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普及民法心得体会和感想(大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1:39:43 页码:14
普及民法心得体会和感想(大全9篇)
2023-11-20 11:39:43    小编:ZTFB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增强自我认知的能力。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需要我们对自己的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心得体会是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方式,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和交流。

普及民法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一

近年来,我国立法工作不断推进,法律意识逐渐提高,但民法的普及和理解还有待加强。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深感普及民法的重要性,也深刻体会到讲解民法的难度和挑战。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一下我在民法普及讲解中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了解听众,精心准备。

讲解民法既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也是一项教育性的工作。作为讲解者,我们需要了解听众的背景、程度和需求。例如,如果与你沟通的对象是普通百姓,讲解过程中就要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晦涩的词汇,需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为此,我通常会事先准备,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和讲义,以便更好地引导听众理解和掌握民法知识。

第二段:生动形象,深入浅出。

民法不是一本厚重的法律书,它的内容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讲解时我们应尽可能运用生动形象的例子,结合实际情况,让晦涩的法律知识变得深入浅出,不失精确性和准确性。舍弃专业术语和冗杂的解释,直接、准确地回答问题,能够让听众信服并对讲解者产生信任。

第三段:扩散渠道,多种方式。

民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讲解其内容的方式不止一种,除了口述讲解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普及宣传。例如,可以在学校、社区、公司进行宣传和讲解,结合案例分析加深民众的印象,更好地传递民法的精神和理念。在讲解方式上,可以选择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通过互联网平台和社交媒体进行传播,提高公众意识和知晓率。

第四段:掌握方法,提高效果。

对于讲解民法的工作来说,效果是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指标。因此,在讲解前,我们需要设定清晰的目标,制定合理的讲解方法和测评体系。例如,可以设置问答环节、实践操作环节,通过课堂互动和实例操作,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民法。讲解结束后,可以针对听众的反馈和问题,适时修改和完善讲义和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第五段:持之以恒,坚定信念。

民法知识的学习和普及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信念。讲解民法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加强对法律制度的研究和学习,深入生活、扎实工作,将民法知识融入到工作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同时,也要鼓励和教育普通百姓积极学习民法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为我国公民的法制素质和法治建设做出贡献。

总之,讲解民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有全面的视角、深入的思考和精心的策划。通过制定计划、选择渠道、衡量效果和坚持信念,我们可以更好地完成民法普及的任务,提高普通百姓的法律素养,为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普及民法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二

作为全国两会的重要内容,酝酿多年的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即将生效的《民法典》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协调一致。《民法典》共七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计1260条。《民法典》正式颁布实施后,我们耳熟能详的《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将废止,退出现行有效的法律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国截至目前体量最为庞大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我国《民法典》是保护公民私权利的法律汇总,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作为事关每个公民“从胎儿到身故后五十年”漫长岁月切身利益保障的法律,《民法典》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休戚相关。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普通百姓的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权利保护都可以《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典》不仅能统一民事法律规范,消除法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且可以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许多问题,民法典作出了明确回应,如:《民法典》中对各种“人肉搜索”、非法盗取他人信息的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突出的特色规定有“离婚冷静期制度”、“继承人宽恕制度”、“自助行为制度”,确立了“自甘风险”规则,同时对遗体器官捐献、职场和校园性骚扰、非法从事与人类基因、人体胚胎有关的医学和科研活动严格规范。因此,《民法典》将在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普及民法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三

民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公民权益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学习和研究民法,我深刻感受到了法律对于社会的必要性和积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了解到民法是如何规范人们的行为以及保护人权的。以下是我对民法的感想、心得和体会。

首先,在学习民法的过程中,我对法律的规范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民法作为一门规范人们日常行为的法律学科,从婚姻家庭、财产、继承等多个方面规定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和要求。通过研究民法,我明白了法律的规范是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全稳定、维护公平正义。例如,在婚姻家庭领域,民法对夫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规定,保护了妇女和子女的权益,增强了家庭的稳定和幸福。在财产领域,民法界定了财产权和合同自由等主要原则,为市场经济秩序的形成提供了重要保障。

其次,民法的实施对维护公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受到一些不公平待遇或侵害自己权益的情况,如果没有民法这样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我们无法依法维权、追求正义。通过了解民法,我认识到了法律对于保护公民权益的积极作用。例如,民法对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保护做出了明确规定,为广大公民提供了合法合理的维权渠道,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益。同时,民法也规定了个体之间的权利义务,为民众在与他人交往中的保护提供了法律支持。

再次,学习民法对于提升自身法律素质具有积极影响。作为一名公民,了解和掌握民法相关知识是每个人应有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通过学习民法,我不仅了解到了法律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还明白了自己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如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同时,民法的学习也提高了我对于法律问题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和解决与法律相关的问题。

此外,研究民法还可以拓宽我们的学识和思维。民法学科不仅涉及到法律领域,还会与其他学科交叉对接。了解和研究民法,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法律的规范内容,还可以学习到一些相关的经济、社会学等知识,扩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同时,民法还要求我们对法律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理性判断,培养了我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最后,学习民法使我认识到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关键。民法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护公民权益,构建了一个尊重法律、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只有在法治的保障下,人们的权益才能得到有效保护,社会秩序才能得到健康发展。因此,学习民法不仅要求我们遵守法律法规,更需要我们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以法律精神引领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总之,在学习和研究民法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法律的规范作用、对公民权益的保护意义以及法治社会的重要性。通过理解和运用民法,我们可以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普及民法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四

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国民法典正式实施,为我国民事活动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法律基础。这一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民事法律体系迈入了一个新阶段,也为广大民众提供了更多的保障。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我也参与了普及民法的学习和推广,从中获得了许多心得体会。

第二段:加深对民事法律意识的认识。

通过学习和普及民法,我逐渐加深了对民事法律意识的认识。我了解到民法是调整人民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法律关系和法律事物产生、变化和终止的法律规范,它对于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促进社会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法律意识较弱的人,可能会因为不了解自己的权益而受到损害,因此需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普及。

第三段:提高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民法的实施,强调了公民和组织的责任与义务,让每个人都明白自己的行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通过学习《民法典》及其相关解释,我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例如,我了解到在购物过程中,作为消费者我有权通过退货、维修、换货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借贷行为中,我要注意履行合同义务,不得违约等。这些意识使我更加注重自己在各种法律关系中的责任,提高了自己的法律风险防范能力。

第四段:增强法治信任和参与感。

民法的实施使人民的法治信任更加增强,也让广大公民对法律的参与感有了提升。通过普及民法的学习,我认识到自己是法治建设的受益者和参与者。只有了解法律,遵守法律,我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法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我积极参与社区法律宣传活动,与他人分享我所了解的民法常识,推动更多人了解民法,增强公众对民法的知晓度,提高整个社会对法律的认同和遵从程度。

第五段:成为法治社会的建设者和守望者。

通过学习和普及民法,我的法治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我深刻认识到作为公民,我们不仅要知法守法,更要成为法治社会的建设者和守望者。在日常生活中,我努力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注重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在面对违法乱纪的行为时,我会用法律的武器捍卫正义,坚决举报和揭发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总结:

通过学习和普及民法,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也增强了我对法治社会的信任和参与感。我愿意成为一个积极参与社会公正事业、守护法治的普通公民,努力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公平正义。普及民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将继续加强自身的学习,积极参与相关的法治宣传活动,为推动我国的法治进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普及民法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表决通过,成为了新中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依法治国划时代的里程碑,让依法守护人民美好生活再登“新高峰”。

“法者,治之端也。”这部《民法典》从生命孕育开始到生命有尊严的结束,全部内容都是围绕着人的权利书写,是我国目前最长的、拥有法律条文最多的法律。这部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诞生,集守卫人民的各种规则之大成,让“人民至上”更加闪耀。

这是人民的胜利。《民法典》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意愿。因为它完全来自于人民的生活和实践。无论是在生活中遇到的高空抛物、房屋价值想“提前变现”,还是在消费中遇到的“套路贷”“校园贷”“高利贷”;无论是在出行中遇到的霸座、老人倒在地上不敢扶,还是游走在网络中的q币、网络游戏装备。等等,《民法典》都一一给了解答,丰富地展示了与人民相关的点点滴滴。有发展就有会这样那样的问题。同样,发展也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面对社会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尤其是在我国信息化建设正全力奔跑的时候,我们要在快速的发展中不断为人民打造“安全防护墙”。因为它充分汲取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民法典》在编撰过程中,先后10次,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再加之人民代表积极讨论和努力完善,让这部法典始终充满着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因为它充分保障着人民的利益和福祉。“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十九大报告强调,“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最大的良法就是为人民而立法,最大的善治就是为民生而治。法律服务于人民。只要人民有关切,法就有回应。《民法典》的诞生将为人民提供全方位立体式保护,再次体现了我国立法的全民意志。

这是时代的奋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为人民而奋斗是最幸福的。我们始终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只争朝夕。“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一棒接一棒地接续奋斗。尤其是在关键时刻更要响鼓重锤,敢于登峰。《民法典》之所以能在今天诞生,是因为我们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奋斗的时代中不断创造升华的结果。我们始终坚定“必须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而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坚定不移地实现着奋斗的成果由人民来分享。最新的资产负债表表明,我国的总资产已经超过1300万亿元。这个资产是由一代代共产党员带领人民奋斗的成果。法是文明程度的重要象征,法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在奋斗的道路上,我们要以《民法典》的诞生为契机,全力加快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路上,充满着艰难险阻,需要有决战决胜的意志。决战决胜关键看“底色”。只要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就有“乘风破浪,直挂云帆”的最强胜利底气。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民法典》,让人民在最美好的时代遇到“你”,必将让我们更加奋进新时代!

关于民法典的个人心得有感36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文章强调,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作为我国第一部法典,民法典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民法典的实施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制度载体,是实现“四个全面”的重要保障,为民事法律事务的实施提供了根本遵循,虽然民法典的颁布实施解决了民众对于民事法律行为的迫切呼吁,现实中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去摸索,还需要不断完善、细化。需要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司法,律师事务所等机构专业人员化解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多方面推进民法典实施工作,也为普法及国民法律教育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同时有效提升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理论研究发展,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们首先要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运用好民法典维护好身边的公平正义。

普及民法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六

民法是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范了人民之间的日常行为和关系。在我学习民法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法律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和人类行为的规范的重要性。民法不仅仅是一套冷冰冰的规则,更是对人性、道德和公平正义的追求。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民法的感想、体会以及心得。

首先,民法使人们的行为更有章可循。无论是购买商品、签订合同,还是进行财产处置,民法为这些行为设定了明确的法律规范。例如,我记得在学习《合同法》时,了解到了法律对于合同的要素、形成、效力以及解除等方面的规定。这些规定使得合同的签订和执行变得有据可依,减少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和权益的受损。通过学习民法,我深刻认识到法律的存在和尊重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至关重要,也意识到了自己作为一个公民应该遵守法律、珍惜法治的重要性。

其次,民法强调了公平正义的原则。法律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石,因为它可以限制欺诈、保护弱势群体,并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民法强调交易当事人之间的平等和公正,禁止各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比如,我学习到了《侵权责任法》中关于侵权行为和损害赔偿的规定。这些规定确保了人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维护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通过学习民法,我深感法律对于社会和个人的保护作用,也意识到了自己作为一个公民应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尊重他人的权益。

此外,民法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启发和引导作用。法律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制裁违法者,更重要的是通过规范和引导人们的行为,培养人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意识。在学习民法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民法崇尚诚实、信用和公平,而这些原则正是社会交往中应该具备的美德。通过学习民法,我逐渐意识到了个人行为对于社会的影响,明白了自己需要遵守法律、讲求诚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民法促进了社会发展和繁荣。没有法律的保护,社会将无法正常地运转。民法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基本的安全保障,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通过学习民法,我了解到了法律对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的意义,更明白了法律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公民,我应该积极履行自己的法律责任,为社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

总而言之,民法不仅仅是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更是对人类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维护的体现。通过学习民法,我深刻体会到了法律存在的重要性,也明白了自己作为一个公民应该遵守法律、珍惜法治。民法使人们的行为有章可循,注重公平正义,启发和引导个人行为,促进社会发展和繁荣。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法律意识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普及民法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七

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开启了我国法治的新时代。

民法典将百姓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还有一些经济交往等内容直接通过具体的法律条文展现出来,进一步丰富了民事权利种类;健全和充实了劳动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条文,更加有力的维护人民利益,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着力优化了民事主体分类、平衡了民事责任和行为自由,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提供了制度支撑。

民法典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其制定过程、立法风格、体例等等,都凝聚着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梦想,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普及民法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八

合同效力问题,从来都是合同签订、履行以及在争议处理中的核心关注点和出发点。《民法典》颁布后,有关合同效力的规定从逻辑结构、表述内容方面都发生了适度增减、吸收等调整和变化。本文尝试通过梳理《民法典》有关合同效力的规定,浅谈《民法典》的学习感受。

一、《民法典》中合同效力的结构调整。

《民法典》颁布前,有关合同效力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民法总则》没有针对合同效力问题作出规定,但针对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做出了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该包括合同行为,因此《民法总则》有关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规定也是对合同效力的原则性规定。除了《民法总则》《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一些单行法律也有在其各自的法律体系下对合同效力有所规定。但总的来说,合同效力的法律规定相对分散,逻辑结构不够紧密,产生的弊端是难以在头脑中形成对合同效力规定的整体感和严密感。

而《民法典》对于合同效力规定在结构和逻辑上进行了整合,使其更为严谨。《民法典》第三编第三章“合同的效力”通过七个条文,分别对生效时间、需批准合同、无权代理、越权订立、超越经营范围、免责条款、争议解决条款等进行了一般性规定。并通过第五百零八条“本编对合同的效力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法第一编第六章的有关规定”,用《民法总则》中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规定对合同效力做了结构上的补充,合同效力更易全面把握。

效力问题是合同关键,而法定无效情形是效力问题的边界。把握了法定无效的清晰边界就能更好的理解合同有效的自由之域。下文从两个角度梳理和讨论合同法定无效情形在民法典中的新变化。

首先从《合同法》第五十二条原有五种法定合同无效情形出发,看其内容在《民法典》中具体变化。

(1)《民法典》取消了《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以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当然无效的规定。

针对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民法典》中有其他相关规定分别体现,如第一百三十二条中概括规定为“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以及第五百三十四条“对当事人利用合同实施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行为的,市场监督管理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责监督处理”。值得一提的是,《民法典》借由合同编第五百零八条指向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二款(第一编第六章中的相关规定),使得合同是否违背“公序良俗”对合同效力的判断和影响变得更加重要,体现了对于社会公共法益保护的核心。

《民法典》没有对公序良俗做出定义,也没有做列举式的说明。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人民法院2019年11月8日发布的《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也就是《九民纪要》第30条中规定:“下列强制性规定,应当认定为“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强制性规定涉及金融安全、市场秩序、国家宏观政策等公序良俗的;”这条规定体现出人民法院认为金融安全、市场秩序、国家宏观政策等属于公序良俗范围。如此看,如果合同内容违反有关金融安全、市场秩序、国家宏观政策等规定,即使所违反的规定不属于法律或行政法规,也存在法院适用《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二款“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规定,认定该合同全部或部分无效的风险。

(2)《民法典》保留了《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情形的实质内容,调整表述为《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3)《民法典》取消了《合同法》五十二条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情形下合同无效的规定,而将整合了该条实质内容的《民法总则》中关于通谋虚伪的规定体现在《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中,即“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也就是先对虚假表示与隐藏行为进行伪装识别,再确认隐藏行为的效力。

(4)《民法典》保留了《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内容,在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中延续了《民法总则》中的相关表述。

再来看《民法典》对法定无效情形的直接规定和明确表述的变化。

《民法典》以第三编第三章合同效力专章规定了七个条文,但仅在该章第五百零六条将造成对方人身损害及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这两种情形的免责条款直接规定为无效。另通过第五百零八条指引到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章节,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通谋虚伪、违反强制性规定及违背公序良俗、恶意串通损害他人的情形直接规定为无效。

除此之外,因考虑到合同效力的复杂性,对于合同效力未被直接规定为无效的其他情形,则放到《民法典》总则中有关合同可撤销、效力待定、部分性效力排除、担保从属性效力判断等相关条款中,或分散在典型合同等其他章节中另行规定,形成了对合同效力灵活处理的缓冲地带,体现了使合同尽可能有效的立法目的。

三、学习感受。

从《民法典》有关合同效力规定的行文结构、逻辑调整、内容增减、条文表述等细节之处,笔者感受到了相比原有法律对合同无效情形更为宽泛的规定,《民法典》集中和充分地体现了鼓励交易、保护合同有效的立法宗旨。《民法典》对合同法定无效情形的规定让我们感受到它向我们清晰传达的合同效力边界的拓宽。

对于我们法律人,法条的细节固然重要,但法律的深意更待持续探索。《民法典》是通过已经写进条文的内容,向我们传达和揭示它没法写进条文的现实复杂性,向我们努力呈现在鼓励交易基础上效力问题的复杂性,提醒法律人不能掉以轻心,需在法律规定与现实生活、交易效率与合同正义中探求各方真意、寻求动态平衡。《民法典》可作为法律人执业道路的指南针,在未来面对特定情境的具体法律行为时,都能以客观立场,对合同效力问题综合分析和审慎判断。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对《民法典》有关合同效力规定变化的感受,那就是“边界拓宽,而自由之地更加复杂。”

普及民法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九

《民法典》藏“富”于民,“富”中更“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这两“富”深深地藏于人民的生活之中,让两“富”与时代同进。“此心安处是吾乡”,有“乡”的地方就有“家”,有“家”的地方,就要守护好。有法可依,并不断完善,就是的“守护”。“手握”《民法典》,无论在哪里,心底都会有着落。“底盘”更稳才敢开得更快,《民法典》无论是大到物权、合同,还是小到家庭矛盾、邻里纷争,都能在其中找到依据和答案,可以说是保护人民群众的权益无时无刻、无所不在。情况明了,底气足了,就如解“后顾之忧”。俗话说,心稳了,手就稳了,在接续奋斗的路上就会更加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底盘”更稳才能开得更快。民心安,则天下和。“和”就是心齐,心齐则事成,《民法典》就如一块千锤百炼,无比坚固的“磐石”,铺就在“复兴号”列车带领人民驶向更加幸福的道路上,即使在未来可能还要面对更多更大的风浪,但只要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砥砺前行这块“基石”在,就能让列车稳稳地全速前进。

文档为doc格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