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泰山游览心得体会实用 泰山游感悟(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7 16:00:49 页码:9
泰山游览心得体会实用 泰山游感悟(6篇)
2023-01-07 16:00:49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泰山游览心得体会实用一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半山腰了,你们看!这一条石路又陡又弯,这便是最难登的十八盘了,大家可不能打退堂鼓哟,大家跳战的时刻到了!大家先往上看,比我们登的快的人就好像踩在我们的头上,请再往下望,我们的脚是不是又像踩在别人的头上呀?攀爬十八盘需全神贯注,整个过程犹如“前人踩着后人的脑袋,后人顶着前人的脚板”的感觉,非常艰辛。共有石阶1827级,十八盘从下往上分为“慢十八盘”、“不紧不慢十八盘”和“紧十八盘”,这“紧”和“慢”指的是坡度的陡缓。不过千万不要被它们的名字所迷惑,其实整段路下来,让人感觉最耗体力的,竟然是那开头的“

这里是紧十八盘,也是整个登山盘路中最为艰难的地段了。大家看,石壁上古人的题刻:“努力登高”、“首出万山”、“共攀青云梯”……那是在勉励我们。大家再看,那负荷百斤的挑山工,再想想当年无名无姓的凿石修路人……大山无言,但它们能激励人们向上。

泰山之雄伟,尽在十八盘,泰山之壮美,尽在登攀中!

十八盘过后,就是南天门了,到时就可以领略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魄了。南天门海拔1460米,古称"天门关"。它建在飞龙岩与翔凤岭之间的低坳处,双峰夹峙,仿佛天门自开。出南天门院落东折即为天街。天街意思是天上的街市,多富有诗意的地方啊。天街风大,会突然变得比较冷,冷的像寒冰一样直入骨髓。如果你们很冷,可以到附近租一件棉大衣。

好了,先说这么多吧。游客们,现在是登山比赛最关键的时刻了,看看谁是今天的大英雄。加油!

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在攀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大家要相互帮助,还要注意保护环境,谢谢大家的合作!

推荐泰山游览心得体会实用二

你们好!热烈欢迎你们到泰山来!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我将和大家共同游览泰山,介绍自然文化遗产——泰山。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够让泰山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泰山。它位于山东省中部,津浦铁路东侧,在我国的东部,故称东岳。

泰山山势雄奇,景色秀美,居五岳之首,故古时候被称为“五岳之长”、“五岳独宗”、“五岳独尊”。游览面积已由原来的19。5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近70平方公里。

有许许多多描写泰山风景的诗歌,现在我为大家介绍其中的两首:

过十八盘

凌雪有路十八盘,叠嶂重峦三道关。

山色听莺啼绿韵,石阶踏梦入云端。

洗心倒泻银河水,忘我翻悬碧海天。

人立为峰独到处,不知何事系尘寰。

登玉皇顶

三进天门踏碧云,玉皇绝顶看乾坤。

齐州九点无它见,沧海一杯可自斟。

宇宙圆通无内外,江山浩渺不高深。

千年古迹迷幽梦,独立风头染世尘。

这座高大、古老的泰山蕴含了丰富的自然与文化的积淀。

各位朋友,我的介绍就到这里。接下来,您对感兴趣的地方慢慢游览,

细细观赏吧!

推荐泰山游览心得体会实用三

我们将要游览的景点是泰山。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古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海拔1545米,东威沧海,西镇大河,山势挺拔,奇峰突兀,是我国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载人《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的单位。游览时请大家注意安全,自觉坚持它的清洁。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登泰山的起点—岱宗坊。岱宗坊是一座流传有许多美丽神话的四柱三间式古代牌楼,圆形的脊兽和微微翘起的檐角,增加了坊的流动与飘逸,造型粗犷、简洁,额题篆书“岱宗坊”三个金色大字。

岱宗坊是泰山的山门,一天门则是天梯的开始。沿登山公路直上到登山盘道,就是红门宫。登上台阶映入眼帘的是四座石坊,前后相连,故有“小坊群”之称。第一座牌坊为“一天门坊”;其后紧连着就是“孔子登临处”石坊,此处古藤掩映,典雅端庄。泰山经石峪石刻,其中镌刻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部分经文,是现存摩崖石刻中规模空前的巨制。

我们此刻来到了位于泰山中、西两路交汇处的中天门,也叫二天门,为泰山主峰屏障。登上此处,仰观岱顶,莲花峰前危崖万仞,云烟横锁;南天门形如天阙,门下天梯倒挂,似一条白色彩带。俯视脚下,中溪山水曲折蜿蜒,奔流而下。中天门石坊旁有巨石仆卧如虎,因名伏虎石,石壁上有大篆“虎”字,古朴雄健。之后来到位于中天门上的云步桥,因石桥飞架在云雾缭绕的断崖之上,人行至此如在云中漫步,故名。云桥高悬如虹,百丈崖瀑布似白练倾泻而下,是为“云桥飞瀑”,乃泰山十大自然景观之一。

我们就要登泰山的十八盘。泰山有3个十八盘之说,自开山至龙门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门为“紧十八”,共计1630余阶。“紧十八”西崖有巨岩悬空,侧影佛头侧枕,高鼻秃顶,慈颜微笑,名迎客佛。

登上山顶,我们将来到坐落在登山盘道的尽处的南天门,又名三天门,门分两层,下为拱形门洞,上为阁楼,名摩云阁。此处两峰雄峙东西,天门扼隘口而立,险中出奇,气度非凡。

进了南天门再上两层台阶就是天街,在长约千米的天街上布满了宾馆、饭店、商铺,自古以来就似悬在天上的一条街市。

泰山历史悠久,文物众多,雄伟、奇特、古老、秀丽,我说也说不尽,请你们慢慢游赏吧!

推荐泰山游览心得体会实用四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王导,你们叫我小王就可以了。

欢迎大家来到五岳之首的东岳泰山。

说起泰山,大家肯定会想起旭日东升和云海玉盘。

泰山美,最美在日出,今天就请大家跟我一起来欣赏日出美景。

泰山日出是壮观而动人心弦的。

随着旭日发出的第一缕曙光撕破黎明前的黑暗,大家就可以看到东方天暮由漆黑而逐渐转为鱼肚白、红色,直至耀眼的金黄,喷射出万道霞光。

最后,一轮火球才慢慢浮出来。

大家往那里看,那就是泰山的云雾。

泰山的云雾可谓呼风唤雨,变换无穷:有时白云滚滚,如浪似雪;有时乌云翻腾,形同翻江倒海。

大家如果站在山顶,俯视下界,可见片片白云与滚滚乌云融为一体,汇成滔滔奔流的“云海”,妙趣横生。

大家往这边走,就到了华夏名山第一庙——岱庙。

这里建于秦汉时期,宋朝时扩修,是历代帝王的泰山行宫。

皇帝在上泰山之前要在岱庙内进行祭殿,然后登山。

走进岱庙,走过遥参亭,就来到岱庙的主体建筑——天贶殿。

天贶殿建于宋朝,长48。7米,宽19。73米,高22。3米。天贶殿与北京的故宫,曲阜的太成殿,合成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

好了,泰山就先介绍到这里,下面是大这的自由活动时间,大家可以拍照留念。

一小时后我们在山下预定的地点见,请大家注意安全,再见!

推荐泰山游览心得体会实用五

各位朋友:

你们好!热诚欢迎你们到泰山来,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从泰山中路登上山顶。

这座高大、古老的泰山蕴含了丰富的自然与文化的积淀,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现在,我们仍要像古人那样问一句“岱宗夫如何”,然后,同我一起步入大山,去领略泰山的神韵。

这里是岱庙。从岱庙开始,经岱宗坊、一天门、红门、中天门、升仙坊至南天门、是古代皇帝封禅泰山所走过的路,现在被知名人称为“登天景区”,也称中路,是如今泰山登山6条路中最古老的一条。我们将从这条路登上极顶。

大家注意到了巍峨的岱庙前,还有一座较小的庙宇,这就是“遥参亭”,是当年皇帝封禅泰山的起始点。当年帝王来泰山举行封禅祭典时,都先要在这里举行简单的参拜仪式,因此明朝之前,称此为“草参亭”。明代加以扩建时,改名为“遥参亭”。虽是一字之易,基虔诚却尽含其中了。

朋友们,中国的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有着独特地位的,这座遥参亭的建筑构思既出于封禅大典将由此为前奏而步步进入高潮的需要,也是中国古代先抑后扬的美学思想的体现。

正阳门内就是岱庙了,平是一个神奇的方。岱庙有着如此的魅力,决定于它自身的特征。首先,它的围墙便与一般庙宇不同,围墙周1300米,5层基石,上砌大青砖,呈梯形,下宽17.6米,上宽11米,高约10米,共有8座门:正中为正阳门,是岱庙的正门。由正阳门进得岱庙来,迎面是配天门,取孔子说的“德配天地”之意。配天门两侧,东为三灵侯殿,西为太尉,三殿之间以墙相连,构成岱庙中间第一进院落。

过了仁安门,便是雄伟高大的宋天贶,它又叫峻极殿,是这座庙宇的主体。天贶殿面阔9间,643.67米,进深5间,17.18米,通高23.3米。大家看,天贶殿坐落在宽敞的白色台基之上,周围石雕栏楹环绕,云形望柱齐列,使天贶殿与四周的环境产生了奇妙的效果。

天贶殿周围施以回廊,形成了一个大院落,在中国的建筑中,廊是起着使空间有联贯、敛气、紧密、严谨而又富于变化的作用,这是世界建筑史上都加以称道的。岱庙的回廊把一座重檐庑殿的大建筑物紧紧地环抱着,平直与崇高的对比更激起了人们对天贶殿的崇仰。我国古代建筑家深知世上没有绝对大绝对小,大小是从对比中产生的,除了四周低平的回廊外,天贶殿前平台上还修了两个精巧的御碑亭,既突出了天贶殿,又于雄伟中寓含着恬静闲适,因此天贶殿并不是雄伟两个字可以概括得了的。

从天贶诬后门出,有砖石甬道与后寝宫相连。宋真宗封泰山时,因将泰山封为“帝”,帝则应当有“后”,于是便为之配了个夫人“淑明后”。从这一点看来,岱庙与其说是道教神府,还不如说更像皇家宫廷,这种布局进一步透露了封建统治者利用岱庙进行政治活动的功利目的。

刚才,我们是沿着岱庙的主轴线游览,而主轴线两侧,原另有4个别院,东面前后两院,前为“汉柏院”,相传汉武帝所植的6株古柏就在此院内;后为“东御座”,是皇帝祭泰山下榻的地方。

这里就是泰山有名的十八盘了。大约25亿年前,在一次被地质学家称作“泰山运动”的造山运动中,古泰山第一次从一片汪洋中崛起,以后几度沧桑,泰山升起又沉没,沉没又升起,终于在3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中,泰山最后形成了今天的模样。古老的造山运动造就了泰山南麓阶梯式上升的三个断裂带,最上一层从云步桥断裂带到极顶,海拔陡然上升400多米,使得这一层地带与四周群峰产生强烈对比,犹如宝塔之刹,形成了“东天一柱”的气势。

这里是紧十八盘,也是整个登山盘路中最为艰难的地段了。大家看,石壁上古人的题刻:“努力登高”、“首出万山”、“共攀青云梯”……那是在勉励我们。大家再看,那负荷百斤的挑山工,再想想当年无名无姓的凿石修路人……大山无言,但它们能激励人们向上。朋友,登山犹如干任何事业,只有义无反顾地向上,才能战胜险阻,才能到达最高的境界!

南天门到了,我们现在已置身“天界”了,虽然我们并没有成仙,但我们在这里领略到了“登天山而小天下”的豪迈。

进了南天门,与之相对的是大殿取名为“未了轩”,未了轩两侧各一门可以北去。出门往西有一山峰叫“月观峰”,山上有亭,名月观亭。据说,天高气爽的深秋时节,在这里还可以一览“黄河金带”的奇异景观:在夕阳映照的天幕下,大地变暗了,惟有一曲黄河水,反射出了太阳的光辉,像一条闪光的金带,将天在地连在一起。入夜,在皎洁的月色下,由此北望可见济南的万家灯火,因此月观峰又称“望府山”。

出南天门院落东折即为天街。天街,天上的街市,多富诗意的地方。沿天街东行,中北有一坊,匾额上题有“望吴圣迹”,这就是相传孔子与颜渊看到吴国阊门外一匹白马的地方。坊北有孔子庙。

天街最东端就是碧霞祠了,我给大家讲讲碧霞元君的故事。碧霞元君的前身是泰山女神,在民间被称作“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是百姓心目中的泰山主神,并被称作“泰山奶奶”、“泰山老母”。民众对泰山老母的候信仰与喜爱,是一种历史积淀下来的埋藏在人们心灵深层的对母亲的爱。多少年来,碧霞元君赢得了百姓的爱戴,至今仍高踞泰山之巅,接受着善男信 女的香火,召唤着去乡离国的游子。

好,让我们进到碧霞寺来。2500平方米的地方,建起了山门,正殿,配殿,3座神门,钟楼、鼓楼、香亭、万岁楼、千斤鼎、火池,还有照壁、歌舞楼、御碑亭……而且为御高山疾风,殿为铜瓦、碑为铜铸,金光闪闪,俨然天上宫阙。泰山碧霞祠的高度建筑技巧被认为是我国古代高山建设的典范,人舞到这里来进香并不感其小而觉其高大,神圣感油然而生。如今,泰山碧霞祠建筑群中独具一格的神品。

出碧霞祠东神门北折沿盘道再上,可见一堵石壁巍然屹立,石壁上石刻遍布,洋洋大观,人称“大观峰”。大观峰西侧,几年所有的石上也都有古人的手笔,这一带可谓是露天的书法艺术博物馆。

沿大观峰西侧盘道而上,至最高处,那些一路上看似走不完的石阶终于到了尽头,这里就是泰山的极顶--玉皇顶了。

玉皇庙建在极顶上,红墙碧瓦像是给泰山戴上了一顶桂冠。由山门进庙,最先看到的是院中央的“极顶石”。极顶石卧在一圈石栏中,高不盈米,表面粗糙,如果在别处,将是一块最普通不地的石头了。但是在这里,它的旁边有碑恭恭的写着:“泰山极顶1545米”。根据地质学分析,就是它,在3000万年前从海槽中率先拱起,它根植于1万米的地壳深处;就是它,有着数百平方公里的基座,整座大山在托举着它,使它高耸云天,以至玉皇庙中的玉皇大帝简直就成了它的守护神。

朋友们,一天的行程已经结束。希望你们能再度到泰山来。谢谢大家!

推荐泰山游览心得体会实用六

在我们山东,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济南府人全,泰安山神全”。这句话是说啊,济南是个大都会,各方人才汇集城中,是个见识人的地方;而泰山自古以来就是神仙居住的场所,各路神仙都会有一席之地!今天我们要拜访的是一位在众神仙中的地位如同佛教的观音、沿海的妈祖一样受到尊崇的女神,民间称之为“泰山老母”、“泰山奶奶”的泰山碧霞元君。

今天我们就要去去参观一下碧霞元君工作的地方!

相传啊,早在汉朝时期,泰山神祠东岳大帝神像前就有一对金童玉女,到了五代时期,大殿坍塌,金童不知去向,玉女确掉到了泰山顶上的玉女池中。宋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封禅泰山时,到玉女池洗手,忽然看到有一石人浮出水面,宋真宗惊喜不已,以为是玉女的出现是泰山封禅吉祥之征兆!于是下令大臣建祠供奉。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起名为“昭真祠”,金代称“昭真观”,明代洪武年间重修,万历年间改为碧霞宫。清初顺治、康熙、雍正年间都曾重修,到乾隆年间已初具规模称为碧霞祠。

现在我们大家所处的位置是碧霞祠的南院,您会发现这里有三座大门。分别朝向东西南,分别是东神门、西神门和南神门。我们大家会看到在南神门的上方有一个类似于戏台的地方。它就是当年在清顺治年间所建造。是香客为了答谢圣母的赐福,演戏给圣母看的戏台。看古人想的多周到,让老奶奶工作繁忙之余也能放松休闲一下,这叫劳逸结合。透过南神门往下望去,这里是纸火升腾!这就是金藏库的位置,古人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专门的腾出这么一块地来供香客使用。可见古人的煞费苦心。

好了,我们大家回头继续前行。前面就是山门了,山门共有五间,为单檐歇山式殿门。是前后院建筑群的中界。山门内供奉着四尊神像,分别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道教为了提高本教在群众中的威望,特将他们拉来作守门护道的神将。让人感觉就像佛教里面哼哈二将角色差不多。

进入山门就是碧霞祠的主体院落了。首先我们看到两座御碑亭分列东西两旁,顶盖都是黄色的琉璃瓦,东亭内有乾隆六年“重建泰山神庙碑”,西亭内是乾隆皇帝的登泰山诗韵碑。再往前看则是两座明代的铜制巨碑,左边一座是万历43年(1615年)所立的“泰山天仙玉阙”碑,记述了当年仿武当山建造金阙的经过;右边一座是天启五年(1625年)所立的泰山灵应宫碑,记载了碧霞祠的历史。两碑都高达五米,与大殿、配殿的铜顶、铁顶交相映衬,气势非凡。在这里有时你会经常看到有人在这里磨碰御碑,口里还念念有词。可能有人会不解,其实啊,碧霞元君还是一位保健医生,能预防疾病。不少人都用硬币或石块磨碰碑御碑,口里还不停的念叨“御碑磨,御碑碰,摸碰御碑不得病”然后用磨碰御碑的手摸摸头啊、摸__啊、摸摸腰啊什么的,据说摸哪哪好!看人家泰山老奶奶这大夫当的,多办实事啊!就收你5块钱挂号费,其于啥都没有!

穿过明代的万岁楼和千斤顶再饶过香亭,我们终于到达了整个碧霞祠的主体建筑。整个大殿正殿五间、重檐八角,九脊歇山式顶,我们会看到殿顶覆盖着瓦片、鸱吻、和瘠兽以及浮雕,它们均为铜筑。做工精美,具有很高的价值。尤其是殿顶的360条瓦垄,恰好象征中国旧历365天,就是所谓的“周天之数”。能在气候变化无常的高山之颠,营造出这么宏伟的“空中楼阁”,反映了我国古代精湛的建筑技艺,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勇敢和智慧!

在大殿内的上方悬挂着康熙皇帝所御书的“福绥海宇”匾额以及乾隆皇帝所赐的“赞化东皇”四个大字!碧霞元君她老人家就是在这里给百姓排优解难的。

说起碧霞元君,我们对她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她名扬四海的声誉,陌生的是她的来历与出身。关于她的来历民间有很多说法;有人说他是玉皇大帝的女儿;有人说她是大善人石守道的女儿;还有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等等……至今说法不一。民间流传最广的还是她是一户泰安普通农家的孩子,从小善良聪慧,受到仙人指点后进山修行,最后在泰山成仙。在道家里面,男士得道成仙称为真人,女士得道成仙称为元君,因当时出道之时元君身穿碧衣红裙,所以被称为碧霞元君!

其实碧霞元君没有什么不得了的法术和超级的武器!但为什么还会受到这么多人的尊崇呢!?道经记载,元君乃是应九气而生,受玉皇帝之命,“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明朝万历年间,孝定皇太后曾经亲自到泰山修炼,极力宣扬碧霞元君的灵验。有了最高统治者的加盟,使元君信仰的影响再更广范围内迅速扩展。各地百姓纷至沓来,“贫者求富,疾着求安,耕者求岁,贾者求息,祈生者求年,未子着求嗣”。大约从那时起,每年上泰山的香客多达120万到200万人次,时常呈现出万人朝山的景象!也是从那时起,这位女神享受了数百年兴盛不衰的香火,甚至超过了原来的泰山之神——东岳大帝。以至于明朝末年著名作家张岱登泰山至碧霞宫,不禁感叹:“元君像不及三尺,而香火之胜,为四顾大部洲所无”。

随着人们对碧霞元君的崇拜,后来还出现了和妇女生育有关的娘娘神,而且各位娘娘的神通越来越大,分工越来越明细,送子的、催生的、哺乳的,治斑疹的等真可谓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再碧霞祠内也是如此。大家看,东配殿就是眼光殿,供奉的是眼光奶奶,她能治眼疾,是一位光明的使者!西配殿是送生殿,供奉的是送生娘娘的铜像,她保佑人怀孕生子的。据说她们姐妹,在老年妇女中特别有威望,这正是许多年纪很大的老年妇女执着上山的原因。看来老奶奶的神威是来自于她那种对民生疾苦的同情,来自于她的平民意识,来自于她的仁爱之心,真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大家可能会发现,要在这泰山之颠巴掌大的地方想建一处和元君身份想配的祠庙,还真不是一见容易的事!但我们的祖先他们做到了,碧霞祠高超的建筑技巧被认为是我国古代高山建筑群的典范,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