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念佛禅心得体会和方法 学佛法的心得体会(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6 11:02:31 页码:13
念佛禅心得体会和方法 学佛法的心得体会(8篇)
2023-01-06 11:02:31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念佛禅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你好们!

首先,我对各位光临泉城济南致以最诚挚的欢迎!非常高兴能有机会陪同各位一道欣赏千佛山秀丽的美景,领略“深山藏古寺”的意蕴。我衷心希望大家今天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当,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是济南三大名胜――-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之一的千佛山。千佛山来自泰山的余脉,海拔285米。千佛山,位于济南市区南部,是一座城中之山。海拔285米,占地面积约166公顷;它与趵突泉、大明湖并称为济南市的三大名胜。千佛山历史悠久,唐朝以前称历山、舜山。到了晋朝,佛教逐渐渗入,每年都举行迁拔仪式,意为“迁君高处,拔除不祥”,始称迁拔山。开皇年间,山东佛教盛行,随山势凿窟,携刻佛像多尊,始称千佛山,并建千佛寺,从此千佛山就成了香火胜地。唐贞观年间时,又将千佛寺改称为现在的“兴国禅寺”。从元代开始,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都要举行大型的山会活动。1961年正式开辟为千佛山公园,1995年山东省政府将其批准为省级七大风景区之一。千佛山的主要风景有:兴国寺、娥英池、唐槐亭、齐烟九点坊等等。

我们现在是沿着西盘路上山,登山有东、西两条路,西路有石阶291级,人们习惯从西路上山,东路下山。西盘路是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居住在千佛山东侧的一个叫乔朗斋的富豪修建的。现在这条盘山路是1952年重修的。

首先大家看到的这一巨形?卧佛〕是1996年12月落户千佛山的,它是释迦牟尼侧身卧像,花岗岩质,长10米,重50吨。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一宝顶飞檐凉亭叫〔唐槐亭〕。它建于1957年,因旁边这棵唐代古槐而得名。匾上“唐槐亭”三个字是原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先生于1981年来千佛山时提写的。这里原址是秦琼庙,庙里有唐王李世民和他的大将秦琼的塑像。秦琼是济南历城人,是唐王的左武卫大将军,山东的英雄好汉。关于秦琼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当初在庙里只为秦琼塑了一座像,但经过一夜,第二天一早塑像就躺倒了,人们把他扶起来,再过一夜,又躺倒了,反复数次,人们不知其原因,后经一老者指点,他说秦琼一生扶佐唐王,死后也不愿占王位,你们硬要立他在此,他宁可躺倒。后来人们在中间又塑了一座唐王的像,秦琼才永远立在旁边。这只是一个传说,说明秦琼一生忠于职守,连死后都不忘自己的使命。这个庙早已不存在了,此亭是在它的遗址上新建的。

亭子旁边有一棵古槐,这是一棵唐槐。此亭的名字就是根据它来命名的,传说秦琼曾在此拴过马,故又称秦琼拴马槐。人们传说秦琼很孝顺,每年都要来千佛山为他的老母进香,为了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教心,从不骑马上山,而将马拴于此处,徒步上山。

这棵古槐树已干空。但有一棵幼槐穿过树洞勃然而生,宛如慈母抱子,人们又称它为抱子槐,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大有枯木逢春之意。

再往上走,我们就来到了〔齐烟九点坊〕。它是一座木质的丹柱坊,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上面“齐烟九点”这四个苍劲挺秀的大字,是清道光年间历城县令叶圭书写的。“齐烟九点”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梦天》诗中,他在诗中写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怀中泻”。意思是说,他在梦中从天上远远高高地下望,中国辽阔的九州小的像九点烟尘(古代中国划分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这九州又总称为齐州),低处的海就像一杯水,众山就像九点轻烟漂浮在海中一样。清朝历城县令叶圭登千佛山在此处无意间回首,恰好看到城北有9座山头(卧牛山、华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药山,其中华山也叫华不注山,是最高的一座)飘浮在白色的云雾中,便误以为自己发现了李贺诗中的“齐烟九点”就在济南,欣喜之余便亲自督造了这座牌坊并题词。此后游人在此北望众山头,在烟云中若隐若现,也就信以为真,久而久之,这里便成为观看“齐烟九点”的圣地了。

大家看一下“齐烟九点坊”的背面匾额,这“仰观俯察”四个字是引用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佳句来描绘这里的美景。而且这四个大字是从王羲之书写的《兰亭序》贴中勾勒放大后刻在坊匾上的。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云径禅关坊〕。此坊也是一木质牌坊,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形状为四柱三门,丹柱青瓦,出檐起脊,彩画精美古雅,具有民族风才,为济南一带所罕见。坊上正面刻有“云径禅关”,背面刻有“峰回路转”。相传原字为清道光年间王观成题写,1972年维修时“云径禅关”改为现代书法家黄立孙书写,“峰回路转”改为山东省博物馆姜守迁书写,两人是济南书法高手。

“云径禅关”其含义是说,寺院高耸,云雾弥漫,风吹着清云,回绕禅门,到寺里拜佛,必须经过此坊,游人至皮,已进入仙境,到达佛门净地,也就是到了大彻大悟的关键,需静静心,诚心诚意烧香拜佛。

背面“峰回路转”则是出自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借以形容此处地势峻峭,山峰曲回,道路弯转。而在此又一语双关,暗示人们要超脱红尘,走出苦海,回头是岸。

过牌坊,迎面墙壁上嵌有〔乾隆御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公元1748年)游览千佛山所题的一首风光诗,题作《千佛山极目有作》,诗中主要描绘了千佛山秀丽的景色和千姿百态的石佛造像。

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兴国禅寺〕。它又名千佛山寺,建于隋开皇年间,占地4.9亩,是一座佛教寺院,也是千佛山公园的主体建筑。兴国禅寺历经沧桑,多次遭到破坏。唐代贞观年间进行扩建,改用现名。大家看寺门上额嵌有已故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兴国禅寺”石刻,寺门两侧有石刻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是济南清末的秀才杨兆庆书写的。意思是说,人世间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来到这里被寺院晚间的鼓声和清晨的钟声所惊醒,抛弃名利欲望,众僧吟诵经文的声音把在人世间苦海里迷失道路的人唤回来,使他们走上去往极乐世界的道路。兴国禅寺分东西两院,西院的北侧有厅房三楹,厅东接走廊,廊东为殿宇三楹。廊北墙上分别镶有赵朴初的“齐鲁青末”,董必武的游千佛山诗《古寺云千佛》和郭沫

若的《俯瞰齐州九点》七绝碑刻。

大家往南看,这就是〔千佛崖〕。崖下由西向东依次是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洞天福地坊、对华亭、吕祖洞。它开凿于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至唐贞观年间,一共9窟,有130余尊佛像,最早的距今约1300多年,这是济南地区一组雕刻较早的石窟造像群,也是山东佛教的重要史迹。同洛阳的龙门石窟、桂林的七星岩石壁、敦煌的壁画、灵岩寺的巨佛一样,是我为极为宝贵的文物,对研究隋唐时期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大家看到千佛崖下最西侧的这一洞窟就是〔龙泉洞〕。水深3米,面积约20平方米。洞内刻有20余尊佛像。也许大家会问为什么叫龙泉洞呢?因为此洞山风吹来洞口发出的声音犹如龙吼,故得此名。乾隆的御碑上写的其下有“空洞”就是指龙泉洞。洞中的泉水不是地下水,而是山上的渗水经石缝过滤后滴下来的。此洞水清见底,冷气森森,每当夜深人静时,便可听到滴水的声音,如同珠落玉盘,咚咚作响,更衬托了寺院的幽静,当年僧人们就吃这里的水,所以有人称之为“神水”。明代诗人刘敕曾在诗中写到:“洞中多法水,为客洗烦愁”。现在人们闲暇游山饮之,颇有成仙之感。有些佛教信徒到此,总想喝上一口来清心消愁。

龙泉洞的东侧是〔极乐洞〕。洞内有20多尊佛像,是千佛山保留完整的一组。它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修复洞口时发现的。洞中正面石壁上雕有三座高大的石佛,中间为阿弥陀佛,高3米,盘膝而坐,右为大势至,左为观世音,各高2.5米,三者合称为“西方三圣”。阿弥陀佛是佛名,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所以这个洞叫做“极乐洞”。人们又称阿弥陀佛为接引佛,他能接引念佛人前往“西方净土”。大势至是佛教的菩萨名,是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观音是左胁侍,大势至戴的帽子是一个小佛像,观音戴的是插柳枝的小花瓶。这些造像原雕刻均极精致,神态生动各异,经风雨千余年,有些剥蚀。特别是在“文革”期间,佛像头部多遭击损,1979年园林部门重加修整,极乐洞中的阿弥陀佛像是照原型重塑的。

再往东走是〔黔娄洞〕。是为纪念战国时齐国的一个隐士黔娄。洞深数丈,转三个弯后,有一个20多平方米的空洞,高约2米,正中原塑有黔娄坐像,后被破坏了。现洞中有一石刻,记述着黔娄子隐居在此的传奇故事。据史书记载,黔娄,春秋时人,是一个著名的隐士,一生安贫乐道,为人正直。相传,他在这里凿石为洞,隐居在此,终年不下山,并著书四篇,宣传道家主张,鲁恭王听说他非常有才能,曾聘他做相国,齐威王每次打了败仗,就来此向他请教。为了表示对黔娄恭敬,他在很远的地方就下马脱靴,徒步上山,黔娄传授秘语,齐威王便转败为胜,嵌在洞口上方的石刻就是记载这个传说的。黔娄家境贫穷,一生不慕富贵,清正廉洁,传说他在死时衣不蔽体,盖在身上的被子又短小,盖上头又露着脚,曾子劝说,将被子斜着盖就能盖上了,但黔娄的妻子持着“邪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的道理,就这样埋葬了他,所以后人对黔娄妻子的评价也是很高的,称之为“嫁与黔娄百事乖”。

寺院东侧这座雄伟壮观的大殿就是〔大雄宝殿〕。殿内正中莲花宝座上,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塑像,两侧菩萨、罗汉侍立,分别塑有普贤、文殊菩萨和阿难、迦叶等十大弟子。塑像个个端庄大方,面容生动。

出西寺东门,可见清代山东巡抚丁宝祯的〔“十二屏风”碑刻〕,体雄浑遵劲,端庄凝重。丁宝祯,清朝时任山东巡抚(相当于省长),曾以杀了慈禧的大太监安德海而闻名,也就是慈禧最宠爱的那个小安子而闻名。传说他当时在山东为官,有一次上朝廷拜见皇帝,磕头时不小心帽子掉在了地下,小安子过来,一脚给他踢走了,从此二人结下了一点私分。到后来,光绪皇帝非要杀掉小安子,慈禧下旨不让杀,这时小安子已逃到泰安,光绪皇帝来了一道旨意,让见到小安子就地杀了他,丁宝祯接旨后,立即派人把他抓,这时慈禧的懿旨也到了,他想慈禧肯定要赦免他,我干脆来个先斩后奏,杀了后再接旨,就这样把小安子给杀掉了。这块碑文已搞不清楚了。十年浩动劫中有人给泥上一层墙皮才幸免于难,保存下来。

在兴国禅寺东门20余米处是〔历山院〕,为纪念舜在历山耕稼而建。沿着石阶而上,迎面看到的是一座三开间的山门。门额上是清朝书法家农髯熙的手书大字“历山”。进了山门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这个院落和兴国禅寺紧密相连,相互对峙,具有同等的韵味,可谓珠联璧合。为了发掘大舜文化,所以将这上院落命名为“历山院”。如果说兴国禅寺为佛教之地,由于受大舜文化的影响,儒、道、佛三教先后影响这里,历山院便成了三教合居的寺院,这在全国其它地方是不多见的。

〔鲁班祠〕鲁班,他是木工的祖师爷。这个祠堂约建于宋、元时期。鲁班,姓公输,名般(般与班同间),故称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巧匠,相传他发明了曲尺,吊线的墨斗,攻城的“云梯”等许多木工工具,后来人们把他神化,说他是一个白发老翁,常隐形于民众之中,吸取智慧,总结经验,然后再指导大家,当众一旦认出他时,便骑着鹤飘然而去,后来历代建筑工匠都拜他为“祖师”并立庙祭祀。

〔舜祠〕,是纪念上古时部落聪明首领虞舜的祠堂。在千佛山的所有建筑中,它的年代最久。据《水经注》记载:“城南对山山上有舜祠”说明北魏时就已经有舜祠。

现在我们所在的亭子就是〔一览亭〕,一览亭始建于清代,现在看到的是于1979年重建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在这里,泉城美景尽收眼底,一览无余。我们所说的齐烟九点,只有在此可以看得清楚。其中华山和鹊山最为突出。因过去济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色,从这里看北边一片碧水茫茫。华山就好像漂在水中的芙蓉花。正如古诗中描写到“亭势依山名未虚,齐州一览信无余,百层楼阁千层树,平展度郊绣不如”。

改革开放以来,千佛山旅游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建起了集我国敦煌、龙门、麦积、云冈四大石窟精华于一体的万佛洞,以及十八罗汉、卧佛、大舜石图园,还有20xx年9月竣工完成的占地25000平方米的“弥勒胜苑”和主像为30米高的铜制弥勒佛等景观,丰富了佛文化和舜文化的内涵。被誉为“历山飞虹”的客运索道,如架轻舟,倘佯于青山林海之间,上行可观山景,下行可瞻市容。下面就让我们乘索道下山。我们还可以体验一下集新、奇、险、乐为一体的贴地飞行的奇能滑道的刺激与乐趣。(千佛山还建有鲁班祠和舜祠,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我们现在顺着东盘路下山,今天的千佛山之旅就到此结束了。)

好了,有关千佛山的主要景点就给大家讲解到这里,今天大家辛苦了。如果我的讲解有不当之处,请多谅解并请您提出宝贵意见。所谓“良时莫虚掷,好句须频读”,意思是说,好的游览季节您不能错过,同样好的文章也要常读,九月九,千佛山山会时希望大家能再来泉城,再登千佛山。

我衷心希望千佛山之旅能给您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最后,我祝大家泉城之旅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2022念佛禅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各位朋友:

你好们!

首先,我对各位光临泉城济南致以最诚挚的欢迎!非常高兴能有机会陪同各位一道欣赏千佛山秀丽的美景,领略“深山藏古寺”的意蕴。我衷心希望大家今天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当,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是济南三大名胜――-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之一的千佛山。千佛山来自泰山的余脉,海拔285米。千佛山,位于济南市区南部,是一座城中之山。海拔285米,占地面积约166公顷;它与趵突泉、大明湖并称为济南市的三大名胜。千佛山历史悠久,唐朝以前称历山、舜山。到了晋朝,佛教逐渐渗入,每年都举行迁拔仪式,意为“迁君高处,拔除不祥”,始称迁拔山。开皇年间,山东佛教盛行,随山势凿窟,携刻佛像多尊,始称千佛山,并建千佛寺,从此千佛山就成了香火胜地。唐贞观年间时,又将千佛寺改称为现在的“兴国禅寺”。从元代开始,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都要举行大型的山会活动。1961年正式开辟为千佛山公园,1995年山东省政府将其批准为省级七大风景区之一。千佛山的主要风景有:兴国寺、娥英池、唐槐亭、齐烟九点坊等等。

我们现在是沿着西盘路上山,登山有东、西两条路,西路有石阶291级,人们习惯从西路上山,东路下山。西盘路是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居住在千佛山东侧的一个叫乔朗斋的富豪修建的。现在这条盘山路是1952年重修的。

首先大家看到的这一巨形?卧佛〕是1996年12月落户千佛山的,它是释迦牟尼侧身卧像,花岗岩质,长10米,重50吨。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一宝顶飞檐凉亭叫〔唐槐亭〕。它建于1957年,因旁边这棵唐代古槐而得名。匾上“唐槐亭”三个字是原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先生于1981年来千佛山时提写的。这里原址是秦琼庙,庙里有唐王李世民和他的大将秦琼的塑像。秦琼是济南历城人,是唐王的左武卫大将军,山东的英雄好汉。关于秦琼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当初在庙里只为秦琼塑了一座像,但经过一夜,第二天一早塑像就躺倒了,人们把他扶起来,再过一夜,又躺倒了,反复数次,人们不知其原因,后经一老者指点,他说秦琼一生扶佐唐王,死后也不愿占王位,你们硬要立他在此,他宁可躺倒。后来人们在中间又塑了一座唐王的像,秦琼才永远立在旁边。这只是一个传说,说明秦琼一生忠于职守,连死后都不忘自己的使命。这个庙早已不存在了,此亭是在它的遗址上新建的。

亭子旁边有一棵古槐,这是一棵唐槐。此亭的名字就是根据它来命名的,传说秦琼曾在此拴过马,故又称秦琼拴马槐。人们传说秦琼很孝顺,每年都要来千佛山为他的老母进香,为了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教心,从不骑马上山,而将马拴于此处,徒步上山。

这棵古槐树已干空。但有一棵幼槐穿过树洞勃然而生,宛如慈母抱子,人们又称它为抱子槐,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大有枯木逢春之意。

再往上走,我们就来到了〔齐烟九点坊〕。它是一座木质的丹柱坊,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上面“齐烟九点”这四个苍劲挺秀的大字,是清道光年间历城县令叶圭书写的。“齐烟九点”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梦天》诗中,他在诗中写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怀中泻”。意思是说,他在梦中从天上远远高高地下望,中国辽阔的九州小的像九点烟尘(古代中国划分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这九州又总称为齐州),低处的海就像一杯水,众山就像九点轻烟漂浮在海中一样。清朝历城县令叶圭登千佛山在此处无意间回首,恰好看到城北有9座山头(卧牛山、华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药山,其中华山也叫华不注山,是最高的一座)飘浮在白色的云雾中,便误以为自己发现了李贺诗中的“齐烟九点”就在济南,欣喜之余便亲自督造了这座牌坊并题词。此后游人在此北望众山头,在烟云中若隐若现,也就信以为真,久而久之,这里便成为观看“齐烟九点”的圣地了。

大家看一下“齐烟九点坊”的背面匾额,这“仰观俯察”四个字是引用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佳句来描绘这里的美景。而且这四个大字是从王羲之书写的《兰亭序》贴中勾勒放大后刻在坊匾上的。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云径禅关坊〕。此坊也是一木质牌坊,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形状为四柱三门,丹柱青瓦,出檐起脊,彩画精美古雅,具有民族风才,为济南一带所罕见。坊上正面刻有“云径禅关”,背面刻有“峰回路转”。相传原字为清道光年间王观成题写,1972年维修时“云径禅关”改为现代书法家黄立孙书写,“峰回路转”改为山东省博物馆姜守迁书写,两人是济南书法高手。

“云径禅关”其含义是说,寺院高耸,云雾弥漫,风吹着清云,回绕禅门,到寺里拜佛,必须经过此坊,游人至皮,已进入仙境,到达佛门净地,也就是到了大彻大悟的关键,需静静心,诚心诚意烧香拜佛。

背面“峰回路转”则是出自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借以形容此处地势峻峭,山峰曲回,道路弯转。而在此又一语双关,暗示人们要超脱红尘,走出苦海,回头是岸。

过牌坊,迎面墙壁上嵌有〔乾隆御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公元1748年)游览千佛山所题的一首风光诗,题作《千佛山极目有作》,诗中主要描绘了千佛山秀丽的景色和千姿百态的石佛造像。

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兴国禅寺〕。它又名千佛山寺,建于隋开皇年间,占地4.9亩,是一座佛教寺院,也是千佛山公园的主体建筑。兴国禅寺历经沧桑,多次遭到破坏。唐代贞观年间进行扩建,改用现名。大家看寺门上额嵌有已故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兴国禅寺”石刻,寺门两侧有石刻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是济南清末的秀才杨兆庆书写的。意思是说,人世间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来到这里被寺院晚间的鼓声和清晨的钟声所惊醒,抛弃名利欲望,众僧吟诵经文的声音把在人世间苦海里迷失道路的人唤回来,使他们走上去往极乐世界的道路。兴国禅寺分东西两院,西院的北侧有厅房三楹,厅东接走廊,廊东为殿宇三楹。廊北墙上分别镶有赵朴初的“齐鲁青末”,董必武的游千佛山诗《古寺云千佛》和郭沫

若的《俯瞰齐州九点》七绝碑刻。

大家往南看,这就是〔千佛崖〕。崖下由西向东依次是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洞天福地坊、对华亭、吕祖洞。它开凿于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至唐贞观年间,一共9窟,有130余尊佛像,最早的距今约1300多年,这是济南地区一组雕刻较早的石窟造像群,也是山东佛教的重要史迹。同洛阳的龙门石窟、桂林的七星岩石壁、敦煌的壁画、灵岩寺的巨佛一样,是我为极为宝贵的文物,对研究隋唐时期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大家看到千佛崖下最西侧的这一洞窟就是〔龙泉洞〕。水深3米,面积约20平方米。洞内刻有20余尊佛像。也许大家会问为什么叫龙泉洞呢?因为此洞山风吹来洞口发出的声音犹如龙吼,故得此名。乾隆的御碑上写的其下有“空洞”就是指龙泉洞。洞中的泉水不是地下水,而是山上的渗水经石缝过滤后滴下来的。此洞水清见底,冷气森森,每当夜深人静时,便可听到滴水的声音,如同珠落玉盘,咚咚作响,更衬托了寺院的幽静,当年僧人们就吃这里的水,所以有人称之为“神水”。明代诗人刘敕曾在诗中写到:“洞中多法水,为客洗烦愁”。现在人们闲暇游山饮之,颇有成仙之感。有些佛教信徒到此,总想喝上一口来清心消愁。

龙泉洞的东侧是〔极乐洞〕。洞内有20多尊佛像,是千佛山保留完整的一组。它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修复洞口时发现的。洞中正面石壁上雕有三座高大的石佛,中间为阿弥陀佛,高3米,盘膝而坐,右为大势至,左为观世音,各高2.5米,三者合称为“西方三圣”。阿弥陀佛是佛名,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所以这个洞叫做“极乐洞”。人们又称阿弥陀佛为接引佛,他能接引念佛人前往“西方净土”。大势至是佛教的菩萨名,是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观音是左胁侍,大势至戴的帽子是一个小佛像,观音戴的是插柳枝的小花瓶。这些造像原雕刻均极精致,神态生动各异,经风雨千余年,有些剥蚀。特别是在“文革”期间,佛像头部多遭击损,1979年园林部门重加修整,极乐洞中的阿弥陀佛像是照原型重塑的。

再往东走是〔黔娄洞〕。是为纪念战国时齐国的一个隐士黔娄。洞深数丈,转三个弯后,有一个20多平方米的空洞,高约2米,正中原塑有黔娄坐像,后被破坏了。现洞中有一石刻,记述着黔娄子隐居在此的传奇故事。据史书记载,黔娄,春秋时人,是一个著名的隐士,一生安贫乐道,为人正直。相传,他在这里凿石为洞,隐居在此,终年不下山,并著书四篇,宣传道家主张,鲁恭王听说他非常有才能,曾聘他做相国,齐威王每次打了败仗,就来此向他请教。为了表示对黔娄恭敬,他在很远的地方就下马脱靴,徒步上山,黔娄传授秘语,齐威王便转败为胜,嵌在洞口上方的石刻就是记载这个传说的。黔娄家境贫穷,一生不慕富贵,清正廉洁,传说他在死时衣不蔽体,盖在身上的被子又短小,盖上头又露着脚,曾子劝说,将被子斜着盖就能盖上了,但黔娄的妻子持着“邪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的道理,就这样埋葬了他,所以后人对黔娄妻子的评价也是很高的,称之为“嫁与黔娄百事乖”。

寺院东侧这座雄伟壮观的大殿就是〔大雄宝殿〕。殿内正中莲花宝座上,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塑像,两侧菩萨、罗汉侍立,分别塑有普贤、文殊菩萨和阿难、迦叶等十大弟子。塑像个个端庄大方,面容生动。

出西寺东门,可见清代山东巡抚丁宝祯的〔“十二屏风”碑刻〕,体雄浑遵劲,端庄凝重。丁宝祯,清朝时任山东巡抚(相当于省长),曾以杀了慈禧的大太监安德海而闻名,也就是慈禧最宠爱的那个小安子而闻名。传说他当时在山东为官,有一次上朝廷拜见皇帝,磕头时不小心帽子掉在了地下,小安子过来,一脚给他踢走了,从此二人结下了一点私分。到后来,光绪皇帝非要杀掉小安子,慈禧下旨不让杀,这时小安子已逃到泰安,光绪皇帝来了一道旨意,让见到小安子就地杀了他,丁宝祯接旨后,立即派人把他抓,这时慈禧的懿旨也到了,他想慈禧肯定要赦免他,我干脆来个先斩后奏,杀了后再接旨,就这样把小安子给杀掉了。这块碑文已搞不清楚了。十年浩动劫中有人给泥上一层墙皮才幸免于难,保存下来。

在兴国禅寺东门20余米处是〔历山院〕,为纪念舜在历山耕稼而建。沿着石阶而上,迎面看到的是一座三开间的山门。门额上是清朝书法家农髯熙的手书大字“历山”。进了山门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这个院落和兴国禅寺紧密相连,相互对峙,具有同等的韵味,可谓珠联璧合。为了发掘大舜文化,所以将这上院落命名为“历山院”。如果说兴国禅寺为佛教之地,由于受大舜文化的影响,儒、道、佛三教先后影响这里,历山院便成了三教合居的寺院,这在全国其它地方是不多见的。

〔鲁班祠〕鲁班,他是木工的祖师爷。这个祠堂约建于宋、元时期。鲁班,姓公输,名般(般与班同间),故称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巧匠,相传他发明了曲尺,吊线的墨斗,攻城的“云梯”等许多木工工具,后来人们把他神化,说他是一个白发老翁,常隐形于民众之中,吸取智慧,总结经验,然后再指导大家,当众一旦认出他时,便骑着鹤飘然而去,后来历代建筑工匠都拜他为“祖师”并立庙祭祀。

〔舜祠〕,是纪念上古时部落聪明首领虞舜的祠堂。在千佛山的所有建筑中,它的年代最久。据《水经注》记载:“城南对山山上有舜祠”说明北魏时就已经有舜祠。

现在我们所在的亭子就是〔一览亭〕,一览亭始建于清代,现在看到的是于1979年重建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在这里,泉城美景尽收眼底,一览无余。我们所说的齐烟九点,只有在此可以看得清楚。其中华山和鹊山最为突出。因过去济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色,从这里看北边一片碧水茫茫。华山就好像漂在水中的芙蓉花。正如古诗中描写到“亭势依山名未虚,齐州一览信无余,百层楼阁千层树,平展度郊绣不如”。

改革开放以来,千佛山旅游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建起了集我国敦煌、龙门、麦积、云冈四大石窟精华于一体的万佛洞,以及十八罗汉、卧佛、大舜石图园,还有20xx年9月竣工完成的占地25000平方米的“弥勒胜苑”和主像为30米高的铜制弥勒佛等景观,丰富了佛文化和舜文化的内涵。被誉为“历山飞虹”的客运索道,如架轻舟,倘佯于青山林海之间,上行可观山景,下行可瞻市容。下面就让我们乘索道下山。我们还可以体验一下集新、奇、险、乐为一体的贴地飞行的奇能滑道的刺激与乐趣。(千佛山还建有鲁班祠和舜祠,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我们现在顺着东盘路下山,今天的千佛山之旅就到此结束了。)

好了,有关千佛山的主要景点就给大家讲解到这里,今天大家辛苦了。如果我的讲解有不当之处,请多谅解并请您提出宝贵意见。所谓“良时莫虚掷,好句须频读”,意思是说,好的游览季节您不能错过,同样好的文章也要常读,九月九,千佛山山会时希望大家能再来泉城,再登千佛山。

我衷心希望千佛山之旅能给您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最后,我祝大家泉城之旅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2022念佛禅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各位游客你们好。今天的第一站我们将要参观柏林禅寺。本站点将由我陪伴大家一起度过,我姓李,大家叫我小李就可以。柏林禅寺距石家庄南45公里处,下面我用一点时间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柏林禅寺的历史。柏林禅寺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县城(古称赵州)东南角,与“天下第一桥”赵州桥遥遥相望。它最早建于东汉末年,迄今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全寺占地80亩、建筑面积达15000平方米.这些建筑,红墙黄瓦,雕梁画栋,古朴庄重,气势宏大.在过去古称观音院,南宋称为永安院,金代称为柏林禅院,到了元朝,在一份皇帝给寺院的圣旨中,"柏林禅寺"这一名称才开始出现,那时候寺院柏树成林,所以有"柏林"一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古刹虽几经兴衰,却仍然香火绵延,高僧辈出。据僧传记载,著名的译经大师玄奘法师在西行印度取经之前,曾来此从道深法师研习《成实论》。晚唐时,禅宗巨匠从谂禅师在此驻锡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柏林禅寺因此成为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

金代,这里一度改为律宗道场,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扬戒律达五十年。最有名的是诠宗律师。金朝末年,法传临济正宗的归云志宣禅师主持法席,柏林禅寺由此革律为禅,宗风大振;元代,这里先后有圆明月溪禅师、鲁云行兴禅师行化,柏林禅寺由兹气象恢宏,成为燕赵一带的佛教中心;明清两朝,中央朝廷管理赵州地区佛教事务的机构——僧正司设在柏林禅寺。当时柏林禅寺的住持往往同时兼任僧正司僧正。近百年来,柏林禅寺却屡遭劫难,到 1988 年这里重新进驻僧人时,殿堂、经像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赵州禅师舍利塔及二十余株唐朝古柏,依稀屹立,一片凄凉,昭示世人这里曾是一处佛教古刹。

1988 年,柏林禅寺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大和尚亲自主持柏林禅寺

修复工作,在各界人士大力护持下: 1992 年,普光明殿落成;随后,钟鼓楼、观音殿、藏经楼、禅堂、怀云楼、开山楼、会贤楼、指月楼、云水楼、香积楼、古佛庵、关房、佛学院、茶香楼、文殊阁、普贤阁、万佛楼相继建成; 20__ 年 9 月 6 日,巍峨雄伟的万佛楼举行落成暨佛像开光大典,标志着赵州祖庭的中兴大业取得重大成果。一处占地 90 余亩,殿堂楼阁鳞次栉比、庄严整肃的千年古刹重焕生机。

赵州禅师(778~897),法号从谂,是禅宗史上一位震古烁今的大师。他幼年出家。后得法于南泉普愿禅师,为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之后的第四代传人。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已八十高龄的从谂禅师行脚至赵州古城,受信众敦请驻锡观音院,弘法传禅达40年,道化大行,僧俗共仰,为丛林模范,人称“赵州古佛”。

赵州禅师以其证悟渊深、年高德劭而享誉当时中国的南北禅林。人们议论当时中国禅林的高僧,每每说“南有雪峰,北有赵州”;又有“赵州眼光烁破四天下”的美誉。在遥远的南方,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山门耸立有“赵州关”,福建雪峰义存禅师的道场有“望州亭”。由此可见赵州禅师在禅门中的地位。

禅师虽然道誉四布,并有燕赵二王的供养护法,但他的生活却十分朴素清贫。他的“绳床一脚折,以烧断薪用绳系之”。他经常是“裤无腰,褂无口,头上青灰三五斗。土塌床,破芦席,老榆木枕全无被”。禅师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弘传祖师心印,接引四方学人。脍炙人口的“吃茶去”、“洗钵去”、“庭前柏树子”、“狗子无佛性”等公案不仅启悟了当时的许多禅僧,而且流传后世,历久弥新。从宋朝开始,中国禅门盛行以“参话头”为方便的话头禅,赵州禅师的公案语录最频繁地为人们所参究,许多人在赵州语录的启发下明心见性。其中“狗子无佛性”更凝练而为“无门关”,成为禅门一大总持,直至今天在中国、日本、欧美等地仍是最流行的公案。

柏林禅寺前任住持上净下慧老和尚。出生于1933年,他是中兴柏林寺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他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和河北《禅》杂志主编。法师髫龄出家,早年曾亲近近代禅宗大德虚云老和尚并从其承法成为临济宗、曹洞宗传人。法师日常法务繁忙,但精力过人,虽日理万机,但常安详自在。1993年,法师根据自己几十年修学佛法的体会,结合时代潮流,正式提出“生活禅”,作为柏林寺修行弘法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方针。“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能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风采。提倡生活禅的目的在于将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互相熔铸,产生出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禅宗精神,还其灵动活泼的天机。在人间的现实生活中运用禅的方法,解除现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使我们趋向智能的人生、圆满的人生。”(《生活禅开题》)围绕这一思想,净慧法师提出了一系列修行的方法、原则。他把佛法的思想凝炼为“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作为生活禅的宗旨。几年来,生活禅受到教内外人士的关注和好评。

柏林禅寺现任方丈为明海禅人,常住僧众 160 余人,内设河北省佛学院、河北禅学研究所。每年举办上元节吉祥法会、中元节报恩法会、清明节水陆法会、生活禅夏令营、念佛七、禅七等大型弘法活动。僧众坚持每天早晚课诵、过堂、坐禅,每半月诵戒布萨,如法如律结夏安居。冬参夏讲。赵州祖庭已经成为北方佛教的一座重镇。

如今的赵州祖庭已一改昔日的荒村破院一变而为殿宇庄严、环境幽雅、佛唱悠扬、香客云来的清净佛地。20__年11月5日,当时的江__来到柏林禅寺参观,他赞扬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肯定了柏林寺幽雅的环境和良好的管理。柏林禅寺每年夏季举办的生活夏令营和冬季举办的禅七法会都已具备相当规模和水平,在全国以及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各位游客如果对此感兴趣的可以在柏林禅寺的网站上进行报名。在柏林禅寺最为游人感兴趣的就是在寺庙内的舍利塔和万佛楼。等到了柏林禅寺我再向各位做进一步的介绍。最近柏林禅寺正在举行爱与心相连——救助河北农村特困大病患儿到慈善活动,各位游客如果想献爱心到话可以通过寺庙捐赠一百元人民币,同时柏林禅寺也会赠送各位一枚护身符.在三月29号到四月5号将会有清明节水陆法会,对此有兴趣到话各位到时候可以来参加.对于柏林禅寺大致的情况我就先介绍这么多.

待会到了寺庙如果有游客要烧香的话,下了车会有就有很多请香的地方,其中大多数是当地的居民。不过我个人还是觉得既然来柏林禅寺烧香,我觉得香还是在寺院里请比较好。首先是香的质量有保障,其次大家都知道柏林禅寺的不对外收门票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寺庙内请香也是对柏林禅寺的一种支持吧,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建议。

各位游客,现在你们看到的就是我们这站的目的地——柏林禅寺。

这就是柏林禅寺的山门,建于1993年.与韦驮殿组建为一体,三座门高

低并列,后建韦驮殿,与三门成丁字形布局,富有创意。山门中央屏风面南悬挂《佛祖源流图》,是释迦牟尼佛讲法的场面,画面有佛教人物八十九位;北面供韦驮菩萨铜像,木雕贴金佛龛;左右两侧是四大天王画像。在山门的两侧高悬着生前担任过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题写的“柏林禅寺”匾额。门两侧挂着中国佛协副会长、河北省佛协会长、柏林禅寺方丈净慧法师撰写的对联:“寺藏真际千秋塔;门对赵州万里桥。”

在西边就是本寺佛教用品交流处,有想请香的游客可以去那里.如果有想请一些纪念品的有客等我们把寺庙整个参观完以后再给大家留一些时间供大家自由支配.

下面我们将参观的是全寺主殿普光明殿,普光明殿占地435平方米,为僧人早晚诵经及举行重要佛事活动之处。普光明殿于1991年11月动工兴建,1992年7月底全部竣工,8月28日(农历八月初一日)隆重举行了落成开光典礼。位于过去“牟尼殿”旧址。普光明殿通过一条约7米宽、100米长的石板路与山门相连,路两旁设置了六对仿唐石灯幢,植有近万平方米的草坪,新栽的300余株柏树与十几株历尽沧桑的千年古柏交相辉映。普光明殿为木结构单檐宫殿式建筑,上覆以黄琉璃瓦,风格典雅,气势雄伟。殿内供奉着高3米、重达10吨、用大理石雕造而成的释迦佛坐像,汉白玉贴金.两边分别是佛的侍者迦叶尊者、阿难尊者.殿北墙东侧供文殊菩萨像,西侧供普贤菩萨像,均为汉白玉雕制。大东、西两侧墙上拓片是十六尊者画像,原作者是五代高僧贯休大师。大殿门外楹联一为赵朴初居士撰书,为本寺住持净慧法师撰,集赵州禅师公案和本寺历史沿革而成,禅意隽永,历史昭然。这一大型主体建筑的完成,得到国内外诸山大德、长者居士的慷慨布施,特别是美国纽约佛性法师大力支持,捐赠巨款。

这座就是钟鼓楼,此楼落成于1994年,歇山顶三层建筑,高十八米,与赵州祖师塔东西对称。一层为护法殿,供奉福德财神大黑天尊像;二层钟楼,悬铜钟一口,高1.8米,供奉地藏菩萨铜像;三层鼓楼,悬大鼓一面,供奉消灾延寿药师佛圣像。晨钟暮鼓是寺院生活的标志,钟声使人清醒,消除烦恼;鼓声令人振奋,增强勇气。“东寺钟声”为赵州十景之一,自古闻名遐迩。

观音殿、藏经楼:此殿1995年落成,由香港杨勋居士捐资修建。柏林寺在宋朝以前曾名“观音院”。明朝此处建有“大慈殿”供奉观音像。毁于“wenge”期间。此殿所供观音菩萨圣像,系用本寺千年古柏雕制贴金而成,东西两侧分别为善财、龙女。殿内壁画是观音菩萨三十二应化图。观音菩萨是慈悲喜舍的化身,众生遇苦难至心称念其名,即得菩萨摄受加持,离苦得乐。

会贤楼、指月楼位于柏林禅寺观音殿前大院东西两侧,均为两层楼结构,排间16,全长60米。这两栋楼均为1997年动工修建,同时落成。会贤楼最重要的去处是客堂,位于一楼中部,两侧南北分别为福慧堂与伽蓝殿,楼上是僧人寮房,大多居住寺院班首执事。指月楼一楼中间最大的房间为会客厅,乃本寺接待客人最主要的场所,南北两侧分别为愿海堂和祖师殿。楼上现在是禅学研究所办公的地方,原来河北省佛学院的教室,现在经常组织居士坐禅、讲课修学。柏林禅寺电脑日益增多,局域网构建以后,这里也成为网络的中心。随着高科技在寺院文化里逐步的应用,这里有望发展成为柏林禅寺的it中心。

这里就是大和尚大住所,大和尚法号明海,1968年生人,俗姓肖,祖籍湖北潜江,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9年开始留心佛学,1990年于北京广济寺结识禅宗大德净慧上人,从此归心佛门。1992年9月,于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净慧上人座下披剃出家,1993年于洛阳白马寺受具足戒。多年来,积极参与柏林禅寺的兴复及“生活禅”夏令营的组织、弘法工作。20__年于净慧上人座下得预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承。现任柏林禅寺住持、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接下来我们参观万佛楼通高三十七米,上下两层,面积达五千平方米。一层是禅修中心,可容纳千人坐禅,;二层是大雄宝殿.万佛制作法式则依华严海印三昧及总持教五智五佛思想,精心设计,如法铸造。一层为菩提场,中央供奉五尊铜佛像,每尊通高四· 八米,系五方五佛。中央毗卢遮那佛,由法界体性智流出;东方阿閦佛,由大圆镜智流出;南方宝生佛,由妙观察智流出;西方阿弥陀佛,由平等性智流出;北方不空成就佛,由成所作智流出。之所以被称为万佛楼,就是因为在里面一共有大小佛像共一万零五十三尊,除了刚刚提到到五座大佛外,还有小铜佛像共计一万零四十八尊,其制作法式亦据五智五方五佛教义安排。其中一楼北墙两侧共二千零一十六尊为中央毗卢遮那佛;二楼东墙二千零十尊为东方阿閦佛;南墙二千零二尊为南方宝生佛;西墙二千零十尊为西方阿弥陀佛;北墙二千零十尊为北方不空成就佛。从别相而言,虽五方五智各有一佛以表法,显示诸佛之差别殊胜义;若就总相而言,不但五方五佛各具五智,且一切佛皆具五智,显示诸佛之平等殊胜义。此即华严大教一多互具、重重无尽之海印三昧也。

归云庵座落在柏林禅寺东北角,南面一栋为“戒香楼”是供僧众专修的关房。中间为“知止楼”,是供护法居士贵宾禅修的关房。北面“听松楼”,是供本寺退居长老静修的关房。 接下来我们将看到到是河北省到佛学院.1998年9月,在柏林禅寺僧伽培训班的基础上,河北省佛学院开始试办并对外招生。20__年5月,在省委省政府等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河北省佛学院由国家宗教事务局正式批准成立。学院开设三个班,中专班、大专班两年,研究班三年。因为现在办学规模还不是很大,学院现有教师二十九人,其中法师十九人,在家教师十人,在家教师中大学讲师、教授四人,高级教师一人。大家看,这坐落在柏林禅寺西北角四合院式三层仿古建筑,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5300多平方米。内设办公室、会议室、大礼堂、阅览室、图书室、电脑室、书画室、教室、活动室、茶室、师生寮房等,是一所集办公、教学、生活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教学楼,极大地改善了学院的教学环境。目前已培养三届学僧,共有120名学僧圆满毕业。毕业学僧有的继续深造,有的留在柏林禅寺担任管理工作,有的留在佛学院担任教学或管理工作,也有许多学僧回到自己原来的寺院肩负起弘法的重任,有的已经成为一方住持。

现在我们所看到就是赵州古佛从谂禅师的舍利塔,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赵州禅师圆寂后,寺内建塔供奉衣钵和舍利,谥号曰真际禅师,塔曰光祖之塔。因其在柏林禅寺内,故俗称柏林寺塔。该塔为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元明两代曾先后建古佛堂及大慈殿供奉真际禅师写真刻石。柏林禅寺现存的赵州塔建于元代,全称“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我们现在看到的柏林寺塔建于元代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砖木结构,平面呈八角形,七级,高约33米。下有莲花须弥座,整个塔身坐落在坚固的方形台基上。1997年,新加坡高家仁居士捐资百万元,将此塔修整一新。经过修整的柏林寺塔,“较之昔日,虽非新构,亦美轮美奂,典雅庄严”。

2022念佛禅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各位朋友:

你好们!

首先,我对各位光临泉城济南致以最诚挚的欢迎!非常高兴能有机会陪同各位一道欣赏千佛山秀丽的美景,领略“深山藏古寺”的意蕴。我衷心希望大家今天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当,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是济南三大名胜――-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之一的千佛山。千佛山来自泰山的余脉,海拔285米。千佛山,位于济南市区南部,是一座城中之山。海拔285米,占地面积约166公顷;它与趵突泉、大明湖并称为济南市的三大名胜。千佛山历史悠久,唐朝以前称历山、舜山。到了晋朝,佛教逐渐渗入,每年都举行迁拔仪式,意为“迁君高处,拔除不祥”,始称迁拔山。开皇年间,山东佛教盛行,随山势凿窟,携刻佛像多尊,始称千佛山,并建千佛寺,从此千佛山就成了香火胜地。唐贞观年间时,又将千佛寺改称为现在的“兴国禅寺”。从元代开始,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都要举行大型的山会活动。1961年正式开辟为千佛山公园,1995年山东省政府将其批准为省级七大风景区之一。千佛山的主要风景有:兴国寺、娥英池、唐槐亭、齐烟九点坊等等。

我们现在是沿着西盘路上山,登山有东、西两条路,西路有石阶291级,人们习惯从西路上山,东路下山。西盘路是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居住在千佛山东侧的一个叫乔朗斋的富豪修建的。现在这条盘山路是1952年重修的。

首先大家看到的这一巨形?卧佛〕是1996年12月落户千佛山的,它是释迦牟尼侧身卧像,花岗岩质,长10米,重50吨。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一宝顶飞檐凉亭叫〔唐槐亭〕。它建于1957年,因旁边这棵唐代古槐而得名。匾上“唐槐亭”三个字是原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先生于1981年来千佛山时提写的。这里原址是秦琼庙,庙里有唐王李世民和他的大将秦琼的塑像。秦琼是济南历城人,是唐王的左武卫大将军,山东的英雄好汉。关于秦琼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当初在庙里只为秦琼塑了一座像,但经过一夜,第二天一早塑像就躺倒了,人们把他扶起来,再过一夜,又躺倒了,反复数次,人们不知其原因,后经一老者指点,他说秦琼一生扶佐唐王,死后也不愿占王位,你们硬要立他在此,他宁可躺倒。后来人们在中间又塑了一座唐王的像,秦琼才永远立在旁边。这只是一个传说,说明秦琼一生忠于职守,连死后都不忘自己的使命。这个庙早已不存在了,此亭是在它的遗址上新建的。

亭子旁边有一棵古槐,这是一棵唐槐。此亭的名字就是根据它来命名的,传说秦琼曾在此拴过马,故又称秦琼拴马槐。人们传说秦琼很孝顺,每年都要来千佛山为他的老母进香,为了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教心,从不骑马上山,而将马拴于此处,徒步上山。

这棵古槐树已干空。但有一棵幼槐穿过树洞勃然而生,宛如慈母抱子,人们又称它为抱子槐,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大有枯木逢春之意。

再往上走,我们就来到了〔齐烟九点坊〕。它是一座木质的丹柱坊,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上面“齐烟九点”这四个苍劲挺秀的大字,是清道光年间历城县令叶圭书写的。“齐烟九点”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梦天》诗中,他在诗中写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怀中泻”。意思是说,他在梦中从天上远远高高地下望,中国辽阔的九州小的像九点烟尘(古代中国划分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这九州又总称为齐州),低处的海就像一杯水,众山就像九点轻烟漂浮在海中一样。清朝历城县令叶圭登千佛山在此处无意间回首,恰好看到城北有9座山头(卧牛山、华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药山,其中华山也叫华不注山,是最高的一座)飘浮在白色的云雾中,便误以为自己发现了李贺诗中的“齐烟九点”就在济南,欣喜之余便亲自督造了这座牌坊并题词。此后游人在此北望众山头,在烟云中若隐若现,也就信以为真,久而久之,这里便成为观看“齐烟九点”的圣地了。

大家看一下“齐烟九点坊”的背面匾额,这“仰观俯察”四个字是引用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佳句来描绘这里的美景。而且这四个大字是从王羲之书写的《兰亭序》贴中勾勒放大后刻在坊匾上的。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云径禅关坊〕。此坊也是一木质牌坊,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形状为四柱三门,丹柱青瓦,出檐起脊,彩画精美古雅,具有民族风才,为济南一带所罕见。坊上正面刻有“云径禅关”,背面刻有“峰回路转”。相传原字为清道光年间王观成题写,1972年维修时“云径禅关”改为现代书法家黄立孙书写,“峰回路转”改为山东省博物馆姜守迁书写,两人是济南书法高手。

“云径禅关”其含义是说,寺院高耸,云雾弥漫,风吹着清云,回绕禅门,到寺里拜佛,必须经过此坊,游人至皮,已进入仙境,到达佛门净地,也就是到了大彻大悟的关键,需静静心,诚心诚意烧香拜佛。

背面“峰回路转”则是出自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借以形容此处地势峻峭,山峰曲回,道路弯转。而在此又一语双关,暗示人们要超脱红尘,走出苦海,回头是岸。

过牌坊,迎面墙壁上嵌有〔乾隆御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公元1748年)游览千佛山所题的一首风光诗,题作《千佛山极目有作》,诗中主要描绘了千佛山秀丽的景色和千姿百态的石佛造像。

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兴国禅寺〕。它又名千佛山寺,建于隋开皇年间,占地4.9亩,是一座佛教寺院,也是千佛山公园的主体建筑。兴国禅寺历经沧桑,多次遭到破坏。唐代贞观年间进行扩建,改用现名。大家看寺门上额嵌有已故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兴国禅寺”石刻,寺门两侧有石刻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是济南清末的秀才杨兆庆书写的。意思是说,人世间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来到这里被寺院晚间的鼓声和清晨的钟声所惊醒,抛弃名利欲望,众僧吟诵经文的声音把在人世间苦海里迷失道路的人唤回来,使他们走上去往极乐世界的道路。兴国禅寺分东西两院,西院的北侧有厅房三楹,厅东接走廊,廊东为殿宇三楹。廊北墙上分别镶有赵朴初的“齐鲁青末”,董必武的游千佛山诗《古寺云千佛》和郭沫

若的《俯瞰齐州九点》七绝碑刻。

大家往南看,这就是〔千佛崖〕。崖下由西向东依次是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洞天福地坊、对华亭、吕祖洞。它开凿于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至唐贞观年间,一共9窟,有130余尊佛像,最早的距今约1300多年,这是济南地区一组雕刻较早的石窟造像群,也是山东佛教的重要史迹。同洛阳的龙门石窟、桂林的七星岩石壁、敦煌的壁画、灵岩寺的巨佛一样,是我为极为宝贵的文物,对研究隋唐时期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大家看到千佛崖下最西侧的这一洞窟就是〔龙泉洞〕。水深3米,面积约20平方米。洞内刻有20余尊佛像。也许大家会问为什么叫龙泉洞呢?因为此洞山风吹来洞口发出的声音犹如龙吼,故得此名。乾隆的御碑上写的其下有“空洞”就是指龙泉洞。洞中的泉水不是地下水,而是山上的渗水经石缝过滤后滴下来的。此洞水清见底,冷气森森,每当夜深人静时,便可听到滴水的声音,如同珠落玉盘,咚咚作响,更衬托了寺院的幽静,当年僧人们就吃这里的水,所以有人称之为“神水”。明代诗人刘敕曾在诗中写到:“洞中多法水,为客洗烦愁”。现在人们闲暇游山饮之,颇有成仙之感。有些佛教信徒到此,总想喝上一口来清心消愁。

龙泉洞的东侧是〔极乐洞〕。洞内有20多尊佛像,是千佛山保留完整的一组。它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修复洞口时发现的。洞中正面石壁上雕有三座高大的石佛,中间为阿弥陀佛,高3米,盘膝而坐,右为大势至,左为观世音,各高2.5米,三者合称为“西方三圣”。阿弥陀佛是佛名,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所以这个洞叫做“极乐洞”。人们又称阿弥陀佛为接引佛,他能接引念佛人前往“西方净土”。大势至是佛教的菩萨名,是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观音是左胁侍,大势至戴的帽子是一个小佛像,观音戴的是插柳枝的小花瓶。这些造像原雕刻均极精致,神态生动各异,经风雨千余年,有些剥蚀。特别是在“文革”期间,佛像头部多遭击损,1979年园林部门重加修整,极乐洞中的阿弥陀佛像是照原型重塑的。

再往东走是〔黔娄洞〕。是为纪念战国时齐国的一个隐士黔娄。洞深数丈,转三个弯后,有一个20多平方米的空洞,高约2米,正中原塑有黔娄坐像,后被破坏了。现洞中有一石刻,记述着黔娄子隐居在此的传奇故事。据史书记载,黔娄,春秋时人,是一个著名的隐士,一生安贫乐道,为人正直。相传,他在这里凿石为洞,隐居在此,终年不下山,并著书四篇,宣传道家主张,鲁恭王听说他非常有才能,曾聘他做相国,齐威王每次打了败仗,就来此向他请教。为了表示对黔娄恭敬,他在很远的地方就下马脱靴,徒步上山,黔娄传授秘语,齐威王便转败为胜,嵌在洞口上方的石刻就是记载这个传说的。黔娄家境贫穷,一生不慕富贵,清正廉洁,传说他在死时衣不蔽体,盖在身上的被子又短小,盖上头又露着脚,曾子劝说,将被子斜着盖就能盖上了,但黔娄的妻子持着“邪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的道理,就这样埋葬了他,所以后人对黔娄妻子的评价也是很高的,称之为“嫁与黔娄百事乖”。

寺院东侧这座雄伟壮观的大殿就是〔大雄宝殿〕。殿内正中莲花宝座上,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塑像,两侧菩萨、罗汉侍立,分别塑有普贤、文殊菩萨和阿难、迦叶等十大弟子。塑像个个端庄大方,面容生动。

出西寺东门,可见清代山东巡抚丁宝祯的〔“十二屏风”碑刻〕,体雄浑遵劲,端庄凝重。丁宝祯,清朝时任山东巡抚(相当于省长),曾以杀了慈禧的大太监安德海而闻名,也就是慈禧最宠爱的那个小安子而闻名。传说他当时在山东为官,有一次上朝廷拜见皇帝,磕头时不小心帽子掉在了地下,小安子过来,一脚给他踢走了,从此二人结下了一点私分。到后来,光绪皇帝非要杀掉小安子,慈禧下旨不让杀,这时小安子已逃到泰安,光绪皇帝来了一道旨意,让见到小安子就地杀了他,丁宝祯接旨后,立即派人把他抓,这时慈禧的懿旨也到了,他想慈禧肯定要赦免他,我干脆来个先斩后奏,杀了后再接旨,就这样把小安子给杀掉了。这块碑文已搞不清楚了。十年浩动劫中有人给泥上一层墙皮才幸免于难,保存下来。

在兴国禅寺东门20余米处是〔历山院〕,为纪念舜在历山耕稼而建。沿着石阶而上,迎面看到的是一座三开间的山门。门额上是清朝书法家农髯熙的手书大字“历山”。进了山门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这个院落和兴国禅寺紧密相连,相互对峙,具有同等的韵味,可谓珠联璧合。为了发掘大舜文化,所以将这上院落命名为“历山院”。如果说兴国禅寺为佛教之地,由于受大舜文化的影响,儒、道、佛三教先后影响这里,历山院便成了三教合居的寺院,这在全国其它地方是不多见的。

〔鲁班祠〕鲁班,他是木工的祖师爷。这个祠堂约建于宋、元时期。鲁班,姓公输,名般(般与班同间),故称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巧匠,相传他发明了曲尺,吊线的墨斗,攻城的“云梯”等许多木工工具,后来人们把他神化,说他是一个白发老翁,常隐形于民众之中,吸取智慧,总结经验,然后再指导大家,当众一旦认出他时,便骑着鹤飘然而去,后来历代建筑工匠都拜他为“祖师”并立庙祭祀。

〔舜祠〕,是纪念上古时部落聪明首领虞舜的祠堂。在千佛山的所有建筑中,它的年代最久。据《水经注》记载:“城南对山山上有舜祠”说明北魏时就已经有舜祠。

现在我们所在的亭子就是〔一览亭〕,一览亭始建于清代,现在看到的是于1979年重建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在这里,泉城美景尽收眼底,一览无余。我们所说的齐烟九点,只有在此可以看得清楚。其中华山和鹊山最为突出。因过去济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色,从这里看北边一片碧水茫茫。华山就好像漂在水中的芙蓉花。正如古诗中描写到“亭势依山名未虚,齐州一览信无余,百层楼阁千层树,平展度郊绣不如”。

改革开放以来,千佛山旅游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建起了集我国敦煌、龙门、麦积、云冈四大石窟精华于一体的万佛洞,以及十八罗汉、卧佛、大舜石图园,还有20xx年9月竣工完成的占地25000平方米的“弥勒胜苑”和主像为30米高的铜制弥勒佛等景观,丰富了佛文化和舜文化的内涵。被誉为“历山飞虹”的客运索道,如架轻舟,倘佯于青山林海之间,上行可观山景,下行可瞻市容。下面就让我们乘索道下山。我们还可以体验一下集新、奇、险、乐为一体的贴地飞行的奇能滑道的刺激与乐趣。(千佛山还建有鲁班祠和舜祠,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我们现在顺着东盘路下山,今天的千佛山之旅就到此结束了。)

好了,有关千佛山的主要景点就给大家讲解到这里,今天大家辛苦了。如果我的讲解有不当之处,请多谅解并请您提出宝贵意见。所谓“良时莫虚掷,好句须频读”,意思是说,好的游览季节您不能错过,同样好的文章也要常读,九月九,千佛山山会时希望大家能再来泉城,再登千佛山。

我衷心希望千佛山之旅能给您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最后,我祝大家泉城之旅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2022念佛禅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各位朋友:

你好们!

首先,我对各位光临泉城济南致以最诚挚的欢迎!非常高兴能有机会陪同各位一道欣赏千佛山秀丽的美景,领略“深山藏古寺”的意蕴。我衷心希望大家今天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当,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是济南三大名胜――-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之一的千佛山。千佛山来自泰山的余脉,海拔285米。千佛山,位于济南市区南部,是一座城中之山。海拔285米,占地面积约166公顷;它与趵突泉、大明湖并称为济南市的三大名胜。千佛山历史悠久,唐朝以前称历山、舜山。到了晋朝,佛教逐渐渗入,每年都举行迁拔仪式,意为“迁君高处,拔除不祥”,始称迁拔山。开皇年间,山东佛教盛行,随山势凿窟,携刻佛像多尊,始称千佛山,并建千佛寺,从此千佛山就成了香火胜地。唐贞观年间时,又将千佛寺改称为现在的“兴国禅寺”。从元代开始,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都要举行大型的山会活动。1961年正式开辟为千佛山公园,1995年山东省政府将其批准为省级七大风景区之一。千佛山的主要风景有:兴国寺、娥英池、唐槐亭、齐烟九点坊等等。

我们现在是沿着西盘路上山,登山有东、西两条路,西路有石阶291级,人们习惯从西路上山,东路下山。西盘路是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居住在千佛山东侧的一个叫乔朗斋的富豪修建的。现在这条盘山路是1952年重修的。

首先大家看到的这一巨形?卧佛〕是1996年12月落户千佛山的,它是释迦牟尼侧身卧像,花岗岩质,长10米,重50吨。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一宝顶飞檐凉亭叫〔唐槐亭〕。它建于1957年,因旁边这棵唐代古槐而得名。匾上“唐槐亭”三个字是原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先生于1981年来千佛山时提写的。这里原址是秦琼庙,庙里有唐王李世民和他的大将秦琼的塑像。秦琼是济南历城人,是唐王的左武卫大将军,山东的英雄好汉。关于秦琼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当初在庙里只为秦琼塑了一座像,但经过一夜,第二天一早塑像就躺倒了,人们把他扶起来,再过一夜,又躺倒了,反复数次,人们不知其原因,后经一老者指点,他说秦琼一生扶佐唐王,死后也不愿占王位,你们硬要立他在此,他宁可躺倒。后来人们在中间又塑了一座唐王的像,秦琼才永远立在旁边。这只是一个传说,说明秦琼一生忠于职守,连死后都不忘自己的使命。这个庙早已不存在了,此亭是在它的遗址上新建的。

亭子旁边有一棵古槐,这是一棵唐槐。此亭的名字就是根据它来命名的,传说秦琼曾在此拴过马,故又称秦琼拴马槐。人们传说秦琼很孝顺,每年都要来千佛山为他的老母进香,为了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教心,从不骑马上山,而将马拴于此处,徒步上山。

这棵古槐树已干空。但有一棵幼槐穿过树洞勃然而生,宛如慈母抱子,人们又称它为抱子槐,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大有枯木逢春之意。

再往上走,我们就来到了〔齐烟九点坊〕。它是一座木质的丹柱坊,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上面“齐烟九点”这四个苍劲挺秀的大字,是清道光年间历城县令叶圭书写的。“齐烟九点”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梦天》诗中,他在诗中写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怀中泻”。意思是说,他在梦中从天上远远高高地下望,中国辽阔的九州小的像九点烟尘(古代中国划分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这九州又总称为齐州),低处的海就像一杯水,众山就像九点轻烟漂浮在海中一样。清朝历城县令叶圭登千佛山在此处无意间回首,恰好看到城北有9座山头(卧牛山、华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药山,其中华山也叫华不注山,是最高的一座)飘浮在白色的云雾中,便误以为自己发现了李贺诗中的“齐烟九点”就在济南,欣喜之余便亲自督造了这座牌坊并题词。此后游人在此北望众山头,在烟云中若隐若现,也就信以为真,久而久之,这里便成为观看“齐烟九点”的圣地了。

大家看一下“齐烟九点坊”的背面匾额,这“仰观俯察”四个字是引用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佳句来描绘这里的美景。而且这四个大字是从王羲之书写的《兰亭序》贴中勾勒放大后刻在坊匾上的。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云径禅关坊〕。此坊也是一木质牌坊,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形状为四柱三门,丹柱青瓦,出檐起脊,彩画精美古雅,具有民族风才,为济南一带所罕见。坊上正面刻有“云径禅关”,背面刻有“峰回路转”。相传原字为清道光年间王观成题写,1972年维修时“云径禅关”改为现代书法家黄立孙书写,“峰回路转”改为山东省博物馆姜守迁书写,两人是济南书法高手。

“云径禅关”其含义是说,寺院高耸,云雾弥漫,风吹着清云,回绕禅门,到寺里拜佛,必须经过此坊,游人至皮,已进入仙境,到达佛门净地,也就是到了大彻大悟的关键,需静静心,诚心诚意烧香拜佛。

背面“峰回路转”则是出自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借以形容此处地势峻峭,山峰曲回,道路弯转。而在此又一语双关,暗示人们要超脱红尘,走出苦海,回头是岸。

过牌坊,迎面墙壁上嵌有〔乾隆御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公元1748年)游览千佛山所题的一首风光诗,题作《千佛山极目有作》,诗中主要描绘了千佛山秀丽的景色和千姿百态的石佛造像。

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兴国禅寺〕。它又名千佛山寺,建于隋开皇年间,占地4.9亩,是一座佛教寺院,也是千佛山公园的主体建筑。兴国禅寺历经沧桑,多次遭到破坏。唐代贞观年间进行扩建,改用现名。大家看寺门上额嵌有已故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兴国禅寺”石刻,寺门两侧有石刻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是济南清末的秀才杨兆庆书写的。意思是说,人世间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来到这里被寺院晚间的鼓声和清晨的钟声所惊醒,抛弃名利欲望,众僧吟诵经文的声音把在人世间苦海里迷失道路的人唤回来,使他们走上去往极乐世界的道路。兴国禅寺分东西两院,西院的北侧有厅房三楹,厅东接走廊,廊东为殿宇三楹。廊北墙上分别镶有赵朴初的“齐鲁青末”,董必武的游千佛山诗《古寺云千佛》和郭沫

若的《俯瞰齐州九点》七绝碑刻。

大家往南看,这就是〔千佛崖〕。崖下由西向东依次是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洞天福地坊、对华亭、吕祖洞。它开凿于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至唐贞观年间,一共9窟,有130余尊佛像,最早的距今约1300多年,这是济南地区一组雕刻较早的石窟造像群,也是山东佛教的重要史迹。同洛阳的龙门石窟、桂林的七星岩石壁、敦煌的壁画、灵岩寺的巨佛一样,是我为极为宝贵的文物,对研究隋唐时期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大家看到千佛崖下最西侧的这一洞窟就是〔龙泉洞〕。水深3米,面积约20平方米。洞内刻有20余尊佛像。也许大家会问为什么叫龙泉洞呢?因为此洞山风吹来洞口发出的声音犹如龙吼,故得此名。乾隆的御碑上写的其下有“空洞”就是指龙泉洞。洞中的泉水不是地下水,而是山上的渗水经石缝过滤后滴下来的。此洞水清见底,冷气森森,每当夜深人静时,便可听到滴水的声音,如同珠落玉盘,咚咚作响,更衬托了寺院的幽静,当年僧人们就吃这里的水,所以有人称之为“神水”。明代诗人刘敕曾在诗中写到:“洞中多法水,为客洗烦愁”。现在人们闲暇游山饮之,颇有成仙之感。有些佛教信徒到此,总想喝上一口来清心消愁。

龙泉洞的东侧是〔极乐洞〕。洞内有20多尊佛像,是千佛山保留完整的一组。它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修复洞口时发现的。洞中正面石壁上雕有三座高大的石佛,中间为阿弥陀佛,高3米,盘膝而坐,右为大势至,左为观世音,各高2.5米,三者合称为“西方三圣”。阿弥陀佛是佛名,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所以这个洞叫做“极乐洞”。人们又称阿弥陀佛为接引佛,他能接引念佛人前往“西方净土”。大势至是佛教的菩萨名,是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观音是左胁侍,大势至戴的帽子是一个小佛像,观音戴的是插柳枝的小花瓶。这些造像原雕刻均极精致,神态生动各异,经风雨千余年,有些剥蚀。特别是在“文ge”期间,佛像头部多遭击损,1979年园林部门重加修整,极乐洞中的阿弥陀佛像是照原型重塑的。

再往东走是〔黔娄洞〕。是为纪念战国时齐国的一个隐士黔娄。洞深数丈,转三个弯后,有一个20多平方米的空洞,高约2米,正中原塑有黔娄坐像,后被破坏了。现洞中有一石刻,记述着黔娄子隐居在此的传奇故事。据史书记载,黔娄,春秋时人,是一个著名的隐士,一生安贫乐道,为人正直。相传,他在这里凿石为洞,隐居在此,终年不下山,并著书四篇,宣传道家主张,鲁恭王听说他非常有才能,曾聘他做相国,齐威王每次打了败仗,就来此向他请教。为了表示对黔娄恭敬,他在很远的地方就下马脱靴,徒步上山,黔娄传授秘语,齐威王便转败为胜,嵌在洞口上方的石刻就是记载这个传说的。黔娄家境贫穷,一生不慕富贵,清正廉洁,传说他在死时衣不蔽体,盖在身上的被子又短小,盖上头又露着脚,曾子劝说,将被子斜着盖就能盖上了,但黔娄的妻子持着“邪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的道理,就这样埋葬了他,所以后人对黔娄妻子的评价也是很高的,称之为“嫁与黔娄百事乖”。

寺院东侧这座雄伟壮观的大殿就是〔大雄宝殿〕。殿内正中莲花宝座上,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塑像,两侧菩萨、罗汉侍立,分别塑有普贤、文殊菩萨和阿难、迦叶等十大弟子。塑像个个端庄大方,面容生动。

出西寺东门,可见清代山东巡抚丁宝祯的〔“十二屏风”碑刻〕,体雄浑遵劲,端庄凝重。丁宝祯,清朝时任山东巡抚(相当于省长),曾以杀了慈禧的大太监安德海而闻名,也就是慈禧最宠爱的那个小安子而闻名。传说他当时在山东为官,有一次上朝廷拜见皇帝,磕头时不小心帽子掉在了地下,小安子过来,一脚给他踢走了,从此二人结下了一点私分。到后来,光绪皇帝非要杀掉小安子,慈禧下旨不让杀,这时小安子已逃到泰安,光绪皇帝来了一道旨意,让见到小安子就地杀了他,丁宝祯接旨后,立即派人把他抓,这时慈禧的懿旨也到了,他想慈禧肯定要赦免他,我干脆来个先斩后奏,杀了后再接旨,就这样把小安子给杀掉了。这块碑文已搞不清楚了。十年浩动劫中有人给泥上一层墙皮才幸免于难,保存下来。

在兴国禅寺东门20余米处是〔历山院〕,为纪念舜在历山耕稼而建。沿着石阶而上,迎面看到的是一座三开间的山门。门额上是清朝书法家农髯熙的手书大字“历山”。进了山门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这个院落和兴国禅寺紧密相连,相互对峙,具有同等的韵味,可谓珠联璧合。为了发掘大舜文化,所以将这上院落命名为“历山院”。如果说兴国禅寺为佛教之地,由于受大舜文化的影响,儒、道、佛三教先后影响这里,历山院便成了三教合居的寺院,这在全国其它地方是不多见的。

〔鲁班祠〕鲁班,他是木工的祖师爷。这个祠堂约建于宋、元时期。鲁班,姓公输,名般(般与班同间),故称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巧匠,相传他发明了曲尺,吊线的墨斗,攻城的“云梯”等许多木工工具,后来人们把他神化,说他是一个白发老翁,常隐形于民众之中,吸取智慧,总结经验,然后再指导大家,当众一旦认出他时,便骑着鹤飘然而去,后来历代建筑工匠都拜他为“祖师”并立庙祭祀。

〔舜祠〕,是纪念上古时部落聪明首领虞舜的祠堂。在千佛山的所有建筑中,它的年代最久。据《水经注》记载:“城南对山山上有舜祠”说明北魏时就已经有舜祠。

现在我们所在的亭子就是〔一览亭〕,一览亭始建于清代,现在看到的是于1979年重建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在这里,泉城美景尽收眼底,一览无余。我们所说的齐烟九点,只有在此可以看得清楚。其中华山和鹊山最为突出。因过去济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色,从这里看北边一片碧水茫茫。华山就好像漂在水中的芙蓉花。正如古诗中描写到“亭势依山名未虚,齐州一览信无余,百层楼阁千层树,平展度郊绣不如”。

改革开放以来,千佛山旅游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建起了集我国敦煌、龙门、麦积、云冈四大石窟精华于一体的万佛洞,以及十八罗汉、卧佛、大舜石图园,还有20__年9月竣工完成的占地25000平方米的“弥勒胜苑”和主像为30米高的铜制弥勒佛等景观,丰富了佛文化和舜文化的内涵。被誉为“历山飞虹”的客运索道,如架轻舟,倘佯于青山林海之间,上行可观山景,下行可瞻市容。下面就让我们乘索道下山。我们还可以体验一下集新、奇、险、乐为一体的贴地飞行的奇能滑道的刺激与乐趣。(千佛山还建有鲁班祠和舜祠,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我们现在顺着东盘路下山,今天的千佛山之旅就到此结束了。)

好了,有关千佛山的主要景点就给大家讲解到这里,今天大家辛苦了。如果我的讲解有不当之处,请多谅解并请您提出宝贵意见。所谓“良时莫虚掷,好句须频读”,意思是说,好的游览季节您不能错过,同样好的文章也要常读,九月九,千佛山山会时希望大家能再来泉城,再登千佛山。

我衷心希望千佛山之旅能给您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最后,我祝大家泉城之旅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2022念佛禅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各位游客你们好。今天的第一站我们将要参观柏林禅寺。本站点将由我陪伴大家一起度过,我姓王,大家叫我小王就可以。柏林禅寺距石家庄南45公里处,下面我用一点时间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柏林禅寺的历史。柏林禅寺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县城(古称赵州)东南角,与“天下第一桥”赵州桥遥遥相望。它最早建于东汉末年,迄今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全寺占地80亩、建筑面积达15000平方米.这些建筑,红墙黄瓦,雕梁画栋,古朴庄重,气势宏大.在过去古称观音院,南宋称为永安院,金代称为柏林禅院,到了元朝,在一份皇帝给寺院的圣旨中,"柏林禅寺"这一名称才开始出现,那时候寺院柏树成林,所以有"柏林"一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古刹虽几经兴衰,却仍然香火绵延,高僧辈出。据僧传记载,著名的译经大师玄奘法师在西行印度取经之前,曾来此从道深法师研习《成实论》。晚唐时,禅宗巨匠从谂禅师在此驻锡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柏林禅寺因此成为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

金代,这里一度改为律宗道场,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扬戒律达五十年。最有名的是诠宗律师。金朝末年,法传临济正宗的归云志宣禅师主持法席,柏林禅寺由此革律为禅,宗风大振;元代,这里先后有圆明月溪禅师、鲁云行兴禅师行化,柏林禅寺由兹气象恢宏,成为燕赵一带的佛教中心;明清两朝,中央朝廷管理赵州地区佛教事务的机构——僧正司设在柏林禅寺。当时柏林禅寺的住持往往同时兼任僧正司僧正。近百年来,柏林禅寺却屡遭劫难,到 1988 年这里重新进驻僧人时,殿堂、经像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赵州禅师舍利塔及二十余株唐朝古柏,依稀屹立,一片凄凉,昭示世人这里曾是一处佛教古刹。

1988 年,柏林禅寺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大和尚亲自主持柏林禅寺

修复工作,在各界人士大力护持下: 1992 年,普光明殿落成;随后,钟鼓楼、观音殿、藏经楼、禅堂、怀云楼、开山楼、会贤楼、指月楼、云水楼、香积楼、古佛庵、关房、佛学院、茶香楼、文殊阁、普贤阁、万佛楼相继建成; 20xx 年 9 月 6 日,巍峨雄伟的万佛楼举行落成暨佛像开光大典,标志着赵州祖庭的中兴大业取得重大成果。一处占地 90 余亩,殿堂楼阁鳞次栉比、庄严整肃的千年古刹重焕生机。

赵州禅师(778~897),法号从谂,是禅宗史上一位震古烁今的大师。他幼年出家。后得法于南泉普愿禅师,为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之后的第四代传人。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已八十高龄的从谂禅师行脚至赵州古城,受信众敦请驻锡观音院,弘法传禅达40年,道化大行,僧俗共仰,为丛林模范,人称“赵州古佛”。

赵州禅师以其证悟渊深、年高德劭而享誉当时中国的南北禅林。人们议论当时中国禅林的高僧,每每说“南有雪峰,北有赵州”;又有“赵州眼光烁破四天下”的美誉。在遥远的南方,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山门耸立有“赵州关”,福建雪峰义存禅师的道场有“望州亭”。由此可见赵州禅师在禅门中的地位。

禅师虽然道誉四布,并有燕赵二王的供养护法,但他的生活却十分朴素清贫。他的“绳床一脚折,以烧断薪用绳系之”。他经常是“裤无腰,褂无口,头上青灰三五斗。土塌床,破芦席,老榆木枕全无被”。禅师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弘传祖师心印,接引四方学人。脍炙人口的“吃茶去”、“洗钵去”、“庭前柏树子”、“狗子无佛性”等公案不仅启悟了当时的许多禅僧,而且流传后世,历久弥新。从宋朝开始,中国禅门盛行以“参话头”为方便的话头禅,赵州禅师的公案语录最频繁地为人们所参究,许多人在赵州语录的启发下明心见性。其中“狗子无佛性”更凝练而为“无门关”,成为禅门一大总持,直至今天在中国、日本、欧美等地仍是最流行的公案。

柏林禅寺前任住持上净下慧老和尚。出生于1933年,他是中兴柏林寺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他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和河北《禅》杂志主编。法师髫龄出家,早年曾亲近近代禅宗大德虚云老和尚并从其承法成为临济宗、曹洞宗传人。法师日常法务繁忙,但精力过人,虽日理万机,但常安详自在。1993年,法师根据自己几十年修学佛法的体会,结合时代潮流,正式提出“生活禅”,作为柏林寺修行弘法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方针。“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能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风采。提倡生活禅的目的在于将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互相熔铸,产生出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禅宗精神,还其灵动活泼的天机。在人间的现实生活中运用禅的方法,解除现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使我们趋向智能的人生、圆满的人生。”(《生活禅开题》)围绕这一思想,净慧法师提出了一系列修行的方法、原则。他把佛法的思想凝炼为“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作为生活禅的宗旨。几年来,生活禅受到教内外人士的关注和好评。

柏林禅寺现任方丈为明海禅人,常住僧众 160 余人,内设河北省佛学院、河北禅学研究所。每年举办上元节吉祥法会、中元节报恩法会、清明节水陆法会、生活禅夏令营、念佛七、禅七等大型弘法活动。僧众坚持每天早晚课诵、过堂、坐禅,每半月诵戒布萨,如法如律结夏安居。冬参夏讲。赵州祖庭已经成为北方佛教的一座重镇。

如今的赵州祖庭已一改昔日的荒村破院一变而为殿宇庄严、环境幽雅、佛唱悠扬、香客云来的清净佛地。20xx年11月5日,当时的江来到柏林禅寺参观,他赞扬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肯定了柏林寺幽雅的环境和良好的管理。柏林禅寺每年夏季举办的生活夏令营和冬季举办的禅七法会都已具备相当规模和水平,在全国以及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各位游客如果对此感兴趣的可以在柏林禅寺的网站上进行报名。在柏林禅寺最为游人感兴趣的就是在寺庙内的舍利塔和万佛楼。等到了柏林禅寺我再向各位做进一步的介绍。最近柏林禅寺正在举行爱与心相连——救助河北农村特困大病患儿到慈善活动,各位游客如果想献爱心到话可以通过寺庙捐赠一百元人民币,同时柏林禅寺也会赠送各位一枚护身符.在三月29号到四月5号将会有清明节水陆法会,对此有兴趣到话各位到时候可以来参加.对于柏林禅寺大致的情况我就先介绍这么多.

待会到了寺庙如果有游客要烧香的话,下了车会有就有很多请香的地方,其中大多数是当地的居民。不过我个人还是觉得既然来柏林禅寺烧香,我觉得香还是在寺院里请比较好。首先是香的质量有保障,其次大家都知道柏林禅寺的不对外收门票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寺庙内请香也是对柏林禅寺的一种支持吧,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建议。

各位游客,现在你们看到的就是我们这站的目的地——柏林禅寺。

这就是柏林禅寺的山门,建于1993年.与韦驮殿组建为一体,三座门高

低并列,后建韦驮殿,与三门成丁字形布局,富有创意。山门中央屏风面南悬挂《佛祖源流图》,是释迦牟尼佛讲法的场面,画面有佛教人物八十九位;北面供韦驮菩萨铜像,木雕贴金佛龛;左右两侧是四大天王画像。在山门的两侧高悬着生前担任过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题写的“柏林禅寺”匾额。门两侧挂着中国佛协副会长、河北省佛协会长、柏林禅寺方丈净慧法师撰写的对联:“寺藏真际千秋塔;门对赵州万里桥。”

在西边就是本寺佛教用品交流处,有想请香的游客可以去那里.如果有想请一些纪念品的有客等我们把寺庙整个参观完以后再给大家留一些时间供大家自由支配.

下面我们将参观的是全寺主殿普光明殿,普光明殿占地435平方米,为僧人早晚诵经及举行重要佛事活动之处。普光明殿于1991年11月动工兴建,1992年7月底全部竣工,8月28日(农历八月初一日)隆重举行了落成开光典礼。位于过去“牟尼殿”旧址。普光明殿通过一条约7米宽、100米长的石板路与山门相连,路两旁设置了六对仿唐石灯幢,植有近万平方米的草坪,新栽的300余株柏树与十几株历尽沧桑的千年古柏交相辉映。普光明殿为木结构单檐宫殿式建筑,上覆以黄琉璃瓦,风格典雅,气势雄伟。殿内供奉着高3米、重达10吨、用大理石雕造而成的释迦佛坐像,汉白玉贴金.两边分别是佛的侍者迦叶尊者、阿难尊者.殿北墙东侧供文殊菩萨像,西侧供普贤菩萨像,均为汉白玉雕制。大东、西两侧墙上拓片是十六尊者画像,原作者是五代高僧贯休大师。大殿门外楹联一为赵朴初居士撰书,为本寺住持净慧法师撰,集赵州禅师公案和本寺历史沿革而成,禅意隽永,历史昭然。这一大型主体建筑的完成,得到国内外诸山大德、长者居士的慷慨布施,特别是美国纽约佛性法师大力支持,捐赠巨款。

这座就是钟鼓楼,此楼落成于1994年,歇山顶三层建筑,高十八米,与赵州祖师塔东西对称。一层为护法殿,供奉福德财神大黑天尊像;二层钟楼,悬铜钟一口,高1.8米,供奉地藏菩萨铜像;三层鼓楼,悬大鼓一面,供奉消灾延寿药师佛圣像。晨钟暮鼓是寺院生活的标志,钟声使人清醒,消除烦恼;鼓声令人振奋,增强勇气。“东寺钟声”为赵州十景之一,自古闻名遐迩。

观音殿、藏经楼:此殿1995年落成,由香港杨勋居士捐资修建。柏林寺在宋朝以前曾名“观音院”。明朝此处建有“大慈殿”供奉观音像。毁于“文革”期间。此殿所供观音菩萨圣像,系用本寺千年古柏雕制贴金而成,东西两侧分别为善财、龙女。殿内壁画是观音菩萨三十二应化图。观音菩萨是慈悲喜舍的化身,众生遇苦难至心称念其名,即得菩萨摄受加持,离苦得乐。

会贤楼、指月楼位于柏林禅寺观音殿前大院东西两侧,均为两层楼结构,排间16,全长60米。这两栋楼均为1997年动工修建,同时落成。会贤楼最重要的去处是客堂,位于一楼中部,两侧南北分别为福慧堂与伽蓝殿,楼上是僧人寮房,大多居住寺院班首执事。指月楼一楼中间最大的房间为会客厅,乃本寺接待客人最主要的场所,南北两侧分别为愿海堂和祖师殿。楼上现在是禅学研究所办公的地方,原来河北省佛学院的教室,现在经常组织居士坐禅、讲课修学。柏林禅寺电脑日益增多,局域网构建以后,这里也成为网络的中心。随着高科技在寺院文化里逐步的应用,这里有望发展成为柏林禅寺的it中心。

这里就是大和尚大住所,大和尚法号明海,1968年生人,俗姓肖,祖籍湖北潜江,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9年开始留心佛学,1990年于北京广济寺结识禅宗大德净慧上人,从此归心佛门。1992年9月,于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净慧上人座下披剃出家,1993年于洛阳白马寺受具足戒。多年来,积极参与柏林禅寺的兴复及“生活禅”夏令营的组织、弘法工作。20xx年于净慧上人座下得预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承。现任柏林禅寺住持、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接下来我们参观万佛楼通高三十七米,上下两层,面积达五千平方米。一层是禅修中心,可容纳千人坐禅,;二层是大雄宝殿.万佛制作法式则依华严海印三昧及总持教五智五佛思想,精心设计,如法铸造。一层为菩提场,中央供奉五尊铜佛像,每尊通高四· 八米,系五方五佛。中央毗卢遮那佛,由法界体性智流出;东方阿閦佛,由大圆镜智流出;南方宝生佛,由妙观察智流出;西方阿弥陀佛,由平等性智流出;北方不空成就佛,由成所作智流出。之所以被称为万佛楼,就是因为在里面一共有大小佛像共一万零五十三尊,除了刚刚提到到五座大佛外,还有小铜佛像共计一万零四十八尊,其制作法式亦据五智五方五佛教义安排。其中一楼北墙两侧共二千零一十六尊为中央毗卢遮那佛;二楼东墙二千零十尊为东方阿閦佛;南墙二千零二尊为南方宝生佛;西墙二千零十尊为西方阿弥陀佛;北墙二千零十尊为北方不空成就佛。从别相而言,虽五方五智各有一佛以表法,显示诸佛之差别殊胜义;若就总相而言,不但五方五佛各具五智,且一切佛皆具五智,显示诸佛之平等殊胜义。此即华严大教一多互具、重重无尽之海印三昧也。

归云庵座落在柏林禅寺东北角,南面一栋为“戒香楼”是供僧众专修的关房。中间为“知止楼”,是供护法居士贵宾禅修的关房。北面“听松楼”,是供本寺退居长老静修的关房。 接下来我们将看到到是河北省到佛学院.1998年9月,在柏林禅寺僧伽培训班的基础上,河北省佛学院开始试办并对外招生。20xx年5月,在省委省政府等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河北省佛学院由国家宗教事务局正式批准成立。学院开设三个班,中专班、大专班两年,研究班三年。因为现在办学规模还不是很大,学院现有教师二十九人,其中法师十九人,在家教师十人,在家教师中大学讲师、教授四人,高级教师一人。大家看,这坐落在柏林禅寺西北角四合院式三层仿古建筑,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5300多平方米。内设办公室、会议室、大礼堂、阅览室、图书室、电脑室、书画室、教室、活动室、茶室、师生寮房等,是一所集办公、教学、生活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教学楼,极大地改善了学院的教学环境。目前已培养三届学僧,共有120名学僧圆满毕业。毕业学僧有的继续深造,有的留在柏林禅寺担任管理工作,有的留在佛学院担任教学或管理工作,也有许多学僧回到自己原来的寺院肩负起弘法的重任,有的已经成为一方住持。

现在我们所看到就是赵州古佛从谂禅师的舍利塔,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赵州禅师圆寂后,寺内建塔供奉衣钵和舍利,谥号曰真际禅师,塔曰光祖之塔。因其在柏林禅寺内,故俗称柏林寺塔。该塔为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元明两代曾先后建古佛堂及大慈殿供奉真际禅师写真刻石。柏林禅寺现存的赵州塔建于元代,全称“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我们现在看到的柏林寺塔建于元代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砖木结构,平面呈八角形,七级,高约33米。下有莲花须弥座,整个塔身坐落在坚固的方形台基上。1997年,新加坡高家仁居士捐资百万元,将此塔修整一新。经过修整的柏林寺塔,“较之昔日,虽非新构,亦美轮美奂,典雅庄严”。

参考资料:

柏林禅寺,中国著名佛教禅寺,北方佛教的一座重镇,赵州祖庭所在地,内设河北省佛学院、河北禅学研究所,现任方丈为明海禅师,常住僧众有 160 余人。坐落于河北省赵县县城(古称赵州)东南角,与天下第一桥——赵州桥遥遥相望。

一、千年古刹

它最早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196 - 220 ),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古刹虽几经兴衰,却仍然香火绵延,高僧辈出。据僧传记载,著名的译经大师玄奘法师在西行印度取经之前,曾来此从道深法师研习《成实论》。晚唐时,禅宗巨匠从谂禅师(赵州和尚)在此驻锡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柏林禅寺因此成为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金代,这里一度改为律宗道场,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扬戒律达五十年。最有名的是诠宗律师。金朝末年,法传临济正宗的归云志宣禅师主持法席,柏林禅寺由此革律为禅,宗风大振;归云禅师平生主持七所名刹,望重当时,现在北京西郊潭柘寺尚存其舍利塔;元代,这里先后有圆明月溪禅师、鲁云行兴禅师行化,柏林禅寺由兹气象恢宏,成为燕赵一带的佛教中心;明清两朝,中央朝廷管理赵州地区佛教事务的机构——僧正司设在柏林禅寺。当时柏林禅寺的住持往往同时兼任僧正司僧正。近百年来,柏林禅寺却屡遭劫难,到 1988 年这里重新进驻僧人时,殿堂、经像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赵州禅师舍利塔及二十余株唐朝古柏,依然挺拔屹立,昭示世人这里曾是一处佛教古刹。

二、赵州禅师

赵州禅师(778~897),法号从谂,是禅宗史上一位震古烁今的大师。他幼年出家。后得法于南泉普愿禅师,为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之后的第四代传人。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已八十高龄的从谂禅师行脚至赵州古城,受信众敦请驻锡观音院,弘法传禅达40年,道化大行,僧俗共仰,为丛林模范,人称“赵州古佛”。赵州禅师以其证悟渊深、年高德劭而享誉当时中国的南北禅林。人们议论当时中国禅林的高僧,每每说“南有雪峰,北有赵州”;又有“赵州眼光烁破四天下”的美誉。在遥远的南方,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山门耸立有“赵州关”,福建雪峰义存禅师的道场有“望州亭”。由此可见赵州禅师在禅门中的地位。禅师虽然道誉四布,并有燕赵二王的供养护法,但他的生活却十分朴素清贫。他的“绳床一脚折,以烧断薪用绳系之”。他经常是“裤无腰,褂无口,头上青灰三五斗。土榻床,破芦席,老榆木枕全无被”。禅师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弘传祖师心印,接引四方学人。脍炙人口的“吃茶去”、“洗钵去”、“庭前柏树子”、“狗子无佛性”等公案不仅启悟了当时的许多禅僧,而且流传后世,历久弥新。从宋朝开始,中国禅门盛行以“参话头”为方便的话头禅,赵州禅师的公案语录最频繁地为人们所参究,许多人在赵州语录的启发下明心见性。其中“狗子无佛性”更凝练而为“无门关”,成为禅门一大总持,直至今天,在中国、日本、欧美等地仍是最流行的公案。赵州禅师住世百二十年,他圆寂后,寺内建塔供奉衣钵和舍利,谥号“真际禅师”。元明两代曾先后建古佛堂及大慈殿供奉真际禅师石刻顶相。寺内现存的赵州塔建于元天历三年(1330),全称“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高33米,七层。1997~1998年,新加坡高家仁居士捐资重修,使古塔焕然一新。

三、祖庭中兴

1988年5月12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下文,批准柏林寺作为宗教场所开放,交河北省佛教协会管理,并逐步筹资修复。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法师亲自主持祖庭修复工作,他不惮辛劳,奔走呼告,夙兴夜寐,惨淡经营。“破砖乱瓦毛毛草”的荒败景象逐渐改观,殿堂佛像一一涌现。1992年8月28日,普光明殿落成开光典礼隆重举行,来自美国、日本、中国台湾、香港的贵宾和国内诸山长老、佛教信众三千多人参加了这一盛况空前的庆典,赵朴初会长委托吴立民先生持亲笔信前来祝贺。普光明殿建成不久,在十方信施护法的大力支持下,柏林禅寺的修复工程次第展开。五、六年间相继落成:山门、钟鼓楼、东西长廊、观音殿、藏经楼、禅堂、怀云楼、开山楼、会贤楼、指月楼、云水楼、香积楼、古佛庵等建筑;全院地面硬化或绿化。昔日的荒村破院一变而为殿宇庄严、环境幽雅、佛唱悠扬、香客云来的清净佛地。20xx 年 9 月 6 日,巍峨雄伟的万佛楼举行落成暨佛像开光大典,标志着赵州祖庭的中兴大业取得重大成果。一处占地 90 余亩,殿堂楼阁鳞次栉比、庄严整肃的千年古刹重焕生机。在修复殿宇的同时,柏林寺的僧团组织逐步稳定,寺院管理制度日趋健全,学修并重的道风初步形成。这里继承了传统丛林的规制,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两次请职确立执事班子,在方丈下分设监院寮、客堂、维那寮、典座寮等职能部门,负责寺院日常管理工作。重大事务的决策,由方丈召集班首执事会议,民主议定实施。全体僧众坚持每天早晚课诵、过堂、坐禅,每半月诵戒布萨并有全体僧俗住众参加的生活会议宣读《共住规约》,议决寺院的各项事宜。1998年9月,河北省佛学院在柏林寺招生开学,培养合格僧才的工作正式展开。1998年9月30日,柏林寺开放十周年庆典及赵州塔修复竣工典礼、净慧法师升座仪式隆重举行。这标志着赵州祖庭的中兴大业取得阶段性成果。千年古刹焕发生机,重新成为燕赵大地上辉映遐迩的庄严法域。

四、禅寺住持

柏林禅寺住持上净下慧法师。出生于1933年,他是中兴柏林寺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他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和河北《禅》杂志主编。法师髫龄出家,早年曾亲近近代禅宗大德虚云老和尚,并从其承法成为临济宗、曹洞宗传人。法师日常法务繁忙,但精力过人,虽日理万机,但常安详自在。1993年,法师根据自己几十年修学佛法的体会,结合时代潮流,正式提出“生活禅”,作为柏林寺修行弘法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方针。“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能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风采。提倡生活禅的目的在于将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互相熔铸,产生出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禅宗精神,还其灵动活泼的天机。在人间的现实生活中运用禅的方法,解除现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使我们趋向智能的人生、圆满的人生。”(《生活禅开题》)围绕这一思想,净慧法师提出了一系列修行的方法、原则。他把佛法的思想凝炼为“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作为生活禅的宗旨。几年来,生活禅受到教内外人士的关注和好评。

五、弘法利生

柏林禅寺从1988年开放以来,虽然修复工程浩繁,经费、人手紧张,活动场地一度简陋、有限,但在弘扬佛法、利益社会方面一直作着不懈的努力。通过几年来丰富的弘法活动,柏林禅寺正在逐步成为一个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现代佛教寺院。住持净慧法师高瞻远瞩,在1992年就提出了“生活禅“作为柏林禅寺修行弘法的理念。生活禅的主要意趣是“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生活禅的宗旨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则是我们从事各项事业的准则。为了提倡生活禅的理念,更好地将佛法融化于社会,从1993年起,柏林禅寺每年坚持面向社会举办“生活禅夏令营”。参加夏令营的都是18~30岁的佛教青年,每届人数在250人左右。在七天的寺院生活中他们要参加上殿课诵、坐禅、聆听佛学讲演、吃茶谈心、云水行脚等活动。营员们在一种全新的环境中认识佛法的博大精深,寻求心中尘封已久的真善美,体味佛法的超越与安详。夏令营从举办以来得到各级政府领导和教内外各界人士的赞许与好评。柏林禅寺每年例行的法会还有上元节吉祥法会,四月初八传授在家居士菩萨戒,七月十五中元节报恩法会以及三次观音法会和冬天三周的禅七。每次法会,海众云集。柏林寺成为四众弟子温暖的家。僧众坚持每天早晚课诵、过堂、坐禅,每半月诵戒布萨,如法如律结夏安居。冬参夏讲。除举办各种弘法活动外,多年来,柏林寺一直积极参予、支持省佛协组织的各种社会慈善事业,体现了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

六、天下赵州

“天下赵州”,这是一千多年前赵王对赵州禅师德化广大的赞叹,也似乎是对今天赵州禅风、赵州祖庭走向世界的预示,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随着世界范围内人们对东方文化犹其禅文化的回归,柏林禅寺作为古老的禅宗祖庭,赵州禅风的发祥地,日益向世人显示出它净化人心的巨大价值和隽永的魅力

2022念佛禅心得体会和方法七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至隋唐时代达到鼎盛,其间,大体经历了佛教经典在中国大量传播、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逐步融合以及建立中国化的佛教宗派这样几个发展阶段。在这几个阶段,都显示出由山西出家的著名高僧的历史贡献,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是法显、慧远、昙鸾等几位高僧。

法显是东晋时杰出的佛经翻译家和旅行家。俗姓龚,平阳武阳(今临汾市西南)人,平民出身。他的三个哥哥都在童年夭折,父母唯恐他不能成人,在三岁时就送他到佛寺当了沙弥(小和尚),希冀依靠“神佛”的保拓,免除夭折之难。法显从小对佛很虔诚,20岁时受了“大戒”,信仰更加坚定,行为更加严谨,众僧称誉他“志行明敏,仪轨整肃”(《高僧传·法显传》)。

法显生于南北分裂、社会动荡的东晋十六国时代,佛教在北方广泛流行。当时,北方地区先后建立起众多少数民族政权,他们与汉民族隔阂很深,尤其是在思想信仰上,汉族信奉儒家教义,认为“佛,外国之神,非诸华所应祠奉”;他们则主张“佛是戎神,所应兼奉”(见《晋书·佛图澄传》),把佛看作是自己民族的宗教。因此,为了从思想上统治汉族广大民众,他们大力宣扬佛教,政治上扶植佛教发展。如石勒建立的后赵国百姓,在印度高僧佛图澄的宣传下,“多奉佛,皆营造寺庙、相竞出家”(见《晋书·佛图澄传》)。但是,佛教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不少混乱。主要是僧人受统治者支持享有特权,于是“真伪混淆,多生愆过”(见《晋书·佛图澄传》),出现大量不法行为,引起民众不满,严重削弱了佛教;同时,佛教自身的规章制度,尤其是戒律也很不健全,当时虽有不少西域僧人翻译的佛经在中国流传,但很不系统,且多是口授相传,辗转流行,不免讹误增损,而戒律的翻译又极为缺乏。戒律的松弛和僧人特权的加大,更造成佛教界的混乱。

这种状况,对于正直笃信的法显来说,是不能容忍的。为了保卫佛教的纯洁性,以利于佛教的发展,他决心西行印度,到佛教发源地找回完整的戒律,由此建立一套维持僧众团体及僧众个人的规章制度,作为佛教团体和个人的行为准则。于是,东晋隆安三年( 399),法显与同学数人从长安出发,“至天竺寻求戒律”(法显《佛国记》,又名《法显传》),登上了西向印度取经的征途。

法显从长安出发时已是65岁高龄,他们一行数人,西经戈壁,越葱岭,周游天竺,后经印度洋到山东半岛登陆,最后回到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市)。在外历时20xx年,历经30多个国家,包括今日我国的西北和阿富汗、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以及我国南海、东南沿海等地,归来时已是80岁老人。他是当时中国走得最远的人,“汉之张骞、甘英皆不至此”(《佛国记》)。

法显在印度刻苦勤学掌握了梵文梵语,把大量口传佛典记录下来带回中国,归来后,又亲自译成汉文,从此,中国内地佛经结束了西域的中转,直接沟通了东方的两个文明发源地,中国佛教更系统地发展起来了。同时,法显撰写的《佛国记》不仅是一部佛教典籍,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也是我国最早记录中亚、印度、南洋各国历史、地理、科学、艺术和文化的伟大旅游撰著。唐代高僧义净指出:“自古神州大地,轻生殉法之宾。(法)显法师则创辟荒途,(玄)奘法师乃中开正路。”(转引自靳生禾:《旅行家法显》,第19页)就是说,法显是我国西天取经的开山大师,唐代玄奘进一步开拓了取经道路;而且,法显的《佛国记》也可以同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相与媲美。

由山西出家的另一位著名高僧慧远,在使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方面做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

慧远也是东晋时高僧,本姓贾,雁门楼烦(今宁武县附近)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年十三,随舅令狐氏游学许、洛,故少为诸生,博综六经,尤善老庄”(《高僧传·慧远传》)。说明慧远少年时代主要学习儒家经典,对当时流行的道家老、庄思想也很精通,但还未形成确定的志向。东晋永和十年( 354),慧远21岁,深慕江东范宣子,便偕同其弟一道“欲渡江东”,拜师从学,因北方战乱,道路不通,未能如愿。这时,正值高僧道安在太行恒山(今河北省阜平县北)立寺传教,“声甚著闻”,他又与其弟“遂往归之”。听了道安讲经说法后,十分敬佩,惊叹说:“真吾师也!”认为以前十分喜爱的“儒道九流,皆糠比耳”,毅然与其弟削发出家于道安门下。“常欲总摄纲维,以大法为己任,精思讽持,以夜继昼”,深为道安赏识, 24岁便开讲佛经(见《高僧传·慧远传》)。从此,终生皈依佛门,坚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东晋太元六年( 381),48岁的慧远来到庐山,深感“庐峰清静,足以息心”,便在这幽静秀丽的庐山定居下来,开始了他富有特色的传教生涯,从此足不出山,直至83岁逝世(见《出三藏记集·慧远传》)。慧远在庐山的活动主要分三个方面:

一是著书立说,阐释佛理,宣扬佛法。他一生“所著论、序、铭、赞、诗、书,集为十卷,五十余篇”(《高僧传·慧远传》),绝大多数作于庐山。通过著书立说,形成了他的以佛教义理为核心,又广泛吸收儒、道各家学说的中国化的佛教思想。他明确主张“内外之道,可合而明”(《沙门不敬王者论》),儒、释、道三教思想可以融合一体。在东晋,一再发生过关于沙门(佛门)该不该礼敬帝王的争论,其实质也就是佛教与中国传统礼教的关系或者说佛教在中国是否合法的争论。为此,他写下了《答桓大尉书》、《沙门不敬王者论》等名篇,一方面主张在家信徒(居士)必须遵从世俗,礼敬君亲,尽忠尽孝;另一方面,出家僧人又必须保持佛门的独立性,不礼敬君亲,无所谓忠孝。他指出,从表面看,沙门不敬君亲是“内乖天底之情”,“外阙奉主之恭”,违反了封建礼教,但这样可以使沙门以其高尚其志的榜样影响民众,从根本上维护了统治者的最高利益。总之,“道法之与名教,如来之与尧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沙门不敬王者论》)。佛教信仰与封建礼教不过是殊途同归,终极目的是一致的。这样,慧远通过融合儒、释、道思想,从理论上阐明了佛教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一致性,不但成功地解决了关于沙门是否礼敬王者的争论,而且也保证了佛教在中国的合法地位,从而在佛教中国化的道路上迈开了决定性的第一步。

慧远在庐山的又一主要活动是建立僧团,壮大佛教势力。他培养组织了一个声名远播的庐山僧团及居士群,从而使庐山成为当时中国佛教的两大中心之一。另一个中心是印度僧人鸠摩罗什所在的长安,是主要的译经中心;慧远在庐山除译经传法之外,则努力使佛教中国化。同时,僧团周围还有以上层社会名流为主体的居士群,它是慧远与世俗世界联系的纽带,既能沟通上层统治阶级,又避免了僧侣奔走官府而引起人们的厌恶心理,也有效地壮大了佛教的势力。

慧远的另一主要活动是广泛接触社会,扩大佛教影响。他居于庐山30余年,虽然“影不出山,迹不入俗”(《高僧传·慧远传》),但并没有绝离尘世,而是不分华夷南北,朝野顺逆,皆与交往,对谁也不亲不疏。从地方官员到朝廷重臣,从著名文学家、道土到农民起义军首领。举凡来访者,无不广泛结交。而且,居于统治阶层的上层人物,大多数是主动与慧远结交的。慧远以其超然出世的态度,周旋于复杂的政治斗争之间,并赢得双方的尊重,这样不但扩大了佛教对社会的影响,而且通过广泛接触上层人物,也使佛教进一步获得了统治者的支持。

与此同时,慧远还从理论上结合道家“以无为本”的出世主义,宣扬佛教的因果报应说,并把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命运主宰权从天、上帝、鬼神手中夺回,交给每个人的“心’,引导人们从主体自身内部加强修养,积德行善,提倡通过念佛投生西方净土,从而对中国佛教净土宗思想的产生起了先导作用,也因此,唐宋以后的一些净土宗僧人尊奉慧远为中国净土宗初祖。

继法显、慧远之后,由山西出家的又一位著名高僧是昙鸾,他对中国净土宗的形成起了直接促进作用,可以说是净土宗的实际开创者。“北方大宏净土念佛之业者,实为北魏之昙鸾,故常推为净土教之初祖”(汤用彤:《魏晋南北朝佛教史》下册)。

昙鸾是北魏雁门(今山西代县)人,他“家近五台山,闻其神迹灵怪,幼即往寻之,便出家”(《续高僧传·昙鸾传》),可见他是在幼年时代怀着对佛教的神奇向往而出家为僧的。出家之后,“广读经籍,尤研四论与佛性”(《续高僧传·昙鸾传》)。一方面广读博览佛教经书和儒道典籍,同时更深入钻研鸠摩罗什所译的大乘佛教中观派的四种基本著作《中论》、《十二门论》、《百论》、《大智度论》和有关佛性的学说。

昙鸾于南朝梁大通元年( 527)来到建康(今南京市),曾与梁武帝谈论佛性,很受梁武帝赞许。后又拜见著名道土陶弘景,陶弘景授予他《仙经》十卷,他便准备携经返回北魏故地,从事修行;但在途经洛阳时遇到印度名僧菩提流支,便问:“佛法中颇有长生不死法,胜此土仙经者乎?”意思是佛经中有没有胜过道教的长生不老之法。菩提流支很不高兴地“唾地相斥”回答他:道教哪配与佛教相比?靠道教的《仙经》是不能摆脱生死轮回,达到长生不老的。随之即把佛教的《观无量寿经》授予他,说:“此大仙方,依之修行,当得解脱生死。”说明长生不如解脱的道理,引导他信仰净土(见《续高僧传·昙鸾传》),这使昙鸾深受教益,当场把《仙经》烧掉,此后他便主要传播净土信仰了。

昙鸾回到故地后,大力弘扬净土念佛,民众纷纷皈依,名声大振。北魏分裂后,东魏开国君主孝静帝对他十分崇敬,尊称他为“神昙”,并下敕令要他住持并州大寺。他后来又移住汾州北山石壁玄中寺(今属交城县),在这里讲经授徒。从此,玄中寺成为传播净土信仰的重要中心。到唐代,昙鸾的再传弟子、山西文水人道绰继续在玄中寺传道;后来,道绰的弟子善导来到长安,建立起了完备的净土宗派,使净土宗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极盛时期。

净土宗在印度佛教中也没有形成宗派,却在中国得到发展并连绵不绝地流传了下来,主要是因为它的教义和修行方法简便易行,得到平民大众的信奉,所以如同禅宗一样,称得上是真正中国化了的佛教。净土宗的发展,与山西地区和由山西出家的高僧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关系。它是由慧远开创、昙鸾奠基、道绰与善导完成的,主要是在山西大地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昙鸾在净土宗的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净土宗在唐代正式形成后,进而传入了日本,日本僧人“依据善导一师开创净土宗”(日·村上专精:《日本佛教史纲》),使净土教在日本得到广泛流传,成为日本众多佛教宗派中的一个重要宗派,也因此,日本的净土宗一直尊奉昙鸾、道绰、善导为净土三祖师,尊奉玄中寺为净土宗开山祖庭。历代日本净土名僧,多来玄中寺朝拜,视为“圣地”,对促进中日文化交流起了重要桥梁作用。

以上,从法显、慧远到昙鸾使我们看到,由山西出家的佛教高僧大多集中在十六国北朝时期,这个现象很值得重视。十六国北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大分裂、大动荡时期,也是民族文化交融的一个高峰期,在这个时期,山西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而再度成为多民族活动的大舞台及多民族文化的大熔炉;这个时期,也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一个繁荣期,山西在这个时期一直处于北方民族统治之下,这些民族的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统治汉族人民,在不断学习吸取汉民族文化的同时,又大力宣扬和扶持佛教文化发展,这就为山西出现为数众多的佛教高僧,以及佛教文化能够在山西获得比较高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特定的和相当有利的社会政治背景和历史文化氛围。这样,也就不难理解山西佛教文化之所以格外光辉夺目的基本原因了。

同时,山西地区不仅佛教思想比较活跃,在传播和发展中国佛教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山西也是佛教文物、艺术的宝库,是全国佛教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如五台山位居佛教四大圣地之首;玄中寺为中日净土宗摇篮;云冈石窟文化可与敦煌媲美;广胜寺稀世罕见的金版藏经《赵城金藏》为当今整理出版《大藏经》的主要底本;以及遍布全省各地的斑斓多姿的佛教建筑、雕刻、绘画等等。这些说明,山西在中国佛教文化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22念佛禅心得体会和方法八

各位游客你们好。今天的第一站我们将要参观柏林禅寺。本站点将由我陪伴大家一起度过,我姓李,大家叫我小李就可以。柏林禅寺距石家庄南45公里处,下面我用一点时间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柏林禅寺的历史。柏林禅寺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县城(古称赵州)东南角,与“天下第一桥”赵州桥遥遥相望。它最早建于东汉末年,迄今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全寺占地80亩、建筑面积达15000平方米.这些建筑,红墙黄瓦,雕梁画栋,古朴庄重,气势宏大.在过去古称观音院,南宋称为永安院,金代称为柏林禅院,到了元朝,在一份皇帝给寺院的圣旨中,"柏林禅寺"这一名称才开始出现,那时候寺院柏树成林,所以有"柏林"一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古刹虽几经兴衰,却仍然香火绵延,高僧辈出。据僧传记载,著名的译经大师玄奘法师在西行印度取经之前,曾来此从道深法师研习《成实论》。晚唐时,禅宗巨匠从谂禅师在此驻锡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柏林禅寺因此成为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

金代,这里一度改为律宗道场,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扬戒律达五十年。最有名的是诠宗律师。金朝末年,法传临济正宗的归云志宣禅师主持法席,柏林禅寺由此革律为禅,宗风大振;元代,这里先后有圆明月溪禅师、鲁云行兴禅师行化,柏林禅寺由兹气象恢宏,成为燕赵一带的佛教中心;明清两朝,中央朝廷管理赵州地区佛教事务的机构——僧正司设在柏林禅寺。当时柏林禅寺的住持往往同时兼任僧正司僧正。近百年来,柏林禅寺却屡遭劫难,到 1988 年这里重新进驻僧人时,殿堂、经像已经荡然无存,只有赵州禅师舍利塔及二十余株唐朝古柏,依稀屹立,一片凄凉,昭示世人这里曾是一处佛教古刹。

1988 年,柏林禅寺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大和尚亲自主持柏林禅寺

修复工作,在各界人士大力护持下: 1992 年,普光明殿落成;随后,钟鼓楼、观音殿、藏经楼、禅堂、怀云楼、开山楼、会贤楼、指月楼、云水楼、香积楼、古佛庵、关房、佛学院、茶香楼、文殊阁、普贤阁、万佛楼相继建成; 20xx 年 9 月 6 日,巍峨雄伟的万佛楼举行落成暨佛像开光大典,标志着赵州祖庭的中兴大业取得重大成果。一处占地 90 余亩,殿堂楼阁鳞次栉比、庄严整肃的千年古刹重焕生机。

赵州禅师(778~897),法号从谂,是禅宗史上一位震古烁今的大师。他幼年出家。后得法于南泉普愿禅师,为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之后的第四代传人。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已八十高龄的从谂禅师行脚至赵州古城,受信众敦请驻锡观音院,弘法传禅达40年,道化大行,僧俗共仰,为丛林模范,人称“赵州古佛”。

赵州禅师以其证悟渊深、年高德劭而享誉当时中国的南北禅林。人们议论当时中国禅林的高僧,每每说“南有雪峰,北有赵州”;又有“赵州眼光烁破四天下”的美誉。在遥远的南方,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山门耸立有“赵州关”,福建雪峰义存禅师的道场有“望州亭”。由此可见赵州禅师在禅门中的地位。

禅师虽然道誉四布,并有燕赵二王的供养护法,但他的生活却十分朴素清贫。他的“绳床一脚折,以烧断薪用绳系之”。他经常是“裤无腰,褂无口,头上青灰三五斗。土塌床,破芦席,老榆木枕全无被”。禅师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弘传祖师心印,接引四方学人。脍炙人口的“吃茶去”、“洗钵去”、“庭前柏树子”、“狗子无佛性”等公案不仅启悟了当时的许多禅僧,而且流传后世,历久弥新。从宋朝开始,中国禅门盛行以“参话头”为方便的话头禅,赵州禅师的公案语录最频繁地为人们所参究,许多人在赵州语录的启发下明心见性。其中“狗子无佛性”更凝练而为“无门关”,成为禅门一大总持,直至今天在中国、日本、欧美等地仍是最流行的公案。

柏林禅寺前任住持上净下慧老和尚。出生于1933年,他是中兴柏林寺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他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和河北《禅》杂志主编。法师髫龄出家,早年曾亲近近代禅宗大德虚云老和尚并从其承法成为临济宗、曹洞宗传人。法师日常法务繁忙,但精力过人,虽日理万机,但常安详自在。1993年,法师根据自己几十年修学佛法的体会,结合时代潮流,正式提出“生活禅”,作为柏林寺修行弘法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方针。“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能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风采。提倡生活禅的目的在于将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互相熔铸,产生出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禅宗精神,还其灵动活泼的天机。在人间的现实生活中运用禅的方法,解除现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使我们趋向智能的人生、圆满的人生。”(《生活禅开题》)围绕这一思想,净慧法师提出了一系列修行的方法、原则。他把佛法的思想凝炼为“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作为生活禅的宗旨。几年来,生活禅受到教内外人士的关注和好评。

柏林禅寺现任方丈为明海禅人,常住僧众 160 余人,内设河北省佛学院、河北禅学研究所。每年举办上元节吉祥法会、中元节报恩法会、清明节水陆法会、生活禅夏令营、念佛七、禅七等大型弘法活动。僧众坚持每天早晚课诵、过堂、坐禅,每半月诵戒布萨,如法如律结夏安居。冬参夏讲。赵州祖庭已经成为北方佛教的一座重镇。

如今的赵州祖庭已一改昔日的荒村破院一变而为殿宇庄严、环境幽雅、佛唱悠扬、香客云来的清净佛地。20xx年11月5日,当时的江来到柏林禅寺参观,他赞扬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肯定了柏林寺幽雅的环境和良好的管理。柏林禅寺每年夏季举办的生活夏令营和冬季举办的禅七法会都已具备相当规模和水平,在全国以及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各位游客如果对此感兴趣的可以在柏林禅寺的网站上进行报名。在柏林禅寺最为游人感兴趣的就是在寺庙内的舍利塔和万佛楼。等到了柏林禅寺我再向各位做进一步的介绍。最近柏林禅寺正在举行爱与心相连——救助河北农村特困大病患儿到慈善活动,各位游客如果想献爱心到话可以通过寺庙捐赠一百元人民币,同时柏林禅寺也会赠送各位一枚护身符.在三月29号到四月5号将会有清明节水陆法会,对此有兴趣到话各位到时候可以来参加.对于柏林禅寺大致的情况我就先介绍这么多.

待会到了寺庙如果有游客要烧香的话,下了车会有就有很多请香的地方,其中大多数是当地的居民。不过我个人还是觉得既然来柏林禅寺烧香,我觉得香还是在寺院里请比较好。首先是香的质量有保障,其次大家都知道柏林禅寺的不对外收门票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寺庙内请香也是对柏林禅寺的一种支持吧,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建议。

各位游客,现在你们看到的就是我们这站的目的地——柏林禅寺。

这就是柏林禅寺的山门,建于1993年.与韦驮殿组建为一体,三座门高

低并列,后建韦驮殿,与三门成丁字形布局,富有创意。山门中央屏风面南悬挂《佛祖源流图》,是释迦牟尼佛讲法的场面,画面有佛教人物八十九位;北面供韦驮菩萨铜像,木雕贴金佛龛;左右两侧是四大天王画像。在山门的两侧高悬着生前担任过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题写的“柏林禅寺”匾额。门两侧挂着中国佛协副会长、河北省佛协会长、柏林禅寺方丈净慧法师撰写的对联:“寺藏真际千秋塔;门对赵州万里桥。”

在西边就是本寺佛教用品交流处,有想请香的游客可以去那里.如果有想请一些纪念品的有客等我们把寺庙整个参观完以后再给大家留一些时间供大家自由支配.

下面我们将参观的是全寺主殿普光明殿,普光明殿占地435平方米,为僧人早晚诵经及举行重要佛事活动之处。普光明殿于1991年11月动工兴建,1992年7月底全部竣工,8月28日(农历八月初一日)隆重举行了落成开光典礼。位于过去“牟尼殿”旧址。普光明殿通过一条约7米宽、100米长的石板路与山门相连,路两旁设置了六对仿唐石灯幢,植有近万平方米的草坪,新栽的300余株柏树与十几株历尽沧桑的千年古柏交相辉映。普光明殿为木结构单檐宫殿式建筑,上覆以黄琉璃瓦,风格典雅,气势雄伟。殿内供奉着高3米、重达10吨、用大理石雕造而成的释迦佛坐像,汉白玉贴金.两边分别是佛的侍者迦叶尊者、阿难尊者.殿北墙东侧供文殊菩萨像,西侧供普贤菩萨像,均为汉白玉雕制。大东、西两侧墙上拓片是十六尊者画像,原作者是五代高僧贯休大师。大殿门外楹联一为赵朴初居士撰书,为本寺住持净慧法师撰,集赵州禅师公案和本寺历史沿革而成,禅意隽永,历史昭然。这一大型主体建筑的完成,得到国内外诸山大德、长者居士的慷慨布施,特别是美国纽约佛性法师大力支持,捐赠巨款。

这座就是钟鼓楼,此楼落成于1994年,歇山顶三层建筑,高十八米,与赵州祖师塔东西对称。一层为护法殿,供奉福德财神大黑天尊像;二层钟楼,悬铜钟一口,高1.8米,供奉地藏菩萨铜像;三层鼓楼,悬大鼓一面,供奉消灾延寿药师佛圣像。晨钟暮鼓是寺院生活的标志,钟声使人清醒,消除烦恼;鼓声令人振奋,增强勇气。“东寺钟声”为赵州十景之一,自古闻名遐迩。

观音殿、藏经楼:此殿1995年落成,由香港杨勋居士捐资修建。柏林寺在宋朝以前曾名“观音院”。明朝此处建有“大慈殿”供奉观音像。毁于“文革”期间。此殿所供观音菩萨圣像,系用本寺千年古柏雕制贴金而成,东西两侧分别为善财、龙女。殿内壁画是观音菩萨三十二应化图。观音菩萨是慈悲喜舍的化身,众生遇苦难至心称念其名,即得菩萨摄受加持,离苦得乐。

会贤楼、指月楼位于柏林禅寺观音殿前大院东西两侧,均为两层楼结构,排间16,全长60米。这两栋楼均为1997年动工修建,同时落成。会贤楼最重要的去处是客堂,位于一楼中部,两侧南北分别为福慧堂与伽蓝殿,楼上是僧人寮房,大多居住寺院班首执事。指月楼一楼中间最大的房间为会客厅,乃本寺接待客人最主要的场所,南北两侧分别为愿海堂和祖师殿。楼上现在是禅学研究所办公的地方,原来河北省佛学院的教室,现在经常组织居士坐禅、讲课修学。柏林禅寺电脑日益增多,局域网构建以后,这里也成为网络的中心。随着高科技在寺院文化里逐步的应用,这里有望发展成为柏林禅寺的it中心。

这里就是大和尚大住所,大和尚法号明海,1968年生人,俗姓肖,祖籍湖北潜江,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9年开始留心佛学,1990年于北京广济寺结识禅宗大德净慧上人,从此归心佛门。1992年9月,于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净慧上人座下披剃出家,1993年于洛阳白马寺受具足戒。多年来,积极参与柏林禅寺的兴复及“生活禅”夏令营的组织、弘法工作。20xx年于净慧上人座下得预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承。现任柏林禅寺住持、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接下来我们参观万佛楼通高三十七米,上下两层,面积达五千平方米。一层是禅修中心,可容纳千人坐禅,;二层是大雄宝殿.万佛制作法式则依华严海印三昧及总持教五智五佛思想,精心设计,如法铸造。一层为菩提场,中央供奉五尊铜佛像,每尊通高四· 八米,系五方五佛。中央毗卢遮那佛,由法界体性智流出;东方阿閦佛,由大圆镜智流出;南方宝生佛,由妙观察智流出;西方阿弥陀佛,由平等性智流出;北方不空成就佛,由成所作智流出。之所以被称为万佛楼,就是因为在里面一共有大小佛像共一万零五十三尊,除了刚刚提到到五座大佛外,还有小铜佛像共计一万零四十八尊,其制作法式亦据五智五方五佛教义安排。其中一楼北墙两侧共二千零一十六尊为中央毗卢遮那佛;二楼东墙二千零十尊为东方阿閦佛;南墙二千零二尊为南方宝生佛;西墙二千零十尊为西方阿弥陀佛;北墙二千零十尊为北方不空成就佛。从别相而言,虽五方五智各有一佛以表法,显示诸佛之差别殊胜义;若就总相而言,不但五方五佛各具五智,且一切佛皆具五智,显示诸佛之平等殊胜义。此即华严大教一多互具、重重无尽之海印三昧也。

归云庵座落在柏林禅寺东北角,南面一栋为“戒香楼”是供僧众专修的关房。中间为“知止楼”,是供护法居士贵宾禅修的关房。北面“听松楼”,是供本寺退居长老静修的关房。 接下来我们将看到到是河北省到佛学院.1998年9月,在柏林禅寺僧伽培训班的基础上,河北省佛学院开始试办并对外招生。20xx年5月,在省委省政府等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河北省佛学院由国家宗教事务局正式批准成立。学院开设三个班,中专班、大专班两年,研究班三年。因为现在办学规模还不是很大,学院现有教师二十九人,其中法师十九人,在家教师十人,在家教师中大学讲师、教授四人,高级教师一人。大家看,这坐落在柏林禅寺西北角四合院式三层仿古建筑,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5300多平方米。内设办公室、会议室、大礼堂、阅览室、图书室、电脑室、书画室、教室、活动室、茶室、师生寮房等,是一所集办公、教学、生活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教学楼,极大地改善了学院的教学环境。目前已培养三届学僧,共有120名学僧圆满毕业。毕业学僧有的继续深造,有的留在柏林禅寺担任管理工作,有的留在佛学院担任教学或管理工作,也有许多学僧回到自己原来的寺院肩负起弘法的重任,有的已经成为一方住持。

现在我们所看到就是赵州古佛从谂禅师的舍利塔,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赵州禅师圆寂后,寺内建塔供奉衣钵和舍利,谥号曰真际禅师,塔曰光祖之塔。因其在柏林禅寺内,故俗称柏林寺塔。该塔为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元明两代曾先后建古佛堂及大慈殿供奉真际禅师写真刻石。柏林禅寺现存的赵州塔建于元代,全称“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我们现在看到的柏林寺塔建于元代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砖木结构,平面呈八角形,七级,高约33米。下有莲花须弥座,整个塔身坐落在坚固的方形台基上。1997年,新加坡高家仁居士捐资百万元,将此塔修整一新。经过修整的柏林寺塔,“较之昔日,虽非新构,亦美轮美奂,典雅庄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