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中药考试心得体会和方法(精选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4:36:23 页码:11
中药考试心得体会和方法(精选18篇)
2023-11-20 04:36:23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感悟和领悟,它是我们对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归纳。心得体会的写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思考和反思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也是促使我们在未来改进和提升的重要途径。心得体会可以是文字记录、口头表达或是表演等多种形式,通过总结和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汲取他人的经验和智慧,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效果。"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我们需要充分回顾经历,深入思考自己的感受和收获。"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心得体会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中药考试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一

 知母: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滋阴润燥。

 芦根:清热生津-祛痰排脓清胃止呕利尿透疹。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排脓散肿。

 竹叶:清心除烦清热利尿-生津止渴。

 淡竹叶:清心除烦清热利尿-渗湿泄热。

 夏枯草:清肝明目降血压-散郁结。

 决明子:清肝明目降血压-润肠通便。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二)清热燥湿药。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烦止呕。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燥湿止泻清热利尿。

 白鲜皮: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清热解毒祛风痛痹。

 龙胆草:清肝泻火清热燥湿。

 (三)清热解毒药。

 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

 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清心利尿。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清肝明目通经下乳利湿通淋。

 紫地丁: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清肝明目解蛇毒。

 野菊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泻火解毒利咽明目。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散肿-凉血消斑。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散肿-利咽散结。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散肿-清肝泻火息风定惊。

 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射干:清热解毒利咽-降气祛痰。

 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泻火散肿。

 马勃:清热解毒利咽-清肺止血。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凉血止血。

 鸦胆子: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熊胆:清热解毒凉肝息风定惊-清肝明目。

 牛黄:清热解毒凉肝息风定惊-化痰开窍。

 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消肿。

 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消痈。

 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四)清热凉血药。

 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凉血止血。

 玄参: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泻火解毒消痈散结。

 丹皮:清热凉血散瘀消痈-退虚热。

 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消痈-泻肝火。

 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五)清虚热药。

 青蒿:清热除蒸凉血-解暑截疟。

 白薇:清热除蒸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地骨皮:清热除蒸疗疳-清肺降火凉血止血除烦止渴。

 银柴胡:清热除蒸疗疳-。

 胡黄连:清热除蒸疗疳-解毒除湿。

 

三、泻下药。

中药考试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二

导读: 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鉴定学很难记忆,中药鉴定学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不能快速、高效的记住知识点会影响考生的复习进度,下面整理中药鉴定学记忆方法,希望能给考生带来帮助。就跟随百分网小编一起去了解下吧,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即“两天三泻胡半白”。该句可拆成:两天(天南星、天麻),三(三棱),泻(泽泻),胡(元胡),半(半夏),白(白芨)。我们可以这样联想:“快禁(块茎),两天泻了三回,胡子都白了一半。”

即“宛西虎仗黄龙胆,山高草长抢仙丹”。即紫菀、茜草、虎杖、大黄、龙胆草、山豆根、藁本、甘草、徐长卿、羌(抢)活、威灵仙、丹参。

从前,有个大地主叫吴茱萸。他的大老婆为人厚朴,没人巴结(巴戟天)她。新讨的二房(防己、防风),人称辛姨(辛夷),因生了两个儿子,叫栀子和杞子,就备受宠爱,有四个丫环(叫黄芩、黄连、黄柏、黄芪)照顾她。

她每天要吃五味东西:

1.豆砂包(豆蔻、砂仁);

2.炒肉,当时肉贵(肉桂),就杀了两猪(苍白术);

3.鸡血藤上长出的木瓜;

4.寄生在杜仲树上的.槟榔;

5.二参麦冬汤。

这26味中药即:吴茱萸、厚朴、巴戟天、防己、防风、辛夷、栀子、杞子、黄芩、黄连、黄柏、黄芪、五味子、豆蔻、砂仁、肉桂、苍术、白术、鸡血藤、木瓜、槲寄生、杜仲、槟榔、党参、玄参、麦冬。

即“北回归、南蛇风,两活两胡芷藁芎”。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把教材里伞形科的13味药(北沙参、小茴香、当归、南鹤虱、蛇床子、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白芷、藁本、川芎)全都记住。伞形科中药的共同特征是:都有香气,分泌组织是分泌腔,无草酸钙晶体(除川芎含有草酸钙晶体外),都含有挥发油成分。

即“芎归木丁香油室,吴萸二术泽泻枳”。即川芎、当归、木香、丁香、吴茱萸、苍术、白术、泽泻、枳实。

中药考试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三

职业医师资格考试是检验应试者是否具备从事某一特定行业所必须的资格、是否达到从事某一特定岗位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以下是“医师执业资格考试条件”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考试性质。

执业资格是专业技术人员依法独立工作或开业所必需的,由国家认可和授予的个人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资质证明。资格考试是国家行业准入制度成熟完善的标志。实行执业资格考试制度也是我国社会管理法制化、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1998年6月26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从法律上规定了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

目前我国已经有十几个行业开始实行执业资格考试,但在法律上明确规定由行业主管部门独立组织实施的只有医师资格考试,其他行业执业资格考试都是由行业主管部门与国家人事部共同组织实施。这体现了立法机构对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信任和对医学考试高度专业性的尊重,同时也给医师资格考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考试分级。

考试分为两级四类,即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两级;每级分为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四类。中医类包括中医、民族医和中西医结合,其中民族医又含蒙医、藏医和维医、傣医四类,其他民族医医师暂不开考。到目前为止,我国医师资格考试共有24种类别。

实施形式。

考试内容。

执业医师考试测试基础科目、专业科目和公共科目三部分。

执业助理医师测试基础医学综合、专业科目和公共科目三部分。

考试全部采用客观性选择题,书面考试,主要题型为a、b型题,a型题中包含a1、a2、a3(a4)型题,助理医师适当减少或不采用a3型题。医师资格考试总题量为640题,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总题量为330题。

2003年起考试有所改革,全部采用客观性选择题,书面考试,主要题型为a、b型题,a型题中包含a1、a2、a3(a4)型题,助理医师适当减少或不采用a3型题。医师资格考试总题量为600题,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总题量为300题。

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考试形式以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审定颁布的《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

报名条件。

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

为做好医师资格考试报名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简称《执业医师法》)及有关规定,现对医师资格考试考生报名资格规定如下:

第一条符合《执业医师法》、《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原卫生部令第4号)和《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原卫生部令第52号)有关规定。

第二条试用机构是指符合《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所规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

第三条试用期考核证明。

(一)报名时考生应当提交与报考类别相一致的试用期满1年并考核合格的证明。

应届毕业生报名时应当提交试用机构出具的试用证明,并于当年8月31日前提交试用期满1年并考核合格的证明。

考生报考时应当在与报考类别相一致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试用时间或累计(含多个机构)试用时间满1年。

(二)现役军人必须持所在军队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出具的试用期考核合格证明,方可报考。

(三)试用期考核合格证明当年有效。

第四条报名有效身份证件。

(一)中国大陆公民报考医师资格人员的有效身份证件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临时身份证、军官证、警官证、文职干部证、士兵证、军队学员证;台港澳地区居民报考医师资格人员的有效身份证件为台港澳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

(二)外籍人员的有效身份证件为护照。

第五条报考类别。

(一)执业助理医师达到报考执业医师规定的,可以报考执业医师资格,报考类别应当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类别一致。

(二)报考相应类别的医师资格,应当具备与其相一致的医学学历。

具有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历,并在公共卫生岗位试用的,可以以该学历报考公共卫生类别医师资格。中医、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医学专业毕业的报考人员,按照取得学历的医学专业报考中医类别相应的医师资格。

(三)符合报考执业医师资格条件的人员可以报考同类别的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四)在乡级以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中工作,符合《执业医师法》第九条、第十条规定条件的,可以报考相应类别医师资格。

第六条学历审核。

学历的有效证明是指国家承认的毕业证书。基础医学类、法医学类、护理(学)类、医学技术类、药学类、中药学类等医学相关专业,其学历不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一)研究生学历。

1.临床医学(含中医、中西医结合)、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符合条件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进行临床实践或公共卫生实践,至当次医学综合笔试时累计实践时间满1年的,以符合条件的本科学历和专业,于在学期间报考相应类别医师资格。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眼视光医学、预防医学长学制学生在学期间已完成1年临床或公共卫生毕业实习和1年以上临床或公共卫生实践的,以本科学历报考相应类别医师资格。

2.临床医学(含中医、中西医结合)、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历,作为报考相应类别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在研究生毕业当年以研究生学历报考者,须在当年8月31日前提交研究生毕业证书,并提供学位证书等材料,证明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历,方可参加医学综合笔试。

3.2014年12月31日以前入学的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的学术学位(原“科学学位”)研究生,具有相当于大学本科1年的临床或公共卫生毕业实习和1年以上的临床或公共卫生实践的,该研究生学历和学科作为报考相应类别医师资格的依据。在研究生毕业当年报考者,须在当年8月31日前提交研究生毕业证书,方可参加医学综合笔试。

2015年1月1日以后入学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其研究生学历不作为报考各类别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4.临床医学(护理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学历,或临床医学(护理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历,不作为报考各类别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二)本科学历。

1.五年及以上学制临床医学、麻醉学、精神医学、医学影像学、放射医学、眼视光医学(“眼视光学”仅限温州医科大学2012年12月31日以前入学)、医学检验(仅限2012年12月31日以前入学)、妇幼保健医学(仅限2014年12月31日以前入学)专业本科学历,作为报考临床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学历依据。

3.五年制预防医学、妇幼保健医学专业本科学历,作为报考公共卫生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学历依据。

4.五年及以上学制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藏医学、蒙医学、维医学、傣医学、壮医学、哈萨克医学专业本科学历,作为报考中医类别相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学历依据。

5.2009年12月31日以前入学、符合本款规定的医学专业本科学历加注医学专业方向的,应以学历专业报考;2010年1月1日以后入学的,医学专业本科学历加注医学专业方向的,该学历不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经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除外。

6.专升本医学本科毕业生,2015年9月1日以后升入本科的,其专业必须与专科专业相同或相近,其本科学历方可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三)高职(专科)学历。

1.2005年1月1日以后入学的经教育部同意设置的临床医学类专业(含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中医骨伤、针灸推拿、蒙医学、藏医学、维医学等)毕业生,其专科学历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2004年12月31日以前入学的经省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批准设置的医学类专业(参照同期本科专业名称)毕业生,其专科学历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2.经省级以上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同意举办的初中起点5年制医学专业2013年12月31日以前入学的毕业生,其专科学历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取得资格后限定在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执业满5年后,方可申请将执业地点变更至县级医疗机构。2014年1月1日以后入学的初中起点5年制医学专业毕业生,其专科学历不能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3.2008年12月31日以前入学的中西医结合专业(含教育部、原卫生部批准试办的初中起点5年制专科层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其专科学历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2009年1月1日以后入学的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生(含初中起点5年制专科层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其专科学历不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4.2009年12月31日前入学的,符合本款规定的医学专业专科学历加注医学专业方向的,应以学历专业报考;2010年1月1日以后入学的,医学专业专科学历加注医学专业方向的,该学历不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经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除外。

(四)中职(中专)学历。

1.2010年9月1日以后入学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同意设置并报教育部备案的农村医学专业毕业生,其中职(中专)学历作为报考临床类别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农村医学专业毕业生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后,限定到村卫生室执业,确有需要的`可到乡镇卫生院执业。

2.2000年9月25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入学的中等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卫生保健专业毕业生,其中职(中专)学历作为报考临床类别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卫生保健专业毕业生取得资格后,限定到村卫生室执业,确有需要的可到乡镇卫生院执业。

2011年1月1日以后入学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除农村医学专业外,其他专业的中职(中专)学历不作为报考临床类别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3.2001年8月31日以前入学的中等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社区医学、预防医学、妇幼卫生、医学影像诊断、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其中职(中专)学历作为报考相应类别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2001年9月1日以后入学的上述专业毕业生,其中职(中专)学历不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4.2006年12月31日以前入学的中等职业学校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生,其中职(中专)学历作为报考中医类别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2007年1月1日以后入学的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生,其中职(中专)学历不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5.2006年12月31日以前入学的中等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中医、民族医类专业毕业生,其中职(中专)学历作为报考中医类别相应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2007年1月1日以后入学经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备案的中等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中医、民族医类专业毕业生,其中职(中专)学历作为报考中医类别相应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2011年1月1日以后入学的中等中医类专业毕业生,取得资格后限定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

6.卫生职业高中学历不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7.1999年1月1日以后入学的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学历不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五)成人教育学历。

1.2002年10月31日以前入学的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类高等学校远程教育的医学类专业毕业生,该学历作为报考相应类别的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2002年11月1日以后入学的上述毕业生,如其入学前已通过医师资格考试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且所学专业与取得医师资格类别一致的,可以以成人教育学历报考执业医师资格。除上述情形外,2002年11月1日以后入学的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类高等学校远程教育的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其成人高等教育学历不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2.2001年8月31日以前入学的成人中专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其成人中专学历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2001年9月1日以后入学的成人中专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其成人中专学历不作为报考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

(六)西医学习中医人员。

已获得临床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取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专业学历或者脱产两年以上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并获得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认可,或者参加省级中医药行政部门批准举办的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并完成了规定课程学习,取得相应证书的,或者按照《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有关规定跟师学习满3年并取得《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的,可以申请参加相同级别的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七)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

1.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申请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应符合《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第二十七条、二十八条有关规定。

2.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取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成人高等教育中医类医学专业专科以上学历,其执业时间和取得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时间符合规定的,可以报考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类别相应的执业医师资格。

(八)其他。

取得国外医学学历学位的中国大陆居民,其学历学位证书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同时符合《执业医师法》及其有关文件规定的,可以按照本规定报考。

第七条台湾、香港、澳门永久性居民以及外籍人员报考的,按照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八条盲人医疗按摩人员按照《盲人医疗按摩管理办法》(卫医政发〔2009〕37号)规定,参加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

第九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06版)》和《关于修订〈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06版)〉有关条款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64号)同时废止。

中药考试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四

第一段:引言(100字)。

考试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次关键的挑战。考试成绩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因此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方法成为了一项关键而重要的任务。而在我多年的学习生涯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一些考试方法的有效性,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并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第二段:合理的备考计划(250字)。

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是考试成功的第一步。在备考之前,我们应该对考试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了解,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和内容。我在备考时,通常会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表,将考试的知识点进行分段学习,每天安排时间进行复习和巩固。同时,要保证每天的学习时间有规律,不要拖延和浪费时间。通过合理的备考计划,我发现我的学习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考试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第三段:高效的阅读技巧(250字)。

考试中,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具备高效的阅读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并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掌握重点信息。我在阅读方面的心得体会是多做练习。逐渐培养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能提升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此外,阅读之前先阅读题目,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寻找答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定位到文章中的关键内容,提高解题的准确率。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总结,我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考试中我也能更好地应对各种考查。

第四段:科学的复习方法(250字)。

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但是不科学的复习方法往往无法达到我们的预期效果。我在复习中的体会是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了笔记和教材的阅读,我会选择做一些与知识相关的练习题,或者通过与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可以更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更加熟练掌握。同时,科学的复习方法还需要注重时间管理。合理调配时间,分配好每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间和重要性,避免在复习时迷失方向和花费过多的时间在不相关的内容上。

第五段:健康的心理状态(250字)。

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考试的成败同样至关重要。当面对考试时,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并具备自信心。我在备考中的体会是要以平常心对待考试,不要因为一次考试的成败而否定自己的能力。同时,培养一些放松的方式,如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听音乐、与朋友聊天等,以舒缓压力。在考试之前,要有足够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保持精力充沛。这样能够提高我们的精神状态,对于考试的应对能力和发挥至关重要。

结尾(100字)。

通过多年的学习经验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选择合适的考试方法对于考试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具备高效的阅读技巧、科学地复习知识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在考试中展现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希望我的经验与体会能够对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有所帮助,取得更好的成绩。

中药考试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五

中药考试是每个学习中药的学生都要经历的一道门槛。中药考试涉及的知识点繁多,且内容深奥,需要学生们具备良好的记忆能力和悟性。在我参加中药考试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分享给所有的学习中药的同学们。

首先,针对中药考试的大纲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是非常重要的。中药知识点广泛,学生们需要对各类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分类等进行熟悉。在备考过程中,我首先根据大纲列出了所有的知识点,然后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最后制定出合理的备考计划。有针对性地备考可以使我们合理安排时间,更加高效地掌握考试重点。

其次,做好笔记是中药考试备考的关键。中药知识点繁多,有些知识点既要记忆药名,又要记忆功效,还要记忆性味归经。因此,我们需要及时做好笔记,将所学的知识点整理出来,以备之后的复习使用。在制作笔记时,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可以使用颜色标记不同的知识点,以帮助记忆;可以将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形成框架结构,便于查阅。通过做笔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点。

第三,划重点是备考过程中的必修课。中药考试涉及的知识点繁多,要想在有限时间内全面掌握,划重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在我备考的过程中,我通过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将重要的知识点划出来,然后集中精力进行深入学习和记忆。通过划重点,我们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掌握重要知识点,提高备考效率。

第四,做题是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有效方式。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做题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选择性题和解答题都是考试中常见的形式,通过做题可以查漏补缺,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我备考的过程中,我经常找一些历年真题进行练习,通过多做题目,我不仅提高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还增强了应对考试的信心和能力。

最后,坚持复习是巩固知识的有效办法。中药考试的复习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坚持不懈。通过定期复习,我们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点,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我备考的过程中,我每周都会安排一段时间进行复习,通过回顾知识点,查漏补缺,使自己不断进步。

中药考试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但通过有条理的备考和刻苦努力,我们完全有能力取得好成绩。在备考过程中,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做好笔记,划重点,适时做题,并坚持复习。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中药知识,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我相信,在每个中药学生的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顺利通过中药考试,成为对中药有深入了解和掌握的人。

中药考试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六

第一段:引入考试方法的重要性(200字)。

考试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因此,掌握一些科学有效的考试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分享自己在准备和参加考试过程中所积累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广大考生带来一些帮助。

第二段:提出备考计划(200字)。

备考是考试成功的关键,合理的备考计划对于提高效率至关重要。首先,了解考试大纲和考试要求,根据考试内容制定详细的备考计划。其次,要合理安排时间,在紧张的备考日程中留出时间进行充分的休息和娱乐,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此外,制定复习计划时要有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加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便在考试中能够得心应手。

第三段:灵活运用复习方法(200字)。

在备考过程中,灵活运用科学的复习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温故而知新,及时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并用新的方法和角度来理解和巩固,以便更好地掌握。此外,多做题是提高考试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以选择系统地做一些历年试题和模拟题,加深对考试形式和题型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对于不理解的内容,要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不要孤军奋战。

第四段:良好的考试心态与策略(200字)。

参加考试的状态和心态对于最终的成绩也有很大的影响。首先,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给自己过分的压力,做到从容应对考试。同时,要合理规划答题时间,根据题目的分值和难易程度确定答题的顺序和时间,避免时间不合理分配导致拖延或者时间不够。另外,要善于利用试卷上的提示和关键词,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迅速作答,提高答题效率。最后,在答完一题后,可以回过头来仔细阅读并修改之前的答案,尽可能减少错误的发生。

第五段:反思和总结经验(200字)。

考试后,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备考和参考过程也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找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首先,要认真分析考试中遇到的问题,找出自己的薄弱项,并在备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加强。此外,及时总结备考过程中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在下次备考中加以运用。最重要的是,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论考试成绩如何,都要相信自己做到了最好。

总结:(200字)。

考试方法对于考试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合理制定备考计划,灵活运用复习方法,保持良好的考试心态和策略,以及及时反思和总结经验,都是提高考试能力和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希望这些建议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启发,并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

中药考试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七

 藿香:化湿,止呕,发表解暑。

 白术:燥湿健脾-补脾益不足固表利水安胎。

 苍术:燥湿健脾-运脾泻有余祛风发汗明目。

 厚朴:燥湿运脾行气消积下气平喘。

 厚朴:燥湿,行气,消积,平喘。

 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温脾止泄安胎。

 白蔻:化湿行气温中-温胃止呕。

 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草蔻:燥湿温中-止呕。

 草果:燥湿温中-截疟。

 

六、利水渗湿药。

中药考试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八

第一段:引言(150字)。

中药考试心得体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每一位学习中药的学生都会面临的一项重要考验。中药考试是对学生在中药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考查,也是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的一个全面检验。通过参加这一考试,我不仅加深了对中药的认识和理解,还锻炼了自己的思维与表达能力。以下是我在中药考试中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第二段:备考策略(250字)。

面对中药考试复杂的知识体系和庞大的课程内容,我深知掌握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备考阶段我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分配固定的时间来学习。我主要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籍,做习题和解析,以及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的知识。此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提供的中药知识讲座、研讨会等活动,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第三段:应试技巧(300字)。

中药考试的题目种类繁多,有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等等。在答题过程中,我发现关键是掌握好应试技巧。首先,我注重对题目的仔细分析,理解题意的同时抓住关键词,这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问题和解答。其次,我在回答选择题时,采用排除法和对比法进行选择,缩小错误选项的范围,提高正确答案的概率。同时,我也注意了答题的节奏,合理分配时间,避免在某个题目上花费过多时间导致其他题目无法完成。这些应试技巧在中药考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段:考试心态(250字)。

心态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在中药考试中也是如此。我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并对自己有信心。我相信自己在备考阶段付出了努力,经过系统的学习与复习,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并且在实践中获得了一定的经验。正因为此,我能够在考试中保持冷静、专注,有条不紊地完成每一道题目。同时,我也意识到中药考试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检验,无论结果如何,都不应因此而过于沮丧或自满,而是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步。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250字)。

中药考试让我深刻认识到中药学的广阔和复杂,也让我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需要补充和提高。通过这次考试,我不仅深化了对中药的理解和认识,还培养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应试能力。未来,我将进一步学习和探索中药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结:中药考试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考验,备考策略、应试技巧、良好的考试心态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这次考试,我不仅加深了对中药的认识与理解,还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应试能力。中药学无疑是一门广阔而复杂的学科,我将继续学习、探索,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药考试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九

2、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备考情绪,千万不要让情绪影响了你的备考效果,保持情绪的稳定,相信你一定会取得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的成功。当你知识点记不住的时候不要怕,因为很多人都和你一样。慢慢来,摸索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

3、有所选择,有所放弃。大家切记丢了西瓜检了芝麻,按照最新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备考复习,比较偏的知识点学会放弃,你要知道这些考纲范围以外的知识点还是占少数的。

中药考试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

 龙骨:平肝潜阳-收敛固涩-镇惊安神。

 牡蛎: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

 代赭石:平肝潜阳-石属能重镇降逆而凉血。

 刺蒺藜:平肝潜阳-草属能疏肝祛风而明目。

 珍--珠:镇心定惊-清肝明目-收敛生肌。

 珍珠母:镇心定惊-清肝明目-平肝潜阳。

 天麻:平抑肝阳-息风止痉-通络。

 钩藤:平抑肝阳-息风止痉-清热。

 羚羊角:平肝熄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地龙:息风止痉-清热-通络-平喘-利尿。

 僵蚕: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全蝎: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蜈蚣: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二、开窍药。

中药考试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一

1.道地药材:是指在同种药材中公认的具有明显地域性、品种好、质量优、疗效好的药材,有时又叫地道药材,即真资格的药材。一般在药名前常冠以地名,以示其道地产区。如:川黄连、怀牛膝、杭菊花、东北人参、山东阿胶等。

2.中药的炮制方法: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及其他(如:制霜、发酵、发芽等)。

3.中药的四气五味:四气又称四性,是指药效所反应的寒热温凉(平)四种药性。五味是指药物因作用不同而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最基本的滋味。其中辛、甘属阳,酸、苦、咸属阴。

4.中药的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的趋向性。其中升表示上升,降表示下降,浮表示向外发散,沉表示向内闭藏。升浮属阳,沉降属阴。一般认为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是升浮药,而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等质重者大多是沉降药。但也有例外,故有“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苍耳独升”之说。

5.中药的七情:是指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及相反七种药物的配伍关系。

6.中药的配伍禁忌:包括十八反和十九畏。

6.1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其歌诀为: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6.2十九畏:硫磺畏扑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7.妊娠用药禁忌:

7.1禁用药:水银、砒霜、雄黄、轻粉、斑蝥、马钱子、蟾酥、川乌、草乌、藜芦、胆矾、瓜蒂、巴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麝香、干漆、水蛭、三棱、莪术等。

7.2慎用药:牛膝、川芎、红花、桃仁、姜黄、牡丹皮、枳实、枳壳、大黄、番泻叶、芦荟、芒硝、附子、肉桂等。

8.中药的用药剂量:除峻烈药、毒性药及某些精制药外,一般花叶类质轻的药,用量为3~9g(宜轻);金石、贝壳类质重的药,用量为10~30g(宜重);鲜品用量较大,一般为30~60g。小儿5岁以下通常用成人量的1/4,5、6岁以上可按成人量减半用。

9.中药的煎煮方法:

9.1煎药器具:最好用沙锅、砂罐等陶瓷器具;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忌用铁、铜等金属器皿。

9.2加水多少:一般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cm为宜。其中,质地较硬、黏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质地疏松,或有效成分容易挥发,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则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9.3煎前浸泡:一般药物浸泡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主的药物可浸泡1小时。但夏天不宜浸泡时间过长,以免腐败变质。

9.4煎煮火候及时间:武火煮沸文火慢煮。一般药物文火30分钟;解表药或其他芳香性药物,宜文火维持10~15分钟;矿物、动物骨甲角类及补益药,有效成分不宜煎出,宜文火煎煮1小时。

9.5煎煮次数:一般3次,最少2次。

中药考试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二

中药考试是中医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是必不可缺的一环。在中药考试的过程中,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这些经验不仅帮助我提高了成绩,还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药的奥秘。

首先,在备考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就是要理解中药的基本理论。中药学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学科,其中包括中药的起源、种类、功效等方面的内容。只有透彻地了解这些基本理论,才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因此,我花了大量的时间研读中药学的经典教材,并通过做笔记的方式将重点内容牢记于心。通过理论学习,我对中药的分类、药物特性和适应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在考试中能更好地分析和应用中药知识。

其次,在复习过程中,我注意到了练习题的重要性。练习题既能够巩固已有知识,又能帮助我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我选择了大量的中药练习题,并在解答错误的题目后进行了详细的反思和归纳总结。通过练习题,我发现自己在一些重要知识点上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从而及时进行了补充和纠正。练习题也给我带来了开放性问题,让我在尝试解答的过程中进一步思考,拓宽了我的思维范围。

另外,我还通过研究历年中药考试真题,了解了考试的命题特点。在历年真题中,有一些经典的试题模式和考点是会经常出现的。通过研究真题,并结合教材的重点,我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考点。这在考试中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胜算。同时,对于一些历年考试中没有出现过的新题目,我也能够通过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进行拓展性思考,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另外,我在中药考试中学到的一点是要重视药材鉴别和药方运用的实践能力。中药考试不仅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还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考核。在备考过程中,我特意购买了一些中药材和制剂,通过亲自动手进行鉴别和制作药物。这个实践过程不仅加深了我对中药性味、药性和用药原则的理解,还提高了我的实践技能。在考试中,当出现需要进行实践操作的题目时,我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做到操作准确、迅速。

最后,我在中药考试中体会到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中药学是一个广阔而深奥的学科,仅仅依靠考试准备是无法真正掌握其中的精髓的。我发现,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和拓展知识,是我提高成绩和增进兴趣的重要动力。所以,在考试结束后,我仍然会继续深入学习中药学的相关内容,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总之,中药考试是一场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全面考查。通过认真的备考和积极的思考,我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我学会了理解中药的基本理论、重视练习题、研究历年真题、注重实践能力,并且明白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这些心得体会不仅帮助我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也为我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些经验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我更好地探索中药学的奥秘。

中药考试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三

 五味子:上能止咳敛汗-下能涩肠固精-敛肺滋肾且能生津。

 五倍子:上能止咳敛汗-下能涩肠固精-敛肺降火且能止血。

 乌梅: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安蛔。

 诃子:敛肺止咳-涩肠止泻-下气开音肉豆蔻:温中行气开胃-涩肠止泻。

 白豆蔻:温中行气开胃-化湿止呕。

 草豆蔻:温中行气开胃-燥湿运脾肉豆蔻。

 桑螵蛸:固精缩尿止带-补肾助阳。

 海螵蛸:固精缩尿止带-止血敛疮-制酸止痛桑螵蛸;海螵蛸。

 莲子:益肾固精缩尿-健脾止泻止带-养心。

 芡实:益肾固精缩尿-健脾止泻止带-除湿。

中药考试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四

 党--参:补气生津-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西洋参:补气生津-清火养阴子参:补气生津-。

 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黄芪:补气-利水-固表-升阳-托毒。

 白术:补气-利水-固表-燥湿-安胎。

 茯苓:健脾利水-渗湿-宁心安神。

 白术:健脾利水-燥湿-止汗安胎。

 白术:燥湿健脾-补脾益不足-固表利水安胎。

 苍术:燥湿健脾-运脾泻有余-祛风发汗明目。

 山药:平补肺脾肾-益气养阴-固精止带。

 黄精:平补肺脾肾-益气养阴。

 白扁豆:健脾-化湿-消暑。

 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二)补阳药。

 鹿茸: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巴戟天:壮肾阳-强筋骨-祛寒湿。

 淫羊藿:壮肾阳-强筋骨-祛寒湿。

 仙--茅:壮肾阳-强筋骨-祛寒湿。

 补骨脂:温肾固精-暖脾止泻-纳气平喘偏于肾。

 益智仁:温肾固精-暖脾止泻-开胃摄唾偏于脾。

 肉苁蓉:温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锁-阳:温肾阳-益精血-润燥养筋。

 菟丝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

 沙苑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杜仲:补肝肾-强筋骨-降压-安胎。

 续断:补肝肾-强筋骨-行血-续筋。

 枸杞子:补肝肾-强筋骨-明目-润肺。

 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祛风-安胎。

 蛤--蚧:补肺肾-定喘嗽-温肾益精。

 虫--草:补肺肾-定喘嗽-止血化痰。

 紫河车:补肺肾-定喘嗽-益气养血。

 (三)补血药。

 当归:养血调经-辛温-活血散寒-润肠通便。

 白芍:养血调经-敛阴柔肝-和营止汗。

 赤芍:一补一泻-一散一收-苦寒-凉血清热化瘀之品。

 白芍:一补一泻-一散一收-酸寒-补血敛阴平肝之品。

 制首乌:补益精血-固肾乌须。

 生首乌:截疟解毒-润肠通便。

 生地:苦寒-清热凉血-生津润燥。

 熟地:甘温-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四)补阴药。

 南沙参:清肺养阴-益胃生津-兼能化痰益气。

 北沙参:清肺养阴-益胃生津-尤擅养阴生津。

 山药:平补肺脾肾-益气养阴-固精止带。

 黄精:平补肺脾肾-益气养阴。

 女贞子:补益肝肾-退热-明目。

 墨旱莲:补益肝肾-凉血-止血。

 龟甲:滋阴退热-潜阳息风-长于滋阴-又能健骨补心。

 鳖甲:滋阴退热-潜阳息风-长于退热-又能软坚散结。

 

四、收敛药。

中药考试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五

切制前的水处理有淋法、淘洗法、泡法、漂法和润法。

1.淋法,多适应于气味芳香质地疏松的全草类、叶类、果皮类等有效成分易随水流失的药材,有薄荷、荆芥、佩兰、枇杷叶、陈皮、甘草等。

2.淘洗法多适用于质地松软、水分易渗入及有效成分易溶于水的药材,有五加皮、白鲜皮、南沙参、防风、龙胆等。

3.泡法多适用于质地坚硬,水分较难渗入的药材,有萆解、天花粉、木香、乌药、三棱等。

4.漂法多适用于毒性药材、用盐腌制过的药物及具腥臭异常气味的药材,有川乌、天南星、肉苁蓉、昆布,紫河车、人中白等。

5.润法多适用于质地坚硬、短时间外部水分不易渗透组织内部,达到内外湿度一致,利于切制的药物,有三棱、槟榔、郁金等。

中药考试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六

2018年初级中药师考试报名的相关事项还没有公布。你知道如何备考初级中药师考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级中药师考试知识点记忆方法,欢迎阅读。

利用汉字同音、谐音或编顺口溜的方式将所要记忆的内容浓缩成一两句话。

教材中,关于数字的内容较多,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以时间为特征。二是以百分数为特征。三是以金额数字为特征。将相关特征的数字内容按上述方法分门别类,从不同侧面来把握这些内容,加深印象。

取某些内容的一个或几个关键字形成一句话,取其精干,以点带面。

对于一些内容繁多,性质相近的内容,为了防止混淆,可以通过列取表格的形式来加深理解。

对每科辅导用书,复习一两遍后,适当做一些归纳总结,相同类似的要点、重点收集在一起,一方面掌握全面,防止遗漏;另一方面,可以对每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建立一个框架,以框架为基础,延伸拓展到相关章节的详细内容。

调动自己情感的`积极性,正如孔子说过:“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意识培养对多需记忆知识的好感,把他想象成一种美好的东西,便有难以忘怀的效果。

注重理解的记忆。理解透彻了,所学知识便成了自己的东西,也就不那么容易忘了,当然,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记忆方法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成人学习要充分重视这个薄弱环节,在学习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

中药考试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七

 芒硝:泻火通便清火消肿-润燥软坚。

 大黄:泻火通便解毒祛瘀除湿退黄-降火止血。

 虎杖:泻火通便解毒祛瘀除湿退黄-祛痰止咳。

 番泻叶:泻下通便导滞-行水消肿。

 芦荟:泻下通便导滞-清肝泻火。

 (二)润下药。

 火麻仁:润肠通便-滋养补虚。

 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三)峻下逐水药。

 甘遂:泻水逐饮-善行经髓痰涎。

 大戟:泻水逐饮-善泻脏腑水湿。

 芫花:泻水逐饮-善除胸胁伏饮痰癖杀虫疗疮。

 牵牛子: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巴豆: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

 

四、祛风湿药。

中药考试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八

2017年执业中药师考试备考已经开始了。你知道如何记忆执业中药师考试的知识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执业中药师考试知识点强化记忆方法,欢迎阅读。

利用汉字同音、谐音或编顺口溜的方式将所要记忆的内容浓缩成一两句话。

教材中,关于数字的内容较多,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以时间为特征。二是以百分数为特征。三是以金额数字为特征。将相关特征的数字内容按上述方法分门别类,从不同侧面来把握这些内容,加深印象。

取某些内容的一个或几个关键字形成一句话,取其精干,以点带面。

如:股票发行的原则公开、公正、公平,同股同权、同股同利浓缩成“三公两同”等等。

对于一些内容繁多,性质相近的内容,为了防止混淆,可以通过列取表格的形式来加深理解。

对于既是……又是……的知识点可以采取此类方法

对每科辅导用书,复习一两遍后,适当做一些归纳总结,相同类似的要点、重点收集在一起,一方面掌握全面,防止遗漏;另一方面,可以对每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建立一个框架,以框架为基础,延伸拓展到相关章节的`详细内容。

调动自己情感的积极性,正如孔子说过:“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意识培养对多需记忆知识的好感,把他想象成一种美好的东西,便有难以忘怀的效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