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谈谈底线心得体会实用 守住底线心得体会(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7 12:53:30 页码:13
谈谈底线心得体会实用 守住底线心得体会(4篇)
2023-01-07 12:53:30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最新谈谈底线心得体会实用一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清正廉洁、勤政为民是建党、治党的重要内容。我们党一贯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并采取强有力的“铁腕治腐”措施,腐败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但腐败问题仍然严重影响着党的健康肌体,严重影响着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严重影响着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行政腐败是吏治腐败的一种。近年来,多名高官相继落马,行政廉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廉”,一个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非常重要的概念,其本意为堂屋之侧边和物体露出的棱角,引申为人的品行端方不苟、方正刚直。在古代,“廉”代表着一种政治思想主张,是君子圣人的一种高尚品德,是为官者必须具备的行为品德。在《周礼》中,“廉”的含义为:“一曰廉善(注:善于行事,能获得众多的好评),二曰廉能(注:能行政令,较好地贯彻各项法令),三曰廉敬(注:不懈于位,尽职尽责),四曰廉正(注:不倾斜,品行方正),五曰廉法(注:守法不失,执法不移),六曰廉辨(注:临事是非分明,头脑清醒)”。此“六廉”是中国古代对为官者“廉”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最早的官吏考核标准。

“廉政”,既是政治管理学的概念,又是政治伦理学的范畴。廉政的主体既指政务工作者,也指政务工作部门,对前者是官品人品,对后者是党风政风。用传统的话说,廉政就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所谓正气,是指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所谓清风,是指不贪财肥私,不贪赃枉法,不以权谋利,不沾公家一分便宜。古代官服的肥袖可以载物,两袖一抖,常常抖出赃银贿财,而像于谦一样的廉吏只能抖出“两袖清风”。用现在的话说,廉政就是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

廉洁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没有什么腐败可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私有制的出现,一些掌握了社会权力的人,运用手中的权力,违背大多数人的意愿为自己谋取私利。于是,廉洁就成了社会民众对执政者的基本要求和热切期盼,更是治国理政者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西汉著名思想家董仲舒认为:“至廉而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也讲:“祸莫惨于欲利”,金代诗人元好问也发出了“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的感叹。“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畏吾能而畏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几句明代官箴,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我国古代历朝历代的君主都高度重视吏治,也都制定了非常严厉的法律来惩治官吏的腐败行为,也有无数清官流芳百世,但终因政治经济制度的本质,官员腐败乃至朝廷腐败成为必然,法律也形同虚设,以致政权覆灭。一朝取代一朝,构成了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画卷。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把拒腐防变、反腐倡廉作为实现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的一项主要任务抓住不放。1924年1月,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共产党员可以在国民党党、政、军担任职务,为防止共产党员腐化蜕变,党中央于1926年8月发出了《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这也是我党历史上的第一个惩治贪污腐化分子的文件。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随后,中央苏区就开展了历时两年的惩腐肃贪运动,在这次运动中,时任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的谢步升因利用职权贪污财物、牟取私利被处决,成为我党反腐败历史上被判处死刑的第一个“贪官”。在处理谢步升的问题时,毛泽东同志严肃指出:“腐败不清除,苏维埃旗帜就打不下去,共产党就会失去威望和民心!与贪污腐化作斗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谁也阻挡不了!”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在与民族敌人生死搏斗的同时,也丝毫没有放松廉政建设,公开提出了建立廉洁的抗日民主政府的政治纲领。1938年8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规定了10种必予严惩的行为。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谆谆告诫全党:“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同时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革命和建设的任务都很繁重,反腐倡廉的形势也相当严峻。1949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1950年夏、秋、冬三季,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随后,于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在党和国家机关内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党中央迅速果断处理了一批典型案件,其中时任天津地委书记的刘青山和天津专区专员张子善被送上了断头台,引起了全党的警惕和社会的震动。在处决刘、张两人之前,面对部分高级干部的求情,毛泽东指出:“治国就是治吏!‘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之不国’”。1952年4月18日,政务院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党的八大和八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进行教育和规定制度两方面的措施,在我党的廉政建设史上产生了深远意义。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反腐倡廉也进入了拨乱反正、重视法制与民主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告诫全党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江泽民同志也反复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好干部队伍,要加强党性修养、廉洁从政、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这为我们新时期的干部队伍建设明确了方向,指明了道路。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每一名党员干部一定要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务必经受住权力、金钱的种种诱惑,始终做到防微杜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要加强政治理论和道德准则学习,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古人说过:“学以立志”、“学以养德”。清代学者余怀认为:“读书能够使糊涂的人变得聪明,狭隘的人变得旷达,忧郁的人变得愉快,笨拙的人变得灵巧,愁闷的人将会欣然起舞,有病的人将会霍然而愈”。可见读书学习对提升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塑造一个人的良好品行非常重要。高尚的人格、良好的操守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种积累、一种养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人民法官,只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在纷乱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不被金钱、美色、权力所诱惑。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纷呈多彩的治国理政思想中,有许多优秀的反腐倡廉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像包拯、海瑞、于成龙等,之所以能够彪炳千秋、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清正廉洁、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优秀品质深深地烙在人民的心中。

二要勤政爱民、心系群众,经常进行换位思考。我们经常说的“不勤政也是腐败”、“无功便是过”,既是党对我们党员干部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殷切期待。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伊始就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追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要慎独慎微、防微杜渐,筑牢思想道德防线。纵观走上犯罪道路的官员,无一不是从一瓶酒、一条烟、一件小礼物、一点“小意思”开始,进而胃口越来越大,以至欲壑难填,由于“小不忍而乱大谋”,最终走上不归之路。

四要生活简朴,以俭养德、以俭养廉。唐代开国名臣魏征曾说过:“骄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大诗人李商隐也留下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名言警句,这些古训都将勤俭作为立身和成就事业的根本。中华民族历来是重视和崇尚俭朴的,勤俭立身、勤俭治家、勤俭理政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五要管好身边工作、生活的人。我们不是独立于社会的群体,不是“独行僧”,有友情、亲情,身边有许多一同生活和工作的亲人、同事和朋友。我们离不开他们,否则既工作不好,也生活不好。严格管理、教育好自己身边生活、工作的人特别是自己的配偶、子女与严以律己同等重要,在让他们一定不出问题的同时,时常给自己吹吹清醒风、廉政风。

同志们,贪污腐败,历来为人痛恨;清正廉洁,古今为人景仰。我们要统一思想,尽职尽责,为人民谋福利。

最新谈谈底线心得体会实用二

加强作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今年1月9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大力倡导“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等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今天,我从“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党员要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发扬优良传统作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三个部分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第一个部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这是陈云同志在1980年做出的重要论断。

党风即党的作风,是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世界观在党的工作与活动中的表现,是全党包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个人在政治、思想、组织、工作、生活等方面体现党性原则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

作风问题,是大至一个党、小至一个党员,在自己的思维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取向和风格特点,包括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等。它反映的是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研究问题、用什么样的态度学习理论、在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下从事工作、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将自己的理想和主张付诸实施,以及向外部世界展示什么样的形象和特点等问题。

分析理解“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要把握三个要点:一是“从党的发展历史看,加强作风建设是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更坚强的重要法宝”;二是“从党所肩负的执政使命看,加强作风建设是我们党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三是“从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看,加强作风建设是我们党永立不败之地、永受人民拥护的关键所在”。

第一个要点:从党的发展历史看,加强作风建设是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更坚强的重要法宝。

我们党自创立之日起,就一直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我们党之所以取得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一个极其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在28年浴血奋战中形成并坚持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

毛泽东曾自豪地说,“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我们党之所以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功伟绩,一个极其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始终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传统。

我们党之所以取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一个极其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更加重视作风建设,把党的作风问题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予以加强。

邓小平指出,“共产党的领导够不够格,决定于我们党的思想和作风”。

江泽民同志强调,“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带头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2014年9月,中国共产党为建立良好的党风,专门召开了十五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决定》针对当前党的作风建设中存在的比较突出和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纠正措施。其基本内容是: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搬照抄、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大闭幕后不久,就率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重温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要求全党在新时期继续发扬光荣传统,牢记“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领导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临行前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

毛主席向同行的战友们提出了这样一道题:“我们是共产党进北京,还是李自成进北京呢?你们把这一道题讨论好就可以了。”

遥想当年,毛主席提出的“进京赶考”这一历史命题,虽然已经过去58年了。然而,这场“进京赶考”实质上仍在继续进行之中。

我们党8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证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政治优势和鲜明特征,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

第二个要点:从党所肩负的执政使命看,加强作风建设是我们党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

我们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党,加强作风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至关重要。

一方面,要实现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需要我们付出艰巨努力,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作风予以贯彻落实。

如果作风不实、不正,就会影响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就会干扰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进程。例如,党内有人已经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改为“理论联系实惠”、“密切联系领导”、“表扬和自我表扬”这新的三大作风,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

另一方面,新党员大量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这既给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又给党的作风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党担负的历史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党员的干部队伍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领导干部身上滋生不正之风的现实危险性在增加,一些领导干部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滋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问题突出,铺张浪费、奢靡之风盛行,等等。

以行政机关的办事效率为例,就存在许多问题。一次,一名要求补交养老金的失业人员找到某市劳动局请求支持。经办人员先后6次教他回70多里外的乡镇去补办补充材料。使这位失业人员整整跑了6趟乡下。为什么经办人员不一次性教他补充齐材料呢?至今他也没有想明白。

以上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势必损害党的执政能力,势必损害党的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只有全面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才能在工作中不断改正错误,提高办事能力和工作水平。

第三个要点:从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看,加强作风建设是我们党永立不败之地、永受人民拥护的关键所在。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端正作风就是要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做人民群众之所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从红军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充分说明了我党我军对群众关系的重视。

“六项注意”的第一项注意“上门板”

现在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最早叫“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那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亲自为工农红军制订的。“六项注意”包括“上门板,捆禾草,买卖公平,说话和气,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其中第一项注意就是“上门板”。红军打的是游击战、运动战,居无定所,官兵们只能天当房,地当床,风餐露宿。于是,老乡家的门板常被他们借来当铺板。当时,一块门板别说对老百姓,就是对红军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财产。因此,毛泽东制定纪律:借用老百姓的门板后,出发前一定要及时归还。后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期间,又在“六项注意”后边加了两项:“大便找厕所,洗澡避女人。”红军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人民群众一看就知道红军是真正为穷苦人闹翻身的军队,于是积极参军参战,帮助红军打胜仗。

反之,如果一个党的党员和领导干部自私自利、贪图享受,置人民和国家利益于不顾,群众就不会支持它、拥护它。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之所以相继失去政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重视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损害党群关系,导致严重脱离群众,最终被人民所抛弃。

苏联解体前不久,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能够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苏共是代表全体人民的只占7;认为苏共是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是代表党内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调查结果揭示了一个无情的现实:绝大多数苏联人并不认为苏联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代表!这是导致苏共解散,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有人总结说:布尔什维克党20万党员的时候,夺取了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200万党员的时候,夺取了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近2014万党员的时候,却丧失了政权。

苏共的悲剧告诉我们,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基础。党要赢得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拥护和支持,就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如果党放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必然会脱离人民群众。党一旦脱离人民群众就必然会丧失执政地位。于是,江泽民同志多次告诫全党:“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

人心向党,政党必然生机勃勃;人心背党,政党必然凋零败落。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党执政时间越长,越要从严治党,越要加强作风建设,这已成为共产党执政的一条铁的规律。

第二个部分:党员要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

重点讲四个方面:“加强学习,夯实作风建设的理论基础”;“努力实践,取得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依靠群众,实现作风建设的根本好转”和“完善制度,建立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第一个方面:加强学习,夯实作风建设的理论基础。

胡锦涛同志把“勤奋好学、学以致用”作为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第一条,充分体现了加强学习在作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只有把加强学习当作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当作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方式,用党的基本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以及各方面的有益知识武装自己、充实自己,才会有好的作风。

但是,当前有些党员不是在学习健康向上的理论,而是学一些封建糟粕的东西。例如,有的人就热衷于学习李宗吾撰写的《厚黑学》和现在由“厚黑学”派生出来的《商场厚黑学》、《官场厚黑学》等等。“厚黑学”宣扬的是“性恶论”,反对“性善论”。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三字经》中,第一句话便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传。”意思是说,人出生之初,秉性本来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如果对孩子不严加教育,孩子的善良秉性就会改变。人性健康发展的方法是重在教导。教导人专心致志,始终不懈地向真、善、美发展。《三字经》的这个开场白,讲的是人性向善的表现。而李宗吾的《厚黑学》则宣扬“性恶论”,认为“自私自利是人的本性”。

李宗吾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的重庆写下《厚黑学》的。其目的就是揭露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黑暗。历史发展到社会主义时代,而少数人还用《厚黑学》的“性恶论”观点来解释世界,未免太悲观了。如果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人手捧《厚黑学》,时时谈论厚黑论,夜夜想做厚黑人,这样的社会将会变成一个怎么样的社会?

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党性强才能作风正。因此,要善于把加强学习与增强党性、升华思想、陶冶情操紧密结合起来,以科学理论武装自己、衡量自己、检验自己,认真查找思想上的不足、作风上的差距,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做树立良好风气的模范。

第二个方面:努力实践,取得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

作风建设重在实践。实践是检验党员作风的根本标准,也是锤炼党员作风的关键环节。

党员的优良作风,首先体现在行动上,体现在各项工作的实际效果上。广大党员应当用踏踏实实的实践锻炼来磨练自己、提高自己,养成优良作风。提出思路、制定政策、作出决策,必须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在贯彻中央精神和上级指示,落实工作思路和决策,上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为民排难解忧。

党内生活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方面,加强作风建设离不开积极健康的党内生活锻炼。广大党员应自觉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从一定意义上说,日常生活也是一种实践。广大党员应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良好作风,坚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努力培养优良的生活作风和高尚的生活情趣,在各种诱惑面前站稳脚跟,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第三个方面:依靠群众,实现作风建设的根本好转。

相信和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它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改进党员作风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这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揭示的一个真理性结论。毛泽东、邓小平、陈毅在回忆淮海战役胜利时,多次讲过:“淮海战役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的确,在淮海战役中,老百姓的口号是“最后一把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实践已经证明:没有人民群众就不可能有我们党的今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领导地位,关键在于她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将自身的奋斗目标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相统一,认真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近几年来,少数党员干部,尤其是赋有执法职能的公务员,脱离群众的现象比较突出,如不及时纠正,任其蔓延发展下去,后果是十分危险的。现在,执法人员的理念是:“执法为主,服务为附”。被执法对象绝大多数是人民内部矛盾。这些被执法对象的理念是:“服务为主,执法为附”。两者理念不能一致,导致了一方说:“执法难”。另一方则说:“‘公仆’来到群众中,转眼变为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演变为全心全意为人民币服务”。有群众反映,现在少数执法者是为人民币而执法的。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了党员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到群众中去,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批评和呼声,善于从实践中、从群众身上汲取营养,以群众的反映和意见为镜照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努力加以改进。

党员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衡量作风建设的成效,人民群众满意的作风就努力坚持,不满意的就坚决克服;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自觉坚持政务公开、党务公开的各项制度,提高权力运用的透明度,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在群众的支持和监督下不断提高作风建设水平。第四个方面:完善制度,建立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关键要靠制度保证,着重从完善党的建设的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

据英国历史学家查理.巴特森写的《犯人船》一书记载,1770年,英国政府宣布澳洲为它的领地。谁来开发这个不毛之地呢?当地的土著居民人数不多,且尚未开化,只有靠移民。当时英国人主要向美国移民。于是,政府就把判了刑的罪犯向澳洲运送,既解决了英国监狱人满为患的问题,又给澳洲送去了丰富的劳动力。运送罪犯的工作由私人船主承包,这种移民活动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末。

开始时英国私人船主向澳洲运送罪犯的条件和美国从非洲运送黑人差不多。船上拥挤不堪,营养与卫生条件极差,死亡率高。

第一种做法是进行道德说教,让私人船主良心发现,改恶从善,不图私利,为罪犯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一句话,依靠人性的改善。其结果是以失败而告终。

第二种做法是由政府进行干预,强迫私人船主富有人性地做事。这就是由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最低饮食和医疗标准,并由政府派官员到船上负责监督实施这些规定。官员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与船主同流合污,分享利润;一种是坚决执法,自己或亲人的生命受威胁。在无法无天的海上把那些不识相的官员干掉,扔到海里。其结果又以失败而告终。

很显然制度的选择对事物最终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关于制度建设的重要性,邓小平曾经明确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我们要把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与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形成科学合理、完整严密、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为加强作风建设提供保障。同时,强化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保证做到有章必循、执章必严、违章必究,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第三个部分:发扬优良传统作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去年10月8日至11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六届六中全会,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党的作风建设也将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它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讲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党的作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二是“党的作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三是“党的作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第一个方面:党的作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我们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落到实处,就必须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尤其是作风建设,作风建设搞不好,必然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个别地方甚至激化社会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给社会和谐与稳定带来严重影响。

人民群众看社会是否和谐,不仅看党的方针政策是否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更直观的是看党员干部的作风是否端正,是否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改革涉及各方面利益的调整,必然会带来一些矛盾,这要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把握和解决。

实践证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理顺群众情绪,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个方面:党的作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

党的作风建设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促进力量,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条重要渠道。

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党的作风建设,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能够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

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角度看,抓住易于滋生腐败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通过深化改革、发展民主、强化监督,用制度和法律规范权力的运行,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深入发展。

从发展先进文化的角度看,党风政风影响和带动社会风气,只有通过加强教育和管理,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提高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水平和廉洁从政意识,才能促进全社会形成诚信友爱的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向前发展。抓好党的作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第三个方面:党的作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人民群众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力量源泉。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证明,执政党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反之,社会就会缺乏活力,矛盾丛生,甚至导致社会动荡、政权更迭。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优良的作风,严明的纪律,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经验,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特别是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全党全国在指导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原则问题上高度一致,能够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政治保障。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能够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能够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作风保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抓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能够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同志们,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促进力量。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我们必须坚持、发扬和光大。

最新谈谈底线心得体会实用三

社会上常有人忿忿不平:为什么教师除了清高就只能清贫。我要说,这或许就是残酷的社会竞争中的“游戏规则”,要耐不住清贫和寂寞,你一开始就错了--你不应该选择从事教育事业。

既然你选择了教师你就别无选择地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承文明的神圣责任。在今天特定的历史时期,培养振兴中华的下一代的重任也历史性地落在了你的肩上,你依然别无选择。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要提高自身修养,别无选择。没有良好的修养,不是一个好老师。

长期以来流行着一种说法,就是把师生关系比做“一桶水”和“一碗水”,现在很多人觉得不妥。是的,吃老本是会坐吃山空,误人子弟的。所以有人认为教师应该是“自来水”。我看也不妥。水是不会自来的,必须要你一点一滴地积累。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的底蕴除了学习积累别无他法。“泰山不择细壤故能就其高,大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是永不枯竭、永不腐臭的“活水”。

“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举一反三,举重若轻,信手拈来,几乎无所不知的老师才会让学生肃然起敬。无所不知是不可能,但我们应该时刻准备着,不断地进修学习。

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不仅是一种职业道德,也是一种修养。教师只有爱学生,才会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才会了解学生、接近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信任与爱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很大,所以我们要有广泛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健康的情绪,努力培养自信,乐观的性格,做学生的表率。

我们经常可以听见这样的评价:这个人的修养真好,和他交往是一件快乐的事,或者也有人说:这个人的修养真差劲,太粗俗了。

修养常常与个人的文化水平有关,有文化气息的人,在谈吐举止之间,自然地流露出一种高雅,一种文质彬彬的感觉。古人形容一个世代文人之家为书香门第,事实上,门是绝不可能透露出书香之气的,即使在屋里堆再多的书。真正能透出书香,能够让人一眼,一交谈就感受到那种浓浓的书香气息的是人,只有人才能在那种举首投足之间就闪现出修养这两个字。当然,修养也包括了举止,仪态,谈吐等。但文化气息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如何提高自己的修养,我想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谈吐和举止,不做不文雅的举动,不说不文雅的话,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要让自己多看点书,从书里沾一些书香气息回来,总是有那样的一种感觉,文化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它不是有形的,你在看它时决不会有任何的感觉,但它却能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也许你自己也不会那么深刻的感觉到那种变化,但是别人却会感觉到,发现你的变化,发现你的改变,发现你的令人刮目之处。

一个有修养的人,是一个你乐于交往的人,与这样的人交往,不论是谈古论今,或是只谈谈家常琐事,都会是人生快事,在这样的交往中,你会发现时间过得很快;反之,如果和一个毫无修养的人交往,则你会感觉如坐针毡,时间过得太慢,分分秒秒都是一种折磨。相信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感觉吧!

最新谈谈底线心得体会实用四

社会上常有人忿忿不平:为什么教师除了清高就只能清贫。我要说,这或许就是残酷的社会竞争中的“游戏规则”,要耐不住清贫和寂寞,你一开始就错了--你不应该选择从事教育事业。

既然你选择了教师你就别无选择地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承文明的神圣责任。在今天特定的历史时期,培养振兴中华的下一代的重任也历史性地落在了你的肩上,你依然别无选择。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要提高自身修养,别无选择。没有良好的修养,不是一个好老师。

长期以来流行着一种说法,就是把师生关系比做“一桶水”和“一碗水”,现在很多人觉得不妥。是的,吃老本是会坐吃山空,误人子弟的。所以有人认为教师应该是“自来水”。我看也不妥。水是不会自来的,必须要你一点一滴地积累。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的底蕴除了学习积累别无他法。“泰山不择细壤故能就其高,大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是永不枯竭、永不腐臭的“活水”。

“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举一反三,举重若轻,信手拈来,几乎无所不知的老师才会让学生肃然起敬。无所不知是不可能,但我们应该时刻准备着,不断地进修学习。

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不仅是一种职业道德,也是一种修。教师只有爱学生,才会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才会了解学生、接近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信任与爱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很大,所以我们要有广泛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健康的情绪,努力培养自信,乐观的性格,做学生的表率。

我们经常可以听见这样的评价:这个人的修养真好,和他交往是一件快乐的事,或者也有人说:这个人的修养真差劲,太粗俗了。

修养常常与个人的文化水平有关,有文化气息的人,在谈吐举止之间,自然地流露出一种高雅,一种文质彬彬的感觉。古人形容一个世代文人之家为书香门第,事实上,门是绝不可能透露出书香之气的,即使在屋里堆再多的书。真正能透出书香,能够让人一眼,一交谈就感受到那种浓浓的书香气息的是人,只有人才能在那种举首投足之间就闪现出修养这两个字。当然,修养也包括了举止,仪态,谈吐等。但文化气息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如何提高自己的修养,我想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谈吐和举止,不做不文雅的举动,不说不文雅的话,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要让自己多看点书,从书里沾一些书香气息回来,总是有那样的一种感觉,文化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它不是有形的,你在看它时决不会有任何的感觉,但它却能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也许你自己也不会那么深刻的感觉到那种变化,但是别人却会感觉到,发现你的变化,发现你的改变,发现你的令人刮目之处。

一个有修养的人,是一个你乐于交往的人,与这样的人交往,不论是谈古论今,或是只谈谈家常琐事,都会是人生快事,在这样的交往中,你会发现时间过得很快;反之,如果和一个毫无修养的人交往,则你会感觉如坐针毡,时间过得太慢,分分秒秒都是一种折磨。相信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感觉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