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牌坊街心得体会 街道工作心得体会(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7 11:50:13 页码:14
牌坊街心得体会 街道工作心得体会(六篇)
2023-01-07 11:50:13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牌坊街心得体会一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景点是古文化街,古文化街是以中国三大妈祖庙之一“天后宫”为方位确定的地名,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的一条街,位于南开区宫南宫北大街。宫南宫北大街在1420xx年12月――天津建卫之前就已经形成了,1985年经市政府整理恢复其传统风貌,命名为“古文化街”。几十年来,我们天津就有“吃食品街逛文化街”之说。古文化街有别于一般的商业街,在这里集中了天津乃至全国四面八方的各种工艺品、文化用品,其中以响誉国内外,具有浓厚天津地方特色的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和风筝魏的风筝最有名气,整条街充满了浓郁的中国味、天津味、古味和文化味。

好了,我们已经来到了景点的停车场了,请大家记住我们的车是白色的大宇通,车牌是津a1234,下午4点时车子将会在宫北大街等大家,请大家带好贵重物品,随我下车。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帖金彩绘,翠顶株楹的仿清牌楼,高大雄伟,上面的彩画叫做旋子彩画,上书“津门故里”四字,它肯定地指出了古文化街附近一带是820xx年前的一处聚落,当时统治北方的金人在这里建立天津城市最早的监置——直沽寨。今日的天津就是以这一带为原始中心区域,逐渐开发拓展形成的,六、七百年间始终是天津城市商业繁华地段,对天津地区的开发起过难以估量的作用,称作津门故里是当之无愧的。

好,请大家随我一同走进这条街吧,大家注意到没有这条街的许多店铺门面檐下、枋间都有一幅幅彩画,这些都是开光清式苏画,大多是人物故事。我们来看一下集珍阁下枋间的彩画,上面画的是《三国演义》中的8幅画,有“桃园三结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凤仪亭吕布戏貂婵”、“当阳拒曹”等,我们再看对面梨园阁枋间,上面画的是古典戏曲名著《西湘记》,描写的是崔莺莺与张君瑞的恋爱故事。在建筑上除了以上介绍的这些苏画之外,还采用了木雕、砖雕等装饰,全街近百块匾额多出自全国书法名家手,风采各异。大家可以边走边看,细细地品味。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宫前广场。著名的天后宫就坐落在这里了,在进入天后宫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对面的戏楼,戏楼是木结构楼台式建筑,坐东朝西,东通海河,西向宫前广场,上面是戏台,下面是通道。文革时戏楼被拆毁,我们现在看到的戏楼是1985年时重建的。在过去,戏楼是酬神演出的主要场所,后来日本侵略军占领天津后,戏楼终止了酬神演出活动。

好,现在我们转过身来看看,天后宫山门前有两棵高大旗杆,直插云宵,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幡杆,高26米。幡杆由若干根铜糙木和铁糙木接成,外层缠麻抹灰,再涂上油漆,经冬历夏,坚固结实。据说幡杆初立时,一方面挂灯,为往来三岔河口的漕船导航,另一方面则作为天后宫的陪衬物,后来便为进香及庙会期间专门悬挂天后封号长幡使用。与天后宫山门遥遥相对的是天后宫戏楼。戏楼是天津最早的露天舞台,也是天津最早的群众自娱自乐的场所。

请大家继续往前走,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天后宫的主体建筑了。天津地方民间素称天后为“娘娘”,所以天后宫又被称作娘娘宫。它始建于元代,以后各朝各代均多次重修加固。大家知道我国寺庙大多坐北朝南,可是,天后宫却是坐西朝东的,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天后主要是保佑航海安全,庙门朝东,直面海河可以方便一些船民商贾,在没有时间的情况下在船上就可以朝拜天后,顺应了当时繁忙的航运求,也满足了无法登岸的信徒的民俗崇拜要求。

我们现在穿过前殿,来到了正殿,这里是供奉天娘娘的地方,天后娘娘中居佛,前后左右分列四位侍女。正殿建于宽大的台基之上。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台基曾更换过部分阶条石和压面石,石面留有“道光二十七年五月重建”题刻。今台基东南角和东北角各有一石仍保存完好。这座大殿不仅是天津市区最古老的建筑实例也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妈祖庙之一。我们前面说过天后娘娘可以保佑过往船只的安全,那么天后到底是什么神呢?既然称天后,必是女神无疑了,她不是那些空想编造出来的神位,而是确有其人。

史书上说她叫林默,宋代福建莆田梅州岛人。生于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卒于宋太祖赵匡义雍溪四年(公元987年),因出生一段时间不会哭,故起名林默。她生长在海岛,自幼习于航海,娴于水性。遂有:“能承席渡海,云游岛屿间,人呼神女,又曰龙女”这一美丽的传说。她常渡海救助海上遇险的渔民,最终不幸被台风夺去了年轻的生命。又相传,在其死后显灵救助难民的事情时有发生,于是海上的富商纷纷钱修建妈祖庙,逐渐成为了人们供奉的海神。关于天后的传说起初只流传于浙、闽一带,后逐渐被官府承认,宋朝时先后被封为“灵惠夫人”、“灵惠妃”元朝时被封为“天妃”,到清朝时候才被封为“天后”。

穿过正殿,我们来到了藏经阁,穿过藏经阁,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启圣祠,也就是后殿,原为祭祀天后的父母的地方,后来作为存放皇会期间天后娘娘出巡的木雕轻像的地方。在天后宫内两侧的厢房是天津民俗博物馆,里面介绍了天津城、天后宫及皇会的兴起变迁。从侧面见证了“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城”这一说法。同时还陈列着明代天津城砖,清代漕运模型人,婚俗展览等。

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爱好购买一些天津民俗,4点宫北大街牌坊下准时集合,小沁在那里恭候大家!

人都到齐了,咱们今天的旅程也将近结束了,要和大家分开了,我真有点舍不得,小沁在这里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配合,如果大家对于我们的服务有意见或者建议,请一定告诉我们,我们将会及时改正来给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祝大家以后生活快快乐乐,身体建健康康!如果有缘,让我们再次相会在天津。

有关牌坊街心得体会二

屯溪老街坐落在黄山市中心地段,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北依四季葱茏的华山,南伴终年如蓝的新安率水。老街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全长832米,宽5~8米,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具有宋、明、清时代建筑风格的步行商业街。

屯溪老街历史悠久。历史上,屯溪是由新安江、横江、率水三江汇流之地的一个水埠码头发展起来的。老街的西端即老大桥在桥头紧连的一段曲尺形街道,原名八家栈,就是老街的发祥地,也是屯溪的发祥地。老街的形成和发展,与宋徽宗移都临安(即今日的杭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外出的徽商模仿宋城的建筑风格在家乡大兴土木,所以,老街被称为“宋城”。元末清初,一位名叫程雄宗的徽商在老街兴造了47所店铺;清朝初期,老街发展到“镇长四里”;清末,屯溪茶商崛起,茶号林立,街道从八家栈不断延伸,形成老街的规模。如今步入老街,依然宛如到了宋明朝代。街道狭窄幽深,街上的路面是清一色的褐红色麻石板;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店铺叠致有序,全为砖木结构,粉墙黛瓦;窗棂门楣有砖雕木刻,技艺精湛;屋与屋之间是高高的马头墙,构成了徽派建筑群体美。整条街道,蜿蜒伸展,首尾不能相望,街深莫测,是我国古代街衢的典型走向。老街境内宽窄不一的巷弄,纵横交错,构成鱼骨架状,交通十分方便。老街的店铺多为几进,狭窄幽深,但是内有天井采光。整个建筑体现了典型宋明徽派的民居风格与特征,所以老街又被称为“宋街”。

如今老街恢复了原有的老字号店铺。如 “同德仁”,是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开设的药店,至今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开辟了古董一条街、文房四宝一条街。“徽州四雕”产品及徽派国画、版画、碑帖、金石、盆景等随处可见。古老的徽州文化在老街展现着它耀眼的光彩,老街的魅力倾倒了国内外的旅游者和影视界,老街成为天然摄影棚。

俗称老街。位于黄山市府所在地屯溪区中心,西起明建横江石拱大桥--镇海桥,东止牌坊碑记,全长1273米,宽4.8--7米。以徽州古民居建筑风格闻名。保存完好,店铺鳞次栉比,房屋檐口挑出80--100厘米,可避雨遮阳。

这里全是马头墙、小青瓦、白粉墙;砖木结构的铺面,精巧玲珑的楼阁、镂刻精美的花纹图案,加上小门、大堂、天井、屋与屋之间的深窄小巷,错落别致,热闹繁华,显示了徽派建筑格局的古朴典雅,别有情趣。为了适应旅游事业的发展,还在专辟的一段“古代街”上设有茶楼、酒肆、书场、墨庄,古趣盎然,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前来观光、购物。

屯溪老街起于宋代,明清时期发展成为徽州物资集散中心。老街店铺,密集紧凑,店面、作坊、住宅三位一体,保留古代商家“前店后坊”或“前铺后户”的经营格局和特色。建筑高仅两三层,多为木穿榫式结构,石础、砖砌、马头墙、小青瓦、徽派木雕、金字招牌、朱阁重檐、古朴典雅、华丽高洁。老街路面宽5至8米,均用赭色的大块石条铺成,雨后纹理清晰,洁净如画;人行其上,无喧无扰,空灵悠远,俨然回到古时,引发无尽的遐思……屯溪老街商贸城入口图片

屯溪老街建筑古朴典雅,是一条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步行商业街,被誉为“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是国内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整个老街古色古香,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元末明初,一位名叫程维宗的徽商在屯溪老街兴造了47所店铺,除部分自营业外其余作为客栈,招徕客商,存放货物,促进了山区与外界的物资交流;清朝初期,老街发展到"镇长四里";清末,屯溪茶商崛起,"屯溪绿茶"外销兴盛,茶号林立,茶工云集,各类商号相继开放,街道从八家栈逐年抽东延伸,形成老街;在民国初年,黄山屯溪老街已有"沪杭大商埠会"。

有关牌坊街心得体会三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三坊七巷景区参观游览,我是讲解员首先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三坊七巷景区的总体概况。

三坊七巷景区位于千年古城福州市中心,占地面积约40公顷。三坊七巷最早形成是在西晋320xx年,建筑格局形成于唐天复元年代(920xx年),繁荣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1720xx年的历史。以南后街为中轴,向西伸出了三个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向东伸出七条巷(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排列整齐,纵向有序,形成“鱼骨状”传统街巷格局,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为“三坊七巷”。历经千余年来,仍完整保留着唐宋遗留下来的坊巷格局,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极为罕见,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现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200多座159处,包括国家级9处,省市级19处,历史保护古建筑131处,文保单位众多,集中程度堪称全国唯一,被我国建筑学界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不仅如此,三坊七巷还是历代名人聚居地,在这不足40公顷的土地上曾先后走出历代名人达400多位,尤其是曾涌现出了林则徐、严复、林觉民、冰心、林徽因、沈葆桢、陈宝琛等一大批对中国近代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也因此而获得了“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的美誉;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领略三坊七巷历史神韵和闽都文化的精髓。

大家所看到的这是一座居住着近现代两位名人的故居,一位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另一位就是著名的女作家谢冰心。林觉民是辛亥广州起义杰出代表人物,林觉民遇难后,临时知县的岳父陈元凯连夜托人到福州告知此事,全家为避祸搬到光禄坊的早题巷。后来,谢冰心的祖父谢銮恩买下了这栋旧居。

说到林觉民我们不能不提到他的《与妻书》。这一如诗如画的名篇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不仅表达了夫妻间深深的歉疚和殷殷的情意,而且表达了“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谋永福”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情怀,激励了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三坊七巷的主入口牌坊。福州三坊七巷不仅仅是三条“坊”和七条“巷”,还有一条闻名遐迩的南后街。在南后街中我们可以看到福州的三宝,福州的脱胎漆器,牛角梳和油纸伞,还有福州著名的寿山石和软木画,各色各样的福州小吃。

各位团友!走过了杨桥路,我们首先来到左边的这条巷就是七巷之一的郎官巷。为什么这叫郎官巷呢?北宋有个叫刘涛的人,他是郎官,他的子孙皆为郎官,所以叫此巷为郎官巷。接下来请大家参观严复晚年的居所———严复故居。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人物的杰出代表。严复还担任过北京大学、上海复旦公学校长等职。严复译述《天演论》。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黄巷,历史上出现了衣冠南渡,八姓入闽,其中较大的一支黄氏家族入闽后,聚居于此,开始有了黄巷的地名。该巷以小黄楼著称。

我们来到三坊中的第一坊——衣锦坊。衣锦坊最早的名字叫“通潮巷”,是三坊七巷中最靠近福州西湖的。据说,当年西湖的湖水与巷子里的沟渠相通。衣锦坊的水榭戏台20xx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让我们再一次感悟到故乡“三坊七巷”古老厚重的文化对我们的培养和熏陶。

各位团友,“三坊七巷”的讲解就到这里。我们集合的时间是×时×分,各位朋友可以在附近自由活动、照相,我们准时在这里集中上车,谢谢大家。

有关牌坊街心得体会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三坊七巷景区参观游览,我是讲解员首先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三坊七巷景区的总体概况。

三坊七巷景区位于千年古城福州市中心,占地面积约40公顷。三坊七巷最早形成是在西晋308年,建筑格局形成于唐天复元年代(901年),繁荣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以南后街为中轴,向西伸出了三个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向东伸出七条巷(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排列整齐,纵向有序,形成“鱼骨状”传统街巷格局,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为“三坊七巷”。历经千余年来,仍完整保留着唐宋遗留下来的坊巷格局,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极为罕见,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现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200多座159处,包括国家级9处,省市级19处,历史保护古建筑131处,文保单位众多,集中程度堪称全国唯一,被我国建筑学界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不仅如此,三坊七巷还是历代名人聚居地,在这不足40公顷的土地上曾先后走出历代名人达400多位,尤其是曾涌现出了林则徐、严复、林觉民、冰心、林徽因、沈葆桢、陈宝琛等一大批对中国近代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也因此而获得了“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的美誉;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领略三坊七巷历史神韵和闽都文化的精髓。

大家所看到的这是一座居住着近现代两位名人的故居,一位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另一位就是著名的女作家谢冰心。林觉民是辛亥广州起义杰出代表人物,林觉民遇难后,临时知县的岳父陈元凯连夜托人到福州告知此事,全家为避祸搬到光禄坊的早题巷。后来,谢冰心的祖父谢銮恩买下了这栋旧居。

说到林觉民我们不能不提到他的《与妻书》。这一如诗如画的名篇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不仅表达了夫妻间深深的歉疚和殷殷的情意,而且表达了“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谋永福”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情怀,激励了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三坊七巷的主入口牌坊。福州三坊七巷不仅仅是三条“坊”和七条“巷”,还有一条闻名遐迩的南后街。在南后街中我们可以看到福州的三宝,福州的脱胎漆器,牛角梳和油纸伞,还有福州著名的寿山石和软木画,各色各样的福州小吃。

各位团友!走过了杨桥路,我们首先来到左边的这条巷就是七巷之一的郎官巷。为什么这叫郎官巷呢?北宋有个叫刘涛的人,他是郎官,他的子孙皆为郎官,所以叫此巷为郎官巷。接下来请大家参观严复晚年的居所———严复故居。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人物的杰出代表。严复还担任过北京大学、上海复旦公学校长等职。严复译述《天演论》。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黄巷,历史上出现了衣冠南渡,八姓入闽,其中较大的一支黄氏家族入闽后,聚居于此,开始有了黄巷的地名。该巷以小黄楼著称。

我们来到三坊中的第一坊——衣锦坊。衣锦坊最早的名字叫“通潮巷”,是三坊七巷中最靠近福州西湖的。据说,当年西湖的湖水与巷子里的沟渠相通。衣锦坊的水榭戏台20xx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让我们再一次感悟到故乡“三坊七巷”古老厚重的文化对我们的培养和熏陶。

各位团友,“三坊七巷”的讲解就到这里。我们集合的时间是×时×分,各位朋友可以在附近自由活动、照相,我们准时在这里集中上车,谢谢大家。

有关牌坊街心得体会五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三坊七巷景区参观游览,我是讲解员首先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三坊七巷景区的总体概况。

三坊七巷景区位于千年古城福州市中心,占地面积约40公顷。三坊七巷最早形成是在西晋308年,建筑格局形成于唐天复元年代(901年),繁荣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以南后街为中轴,向西伸出了三个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向东伸出七条巷(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排列整齐,纵向有序,形成“鱼骨状”传统街巷格局,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为“三坊七巷”。历经千余年来,仍完整保留着唐宋遗留下来的坊巷格局,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极为罕见,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现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200多座159处,包括国家级9处,省市级19处,历史保护古建筑131处,文保单位众多,集中程度堪称全国唯一,被我国建筑学界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不仅如此,三坊七巷还是历代名人聚居地,在这不足40公顷的土地上曾先后走出历代名人达400多位,尤其是曾涌现出了林则徐、严复、林觉民、冰心、林徽因、沈葆桢、陈宝琛等一大批对中国近代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也因此而获得了“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的美誉;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领略三坊七巷历史神韵和闽都文化的精髓。

大家所看到的这是一座居住着近现代两位名人的故居,一位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另一位就是著名的女作家谢冰心。林觉民是辛亥广州起义杰出代表人物,林觉民遇难后,临时知县的岳父陈元凯连夜托人到福州告知此事,全家为避祸搬到光禄坊的早题巷。后来,谢冰心的祖父谢銮恩买下了这栋旧居。

说到林觉民我们不能不提到他的《与妻书》。这一如诗如画的名篇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不仅表达了夫妻间深深的歉疚和殷殷的情意,而且表达了“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谋永福”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情怀,激励了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具有极为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三坊七巷的主入口牌坊。福州三坊七巷不仅仅是三条“坊”和七条“巷”,还有一条闻名遐迩的南后街。在南后街中我们可以看到福州的三宝,福州的脱胎漆器,牛角梳和油纸伞,还有福州著名的寿山石和软木画,各色各样的福州小吃。

各位团友!走过了杨桥路,我们首先来到左边的这条巷就是七巷之一的郎官巷。为什么这叫郎官巷呢?北宋有个叫刘涛的人,他是郎官,他的子孙皆为郎官,所以叫此巷为郎官巷。接下来请大家参观严复晚年的居所———严复故居。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人物的杰出代表。严复还担任过北京大学、上海复旦公学校长等职。严复译述《天演论》。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黄巷,历史上出现了衣冠南渡,八姓入闽,其中较大的一支黄氏家族入闽后,聚居于此,开始有了黄巷的地名。该巷以小黄楼著称。

我们来到三坊中的第一坊——衣锦坊。衣锦坊最早的名字叫“通潮巷”,是三坊七巷中最靠近福州西湖的。据说,当年西湖的湖水与巷子里的沟渠相通。衣锦坊的水榭戏台20xx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让我们再一次感悟到故乡“三坊七巷”古老厚重的文化对我们的培养和熏陶。

各位团友,“三坊七巷”的讲解就到这里。我们集合的时间是×时×分,各位朋友可以在附近自由活动、照相,我们准时在这里集中上车,谢谢大家。

有关牌坊街心得体会六

大三巴虽名叫牌坊,但其实和牌坊没有关系。它的正式名称叫做圣保禄大教堂遗址(葡萄牙语:ruínas da antiga catedral de so paulo),一般称为大三巴牌坊 ,名字的由来是源于广东话,因为“三巴”的读音听上去很像“圣保禄”。

圣保禄大教堂于1602年开始修建,现在牌坊左侧还存有当时的奠基石。整个建筑工程于1637至1640年间才完全竣工,到现在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但是这漫漫的岁月长河中,圣保禄大教堂却三度经历火灾。其中的1835年那场大火,烧毁了绝大部分的圣保禄学院及其附属的教堂,仅剩下教堂的正面前壁、大部分地基以及教堂前的石阶。也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大三巴牌坊。

如果你不是跟团来此,而是有时间细看的话,大三巴的很多建筑细节都非常值得玩味。它属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作品,整个墙壁都是巴洛克式风格;由于当时参与建造的工匠有中国人、日本人,所以小部分的设计雕刻却具有明显的东方色彩,比如上面有代表中国和日本的牡丹及菊花图案,这些都让大三巴在全世界天主教教堂中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特色。

大三巴牌坊的建筑由花岗石建成,由上而下可分为五层,每层的铜像、浮雕,都有不同的意义象征。

牌坊第一层,即最底下的入口层,一共有三个入口并有十枝爱奥尼柱式支撑及装饰墙面;第二层相应是第一层之延续,墙壁由十枝科林新柱式及三个窗口组成;第三层是装饰最丰富的一层,并开始收分,墙中央设有一深凹之拱形壁龛,供奉圣母,两侧各有三个天使浮雕,此一层中央共有六枝混合式壁柱,两侧以方尖柱代替壁柱,是下面两层柱体的延续,各柱间均以浅浮雕装饰。

第四层由10支科林斯柱式及3个窗口组成,窗楣上有均有七朵玫瑰花浮雕装饰,中间窗口侧两柱间以棕榈树装饰,侧窗洞两边柱间对称设有壁龛,供奉4位圣人。第五层也是最后一层,它是一三角形山花,中间有一铜鸽,两旁有太阳和月亮,顶部设有十字架。如此精雕细琢,富含寓意,大三巴又被称为“东方的梵蒂冈”。

大三巴无疑成了澳门的标志性建筑,风风雨雨的四百多年里,它就像一个守护神,见证着澳门这座中国南部小城的沧桑巨变。

每天大三巴前的台阶上聚集着天南海北的游客,但是如果你有心登上台阶绕到背后,会看到她的另一面。一排钢架子架到半身腰,既可以作为平台上到二层,又可以起到加固作用。这样异常坚实的支撑工程,让大三巴牌坊无论遇到何种自然灾难都能够屹立不倒。根据资料显示,大三巴这块前壁的造价当时高达3万两白银,如今只剩下残壁后的圣保禄教堂没有重修或重建,因此而闻名天下。

大三巴位列“澳门八景 ”之一,20__年与澳门历史城区的其他文物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它是澳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更是澳门人精神的象征。无论对于澳门人、中国人乃至全世界,都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