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茶叶调查心得体会简短(优秀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1:42:57 页码:8
2023年茶叶调查心得体会简短(优秀17篇)
2023-11-20 01:42:57    小编:ZTFB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审视自己的过错和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写心得体会时,可以结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和职业规划,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下是一些著名人士对于心得体会的深刻思考和总结,希望能够让我们受益匪浅。

茶叶调查心得体会简短篇一

茶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是具有健康价值的饮品之一。茶叶的制作过程分为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多个环节。作为一个茶叶爱好者,我在长期的茶叶制作中积累了一些心得和感悟,下面我将分享我对做茶叶的体会。

1.关注茶叶的细节。

制作好的茶叶香气四溢、滋味醇美、色泽清澈,但其中有着许多的细节需要注意。如同电视里的美食节目一样,要想做出美味的茶叶也需要关注每个细节。需注意每一环节是否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采摘时选择嫩叶,萎凋时要掌握好时间和温度,揉捻时要力度适中,发酵时需要注意湿度和温度,以及干燥时的时间和温度等等。小细节塑造大完美,这也是做好茶叶的基础。

2.了解茶叶特性。

不同的茶叶种类,不同的品质等级,都需要针对不同的特性来制作,了解每种茶叶的特性是制作出高质量茶叶的前提之一。比如说,绿茶需要在制作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这可以保证绿茶的滋味和颜色。黄茶需要采用独特的杀青工艺,才能让茶叶极致的细腻口感得以展现。如果做茶的人不能正确的把握茶叶特性,就无法制作出品质出众的茶叶。

3.实践是最好的学习。

茶叶制作需要注重实践,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在茶叶制作过程中,你需要亲手尝试,并作出评价。这样会更加容易发现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缺陷,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摸爬滚打各种茶叶的经历可以让你不断积累技能和经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制茶技能。

4.节约用料。

茶叶可以说是很高级的“中国酒水”,不仅具有高贵的品质,也需要较多的资源。为了保证茶叶的质量,制作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浪费。例如,袋泡茶等现成茶饮在生产过程中会经常对茶叶原料进行碾压,中间挑选不够严格会浪费很多茶叶,而且会影响茶叶的品质。因此,在制作茶叶过程中,要尽量实现节约用料,保证茶叶稀有资源合理使用。

5.学会分享与交流。

茶叶制作本身也是一个绝艳的社交场合。在茶艺中,品茶不仅仅是单纯的品味茶叶的滋味美感,还需要沟通交流。在品茶过程中,可以向不同的茶友请教茶叶制作方法,分享制茶心得、交换茶叶制作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茶叶制作技巧。

正如细节决定成败一样,制茶的成功与否也取决于每一个细节的把握。我们希望通过以上五点心得体会,让每一个人都能更好地制作出品质出众的茶叶,尤其是专注于『日常茶』,能使自己不断探索享受茶叶文化世界的同时,也能在制作茶叶中感受更多美好。

茶叶调查心得体会简短篇二

万州区历史上盛产茶叶,近10多年来,创新名优茶不断获奖,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也有很大进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茶文化和茶与健康的认识的不断加深,我区茶叶行业的经济发展必将面临更高更新的要求。为了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万州区茶叶消费状况和市场发展空间等问题,完善茶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努力开拓其工作新局面,并为我区茶叶行业的发展,茶叶生产企业开发产品的定位和市场营销的策略等方面提供有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及决策参考,特组织策划进行本次调查。

调查采用问卷式,事先拟定10个与人们生活习习相关的问题,包括定性或定量问题,采用封闭式或开放式提问。通过《万州经济信息》编辑部在1~4月发行杂志时伴随发出问卷,并回收进行统计分析,力求处理数据形成信息,提炼信息形成知识,应用知识指导发展行为。

3、1、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发出问卷300份,回收有效答卷285份。

在被调查的285人中,男性有202人,女性有83人,分别占71%和29%,显然,男性居多。明确年龄段的有27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96%,其中30岁以下的占17%,30~50岁的占56%,50岁以上的占27%,所以,为主的是中年人。愿意告诉月收入的有20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72%,其中月收入低于500元的占19%,月收入在500~1000元之间的占50%,月收入高于1000元的占31%,所以,有一半的人月收入为500~1000元。能够确定职业的有26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93%,其中由多到少的位序是企业人员、打工者、事业人员、公务员、生意人和教师,分别占35%、20%、19%、13%、7%和6%。这是本次调查对象的几个基本特点。

3、2、调查结果分析小结。

3、2、1、经常喝茶者人数过半。

在被调查者中,从来不喝茶的人占3%,97%的绝大多数人是喝茶的,其中喝茶已成习惯的占54%,偶尔喝的占38%,认识茶叶于健康有利而开始喝的占5%。调查显示,茶叶在万州人生活消费中有广阔的市场,有一半以上的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喝茶。

3、2、2、茶叶消费产品以中档茶为主。

按万州人的实际生活水平,把茶叶价位分成低档、中档、中高档和高档4个等级,选择茶叶价位由多到少的位序是每市斤40~60元,低于20元,80~120元,高于200元,分别占点击人次数的41%、31%、19%和9%。调查表明,万州人消费茶叶的价位区间是齐全的,但受限于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准,茶叶消费产品以中档茶(每市斤40~60元)为主,这些消费者主要是公务员和企事业人员。低档茶(每市斤低于20元)的消费比例也较大,其消费人群主要是打工者和生意人。

3、2、3、茶叶消费总额有3200万元。

有76%的人能够确认喝茶消费占自己总收入的比重,其中小于1%的占37%,在1~2%之间的占41%,在3~5%之间的占17%,大于5%的占5%。调查认为,万州人消费茶叶的总花销状况是78%的人用于茶叶消费的开支不足自己总收入的2%。若以城镇成人居民30万人,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000元计算,花在茶叶消费上的资金至少有3200万元。目前,我区茶叶总产值约700万元,可见市场份额仅足五分之一。

3、2、4、缺乏对喝茶的`好处的深层认识。

喝茶对人体健康的功效主要体现在“三抗三增”,即抗感染、抗癌症、抗辐射和增强体质、增强代谢、增加美容。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列出了12项好处,即喝茶能抗感染、助消化、减肥、美容、抗辐射、除口臭、抗癌症、提神、利尿、清热去火、防蛀牙和预防高血压,一个好处都不知的人占1%,全部都选的人仅4‰,70%的人能认可2~4项好处,并首选提神。选择点击人次数由多到少的位序是提神占28%,利尿占15%,清热去火占14%,助消化占13%,除口臭占9%,最后是抗辐射,仅占1%。调查表明,万州人对喝茶功效的认识,还停留在一般的传统的基础之上,而对茶与健康的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知之不多。当然,这也说明我们的宣传工作和开展茶文化活动做得很不够。

3、2、5、名优茶品牌宣传需加大力度。

近10多年来,万州区创新名优茶和获奖情况如下:玉毫雪——1995年(成都)四川“甘露杯”优质奖,凤凰春——1999年(重庆)重庆“三峡杯”优质奖,流杯银针——(杭州)全国“中茶杯”优质奖,太白银针——(宁波)全国“中绿杯”银奖,茉莉花茶——万州区名牌农产品,涌湖龙芽——万州区名牌农产品(4月,寒山云雾在重庆永川获全国“华茗杯”金奖)。本次调查,竞有13%的人不知上述一个名优茶,87%的人知道上述1~3个,各种名优茶的知晓点击人次数由多到少的位序是茉莉花茶、太白银针、流杯银针、凤凰春、玉毫雪和涌湖龙芽,分别占38%、22%、13%、10%、9%和8%。调查显示,13%的万州人没有关注自己的名优茶品牌,而茉莉花茶的知名度居首,可能源于有较长的生产和消费历史或是其它名优茶产量和上市太少。所以,名优茶生产企业在开拓市场宣传品牌的过程中应加大宣传力度和努力扩大生产规模。

3、2、6、绿色食品概念已普及深入人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直接泡饮的茶叶的安全质量非常关注。茶叶按农残等生化指标的要求主要分为三大类: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无公害茶和绿色食品茶,允许在茶叶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国家规定的肥料、农药、植物激素和添加剂,在这些投入品使用方面,无公害茶要求a级,绿色食品茶要求aa级,农残指标都要限量在国标和行标允许水准以内,两者相比,绿色食品茶的要求则更严一些。而有机茶,是在茶叶生产和加工时,绝对不使用任何肥料和农药等投入品,强调回归大自然,各个生产环节没有一点人为污染,故其面积和产量相当有限。所以,人们形象地比喻为,在茶叶的金塔中,无公害茶是塔基,是市场准入的基本要求,有机茶是塔尖,是茶叶中的纯天然食品。在本次调查中,对此一无所知的人占1%,含糊不清的人占4%,认为最好的茶是绿色食品茶的占56%,是无公害茶的占27%,是有机茶的占12%。显然,88%的人对有机茶的概念不甚了解,而60%的人受绿色食品的宣传影响较深。

3、2、7、68%的人喜欢喝绿茶。

茶叶按品类特征主要分为8种:红茶、白茶、黄茶、黑茶、绿茶、花茶、乌龙茶和普洱茶。人们在回答喜欢喝哪一种茶时,绿茶居首,其次为花茶,第三是乌龙茶,第四是红茶,而最少的点击人次数是黑茶。调查表明,68%的万州人喜欢喝绿茶,这对茶叶生产企业的产品定位无疑是个重要的决策依据,也同时说明万州的大多数人是鼎崇时尚和紧跟潮流的。

3、2、8、90%的人知道如何保管好茶叶。

保管好茶叶,通常要注意4个条件:低温、干燥、避光和密封。这样才能阻止茶叶内含成份的分解,阻止串味和吸潮,从而防止失养、发霉和陈化变质。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列出了正反相对的4组8个条件,全选对的人占14%,而90%的人首选干燥,同时认为还需要密封的有67%,或需要避光的有51%,或需要低温的有32%。不容忽视的是,对其它保管条件的选择点击人次数,高温占25‰,潮湿占12‰,曝光占7‰,散开占4‰。显然,在这个问题上,还有5%的人是缺乏生活基本常识的。

3、2、9、买茶时首要选择口味。

万州人买茶时主要考虑什么?我们以外观、口味、价格、包装、品牌作调查,选择口味的人占80%,既要口味还考虑价格的人有40%,而看包装的人占9%,其选择点击人次数由多到少的位序是口味、价格、品牌、外观和包装,分别占43%,22%,16%,14%和5%。调查显示,万州人买茶时很实惠,他们首要考虑的是口味,其次是价格,而对包装并不感兴趣,但对品牌的注意力正在提高,有30%的人也将之作为购买因素之一。

3、2、10、七成人常在办公室喝茶。

万州人常在何处喝茶呢?调查表明,69%的人常在办公室喝茶,既在办公室又在家里喝茶的人有59%,而到过茶楼喝茶的人占14%,在其它社交场所喝茶的人占13%。由此看来,喝茶办公是万州人的一大特点,这可能与福利喝茶有关,同时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万州的茶楼生意仍是冷清,茶楼文化的开拓空间还是很大的。

4、建议。

4、1、要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化发展。

本次调查表明,97%的万州人都会喝茶,且有54%的人已成习惯,其茶叶年消费资金估计约3200万元,而我区茶叶总产值只有700万元,市场潜力很大。因此,茶叶在万州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加上茶叶产品一直是我区优势农产品之一,也是山区退耕还林和发展经济促农增收的骨干项目,所以,我们应当很好地研究如何抓好做大我区的茶叶产业——一个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产业,以充分发挥其生态、资源和市场优势。这是我区政府、业务部门和茶叶生产企业应当努力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4、2、要准确把握人文特点和市场需求。

由于68%的万州人喜好喝绿茶,60%的人青睐绿色食品茶,市场茶叶消费产品以每市斤40~60元的中档茶为主,人们买茶时首要选择口味,其次考虑价格,所以,我区茶叶行业的发展方向必须重视这几个特点,而我区茶叶生产企业在产品开发定位和营销策略等方面也必须关注这几个需求,这样才能适销对路,抓稳市场,求得效益最大化,并超前引导而促进茶业的健康发展。

4、3、要大力开展茶文化活动。

调查表明,万州人普遍缺乏对喝茶好处的深层认识,尤其对茶与健康的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知之甚少,同时,13%的人不知道我区创新名优茶的品牌,茉莉花茶在大多数人的头脑中印象深刻,还有少数人缺乏保管好茶叶的生活基本常识,这些情况,说明我们在茶叶工作中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品牌宣传力度方面很差,我们必须努力扭转这个局面,精心组织我区名优茶展销及其它茶文化活动,如组织知识有奖问答、现场展示制茶工艺、组织茶道茶艺表演等显得十分必要。

4、4、要积极开拓消费市场。

喝茶办公是万州人的一大特点,七成人常在办公室喝茶,防高温降署而团体购茶历来也是单位福利之事,因此,我区茶叶生产企业在开拓市场和营销策略方面应当关注这一购买力,同时,从细分市场和目标市场考虑,应积极向紧跟时尚的中青年人推介喝绿茶能消除疲劳和抵御辐射的好处,以吸引和刺激他们的消费心理,因为他们多数是现代化办公的白领人士和中坚力量,常常工作压力很大,接触电脑很多,当然,工资收入也高。

茶叶调查心得体会简短篇三

茶,润口、生津、去火,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态度。茶的文化历史悠久,许多人选择学习茶叶文化,希望能够在茶叶中寻找到一种内心的平静与舒适。本文作者以多年茶叶文化的学习与体会,围绕着茶叶的品鉴、泡法、常识和茶道文化等方面,谈谈自己对于学茶叶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品鉴茶叶的乐趣。

品鉴茶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不断地反复品味和学习,才能在茶叶的细节处发现不一样的滋味。饮茶时,光是用舌头去品味茶叶的味道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茶叶的色泽、闻茶的香气、感受茶汤的质感,从而全方位地品味茶叶的滋味。而且,品鉴茶叶往往伴随着很多的知识学习,包括茶叶的分类、生产工艺、品味方法等等。总之,品鉴茶叶,探索散发在茶叶中的乐趣,让我收获了很多不一样的体验和心境。

二、掌握泡茶的方法。

茶叶泡制的技巧也是关键之一。根据不同的茶叶,泡茶的时间、水温、容器、茶量等都会对茶的口味产生影响。掌握泡茶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发挥茶叶的品质,也能让喝茶的那份乐趣倍增。泡茶时要设法保存茶叶精华,让茶叶的味道被发掘出来,也让喝茶的过程不断感受到茶叶的美好。几年来的学习中,我发现掌握泡茶的方法是关键,只有熟练掌握各个环节才能泡出一杯好茶,并且这也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要真正的体验茶叶的魅力,就得从泡茶中开始。

三、掌握茶叶常识。

学茶叶的最重要任务是掌握茶叶常识,了解每种茶叶的产地、历史以及性质。这样才能较好地了解茶叶,深刻认识到其在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喝茶时的精神体验。学习茶叶常识是获得品茗上乐趣的之一。只有充分了解、研究和学习茶叶常识,才能深刻认识到茶叶的历史、内涵和神韵,更加好地体验它所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

四、茶道文化的魅力。

茶道文化自古以来便深入人心,尤其是在日本,茶道文化更是被视为一种生活艺术。茶道文化不仅可以被看做一种美学,也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体现了一种和谐、兼容、博爱的公德心态,表现出了一种和仁、厚德、友爱的生活风格。茶道是关于茶的心灵修养,标志着一种精神层次。学习茶道文化,除了使自己更好地融入当地的传统文化、感受以茶为载体的特别的精神,还能让我们在平淡的日子里,体味出生活中的淡然与安稳,从而打造出自己独特的品茶体验。

五、茶叶文化给我带来的改变。

茶叶文化对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都有一定的影响。以前,我认为喝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无非就是饮料的替代品,而现在已经把喝茶视为一种常态来对待,将每天一点点的茶味、茶香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我发现,茶叶文化不仅是丰富知识的来源,也给我带来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生活方式。喝茶、品茶、写茶,成为一种更加注重内在品质的生活方式,是一种让我自信向上的内心的自我重塑。

总的来说,学习茶叶文化让我获得了很多的乐趣,从品鉴茶叶到掌握泡茶的方法,再到了解茶叶的常识和深入了解茶道文化,更让我从心底里愉悦与喜悦。茶叶文化的魅力,体现在它的典雅、精华,让人欣赏到生活的绝妙和生命的丰富。茶叶文化,已经而又将继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思想,让我们在平静的日子里,感受生活的美好,享受内心的愉悦。

茶叶调查心得体会简短篇四

茶叶产业是的传统支柱产业。多年来,委、政府坚持“农业抓特色,特色抓茶叶”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先后举办二十届“中国茶叶节”,以茶会友,以节促销,取得了明显成效。至20xx年,全茶园面积发展到20万亩,茶叶产量逾2.8万吨,产量规模位居全省第一,系列产值突破10亿元。该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云雾茶被评为“湖北十大名茶”和“湖北名牌产品”。

近年来,为了规范茶叶产业税收征管秩序,国税局把茶叶税收管理作为特色项目加以推进,取得了较好成效。今年前5个月,全累计征收茶叶增值税152.34万元,同比增长82.71%。主要作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政府成立了规范茶叶税收征管工作领导小组,每年由政府主持召开全茶叶税收征管工作会议,大力宣传税收政策,强调茶叶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将茶叶税收任务列入乡(镇)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大氛围。二是规范户籍管理。国税局组织专班,对全茶叶生产经营行业进行清理,摸清税源底数和分布状况,规范了户籍管理。据统计,全茶叶经营行业纳税人共计677户,其中:一般纳税人10户,小规模纳税人企业10户,个体经营者657户;加工环节599户,零售环节78户;查账征收15户,核定征收662户。三是加强税法宣传。以每年一届的“中国茶叶节”为平台,国税局组织专班到节会现场开展税法咨询,发放涉茶税收宣传资料,大力宣传税法知识。今年,该局开展涉茶税收政策宣传“三进”(进茶农、进茶厂、进茶企)活动,并采取以会代训、上门宣传等方式加强政策宣传,有效提高了茶农、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四是强化税源管理。该局制定茶叶税收管理办法,对规模较大的茶叶经营户,引导他们建账建制;符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条件的,依法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督促其按期申报纳税,并实行查账征收;对规模较小、销量较少的个体工商户,利用电子定税系统,科学核定应纳税额,纳入“双定”管理;对农业生产者自产自销初级农产品、符合国家减免税优惠政策的,及时督促其进行减免税备案登记。认真落实《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值税征收管理办法》和《湖北省农产品经营增值税征收管理办法》,组织专班对全茶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开展专项评估,评估增收16万余元。五是严格督导考核。国税局对茶叶税收计划实行单独考核,责任明确到人,坚持按月考核通报,实行不定期督办,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综合绩效考核内容,确保茶叶税收政策落实、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一)征免界限难划分。现行税收政策规定:茶叶是指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鲜叶和嫩芽(即茶青),以及经吹干、揉拌、发酵、烘干等工序初制的茶。本货物的征税范围包括各种毛茶(如红毛茶、绿毛茶、乌龙毛茶、白毛茶、黑毛茶等)。精制茶、边销茶及掺对各种药物的茶和茶饮料,不属于本货物的征税范围。农业生产者(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对单位和个人销售的外购的农业产品,以及单位和个人外购农业产品生产、加工后销售的农业产品,不属于免税的范围,应当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农业生产者用自产的茶青再经筛分、风选、拣剔、碎块、干燥、匀堆等工序精制而成的精制茶,应当按照适用税率征税。由于对相关政策理解不一,导致实际管理相当困难。一是涉茶税收政策较为复杂,理论与现实之间有差距,导致征免政策难把握,日常征管难操作;二是少数纳税人钻政策空子,与茶农签订虚假协议,虚增自有茶园面积,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享受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逃避缴纳增值税;三是部分纳税人既有自产自销业务,又有收购鲜叶回厂加工销售业务,形成征免一体化的现实,导致国税部门难以进行划分。

(二)茶叶税源难控管。一是涉茶农户点多面广,增加了日常管理工作难度。全11个乡镇、309个行政村基本上是“村村有茶场,山山出佳茗”,全10万农民中有60%以上农户种茶,数量庞大;茶叶经营户的季节性强、流动性大、隐蔽性深,茶叶自产自销面积难以准确核实,产量难测算,价格波动大,征管基础信息难采集,加上国税部门的.监控手段有限,形成了税款核定难、征收入库难、征管成本高的局面。二是经营管理不规范,给税收征管带来实际困难。全除几个较大的茶叶生产销售企业拥有自己的固定种植基地、设置有健全的账簿外,相当一部分纳税人财务核算极不规范,既不如实申报纳税,又无帐可查。三是以票管税难到位。部分购销户没有按规定使用税务发票,发票使用面和逐笔开具率偏低,一些茶叶经营者直接面对茶农收购茶草回厂加工,基本上是现金交易,没有规范的进货凭据,国税部门难以对购销环节进行控管。四是部分纳税人对税收政策不熟悉,财务核算不规范,不能准确核算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甚至故意隐瞒实际经营情况,导致国税部门无法对纳税人应纳税款进行准确计算。

(三)治税环境待优化。一是依法纳税意识有待增强。有的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淡薄,不依法办理税务登记,不如实申报纳税,隐瞒茶叶经营的真实情况,把外购加工的茶叶挂靠自种、自制、自销处理,给依法征管带来困难。二是茶叶财源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茶叶是的支柱产业,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化,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但在加强茶叶财源建设、引导茶叶经营户依法诚信纳税上做得还不够。三是茶叶市场管理有待规范。相关部门以政府文件为依据,对进驻茶叶市场的茶叶经营户,实行税费统一管理,甚至出现以费挤税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税收秩序,导致国税部门实行分户登记录入、分户核定征收难以到位。

(一)深入开展税收宣传,进一步引导纳税遵从。一方面,国税部门要坚持不懈地开展税收宣传,利用一年一度的“税收宣传月”和“茶叶节”等时机,向广大茶叶经营者和社会各界广泛宣传茶叶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税收政策,让他们知法、懂法、守法,增强茶叶经营户自觉纳税意识,提高税法遵从度。另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应把落实“三农”政策与引导督促经营户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有机统一起来,把农民增收与国家增税有机统一起来,提高社会各界对茶叶税收政策的认知度。

(二)着力构建协税网络,进一步凝聚社会综合治税的合力。一是要建好协作保障网。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领导对茶叶税收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进一步规范茶叶市场税收秩序,防止以费挤税、变相包税等行为发生。二是要建好信息共享网。建立健全与财政、工商、地税、农业(茶叶)局、工商联(茶商会)等职能部门的情况通报和信息传递制度,及时全面掌握涉茶税源信息,实施有效动态监控,防止漏登漏征漏管户。三是建好协税护税网。健全协税护税组织,建立起、乡(镇)、村三级协税护税组织,利用社会力量加强茶叶税源控管力度;对一些零散的、规模较小的、不易控管的茶叶经营户税收,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可委托协税护税组织代征,以解决税收征管力量不足和源头控管难的问题。

(三)大力推进茶叶产业化,进一步做大做强茶叶支柱产业。一是要推行集约管理。要突破以行政区域抓茶叶的思维方式,树立起“大品牌、大产区”的意识,进一步整合资源,实行集约化管理,推进对全茶叶产业的统一科学规划、统一协调管理、统一深度开发。要打破部门、地区、所有制界限,加快推进企业整合,通过联合、兼并、参股、控股等方式,引导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重点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管理水平高、“拳头”产品硬、竞争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茶叶龙头企业,实现茶叶经营户的提档升级,促使其尽快做大做强,增强产业带动能力。二是要制定扶持政策。在政策鼓励上,既要奖种茶大户,也要奖税收贡献大户;既要奖制茶能人,也要奖诚信纳税人。同时,建议采取政府鼓励、财政补贴的方式,促使种茶户在销售茶草时,索取收购单,以实现促进产业发展、强化以票控税的目的。三是要强化品牌意识。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着力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拓展茶叶产业链,创造叫得响的品牌,提高茶叶的知名度。大力弘扬茶文化,深度开发茶叶特色旅游业,实现文化促产、文化促销的目标。

(四)认真落实税收政策,进一步促进茶叶税收持续稳定增长。国税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严把“六关”:一是要把好实地调查关。在严格审查纳税人上报的书面资料的同时,对于仅靠书面审核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实地调查,特别是对合同的真伪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二是要把好源泉控制关。对从事茶叶加工生产的单位和个人,重点掌握其自产自销情况,包括茶叶种植面积、测算平均亩产量、制作毛茶或精制茶的原材料消耗比率等情况。对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发现其自产部分有问题的,扣除测算产量后的余额征收增值税。三是要把好制度执行关。严格落实《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值税征收管理办法》和《湖北省农产品经营增值税征收管理办法》。同时,研究制定既符合税收政策,又切合茶叶税收管理实际的制度,实行“统一组织协调、统一管理办法、统一征管模式、统一征收标准、统一检查考核”的“五个统一”的管理模式,形成合力,发挥政府各部门职能作用,使茶叶税收管理规范推进。四是要把好分类管理关。针对茶叶经营主体多元化,强化分类管理。分为企业、个体和临时经营三大类进行精细化管理,以管理员为主力,明确管理内容和管理要求,逐项细化分类管理责任,确保茶叶税收征管措施落实到位。加强对企业的税收宣传和财务核算辅导工作,使其及时了解国家最新政策,建立完善的财务核算体系,对茶叶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进行准确核算,按期申报缴纳税款。五是要把好以票控税关。对达到一般纳税人条件而不申请认定的企业,采取强制认定措施,促使其依法领购、使用、获取发票,拓宽发票使用面,促进茶叶经营企业广泛使用发票。六是要把好税收优惠关。对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的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及时审批办理税收抵免。加强减免税的监督检查,严格税收减免政策的执行和减免税资格的审批。

茶叶调查心得体会简短篇五

近年来,茶文化在国内外大为流行,随着喝茶的热潮,茶叶班也逐渐成为各大城市的热门课程之一。作为一个爱好茶文化并希望更深入了解茶叶的人,我参加了一次茶叶班,下面将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开篇阐述。茶叶班作为一种课程,旨在向大众展示茶文化的魅力,提升人们的茶文化素养,同时让人们学会如何欣赏、品评茶叶。我在一次关于茶叶的分享会上听到,茶叶班可以让人更深入了解茶叶的分类、制作、品尝方法等方面。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于是我报名参加了一次茶叶班。

第二段,体验感受。在这次茶叶班中,我们首先学习了茶的分类。茶可分为六大类,黑茶、青茶、绿茶、白茶、黄茶和红茶,每种茶叶由于制作过程和产地的不同,具有自己独特的气味、口感和茶汤颜色。通过品尝这些不同种类的茶叶,我渐渐感受到每一种茶叶的醇香和美妙,更深入地了解了茶叶的世界。

第三段,技能提升。在走进茶叶班的这段时间,我学会了许多品茶的技巧,例如如何掌握水温、怎样尝茶、如何评鉴茶叶品质等。学会这些技巧,不仅让我成为一位有品位的品茶师,更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了更加重要的饮茶知识。

第四段,人际交往。在茶叶班中,我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与他们一起品茶、聊天,感受到了茶席下自由、和谐、中庸、严谨的氛围。茶已经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带来思考、品味、慢生活的精神标志。

第五段,总结。参加茶叶班不仅让我进一步了解茶叶的历史和文化,更让我提升了品茶技巧、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茶叶班让我进一步明白了茶文化的意蕴,更让我在日常生活中,从中品味生活,享受“慢”的美好。

在茶叶班中,我收获很多很多,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更加明白,品茶的过程就是品味人生的过程,同时,茶文化代表了一种与生活和谐相处的品味和态度。我相信,未来还有更多的人,会因为爱上茶叶、品味茶文化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品质,继续将茶文化发扬光大。

茶叶调查心得体会简短篇六

茶叶是中国传统的瑰宝之一,而摘茶叶更是一项艰辛却有趣的工作。我曾有幸参与一次摘茶叶的经历,通过这个过程,我深刻体会到了摘茶叶的重要性和乐趣。在摘茶叶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了自然的奇妙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也亲身感受到了农夫工作的辛勤和智慧。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在摘茶叶的过程中,我对于自然的奇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茶树的生长需要严格的环境条件,包括适宜的气候、土壤和空气等等。而茶叶的品质更是需要自然因素的精确呵护。当我在山中摘茶叶时,我看到了茶叶的叶子既娇嫩又鲜绿,充满活力。这些茶叶之所以如此生机勃勃,正是因为它们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和呵护。摘茶叶的人对于茶树的生长环境要求甚高,他们要根据不同的树龄、树种和季节等因素确定最佳的采摘时间。这让我深刻认识到自然具有无穷的智慧和神奇的力量,我们需要尊重和珍惜这一切。

其次,在摘茶叶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摘茶叶需要耐心、细心和敏锐的洞察力。农民们在茶园中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能够准确地判断出茶叶的成熟度。他们根据茶叶的颜色、质地和清香程度等因素来判断是否可以摘取。在摘取的过程中,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茶叶剪下,以免对茶树造成任何伤害。他们的动作匀速而轻柔,充分展现了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这让我想起中国古代文人养蚕的典故,这些淳朴的农夫真正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再者,在摘茶叶的过程中,我亲身感受到了农夫工作的辛勤和智慧。摘茶叶是一项需要耐力和毅力的体力劳动,每天劳累地在茶园中摘茶叶,是一项十分繁重的工作。农夫们时刻面对着户外恶劣的环境,如高温、潮湿和蚊虫等,他们需要怀揣着感恩的心态,面对这一切。同时,摘茶叶也需要一定的智慧和技巧。不同品种的茶树和不同季节的茶叶要求不同的采摘方法。农夫们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茶叶的品种来进行不同的采摘方式,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口感。他们的智慧和努力,使得我们每一杯茶所品尝到的,都是来自于他们的辛勤劳作和匠心独具的精华。

最后,在摘茶叶的过程中,我也意识到了茶叶文化的底蕴。中国几千年的茶叶文化源远流长,茶叶作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摘茶叶的过程是茶叶文化的一部分,通过这个过程,我更加亲近了茶叶文化的本质与魅力。在茶叶的摘取、制作和品味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茶叶给人带来的舒适和宁静。茶叶的香气和口感带给我无限的享受和平静,也让我对茶叶充满了深深的情感和敬意。

综上所述,通过参与摘茶叶的经历,我体会到了摘茶叶的重要性和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到了自然的奇妙、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农夫工作的辛勤和智慧,以及茶叶文化的底蕴。摘茶叶不仅是一种农业劳动,更是一种与大自然连接和沟通的方式。通过摘茶叶,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也对茶叶文化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和热爱。

茶叶调查心得体会简短篇七

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中国国饮”,也是世界上最为普及的饮品之一。茶叶班作为一种文化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茶文化、认识茶的分类与匹配,掌握茶具的使用和茶叶的泡制方法。在这个课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大量的茶文化知识,也对于品茶的技巧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下面,我将分享我的茶叶班心得体会。

第二段:课程内容。

茶叶班的课程包括课堂讲授和实践操作两部分。课堂讲授包括茶叶的种类、匹配、品质、产区、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茶具的种类、特点、用途和制作工艺等方面的介绍。实践操作则是让我们亲身体验泡茶的过程,包括洗茶、舂茶、闻茶香、品茶汤等环节。在学习中,我了解到茶叶的分类是众多,所以泡茶也有很多的讲究,包括时间、温度、用水等等。由此我认为茶叶班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理论和实践内容的平衡。

第三段:科学品茶。

茶叶班的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科学品茶方法的指导,告诉我们如何识别好茶和如何尽量发挥茶叶的品质。首先是正确的泡茶温度,不同种类的茶叶需要不同的温度,比如绿茶需要较低的温度,而黑茶需要比较高的温度。其次是茶水的“发酵”时间,茶水在冲泡后需要放一段时间发酵,通常2-3分钟左右。最后是茶水的色泽和口感,茶汤正常的颜色是透明偏黄,口感则有“头、中、尾”三个部位。

第四段:文化内涵。

茶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独特的一个部分,这个文化在茶叶班的课程中得到了很多的展示,让我对茶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课堂上,我们不仅了解到了中国茶叶的历史文化,而且也学习了茶道、茶道茶曲、茶韵等。茶道是一门凝结了古代文人墨客智慧与精神的艺术,表达的是一种精神和美学。通过学习茶道,我们重温了中华传统文化,并且了解到:正如陶渊明所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生命中所以的得失、所看待的一切都是:种下去就会有收获。

第五段:总结。

茶叶班是一门美好的课程,它不但让我意识到了茶叶文化的重要性,也让我了解到茶的品质别有趣味。通过认真学习和实践,我也掌握了泡茶的科学方法,加深了对茶叶的印象和理解,欣赏了对茶的尊重和珍爱。同时,茶叶班也启迪了我对于文化与生活的思考,让我更加喜爱和热爱这个世界。

茶叶调查心得体会简短篇八

在中国古老的茶文化中,品茶是一种有着丰富内涵的艺术。茶叶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口感的享受,更透过茶的香气、色泽、口感等方面,让人们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而在我连续几年的品茶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了一些关于茶叶的心得与体会。

第二段:沉浸于茶的香气中。

在每一次品茶的过程中,我都会故意把茶叶的香气深深地吸入体内,用心去感受微妙的香气变化。茶叶散发出的香气,让我仿佛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有的时候,茶叶的香气轻盈而清新,如同初春的微风;有的时候,茶叶的香气浓郁而独特,如同夏日盛开的花朵。在香气的引导下,我可以更加细致地品味茶叶的变化,从而更好地欣赏茶的美妙。

第三段:感受茶叶的色泽之美。

与食物不同,茶叶通过其色泽给人以审美的享受。每一种茶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色泽,从淡黄到墨绿,从琥珀色到金黄,每一种颜色都是茶叶经过火锅烘炒等烹饪过程后所展现出来的结果。在品茶的过程中,我总是被茶叶的色泽所吸引,用目光去捕捉茶叶色泽的变化,感受茶的活力与自然之美。茶叶色泽的变化,也是茶叶香气与口感的体现,三者相互交融,使得茶有着更加浓厚的魅力。

第四段:体味茶叶的口感之美。

茶叶的口感是品茶过程中最直观的体验之一。无论是清淡的菊花茶,还是浓郁的普洱茶,茶叶的口感都是品评茶叶的重要指标之一。茶叶入口时,乌龙茶的清香在舌尖蔓延,菊花茶的轻甜在喉咙回荡,普洱茶的厚重与醇香在唇齿间融合。在品味茶叶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了茶叶口感的奥妙之处,体味到了不同茶叶带来的多样化口感美味。

第五段:茶叶带给我的心灵慰藉。

品茶不仅仅是对口感、香气、色泽的欣赏,更是一种对内心的慰藉和放松。每一次繁忙的生活让我疲惫不堪时,只需一壶优质的茶,便能在茶香中找到片刻安宁。茶叶舒缓我的压力,放松我的身心,使我能够重新聚焦自己内心的声音,寻求人生的平衡点,获得内在的宁静。茶叶带给我的心灵慰藉,让我更加热爱品茶,被茶叶文化深深吸引。

结束语。

通过多年的品茶经历,我对茶叶的心得与体会逐渐丰富起来。茶叶的香气、色泽、口感和心灵慰藉在品味茶叶的过程中交融,使得茶叶的美妙之处得以真切地感受。品茶如品味生活,需要用心感受每一次的变化与体验,才能真正领悟到茶叶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通过品茶,我不仅仅是在品味茶叶,更是在品味生活的美好与多彩。品茶,让我更加懂得用心生活、用心感受。

茶叶调查心得体会简短篇九

茶叶,是中国深厚的文化遗产之一。茶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品质一直以来吸引着无数人的关注和研究。为了更好地了解茶叶的特点和市场需求,我进行了一次茶叶调查,并在此总结出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茶叶的种类和品质多种多样。根据产地和制作工艺的不同,茶叶可以分为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等多个品种。每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健康功效。在我进行的调查中,我发现不同人对于茶叶的品质要求有所差异。有些人更注重茶叶的口感和香气,而有些人更看重茶叶的治疗功效。因此,在茶叶市场中,供应商需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品种和质量。

其次,茶叶的销售渠道多样化。茶叶除了可以在茶叶专卖店、超市和网上商城等传统销售渠道进行销售之外,还可以通过各种线下线上推广活动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销售额。在我调查的茶叶店中,有些店家通过举办品茶会、茗茶文化讲座等活动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增加销售。而一些茶叶品牌则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广告宣传,并与知名博主、明星合作推广。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茶叶销售商能够更好地把握消费者的购买习惯,提升销售效果。

再次,茶叶的加工工艺至关重要。茶叶的品质和味道受到加工工艺的影响,加工工艺决定了茶叶的香气和口感。在调查中,我了解到,传统的手工制茶工艺在茶叶市场中仍然占有很大的份额。许多茶叶爱好者更喜欢购买手工制茶的茶叶,因为这些茶叶更具有独特的风味和醇厚的口感。然而,现代化的茶叶加工设备也在逐渐兴起,一些茶企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茶叶的一致性,采用了机械化的加工工艺。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茶叶的原汁原味和特殊风味变得尤为重要。

最后,茶叶的文化价值无可替代。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国人饮茶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包括茶道、茶具、煮茶艺术等,各个方面都富有内涵和品味。茶叶的调查中,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通过参观茶山、茶庄,学习和体验茶道来了解和领略茶的魅力。茶文化也成为了旅游和休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茶山茶庄打造了以茶文化为核心的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和茶叶爱好者的关注。

综上所述,茶叶调查让我对茶叶的多样性、销售渠道、加工工艺和文化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茶叶具有丰富的种类和独特的风味,茶叶市场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作为茶叶行业的从业者,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紧跟市场需求的步伐,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我们也要传承和发扬茶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茶叶,推动茶叶行业的繁荣与发展。

茶叶调查心得体会简短篇十

第一段:引入话题,介绍品茶叶的背景和意义(200字)。

茶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特色饮品之一。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喜欢品味茶叶,将它视为一种文化和艺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品茶叶不仅仅是一种习惯和消遣,更是一种独特的体悟人生之道。身处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品茶叶成为人们追求内心平静与自我修养的一种方式。在我的探索和品味中,我得到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品茶叶的过程和方法(200字)。

品茶叶的过程通常分为观、闻、品、饮四个环节。首先是观,观察茶叶的外形、色泽、毫芽等,了解茶叶的质量和品级。接着是闻,闻茶叶的香气,感受香气的浓淡和品质。然后是品,品尝茶叶的味道,包括滋味、回味等。最后是饮,是将茶叶真正品味入口,感受茶叶在口腔中的变化和韵味。品茶叶的方法各有不同,有些茶叶需要用龙泉杯、品茗盖等器具来品尝,而有些茶叶则更适合用白瓷小碗品饮。

第三段:品茶叶的艺术和精神追求(300字)。

品茶叶不仅仅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艺术和精神追求。首先,品茶叶需要专注和耐心,只有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茶叶的香气、滋味和口感中,才能真正感受到茶叶的独特之处。而专注和耐心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品质,品茶叶可以培养我们的专注力和耐心。其次,品茶叶需要品味茶叶的滋味,感受茶叶在口腔中的回甘和韵味。这种品味茶叶的过程也是一种品味生活的过程,仔细品味茶叶的滋味,也让我们更能懂得品味生活的美好。此外,品茶叶还需要懂得鉴别茶叶的质量和品级,这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学习和了解茶叶,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和视野,提升我们的审美和品味。

第四段:品茶叶的益处和作用(200字)。

品茶叶不仅仅可以满足我们的口腔和味蕾,还有诸多益处和作用。首先,茶叶中的茶多酚等成分具有抗氧化和防癌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预防一些疾病。其次,茶叶可以提神醒脑,改善睡眠质量,使我们更有精神和活力。同时,品茶叶还可以促进消化,舒缓压力,缓解焦虑和疲劳,提高免疫力。此外,茶叶还可以降低血脂、血压等,起到保健和调理身体的效果。综合而言,品茶叶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对健康和幸福的关怀。

第五段:结尾总结,表达个人心得和体会(300字)。

通过品茶叶,我深深感受到了一种悠然和宁静的境界。品茶的过程虽然简单,却能带来无尽的愉悦和满足。每一次品茶都让我静下心来,感受自然的气息和生命的美好。在品茶叶的过程中,我不仅仅品尝到茶叶的滋味,更品味到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意义。品茶叶时,我学会了专注和耐心,提高了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品茶叶也让我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和身体,通过与茶叶的交流和沟通,让我对生命和自我能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总之,品茶叶是一种享受和修行,它教会了我很多,拓展了我的视野和思考,让我更加热爱生活,关注自我。

茶叶调查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一

茶叶的发现与开发,茶文化的创造,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如果说神农氏是农业的发明者,那么他同时也是茶业的发明者。茶和中华民族的生存是息息相关的,茶业在神州大地上的发展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了。唐代陆羽写《茶经》,开宗之句是“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指出了茶树的起源地在南方。这个“南方”据专家研究很可能就是云南。世界茶组植物已发现的有40种,分布在云南的最多。在澜沧江、怒江和元江流域的'深山老林中,人们可以看到许多野生型和栽培型的古茶林。勐海县大黑山原始森林中,有一株大茶树,高达32米,树龄有1700余年。云南茶树近缘之多,大茶树年龄之长,可称世界之冠,说明云南的确是茶树起源的中心。

云南也是我国茶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华阳国志》记载,周武王伐纣,有云南一些民族的军队参战,云南茶作为贡品献给了周武王。《蛮书》中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银生”即现在的景东,是南诏国“银生”节度府所在地,说明早在唐朝的时候,澜沧江流域广大山区已是茶叶的重要产地。到了明清,云南已有名茶问世。徐霞客在日记中说,他到凤庆时,住在一位梅姓老人家里,庭院外乔松修竹、间以茶树,主人以太华名茶招待,“茶味甚佳”。普洱茶在清代是贡茶,正如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所说:普洱茶“每岁入贡,民间不易得也”。茶业是最古老的产业之一,它发展了5000多年后还有生命力吗?茶业是云南广大地区“衣食万户”的产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它还有生存和竞争能力吗?这是我们当前必须回答的大问题。实际上,茶业是一个永恒的产业。正是在全世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今天,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融的时代,茶的特有价值才真正显示出来,茶业才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领域。

茶业的发展,依托于它对人类生存的重大价值。这种价值是人们在数千年的生活实践中逐步体味出来的,是通过现代科技而深刻认识的。一片小小的茶叶,包含着500多种有机化合物,是人们养生健体、延年益寿的无价之宝。正是这一片片小小的茶叶,可以延伸出一串长长的产业之链。茶能解渴生津,是低脂肪、低热能的天然饮料。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认为,经常饮茶,胜于服药,曾有诗云:“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当时的日本人荣西来中国学习,参与茶事活动,回国后说:“茶乃养生之仙药,延龄之妙木。山若生之,其地则灵。人若饮之,其寿则长。”历史上和现实中爱好茶饮之人,多是健康长寿者。茶饮从中国传出,已成为世界性的饮料。许多专家预测,21世纪的饮料将是茶的世界。目前,茶饮品的开发方兴未艾,既有纯茶饮料,又有混合茶饮料。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和瑞士雀巢公司都在开发茶饮料。从发展趋势看,茶饮料市场不断扩大,茶饮料产业正在成为一个大产业。茶食品指含有茶叶的食品,既有主食,也有副食和零食。茶米饭、茶面包、茶点心、茶饼干等已经面市,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食用茶叶比喝茶更能全面地摄取茶叶的有效成分,更有利于人们养生延年。一旦茶食品进入千家万户,茶产业的根基就非常深厚了。

茶叶的500多种有机化合物中,有许多防病治病的药效成分。比如,茶多酚能阻断亚硝基化合物在人体内的合成,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对防癌抗癌有明显作用。氧自由基能引起细胞功能衰退,导致人体衰老,是“百病之首”,而茶多酚则具有极强的消除活性氧自由基的功能。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将茶叶中的药用成分提取出来,可生产出防治癌症、心血管病、糖尿病、肝炎等病症的系列药品。茶叶中的茶色素色彩艳丽,着色效果好,稳定性极佳,本身含有多种营养保健物质,是食品、饮料最理想的着色剂。利用茶叶成分,可以制造化妆品、芳香剂、防氧化剂、除臭剂,可以制造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有益人体健康的纺织品。茶叶还可以用作饲料,茶饲料可以增强抗病能力,喂猪可以提高瘦肉率,喂鸡可以提高产蛋率。

茶叶调查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二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农产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增加,茶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喜爱。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茶叶的市场状况和消费者需求,我特地进行了一次茶叶调查。在此次调查中,我不仅仅了解了市场的现状,还深刻体会到了茶叶文化的魅力。

第二段:市场现状。

通过茶叶调查,我发现现代人对茶叶的需求日益增长。与过去相比,现如今的市场上不仅有传统的红茶、绿茶、普洱茶等品种,还不断推出新品种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例如,在高温天气中大受欢迎的冷泡茶、压花茶、茶饮料等。此外,茶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也不再局限于饮料,而是成为了健康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三段:茶叶文化的魅力。

参与茶叶调查让我深入体验了中国茶叶的文化魅力。在调查中,我了解到了茶叶的产地、制作工艺、品饮方法以及茶叶的功能和保健价值等。同时,我的调查还展示了茶艺表演和品茶技巧。这些都让我感受到了中国茶叶的深厚底蕴和多样性。茶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连接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纽带。

第四段:消费者需求与茶叶行业未来的发展。

茶叶调查让我认识到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许多茶叶品牌通过创新技术和包装设计,推出了各类茶叶产品,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比如,针对年轻人追求个性化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一些茶叶品牌开展了研发和推广“茶咖啡”、“茶饮料”等新品种。此外,市场调查还发现,消费者对产品的品质和品牌声誉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茶叶行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和创新能力,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第五段:个人收获与展望。

通过参与茶叶调查,我获益良多。首先,我增加了对茶叶行业的了解,明确了茶叶行业的市场前景和机遇。其次,我感受到了中国茶叶文化的庞大魅力,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最后,我对茶叶行业未来的发展和创新有了更多的思考。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产品,茶叶无疑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但同时也面临着种植环境、生产工艺等诸多问题。我相信,在茶叶爱好者和行业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茶叶行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总结:

茶叶调查给予了我对中国茶叶文化和市场的深层次认识。我认识到了茶叶的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茶叶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机遇,但同时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茶叶调查为我提供了展望未来的新视角,我相信茶叶行业将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时期。

茶叶调查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三

茶叶是中国的传统饮品,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饮料之一。作为一个饮茶爱好者,我一直对茶叶有着浓厚的兴趣。最近,我进行了一次关于茶叶的调查,并从中学到了许多有趣的事情。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调查心得和体会。

首先,在我的调查中,我发现茶叶的种类繁多,每一种茶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和功效。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等,每一种茶叶都有着不同的制作工艺和特点。例如,绿茶是在采摘后经过杀青、揉捻、炒制等步骤制成的,具有清新的口感和清热解暑的功效。而红茶则是经过发酵制作的,具有浓郁香醇的口感和提神醒脑的功效。通过了解这些茶叶的不同特点,我能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口味和需求的茶叶。

其次,在我的调查中,我发现制茶工艺对茶叶的品质影响极大。一个制茶工艺熟练的团队可以制作出高品质的茶叶,而一个粗制滥造的制茶工艺则会造成茶叶品质的下降。例如,在一家我调查的农家小作坊里,他们使用传统的手工制茶工艺,所有的制茶环节都要人工操作。这些茶叶虽然没有规模化生产的商业茶叶有那么多防腐剂和添加物,但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上的不注意,使得茶叶的质量跟不上商业茶叶。通过这次调查,我更加珍惜了制茶师傅们的劳动和技艺,也明白了茶叶品质的重要性。

第三,茶叶的产地和环境条件对茶叶的品质也有显著的影响。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不同的地区和环境产生了不同品质的茶叶。例如,大红袍是中国武夷山一带著名的乌龙茶,其特有的红褐色泽和独特的浓郁口感使其成为乌龙茶中的佼佼者。而在日照市,因为气候条件适合,茶树生长得精壮,茶叶品质也因此而突出。了解茶叶的产地和环境条件,可以让我更好地欣赏和鉴赏不同产地的茶叶。

第四,茶叶对健康的益处不能被忽视。茶叶是一种低糖、低热量的饮品,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抗氧化剂,并且有着一定的药用价值。根据我的调查,饮茶对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预防癌症、控制体重、改善消化等都有积极作用。然而,虽然茶叶对人体有益,但也需要适量饮用,过度饮用茶叶会导致茶碱摄入过多,影响消化和吸收,甚至会产生中毒反应。因此,我在调查中也学到了科学饮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最后,在我的调查中,我发现茶文化具有浓厚的人文内涵。茶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茶道、茶艺表演以及一些茶座、茶楼等地方都不断传承和创新着茶文化。茶文化讲究的是雅俗共赏、以茶会友,通过品茶、观茶、赏茶等方式,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交际能力。通过调查茶文化,我体验了茶文化的魅力,并且对它产生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同。

通过茶叶的调查,我对茶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茶叶的种类、制作工艺、产地、对健康的影响以及茶文化的内涵都使我对茶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茶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它的价值和意义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因此,我会继续研究茶叶,并将茶叶文化传承下去。

茶叶调查心得体会简短篇十四

在湖南迪达农业服务中心实习期间,负责湖南茶叶的销售,茶馆经营的市场调查,了解茶叶、茶馆的现状,以便为茶叶的生产、经营提供咨询服务。首先被介绍到其相关联茶叶公司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市场调研。在该公司参与茶叶的选购、零售、茶馆的日常经营活动。

长沙的茶叶批发基本上在高桥市场的茶叶城,其中有不少专卖店,如西湖龙井、碧螺春等。虽然茶叶只分为不多的等级,但由于制作工艺的差异,每一等级内又有几个不同的价。以龙井为例(西湖龙井茶叶,产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群山翠谷中,因龙井泉和龙井寺而得名)它的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莲心、雀舌,色泽翠绿略黄;叶底均匀,一旗一,交错相映,栩栩如生,煞是赏心悦目。龙井茶炒制工艺精湛,全系手工完成;采摘的茶叶极为细嫩,全部采用嫩芽制成的龙井茶,称为“莲心”,采一芽一叶炒制儿成者,称为“旗”,喻其叶为旗,芽为。采一芽二叶初展炒制儿成者,刑如雀舌,固称为“雀舌”。一般每公斤特级龙井茶约2~8万个茶芽。鉴定茶叶主要看茶型、茶香、色泽。尤其区分不同级别时,其色其香更为重要,炒制精妙的茶叶应是保持茶叶之清脆,本是清嫩的茶叶一经炒制变得乌黑,便算是下级品。赏茶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我只是初学,只略知一二。

茶叶城的货源多为可靠,要不不会在那立足那么久,其中店铺林立,应有尽有,除各地茗茶外,还有茶具,茶罐。茶具店以卖宜兴紫砂壶类销路最佳,紫砂壶档次多,价格差异,有贵至成千,也有几十元一个的,不过紫砂壶不论好坏,都有泡茶不走味的特点,差别在于其制作工艺粗糙程度不同,进而影响对茶香的吸收程度,好的茶壶,较少吸收茶香,前后两次冲泡的香味不容易混得过多。

批发茶叶后,零售价多有差异,这得看零售地域。市区,郊区由于消费水平,房租不同,成本自然不同。处于不同地域得零售店可以根据不同成本适当调整售价。不过其中有一点,对规模不的茶店而言,散茶比袋装茶的利润空间更,对顾客而言,顾客可以直接看到茶叶的色泽,形状,还可以闻其香,相比袋装茶而言,袋装茶多数看不到其质量,更不用说闻其香了,这可谓是“双赢”零售商的利在于可以取得袋装工人创造的部分价值,另一部分则让利于消费者。当然不可避免有些消费者更偏好于袋装茶,于是一定的袋装茶是必要的,特别是一些袋装泡茶(如红茶)便于冲泡,也是比较受欢迎的。

说到茶馆不可不提及茶道和茶品,正所谓“种茶是一门科学,制茶是一门技术,喝茶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学问。”中国茶文化由来已久,茶馆便是其最佳展现之地,茶艺十六道的首道是精器妙用,泡制功夫茶(如乌龙茶)数用紫砂壶为妙。当然紫砂壶仅适用于泡耐泡茶,多数绿茶(如西湖龙井)则不适用,可改用盖碗,活用玻璃杯。现在玻璃杯用得很普遍,源于玻璃得透明,可以看到茶叶冲泡后婀娜多姿的`形态,观其形色品其香。泡茶的基本程序是洁器温杯(壶)投茶冲泡分茶品茗。冲泡时极为讲究,应高冲,用水流冲击茶叶,使其泛出茶香,并利用手腕的力量,将水壶由上向下复提三次,这一动作称为“凤凰三点头”。其作用,一是让杯中的茶叶在水的冲击下上下翻滚,促使茶叶的有效成分迅速渗出;二十也是对客人表示敬意,三点头象征着谦逊,真诚,就像行鞠躬礼。

投茶的方式有:上投,下投,中投。古有言投茶应有序,即:春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分茶汤时有两个成语: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关公巡城是指循环斟茶,茶壶似巡城之关羽。此番目的是为使杯中茶汤浓淡一致,且低斟是为了不使香气过多散失。韩信点兵:巡城至茶汤将尽时,将壶中所余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的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因而戏称韩信点兵。另外冲泡时还有刮沫一个环节,即茶道中的春面扶风:用茶肝去壶口的泡沫,盖上壶盖,冲去壶顶的泡沫。淋壶可以冲淋壶盖和壶身,但是不可冲到气孔上,否则水易冲入壶中。淋壶的目的一是为了清洗,二是为了使壶内外皆热,以利于茶香的发挥。

自古有言茗茶配名水,众多天下第一泉林立无不源于茶而起。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有所谓的“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将水分为不同等级,古虽有蓄水方法种种,加之如今交通方便,蓄水更易,但是名泉终归有限,若泡茶均用名水,则茶之味非凡人所能享。况且水之好坏不在其是否江井,而在于其清、活、轻、甘、冽,唯有五味皆齐,才可算得上是好水,如蒸馏水虽有其清轻,却终因少甘冽而不为所用。

茶叶得包装也是极有潜力的,有着精美包装的茶叶更适合于作为礼品,因此有了一定规模的茶叶企业应托制作或自制包装盒,由于小包装茶是直接供消费者使用的,固在包装上要多加讲究。在设计中,应力求使广告宣传、艺术欣赏、礼品器具融于一体,集多功能于一体,使包装既具有良好的保质作用,又能宣传茶叶,传递商业信息。品牌和标签文优美,商标突出,形、符号、图案得体,使消费者一看就能产生良好而深刻的印象。内容符合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的规定,标明汽。质量等级,净重,单价,出厂单位和地址,生产日期,保存期限和品饮方法等。如果是外销的,其外包装的文,图案要充分考虑销售对象的文化传统,信仰,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色彩也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的需求和民族习惯而定。

科学地储藏茶叶是开茶店,茶馆所必须的,特别是精制茶,应找到一种经济实用,简便易行的储藏方法,以最限度减少茶叶品质损失。常见的储藏方法有常温储藏法,低温储存法,充氮储存法,除氧储存法,真空储存法。单就绿茶而言,因绿茶易于变性,固宜低温储藏,高档绿茶在冷藏时,还必须同时采用抽气充氮法收藏,外销绿茶,由于运输周期长,加上运销地区温度普遍较高,茶叶的含水量要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以免受高温影响,使绿茶品质降低。红茶、乌龙茶与绿茶稍有不同,它经一定时间后熟,品质而会有所提高,故一般适宜常温下储藏。但在高温高湿季节,茶叶易于吸潮,并伴有高湿气味和酸味,有的还会有酶陈味,所以也要控制温度不宜过高。此外,经过较长时间高温储藏的红茶,乌龙茶业已后熟,如需继续收藏,则以冷藏为好。对于一些较宗的名茶,价值较高,在储藏上必须十分讲究,凡有条件的以抽气充氮法兼冷藏为佳,如果批量较,又缺少现代储藏条件,则可采用传统的灰储藏法或炭储藏法。为保持龙井、旗、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极汽茶固有的色泽、香气和滋味,可采用石灰块储茶法。它是利用石灰块的吸湿性,使茶叶充分保持干燥,以延缓变质。木炭储茶法适用于各种名贵绿茶、乌龙茶和花茶的收藏。

茶叶是比较有潜力的行业,一是市场需求稳定且较,二是作为农业的延伸,有扶持之意。另外,喝茶,特别是在环境幽雅的茶馆并不亚于在咖啡厅。该行业进入门槛不高,关键在于对茶道的领悟、茶品的准确把握。

消费人群分析:社会人员,主要是休闲,谈生意,朋友聊天;再校学生和社会青年,更注重于朋友聊天和浪漫情调。

营业时间主要在下午三点至5:30,晚上7点至12点,晚上生意相对较好,另可开出早茶,提供粥之类的早点,应该也不错,但营业时间相对拉长,小规模的茶馆一般难以办到。茶馆经营还需有自己的特色,开出具特色的品种,适时根据市场变化创出新品种,如夏季根据天气热的特点,自制泡沫系列,迎合青年的需要。

茶叶调查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五

茶文化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茶叶作为茶文化中的佼佼者,是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珍品。在我的地方,每到下午茶点,我总是会陪着家人一起泡上一壶茶来品尝,嗅着香气,舒服地坐在阳台上,闲聊、阅读或沉思。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也逐渐喜欢上了茶,常常琢磨着学茶叶心得体会,不断增长自己的茶文化知识。以下,我将详细阐述我的学茶叶心得体会。

第一段:接触茶叶。

人生中第一次接触茶叶是在小时候,当时只是觉得它泡出来可以让人喝到滋润的味道。后来慢慢地接触茶文化,才了解到茶叶的品种、产地、制作工艺等方面。了解到不同种类的茶,有红茶、绿茶、乌龙茶等,不同的产地会对茶叶的口感和品质产生影响。在了解茶叶基础方面,我想要更进一步了解,便投资购买了一套专业的盖碗茶具,开始了学习之旅。

第二段:选购茶叶。

学习茶叶的第一步,当然是要好好选购茶叶。茶叶的品质好坏与茶叶采摘的季节、制作工艺、产地、储存等方面有关。在购买茶叶时,要留意采摘季节、色香味,还要注意储存环境以保证茶叶的品质。比如,一些茶叶只在春季采摘,如翠芽、龙井等,而且要在25-30摄氏度的环境下保存。而白茶则喜欢阴凉干燥的环境。了解不同茶叶的选购要素,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品尝好茶,并培养出一双挑选优质茶叶的眼睛。

第三段:享用茶叶。

煮茶的过程需要用到专业的茶具如茶壶和鍼、刷等工具,因为正式的泡茶需要遵守一些程序。比如,要先用温水润泡茶具,再用开水将茶叶进行冲泡。在运用专业工具时,我也发现了许多不同的配合方法,比如强、中、淡三种不同的冲泡方式,能够在不同的时间内释出茶叶的不同香气和味道。在正式享用茶时,应先闻香,再欣赏茶汤的颜色和清澈度,随后小口喝下,让茶汤在口中流动,同时尝试透过口感品尝出不同的茶叶特色,从而增加茶叶品鉴能力。

第四段:充实的茶书学习。

茶文化源远流长,我们不能只是表层的品茶和茶道体验,要了解到其中更为深沉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意义。茶汤背后是浓浓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我开始阅读一些经典的茶书,如陆羽《茶经》、陈儒《大观茶论》等,以期能够通过学习吸收其历史文化知识,而对茶的感受和认识也更为深刻,茶的世界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我也对茶叶文化的交流与创新产生了新的思考,尝试融合不同文化和创新茶道,融合进自己的泡茶过程中。

第五段:茶叶学习收获。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爱上了泡茶。茶叶喝得多了,也让我变得更加懂得珍惜生命。人的一生就像一壶茶,有苦有甜、有酸有辣,但是只有在不断地磨砺、锤炼自身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变得更强大。茶叶的一切都有值得学习和领悟的地方,每一次泡茶,都有一份心灵的陶冶和洗礼。我相信茶叶学习旅程不断地给我带来收获和改变,让我收获到知识和智慧,也让我更为欣赏性格迥异的茶叶世界。学习茶叶,让我的生活充满了仪式感,也让我的生命充满了感觉与美好。

总之,学习茶叶是一项艰难的工作,需要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感受、体验和学习。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茶叶,也可以更好的认识自己。每一次泡茶、品茶,都是我们的生命在这片繁忙世界中寻找的一份宁静与美好。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带给你一些茶叶学习的灵感,也希望你的品茶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

茶叶调查心得体会简短篇十六

茶叶是市传统农作物,1978年开始,茶叶生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调动了茶农的积极性,1982年全市茶叶面积达到8.1万亩,为历史最高水平,产量350吨。百亩以上茶叶基地有136个,其中,500亩以上的有34个。有茶叶初制厂53家,精制茶厂4家。有地方传统名茶八个。即:南城麻姑茶、金溪云林茶、临川竹叶青、南丰军峰岩茶、宜黄米茶、黎川德胜毛峰、南城洪门岭茶和甜茶等。1982年后,由于茶叶市场不景气,加上1991年的特大冻害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市茶叶生产不断受挫,茶园面积逐年下降,到九十年代未,面积不足3万亩。进入本世纪,经过淘汰和调整,到xx年,全市茶叶总面积2.6万亩,茶叶总产量1525吨。百亩以上茶园不到50个,茶叶初制厂10余家,精制厂1个,八个地方传统名茶绝大部分没有形成产量,消声灭迹。xx年以来,白茶和青茶(乌龙茶)等茶类有一定发展,其中,白茶面积约3000亩,青茶面积约3500亩。

1.2种植品种。

市茶树主要品种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从安徽、福建等地引进的上梅州、福鼎大白和茶树群体品种,种植面积占现有面积的80%左右。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进了乌牛早、福云595、龙井43、浙农117等品种,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5%左右。进入本世纪以来,引进了安吉白茶、安溪铁观音等品种,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15%左右。

1.3茶叶产量。

市茶叶绝大部分为绿茶,年产量1519吨,占总产量的99.56%,其中,名优茶产量254.7吨,占茶叶总产量的16.7%,主要品种有:龙井茶、毛峰茶、麻菇茶等。近几年开发出白茶、青茶等新茶类型,其中,白茶产量2.2吨,占总产量的0.14%;乌龙茶产量3.5吨,占总产量的0.3%。

2茶叶基地生产情况。

市茶叶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调整,在传统绿茶生产的基础上,发展了白茶、青茶生产,并且形成了一批生产规模较大,种植品种集中,有一定影响茶叶生产基地,总面积达到13800亩。

2.1绿茶生产基地。

绿茶在市种植历史较长,是一项传统农业产业,是市茶产业的主打品种,在全市各县(区)都有生产。主要基地有:

2.1.1金溪县华侨农场。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引进婺源绿茶群体品种,种植面积最大时达1.2万亩,后因城市建设用地需要,茶叶面积逐年减少,现有种植面积4100余亩。全场有七个分场,现已全部改为个体承包经营,每年生产龙井等春茶25吨,珠茶90吨,亩平均产值1400万元。珠茶销售上海、浙江市场。该场生产的“秀谷银毫”多次被评为省名优茶和地方名茶。

2.1.2南城县麻菇山茶场。

有300多年茶叶生产历史,茶树品种以地方麻菇茶为主,上世纪八十年代形成一个发展高峰,引进了上梅州、福鼎大白等茶叶良种,面积发展到3200多亩。后因旅游开发、茶农下山,茶园失管,面积逐年减少,现保留面积1750亩,年产春茶约16吨,产值128万元。1985年麻菇茶被评为“省地方优质名茶”。

2.2白茶生产基地。

白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在市种植,主要品种是福建的“福鼎大白”,由于是作绿茶品种引进的,因此,没有生产白茶。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白茶认识的提高,将其识为“名贵茶“,江南茶区出现了“白茶热”,市从xx年开始引进种植生产白茶,现有面积约3000亩,主要种植基地有二个。

2.2.1市农业科技园示范茶场白茶基地。

由浙江茶农丁岳进父子承包,xx年从浙江引进“安吉白茶”,在该场原有老茶树品种“鸠坑”近30亩的基础上,扩种50余亩白茶,总面积达到80余亩。xx年在临川区太阳乡新建白茶基地面积200亩。该茶场以制做手工名茶为主,现白茶产量1000公斤,产值60万元左右。近年来,该场引进、培育的茶树品种100多个。该场生产的“玉茗芙蓉”、“玉茗春”等产品,获得xx年全国茶叶学会“中茶杯”特等奖和一等奖,多次获得省优质名茶称号。

2.2.2县香檀山茶业有限公司白茶基地。

县香檀山茶业有限公司是县xx年通过招商引资从浙江安吉引进客商姚根富创办的茶叶企业,几年来,在县马头山、高埠等乡镇种植安吉白茶面积2300多亩,计划在xx年将白茶种植面积发展到8000亩。xx年生产安吉白茶2100多斤,产值168万元。近年来,公司生产的“白茶”多次获省优质名茶称号。

2.3铁观音生产基地。

青茶(乌龙茶)主要产于福建等南方茶区,市过去没有种植。近年来,随着来投资的福建客商的增加,市场对青茶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同时,由于土地、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足和低廉,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在投资发展青茶。铁观音是青茶(乌龙茶)中品质上乘、种植面积最大、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一种。xx年,福建人从福建安溪引进铁观音茶树在崇仁县河上乡试验种植200亩,现已投产,加工的的铁观音茶色泽、口味、香气等指标均达到要求,与福建安溪本地产品没有多少区别。这一结果初步说明从福建安溪引进铁观音到种植生产是可行的。目前,市铁观音种植面积约3500亩,主要种植基地有三个:

2.3.1省江南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铁观音基地。

省江南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xx年9月,由福建客商严文周创办。xx年初,在南城县万坊镇黎家边村建立30亩茶苗繁育基地,从福建安溪引进“红心铁观音”短穗进行扦插培育,当年,出圃红心铁观音茶苗900多万株,全部种植在公司的茶园。xx年春,公司分别在临川区秋溪乡、乐安县南村乡和山砀乡、南城县麻菇山、黎川县龙安镇建立铁观音茶种植示范基地,总面积1600多亩,全部按照有机茶标准组织生产。xx年,公司利用自产茶叶和联营基地茶叶,可生产铁观音茶1公斤,产值720万元。公司计划用3-5年时间,将铁观音种植面积发展到3万亩。

2.3.2乐安县大华山茶业开发有限公司铁观音基地。

乐安县大华山茶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xx年,由乐安人董崇芳创办。、二年,公司先后从福建安溪引进铁观音茶苗,在乐安县南村乡种植450亩和200亩。今年,预计可产茶450公斤,产值27万元,产品全部由县外贸包销。为了促进铁观音茶销售,在国家供销合作总社的支持下,xx年成立了中国供销合作社乐安县华盖山茶业专业合作社。

2.3.3崇仁县河上乡铁观音基地。

河上乡是市最早引进种植铁观音的地方,xx年,福建安溪人在该乡岗山村种植铁观音80亩,获得成功。xx年和xx年,岗山村支部书记付国发接收福建人种植的铁观音茶园,并将种植面积扩大到210亩,所加工制做的铁观音茶经安溪品茶技师鉴评,认为该乡生产的铁观音茶色泽、口味、香气等指标均达到要求,与安溪本地产品没有多少区别。在试种成功的基础上,该乡xx年和xx年分别增加铁观音种植面积400亩和500亩,总面积达到1100亩。xx年,预计全乡可生产铁观音茶800公斤,产值16万元。

3存在问题。

3.1产业化水平不高。

市50%以上茶场是作坊式加工,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拳头产品不多,龙头企业少而散,各自为战,生产、加工和销售呈分散的局面,环节多、成本高、损耗大,没有形成产业合力和规模效益。没有精深加工产品,大都为初级产品,价格相对较低,特别是绿毛茶均价仅为20元/公斤左右,加上间接成本偏高等,茶叶整体经济效益不理想。

3.2品种结构与布局不够合理。

一方面是无性系品种少。市茶树无性系品种是近些年才引进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1/3,在老茶区主栽的茶叶品种仍是外地引进的“群体种”实生苗和20年前引进的“福鼎大白”实生苗,株间差异大,鲜叶质量不统一,且采叶期集中,近年来引进的白毫早、平阳特早等早熟无性系品种尚未形成规模,早、中、晚品种的结构还尚需调整。另一方面是茶类结构比较单一。市茶叶99%以上为绿茶,绿茶又以价格低廉的珠茶等机制粗茶为主,价值高、市场走俏的白茶、青茶产量少,茶叶总体效益处于低位。

3.3对茶业投入少,茶园基础设施差。

各级财政对茶业的投入极其有限,茶农自我积累、自我投入的能力不足,茶叶生产条件差;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手段落伍,技术推广经费少,难以对广大茶农进行必要的科学用药、用肥培训,一些新技术无法及时有效地在茶区得到推广应用,茶农科学种茶水平提高不快,一些老茶场,茶叶加工厂房陈旧,设备落后,加上缺少冷藏条件,无法从源头上保证茶产品的质量。大部分茶园年久老化,基础设施不配套,生产上受制于天的现状未能改变。

3.4标准化生产仍处起步阶段。

市无公害茶叶标准化生产尚未全面实施,目前金溪县华侨农场上报的无公害茶园,大多是低水平的管理模式。部分地区在新建茶园时,对水土保持不够重视,建园过程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部分丘陵连片茶园的病虫害防治缺乏科学性,过分依赖农药,造成不必要的环境污染。茶叶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不配套,质量检测尚未正常开展。

4市茶产业发展意见。

茶叶因含有人体必需的磷、钾、硫、镁、锰、氟、铝、钙、钠、铁、铜、锌、硒等27种无机矿质元素和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有机酸、色素、香气成分、维生素、皂苷、甾醇等多种有机化合物,自古以来被识为“万病之药”,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的消费量和消费水平也随之增长。市是个农业大市,有500多年茶叶种植历史,种植加工基础较好,有发展茶产业的潜力。通过这次调查,我们看到,近年来,市茶产业在沉静多年后,开始复苏,彰显新的生机,因此,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

4.1发展思路与目标。

4.1.1发展思路。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标准化、无害化生产为手段,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实现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规模开发、做出特色;巩固提高绿茶、积极发展白茶、稳步开发青茶。

4.1.2发展目标到,用五年时间,使全市茶叶总面积发展到6万亩,总产量达到3100吨,实现茶产业总产值10亿元。重点发展三大茶,其中:绿茶,由于总体效益不高,品种老化混杂,以巩固面积、改造提高为主,面积保持在2.5万亩左右,产量1300吨;白茶,因其营养价值高,种植加工技术成熟,市场潜力大,应大力发展,面积达到3万亩,产量300吨;青茶是新引进茶品种,由于在市种植加工时间短,种植加工技术和销售两头在外,要积极开发、稳步推进,品种以铁观音为主,面积达到1.5万亩,产量1500吨。

4.2主要措施。

为了做优做大做强市茶叶产业,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2.1搞好产业布局和规划。

要充分发挥现有茶叶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按照因地制宜、规模开发的原则搞好茶产业布局。绿茶:以金溪为主,重点抓好老茶园更新改造,增加名优茶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白茶:以、临川为主,选用白茶、绿茶兼用的优良品种,大力发展;青茶:以乐安、南城、黎川、崇仁为主,品种以铁观音为主,加强与福建安溪的合作,引进加工销售人才,稳步发展,做出特色。茶园的选址要按照无公害、绿色产品的要求进行,避开污染源,单个茶园的规划面积控制在1000亩以下,以200-300亩为宜,以防规模过大,难以组织足够的采摘人力。

4.2.2加强茶业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抓好茶树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茶树无性系良种是发展名优茶的必要条件,是推行机械化和促进茶叶产业升级,实现优质高效的根本保证。主产县(区)要建立一个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做到自繁自用,促进茶树品种结构调整,推进茶树品种改良。二是搞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主产区要建立县(区)、乡(镇)的茶叶生产技术网络,使茶农能方便得到所需的技术服务,使新技术能迅速地在生产中得到示范推广。三是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开展茶农技术和信息培训,为茶农传授先进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从根本上降低农残,提高茶叶品质,实现农民增收。

4.2.3抓好茶叶标准化实施和监控。

随着市场的国际化,对茶叶产品的质量与卫生的要求更加规范,因此必须加大投入,加强产品标准化和卫生监控体系建设。首先,要加强茶叶标准化建设。不仅要制订完善的茶叶产品标准体系,而且要制订茶叶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建立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指导茶农按标准组织茶叶生产。第二,要建立、健全茶叶质量监控体系。要完善市级茶叶检测机构的检测设备和功能,同时在茶叶主产区建立产地检测机构,不仅重视终端产品质量检测,而且要逐步实现“生产、贮运、销售”全过程质量控制,严格按标准要求组织生产和销售。

4.2.4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小规模生产和分散经营方式是影响茶叶综合竞争力及整个行业效益提高的重要因素,小茶厂,规模小、设备差,技术水平低,经营随意性大,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难于同农户之间形成稳定的产品供需关系。因此,各主产茶区应选择一些资金、设备、技术雄厚,发展潜力大的企业作为龙头企业,也可以资本为纽带对现有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创立大品牌和名牌,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要大力推广“公司+农户”或“公司+基地+农户”及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先进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茶叶产业化水平,增加茶农收入。要树立品牌意识,搞好产品的商标注册,改进茶叶包装,树立名茶品牌,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知名度。

4.2.5加强领导搞好服务。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发展氛围。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要加强茶产业发展的宣传报道,用典型的人和事来影响和推动茶产业发展。二是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新区要加快种植、加工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确保重点产区每千亩种植面积不少于1名技术人员。要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各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定期举办培训班,种植大户每年轮训1-2次。三是抓好典型示范,增强辐射能力。主产县(区)、乡(镇)要抓好示范茶园建设,各相关部门要通过挂村、包片、帮困等形式,抓好示范。四是加强监管和服务,优化茶产业发展环境。要加大技术服务、资金支持和执法力度,整顿茶叶市场、苗木市场和农药市场,严厉打击破坏茶园、生产假、病、劣苗和商标侵权及销售禁用农药等违法行为,切实保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五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大力扶持茶叶生产,要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茶业技术推广,对开发大户要给予一定的茶苗补贴,对龙头企业在政策上要予以倾斜,使之产生规模效益,辐射带动市茶叶产业发展。

茶叶调查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七

为了发扬陕茶文化,夯实陕茶品牌认知度,华商报倾力打造的以采茶、斗茶、品茶为主题的“首届陕西斗茶大会”入围赛已圆满落幕。而为了了解陕西消费者的饮茶习惯,本次斗茶大会也发布了《陕茶消费调查报告》。

主办方从华商报、华商网、华商美食官方微信以及街头拦访等多个渠道,接收到了几千份问卷调查的结果。在本次接受调查的读者网友中,主要年龄在30-55岁左右;从事的职业有公务员、企业事业单位白领和个体私营业主等等;其中经常喝陕茶的人占到75.8%,每天喝茶的就有16.41%。

在六大茶系中,陕茶主要有绿茶和黑茶。调查问卷显示,陕西44.15%的茶友最喜欢喝绿茶,剩下近一半的人更偏爱红茶、黑茶、青茶等茶叶。陕西茶友也十分注重茶叶的品质,接受问卷调查的茶友们,接近半数会选择1000元每斤的茶叶。更是有62%的茶友不会随意泡茶,而是用茶海等茶具冲泡,或者去茶楼、茶秀等地让专业人员冲泡品茗。调查还显示,在选择茶叶的时候,除了价格,他们也更注重品牌知名度以及茶叶的'口感。

陕西的茶友对陕茶十分热爱,他们平时熟悉并常饮的茶叶有汉中仙豪、富硒茶和茯茶;但是对于注重品牌和品质的陕西茶友而言,将近80%的受访者认为,陕茶在宣传、品牌包装等方面还需要有更大的提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