量,探究加速度与力之间的关系;而后固定合外力,探究加速度与质量间的关系;最后总结出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的关系。

如果a=k1f成立,反映在a-f图线上就应该是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如果a=k2m成立,反映在a-m图线上就应该是条双曲线,然而真实地判断该图线是否是双曲线是比较复杂的,不过我们可以变换角度,将a与m成反比转化为a与1/m成正比,即反映在a-1/m图线上就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但加速度是不易测量的,因此我们需将其转化为位移,而且我们所探求的主要是a与f、m间的关系,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无须求解a的实际值。设计实验时使小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时将小车放在相同的位置,并同时打开和关闭文件夹使两小车运动的时间相等,由s=at2/2便可得出a1/a2=s1/s2。这样就将加速度转化为位移,以后做就好的多了。

教材给出了实验装置,但不甚好。一方面严格的光滑水平木板是没有的,普通实验室中的木板大都相当粗糙,不符合实验要求;另一方面,若往小盘中放砝码,好多同学放置的大都不是比较均匀,然而这样做很容易带来相当大的误差。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实验器材:上部有凹槽的小车两个,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直木板两个,大型文件夹一个,砝码若干,勾码若干,细线若干,刻度尺一把。

为记录小车的加速度,我们可以采用打点纸带,同时为避免小车与定滑轮的碰撞,可以在小车后拴两条较长的细线,细线的另一端加以固定。本实验方案舍弃砝码盘,而采用勾码,可以保证拉力在一条直线上,增减勾码即改变了小车受到的拉力。在小车上增减砝码的质量,即改变了小车的质量。

为得到近似光滑的长直木板,我们通常采用平衡摩擦力的方法:不加砝码,不系细线,试探着移动垫木,使放置在斜面上的小车近似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受g、n、f三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合力为0,得gx=f,两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就相当于f不存在。

有关科学防汛心得体会实用二

本预案旨在提高汛期对突发事件的应变本事,做到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防台防汛应急救援行动,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的进一步蔓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本部门汛期发生的各类事故适用预案。

3.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3.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3.3上海市道路交通突发事故快速处置条例;

3.4车辆道路行驶中潜在不确定因素;

3.5《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

3.6公司有关规定。

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到实处,进一步明确各级安全职责制,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同时,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针对突发事件,各级人员必须团结协作,快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坚持以人为本,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则,严格按照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开展有效应急救援工作,处理好事故善后工作。

5.1事故处理的组织结构

5.2事故处理职责分工

5.2.1部门经理是防台防汛事故处理的直接总指挥;

5.2.2部门副经理负责编制、修订防台防汛事故应急预案,根据事故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应急处置措施或适时宣布应急结束,指导事故善后工作。

5.2.3部门安全员或车管员负责对防台防汛事故做出调查、评估、报告和通报。

5.2.4部门安全员负责事故处理过程中安全工作和应急预案的日常演练等。

5.2.5部门办事员负责事故处理过程中的后勤保障。

5.2.6调压工队长或科室负责人是事故现场处理的直接**,对事故作出确定,下达指令,进取组织自救,及时恢复正常的工作秩序;必要时,报警请求援助。

5.2.7部门经理、副经理、车辆管理员、安全员、办事员组成公司防台防汛应急领导小组。

6.1处理步骤:

6.1.1出现暴雨(台风)蓝色预警或以上级别暴雨(台风)预警时,停止室外常规检修作业,各队进入应急值班状态,做好配合输配公司抢修的准备。

6.1.2车辆行驶途中遭遇突发暴雨(台风)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6.1.2.1机动车辆行驶途中遭遇突发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自然灾害时,驾驶员应迅速将车辆开至安全地带,等待救援,即时报警并报告部门防台防汛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6.1.2.2当情景紧急,危及生命安全,驾驶员和随车人员可当即弃车,撤离至安全地带,并随时坚持与本部门防台防汛应急领导小组的联系。

6.1.2.3部门防台防汛应急领导小组接报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车辆抢救被困人员和物资。情景危急时,报警请求地方政府支援。

6.1.2.4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防台防汛应急领导小组与保险部门协调相关事宜,将事故发生、处理的全过程书面上报。

6.1.3若暴雨天气有抢修任务必须出车时,做好以下防范措施:

6.1.3.1坚持良好的视野

雨天开车上路除了谨慎驾驶以外,要及时打开雨刷器,天气昏暗时还应开启近光灯和防雾灯。如果前挡风玻璃有霜气,则需开冷气,并将冷气吹向前挡风玻璃;如果后挡风玻璃有霜气,则要打开后挡风玻璃加热器,尽快消除霜气,以免看不清后面的车辆。

6.1.3.2防止车轮侧滑

雨中行车时,路面上的雨水与轮胎之间构成“润滑剂”,使汽车的制动性变差,容易产生侧滑。所以,司机要双手平衡握住方向盘,坚持直线和低速行驶,需要转弯时,应当缓踩刹车,以防轮胎抱死而造成车辆侧滑。

6.1.3.3低速挡缓慢行驶

无论道路宽窄、路面状况好坏,雨中开车尽量使用二挡或三挡、时速不超过30公里或40公里,随时注意观察前后车辆与自我车的距离,提前做好采取各种应急措施的心理准备。如需停车时,尽量提前100米左右减速、轻点刹车,使后面来车有足够的应急准备时间。

6.1.3.4防止涉水陷车

当车经过有积水或者立交桥下、深槽隧道等有大水漫溢的路面时,首先应停车查看积水的深度,水深超过排气管,容易造成车辆熄火;水深超过保险杠,容易进水。不要高速过水沟、水坑。这样会产生飞溅,导致实际涉水深度加大,容易造成发动机进水。

6.1.3.5切忌熄火后再次启动车辆

发动机一旦进水熄火,千万不要再启动车辆,应当将车放在原地等待拖走。车子在运转中最害怕的就是将水吸入燃烧室,因为一旦水进入燃烧室,因水的不可压缩性,会造成发动机在工作中产生顶气门或顶**连杆的致命危害;这时造成的损失可就是十分严重的了,发动机大修就再所难免了。

6.1.3.6注意跟车

尤其是大车不要跟的太近,一是会阻挡视线;二是大车能过去的积水小车未必能过去,况且大车容易溅起水浪,使小车受害。

6.1.3.7注意观察行人

由于雨中的行人撑伞,骑车人穿雨披,他们的视线、听觉、反应等受到限制,有时还为了赶路横穿猛拐,往往在车辆临近时惊慌失措而滑倒,使司机措手不及。遇到这种情景时,司机应减速慢行,耐心避让,必要时可选择安全地点停车,切不可急躁地与行人和自行车抢行。

6.1.3.8及时开启车灯

遇有暴雨视线极低时,应当开启前照灯、示廓灯和后位灯,并把车辆驶离路面或停在安全的地方。

6.1.3.9安全停车

机动车辆行驶途中突然遭遇洪水驾驶员应迅速将车辆开至安全地带。在选择停车地点时,应尽量选择地势较高的位置,避免水位升高进入发动机内。

6.1.3.10紧急逃生

若车辆已被淹熄火,但尚能打开车门时,应及时开门离开,选择安全的地点避险;若车门和车窗不能正常打开,可使用车上的金属工具或座位头枕的插头敲碎玻璃后,选择安全的'地点避险,等待救援,即时报警并报告部门防台防汛应急领导小组。

6.1.4若台风天气有抢修任务必须出车时,做好以下防范措施:

6.1.4.1减速慢行

狂风中,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等空旷的道路上,风力会比城市道路更大。在风力很大的路段开车,最好的办法是减速慢行。如果在行车过程中感觉车辆不受控制,应立即找安全的地方停车。

6.1.4.2注意观察行人

狂风中行车,要注意行人的动向,异常是那些用东西包头走路或快速行走的人;狂风大作时,汽车喇叭的作用**减弱,有些行人或司机可能听不见喇叭声。

6.1.4.3避让障碍物

狂风过后,路面会有树枝、玻璃等杂物,还有许多水坑,这时要放慢车速,提前绕开障碍物。

6.1.4.4及时开启车灯

台风常伴随暴雨,能见度很差时,仅凭雨刮器不能保证安全,必须要打开灯光,包括大灯和双闪灯。大灯可提醒对向行驶的车辆,双闪灯则可提示后方车辆。

6.1.4.5安全停车

台风时,平时安全的停车位置可能就不安全了。所以在选择停车位置的时候,必须要观察一下周围的情景,比如是不是贴近露天广告牌,楼上有没有花盆、杂物,此外,锈迹斑斑的空调外机也要敬而远之。远离自行车、摩托车、施工围挡、断壁残垣,以及过于茂盛的大树、老树。

7.1处理步骤:

7.1.1随时掌握台风、暴雨、洪水等气象资料,安全员及时做好信息通知;

7.1.2汛情出现前,防台防汛应急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对可能受洪灾的人员、物资、设备及时转移至安全地带,确保其不受洪灾侵袭。变配电设备等布置在洪水影响最小的部位,做好遮盖防水工作。对存在隐患的建筑及时做好修理和预防措施。

7.1.3汛情出现时,安全员通知室内人员关好门窗,拔掉各类电器插头,切断大楼电源,避免发生火灾。

7.1.4安全员通知底层人员迅速往高层进行转移,在室内时应尽量远离窗台,避免玻璃窗破碎带来的伤害。

7.1.5部门备好手电筒,为紧急疏散人员供给照明。

7.1.6防台防汛发生险情事故的处理

7.1.6.1报警

发生防台防汛事故后,安全员立即拉响警铃通知各层人员立即进行疏散,并向公司消防队报警(8119)、医务室(8120)、生产部(8546)、安全部(8262)报警,报告的资料包括以下资料: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现象;

7.1.6.2切断电源

接到切断电源命令后,防台防汛应急领导小组指派电工立刻赶赴本办公大楼低压配电室,切断低压总电源。

7.1.6.3人员疏散

接到灾情信号后,防台防汛应急领导小组迅速组织大楼人员有序疏散,打开安全出口,做好防护,引导人员从安全出口逃生。大楼人员撤离后,应急领导小组检查各层人员是否有人后迅速撤离现场。

7.1.6.4自行救灾

在消防人员和上级到来之前,各科室负责人与各队队长应组织人员自行救灾,用抽水或堵进水点等办法尽量降低水位,阻止蔓延。

7.1.6.5协助救灾

消防人员进入现场后,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报告灾情、人员疏散情景,并提出抗灾意见,并配合消防人员进行抗灾。

7.1.6.6设置警戒

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现场情景设置警戒范围,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并向安全地带疏散受威胁人员。

7.1.6.7人员集结

在撤离至安全集结地点后,应急领导小组立刻组织本部门成员在集结点集合,清点本部门人数,并进行数据统计,并向应急领导小组总指挥汇报人员疏散和集结情景。

8.1相关人员必须服从统一指挥,整体配合,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8.2必须做好应急救援设备、物资的准备以及救援人员队伍的配备,确保状态良好,保证遇到突发事件时各项救援工作正常运转。

8.3相关人员需熟练掌握应急救援技能,坚持联络通讯畅通。

8.4恢复正常的工作秩序,核实损失情景,协助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取证,配好做好事故善后接待赔偿工作。

8.5做好事故分析工作,抓好“四不放过”教育。

8.6根据应急救援情景,做好应急救援预案资料的修订。

有关科学防汛心得体会实用三

《杠杆的科学》是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在这一课时中,主要指导学生利用杠杆尺。钩码、记录表来研究杠杆省力费力的规律。通过实验,使学生养成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科学学习习惯,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但是在上这一课时,却出现了这几种不同的现象:

在上实验课时,我也注意到了在一组数据中有六个和七个钩码,小组之间肯定不够用。于是我就特意强调:老师今天只分给每个小组10个钩码,但是不够用,小组之间想想办法,看看那个小组最先做完实验?说完之后,学生开始做实验。学生们到底会怎样的?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在观察着。不一会儿,我发现第2小组的同学开始下位到别的小组借钩码。当走到9组拿起钩码的时候,这个小组的同学立马把钩码抢回来了,这个同学没有办法,只好又到别的小组去借钩码了。不一会儿,2组的同学把实验做完了。紧接着,我看到很多小组的同学都到8组那儿去借钩码用。这时九组的同学也做到这一组实验数据了,抬头看看其他小组都到8组那儿去借钩码用,也只好去借钩码了。看到全班同学都做完实验,于是我问八组的同学:“为什么你们小组的同学做的这么快呢?你们不是也只有10个钩码吗?”八组的李海星说:“我们是先做的这一组数据,先跟五组借了三个钩码,然后他们组用的时候再跟我们借的。”听到这个,我说了一句:“俗话说的好,众人捧火火焰高,既然我们做实验,要求小组之间合作,其实也是要求组与组之间进行合作。还有一句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在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就帮助了自己,为什么不去帮助别人呢?看看五组和八组他们不是合作得很好吗?”。听到这儿,刚才几个不借钩码的小组的同学的脸刷的红了起来,低下头不再说话。

通过学生实验,我发现学生用的时间很多,应该怎样改进呢?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了下一节课。在给六年级一班上实验课时,我特意也强调了一组数据中有六个和七个钩码,同时为了节约实验时间,我特意提醒学生可以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例如一组和二组、三组和六组、四组和七组、五组和八组、九组和十组、十一组的同学可以自己想办法。这样一个小组从前往后做,另一个小组从后往前做,最后两个小组可以把实验结果合起来,我们看看哪个组做得快?

通过观察学生做实验,我发现有的小组做得很快,而有的小组却迟迟没有做完。通过询问,我得知:四组和七组、五组和八组的同学通过协商进行了合作,而其他小组的同学还是小组之间自己做自己的,根本没有进行合作,所以耽误的时间还是很长。针对这样的结果,我对全体同学说了这样一句话:“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做实验之前,老师已经做了提醒,小组之间可以互相商量一下,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呢?”听到这个,没有合作的小组低下头。我想他们一定是在为他们的做法做反思吧!但愿他们能从这节课中能悟出点道理来。

给两个班上完这节课,我也想了很多:

第一:在上科学课尤其是在做实验时特别要求学生进行合作,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个实验,学到更多的知识。有的小组内能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把实验做好,而有的小组内却只有个别同学唱“独角戏”,其他同学在看热闹,坐享其成实验结果。小组之间都合作不成,何谈组与组之间的合作呢?这恐怕是在今后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第二:不同的班级学生情况不同,应如何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引导、教育,这给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又提出了一个难题。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争取让自己的课堂效率得到更大的提高。

有关科学防汛心得体会实用四

1、经历感受重力的活动,能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对重力的方向进行猜想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2、大胆猜想重力的产生与什么有关,能用资料查询和阅读的方式将重力与地球引力对应起来并初识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

3、能制定研究计划设计实验探究不同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大小,初步练习估测生活物品的重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敢于猜想,尊重证据,实事求是,愿意合作与交流。

2、从牛顿研究苹果落地的故事里懂得要善于思考、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1、知道地球表面附近物体所受到的地球引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知道万有引力的存在。

2、初步了解身边常见物体的重力一般是多少。

1、牛顿研究苹果落地的场景图,儿童提水、抛石子等关于重力现象的动画课件或图片,绘制一个供全班交流汇总使用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2、准备好学生分组实验的材料:支架、细线、钩码、圆筒式弹簧测力计。

学生准备:玩具小车、钢笔、苹果等小物体。

本课安排2课时,第1课时完成活动1的教学,第2课时完成活动2的教学。

一、教学导入

本课导入时,教师可以先板书课题,然后提问学生:谁知道这个课题里面所包含的故事,给同学介绍介绍。

二、活动——感受重力

1、学生体验:提水、抛石子等

教师应及时从中梳理出“向下”这个词来,帮助学生从众多现象中找到“下落”的规律并形成对重力方向的猜想。

2、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① 用带重物的细线固定在支架上,固定支架观察它们受到重力后朝哪个方向。

② 数次调整支架的倾斜角度,再观察重物朝向哪个方向。

得出结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学习重力产生的原因

首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想,如果学生当中有说出“地球引力”的,教师可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进行验证性实验。例如,在前面做实验用过的支架上改吊一些别的物体,并再次倾斜支架,继续观察重物朝哪个方向;或者就用细线拴一石块,摇晃石块并观察石块静止后朝哪个方向。但是,尽管这些实验可以间接证明地球引力的存在,学生依然不能由此得出肯定的结论。这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资料查询和阅读“指南车信箱”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三、活动——重力的大小

1、明确研究主题——身边常见的不同物体的重力有多大呢?

2、接着,指导学生针对准备好了的材料(钩码、玩具小车、钢笔、苹果等小物体)分组制定研究计划。应要求小组活动人人参与、个个动笔或动手。教师应及时掌握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技能指导,包括计划内容是否齐全、记录表栏目是否科学、统计图是否标好了刻度、材料是否便于测量等。

注意:如果被测物体超出了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必须调换。

3、学生动手测量:测量时,要提醒学生正确使用测力计,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要分工合作,要如实记录等。

4、制成统计图

5、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以苹果为例,可以一边出示苹果一边说它重力的大小,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苹果的重力大小一般在多大范围内(通过多次进行这样的测量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估测能力),然后师生一起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的汇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