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崇德专题心得体会和方法(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7:00:49 页码:8
2023年崇德专题心得体会和方法(精选8篇)
2023-11-20 17:00:49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对所经历和获得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是提升自己的关键。写心得体会时,要注意细节的描写和感情的抒发,让读者能够产生共鸣和思考。这些心得体会范文包含了各个领域的实践经验与感悟,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崇德专题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一

道德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崇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文明和繁荣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们国家在推动全民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全面提升了人民的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而在崇尚德行、弘扬美德的道路上,《崇德专题》的阅读和学习无疑将为我们提供更深层次的指引和启迪。

第二段:崇德令人信服。

《崇德专题》选取的故事和案例让我感受到了伟大的力量和道德的魅力。从文化名人、志愿者、军人到普通的老百姓,从亲情、友情到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都反映出了中国传统崇德尚义的文化基因,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第三段:学习崇德技能。

崇德不仅仅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实践。要把崇德融入到生活工作中,需要不断地学习崇德技能。《崇德专题》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和详实的讲解,深入阐述了什么是崇德,以及怎样崇德。例如,守规矩、尊重师长、自觉遵守法律等等,这些都是崇尚德行的体现和实践,这些技能的掌握,决定着一个人的品质和行为。

第四段:崇德遇见困难。

崇尚德行、走向人生高峰,但在这条路上,我们总是会遭遇到很多的挑战和困难。这时,我们要有坚定的信仰和卓越的追求,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掌控自己的行为,从而不断探索自己未知的能力,勇敢跨越生命的每一步。

第五段:崇德路上的不断前行。

崇德一生,不懈追求。这是养成意识和行为的不断坚持,也是不断学习和思考的过程。在《崇德专题》的阅读过程中,我一次次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反思自身的言行,更重要的是不断汲取力量,努力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崇德永远是我们生活里面最重要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在人生路上彼此相伴,一路踏实前行。

崇德专题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二

学史崇德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通过学习历史来崇尚道德。在学史崇德的第三个专题中,我收获了很多。在这个专题中,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孝道传统、优秀文化人的故事,以及一些历史事件中的道德选择。这些学习让我深入理解了什么是崇德,以及为什么我们应该学习历史。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身在道德方面的不足,并且下定决心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切体会到了学史崇德的重要性。

首先,在学习中国古代的孝道传统中,我了解到孝道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通过了解孝道的发展历程,我了解到孝道不仅仅是尊敬父母,更是一种道德准则,是我们作为子女应该坚守的原则。我通过了解孔子的故事,明白了何为“孝有三返,言不顺父则反之,得罪君则返诸父之政,有过则反诸父之宜。”这些孝道传统的学习让我意识到,我们要将孝道作为行动准则,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中。

其次,在学习优秀文化人的故事中,我深受启发。在历史人物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些优秀文化人的高尚道德风范,比如欧阳修、文天祥等。他们不仅仅是才学出众,更是有着崇高的品德。他们为了道义而忍辱负重,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通过这些故事,我认识到伟人的崇高品德是他们为人处世的基础。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品德激发了我对道德的追求,并且让我明白了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才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第三,在学习历史事件中的道德选择时,我感到了历史的哲理与人生的哲理相互辉映。对于历史事件中的道德选择,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当事人的情感出发,而应该从整体的角度去思考和衡量。比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情感纠葛和贾府家族的荣辱兴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道德困境。在历史事件中,人们的道德选择往往会影响到自身和他人的命运。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在道德选择中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且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第四,在学习过程中,我意识到自身在道德方面的不足,并且下定决心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通过学习,我看到了自己在某些情况下缺乏坚定的道德立场,以及在某些道德选择上存在的盲点和错误。这让我深感自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我也认识到提高道德修养需要长期的努力和不断的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把道德内化为自己的信仰和行为准则。

最后,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切体会到了学史崇德的重要性。学史能够让我们了解历史的发展,学习优秀文化人的崇德风范,了解历史事件中的道德选择。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能够明确道德的标准,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行为中。只有通过学史崇德,我们才能够有力地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

综上所述,学史崇德第三专题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的孝道传统、优秀文化人的故事,以及历史事件中的道德选择,我明白了什么是崇德以及为什么我们应该学习历史。通过这次学习,我也逐渐认识到了自身在道德方面的不足,并且下定决心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通过学史崇德,我们能够明确道德的标准,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为社会和家庭带来正能量。学史崇德,是我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

崇德专题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三

学史崇德是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历史观和道德观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习《学史崇德》课程的过程中,我参加了第三专题的学习,对于这一专题的学习,我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收获。通过学习海量历史文献中的崇德事例,我深刻认识到崇德的重要性并体会到崇德的力量。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疑惑,但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互助,我最终得到了解答。回顾这段学习经历,我深感收获良多。

第一段:学史崇德的重要性。

学习第三专题的过程中,我初步-了解到崇德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历史文献中的崇德事例,我认识到崇德对于个人、社会ja的意义。崇德不仅是一个人做好事情的表现,更是一个人人之间的互助和共建的力量。历史中的崇德事例,如岳飞为了国家抵抗敌人而牺牲,刘备为了保护百姓而宽恕关羽之妻等,都展现了崇德的巨大力量。

第二段:崇德的渗透与实践。

通过学习第三专题,我深刻体会到崇德的渗透和实践。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强调崇德,儒家思想中的“仁者爱人、制己治人”,佛教思想中的“菩萨为众生渡劫”,道教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都体现了崇德的含义。而实践方面,我们又可以从身边的事例中看到崇德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如母亲从不辞辛劳地去照顾家人,老师为了我们的成绩付出了许多等。这些个人的崇德实践,让我意识到崇德不仅是历史中的事情,更是现实中每个人应该努力追求的品质。

第三段:崇德对历史人物的影响。

通过学习第三专题,我也认识到崇德对于历史人物的重要影响。伟大的历史人物往往都是具备崇德品质的,他们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着世人。如杨秀清抛妻弃子、入川抗战;邓稼先默默研究新材料,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等,他们的崇德品质使他们的事迹被后人广泛传颂,并激励着后人追求崇德。

第四段:学习中的困惑与疑惑。

虽然学习第三专题让我对崇德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但在学习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疑惑。有时,我会怀疑自己能否做到像书中的英雄那样崇德。我也会迷茫于现实生活中崇德的实践方式。然而,通过和同学们的讨论和老师的指导,我渐渐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第五段:学习中的收获与展望。

通过学习第三专题,我在崇德方面收获良多。我不仅对崇德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懂得了崇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也意识到崇德不能只停留在文字纸上,更要通过自己的行动实践出来。我会继续秉持崇德的理念,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崇德,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学习第三专题,我对崇德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更明白了崇德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以崇德为准则,用实际行动来追求崇德,我们的社会必将更加和谐与进步。

崇德专题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四

近日,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学史崇德第三专题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我深感历史的渊源和德行的重要。这次学习,让我更加明白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怀念历史、崇尚德行,努力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下面将就这次学习的体会和感悟,结合生活和实践,做一番探讨和阐述。

首先,学史崇德是建立在深刻认识历史的基础上的。历史是人类活动的记录,是宝贵的财富。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历代先贤的事迹和经验,从而具备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历史的长河中,有那么多英勇献身的先辈们在前行,有那么多为社会进步而付出的革命烈士们坚守信念,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应该是我们学习和传承的榜样。只有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现状和责任,才能获得启迪和感悟,进而更加坚定从事具有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工作。

其次,学史崇德应该将德行作为基础。历史教会我们很多道德规范,从古至今,伟人和圣贤通过自己的一生诠释着什么是正直、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勇敢。这种以君子之道,教化后世的伟大精神世代延续,我们应该将其看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指南针。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做到守信用、诚实守信,在劳动中要讲究积极进取、吃苦耐劳,在学习中要培养谦虚、勤奋的习惯。只有在德行的基础上,我们才会成为更好的人,更有价值的人。

再次,学史崇德旨在让人回归最初的幸福感和荣誉感。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很难找到内心的平衡和满足。而学史崇德正是要引导我们回归内心最初的幸福感和荣誉感。探讨先贤的事迹,我们会明白幸福感和荣誉感来自于为他人付出,来自于为正义事业而奋斗。而荣誉感和幸福感又会促使我们更加勇敢地行动,不计回报地为他人奉献,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成就。

此外,学史崇德也离不开具体实践。学历史、崇德行要回到现实中去实践。正如古人云:“实践出真知。”只有将学到的知识和道德告诉实际行动中,我们才能更好地改善自身,提升自己的修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珍惜每一次为他人服务的机会,用真诚和善良倾听和帮助别人。在学习方面,我们要心怀谦虚和奋进的态度,做到勤学苦练、不断进步。只有通过具体实践,我们才能将学到的东西变为我们自己的财富,并真正意义上领悟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总之,学史崇德第三专题学习活动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历史,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了历史的渊源和德行的重要。在现代社会,我们应当怀念历史、崇尚德行,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时代新青年。在实际行动中贯彻崇德追求,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走出这次学习,我会更加积极努力地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己更高层次的人生价值。

崇德专题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五

学好党史当行“三路”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史学习是一门“必修课”,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紧紧围绕“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不断从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学好党史,不忘“筚路蓝缕”的来时路。“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伟大开端到民族新生,从春天的故事到新时代华章,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党史连着光荣的过去,通向辉煌的未来。党史是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和发展史,只有深入学习党史,才能感受百年荣光,更深地爱党。党史是党员干部最好的教材,是党员干部成长的“营养剂”,只有深入学习党史,才能传承百年辉煌,踏实走好走稳走远“当下路”。党史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瑰宝,是先辈们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立国、兴国、强国智慧,只有深入学习党史,才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续写新的百年华章。

学好党史,走好“薪火相传”的脚下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要深入学习贯穿党史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学习党史中“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不怕艰难险恶”的长征精神,“改变作风、提高素质”的延安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补足精神之“钙”;在党史学习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筑牢信仰之“基”;感悟“人民万岁”“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在对党史的深入学习中,走好“薪火相传”的脚下路。

学好党史,坚定“乘风破浪”的未来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要将党史学习作为终身课题,一贯到底。厚植爱党爱国情怀,真正把“四个意识”融于血脉,把“四个自信”植于心田,把“两个维护”践于行动。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作为最鲜活内容,用好《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教材,依托本单位支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载体,俯下身来听、静下心来学、沉下气来悟。把学习党史和总结经验、对照现实、谋划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在“十四五”新征程中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未来仍需风雨兼程。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不忘“来时路”,走好“脚下路”,坚定“未来路”,在学习党史中坚定信仰信念、践行初心使命,以无我无畏的精神境界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就是一部在伟大斗争中粹炼革命精神、构筑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习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集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构成和深刻内涵,要求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赓续精神血脉。因此,我们要通过学习党史,从中接受精神洗礼,强化道德自律,传承红色基因,切实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下面,结合学习思考,汇报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坚定信念以“明”德,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与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无数共产党员坚定的信仰、忠诚的品格,这也是最核心的道德操守。对于我们来讲,一要在守护信仰中坚定方向。信仰追求决定道德价值观的取舍,信仰的坚守程度不同,结局也大不一样。我们党的13名“一大”代表中,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毛泽东、董必武,有为革命理想英勇献身的何叔衡、邓恩铭、陈潭秋、王尽美,也有误入歧途的刘仁静、包惠僧,还有投敌叛党的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因此,坚定信仰才能守住修身做人的正确方向,而信念缺失、信仰动摇,就有可能走上歪路甚至绝路。二是在铸牢魂魄中强基固本。更加坚决地强化对党的理性认同、情感认同和实践认同,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三是在感悟传统中提升境界。习总书记讲:“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从“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的毛泽东到“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无不体现了我们党忧国忧民、为国为民的“大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又提出“三严三实”要求,把立身做人、为官做事、修身养性这些传统美德,与我们的时代精神和核心价值相融合,体现了传统与时代、传承与发展的高度统一,为我们加强道德建设昭示了方向,树立了标尺。作为党员干部,应当自觉修大爱、立大德,做优良传统的传承者,道德高地的坚守者。

二、强化践行以“育”德,锤炼坚强过硬的党性修养。

“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必须加强党性修养,才能把对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认识和情感,转化为行为习惯。一是要强化宗旨意识。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我们要通过学习党史,深刻体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远意蕴,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永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色。二是要强化细节约束。坚持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绝不能认为小事无损大碍、小节无关紧要,最终如“温水煮青蛙”无法自拔。要谨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时时反躬自省、处处谨言慎行,在“防微小之恶,做有为之事”中炼就“金刚不坏之身”。三是要力求善作善成。毛泽东曾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崇德修身一时一事易,一生一世难;有人监督易,无人监督难,必须要有恒心、有毅力,始终一以贯之。要特别注意把住“第一次”,第一次把住了就是关口,把不住就是缺口;第一道防线突破了,就往往会兵败如山倒。要守住“每一次”,把每一次都当作第一次,这样才能敬终如始,善始善终。

三、严格约束以“律”德,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意识。

“有德者必先畏法,违法者必先无德”,加强道德修养必须德法并举。一是增强法纪观念。全面适应依法治国和正风肃纪的大势,不断强化法治信仰和法治精神,牢固确立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特别要树立“执行制度最安全、严守纪律最幸福、维护法令最自由”的观念,不触法纪红线,守住做人底线。二是严肃组织生活。在前年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深入思想交锋,触及灵魂深处,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普遍得到净化。今年也要抓住学史学习教育契机,持续强化党员意识和组织观念,自觉接受思想改造,除去思想杂质,进一步坚强党性、升华灵魂、净化道德。三是加强执纪问责。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反“四风”改作风,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问题,反映了大势所趋、体现了民心所向。作为各级组织,一定会顺势而为、趁势而上,使铁规发力、禁令生威。对于我们个人,要主动适应这种风清气正的新常态,更加敬畏组织、敬畏纪律,更加珍惜名节、珍惜岗位,更加严格地遵章守纪、自觉批驳和远离各种不良现象。

四、律已修身以“立”德,树立干净廉洁的良好形象积极向革命先辈、英模人物学习,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自觉接受纪律的约束和组织群众的监督,任何时候都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一是要端正价值追求。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思想阵地,纯正道德操守,构筑坚实壁垒,真正构建起内心的精神家园,掌握规矩尺度,树立敬畏之心,分清能与不能界线。二是要校正人生座标。摆正不平心态,珍惜组织培养,珍视工作机会,珍重家庭亲情,珍爱我们自己。三是要抵制外在诱惑。把好“三圈”:对待“娱乐圈”,不以缤纷世界遮望眼,不以个人欲望迷其心,不以各种诱惑乱其行;对待“交往圈”,不明之人不交,不妥之话不说,不白之地不去;对待“生活圈”,不义之财不取,不劳之物不获,不法之事不做,就像俗话说的“眼是黑的,心是红的;眼红了,心就变黑了”,真正做到站得直、行得正、做得好。

把准学习党史的“四个维度”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学好党史、以史鉴今,更好地从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前行力量,必须把准学习党史的四个维度。近日,习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清晰明确地指出了党史应该“怎么学”,明确目标、指明方向、催人奋进。只有把准学习党史的这四个维度,才能用如磐初心凝聚磅礴伟力,在接续奋斗中奋勇向前。学史明理,在悟真理中加强理论武装。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学习党史,要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既看成败,又鉴得失,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既总结过去,又指引未来。要强化理论武装,把党史学习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从中认识先进属性、高尚理想、崇高追求、纯洁品质,感悟初心使命,恪守为民情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学史增信,在强自信中坚定前行方向。走得再远,走到再辉煌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只有不忘来时路,既知从哪里来,又知到哪里去,才能深刻理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才能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系列成就,才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学习党史,要从中深挖理论支撑、细悟精神支柱,深刻认识到对党忠诚的重大意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立场,坚持运用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的历史思维,把握历史的主体和主线、主流和本职,全面客观看待历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让自身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而筑牢思想根基,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学史崇德,在讲传承中赓续红色血脉。崇德,有加强党性修养之意。百年风雨中,正是无数革命烈士、先进模范、英雄人物率先垂范、无私无畏、不怕牺牲,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从不怕牺牲的迎难而上到百折不回的愈挫愈勇再到与人民群众共进退的无怨无悔,他们身上的伟大精神构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学习党史,就是要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通过对党史的系统学习,重温历史背后的道理逻辑、重温前辈楷模的精神密码,向历史学经验、向人物学精神,把初心融入血脉当中、把使命主动扛在肩头。学史力行,在重实践中实现知行合一。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再扎实的党史理论学习,再优质的党史学习成果,只有学以致用、落于实践,才能实现知行合一,推动工作。要跳出历史知兴替、跳出理论悟思想、跳出框架谋思路,透过事件寻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寻着问题找答案,立足实际、灵活运用好的历史经验。尤其是风险挑战面前、两难抉择面前、重大难关面前,更要时刻保持思想清醒,做足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在闯“娄山关”、过“腊子口”、啃“硬骨头”中汲取智慧力量,开拓眼界、增长才干,提升服务水平、斗争本领,更好地办实事、解民忧。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就是一部在伟大斗争中粹炼革命精神、构筑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习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集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构成和深刻内涵,要求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赓续精神血脉。因此,我们要通过学习党史,从中接受精神洗礼,强化道德自律,传承红色基因,切实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下面,结合学习思考,汇报几点认识和体会。

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与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无数共产党员坚定的信仰、忠诚的品格,这也是最核心的道德操守。对于我们来讲,一要在守护信仰中坚定方向。信仰追求决定道德价值观的取舍,信仰的坚守程度不同,结局也大不一样。我们党的13名“一大”代表中,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毛泽东、董必武,有为革命理想英勇献身的何叔衡、邓恩铭、陈潭秋、王尽美,也有误入歧途的刘仁静、包惠僧,还有投敌叛党的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因此,坚定信仰才能守住修身做人的正确方向,而信念缺失、信仰动摇,就有可能走上歪路甚至绝路。二是在铸牢魂魄中强基固本。更加坚决地强化对党的理性认同、情感认同和实践认同,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三是在感悟传统中提升境界。习总书记讲:“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从“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的毛泽东到“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无不体现了我们党忧国忧民、为国为民的“大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又提出“三严三实”要求,把立身做人、为官做事、修身养性这些传统美德,与我们的时代精神和核心价值相融合,体现了传统与时代、传承与发展的高度统一,为我们加强道德建设昭示了方向,树立了标尺。作为党员干部,应当自觉修大爱、立大德,做优良传统的传承者,道德高地的坚守者。

“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必须加强党性修养,才能把对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认识和情感,转化为行为习惯。一是要强化宗旨意识。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我们要通过学习党史,深刻体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远意蕴,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永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色。二是要强化细节约束。坚持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绝不能认为小事无损大碍、小节无关紧要,最终如“温水煮青蛙”无法自拔。要谨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时时反躬自省、处处谨言慎行,在“防微小之恶,做有为之事”中炼就“金刚不坏之身”。三是要力求善作善成。毛泽东曾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崇德修身一时一事易,一生一世难;有人监督易,无人监督难,必须要有恒心、有毅力,始终一以贯之。要特别注意把住“第一次”,第一次把住了就是关口,把不住就是缺口;第一道防线突破了,就往往会兵败如山倒。要守住“每一次”,把每一次都当作第一次,这样才能敬终如始,善始善终。

“有德者必先畏法,违法者必先无德”,加强道德修养必须德法并举。一是增强法纪观念。全面适应依法治国和正风肃纪的大势,不断强化法治信仰和法治精神,牢固确立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特别要树立“执行制度最安全、严守纪律最幸福、维护法令最自由”的观念,不触法纪红线,守住做人底线。二是严肃组织生活。在前年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深入思想交锋,触及灵魂深处,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普遍得到净化。今年也要抓住学史学习教育契机,持续强化党员意识和组织观念,自觉接受思想改造,除去思想杂质,进一步坚强党性、升华灵魂、净化道德。三是加强执纪问责。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反“四风”改作风,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问题,反映了大势所趋、体现了民心所向。作为各级组织,一定会顺势而为、趁势而上,使铁规发力、禁令生威。对于我们个人,要主动适应这种风清气正的新常态,更加敬畏组织、敬畏纪律,更加珍惜名节、珍惜岗位,更加严格地遵章守纪、自觉批驳和远离各种不良现象。

积极向革命先辈、英模人物学习,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自觉接受纪律的约束和组织群众的监督,任何时候都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一是要端正价值追求。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思想阵地,纯正道德操守,构筑坚实壁垒,真正构建起内心的精神家园,掌握规矩尺度,树立敬畏之心,分清能与不能界线。二是要校正人生座标。摆正不平心态,珍惜组织培养,珍视工作机会,珍重家庭亲情,珍爱我们自己。三是要抵制外在诱惑。把好“三圈”:对待“娱乐圈”,不以缤纷世界遮望眼,不以个人欲望迷其心,不以各种诱惑乱其行;对待“交往圈”,不明之人不交,不妥之话不说,不白之地不去;对待“生活圈”,不义之财不取,不劳之物不获,不法之事不做,就像俗话说的“眼是黑的,心是红的;眼红了,心就变黑了”,真正做到站得直、行得正、做得好。

崇德专题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六

在社会发展不断地迭代更新的今天,能够当众挺身而出,以“崇德”为基石,维护道义,践行社会责任的人逐渐变得稀少和特殊。对此,我们应当不断地发掘内心之力,全方位提升自己的“崇德”素养,争取成为一名遵循公德、职德、私德、学德的中国好青年。

第二段:崇德的内涵。

“崇德”,作为标准、准则和规范,是对行为规范的一种道德规范的体现。在当下,崇德已经从单一的礼仪道德提升到了更为广泛的道德层面,具有一定深度与网络。崇德中的“道”,强调了道义上的自觉自律,成为了现代社会新型公德的一种重要表现。

第三段:提升“崇德”素养的途径。

要成为一名崇德的好青年,就不能僵化地在生活和学习中停滞不前。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地自我提升,积极投入社区等公益活动,掌握一些简单的道德行为指南,从而提升自己的“崇德”素养。此外,更要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人生定力,因此,以志愿者活动、劳动等途径,体验事业和亲情,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获得人生的丰富,进而提高自身的崇德素养。

第四段:实践“崇德”的价值。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基本的道德要求是,必须具有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感。而且,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都应该具有崇德的向心力和内在动力,才能时刻保持清醒、坚定和前行的力量。作为一名好青年,虽然很难完全避免低级趣味的干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多次的自我想象和教育、不断地努力,最终变得真正守身增德,成为道德和品德建设的先锋。

第五段:总结。

“崇德专题”的学习,将我们的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到了更高的精神层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证明了自己,也促进了同龄人以及社区其他个体的崇德素养。带头崇德,就是向着祖国和人民,向着世界5G时代,要建立更为完备和精益的道德体系,依然需要我们做出贡献。从自我养成到社会发展指导,每个人都有义务,也都可以为之付出努力。保持一份清醒、坚定和向前的动力,我们就能践行“崇德”的首要责任和使命。

崇德专题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七

通过党史学习教育第三次专题学习,读原著,悟原理,真心学,用真情,结合实际工作,我们到陈康白陈列室参观,学习朱端绶红色伉俪的先进事迹,以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对“学史崇德”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升华。如何做一个品德高尚,幸福的人有几点体会。

一、存三心。

存三心是存孝心,平等心,责任心。孝心是做人的根本,平等心是做社会人的基本,责任心是做成人的要求。

一是存孝心。毛泽东《为人民服务》、刘少奇《论******员的修养》、陈云《怎样做一个******员》等原著,其理论在于其科学性、普遍性、民族性、时代性、历史性。从心理学角度看,孝心就是人们情感上的一种需求。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为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列宁也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作为政治,我们有其政治信仰、政治阶级、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情感,政治背景,我们选择中国******、选择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因为我们除了理性认同外,还有太多的情感倾诉,情感寄托、情感需要与它息息相关。作为人,孝敬在心行上的落实和体现就是:用心感受,关怀成就。孝心就是爱心,感恩心!一位老将军说到,我们始终做到知父母养育之恩以孝敬相报,知组织培养之恩以忠诚相报,知领导提携之恩以敬重相报,知同事帮助之恩以友善相报,知家庭扶助之恩以责任相报。

二是存平等心。我们与群众沟通,如果没有平等心,会听到真话吗我们处理敏感问题,如果没有平等心,能公平公正吗其实,我们都是人,都是******人,只是有年龄大小,职务高低,职责分工不同而已,因此在人的角度来说,我们是平等的。存平等心,《弟子规》中第二讲是“出则悌”。“出”的意思是指出了家门,进入社会、国家的意识;梯:是指兄弟的关系,就是在社会上与人相处、要能够像在家一样顺从长上,善事兄长,爱护弟妹。比如“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他的意思就是对待自己的叔叔、伯伯和他人的父辈时,就应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堂兄、表兄和他人的兄长时,也应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第五讲是“泛爱众”。“泛爱”的意思就是博爱,就是与朋友在一起相处,要将平等、博爱。这是指交友。爱人者,人恒爱之。比如:“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他的意思就是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相互关心,爱护和尊敬,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所以,做人要有平等心。

三是存责任心。责任心是孝心、爱心,上进心的综合体现。古人讲:“天生一人,必有一人之责”。为人子女有尽赡养父母之责,为人父母有养育子女之责,为国家之人有尽忠之责。我们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干部,尽好之责就是要正确对待岗位分工,热爱本职工作,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因为乡村振兴是一个体系工程,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支撑,各方面的工作完成,因此岗位有分工,贡献无区分;每一个人职务和之责不同,但是每个人的工作都很重要,只有每一个人都热爱本职工作,钻研本职工作,完成本职工作,这样工作才不止于在自己手里受阻,出问题;把每一件工作都干好,干出标准,干出效益就会有成就,自己成长就会自在其中。

二、尽三忠。

尽三忠是指:忠诚于党,忠诚使命,忠诚同事。忠诚于党是人性之德,人心之德。忠诚使命是职业道德,忠诚同事是为人之德。

一是忠诚于党。看一个干部政治素质高不高,主要看是否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是否坚决维护党***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否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积极贯彻落实党***重大决策部署,是否忠诚干净担当。对党忠诚是******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对党忠诚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必须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与党同心同德。忠诚于党就是要忠诚与各级党组织,说真话,道实情;就是老实、踏实、务实。

二是忠诚使命。做为一名乡镇基层工作者,岗位虽小,但责任重大,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乡村振兴使命在肩。作为******人,我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把群众高兴不高兴,群众答应不答应,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乡村建设的根本出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发点和落脚点。忠诚使命,这就是我们的职业道德。做一个不能为老百姓谋发展,谋幸福,就是我们的失职,就是我们的失德。裕谋书记多次讲到关注每个民事,民声,我们不能为他们做惊天动地胡事,就是挡风遮雨也是体现我们******人的品质。岗位有大小,职务有高低,但是只要有工作,就是有责任,有使命,只有忠诚使命,我们才能不辱使命。

三是忠诚同事。同事是我们一起工作的伙伴,是一个团队的兄弟姐妹。忠诚同事,就是忠诚于上级,真诚于下级。在同事之间的关系不光是工作关系,更有个人感情,彼此应充满尊重,诚信、友善、公平、正义、包容、良知等人性关怀。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交心才能交命。同流等于合流,合心等于交心,交心等于合作。

三、戒四害。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自己一定要是一位身心和谐之人,那么如何做到身心和谐,就要戒四害。

一是贪。贪是指贪心。人的欲望是穷的,如果不戒除贪心,人人会变的自私,贪婪。西方人讲自由,自由如果达到了没有道德的底线,就是灾难。我们常讲:做多大官是个大,有多少钱是算有钱人活着,重要的是心存善念,多言善语,多施善行,做一个有德行的人。人心不足,蛇吞象;人无德行,不知羞耻,自由何益富贵何益享乐何益年轻何益人不知道羞耻,即使出了名,又有什么好处呢,做了官又有什么好处呢,很时尚,很美貌又有什么价值呢所以人们常讲知足者常乐。

二是嗔。嗔恨,妒忌。妒忌是人不健康的一种心理。有些人经常和有钱人比财富,和进步快的比职务,和条件好的比成就,越比越自卑,越比越难过。有些人还妒才忌能,天天发牢骚,但进步快的不比付出,不比成绩。没有真心祝贺战友进步而是说人家坏话或造谣。这种妒忌心理的人身心是不和谐的,德行也不会好不到那里去。

三是痴。痴乃愚痴,不理性,就是常讲的这个人钻牛角尖。一个人如果心志不高,眼界不宽,视野不开阔,不能科学制定的奋斗目标,苦苦的追求自己所谓的成功,知其不可而为之,活的很痛苦,日子很难熬。其实,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做人只有老实,做事只要踏实,问心无愧,尽心尽力而为。

四是慢,傲慢。人不能没有傲骨,但不能有傲气。人没有傲骨就没有自豪感,没有自信心。人如果傲慢就会失去朋友,失去他人帮助,就会失去人生活着的意义。傲慢是人生成长的绊脚石,是人际关系的上吊绳。

学史崇德在于实践,否则永远是知识,而不是能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现在最缺乏的是积极有益的行动。我们要心存善念、多言善语、多施善行:多一点主动、少一点等待;多一点节约、少一点污染;多一点微笑、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漠然;多一点理智、少一点情绪;多一点付出,少一点索取;多一点包容、少一点计较;多一点和谐、少一点纷争。用行动来改善,用行动来证明,用行动来感动,用行动来唤醒,做一个有道德幸福的人。

崇德专题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八

崇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一种思想品质、人生观念和生活方式。崇德作为一种社会风气和价值追求,不仅有助于个人精神修养、道德素质提高,更是社会和人类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近期举行的“崇德专题”活动中,我深受启发,不仅深入了解了“崇德”的内涵,更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角色和使命,更加坚定了自己秉持崇德理念的信念。

第二段:了解“崇德”的内涵。

在“崇德专题”活动中,我们深入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维结构、追求“合乎道德”的价值观念、崇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以及贯穿其内涵之中的“仁、义、礼、智、信”的五位一体的品德观念。这些思想理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和社会进程,并现今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得到实践和应用。

第三段:重视秉持崇德理念的重要性。

在学习崇德的过程中,我意识到,秉持崇德理念,才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与我们身处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相联系。只有将崇德理念贯穿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才能更好地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社会。

第四段:践行崇德,做好自己的本分。

当我们了解并秉持崇德理念,就可以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个秉持崇德理念的人,会更加重视工作质量、更加注重工作秩序,并会切实保护公司的利益,创造更多的价值。此外,我们会更加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坚持做正确的事情,让自己和周围的人感到温暖和欣慰。

第五段:结语。

在“崇德专题”活动中,我们了解了崇德这一文化精髓,并达到了自身素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我们更好地学会了如何去实践和践行崇德的理念。我深刻感受到,在现今复杂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崇德理念依然需要我们遵循,也需要我们向周围的人推广和传播。因此,我们需要用行动来实现崇德理念,用自己的努力和实践去提升自己和美好社会的建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