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资助收益心得体会实用 资助受助感悟(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6 15:13:50 页码:12
资助收益心得体会实用 资助受助感悟(三篇)
2023-01-06 15:13:50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资助收益心得体会实用一

您好!我是。

首先,感谢您给予我和家人的帮助。这笔宝贵的资金使我家里的经济压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你们帮助了我们这些家境贫寒的孩子们,把曙光和希望带到了我们身旁,让我们可以完成学业,用知识来改变未来的人生道路。你们的爱心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让我们渴望学习的心倍受感动,如同化雨春风、久旱甘霖。在这里,感谢党和领导对我们贫困大学生的关怀和关爱。

对于我家来说,种田几乎是我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 父母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尽心竭力的哺育和抚养,虽然没有给我同龄人一般的成长环境和经济条件,但是我知道那已经是他们的所有。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和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所以他们节衣缩食、省吃俭用,辛辛苦苦支撑着整个家庭,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经历过的那些困难和磨难让我深知发奋读书、刻苦努力的重要性,农村孩子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到人生的希望和曙光,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当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寒窗苦读十几载,就像蛹经过努力蜕变,最后破茧而出,羽化成蝶。爸爸脸上的皱纹,妈妈头上的白发,付出终有回报。所以,我真的很感谢爸爸妈妈,他们为我付出了很多。

磨难让我成长,逆境丰满了我的羽翼。千军万马从高考这根独木桥上走过,能够成功到达彼岸的只是少数,而大学也只是人生中另外一个阶段的开始。

大学有更优秀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条件,也有知识更为广博和专业的师长,更需要我努力学习,严格要求,精益求精,努力充实和完善自我。在各方面都努力做到更好,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自己的追求和目标,为今后的人生,做出规划,不让虚度光阴,利用学校的资源完善自己,提升自己。青春是人生的花季,应该用奋斗和拼搏来充实自己的梦想,当遇到困难时,我要学会坚持,永远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未来的一切挑战。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此时此刻,我唯一能说的是感谢。面对着一次次的帮助,我唯有铭记父母师长的嘱托,抛弃后顾之忧,刻苦学习,努力拼搏,勤俭节约珍惜资助到手的每一分钱,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我会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学习目标,以自信的态度,执着的信念,刻苦学习,以德博学,完成学业,把自己磨练成品学兼优的合格有用人才,为将来更好的回报祖国,回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走好未来的路是我勇气和自信的见证。我会用青春的激情和毅力创造更加绚烂的人生。

我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十分感谢国家对我的资助,我一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证明。我很期待这一切的到来,我要回报社会。唯有努力学习才是真理。最后,让我代表所有受资助同学再次说声谢谢!感谢您对我们这些贫困孩子的援助和爱心!我们发自内心的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此致

敬礼

受资助学生:

xx年x月x日

2022资助收益心得体会实用二

x月x日,我校组织全体师生和家长一起在学校听了一场让人感动的演讲。这次演讲是x老师主讲的,她的演讲深深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位家长,老师和学生。x老师从感恩父母,感恩老师两个方面演讲的。这是一场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讲座。一边听讲座,我们一边哭,x老师的演讲如同给我们的心灵进行了一次洗礼,唤醒了我们沉睡已久的感恩之心。

首先是感恩父母,世上最大的恩情,莫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值得我们用生命去珍爱,用至诚的心去感激,用切实行动去报恩。“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人也应有尽孝之念,莫等到欲尽孝而亲不在,终留下人生的一大遗撼,要想将来不后悔莫及,从现在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回报也不一定非的是物质上的回报,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情感上的。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从一个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倾注了父母无尽的爱与祝福。或许,父母不能给我们奢华的生活,但是,他们给予了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不要再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的,他们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出国留学已经是足够的伟大,且将我们养育成人,不求回报,默默的为我们付出,学会感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孝顺父母!

再次我们要感恩老师,尊重老师。我们每学一点知识,每得到一点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教导,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老师不仅赐予我们知识,还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尊重老师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体现在具体行动中。x老师在讲演中有好几个互动过程,其中一个让是让班主任老师站到演讲台上,问学生爱不爱他们的老师,同学们一口同声说爱,x老师说,爱你的老师就去拥抱你的老师,我们大家一起冲上去拥抱班主任,嘴里还说着,“谢谢老师,老师您辛苦了”,此时我的心中既是幸福又是快乐,与老师拥抱的那一刻,是心灵的碰撞,是心灵的交流,每个学生都泪流满面,表达着对老师的感激和尊重之情。

最后我们要感谢学校给了这次机会,有这么好的演讲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能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无比珍贵,更能让我们的精神变得无比崇高!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粒美好的种子,因为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一种追求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快乐的生活。

资助育人感恩教育心得2

“只要人人付出一点爱,时间将会变得更美好。”不管何时、何处、何事,都可以看见爱与感恩。听完老师的演讲后,大家纷纷流下泪,我受益匪浅,懂得了感恩。

在生活中,在学习中,无论是谁,都十分心我。我不得不感恩。感恩像天边的彩虹缤纷;向红红的晚霞艳丽;像火热的太阳热情。

老师讲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一位母亲为了自己的女儿可以从烧伤中治好病,请求医生治好自己的女儿。她忍着痛,让医生把自己大腿上内部的皮肤割下来,给了女儿。听完这个故事,大家纷纷掉下眼泪。

每当父母唠叨:“做完作业吗?快去洗澡”。每当老师严厉地说:“作业马马虎虎地写,不可以养成这个坏习惯”。每当同学说:“这次分数低没系,下次努力。”我就觉得:哼!为什么听你们。现在我错了,大家时时刻刻心着我。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老师是春蚕,是蜡烛,更是我们的恩人。母亲像夏天的冰块,同学更是学习中的好伙伴、好帮手。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假如一个人感恩也不知晓,那么他必定拥有一颗冷酷无情的心。

资助育人感恩教育心得3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情感行为,这种情感和行为包含着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回报祖国、珍爱生命、追求和谐等伦理价值。一颗颗感恩的心,组合成社会的良心、善心与爱心。加强感恩教育,就是要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培养出健康和高尚的人。

感恩教育是培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基本要求。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历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感恩思想,鲁迅先生则要求人民要“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加强感恩教育就是要培养健康的学生,让他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品德高尚的人。

感恩教育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本要求。感恩之心是一个人幸福的源泉,一个心存感激的人,往往就是最快乐的人。在感恩的氛围中,人们面对很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在感恩的环境里,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事情从容做起;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在感恩的气氛中,我们将不会感到自己的孤独……加强感恩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让他们拥有一颗阳光的心灵、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和同学,从而与人与社会和谐相处。

首先,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学会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帮助。巴尔扎克说:“骄傲的人,很少感恩,因为他永远不会认为自己已得到他应得的一切”。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尤其是部分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自我中心意识,使他们很容易形成“成皆由我,败皆由人”的思维习惯,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努力,而看不到别人的付出。因此,要有意识地逐步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在看到自己努力的同时,也要看到他人对自己的帮助,养成谦虚进取的心态,由此知道感恩、学会感恩。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权责意识。如卢梭所言“当舒适地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感觉不到乐趣”。当外来的帮助和关怀成为习惯时,人便容易变得漠然。在日常生活中,师长们更多的只是履行了自己的“责”,而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师生关系、长幼关系中理应享有的“权”,亦即忽略了孩子的责任和义务。由此,孩子因没有付出的体验,久而久之,老师、父母的付出在孩子眼里就会变得理所当然了。长此以往,又何谈对师长的体谅和感恩呢?因此,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权责观。师长在付出努力的同时,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到和感觉到,让他们理解师长的艰辛与付出,进而要求他们也要尽相应的责任和义务,逐步让他们在享受拥有的同时懂得回报,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

加强和改进学生感恩教育,提高实效性。要使感恩意识成为学生的一种思维习惯,成为他们的品德中的组成部分,无疑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引导和熏陶,找到正确的学校途径。

要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学校的本质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身边的实例教育学生,要触及学生的灵魂。要防止感恩教育平淡化、平凡化以及过分理论化,收不到实际效果。

其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思想政治教育尤其如此。教师的模范榜样作用早已为人们所共识,要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教师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感谢学生的配合和帮忙、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邻里的互助和照顾……学生从老师日常生活的点滴言行中,最能够学会知恩和感恩。

资助育人感恩教育心得4

前几天,收到了一张卡片,是从美国寄来的。字迹依稀认识,是一个毕业生。至今她还记着我这个仅仅教过她两年的小学老师,还在追忆我对她的关怀和爱护。

说实话,我不敢居功。因为对她,并没有特别用心,给予特殊照顾和关心,只是把她作为n多普通学生之一,循规蹈矩,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为什么她能对老师印象这么深刻?感恩这么长久?

教书多年,有一种奇怪的现象。

有些孩子你无论如何对ta掏心掏肺地好,生活上无微不至关心,学习上勤勤恳恳帮助,看到一点儿进步,马上给予肯定,恨不能把ta脆弱幼小的心灵捧在掌心,细心呵护到无以复加。但是,ta永远都不会念你的好,而只会抱怨家长,抱怨学校,抱怨老师。

有些孩子可能仅仅是一次不经意的表扬,或者一次随口而出的赞美,抑或一次无意间轻抚ta的肩膀,甚至仅仅平时在一起闲聊的时间比较多而已,如此而已,而ta却牢牢记在了心上,总是心心念念觉得“老师喜欢我”“老师对我好”“老师就像妈妈一样”……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种奇怪的现象,值得所有的老师反思,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回到那些捧在手上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小宝贝身边,我们发现,老师之所以如此小心翼翼,用心良苦,多半是因为这些孩子本身就问题很大,可能是学习能力差,成绩弱,需要帮扶;或许是情商低,与同学间小大矛盾不断,需要老师不断疏导,提升与人交往的能力。

而孩子之所以出现这些状况,多半是因为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感受幸福的能力受损,感恩别人付出的能力失常。每天各种不满意不高兴不乐意,倒霉伤心加委屈,“凭什么”堆积如山,也就不难解释了。

可不是?现代社会,有很多成人,尽管已经功成名就,事业有成,但是他们却仍然不懂什么叫幸福,感受不到快乐,很难发自内心地开心起来。当他们是孩子的时候,估计感受幸福的能力就非常有限。

如何让孩子拥有更容易感受到幸福的能力?如何让孩子能体会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幸福和快乐?这是孩子将来长大后能否获得幸福感,能否生活得更加幸福快乐满足的关键。

教会孩子学会感恩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让孩子多为别人付出。在带过的班级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孩子为集体付出的越多,就越热爱集体,然后又会付出越多。一定要多给孩子机会让他为别人做事情。为家人,为朋友,为集体,都可以。不要嫌孩子手笨,容易闹出别的事儿,或者怕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就什么都不让他干。那样只会助长孩子的懒惰与自私。在家里,多做家务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做家务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平时所学实践起来,促进孩子体验到学以致用的快乐。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逢年过节,让孩子动手给朋友、老师、父母做贺卡,写几句感恩的话;有时间的话,可以每天晚上睡前有一个“感恩时刻”,回顾一天,父母和孩子交流,自己今天想感恩的人和事。遇到孩子想不通的时候,父母应该给予正向引导,让孩子多去看看别人好的方面,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西方国家的宗教教育代替了他们的德育,教堂就是最大的德育课堂。他们在吃饭之前,都要双手紧握,默默感恩一番才开动,这是一种多好的教育方式。中国人不信上帝,但也不妨在吃饭前,让孩子大声把感谢的话语送给做饭的人。尤其有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家庭,父母更要注意自身对老人的感恩和尊敬,身教胜过一切语言。

教会孩子善良。善良是一种最起码的品质。在路上遇到乞丐,不管是不是真乞丐,都应该让孩子对他们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给他们一块钱,同时还可以借机引导孩子,长大为改善贫困人员的生活境遇,做出努力。不要逞强帮别人,力所能及即可。

物质上不要过度满足孩子的欲望。有的孩子想要什么,家长就买什么,这是很可怕的,让孩子觉得只要我想要就应该拥有,把一些获得都当做理所当然。有一次,一个孩子衣服丢了,跟老师说:“那件衣服5000多呢,您必须给我找到。”从孩子的语气就可以想见这个孩子有多么不懂事,怎么可能指望他感恩?而家长又为什么要给孩子买这么贵的衣服?这种无限满足孩子欲望的做法,已经培养了孩子骄奢的习惯,其行为不就是结果吗?孩子想要任何温饱以外的东西,比如玩具等,都应该让他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家长可以给孩子设定各种闯关方式,让孩子在耐心付出努力和时间的同时,感受一切来之不易,并懂得珍惜拥有的一切。

2022资助收益心得体会实用三

资助贫困学生倡议书

有这么群孩子,生活在祖国的西部,虽然他们的物质条件不够丰富,但他们依然昂扬向上,虽然不是每一个都那么成绩斐然,但是在他们的小小身躯内依然怀抱着大大的梦想。有梦想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每个人都会有不曾忘却的童年,在他们那般大的时候,我们也怀有大大的梦想。只是,我们没有他们这么贫困,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报名各个兴趣班。只是,我们生处的自然环境没有那么恶劣,我们不用惜水如金,只是,我们那时瘦弱的身躯不用早早承担生活的重负,只是……太多的只是了。

白,女,20xx年出生,爸妈靠打零工为生,家里人口较多,打工所得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家庭基本所需,在孩子的成绩单上赫然写着数学85,语文89,英语90,品德87,可是这么一个优秀的孩子即将面对辍学的窘境。

袁,女,20xx年出生,家里全部收入仅来源于12亩山旱地,奶奶又是重病,爸爸只有在务农之于打工却仍没法维持全家生活,孩子真的很优秀,曾获得多项奖项。

田,男,1995年出生,爸妈都务农为生,家里还有个弟弟,全家年收入仅1500元人民币,孩子曾多次获得三好学生。

………………

在西部,在甘肃鼓浪县,这样情况的孩子太多太多了。他们真的需要我们的帮助。

在我们埋怨食堂饭菜不好的时候,在我们可以洗热水澡的时候,在我们追逐品牌的时候,在我们乱花爸妈钱时候,请想想他们。

现在,大学里的我们离梦想的距离在一点点的拉近,人长大了就会不经意的怀念过去,他们,那一个个天真可爱的脸庞其实正是我们昨日的倒影。让我们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吧,将我目光转向他们,帮助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长大吧!

倡议人:

时间:x年xx月xx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