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物理德育心得体会简短(优秀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22:14:39 页码:13
物理德育心得体会简短(优秀14篇)
2023-11-09 22:14:39    小编:ZTFB

写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思考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是否正确。写心得体会的同时,可以参考他人的经验和观点,进行思想碰撞和启发,提高自己的个人素养。这是一些成功企业家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创业有所帮助。

物理德育心得体会简短篇一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教书固然重要,但育人更为重要。作为教师应该育人于课堂之中。物理德育即物理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借助教材中的思想品德形象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思想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教育活动。物理教育与德育始终联系在一起,“授业”和“传道”不能脱离。物理教学中如果不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不注重德育,就等于是没有灵魂的教学。德育是教书育人客观规律的反应和要求,是物理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现将本学期的德育教育工作。

总结。

如下: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物理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能量一节教学中,可引述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不图荣华、不畏艰辛、矢志不移回国,报效祖国的故事。在物质的组成的教学中,可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时的情景,他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01年到1976年长时间在受奖大厅没有汉语的历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唤起学生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物理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二、全面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物理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上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三、搞好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引导研究性学习,引导合作性学习,引导探究学习等。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定义、定理或规律,例如“光”教师口头传授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不断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共享一种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应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和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

四、发挥教材中辅助材料的德育功能。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充分挖掘所重点讲授内容的德育素材,进行教学的德育教育,还要发挥教材中一些辅助材料的德育功能。如教材中的有关史料、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物理学家介绍、背景材料等,还有介绍物理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如建筑、计算机科学、遥感、ct技术、天气预报等)的材料。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加以点拨,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体会物理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有关理论的丰富文化内涵,理解我国物理学家的突出贡献等。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物理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物理活动课和物理主题活动,来达到对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德育教育。对物理问题的研究,要准确、严密。在教学中,可通过人造卫星发射,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物质结构的测量及超导现象研究等情况介绍,教育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通过大量演示实验教育学生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一点也离不开实践,使学生在用实践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事实、诚实的品德。通过“神州五号”、“神州六号”的顺利升空。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等航天员,核实验成功的介绍,告诉学生这是协同合作的结果,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和相互合作的习惯。

在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一定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不要搞喧宾夺主,要充分体现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在物理教学中,只要摆正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就能在教学中做到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把德育贯穿于物理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教书固然重要,但育人更为重要。作为教师应该育人于课堂之中。物理德育即物理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借助教材中的思想品德形象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思想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教育活动。物理教育与德育始终联系在一起,“授业”和“传道”不能脱离。物理教学中如果不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不注重德育,就等于是没有灵魂的教学。德育是教书育人客观规律的反应和要求,是物理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现将本学期的德育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物理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能量一节教学中,可引述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不图荣华、不畏艰辛、矢志不移回国,报效祖国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唤起学生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物理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二、全面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物理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上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三、搞好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引导研究性学习,引导合作性学习,引导探究学习等。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定义、定理或规律,例如“光”教师口头传授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不断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共享一种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应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和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

四、发挥教材中辅助材料的德育功能。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充分挖掘所重点讲授内容的德育素材,进行教学的德育教育,还要发挥教材中一些辅助材料的德育功能。如教材中的有关史料、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物理学家介绍、背景材料等,还有介绍物理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如建筑、计算机科学、遥感、ct技术、天气预报等)的材料。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加以点拨,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体会物理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有关理论的丰富文化内涵,理解我国物理学家的突出贡献等。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物理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物理活动课和物理主题活动,来达到对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德育教育。对物理问题的研究,要准确、严密。在教学中,可通过人造卫星发射,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物质结构的测量及超导现象研究等情况介绍,教育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通过大量演示实验教育学生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一点也离不开实践,使学生在用实践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事实、诚实的品德。通过“神州五号”、“神州六号”的顺利升空。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等航天员,核实验成功的介绍,告诉学生这是协同合作的结果,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和相互合作的习惯。

在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一定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不要搞喧宾夺主,要充分体现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在物理教学中,只要摆正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就能在教学中做到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把德育贯穿于物理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教书固然重要,但育人更为重要。作为教师应该育人于课堂之中。物理德育即物理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借助教材中的思想品德形象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思想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教育活动。物理教育与德育始终联系在一起,“授业”和“传道”不能脱离。物理教学中如果不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不注重德育,就等于是没有灵魂的教学。德育是教书育人客观规律的反应和要求,是物理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现将本学期的德育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物理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能量一节教学中,可引述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不图荣华、不畏艰辛、矢志不移回国,报效祖国的故事。在物质的组成的教学中,可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时的情景,他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01年到1976年长时间在受奖大厅没有汉语的历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唤起学生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物理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二、全面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物理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上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三、搞好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引导研究性学习,引导合作性学习,引导探究学习等。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定义、定理或规律,例如“光”教师口头传授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不断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共享一种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应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和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

四、发挥教材中辅助材料的德育功能。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充分挖掘所重点讲授内容的德育素材,进行教学的德育教育,还要发挥教材中一些辅助材料的德育功能。如教材中的有关史料、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物理学家介绍、背景材料等,还有介绍物理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如建筑、计算机科学、遥感、ct技术、天气预报等)的材料。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加以点拨,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体会物理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有关理论的丰富文化内涵,理解我国物理学家的突出贡献等。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物理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物理活动课和物理主题活动,来达到对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德育教育。对物理问题的研究,要准确、严密。在教学中,可通过人造卫星发射,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物质结构的测量及超导现象研究等情况介绍,教育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通过大量演示实验教育学生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一点也离不开实践,使学生在用实践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事实、诚实的品德。通过“神州五号”、“神州六号”的顺利升空。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等航天员,核实验成功的介绍,告诉学生这是协同合作的结果,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和相互合作的习惯。

在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一定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不要搞喧宾夺主,要充分体现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在物理教学中,只要摆正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就能在教学中做到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把德育贯穿于物理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旦增卓玛。

2011年11月30日。

物理德育心得体会简短篇二

作为一门高级自然科学课程,物理学用理性思维解析自然现象,深入观察世界、探寻规律是其核心。然而,其中暗含的品德素养教育价值却常常被忽视。我作为物理教师在教授物理学内容的同时,也尽可能地将物理学中隐含的道德意义细化阐释,旨在通过这一手段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道德素养。这其中的一些体验与感悟值得探讨。

首先,教师应该充满热情。物理学作为一门内容繁杂,考试要求严格的学科,常常被学生视为枯燥无味的科目。然而,教师通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利用自身的教学技巧,将物理学的新奇乐趣向学生展示,便能够打消学生对于物理学的抵触。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的表情和对待事物的态度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很大。如果教师对物理学具有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学生的兴趣也会自然而然地激发出来。这一教学方法也将利于缩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差距,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其次,物理教育要落实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物理教育要避免单纯地灌输满满的知识内容,而是要将理论知识同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规律。有一次课上,我随机询问一个同学仪器的使用方法,他运用错误的方法进行操作。当我强调正确的方法后,他显得十分抗拒,觉得自己的方法也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我理解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抵触和学习方法的排序,当即暂停了课上的工作,让学生一同发现和探讨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和效率瞬间提高,通过这一带有探索性质的学习,他更好地理解到了规律,也纠正了自己的错误方法。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也不断发现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方向。

第三,物理教育应该具备多元文化的特点。物理学是一门具备普世性和全球性的学科,教师应该融入多元文化元素,在教学中体现出来。比如我们在教授“电流”的时候,我充分介绍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流标准,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差异。在学习观测和实验的时候,我也采用多种不同文化角度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同一个现象在不同文化下存在的差异性。这样可以在学生中间引起对于文化差异的兴趣和好奇心,有助于潜移默化地让他们建立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观念,增强国际化视野。

最后,物理教育应该鼓励创新型思维。物理学是科技创新的核心,教师在掌控着物理学知识的情况下,也应该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学思维表达和应用,让他们通过快速的思考,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有用、现实的实践经验。在学生的实际应用中,我曾经引导学生使用一个大利在线投注平台进行电子模拟实验。学生在理论学习后,通过投注细节实验自己的记录、数据和对结果的判定,最终让学生在性能优越,结果明显的模拟中,更好地了解电子学的相关知识。

总之,物理学教育的教学在于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学意义的科学观念,注重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发掘学生以独立思考和操作能力作为先决条件对物理学进行全面的探索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多种方法,努力向学生传达物理学隐含的文化价值追求,引导、教育、惊喜、带领学生共同成长,真正实现了物理德育的目标。

物理德育心得体会简短篇三

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学科如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落实素质教育精神这是摆在我们物理教师面前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转变物理教学观念。

以培养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所谓整体素质一是从学生个体来说不仅要求重视智育而且要求重视德、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谐地培养学生个性。二是就学生群体来说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健康发展。物理学是集思想、方法、实验于一体的先导学科在人类的自然观、世界观、方法论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要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调整和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结合教材特点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掌握物理知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运用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物质的变化发展其根源在事物内部矛盾变化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从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介绍我国近代在物理方面的卓越贡献,介绍我国现代科技的丰硕成果。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讲述我国许多著名科学家不受国外高官厚禄的引诱,毅然报效祖国的故事均能进行很好的德育渗透。

二、注意教学内容的挖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物理课程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德育内容,我们应积极深入地挖掘,对学生实施自觉地、有意识地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坚持德育为首,坚持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要进一步增强德育意识,坚持教书育人,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科内容、特点,挖掘教育素材,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突出教材中显性教育因素,二是挖掘教材中的隐性教育因素,三是补充教材外的相关教育内容,四是结合社会热点进行渗透。提高渗透教育效果,使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与教学内容之间产生有机的、必然的、和谐的联系,努力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春风化雨式的教育。

三、学科德育渗透要注意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

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在一定的学习方法指导下培养、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润物细无声”,并持之以恒。

物理德育心得体会简短篇四

一、全面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物理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上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物理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核能一节教学中,可引述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不图荣华、不畏艰辛、矢志不移回国,报效祖国的故事。在分子原子结构的教学中,可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时的情景,他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01年到1976年长时间在受奖大厅没有汉语的历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唤起学生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物理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搞好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引导研究性学习,引导合作性学习,引导探究学习等。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定义、定理或规律,如果光*教师口头传授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不断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共享一种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应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和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如在电磁感应教学中,可介绍法拉第经过十年实践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在白炽灯一节教学中,可介绍爱迪生经过上千次试验才找到灯丝钨的事例,来说明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和科学方法。

四、发挥教材中辅助材料的德育功能。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充分挖掘所重点讲授内容的德育素材,进行教学的德育渗透,还要发挥教材中一些辅助材料的德育功能。如教材中的有关史料、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物理学家介绍、背景材料等,还有介绍物理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如建筑、计算机科学、遥感、ct技术、天气预报等)的材料。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加以点拨,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体会物理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有关理论的丰富文化内涵,理解我国物理学家的突出贡献等。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物理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物理活动课和物理主题活动,来达到对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德育教育。对物理问题的研究,要准确、严密。在教学中,可通过人造卫星发射,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物质结构的测量及超导现象研究等情况介绍,教育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通过大量演示实验教育学生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一点也离不开实践,使学生在用实践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事实、诚实的品德。通过“神州五号”、“神州六号”的顺利升空。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等航天员,核实验成功的介绍,告诉学生这是协同合作的结果,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和相互合作的习惯。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一定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不要搞喧宾夺主,要充分体现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在物理教学中,只要摆正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就能在教学中做到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把德育贯穿于物理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物理德育心得体会简短篇五

物理德育是学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物理学思想与素养,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塑造健康成长的心理和良好的品德。作为一名教师,在进行物理德育过程中,我不仅学习了许多物理知识,更是感受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下面将详细介绍我的体会与感悟。

第二段:实践探究。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尝试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究的机会。通过对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引导,促使学生发挥自身的创新思维,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紧密结合。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得到了提升,进一步检验了此种方法对物理德育的积极影响。

第三段:读书心得。

读书是我更深入理解物理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阅读任教学科相关的书籍时,我学到了很多物理理论知识,也了解到了许多实践方法和理论启示。通过学习这些丰富的知识和理论,我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并从实践过程中总结、提炼相关理论,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到更好的运用。

第四段:体验感悟。

在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彼此对理解程度的了解和学术和人际交往技能的提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并持续地互动有助于学生成为更积极、更有动力的学习者。我认为,通过交流和互动,教师能够更多地了解学生,并推动学生在知识、能力和德育方面均衡发展。

第五段:反思总结。

在此次物理德育的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一些规律并得出一些结论。我发现,教育者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会更好地实现物理德育,教师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需求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知识和德育意识,也能促进学生的更好成长。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去不断探究如何更好地实现物理德育。

物理德育心得体会简短篇六

物理德育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它既能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也能在德育方面提高他们的素质。我有幸参与到物理德育的班级之中,并且深有体会。在此,我要分享我对于物理德育的一些感悟和心得。

在实践物理德育时,我们常常会采用一些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学习。例如,我们采用了实验和模拟两种方式。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模拟则可以让学生在虚拟的场景中进行语言表达和写作,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享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物理德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在德育方面提高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的方法。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会慢慢学会审视自己、了解自己,培养其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他们会在实验过程中体会到自己的误差,从而更加努力地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的德育素质和心理素质都能够得到提升。

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学生学习毅力不够,不能够持之以恒进行学习。其次,部分学生不愿意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观点,缺乏表达能力。最后,对于有一部分学生来说,物理知识过于深奥和抽象,难以理解。这些问题考验着物理德育的教师们,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发掘更有趣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第五段:结语。

尽管物理德育面临着一些难题,但是我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克服这些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应该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以达到物理德育的目的,并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的角色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培养自己的教育素质和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路程。我想,这正是物理德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物理德育心得体会简短篇七

活动以来,我们学校按照邛崃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我们学校里认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对于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我,通过学习动员、自查互评、整改提高三个阶段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对为什么要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有了深刻的认识,及时地修正了我思想上的一些误区,很好的提高了自己。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21世纪的今天,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极为重要。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爱心,对自己要严格要求,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在个人修养、理想信念、专业素质等多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现就本人在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中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充分认识师德师风的重要性。

在学习教育阶段,本人按照学校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通过深入领会师德师风建设的精神,深刻地认识到在教育系统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它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进一步提高了加强师风建设的自觉性。

按照学校学习计划和安排,参加学校的学习教育培训,学习了《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对先进性教育的认识。在学习期间,共做笔记5000多字,撰写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对师德师风建设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增强了历史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通过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自己的思想受到很大的启发和教育,使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通过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当前,我们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师德,并在与时俱进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师德水平的重要性。

二、客观剖析自己,做好师德师风自查互评。

进入自查互评阶段后,为了切实找准问题,找到差距,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修正缺点,完善自己师德的目的。我积极认真的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虚心接受领导、同事、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广泛开展交心谈心,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找出来、摆出来。

和办法,最终形成个人的师德师风剖析材料。

3、通过师德师风剖析材料中的问题和整改方案,对能立即整改的问题进行了整改,使自己做到边查评边整改,立说立行,即知即改。

三、提高认识,切实自我整改提高。

整改提高阶段是检验师德师风教育是否达到切实效果的决定性阶段。为了认真搞好整改,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对自己的整改计划进行了认真落实。

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活动三个阶段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其中在业务素质上,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要求老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

师德师风应注入新内涵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注入新的内涵:

1、视野和思维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的现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不能用过去的社会意识形态来教育现在的学生。

3、在教育过程中,要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智力,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把教学具体化。从我们的民族传统上讲,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守礼,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我认为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该是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起的。对教师的选择标准是: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严厉并不是苛刻,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但不能把学生当作发泄的对象,这不是教育学生。我觉得传统中的师德师风与新时期的师德师风都应该是一样的,但现在存在的区别在于:师生关系的变化。以前的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但现在则要求教师对学生也应尊重,这是个进步。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在关爱和严格要求学生上要提出新的标准。

四、本人还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1、工作作风不够扎实,遇到困难不能很好地知难而进,偶尔有顺其自然的松懈思想。

2、在教学实践中有时畏首畏尾,不能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

3、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得还不够,因此解决学生的思想上的问题常常不能得心应手,显得比较情绪化。

4、业务素质、业务能力还待进一步提高。

五、今后的改进方向。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教育硕士的我,要更进一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重要思想,及时掌握党的工作重点方针保持高度的一致。在政治思想方面,要长期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

物理德育心得体会简短篇八

指导思想:

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而如何把德育落实到实处,如何把德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也日益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初中物理教学也应充分结合物理学科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的德育要求,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具体而言,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可概括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这三个方面的德育内容既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必然要求,同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是切实可行的。

1.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

2.物理学理论的发展本身就是一部非常好的辩证唯物主义教材,只要将这些素材融入到物理概念规律的讲解过程中,就能达到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态度的目的。

3.物理学是一门体系严谨,结构紧密,科学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中会受到良好的科学素养的训练。

紧紧围绕教学质量和学生安全两个重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根据本学科的教学实际,以提高物理素养为基本方向,以培养物理能力为中心,增强创新意识,强化双基训练,加强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继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人格。根据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不同阶段要求,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使学生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造就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的四有新人。具体措施:

1.对德育渗透的教学内容进行总体规划和构思。

将德育渗透与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每学期开始教学前,应结合该学期的具体物理学科教学内容和初中学生的实际年龄和思想状况,在明确物理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的同时,应对该学期的德育教学目标、方法、手段、内容都要进行详细计划,从而保证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能够有步骤、分层次的有序进行。

2.结合物理学科教学内容进行隐性的有机渗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部分章节内容的德育因素并不突出,而是融汇在对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对于这些内容,应将德育内容渗透于知识讲解过程中,并不一定非要将德育内容提到课堂教学的高度。因此,“德育渗透”的重点在于渗透,即如何在不影响物理学科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将德育内容隐性地穿插于课堂教学内容与过程中,使学生在学到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教学成果进行评价,能够反馈和检验初中物理德育取得的效果,引导正确的教学导向,从而巩固德育渗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首先,在物理学科考试中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科德育渗透的内容。其次,可将课堂德育渗透作为对教师课堂教学考核的一项评价指标。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既是新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是切实可行的。在具体实施时,明确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这三个方面的德育要求,采取合理的德育渗透途径和方法,努力提高初中物理的德育教学水平。

物理德育心得体会简短篇九

1、例如在核能一节教学中,可引述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不图荣华、不畏艰辛、矢志不移回国,报效祖国的故事。在分子原子结构的教学中,可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时的情景,他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01年到1976年长时间在受奖大厅没有汉语的历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唤起学生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物理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2、如在电磁感应教学中,可介绍法拉第经过十年实践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在白炽灯一节教学中,可介绍爱迪生经过上千次试验才找到灯丝钨的事例,来说明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和科学方法。

3、在教学中,可通过人造卫星发射,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物质结构的测量及超导现象研究等情况介绍,教育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通过大量演示实验教育学生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一点也离不开实践,使学生在用实践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事实、诚实的品德。通过“神州五号”、“神州六号”的顺利升空。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等航天员,核实验成功的介绍,告诉学生这是协同合作的结果,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和相互合作的习惯。

4、在讲课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幽默,可以调节课堂节奏,活跃教学气氛。例如:笔者在讲解电功率时,为了说明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关系,做了一个演示实验:用学生电源给一小灯泡供电,电压由低变高,小灯泡越来越亮,当电压刚超过额定电压时,小灯泡发出耀眼的白光。眼看灯毁在即,笔者随口大声吟出:“生命诚可贵,电势差更高,小灯泡呀,你一路走好!”一道闪亮,灯灭了。真实而略带悲壮的感受,拟人化的表述,给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从而加深了对电功率的理解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5、大家熟知的:“日心说”和“地心说”的斗争,就经历了几百年,许多优秀的科学家,例如布鲁诺、哥白尼、伽俐略等都为此受到了残酷的迫害。在物理教学中向学生讲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时,揭示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就包含着深刻的教育因素。

6、如;在讲人造卫星时,可介绍我国的人造卫星的发射与回收,洲际导弹的研制成功,“神五”、“神六”的成功发射与安全返回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讲电阻定律一节中的超导现象时,可介绍我国的超导研究与实践已处于国际前沿。在讲原子物理时,可介绍浙江秦山核电站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都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7、如:通过《运动和静止》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观点;在《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教学中渗透“一分为二”的观点。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弊,增强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的能力。

8、例如,在讲作用与反作用、合成与分解、吸热与放热、正电与负电、n极与s极、裂变和聚变以及波粒二象性等时,可以向学生揭示物质的对立统一规律。

再如,有些内容可以画龙点睛,点到而止。如在讲导体形成电流的条件,电势差是形成电流的外因,但形成电流,外因还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短短几句话,不仅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电流产生的条件,而且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9、诚实守信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两方面来培养学生讲诚信的好品质。一是教师自己做到实话实说,在课堂上遇到不懂的问题不必回避,可以坦诚地告诉学生自己不知道,而不能教授给学生错误的知识和方法。二是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注和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提高到了同样重要的程度,不再仅仅用分数评价学生物理课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实验课上帮助实验失败的学生查找原因,并且给他们重做实验的机会,让学生明白说实话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的严谨。物理课上培养学生“诚信”的品质,对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整整一代人都将从“诚信”中受益。

10、社会公德。

在习题编制,课外兴趣活动中可适时、巧妙的进行德育,比如讲功时编了一道这样的练习题:一个社会公德很差的人从六楼扔下一个酒瓶,分析酒瓶下落过程中是否有力做功,巧妙的进行了德育。

11、环保意识。

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挖掘教材内容,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又必须列举数据使学生懂得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能源和开发利用新能源是相当必要的;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核能开发利用的意义及前景的教育,激励学生为祖国能源建设和核科学技术开发利用做出贡献。我在讲授噪音污染,内能利用与环境保护、能源开发与利用等问题的同时,例证当今世界许多地方经济发展了,但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森林大面积减少,洪水泛滥,许多动、植物种濒临灭绝,绝大多数城市遭到污染,全球气温升高,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危机四伏„„这样可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13、如在《光》一课的的教学时,我提供了一些资料,如香港的银行大楼上的平面镜、爱迪生小时候的救母故事、近视眼和老花眼的知识……确定了目标:光是如何为人们生活服务,人类又应该如何正确利用光去为自己服务,如何去避免一些不正常的用光习惯等等。同学们在探究和讨论中不仅学习了好多的知识,还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会应用简单的光的知识为自己和他人寻求方便。一些同学甚至因此改正了不正确的用眼习惯,保护了自己的眼睛,一些假性近视的同学因此而„治好‟了,他们还回家去讲给老人听,教家人也学会科学地利用光来工作、生活。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的品质在同学们预习中得到了初步形成,坚持这样做下下去,我们会发现德育之花已经在渐渐地生根发芽!

物理德育心得体会简短篇十

摘要:新的初中物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这与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有很大的不同,而是充分考虑到德育教育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能够培养出人格健全、学识充盈的优秀人才所起的重要作用,故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较高的德育要求,因此,我们每个从事一线教学的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深挖德育题材,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让学生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表现为一个只会学习知识的人,而更是一个有着完整的精神世界和独立个性的生活着的人。

关键词: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内容,既是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切实可行落到实处的。二零一二年版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设置部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课程目标进行了纲领性的解读,形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三维立体目标,而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实际就是针对德育教学制定的教学目标。细读新课标,我认为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

一、利用华裔及近现代物理学家的爱国事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的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爱国主义是德育的中心和核心内容,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做出的杰出贡献,能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宣传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的事迹,能加深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爱国主义教育历来都是动员和鼓励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子,是推动我国社会前进不可或缺的巨大力量,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前后后,一批怀着赤诚爱国之心的物理学家,为我国的科技事业不惧个人安危也要立志报国的赤胆之心的事迹,所以,每位物理教师一定要在物理教育教学中挖掘出来熏陶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在物理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

(一)要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纵观物理学的理论的发展史,它是在持续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并修正自身,是不断完善并丰富自身的嬗变的过程,它充满着新旧理论观点的激烈碰撞,历经了对世界认知的否定与再否定的曲折历程。

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相互转换的介绍,引发学生的类比思想,使他们自觉地将两者联系起来。我们在讲物体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物态的改变,而物态的改变又会导致体积、密度等量的变化,让学生进行比较,自然地渗透量变、质变规律的教育。最终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明白这样的道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通过这些材料,教会学生看待任何事物都要有发展的眼光,让学生懂得,做任何情不能只计较眼前个得与失,更要着眼于未来的有序健康的发展,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意识,明白防微杜渐,量变会引起质变的道理。

三、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感。

(一)“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让他们始终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心,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走出课本,走进生活,去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及和谐相处的情感。

(二)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最基础、最本质的教学形式,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树立起学生爱护仪器的主人翁思想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在学生不断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其团队精神会不断的得到培养,长期下去,学生就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并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三)我们通过介绍中外科学家发现重要定律和原理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锐意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由于物理学知识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历史上取得伟大成就的中外科学家无不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历经了无数的磨难,尤其在他们发现新定律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的复杂实验,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对中外科学家的生平事迹、生活轶事、重大贡献、成功经验的介绍,让学生懂得物理学的每一项成果的获得,都与物理学家们良好的个性素质密切相关。

素材紧紧结合教材特点介绍给学生。从中让科学家的那种勤奋、刻苦、灵活、持久、为科学真理不畏强暴而献身的精神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能使其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

在初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必须融汇在对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去完成,因为大部分内容的德育因素在教材里并不突出。对于这些内容,应将德育内容渗透于知识讲解过程中,不要僵硬地将德育内容提到课堂教学的高度,而是要因势利导,做到有向渗透。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内容不是给学生方法论、世界观的有向引导,就是给学生某种高尚情感的感化、积极思想的陶冶和人生观的启迪,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为渗透德育的方向,这是新课程目标的要求,我们每位从教者必须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并将不懈努力而奋斗。

二十一世纪以来,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同时德育工作也越来越受到更多人们的瞩目,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也日益彰显出来,每个从事教育工作的有识之士都深刻认识到了过去那种过分注重学生的知识与解题技能培养的弊端,使得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盲目学习的地位,阻碍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每位物理教师一定要自觉的充分的结合物理学科特点,依据课新程标准的德育要求,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在物理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备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争取让每个受教育者都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物理德育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一

教材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五年节的内容,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教学中应联系生活、贴近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实验和生活的例子进一步体会,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这对以后研究问题,受力分析都是非常重要的。

学情分析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人们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同样学生要正确认识它,也要克服日常经验带来的错误认识,所以一开始就用了两个实验,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来澄清错误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能有效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问题。

(3)知道实验推理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通过理想条件下的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了解科学进步的漫长、艰难的历程,鼓励学生勇攀科学高峰。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结论的进一步分析。

教学用具斜面、木板、小车、毛巾、棉布等、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出示小车,提问:如何让物体运动起来?

演示。

1、用力使小车前进;

2、停止用力小车停止。

提问:从以上实验中,可以看出力与运动存在什么关系?

师:你的观点与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你就是现代的亚里士多德。

课件:亚里士多德头像及观点。

师:今天这里还有一位伽利略。

课件:伽利略头像及观点。

历史上,科学界对这两种观点争论了一百多年,到底谁正确呢,学了今天的课程,就能做出判断。

进行新课:

课件展示:小车从斜面滑下,将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时间。

1、提出问题:小车在水平木板上前进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假设: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请各组代表回答。

(评价:同学们思考非常到位)。

课件展示:

影响小车前进距离的因素:。

小车质量水平面的阻力。

斜面坡度小车起始高度。

教师:如果要研究小车前进的距离和水平面对它的阻力的关系,你认为应该如何进行?

非常正确,请大家根据现有器材,设计一个研究方案。

3、设计实验。

引导学生讨论。

怎样改变?

(鼓励)。

还有吗?

同学们的回答简练而且全面,综合几位同学的回答,我们得到了今天实验的操作方法,哪位同学归纳一下。

归纳得非常精彩。请思考,这样的实验方法是什么呢?

课件展示:

研究小车前进的距离控制的条件:斜面坡度、小车起始高度、小车质量相同。

与水平面的阻力的关系改变的条件:水平面的阻力(不同表面)。

4、进行实验,分别指导。

提示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5、分析论证:

a、三种表面谁的阻力最小?从三次实验现象得到怎样的描述?

b、若表面再光滑一些,则小车所受阻力将怎样?前进距离呢?速度减小的程度呢?

课件展示:初步结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在水平面前进的距离越长。

c、沿着这个推理,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没有任何阻力,小车将会怎样运动?

推理:如果小车不受外力,将会怎样运动?

出人意料地大声赞扬:你答得太对了!

即:将永远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提问:原来静止的物体呢?

6、得出结论。

总结上述两点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课件:结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7、评估交流: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提问: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成立条件又是什么?

结论呢?

什么情况下静止,什么情况下匀速直线运动?

精彩!从大家的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是非常到位的。所有的物体都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在物理上称为惯性,我们将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去研究。

回顾我们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过程,用到了哪些方法?

这种方法叫实验推理法。

那么请大家思考,牛顿第一定律能用实验直接验证吗?请说明理由。

回答正确。当然,虽然不能用实验验证,但从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现在是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本节小结:我们今天花一节课的时间就解决了曾在科学史上争论了一百多年才解决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收获。

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说明,科学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不断地质疑和探索才能够推动其进步。今天我们班上的“伽利略”同学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为了鼓励他坚持真理、敢于质疑的精神,我决定奖励他一个砸中过牛顿的幸运苹果。

颁奖。

回答:

1、改变物体的形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回答:用力推或拉。

观察。

生:要维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

(惊奇)。

生: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兴奋)。

阅读。

观察。

思考。

讨论后回答:小车的质量、斜面的倾斜度、小车下落的高度、水平面的阻力。

思考后回答:保证小车的质量、斜面的坡度和小车的起始高度不变,改变水平面的阻力。比较小车在不同情况下前进的距离。

思考,讨论。

生:改变水平面的状况,让小车在同一个斜面滑下;

先让小车直接滑在木板上,滑一次,然后分别在上面铺毛巾、棉布再重新做一次。

生:必须从相同的高度开始滑;

生:小车必须是同一辆。

生:在水平面板上铺上不同在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让小车滑下,归纳:改变水平面的状况,分三次让同一辆小车在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比较小车在水平板上滑行的距离。

齐答:控制变量法。

分组实验,学生观察、记录。

什么都不铺的时候阻力最小,可以看出:阻力越小,小车前进的距离越远。

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就会越小,前进的距离越长,速度减小得越慢。

小车的速度将会不变,一直运动下去。

生:如果原来是运动的,将永远运动下去,且速度保持不变。

将继续保持静止。

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齐读。

回答:一切物体,不管原来是运动还是静止。

不受外力的作用。

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原来静止的物体继续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生1:实验。

生2:还有推理。

回答:不能,牛顿第一定律说的是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的情况,但我们周围不存在不受外力的物体,因此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生1:我知道了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生2:科学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学习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坚持真理、勇攀高峰的精神。

复习旧知。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意外的评价激起学生兴趣。

两位著名人物的两种观点的对撞,引发学生好奇。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科学探究方法的渗透。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科学方法的渗透。

物理德育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二

实施素质教育是21世纪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是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当前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

物理大纲也明确指出:“在物理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学阶段,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逐渐形成时期,物理学科中所蕴藏的大量德育因素,对于促使他们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去观察和解决问题,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形成良好的品德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教学大纲要求,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树立科学人生观,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志向,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长期坚持,教学中要注意寻找切入点。

1.用古今物理学方面的巨大成就教育学生。

我国历史上有关物理方面的杰出成就在中学物理教材中较多地方提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结合教材内容,相应介绍,尤其要突出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如地磁场偏角的论述早在宋代沈括已提出,比西方早400多年,惯性现象的描述在公元500年前的春秋末期的《考工记》已有记载,“地动仪”的发明、哈雷彗星的发现记载等都早于西方几百年。再如,在讲力的平衡时,可介绍我国古代《墨经》中关于力和运动的论述都先于西方国家,墨家比阿基米得早200多年就知道了等臂杠杆的平衡条件。在讲人造卫星时,可介绍我国的人造卫星的发射与回收,洲际导弹的研制成功,“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讲电阻定律一节中的超导现象时,可介绍我国的超导研究与实践已处于国际前沿。在讲原子物理时,可介绍浙江秦山核电站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都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通过这些成就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用科学家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事迹教育学生。

介绍中外物理学家的爱国事迹,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精神的有效方法。结合教材和科学家的爱国情怀,以及我国科学文化的辉煌成就,向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的教育,无疑将震撼学生的心灵,优化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素质。

如在核能一节教学中,可引述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不图荣华、不畏艰辛、矢志不移回国,报效祖国的故事。在分子原子结构的教学中,可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时的情景,他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01年到1976年长时间在受奖大厅没有汉语的历史。这些事迹能深深打动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大多数是外国科学家热爱祖国献身科学2的精神起到同样的教育作用,如波兰物理学家居里夫人为纪念自己的祖国,把自己发明的一种放射性元素取名“钋”。

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

物理学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内容。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体现在物理知识本身和教学过程中,脱离内容,纯粹介绍哲学观点是达不到教育目的的。因此,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使学生领悟到这些观点、方法对学习、研究事物及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觉接受这些观点和方法,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

物主义思想。只有让学生树立了唯物的观点,在解决问题时,即使不能解释,他们也会相信这些现象一定是物质产生的。只有让学生树立辩证的观点,他们才会以辩证的眼光看待科学技术,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在利用能源的过程,也直接污染着地球,人类在发展科学、改造自然同时,又在破坏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

三、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应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和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如在讲焦耳测定热功当量的实验原理时,可介绍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从1840年到1878年(将近40年)一直从事热功当量的研究。大约进行了400多次各种实验。这充分说明一个实验结果的确认需要付出多么艰巨的劳动。在讲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时,可介绍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法拉第历时十年,刻苦自学,经过几百次实验,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科学上的每一项发现,都是前人不畏艰辛,顽强奋进的结晶。不付任何代价,就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在白炽灯一节教学中,可介绍爱迪生经过上千次试验才找到灯丝钨的事例,来说明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和科学方法。以此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刻苦学习,锐意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作风。

四、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

引人,言传身教,乐为人师。古代教学家孔丘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今不从。”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无不影响着学生,为此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形象,言传身教,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坚定的信念、意志,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状态去影响学生。教师的身教是学生养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重要保证。其次对物理问题的研究,要准确、严密。在具体的教学中,可通过人造卫星发射,物质结构的测量及超导现象研究等情况介绍,教育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通过大量演示实验教育学生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一点也离不开实践,使学生在用实践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事实、诚实的品质。通过宇宙飞船上天、核实验成功的介绍,告诉学生这是协同合作的结果,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相互合作的习惯。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需要我们每位物理教师,从德育渗透的理论价值、教育价值、能力价值等方面去挖掘、去开发,做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使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科德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物理德育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三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而且在教学实践中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在目前的德育教育中,一些人认为德育教育是学校领导、教育处、班主任的事,是文科教师的事,与理科教师无关。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正确的。《中学德育大纲》中指出:“各学科教学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的最经常的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各科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落实本学科的德育任务要求,结合各学科特点,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理科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事实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习和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中学物理“要结合物理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一、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可行性。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要求可概括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将道德教育与物理教学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每学期开始,教师要结合该学期物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在明确物理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的同时,对该学期的德育教学目标、方法、手段、内容进行详细计划,保证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有序进行。

1.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祖国渊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物理学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远远超越了西方其他国家,因此,在有关史料中记载着许多关于物理的知识及其发展的内容,这些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比如,在讲授“机械运动”时,参照物教学中,相对运动时的“神舟七号”,这些都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大批优秀的物理学家献身祖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事业,这些优秀感人的事迹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

2.物理学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渗透。牛顿第一定律,是在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等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推理、概括出来的。因此,物理学理论的发展本身就是一部非常好的辩证唯物主义教材,只要将这些素材融入到物理概念、规律的讲解过程中,就能达到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的目的。3.物理学能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学生在实验学习中会受到良好的科学素养训练。通过实验学习,培养学生严格操作、认真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而树立学生主人翁的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在教学中,重点对中外科学家发现的重要定律和原理作详细讲解,可以培养学生锐意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

二、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1.知识细化,润物无声。在物理教学中,讲授“能源家族”时体现对自然的敬畏,能使学生景仰科学;讲授“三峡水力发电”能体现对国家的热爱,对师友的热爱,对父母的热爱„„在这样的教学细节中,就可让道德在点滴之中、无声地传承给学生。

2.定点设置,重点讲解。收集经典案例,要因地制宜、常讲常新、避免八股化。在实际教学中要与时事相联系,比如讲授大气压时可以利用“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打开气闸舱时的画面,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3.临时链接,即兴发挥。讲授“压强”时可以联系太原市刚修建的漪汾桥的拱形,其受力面积发生了变化,承受的压强必然发生变化。这样的即兴发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传授了知识。

4.个人感悟,深情感染。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述自己的感悟。教师就像一面镜子,用你的魅力、动作、言语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应由远及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部分章节的德育因素并不突出,而是融汇在对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之中。因此应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具体的知识讲解过程中,德育的重点在于渗透,即在讲授物理学科教学内容时,将德育内容隐性地穿插于课堂教学内容当中,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物理学科文化”感染学生,用“物理学科美”陶冶学生,用“物理学科史”知识激励学生,用正确的“物理学科观”指导学生,用现实“物理学科模型”鼓舞学生,用优良的“物理课堂文化”影响学生,从而更好地把道德教育融入到物理教学当中。

物理德育心得体会简短篇十四

结合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在平时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是物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年的教学工作渗透德育总结如下:

一、在物理教学中找到有效而适当的德育渗透切入点。

中学物理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不是给学生方法论、世界观的有向引导,就是给学生某种高尚情感的感化、积极思想的陶冶和人生观的启迪,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为渗透德育的方向,这些教育,在常规施教中应落实在三个方面。

1、爱国主义是德育的中心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宣传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的事迹,加深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把我国某些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真实地亮给学生,激发他们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的雄心壮志。

2、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最高成果。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他坚持实践,成为近代物理学的巨人。如果教师能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用哲学思想把物理教学上升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学,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近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掌握方法论都有积极作用。

3、道德品质教育以向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为主。介绍科学家发现定律和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知、务实求是的态度,勇于探索、敢于革新的品质。例如,?焦耳在极困难条件下用30余年时间,除了400次实验,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法拉第经历10多年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以这些名人专家、伟人学者的事迹为楷模,引导学生自我解剖,解中贝新,剖中有生,净化心灵,优化素质。

二、针对学生实际,紧扣教材,做到有机渗透。

承性好、可靠性高、适应性强、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征已步入世界航空发射技术的先进行列。可见,爱国激情和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是科技工作者成功的支柱,实践证明感情的陶冶往往要比其它德育方式牢固可靠,情感通融,学生的思想境界就能升华。

三、改进教法,提高艺术,做到灵活渗透。

不同教材,德育方法迥异,要灵活生动渗透德育,须讲求教学方法的艺术。

1、德育渗透应力求新。有些老素材要陈话新说。比如,旧中国发明的火药却填进了英帝国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南大门的帮凶;古人发明的造纸术,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新角度渗透四大发明,可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收效更佳。

2、德育渗透应做到灵活多样。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也是进行德育的好阵地;教学中利用图表、挂图、录像、幻灯、专题讲座等能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可接受性。

3、德育渗透应掌握分寸。不能过多引用哲学名词,把物理课上成政治课,例如,只说明电尝磁场是一种特殊物质,物质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有的看得见摸得着,有的则看不见揣不到,寥寥数语却蕴含了世界物质性的思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