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西江苗寨心得体会及感悟 西江千户苗寨心得体会千字(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7 06:13:44 页码:8
西江苗寨心得体会及感悟 西江千户苗寨心得体会千字(2篇)
2023-01-07 06:13:44    小编:ZT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描写西江苗寨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凯里的东南部,距离州府凯里39千米,是全国最大的苗寨。苗寨有1250多户人家,5600多人,苗族占据全寨总人口99%,所以自古就有“千户苗寨”“西江大寨”的美誉。全寨有溪水四条,分别汇人西江。河水自南向北环绕寨脚而过,把寨子一分为二,北面有3个苗寨,南面有4个苗寨。那么西江是什么意思呢?西江是苗语“鸡讲”的音译,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

西江千户苗寨就好像是一座露天博物馆,一篇展现着苗族发展的史诗,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十分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苗族漫长历史和发展的首选之地。淳朴的民风,传承千年的节日以及精致美丽的服饰都是这座博物馆的展品、这首篇章的美丽诗句。

西江苗寨的人们向来十分好客,无论在节日还是平时,有客人来到苗家,主人就会双手捧来一碗碗的米酒,敬给客人,表达自己对于客人的欢迎。要是遇到节日,这礼节就会更加隆重了,每到苗节的时候,每家每户就会做上甜酒、煮冻鱼来款待客人。

都说“花衣银装赛天仙”,西江千户苗寨苗族的服饰也是鲜彩夺目。这里的女青年到节日时就会盛装打扮一番,她们头戴银花、银梳,包上银围布片,戴银耳环,项上挂着三到四只花纽式银圈,手上戴上三四只银手镯,全身打扮得银光闪闪,十分的漂亮。苗族的服饰通常是大花便衣,在衣服的衣角、衣袖、背带上面绣着花、草、鸟、鱼等图案。因为过去的西江苗族都是穿黑色的长袍、戴黑色的头巾,所以这里服饰又被称为黑苗。

外国人都说中国人十分喜欢过节,西江更是如此,其中以祭鼓节和苗族年最为出名。祭鼓节是黔东南苗族的传统节日,最隆重的大多是十三年一次。他们常常会在八月份选择一个平稳的日子“醒鼓”,就是把上一次祭鼓节使用的一对祖鼓唤醒。唤醒的方法通常是到藏鼓洞,把放在鼓楼里面又或者把鼓放到新鼓主的村子里。之后再经过造新鼓、摒旧鼓等一系列的活动,最后把鼓放回藏鼓洞里面封存,从此就不准使用了,整个祭鼓节大约要花费10多天。据说要是遇到了猪年,那祭鼓节和苗节就可以一起过了。那么接下来就请大家随我走进苗寨去体会这里独有的风景。

各位游客朋友,进入苗寨首先映人眼帘的就是我们眼前的特有民居——吊脚楼了。西江的村寨所在的地方大多都是靠山面水,所以在建造房子的时候通常会利用山倾斜度较大或者是山谷靠近水的那一面,房子前面的半部分会临空悬出,最后就形成了我们眼前这些玲球起伏的吊脚楼了。我们可以看到吊脚楼的建筑大多是用木材建造的,整个建筑没有使用一钉一铆,全都是用榫卯连接的,所以吊脚楼的建筑工艺十分巧妙。这里的建筑风格也是十分具有特色,要是从我们的苗寨观景台俯瞰,只见那吊脚楼层层叠叠,呈现出金字塔的形状,十分壮观。大家可以来猜猜这个吊脚楼下层是干什么用的呢?没错,就是用来关牲口或用来堆放物品的。同时这里还起到通风、防潮的作用。

游客朋友们,我们可以看到在吊脚楼的四周都有靠椅,这就是当地有名的美人靠。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女子不能抛头露面,所以古时候的闺中的女孩子不能轻易下楼外出,只能倚靠在天井四周的椅子上,遥望外面的世界[因为这个原因就把这个靠椅称为“美人靠”。美人靠是一种下设条弃,上连靠栏的木制建筑,因为向外探出的靠背弯曲似鹅颈,所以又把它称为鹅颈椅。那么现在的美人椅主要就是用来乘凉、观景和休息用的了。

游客朋友们,除了吊脚楼,风雨桥也是西江苗寨的重要建筑之一。风雨桥也叫作花桥,主要流行于湖南、贵州、广西等地。因为为行人起到了一个遮风避雨的作用,所以就把它称为风雨桥。风雨桥是一种集桥、廊、亭三者为一体的桥梁建筑,一共分为由下、中、上三部分组成:下部主要就是桥墩,中部是桥面,上面的就是桥面廊亭。传统的风雨桥和吊脚楼一样没有用一根铁钉,都是采用榫卯技术连接整体的。我们可以看到风雨桥上面修建了很多层的塔、一亭,每一层都有檐角翘起来绘凤雕龙;在塔顶上面我们还可以看到宝葫芦、千纸鹤等吉祥物,十分精致。

现在的西江苗寨一共有七座风雨桥,他们在原来木质的基础上还采用水泥和木材混合的结构,大大增强了风雨桥的坚实性和抵御洪水能力。

现在请各位游客朋友就在这风雨桥休息一会儿,我们再到下一处景点。

描写西江苗寨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多彩贵州,风情黔东南、好客之州、歌舞之州!”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来到西江千户苗寨,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在接下来前往景区的途中请允许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凯里的东南部,距离州府凯里39千米,是全国最大的苗寨。苗寨有1250多户人家,5600多人,苗族占据全寨总人口99%,所以自古就有“千户苗寨”“西江大寨”的美誉。全寨有溪水四条,分别汇人西江。河水自南向北环绕寨脚而过,把寨子一分为二,北面有3个苗寨,南面有4个苗寨。那么西江是什么意思呢?西江是苗语“鸡讲”的音译,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

西江千户苗寨就好像是一座露天博物馆,一篇展现着苗族发展的史诗,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十分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苗族漫长历史和发展的首选之地。淳朴的民风,传承千年的节日以及精致美丽的服饰都是这座博物馆的展品、这首篇章的美丽诗句。

西江苗寨的人们向来十分好客,无论在节日还是平时,有客人来到苗家,主人就会双手捧来一碗碗的米酒,敬给客人,表达自己对于客人的欢迎。要是遇到节日,这礼节就会更加隆重了,每到苗节的时候,每家每户就会做上甜酒、煮冻鱼来款待客人。

都说“花衣银装赛天仙”,西江千户苗寨苗族的服饰也是鲜彩夺目。这里的女青年到节日时就会盛装打扮一番,她们头戴银花、银梳,包上银围布片,戴银耳环,项上挂着三到四只花纽式银圈,手上戴上三四只银手镯,全身打扮得银光闪闪,十分的漂亮。苗族的服饰通常是大花便衣,在衣服的衣角、衣袖、背带上面绣着花、草、鸟、鱼等图案。因为过去的西江苗族都是穿黑色的长袍、戴黑色的头巾,所以这里服饰又被称为黑苗。

外国人都说中国人十分喜欢过节,西江更是如此,其中以祭鼓节和苗族年最为出名。祭鼓节是黔东南苗族的传统节日,最隆重的大多是十三年一次。他们常常会在八月份选择一个平稳的日子“醒鼓”,就是把上一次祭鼓节使用的一对祖鼓唤醒。唤醒的方法通常是到藏鼓洞,把放在鼓楼里面又或者把鼓放到新鼓主的村子里。之后再经过造新鼓、摒旧鼓等一系列的活动,最后把鼓放回藏鼓洞里面封存,从此就不准使用了,整个祭鼓节大约要花费10多天。据说要是遇到了猪年,那祭鼓节和苗节就可以一起过了。那么接下来就请大家随我走进苗寨去体会这里独有的风景。

各位游客朋友,进入苗寨首先映人眼帘的就是我们眼前的特有民居——吊脚楼了。西江的村寨所在的地方大多都是靠山面水,所以在建造房子的时候通常会利用山倾斜度较大或者是山谷靠近水的那一面,房子前面的半部分会临空悬出,最后就形成了我们眼前这些玲球起伏的吊脚楼了。我们可以看到吊脚楼的建筑大多是用木材建造的,整个建筑没有使用一钉一铆,全都是用榫卯连接的,所以吊脚楼的建筑工艺十分巧妙。这里的建筑风格也是十分具有特色,要是从我们的苗寨观景台俯瞰,只见那吊脚楼层层叠叠,呈现出金字塔的形状,十分壮观。大家可以来猜猜这个吊脚楼下层是干什么用的呢?没错,就是用来关牲口或用来堆放物品的。同时这里还起到通风、防潮的作用。

游客朋友们,我们可以看到在吊脚楼的四周都有靠椅,这就是当地有名的美人靠。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女子不能抛头露面,所以古时候的闺中的女孩子不能轻易下楼外出,只能倚靠在天井四周的椅子上,遥望外面的世界[因为这个原因就把这个靠椅称为“美人靠”。美人靠是一种下设条弃,上连靠栏的木制建筑,因为向外探出的靠背弯曲似鹅颈,所以又把它称为鹅颈椅。那么现在的美人椅主要就是用来乘凉、观景和休息用的了。

游客朋友们,除了吊脚楼,风雨桥也是西江苗寨的重要建筑之一。风雨桥也叫作花桥,主要流行于湖南、贵州、广西等地。因为为行人起到了一个遮风避雨的作用,所以就把它称为风雨桥。风雨桥是一种集桥、廊、亭三者为一体的桥梁建筑,一共分为由下、中、上三部分组成:下部主要就是桥墩,中部是桥面,上面的就是桥面廊亭。传统的风雨桥和吊脚楼一样没有用一根铁钉,都是采用榫卯技术连接整体的。我们可以看到风雨桥上面修建了很多层的塔、一亭,每一层都有檐角翘起来绘凤雕龙;在塔顶上面我们还可以看到宝葫芦、千纸鹤等吉祥物,十分精致。

现在的西江苗寨一共有七座风雨桥,他们在原来木质的基础上还采用水泥和木材混合的结构,大大增强了风雨桥的坚实性和抵御洪水能力。

现在请各位游客朋友就在这风雨桥休息一会儿,我们再到下一处景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