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忏悔之音心得体会及感悟 听忏悔录后的心得体会(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6 21:28:53 页码:9
忏悔之音心得体会及感悟 听忏悔录后的心得体会(五篇)
2023-01-06 21:28:53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忏悔之音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卢梭在《忏悔录》中仅以自己的名字为人所知,并不担心自己会受到伟大思想家的影响。

这本自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卢梭去巴黎谋生时结束,讲述了他的童年和青春。卢梭诚实地叙述了他的小偷小摸恶习和他对华伦夫人的特殊感情。

卢梭的坦率之所以对我如此重要,是因为在很多令人尴尬的事情,甚至盗窃,他都可以毫无保留地写出来给读者看。作为一名读者,我读下去会觉得很尴尬的事情,但他还是把它写了下来。

卢梭对华伦夫人的特殊情感,在我看来,始终是一种源自幼年丧母的而来的恋母情结。同样令我惊讶的是,华伦夫人、阿奈和他的三人关系竟能保持如此和谐。

在后来与乌德托夫人和圣朗拜尔的三人关系中,乌德托夫人对他的冷漠,我觉得是比较正常的,但是谁能说他比当事人更了解他们的关系呢。

第一部分对风景的描写是整个自传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卢梭能把风景描写得如此淋漓尽致。到了第二部分,他也描述了他周围美丽的风景。无论是乡村还是峡谷岛,明亮清新的景色与之后的黑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远离城市的生活更令人向往。

无论他受到怎样的迫害,卢梭丰富的精神世界始终支撑着他。他的才华和思想令周围人羡慕和妒忌,由于各种各样的新思想,他被社会视为异端。

从卢梭的软弱和优柔寡断的性格来看,他的善良和不去看周围的人最坏的一面一次又一次使他陷入困境。没有人是完美的,这个性格给他带来了灾难,也给他带来了站在他身边的朋友和妻子。

如何判断卢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对他的看法,但就从这样一个自传来看,一个人可以被称为一个伟大的人,因为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因为他的新想法,因为他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他的生活有最美丽的有最黑暗的,

朋友的背叛,世人的唾弃,被驱逐通缉。虽然晚年是不愉快的,但这种磕磕绊绊的生活还是照样下来了。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们生来就不是为了享受这个世界上幸福的。

2022忏悔之音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对不起!

今天,我满怀愧疚和懊悔写下这份检讨书,以表达我对违反纪律行为的忏悔之心。对因我个人行为给各位领导和单位造成的困扰,深感抱歉。通过这件事,我感到这虽然是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但同时也是长期以来对自己放松要求的必然后果。经过反思,我对自己的这种行为感到深深的愧疚,更重要的是感到对不起领导和大家对我的信任,愧对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关心,给单位抹了黑!

首先,我绝对不应该在上班时间在单位工作电脑上做工作不相干的事,在单位内部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给部门同事带来了污点,给部门领导带来了困扰,我深感抱歉。唯有深刻检讨、认真反省、严于律己、谨记前车之鉴、绝不重蹈覆辙,以表内心万般悔意。本次违反纪律的行为根源于自身观念薄弱,未能真正树立服务意识,未能恪守机关劳动纪律。由于平时疏于对作风建设相关文件学习,思想上对机关作风建设未能认识到位,直接导致行动上不能跟进,以至于虽然自身在日常工作中已有违反作风建设要求和工作纪律的行为,而自身却没有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最终导致出现大问题。这与本人作风建设思想认识不到位以及疏于政治学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人将认真补习相关知识,提升思想认识,恪守工作纪律,杜绝类似行为的出现。

其次,本次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反映出本人个人控制能力较差,客观上体现出自身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一个合格的工作人员能严格划分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行为区别,工作时间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不受其他的影响。通过本次违纪行为,充分反映出本人在自控能力上存在问题,未能严格划分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的行为区别,将业余时间的习惯带入工作时间,这是导致违纪行为出现的重要原因。本人将提高自身修养,坚决做到公私分明,实现业余时间和工作时间角色的良好转换,避免因角色转换不到位而导致的不良现象。

再次,本次违反工作纪律行为体现出本人集体观念较差、全局意识较差。在日常工作中,本人并未真正意识到个人行为其实是代表我局整体形象。本次违纪行为的后果,使我清醒的认识到,个人行为不仅代表自己也代表全局干部职工和我局整体形象,我个人的不良行为已严重损害全局同事和单位的声誉,严重损害我局全体工作人员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在以后工作中,本人必当注重提升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将集体荣誉牢记心中,避免因个人问题损害集体荣誉的行为发生。

最后,本次违反工作纪律行为在同事们中间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有可能影响我单位整体的纪律性。本人作为市局科室工作人员,未能在遵守工作纪律方面为基层工作人员做出表率,反而成为违反工作纪律的始作俑者,产生的不良影响可想而知,对此造成的不良后果由衷表示歉意。

本次违反工作纪律行为,暴露出本人在思想、工作、学习方面很多问题,本人将全面思考认真总结,将本次检讨作为提升自己的契机,努力寻找、发现和弥补自身不足,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全力做好本职工作。通过自身的积极努力,积极弥补因自身行为对单位整体形象的损害。同时希望各级领导和同事予以监督,促进本人更快进步。

最后,本人再次为个人的不良行为对全体同事、各级领导及单位整体形象造成的损害表示深深的歉意!

检讨人:

2022忏悔之音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我大学读的第一本文学书,大学的我不喜欢读文学类的书籍。记得那时任老师教我们西方外国文学,当时考试的要求就是要我们读一本关于学前教育方面的西方名著,迫于考试压力所以选择了《忏悔录》,但是后面的研读改变了我之前的想法,渐渐的接受文学书籍。

在《忏悔录》中,奥古斯丁描述了自己真实的生平。尤其是书中对耶和华的信仰,是那么的执着。对于我这种无神论者而言,真的十分佩服,不知他们是怎么从无信仰到执着信仰的。在《忏悔录》中提到“天主是主宰自然的,破会了自然的规律,就破坏了我们和自然之间应有的关系。”这里提及到要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能破坏自然的意志,要尊重自然。其实这也暗示我们,孩子出生到社会上,就是大自然孕育的产物,作为成年人,我们要尊重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强迫他改变他自身带出来的本性。这对于幼师的我,真的有很大的提示,在幼园,总是担心幼儿不听话,调皮,导致安全出现问题,于是作为老师的我们总是不允许他们做这个,不允许他们玩那个,其实他们只所以调皮,那是因为他们好奇心的本性而导致的,我们一致的压迫会不会改变孩子们原本的天性呢?而且他很注重在书中,他没有隐瞒也没有夸耀,没有焦躁也没有自卑。我们常说世上没有后悔药,我们也常常受人告诫和告诫人:后果自负。也许自己的人生路途是一错再错过来的。

《忏悔录》在“书页上还散发着油墨味道的时候就震惊了全人类——因为它的思考、真诚和那些不加掩饰的人类的缺点”。——马克思(德)

我总认为伟大艺术家们的心是真挚、透明的,是能够和普通老百姓的心彼此相通的。我不是艺术家,可我有一颗很艺术的心。读伟大作家的书,我感到自己的灵魂和作家的灵魂是如此的和谐。时间算什么,它终究无法隔断通过书籍传递着的心与心的交流。让雅克·卢梭距离现在有两百多年了,我刚刚读完他的《忏悔录》,心却还没有从他的灵魂深处走出来。我一边独自散步在喧哗的大街上,一边思索着卢梭,感知着卢梭。

反正,很难有哪一部作品能如此打动我的心,引起我的共鸣,每每有感同身受之感。他所披露的缺点我也大多数是有的,也许他的经历和我不同,这都没关系,只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所碰到的各种人生问题是大同小异的。

或许通过再读《忏悔录》能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扩大视野等意想不到的好处。

因为从某种程度来说,读他就是读我自己,虽然我不具有他的才华,但我有他的缺点,这无疑对我更具有意义。

“我如今要做一件从前没有人做过,并且也不会有人敢做的事。我想将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自己。”这是懊悔录的经典开场白,在政府和学界的乃至朋友的都背叛他时,他选择把自己的一生完整的写下来,让世人明白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我的读到中,我认为他是一个直率、感性、热情的人,他从没有约束自己,只是放任自己的思想去完善自己的生活。描述了自己一生的经历,他没有隐瞒任何事,甚至是自己的爱情。他非常的骄傲但在骄傲中有多少的流露出了卑微的感觉,当我翻阅着这本记录了他爱情亲情和友情的书时,我不禁也想起了自己。自己的未来会是怎样的呢?是充满了正义与光明的微笑,还是因为自己的无能而造成的社会对你的嘲笑,是啊!这两种都是笑,可你认为这两种笑是一样的么。那么你错了当你受到别人对你的微笑,那说明你改变了命运。可当你受到别人对你的嘲笑是,这说明你将一辈子被命运牵着鼻子走,就已经说明你的人生结束了。

在这位法国作家的一生中,我看到了人哪丑陋的一面,我看到了一个人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一切的结果,让我明白,当一个人揭开他丑陋的面纱时,那张冷酷无情的脸是多么的可怕!

2022忏悔之音心得体会及感悟四

卢梭这本《忏悔录》,真的无愧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本奇书,它确实配得上这样的评价。作者在这部作品中,把真实的自己,不做任何的删减,完全的展示在了读者的面前,直面自己的内心,是对是非,任由读者去评判。这是多么伟大并且让人敬佩的一个举措,在卢梭之前以及之后,都没有人再这么做过,没有人写的再像他这么真诚。因为一般人写回忆录,大都是惩恶扬善,文过饰非,只要是不好的地方,只是一笔带过。唯有卢梭,做到了真诚。

这本书也算是一本回忆录,卢梭通过回忆自己的生活以及种种不幸,把当时的社会的现状描绘在公众面前。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对当时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也可以了解到卢梭之外其他历史人物的一些事迹,丰富一定的知识量。但是,如果你只是收获到了这些,这说明你还没有读懂这本书。书中更为让我收获的,是卢梭面对生活的态度以及他特立独行行事风格,我可以从卢梭身上学习到很多的能够丰富自己的思想的内在东西,以及为人处世的原则,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卢梭让我深刻体会到的第一点,就是学习的重要性。一个人要一直不停的学习,或许你学习的东西,现在并派不上用场,但是这并不等于这样的学习就没有益处。卢梭从小家庭困难,又十二岁的时候,年纪轻轻就离开父亲自己出去闯荡,从此开始居无定所的生活。即使是出名后,还是被人迫害。不得不逃离自己的祖国,真可谓一生都是处于颠沛流离的状态。但是即使如此,卢梭从小就一直对书籍有着强大的好奇心,并且这种好奇心保持到老年。即使卢梭生活困难,它依旧想方设法的去买到或者借到各种书来看,什么书都看,所以这才导致了他一直都有些小聪明和辩论知识,正是这些小聪明和辩论知识,让他能够得到贵人青睐,从而获取贵人们的欣赏和帮助。可以说,卢梭虽然一生颠沛流离,但是他从来没有停止阅读,也正是阅读,才让他学富五车,最后写出那篇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厚积薄发,一举成名。

其次,我们不但应该一直坚持读书,我们更应该多学习几门技能,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前面已经说过,卢梭对于学习,一直抱有非常大的热情。但是,他并没有就此限制住自己,比如只阅读文学和哲学类书面知识。他还学习各种实用的技能,比如音乐和话剧等。中年的他决定到巴黎去闯荡的时候,也是由于在音乐方面创造出了一个新的记谱方法,顾想申请专利,才想着去巴黎闯出一番天地的。虽然他这个发明,被当时那些自大的教授们否定,没有取得认可和成功。但是最开始让他开始真正凭借自己的本事出现在上流社会中的原因,还是因为他最终写出来了一部美妙的音乐剧,并且由此名声大噪的。虽然卢梭最成功的地方还是在文学上,但是他在音乐方面,也是建树颇深,他还花了十几年断断续续的写了《音乐辞典》这部著作。所以可见,人在没有确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多学习几门技能。并且不要毫无目的的浪费着自己的时间,没有可能说学习什么东西是没有用的。因为这些技能,总会在适合的时候,为了你人生助力一番。

然后就是我们永远不要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卢梭在写出那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的时候,已经是三十多还是四十多岁了,我已经有些记不清了。但是再此之前,他一直是一位籍籍无名的小辈。可以说,卢梭也是一位大器晚成的思想家。但是即使他早期一直寄人篱下,到处为了生活了奔波,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对生活的期望,并一直在坚持学习。也正是因为他这种不服输、不苟且的精神,以及持之以恒的学习输入,才会有最后厚积薄发、才华如同泉水一般奔涌而出的时候。所以,当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请不要那么悲观。要相信,你不会是世界上最难的那个人,总有人比你难。即使那些你看起来过得很好的朋友,他们一定也有着许多的烦恼,只是没有在你的面前表现出来罢了。相信自己,相信生命,生活总是会有未来的。乐观的面对生活,活着才能翻盘,死了就一无所有。所以面对生活的困难,不要自暴自弃。并且即使生活不顺,也要坚持一直学习输入,丰富自己的羽翼,这样才会有展翅飞翔的一天。

众所周知,卢梭在文学上的成就最大。但是,也正是因为文学,才导致卢梭背背叛和迫害,让他最终不得不逃离祖国,漂流异乡。《爱弥儿》是卢梭在世时(《忏悔录》因为涉及了很多人的隐私,所以是在卢梭死后才发表的)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其仅此于《忏悔录》的文学作品,但是,正是因为这部作品的出版,卢梭才被人设计迫害,导致这本书一出版就在巴黎被禁,然后卢梭成为了整个法国的罪人。法国虽大,最终却没有一处他的容身之地,最终逃亡他国。可以说,卢梭的名声,其实是在他死后,才被人正视并敬仰的。生前的卢梭,在祖国人的眼里,不过是个狂妄的罪人罢了。但是即使如此,卢梭还是一生都坚持自己心里最纯粹的东西,他永远只写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不受到他人以及权力等影响。他的作品的成功,源于他的心中的思想和日常冥想的结果。为了保护这份纯粹,他甚至拒绝了法国皇帝给的年金,即使这笔年纪能让他一辈子什么都不干就能过得奢侈。但是因为他不愿意他的创作因此受到了桎梏,不能写出自己心中真正想要的东西。所以,他拒绝了年金,拒绝了向权力逢迎。也正是因此,他才能保持内心的纯粹,创造出伟大的作品。我们应该也像路卢梭一样,为了自己的内心去写作,为了金钱而去写作的作家,永远写不出好的作品的,即使那部作品很赚钱。

卢梭写文章,从来都不是一整天坐在书桌前,一边思考一边下笔,这样他反而会写不下去。反而,他作品的思想和情节,都是在一个人在漫无目的的散步的时候,一边走路一边冥想,然后思考出来的。他的作品《新爱洛伊斯》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创作出来的。所以可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用于思考、反思和冥想,这样,我们才能成为自己有思想深度的人,才不会成为一个思想极度肤浅的人。现在我们的社会,很多人永远都停不下,要么就忙于社交,与异性交往玩游戏。要么就一个人忙于手机短视频、朋友圈或者微博等。看起来好像过得很充实,但这其实都是无效和没有意义的充实。短暂的刺激和反馈创造的快感过后,留下的只是心灵的空虚,已经时间的浪费。这样的人生,是永远不会活出深度的。这样的人,也是没有追求的人。我们应该每天花一些时间,在工作和学习之后,好好反思自己的生活,好好总结自己的生活。记下自己每天的收获与过错,并不断在生活的实践中进行改善。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不断地步步高升,才会不留遗憾。

最后,记得去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虽然说卢梭招到了一些无耻的朋友的迫害,但是,卢梭并没有因此就对友谊失去信心。反而,在他落难的时候,还是有很多的朋友,给他提供帮助,提供住所,以及保护他免受逮捕等。可见,有一些好朋友是多么的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必须花大量的时间来进行社交。反而,对于卢梭来说,他其实是极度不喜欢社交的,他极度珍惜独处的.时间,用来进行思考和写作。面对一些无聊的所谓朋友的来访,他甚至说:“这些人不知道怎么浪费自己的时间,于是肆无忌惮的浪费别人的时间。”可以说,卢梭特立独行的行事风格,就注定了他是一个不合群的人。他不喜欢去逢迎那些他不喜欢的上流社会的聚会,但是,他却愿意花很多时间,去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进行交谈和思考。也正是这些好朋友,在他困难的时候,给了他很多帮助。而那些社交场上的所谓的朋友,却是在他落魄的时候,落井下石。可见,提高朋友的数量不如提高朋友的质量。我们应该提高自己朋友圈的质量,并且不要随意为了所谓的在别人心里的好形象,就花时间去浪费在一些不适合自己的活动和社交上。永远记得,只去合自己适合的群。

最后一点感受就是,卢梭之所以受到迫害,是因为某些所谓朋友对他成功的嫉妒,他们不喜欢卢梭在其他的方面比他们成功,所以就去迫害他,想让他身败名裂。正如卢梭自己所说的,在他籍籍无名,一无是处的时候,他没有一个仇人。我们应该吸取教训,永远不要成为一个嫉妒朋友的人。我们身边,总是有很多的人,嫉妒身边的人的成功,总看不惯别人比他做得更好,比他成功。所以,就一边对别人的成功表示着不屑,冷言嘲讽。并说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如此而已。然后,又一边在背后抹黑别人,败坏别人的名声。以达到自己比别人优秀的虚荣心,这种人,真的是无耻的小人。为什么,承认别人优秀就有那么的困难?我觉得,这其实都是嫉妒心在作怪,我们总觉得自己是最特别的人,所以才不能忍受别人在某些方面比我们优秀,比我们特别。所以,我们才会一边装着不屑,然后一边进行抹黑。但是,这样小肚鸡肠的人,永远不会有什么进步的。我们应该,承认并接受别人比有我们优秀的事实,并且承认,其实大部分人,一辈子都只是一个平常的人,保持这样平常的心态去和人交往,然后看到别人的优点,并且向别人的优点学习。我们以友为镜,端正自身,长善救失,才能进步。这看起来像是鸡汤,是讲大道理,是老生常谈。但是,扪心自问,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2022忏悔之音心得体会及感悟五

我想,他的一生中不像别的伟人一样过着让人朝捧的日子,相反,他因为政府的追逐令过的是那么坎坷悲惨,后半生基本都是在颠肺流离四面受敌的逃脱中度过的,不知道他在写完忏悔录后的那几年又过的怎么样。

当他在第一部中的回忆强调他此刻多么幸福,我有点不太感同身受,读完第二部才发现他年轻时相对他中年时遇到的人,事,物,确实幸运太多了,现在想来他的一生,还是充满着心疼。

母亲在生他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文中说,这是他一生所有不幸中的第一个不幸,虽然,他从小失去母爱,可是,父亲和他的姑姑都对他很好,以致他从不觉得他缺爱过,这和他成为了一个善良的人或许有关吧。

可是对他很好的华伦夫人,他一直叫着的妈妈,他们之间却产生了恋情,从16岁头一次拜访华伦夫人,到29岁只身去闯巴黎,这13年中的大部分时间,作者都是在华伦夫人身边度过的,他每次流浪归来,都得到华伦夫人的欢迎和收养,华伦夫人年长他12岁,两人始终以“妈妈”、“孩子”称呼对方,即使同居时也没改变。

华伦夫人既怜悯他的身世,也看重他的才华,千方百计培养他,自己教他学音乐,又送他去音乐学校,还曾送他去神学院学习。

他年轻的时候,也犯了许多错误,自己不但偷窃,甚至将偷窃的罪名嫁祸于人(如可怜的马丽永的丝带)的卑鄙行径和出于向一位唠叨老奶奶泄愤而将尿撒在她锅里的恶作剧行为。他也曾两次被同性恋骚扰过,他面对女性时的一些胆怯,他对内衣的恋物癖等等。

甚至还觉得不知道是他遇到的人太善良还是他性格的问题,他每做一份工时间都不会太长,总是飘忽不定,还有他的心理活动太多了,刚开始读到这些,我有点好奇,觉得这也是一位伟人吗,他做的事情大街上的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他们生活不是比我们高很多层次吗,所以一开始对这位伟人没什么好感。

可能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明星,让我们感觉遥不可及,可是细想,他们也是普通人啊,他们也需要吃喝拉撒啊。

我想,我一个读者能这样去想,恰恰证明他比别人更有勇气在读者面前呈现他丑陋的一面,正如他所说: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当时我是文雅龌龊的,就写我的文雅龌龊;当时我是仁慈淘气、道德崇高的就写我的仁慈淘气和道德崇高。

慢慢的我觉得能安“天才”这个头衔的果然不是一般人,他没受过多少教育,但是正因为父亲喜爱文学,他也深受影响,通过自学,他精通音乐,数学,历史,文学等这么多知识,他一生中发表了许多论文,歌剧,小说等。

他性格正直善良,却偏执高傲;他热情奔放,却生性腼腆;他大悲大喜,却无尽悲观;他愤世嫉俗,却痴情难忘;

作者情操高尚,漠视金钱,鄙视富贵,崇尚自由,对下层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在功成名就,可以跻身上流社会时,却始终不愿去过贵族们的那种奢侈豪华生活。

他说:“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人身自由的一种工具;而我们所追求的金钱则又使我们成为奴役。”可见,平生与世无争,只是祈求过上一种宁静的、不受纷扰的“世外桃源”的生活。在作者的眼里,平民的世界远比上流社会真诚而高尚。

可是,他在文中提到的那么多朋友一开始和他相处的很好,最后却都和他反目成仇,无外乎与他性格有关,或许他自己也意识到了这点,虽然他自己也有提到一些因为他的不善言辞而带来一些友谊方面的灾害,可是,他向来就不为讨好任何人而活着。

从他中期因为发表了“爱弥儿”,被法国政府下达追逐令,焚烧此书,此后便开始了逃亡生活,别人丢石子,辱骂的时候,他并没有他们想象中表现出的那么悲愤,而是平静自如在街上走着,任由他们,就可以看出,无论世俗有多弃他,他都不为所动。

他和他妻子有5个孩子,但是一出生就被送去保育院,因为他自知教育不好,跟着他还不如跟着保育院对他们来说更像是对他们负责,当时就感叹,当时的社会就能有如此想法,不知道是他是出自于自私怕麻烦还是真的为他们好,我更乐意相信两者应该都有,

看完本书,我觉得因为作者过于解剖自己的人性,所以给人并没有一位伟人身上的那种神秘感,每个读者可能都有不同的见解,有人会认为他有些东西是隐藏没说出来的,还有的认为他其实是在为自己做辩解的。

可我觉得不管真相是怎样,我只知道别人的自传都是吹捧自己,而他却写出了一个让我们所有能感同身受再普通不过的一个普通人身上都会有的缺点,才觉得本书自传比任何一本自传都来的真诚。

他的一生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人就是这样,上帝给了你天才般的睿智,却给了你不能安度此生的宿愿。逃到圣皮挨尔岛的时候,他暗自寻思:啊!我真恨不得用我根本就不想要的那种离开此地的自由去换取永远留在岛上的保证啊!我多么想被强制在这里,而不是被容忍而居住在这里啊!仅只因为容忍而让我住在这里的人们随时会把我撵走的!

他内心多么渴望,上帝就让他被压制这个孤岛上过完他的一生,这样他还不用随时担心被居民撵走,他不需要友情,不需要金钱,什么都不需要,他只想安静的与世隔绝,可就是这样一个多么让人痛心的请求上帝还是没用答允他,他的身体本就一直带病,让他疲惫不堪了,现在连精神都几近崩溃了,他还得继续逃离。

读到这里不难想象他为什么总在第一部内心一直重复着他和妈妈在离开都市去乡下生活的时候,他多么开心。

与其说作者在忏悔,不如说我们看本书的时候也能跟着作者忏悔,谁的性格不是天生就有缺陷的,谁又能像他一样如此坦诚把自己的缺陷摆谱在世人面前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