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佛教语录心得体会及收获 佛教感悟人生经典语录(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6 13:03:05 页码:11
佛教语录心得体会及收获 佛教感悟人生经典语录(7篇)
2023-01-06 13:03:05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描写佛教语录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首先请允许我站在美丽神奇的千佛山脚下,代表千佛山景区全体员工,欢迎您的到来,愿您能在这里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记忆。

千佛山位于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的彰武县大四家子乡,古称历山,相传上古虞舜帝为民时,曾躬耕于历山之下,因此又称舜耕山。史料记载,隋朝年间,山东省佛教盛行,虔诚的教徒依山沿壁镌刻了为数较多的石佛,建千佛寺而得名千佛山。

朋友们可以看到,这里没有名山大川的那种恢宏气势,但被称为泰山余脉的千佛山,却有着美丽而古朴的自然生态景观和藏传佛教独特的人文景观。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千佛山景区,千佛山内景点很多,我们今天游览的线路是由山门进入,沿盘道西路登山,途经唐槐亭,亭旁古槐一株,相传唐朝名将秦琼曾拴马于此。上半山腰彩绘牌坊,即“齐烟九点”坊。登上一览亭,凭栏北望,江山如簇,黄河烟波浩渺,泉城景色一览无遗。再观千佛崖,进万佛洞,东路下山,经高七米,宽四米多的“大头佛”,给大家一小时自由游览时间,准时在原地集合下山。我们的行程一路向前,不走回头路,如果您途中脱离队伍,请一路向前。

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千佛山脚下,开始进入佛国胜境,接受佛文化的洗礼。

这条路叫朝圣路。这里的老百姓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年端午节都要朝圣千佛山。请看,这条朝圣路共有150级台阶,下面就让我们沿

着朝圣路向唐喀前行。

大家请注意看,咱们右手边的喷涂唐卡是佛祖释迦牟尼。大家知道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一位印度王子。佛祖出生以后,苦行6年仍没有悟出解脱之道,于是放弃苦行,到河中洗去了6 年的污垢,接受了牧羊女供养的羊奶之后,稍微恢复了一些原气,便坐在一棵菩提树下,发下宏愿:“如果今生不能求得正果,便再也不起来!”佛祖在树下静思七天七夜,在他将要成佛的刹那间心魔来袭,有关享乐、财势、美女等诱惑以及恶势力的威胁一起袭来。佛祖不为所动,最终把它们一一降服,终于成道。看到这尊释迦佛后,大家是不是有所感悟?其实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最大的敌人或者说最大的业障只是自己,与其说是佛度有缘人,不如说是有缘人自度,“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心中本无物,何处惹尘埃。”真正心如明镜的人,无需修度已有大成。

各位朋友,朝圣路走完了,让我们登上山间小路。你们看,这的枫树很有特点,苍榆遒劲有力,枫树红叶似火,千年香树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馨香,令人流连忘返。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禅境,也希望在这佛之净地能够提醒各位游客,众生平等,一花一草皆要爱护,一切生命都应珍惜。

观音洞

大家请看,这座观音洞凿刻于清朝宣统元年(1920xx年),是直接在岩石上凿出来的。洞高2米、阔2米、进深3米,洞门两侧有一副对联:“普陀山上慈悲主,紫竹林中自在仙”。门额横书“观音洞”

三个字。这副对联反映了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弘传佛法道场的民间传说。观音洞里供奉的观音大士像也特别灵验呢。

其实所谓观世音,大家知道观音大士最初传入中土的时候,其实是男儿身。后来经过历朝历代的演变,才成了今天慈眉善目,好似母亲的样子。

迎客佛

眼前我们见到的这尊叫迎客佛。传说当年云游喇嘛张半仙到千佛山时,被这里美丽而幽雅的景象所吸引,决定仔细地考察此山,准备在这里修建庙宇,长期住下来。当他来到半山腰时,正赶上天降大雾,整座山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犹如仙境。于是他快步登向山顶,想进一步观赏这里的奇特景观,没走几步,路两旁晃糊糊的,仿佛有两个人在向他招手,表示欢迎致敬。等走到近前,仔细一瞅,原来是两个身着不凡、满面笑容、神态脱俗、似乎在五台山见到的佛像,正当他准备上前朝拜时,忽然满山云雾散尽,阳光灿烂,方才那两个佛家模样的人却不见了踪影。张半仙觉得十分奇怪,他掐着中指一算,顿时恍然大悟,原来这里乃佛门圣地,是佛祖派人迎接我的到来。因此,张半仙在以后开石造像时,首先在上山游览的路上,左右两边各雕刻一尊佛像,并命名为迎客佛。多少年来,迎接着四面八方游客的到来,让人们大饱眼福,畅抒心怀。 万佛洞

在山北麓,1992年9月30日正式开放的万佛洞。展线长达600多米,集我国"莫高集锦"、"龙门精华"、"麦积厅观"、"云岗荟萃"

著名四大名窟于一 洞,经过艺术浓缩、重构,塑造佛主、菩萨、弟子、天王、力士28888尊,其中最大的卧佛长28米,洞外仿乐山大佛高15米。最小的仅20~30厘米。

佛教艺术自东汉传到中国。经劳动人民长期揣摩汲其精华,已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特殊风格。这些特点,在这里充分体现。于此可一瞻北魏、唐、宋各时期的造像风采。

走在万佛洞中,不自觉的会有不同的身临其境之感。这里既有云冈龙门的造像,更加有模仿敦煌莫高窟的佛像经典造型,飞天壁画栩栩如生,是我最印象深刻的千佛山景点之一。

游览到这里,这次千佛山之行就要结束了。大家走过了朝圣路,拜过了佛像,相信千佛山一定会给你们带来好运!

再一次感谢大家一路上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特别是你们对我像朋友一样热情和友好,让我深受感染,我会把大家的这种情谊带给更多的人,也希望我们的友情像千佛山脚下的灵泉水一样渊远流长,不因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而减少,而是越来越醇香,越来越绵长。 在离别之际,导游送大家一句话:我们常说因为生活,我们不能失去工作;我们努力地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那反过来说,我们也不能因为工作而失去生活。您在忙碌之余别忘了给自己留一份空间,出来旅行,放松自我,调整心情。请大家不要忘记,在辽宁西部有一个美丽的乡镇,境内有一座风景优美的千佛山,还有一位漂亮真诚的导游,那就是我!祝大家归途顺利!愿千佛山千佛灵水给大家带来福气、名气和灵气

描写佛教语录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站在美丽神奇的千佛山脚下,代表千佛山景区全体员工,欢迎您的到来,愿您能在这里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记忆。

千佛山位于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的彰武县大四家子乡,古称历山,相传上古虞舜帝为民时,曾躬耕于历山之下,因此又称舜耕山。史料记载,隋朝年间,山东省佛教盛行,虔诚的教徒依山沿壁镌刻了为数较多的石佛,建千佛寺而得名千佛山。

朋友们可以看到,这里没有名山大川的那种恢宏气势,但被称为泰山余脉的千佛山,却有着美丽而古朴的自然生态景观和藏传佛教独特的人文景观。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千佛山景区,千佛山内景点很多,我们今天游览的线路是由山门进入,沿盘道西路登山,途经唐槐亭,亭旁古槐一株,相传唐朝名将秦琼曾拴马于此。上半山腰彩绘牌坊,即“齐烟九点”坊。登上一览亭,凭栏北望,江山如簇,黄河烟波浩渺,泉城景色一览无遗。再观千佛崖,进万佛洞,东路下山,经高七米,宽四米多的“大头佛”,给大家一小时自由游览时间,准时在原地集合下山。我们的行程一路向前,不走回头路,如果您途中脱离队伍,请一路向前。

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千佛山脚下,开始进入佛国胜境,接受佛文化的洗礼。

这条路叫朝圣路。这里的老百姓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年端午节都要朝圣千佛山。请看,这条朝圣路共有150级台阶,下面就让我们沿

着朝圣路向唐喀前行。

大家请注意看,咱们右手边的喷涂唐卡是佛祖释迦牟尼。大家知道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一位印度王子。佛祖出生以后,苦行6年仍没有悟出解脱之道,于是放弃苦行,到河中洗去了6 年的污垢,接受了牧羊女供养的羊奶之后,稍微恢复了一些原气,便坐在一棵菩提树下,发下宏愿:“如果今生不能求得正果,便再也不起来!”佛祖在树下静思七天七夜,在他将要成佛的刹那间心魔来袭,有关享乐、财势、美女等诱惑以及恶势力的威胁一起袭来。佛祖不为所动,最终把它们一一降服,终于成道。看到这尊释迦佛后,大家是不是有所感悟?其实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最大的敌人或者说最大的业障只是自己,与其说是佛度有缘人,不如说是有缘人自度,“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心中本无物,何处惹尘埃。”真正心如明镜的人,无需修度已有大成。

各位朋友,朝圣路走完了,让我们登上山间小路。你们看,这的枫树很有特点,苍榆遒劲有力,枫树红叶似火,千年香树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馨香,令人流连忘返。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禅境,也希望在这佛之净地能够提醒各位游客,众生平等,一花一草皆要爱护,一切生命都应珍惜。

观音洞

大家请看,这座观音洞凿刻于清朝宣统元年(1920xx年),是直接在岩石上凿出来的。洞高2米、阔2米、进深3米,洞门两侧有一副对联:“普陀山上慈悲主,紫竹林中自在仙”。门额横书“观音洞”

三个字。这副对联反映了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弘传佛法道场的民间传说。观音洞里供奉的观音大士像也特别灵验呢。

其实所谓观世音,大家知道观音大士最初传入中土的时候,其实是男儿身。后来经过历朝历代的演变,才成了今天慈眉善目,好似母亲的样子。

迎客佛

眼前我们见到的这尊叫迎客佛。传说当年云游喇嘛张半仙到千佛山时,被这里美丽而幽雅的景象所吸引,决定仔细地考察此山,准备在这里修建庙宇,长期住下来。当他来到半山腰时,正赶上天降大雾,整座山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犹如仙境。于是他快步登向山顶,想进一步观赏这里的奇特景观,没走几步,路两旁晃糊糊的,仿佛有两个人在向他招手,表示欢迎致敬。等走到近前,仔细一瞅,原来是两个身着不凡、满面笑容、神态脱俗、似乎在五台山见到的佛像,正当他准备上前朝拜时,忽然满山云雾散尽,阳光灿烂,方才那两个佛家模样的人却不见了踪影。张半仙觉得十分奇怪,他掐着中指一算,顿时恍然大悟,原来这里乃佛门圣地,是佛祖派人迎接我的到来。因此,张半仙在以后开石造像时,首先在上山游览的路上,左右两边各雕刻一尊佛像,并命名为迎客佛。多少年来,迎接着四面八方游客的到来,让人们大饱眼福,畅抒心怀。 万佛洞

在山北麓,1992年9月30日正式开放的万佛洞。展线长达600多米,集我国"莫高集锦"、"龙门精华"、"麦积厅观"、"云岗荟萃"

著名四大名窟于一 洞,经过艺术浓缩、重构,塑造佛主、菩萨、弟子、天王、力士28888尊,其中最大的卧佛长28米,洞外仿乐山大佛高15米。最小的仅20~30厘米。

佛教艺术自东汉传到中国。经劳动人民长期揣摩汲其精华,已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特殊风格。这些特点,在这里充分体现。于此可一瞻北魏、唐、宋各时期的造像风采。

走在万佛洞中,不自觉的会有不同的身临其境之感。这里既有云冈龙门的造像,更加有模仿敦煌莫高窟的佛像经典造型,飞天壁画栩栩如生,是我最印象深刻的千佛山景点之一。

游览到这里,这次千佛山之行就要结束了。大家走过了朝圣路,拜过了佛像,相信千佛山一定会给你们带来好运!

再一次感谢大家一路上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特别是你们对我像朋友一样热情和友好,让我深受感染,我会把大家的这种情谊带给更多的人,也希望我们的友情像千佛山脚下的灵泉水一样渊远流长,不因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而减少,而是越来越醇香,越来越绵长。 在离别之际,导游送大家一句话:我们常说因为生活,我们不能失去工作;我们努力地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那反过来说,我们也不能因为工作而失去生活。您在忙碌之余别忘了给自己留一份空间,出来旅行,放松自我,调整心情。请大家不要忘记,在辽宁西部有一个美丽的乡镇,境内有一座风景优美的千佛山,还有一位漂亮真诚的导游,那就是我!祝大家归途顺利!愿千佛山千佛灵水给大家带来福气、名气和灵气

描写佛教语录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大家好,欢迎来到著名的玉佛苑景区观光游览!

玉佛苑,是国家首批aaaa级风景区,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三面环上,一面临水,以玉佛阁为主体,由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方丈楼等组成,融宫殿、庙宇、园林建筑风格于一体,古朴典雅、气势恢宏。

玉,生成于18亿年前,人类使用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万-3万年前,人们视玉为神奇,玉也渐渐成为人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玉佛苑融玉文化和佛文化于一身,博大精深,举世无双。

天王殿是进入山门后的第一重殿,重檐歇山式顶,殿中供奉弥勒佛、韦陀菩萨和四大法王,全部以整体岫玉雕刻而成。

往前走就是玉佛苑的山门广场,广场正前方两侧矗立着钟、鼓二楼,局左侧的为钟楼,高15米,由方形观光台和八密重檐式上层结构组成。1999年,为迎接新世界的到来,玉佛苑设计铸造了重5吨的青铜大钟,称“世纪钟”。鼓楼的建制与钟楼保持一致,内置2.8米的大鼓,为东北之最。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玉佛苑三洞式山门,山门由城墙和阁楼组成。中间的是空门,是修行的人走的门;左面的是“无作门”,是许愿时走的门;右面是“无相门”,是还愿时走的门。

请大家抬头看,山门上方悬挂着九龙金匾“玉佛苑”三个字,并且在山门城墙的四面有240组双面浮雕汉白玉雕花栏板。再看门前的一对汉白玉石狮子,姿态威武昂首立于山门前,日夜守护着玉佛苑。

请大家随我往前走,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御路。御路是古代宫廷中特有的路,每逢皇帝上殿时,都要坐在轿子里,由众人抬着通过这条专用通道,故称御路。玉佛苑内共有三条御路,另两条在玉佛阁前后,每条御路有3条龙,3条御路共9条龙,有“九龙捧圣”的含义。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玉佛苑的主体建筑玉佛阁,也叫大雄宝殿。在佛教中,“大雄”是称赞释迦摩尼功德无量的意思,玉佛阁高33米,有佛教33天之意,内部结构分为三层:一楼为礼佛区,是游人瞻仰和礼拜玉佛的地方;二楼为观佛台,可以从不同角度观赏玉佛;三楼为观光长廊,可凭栏远眺鞍山市内景色。

进入大雄宝殿,我们看到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玉佛。这尊玉佛是重达260.76吨的巨型玉石,由120名工匠,历经18个月雕刻而成。大家请看佛祖右肩膀上的白色花纹,可以看出是汉子“法”,我们由此联想起了佛法无边,这个奇观是自然形成的而非人工添加。

玉石王背面雕刻的是渡海观音,观音脚下踩着的动物是龙头鱼尾的鳌,相传鳌是龙的九子之一,因其在海中兴风作浪,扰乱百姓生活,被观音制服后踩在脚下,成为渡海观音的工具。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观音菩萨手中拿着的净水瓶也是由三种颜色构成的:瓶口是黄色,瓶颈是浅绿色,瓶底大部分是深绿色,这三种颜色的搭配,就像瓶中装有圣水,彷佛观音菩萨随时要向我们播撒甘露。

玉佛四周悬挂4盏七彩莲花宝灯,比喻释迦摩尼现身的说法,灯高8米,直径1.8米,由三层莲花组成,在每一盏灯的最上方有“佛光普照,国泰民安”的鎏金大字,并且灯上装有上万颗天然水晶珠,总价值六十余万。

在大殿的上方还悬挂有各种佛教用品,将整座玉佛阁装点的古朴典雅,四壁上绘有释迦摩尼出生、出家、修行、成佛、讲法、涅槃的大型壁画。

各位嘉宾,玉佛苑的讲解到此结束了,感谢您的光临,同时还请把玉佛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和朋友,希望您有机会再来!

描写佛教语录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玉佛苑是鞍山市人民政府与香港新里程发展有限公司合资兴建的。总投资约7000多万元人民币。1994年5月28日破土动工,至1996年9月3日完工共用27个月的时间建成了宏的玉佛苑。玉佛苑座落在东山风景区内,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势为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乃一风水宝地。

玉佛苑占地面积221047平方米,首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玉佛苑山门,山门由长122米宽15米高10米的城墙和8.9米高的楼阁组成。型似北京天安门城楼的建筑风格,山门上的大花门是山门建筑中的创新,它既和上面的楼阁相呼应,又可为游臾挡风挡雨,很有特色,大花门上方悬挂(九龙金匾)写玉佛苑三个大字。是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北京师范大学启功教授题写的,加为匾的周围盘绕着九条金龙,所以称为九龙金匾。

大家请看前方,这是一对高3.3米,座落在1米高须弥座上的汉白玉大石狮,是仿北京天安门前的石狮雕刻的,它雄资威武日夜守卫着玉佛苑。(大家请往上看)在山门的城墙上四面都有双面雕,汉白玉雕花栏板,栏杆柱头上雕有形态各异形象逼真的汉白玉石狮,看到石您会想到北京芦沟桥,世界曾有芦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玉佛苑的狮子您能数得清吗?不要急我告诉大家玉佛苑的狮子共有32个。

(进入苑内,走到御路前)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御路是古代宫殿中特有的路,相伟,第逢皇帝上殿时,他坐在轿子里,由人抬着通过这条专用的路,故称御路。玉佛苑内共有三条御路,其它两条在玉佛阁前后,第条路上有三条龙,共有九条龙,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有九龙捧圣的意思,御路的四周有蝠蝙,意为福从四方来,象征着它给游客带来幸福。

(向上到二级院落)

这是6根向天的汉白玉经幢,这6根经幢和玉佛阁前后左右的12根汉白玉石柱还有一段有趣的经历。――1994年鞍山市人民政府决定兴建玉佛寺,按设计要求要18根7.2米,宽1.1米见方的整块汉白玉石料,到哪里去找那么大的料呢?玉佛寺建设工种指挥部的领导知道建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汉白玉是北京市郊县产的,决定前往采购,问了好几个大家都说不能开采这么大规格的汉白玉,他们说北京的华表,虽然长度和直径比你们大,但华表是用12块汉白玉凝结起来的,而你们要整块的汉白玉没有办法,最后轮到汉白玉石矿厂长说:难,不过你们兴建玉佛苑和保护世界上最的玉佛,我们尽力吧!就这样,经过1年多的努力,果真开采出了18根巨大的汉白玉,其中有根不理想的,要求再出一根,但是虽然尽全力开采,却再出开采不出这么大的石料了,再加多少钱出没8办法。他们说你们玉佛寺要18根就出18根多1根出没有了,这就是神料。

经幢在佛教中有驱邪降魔的说法,这6根汉白玉经幛每根雕有18条龙,共雕108条龙,恰七玉佛阁有102根立柱,加上这6根经幢,出是108根,108根立柱,108条龙象征华夏子孙是龙的传人,人人都是顶粱柱,龙是玉佛苑的一大特色景观,凶手石雕,木雕,彩画上的龙,玉佛苑共9999条龙,真可谓是龙的世界。

描写佛教语录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至隋唐时代达到鼎盛,其间,大体经历了佛教经典在中国大量传播、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逐步融合以及建立中国化的佛教宗派这样几个发展阶段。在这几个阶段,都显示出由山西出家的著名高僧的历史贡献,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是法显、慧远、昙鸾等几位高僧。

法显是东晋时杰出的佛经翻译家和旅行家。俗姓龚,平阳武阳(今临汾市西南)人,平民出身。他的三个哥哥都在童年夭折,父母唯恐他不能成人,在三岁时就送他到佛寺当了沙弥(小和尚),希冀依靠“神佛”的保拓,免除夭折之难。法显从小对佛很虔诚,20岁时受了“大戒”,信仰更加坚定,行为更加严谨,众僧称誉他“志行明敏,仪轨整肃”(《高僧传·法显传》)。

法显生于南北分裂、社会动荡的东晋十六国时代,佛教在北方广泛流行。当时,北方地区先后建立起众多少数民族政权,他们与汉民族隔阂很深,尤其是在思想信仰上,汉族信奉儒家教义,认为“佛,外国之神,非诸华所应祠奉”;他们则主张“佛是戎神,所应兼奉”(见《晋书·佛图澄传》),把佛看作是自己民族的宗教。因此,为了从思想上统治汉族广大民众,他们大力宣扬佛教,政治上扶植佛教发展。如石勒建立的后赵国百姓,在印度高僧佛图澄的宣传下,“多奉佛,皆营造寺庙、相竞出家”(见《晋书·佛图澄传》)。但是,佛教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不少混乱。主要是僧人受统治者支持享有特权,于是“真伪混淆,多生愆过”(见《晋书·佛图澄传》),出现大量不法行为,引起民众不满,严重削弱了佛教;同时,佛教自身的规章制度,尤其是戒律也很不健全,当时虽有不少西域僧人翻译的佛经在中国流传,但很不系统,且多是口授相传,辗转流行,不免讹误增损,而戒律的翻译又极为缺乏。戒律的松弛和僧人特权的加大,更造成佛教界的混乱。

这种状况,对于正直笃信的法显来说,是不能容忍的。为了保卫佛教的纯洁性,以利于佛教的发展,他决心西行印度,到佛教发源地找回完整的戒律,由此建立一套维持僧众团体及僧众个人的规章制度,作为佛教团体和个人的行为准则。于是,东晋隆安三年( 399),法显与同学数人从长安出发,“至天竺寻求戒律”(法显《佛国记》,又名《法显传》),登上了西向印度取经的征途。

法显从长安出发时已是65岁高龄,他们一行数人,西经戈壁,越葱岭,周游天竺,后经印度洋到山东半岛登陆,最后回到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市)。在外历时20xx年,历经30多个国家,包括今日我国的西北和阿富汗、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以及我国南海、东南沿海等地,归来时已是80岁老人。他是当时中国走得最远的人,“汉之张骞、甘英皆不至此”(《佛国记》)。

法显在印度刻苦勤学掌握了梵文梵语,把大量口传佛典记录下来带回中国,归来后,又亲自译成汉文,从此,中国内地佛经结束了西域的中转,直接沟通了东方的两个文明发源地,中国佛教更系统地发展起来了。同时,法显撰写的《佛国记》不仅是一部佛教典籍,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也是我国最早记录中亚、印度、南洋各国历史、地理、科学、艺术和文化的伟大旅游撰著。唐代高僧义净指出:“自古神州大地,轻生殉法之宾。(法)显法师则创辟荒途,(玄)奘法师乃中开正路。”(转引自靳生禾:《旅行家法显》,第19页)就是说,法显是我国西天取经的开山大师,唐代玄奘进一步开拓了取经道路;而且,法显的《佛国记》也可以同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相与媲美。

由山西出家的另一位著名高僧慧远,在使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方面做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

慧远也是东晋时高僧,本姓贾,雁门楼烦(今宁武县附近)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年十三,随舅令狐氏游学许、洛,故少为诸生,博综六经,尤善老庄”(《高僧传·慧远传》)。说明慧远少年时代主要学习儒家经典,对当时流行的道家老、庄思想也很精通,但还未形成确定的志向。东晋永和十年( 354),慧远21岁,深慕江东范宣子,便偕同其弟一道“欲渡江东”,拜师从学,因北方战乱,道路不通,未能如愿。这时,正值高僧道安在太行恒山(今河北省阜平县北)立寺传教,“声甚著闻”,他又与其弟“遂往归之”。听了道安讲经说法后,十分敬佩,惊叹说:“真吾师也!”认为以前十分喜爱的“儒道九流,皆糠比耳”,毅然与其弟削发出家于道安门下。“常欲总摄纲维,以大法为己任,精思讽持,以夜继昼”,深为道安赏识, 24岁便开讲佛经(见《高僧传·慧远传》)。从此,终生皈依佛门,坚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东晋太元六年( 381),48岁的慧远来到庐山,深感“庐峰清静,足以息心”,便在这幽静秀丽的庐山定居下来,开始了他富有特色的传教生涯,从此足不出山,直至83岁逝世(见《出三藏记集·慧远传》)。慧远在庐山的活动主要分三个方面:

一是著书立说,阐释佛理,宣扬佛法。他一生“所著论、序、铭、赞、诗、书,集为十卷,五十余篇”(《高僧传·慧远传》),绝大多数作于庐山。通过著书立说,形成了他的以佛教义理为核心,又广泛吸收儒、道各家学说的中国化的佛教思想。他明确主张“内外之道,可合而明”(《沙门不敬王者论》),儒、释、道三教思想可以融合一体。在东晋,一再发生过关于沙门(佛门)该不该礼敬帝王的争论,其实质也就是佛教与中国传统礼教的关系或者说佛教在中国是否合法的争论。为此,他写下了《答桓大尉书》、《沙门不敬王者论》等名篇,一方面主张在家信徒(居士)必须遵从世俗,礼敬君亲,尽忠尽孝;另一方面,出家僧人又必须保持佛门的独立性,不礼敬君亲,无所谓忠孝。他指出,从表面看,沙门不敬君亲是“内乖天底之情”,“外阙奉主之恭”,违反了封建礼教,但这样可以使沙门以其高尚其志的榜样影响民众,从根本上维护了统治者的最高利益。总之,“道法之与名教,如来之与尧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沙门不敬王者论》)。佛教信仰与封建礼教不过是殊途同归,终极目的是一致的。这样,慧远通过融合儒、释、道思想,从理论上阐明了佛教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一致性,不但成功地解决了关于沙门是否礼敬王者的争论,而且也保证了佛教在中国的合法地位,从而在佛教中国化的道路上迈开了决定性的第一步。

慧远在庐山的又一主要活动是建立僧团,壮大佛教势力。他培养组织了一个声名远播的庐山僧团及居士群,从而使庐山成为当时中国佛教的两大中心之一。另一个中心是印度僧人鸠摩罗什所在的长安,是主要的译经中心;慧远在庐山除译经传法之外,则努力使佛教中国化。同时,僧团周围还有以上层社会名流为主体的居士群,它是慧远与世俗世界联系的纽带,既能沟通上层统治阶级,又避免了僧侣奔走官府而引起人们的厌恶心理,也有效地壮大了佛教的势力。

慧远的另一主要活动是广泛接触社会,扩大佛教影响。他居于庐山30余年,虽然“影不出山,迹不入俗”(《高僧传·慧远传》),但并没有绝离尘世,而是不分华夷南北,朝野顺逆,皆与交往,对谁也不亲不疏。从地方官员到朝廷重臣,从著名文学家、道土到农民起义军首领。举凡来访者,无不广泛结交。而且,居于统治阶层的上层人物,大多数是主动与慧远结交的。慧远以其超然出世的态度,周旋于复杂的政治斗争之间,并赢得双方的尊重,这样不但扩大了佛教对社会的影响,而且通过广泛接触上层人物,也使佛教进一步获得了统治者的支持。

与此同时,慧远还从理论上结合道家“以无为本”的出世主义,宣扬佛教的因果报应说,并把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命运主宰权从天、上帝、鬼神手中夺回,交给每个人的“心’,引导人们从主体自身内部加强修养,积德行善,提倡通过念佛投生西方净土,从而对中国佛教净土宗思想的产生起了先导作用,也因此,唐宋以后的一些净土宗僧人尊奉慧远为中国净土宗初祖。

继法显、慧远之后,由山西出家的又一位著名高僧是昙鸾,他对中国净土宗的形成起了直接促进作用,可以说是净土宗的实际开创者。“北方大宏净土念佛之业者,实为北魏之昙鸾,故常推为净土教之初祖”(汤用彤:《魏晋南北朝佛教史》下册)。

昙鸾是北魏雁门(今山西代县)人,他“家近五台山,闻其神迹灵怪,幼即往寻之,便出家”(《续高僧传·昙鸾传》),可见他是在幼年时代怀着对佛教的神奇向往而出家为僧的。出家之后,“广读经籍,尤研四论与佛性”(《续高僧传·昙鸾传》)。一方面广读博览佛教经书和儒道典籍,同时更深入钻研鸠摩罗什所译的大乘佛教中观派的四种基本著作《中论》、《十二门论》、《百论》、《大智度论》和有关佛性的学说。

昙鸾于南朝梁大通元年( 527)来到建康(今南京市),曾与梁武帝谈论佛性,很受梁武帝赞许。后又拜见著名道土陶弘景,陶弘景授予他《仙经》十卷,他便准备携经返回北魏故地,从事修行;但在途经洛阳时遇到印度名僧菩提流支,便问:“佛法中颇有长生不死法,胜此土仙经者乎?”意思是佛经中有没有胜过道教的长生不老之法。菩提流支很不高兴地“唾地相斥”回答他:道教哪配与佛教相比?靠道教的《仙经》是不能摆脱生死轮回,达到长生不老的。随之即把佛教的《观无量寿经》授予他,说:“此大仙方,依之修行,当得解脱生死。”说明长生不如解脱的道理,引导他信仰净土(见《续高僧传·昙鸾传》),这使昙鸾深受教益,当场把《仙经》烧掉,此后他便主要传播净土信仰了。

昙鸾回到故地后,大力弘扬净土念佛,民众纷纷皈依,名声大振。北魏分裂后,东魏开国君主孝静帝对他十分崇敬,尊称他为“神昙”,并下敕令要他住持并州大寺。他后来又移住汾州北山石壁玄中寺(今属交城县),在这里讲经授徒。从此,玄中寺成为传播净土信仰的重要中心。到唐代,昙鸾的再传弟子、山西文水人道绰继续在玄中寺传道;后来,道绰的弟子善导来到长安,建立起了完备的净土宗派,使净土宗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极盛时期。

净土宗在印度佛教中也没有形成宗派,却在中国得到发展并连绵不绝地流传了下来,主要是因为它的教义和修行方法简便易行,得到平民大众的信奉,所以如同禅宗一样,称得上是真正中国化了的佛教。净土宗的发展,与山西地区和由山西出家的高僧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关系。它是由慧远开创、昙鸾奠基、道绰与善导完成的,主要是在山西大地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昙鸾在净土宗的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净土宗在唐代正式形成后,进而传入了日本,日本僧人“依据善导一师开创净土宗”(日·村上专精:《日本佛教史纲》),使净土教在日本得到广泛流传,成为日本众多佛教宗派中的一个重要宗派,也因此,日本的净土宗一直尊奉昙鸾、道绰、善导为净土三祖师,尊奉玄中寺为净土宗开山祖庭。历代日本净土名僧,多来玄中寺朝拜,视为“圣地”,对促进中日文化交流起了重要桥梁作用。

以上,从法显、慧远到昙鸾使我们看到,由山西出家的佛教高僧大多集中在十六国北朝时期,这个现象很值得重视。十六国北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大分裂、大动荡时期,也是民族文化交融的一个高峰期,在这个时期,山西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而再度成为多民族活动的大舞台及多民族文化的大熔炉;这个时期,也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一个繁荣期,山西在这个时期一直处于北方民族统治之下,这些民族的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统治汉族人民,在不断学习吸取汉民族文化的同时,又大力宣扬和扶持佛教文化发展,这就为山西出现为数众多的佛教高僧,以及佛教文化能够在山西获得比较高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特定的和相当有利的社会政治背景和历史文化氛围。这样,也就不难理解山西佛教文化之所以格外光辉夺目的基本原因了。

同时,山西地区不仅佛教思想比较活跃,在传播和发展中国佛教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山西也是佛教文物、艺术的宝库,是全国佛教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如五台山位居佛教四大圣地之首;玄中寺为中日净土宗摇篮;云冈石窟文化可与敦煌媲美;广胜寺稀世罕见的金版藏经《赵城金藏》为当今整理出版《大藏经》的主要底本;以及遍布全省各地的斑斓多姿的佛教建筑、雕刻、绘画等等。这些说明,山西在中国佛教文化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描写佛教语录心得体会及收获六

各位朋友:

你好们!

首先,我对各位光临泉城济南致以最诚挚的欢迎!非常高兴能有机会陪同各位一道欣赏千佛山秀丽的美景,领略“深山藏古寺”的意蕴。我衷心希望大家今天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当,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是济南三大名胜――-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之一的千佛山。千佛山来自泰山的余脉,海拔285米。千佛山,位于济南市区南部,是一座城中之山。海拔285米,占地面积约166公顷;它与趵突泉、大明湖并称为济南市的三大名胜。千佛山历史悠久,唐朝以前称历山、舜山。到了晋朝,佛教逐渐渗入,每年都举行迁拔仪式,意为“迁君高处,拔除不祥”,始称迁拔山。开皇年间,山东佛教盛行,随山势凿窟,携刻佛像多尊,始称千佛山,并建千佛寺,从此千佛山就成了香火胜地。唐贞观年间时,又将千佛寺改称为现在的“兴国禅寺”。从元代开始,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都要举行大型的山会活动。1961年正式开辟为千佛山公园,1995年山东省政府将其批准为省级七大风景区之一。千佛山的主要风景有:兴国寺、娥英池、唐槐亭、齐烟九点坊等等。

我们现在是沿着西盘路上山,登山有东、西两条路,西路有石阶291级,人们习惯从西路上山,东路下山。西盘路是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居住在千佛山东侧的一个叫乔朗斋的富豪修建的。现在这条盘山路是1952年重修的。

首先大家看到的这一巨形?卧佛〕是1996年12月落户千佛山的,它是释迦牟尼侧身卧像,花岗岩质,长10米,重50吨。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一宝顶飞檐凉亭叫〔唐槐亭〕。它建于1957年,因旁边这棵唐代古槐而得名。匾上“唐槐亭”三个字是原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先生于1981年来千佛山时提写的。这里原址是秦琼庙,庙里有唐王李世民和他的大将秦琼的塑像。秦琼是济南历城人,是唐王的左武卫大将军,山东的英雄好汉。关于秦琼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当初在庙里只为秦琼塑了一座像,但经过一夜,第二天一早塑像就躺倒了,人们把他扶起来,再过一夜,又躺倒了,反复数次,人们不知其原因,后经一老者指点,他说秦琼一生扶佐唐王,死后也不愿占王位,你们硬要立他在此,他宁可躺倒。后来人们在中间又塑了一座唐王的像,秦琼才永远立在旁边。这只是一个传说,说明秦琼一生忠于职守,连死后都不忘自己的使命。这个庙早已不存在了,此亭是在它的遗址上新建的。

亭子旁边有一棵古槐,这是一棵唐槐。此亭的名字就是根据它来命名的,传说秦琼曾在此拴过马,故又称秦琼拴马槐。人们传说秦琼很孝顺,每年都要来千佛山为他的老母进香,为了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教心,从不骑马上山,而将马拴于此处,徒步上山。

这棵古槐树已干空。但有一棵幼槐穿过树洞勃然而生,宛如慈母抱子,人们又称它为抱子槐,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大有枯木逢春之意。

再往上走,我们就来到了〔齐烟九点坊〕。它是一座木质的丹柱坊,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上面“齐烟九点”这四个苍劲挺秀的大字,是清道光年间历城县令叶圭书写的。“齐烟九点”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梦天》诗中,他在诗中写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怀中泻”。意思是说,他在梦中从天上远远高高地下望,中国辽阔的九州小的像九点烟尘(古代中国划分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这九州又总称为齐州),低处的海就像一杯水,众山就像九点轻烟漂浮在海中一样。清朝历城县令叶圭登千佛山在此处无意间回首,恰好看到城北有9座山头(卧牛山、华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药山,其中华山也叫华不注山,是最高的一座)飘浮在白色的云雾中,便误以为自己发现了李贺诗中的“齐烟九点”就在济南,欣喜之余便亲自督造了这座牌坊并题词。此后游人在此北望众山头,在烟云中若隐若现,也就信以为真,久而久之,这里便成为观看“齐烟九点”的圣地了。

大家看一下“齐烟九点坊”的背面匾额,这“仰观俯察”四个字是引用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佳句来描绘这里的美景。而且这四个大字是从王羲之书写的《兰亭序》贴中勾勒放大后刻在坊匾上的。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云径禅关坊〕。此坊也是一木质牌坊,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形状为四柱三门,丹柱青瓦,出檐起脊,彩画精美古雅,具有民族风才,为济南一带所罕见。坊上正面刻有“云径禅关”,背面刻有“峰回路转”。相传原字为清道光年间王观成题写,1972年维修时“云径禅关”改为现代书法家黄立孙书写,“峰回路转”改为山东省博物馆姜守迁书写,两人是济南书法高手。

“云径禅关”其含义是说,寺院高耸,云雾弥漫,风吹着清云,回绕禅门,到寺里拜佛,必须经过此坊,游人至皮,已进入仙境,到达佛门净地,也就是到了大彻大悟的关键,需静静心,诚心诚意烧香拜佛。

背面“峰回路转”则是出自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借以形容此处地势峻峭,山峰曲回,道路弯转。而在此又一语双关,暗示人们要超脱红尘,走出苦海,回头是岸。

过牌坊,迎面墙壁上嵌有〔乾隆御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公元1748年)游览千佛山所题的一首风光诗,题作《千佛山极目有作》,诗中主要描绘了千佛山秀丽的景色和千姿百态的石佛造像。

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兴国禅寺〕。它又名千佛山寺,建于隋开皇年间,占地4.9亩,是一座佛教寺院,也是千佛山公园的主体建筑。兴国禅寺历经沧桑,多次遭到破坏。唐代贞观年间进行扩建,改用现名。大家看寺门上额嵌有已故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兴国禅寺”石刻,寺门两侧有石刻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是济南清末的秀才杨兆庆书写的。意思是说,人世间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来到这里被寺院晚间的鼓声和清晨的钟声所惊醒,抛弃名利欲望,众僧吟诵经文的声音把在人世间苦海里迷失道路的人唤回来,使他们走上去往极乐世界的道路。兴国禅寺分东西两院,西院的北侧有厅房三楹,厅东接走廊,廊东为殿宇三楹。廊北墙上分别镶有赵朴初的“齐鲁青末”,董必武的游千佛山诗《古寺云千佛》和郭沫

若的《俯瞰齐州九点》七绝碑刻。

大家往南看,这就是〔千佛崖〕。崖下由西向东依次是龙泉洞、极乐洞、黔娄洞、洞天福地坊、对华亭、吕祖洞。它开凿于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至唐贞观年间,一共9窟,有130余尊佛像,最早的距今约1300多年,这是济南地区一组雕刻较早的石窟造像群,也是山东佛教的重要史迹。同洛阳的龙门石窟、桂林的七星岩石壁、敦煌的壁画、灵岩寺的巨佛一样,是我为极为宝贵的文物,对研究隋唐时期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大家看到千佛崖下最西侧的这一洞窟就是〔龙泉洞〕。水深3米,面积约20平方米。洞内刻有20余尊佛像。也许大家会问为什么叫龙泉洞呢?因为此洞山风吹来洞口发出的声音犹如龙吼,故得此名。乾隆的御碑上写的其下有“空洞”就是指龙泉洞。洞中的泉水不是地下水,而是山上的渗水经石缝过滤后滴下来的。此洞水清见底,冷气森森,每当夜深人静时,便可听到滴水的声音,如同珠落玉盘,咚咚作响,更衬托了寺院的幽静,当年僧人们就吃这里的水,所以有人称之为“神水”。明代诗人刘敕曾在诗中写到:“洞中多法水,为客洗烦愁”。现在人们闲暇游山饮之,颇有成仙之感。有些佛教信徒到此,总想喝上一口来清心消愁。

龙泉洞的东侧是〔极乐洞〕。洞内有20多尊佛像,是千佛山保留完整的一组。它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修复洞口时发现的。洞中正面石壁上雕有三座高大的石佛,中间为阿弥陀佛,高3米,盘膝而坐,右为大势至,左为观世音,各高2.5米,三者合称为“西方三圣”。阿弥陀佛是佛名,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所以这个洞叫做“极乐洞”。人们又称阿弥陀佛为接引佛,他能接引念佛人前往“西方净土”。大势至是佛教的菩萨名,是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观音是左胁侍,大势至戴的帽子是一个小佛像,观音戴的是插柳枝的小花瓶。这些造像原雕刻均极精致,神态生动各异,经风雨千余年,有些剥蚀。特别是在“文革”期间,佛像头部多遭击损,1979年园林部门重加修整,极乐洞中的阿弥陀佛像是照原型重塑的。

再往东走是〔黔娄洞〕。是为纪念战国时齐国的一个隐士黔娄。洞深数丈,转三个弯后,有一个20多平方米的空洞,高约2米,正中原塑有黔娄坐像,后被破坏了。现洞中有一石刻,记述着黔娄子隐居在此的传奇故事。据史书记载,黔娄,春秋时人,是一个著名的隐士,一生安贫乐道,为人正直。相传,他在这里凿石为洞,隐居在此,终年不下山,并著书四篇,宣传道家主张,鲁恭王听说他非常有才能,曾聘他做相国,齐威王每次打了败仗,就来此向他请教。为了表示对黔娄恭敬,他在很远的地方就下马脱靴,徒步上山,黔娄传授秘语,齐威王便转败为胜,嵌在洞口上方的石刻就是记载这个传说的。黔娄家境贫穷,一生不慕富贵,清正廉洁,传说他在死时衣不蔽体,盖在身上的被子又短小,盖上头又露着脚,曾子劝说,将被子斜着盖就能盖上了,但黔娄的妻子持着“邪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的道理,就这样埋葬了他,所以后人对黔娄妻子的评价也是很高的,称之为“嫁与黔娄百事乖”。

寺院东侧这座雄伟壮观的大殿就是〔大雄宝殿〕。殿内正中莲花宝座上,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塑像,两侧菩萨、罗汉侍立,分别塑有普贤、文殊菩萨和阿难、迦叶等十大弟子。塑像个个端庄大方,面容生动。

出西寺东门,可见清代山东巡抚丁宝祯的〔“十二屏风”碑刻〕,体雄浑遵劲,端庄凝重。丁宝祯,清朝时任山东巡抚(相当于省长),曾以杀了慈禧的大太监安德海而闻名,也就是慈禧最宠爱的那个小安子而闻名。传说他当时在山东为官,有一次上朝廷拜见皇帝,磕头时不小心帽子掉在了地下,小安子过来,一脚给他踢走了,从此二人结下了一点私分。到后来,光绪皇帝非要杀掉小安子,慈禧下旨不让杀,这时小安子已逃到泰安,光绪皇帝来了一道旨意,让见到小安子就地杀了他,丁宝祯接旨后,立即派人把他抓,这时慈禧的懿旨也到了,他想慈禧肯定要赦免他,我干脆来个先斩后奏,杀了后再接旨,就这样把小安子给杀掉了。这块碑文已搞不清楚了。十年浩动劫中有人给泥上一层墙皮才幸免于难,保存下来。

在兴国禅寺东门20余米处是〔历山院〕,为纪念舜在历山耕稼而建。沿着石阶而上,迎面看到的是一座三开间的山门。门额上是清朝书法家农髯熙的手书大字“历山”。进了山门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这个院落和兴国禅寺紧密相连,相互对峙,具有同等的韵味,可谓珠联璧合。为了发掘大舜文化,所以将这上院落命名为“历山院”。如果说兴国禅寺为佛教之地,由于受大舜文化的影响,儒、道、佛三教先后影响这里,历山院便成了三教合居的寺院,这在全国其它地方是不多见的。

〔鲁班祠〕鲁班,他是木工的祖师爷。这个祠堂约建于宋、元时期。鲁班,姓公输,名般(般与班同间),故称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巧匠,相传他发明了曲尺,吊线的墨斗,攻城的“云梯”等许多木工工具,后来人们把他神化,说他是一个白发老翁,常隐形于民众之中,吸取智慧,总结经验,然后再指导大家,当众一旦认出他时,便骑着鹤飘然而去,后来历代建筑工匠都拜他为“祖师”并立庙祭祀。

〔舜祠〕,是纪念上古时部落聪明首领虞舜的祠堂。在千佛山的所有建筑中,它的年代最久。据《水经注》记载:“城南对山山上有舜祠”说明北魏时就已经有舜祠。

现在我们所在的亭子就是〔一览亭〕,一览亭始建于清代,现在看到的是于1979年重建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在这里,泉城美景尽收眼底,一览无余。我们所说的齐烟九点,只有在此可以看得清楚。其中华山和鹊山最为突出。因过去济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色,从这里看北边一片碧水茫茫。华山就好像漂在水中的芙蓉花。正如古诗中描写到“亭势依山名未虚,齐州一览信无余,百层楼阁千层树,平展度郊绣不如”。

改革开放以来,千佛山旅游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建起了集我国敦煌、龙门、麦积、云冈四大石窟精华于一体的万佛洞,以及十八罗汉、卧佛、大舜石图园,还有20xx年9月竣工完成的占地25000平方米的“弥勒胜苑”和主像为30米高的铜制弥勒佛等景观,丰富了佛文化和舜文化的内涵。被誉为“历山飞虹”的客运索道,如架轻舟,倘佯于青山林海之间,上行可观山景,下行可瞻市容。下面就让我们乘索道下山。我们还可以体验一下集新、奇、险、乐为一体的贴地飞行的奇能滑道的刺激与乐趣。(千佛山还建有鲁班祠和舜祠,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我们现在顺着东盘路下山,今天的千佛山之旅就到此结束了。)

好了,有关千佛山的主要景点就给大家讲解到这里,今天大家辛苦了。如果我的讲解有不当之处,请多谅解并请您提出宝贵意见。所谓“良时莫虚掷,好句须频读”,意思是说,好的游览季节您不能错过,同样好的文章也要常读,九月九,千佛山山会时希望大家能再来泉城,再登千佛山。

我衷心希望千佛山之旅能给您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最后,我祝大家泉城之旅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描写佛教语录心得体会及收获七

1、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

2、譬如有人块掷狮子,狮子逐人而块自息。菩萨亦尔,但断其生,而死自灭。犬唯逐块,不知逐人,块终不息。外道亦尔,不知断生,终不离死。

3、阿难,我没有看到任何一种变易的色法不会导致贪恋及耽乐于它的人感到愁、悲、苦、忧、恼。

4、禅,就在自己与万法应对之处,不能当下坦荡,就会分别妄想、烦恼千差。妄想起时,切莫用佛性对治,不执妄、不执佛,佛妄宛然,却不碍我当下之坦荡,到此地步,即可与祖师同心。

5、人生如梦,这场梦不论是美梦、噩梦,我们都是这场梦的主人,可以选择在美梦里不迷失,陷入噩梦时保有醒觉的能力。一海涛法师

6、我们能不能拥有一丝笑容,口中能不能要做心的训练,在心中建态来培养自己的清静之心

7、虽是俗世尘光,却也岁月静好。做一个淡然女人,飘忽人际中,置身世相外,不睹万般诱惑,只赢一人之心;做一个静默女人,浅笑袪千愁,轻语醉春秋,虽不善言辞,亦自成风景;做一个浓情女人,寂时似禅定,情窦如烈火,爱就梦一场,别恨只道无;做一个寒梅女人,只为暖冬,无意争春,惟愿走过,不求来过。

8、苹果、花生之类的很好吃,很有营养,那是对人来说的。佛菩萨并用不着。此世的善事、功德也一样,只对人有益,净土佛菩萨用不上,还是留在人间好好享用吧。

9、慈悲没有敌人,智悟不起烦恼。

10、学佛人不应该仅停留在念经、持咒等表面形式上,更不应该迷信于烧香、拜神、算命、神通等。佛教精神是慈悲与智慧。我们应怀着慈悲与智慧的心去实际利益自己能力所及的众生,一切从家庭生活中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内心做起。成为家人的榜样之后,再进一步扩大到整个社会、整个人类,最终才能做到利益众生。

11、云是云,山是山,溪是溪。乡野人家,往往是十里一家。独享一方桃红杏白,水墨丹青。一个镢头,一把锄,一袭蓑衣,一个笠。牛羊在云烟里,篱笆在悬崖上,种豆栽花,自在安逸。空山野岸,一人独来,一人独往,只把禅心逐白云。

12、一切诸法毕竟寂灭,心寂灭故,名究竟毗尼。一切诸法我不可得,无染着故,名不悔毗尼;一切诸法本性清净,无颠倒故,名最胜毗尼;一切诸法如如实际离诸见故,名清净毗尼;一切诸法不来不去,无分别故,名不思议毗尼。《大宝积经》卷九十,优波离会。

13、能接受法,成长慧命;获得回响,就是"回因向果"。

14、将心态放平,快乐工作,亦能得趣。

15、烦恼由心产生,世间烦恼本是庸人自扰。一个人如果在面对世事变幻的时候,能够始终保持自己的本心,不生妄念,又何来烦恼呢?

16、佛说:犯下罪行而知道错了,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罪业将消解,后来必定得道。

17、木鱼封唇,瘦骨嶙峋,声声胜蝉鸣,怎教贫僧禅定。寺庙空灵,冤怨微熏,蜡灭缘尽。

18、每一分钟的我们都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所以我们并不能活在已经成为过去的昨天,也无法透支宏大的未知的明日。宇宙每一瞬都在改变,我们只有一瞬,只活在当下。生活从来不在别处,只在眼前明明白白的每一分、每一秒。

19、遗憾的是,人生没有彩排,更不能倒带,手里握着的单程船票,很醒目地标注着有去无回。若时光可以随意倒流,如人生可以重新选择,我愿在红尘深深处,静倚在缘份的渡口,揣着一颗云水禅心,将寂寞坐断,将孤独守成一帧最美的水山画卷,一直一直等待那位触动灵魂的归人翩翩而来,与我共守山河岁月,携手演绎一世情长。

20、发心立愿,是制造人生幸福的原动力。

21、人们常说"随喜心处世,自在心为人"。一个"随"字,蕴涵许多人生学问,一个"喜"字,是多好的结果啊。它给人的是吉祥和喜气——凡事别难为自己,要开心和爽朗。其实,人的一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更需要"随喜"。只要我们肯换个角度去想,人的一生让我们随喜的事太多太多了。随时随地都可以随喜。随喜像快乐一样可以自得其乐,当然快乐的心情也可以传递给亲戚朋友和家人,但是快乐的心情需要自己去营造。

22、只要自心有力量,就可以挑起使命,不怕外来的压力。

23、染净因果诸佛解脱当于何求?答日:当于一切众生心行中求。《维摩经》卷中,文殊师利问疾品世、出世间之事,不出因果二字。《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24、若无禅定,念想喧动,坏其菩提。

25、念是业识,而性体中并无是事。

26、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孩子的出生顺序对他们的心理有着重要影响。长子或长女出生后是家中唯一的小孩,受尽了家人的宠爱,在成人后则表现在想要找求他人的认可。而在第二个孩子出生后,他们往往会感到不安,认为是弟弟或妹妹夺走了本该属于自己的爱。

27、凡是自然的东西都是缓慢的。太阳一点点升起,一点点落下。花一朵朵开,一瓣瓣地落下,稻谷成熟,都慢得很。那些急骤发生的自然变化,多是灾难。如火山喷发、飓风与暴雨。一个孩子要长大是很慢的。一个人睡觉,也是很慢的,从日落到日出,人才能休息过来。

28、不幸福的女人是挂相的。我们常常说,某女人一脸苦相。其实,你到小姑娘那里看看,并没有多少女孩子就是这种相貌的。女人年轻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天真烂漫的。但是你去看中年妇女,就能看出幸福与不幸福两大阵营。生活确实是可以雕塑一个人的相貌的。

29、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数数方法并不科学。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从具体的东西一开始。掰指头数数是孩子数学概念发展必经的阶段。

30、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31、当你说不时,你要使不听上去象是一样好听。

32、自由竞争是浪费的,垄断是有效的。

33、这个世界本身就没有所谓的清白而言,你能坦言,你从来就没说过慌,这是自欺欺人。

34、如果你这么老实的人都受别人欺负的话,你的敌人就是我的、到时侯他们会怕你。

35、在社会普遍不讲规则的时候,谁讲规则谁倒霉。"

36、人不要在春分得意的时候忘乎所以。"

37、最漂亮的东西是说出来的,最龌龊的事是做出来的。"

38、人绝不能在自己创造的对象里丧失自身。"

39、可是好象往往是适得其反啊。"

40、原始社会,无自然力者无人格。

41、在我帮助教育学生的时候,总愿意适度地点到他们闪光点,给自己以安慰,给学生以自信。

42、可以温和的坚持,不能指责和批评。

43、孩子需要你的扶助——今天的扶,正是为了将来的不扶或者少扶,否则问题越积累越多,差距越拉越大,孩子和你将不堪其苦。

44、真正的坚持,到底,不是依靠耐受力和毅力,而是热爱。

45、思考碰撞是为了分享并产生更多的智慧,并彼此从中得到愉悦。交流不是为了让别人理解你。人很难真正理解另一个人的。

46、境无自性,由见而有,不见即无。见无自性,由心有动,不动即无。动无自性,独由不觉,觉则不动。

47、凡圣情尽,体露真常。

48、无住心似何物?不青不黄,不赤不白,不长不短,不去不来,非垢非净,不生不灭,湛然常寂。

49、内视不己见,返听不我闻,乃知一切诸法灭,非智缘灭。

50、以思无思之妙,返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

51、心不厌细,功不厌繁,事不厌周,法不厌备。

52、内心不起,外境不生,但凡有相,不是本真。

53、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罗嗦。

54、佛说能观无念者,即为向佛性。

55、当以观观昏,即昏而朗以止止散,即散而寂。

56、法身自在无方,触目无非正觉。

57、佛心岂有他,正觉觉众生。

58、证性须要无念。念者分别心也。有分别心,即落于对待;落于对待,即时时刻刻去分别,而为意识所笼罩,必观至无念方可。

59、由心净故得身净,非身净故得心净。

60、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阅读。

61、如若米兰昆德拉所说,"美是被背弃的世界",生活教育了我,它频频害我跌倒,我得自己爬起,但也谢谢它,让我清醒的意识到,生命的冷酷与无情。

62、您用粉笔谱写一篇篇乐章,用汗水浇灌我们成长,用知识填充我们的本领,用智慧教会我们社会人生。

63、您的恩情让我们永生难忘,恩师节日快乐!

64、我最无语的就是说"我都知道"的。对于知识,你做做题?对于人生,你说你经历了?眼高手低比一无所知可恨,别怪我们心中不屑。

65、顺其自然,再说一次。别刻意。也别一腔热血的冲动。

66、"不得不做就能做好"——如果是真的不得不做,而不是有人强迫你"必须做"。

67、当然在独立的基础上,仍然有人可以并值得相信或被依靠。

68、因为各自的独立、交集的变化,有的朋友自然会慢慢淡出;有的需要时常联系,免得情感慢慢淡漠;也有一种珍贵的友情,在曾经的一段时间内已经巩固,并不会因为时间流逝或长久未联系而消减。

69、要学会找同类找同伴,更要学会独处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

70、如果一个人能做自己的好父母,也就一定能做孩子的好父母。什么叫做自己的好父母呢,就是你有没有办法对自己温和而又坚持。也就是说当你失败了,有挫折感了,你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你会不会对自己非常严厉?会不会不能原谅自己?如果是的话,那么当你成为父母后,你孩子犯错时你也会这样对他。

71、因材施教,首先要看是什么材,"材质"其实在6岁前就已经基本确定了!

72、我们做家长的其实做到——像孩子尊重我们那样的尊重孩子,像孩子理解我们那样的理解孩子,像孩子原谅我们那样的原谅孩子,像孩子爱我们那样的爱孩子就够了!

73、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个孩子都是第一名,每个孩子都是冠军,如果不是,他(她)就来不到这个世界上!可是为什么后来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距那么大呢?拉开差距最大的环节就在家庭教育!

74、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没有两个孩子是一样的,是人就有优点和缺点。如果我们的孩子具备了所有孩子的优点,他就不是人了。

75、道德教育是一项专门的具有特殊性的教育工作。

76、清华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出清华西门往前走500米!

77、李龟年,著名乐工,深得唐玄宗宠爱,地位类似于宋祖英。后来安史之乱,被发配南疆,也就是现在的深圳。如果说他以前是在国家大剧院唱歌的,现在也就是在深圳的一个小酒吧。

78、哪怕是学狗叫,也要叫得与众不同!

79、太阳灿烂辉煌,是靠自身内在的巨大热情,而非反射外来的光线。——中山大学古南永

80、用心关注孩子,用心接纳孩子,用心体会孩子。愿我们的老师在创造性工作中理解教育的真谛,愿我们的孩子在自主性学习中享受童年的快乐。给孩子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让他们在一页页翻飞的书页间起飞,在湛蓝如洗的天空下,无忧无虑地飘飞。

81、严是爱,宽是害。宽严适度,和诣永远。教着,感受着;走着,快乐着!投入心灵才能闻到生命的醇香!用我们的辛勤劳动托起明天的希望。教学是发现,是分享,是成长,是兴奋和爱。

82、教师,是播撒知识的种子,传递文明火炬的使者。严于己,而后勤于学生,这个无愧为教师的天职。不放手让孩子去做,犹如血液循环受到阻碍,是会防害孩子增强体质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

83、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是老师。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是教师。心灵的沟通胜于知识传递。心灵塑造的最佳工程师。天荒地老,教师的童心不泯。今天的积蕴,是为了明天的放飞,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学生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更令教师欣慰的呢?

84、是,是!你别生气,腿上痛得厉害,是不是?真叫人心疼。

85、我自然知道。莲弟是为我好,对我体贴。他知道我无心处理教务,代我操劳,那有甚么不好?

86、你为甚么带他来?这里只有你一个人才能进来。除了你之外,我谁也不爱见。

87、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尊重总会收到回报,而一次小的疏忽,无论多么微不足道,某一天都会被记起来。

88、懂得尊重自己的人,也会懂得尊重别人,这包括尊重自己的孩子在内。――顾振飚

89、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