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心得体会变电工实用 变电所岗位培训心得体会(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7 21:15:07 页码:7
心得体会变电工实用 变电所岗位培训心得体会(2篇)
2023-01-07 21:15:07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推荐心得体会变电工实用一

井下人员必须时刻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保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观念,任何生产环节不得马虎,心存侥幸,在思想意识必须高度重视。职工学校把此次应知应会培训的第一堂课定为安全形势教育课,校长孔骋亲自主讲。他分别从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各类频发事故的汇总分析和构建社会、企业、家庭的安全文化氛围并结合我矿安全生产的特点等方面深刻剖析和诠释了安全生产的内涵,井下员工思想上又一次深受洗礼。应知应会就是要全面了解井下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井下员工本职岗位的安全生产知识,只有了解才能有效避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职工学校以次为契机,继续普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负责讲授的郑树茂老师,业务精、工作踏实勤勉,授课灵活多样,语言生动风趣,贴近工人兄弟,易于接受,深受学员的喜欢。

“ 一通三防”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内容,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若“一通三防”工作做好了,就能极大地扼制煤矿特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职工学校历来十分重视“一通三防”的培训,并把它做为此次复训的切入点,继续巩固、加深、提高,目的是要达到人人都是通风员,人人都员三防员,把不安全因素消灭于萌芽状态。辛宏老师是职工学校一位通风三防的技术尖子,他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就通风的设备设施、重要性意义、风速风量配给、防瓦斯、防煤尘,防火做了深刻的阐述,尽可能地把井下复杂工作面形象生动展现在课堂上,与大家一起讨论研究。工人们系统地了解井下一通三防的知识,在工作实践中真真切切得到“实惠”。

此次应知应会培训最亮丽的一点就是实验室的直观演示。工人们走进今年新建成的实验室,分别观摩了瓦斯爆炸直观演示、风电闭锁演示、安全避灾演示和通风系统演示。这些实验设备再现了井下瓦斯爆炸、风电闭锁、通风系统、安全避灾的场面,工人们对井下各种系统的工作运行,灾害发生有了鲜明的认识,对于提高工人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帮助甚大。职工学校张富荣老师负责的实验课,讲解专业精辟,演示直观有效。特别是瓦斯爆炸的威力和避灾路线的选择对井下员工的心灵震撼颇深。

经过学习,受培训的每位井下员工全部通过考试,成绩合格。培训班结业时,职工学校组织学员撰写了个人学习体会。为确保培训的质量,做到培训一个会一个,会一个就没有一例违章行为。职工学校为每位参加培训的井下员工建立了跟踪调查表,经职工学校下基层摸排调查,受培训的井下员工全部没有违章行为,达到了培训预期效果,为我矿的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应知应会安全培训为井下一、二线及生产辅助单位的主要工种专业,分通风类、机电类、地质类、运输类、工掘类,共举办12期,539人参加,学习形式为半脱产,时间30天,培训合格率为100%,跟踪调查反馈显示违章率为0%。此次应知应会培训,职工学校负责授课的每位老师翻阅了大量的参考资料,精心备课写教案,课堂教学扎实有效。工人们则真正走进课堂,认真聆听,仔细做笔记,课下多次留步主动与职工学校的老师交流探讨,学习氛围很浓。另外,培训班学习其间张存富矿长亲临职工学校检查指导工作并提出了建议。

推荐心得体会变电工实用二

对青少年开展富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为他们以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公民打下坚实基础,是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课题。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社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这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带来新的挑战。我们如何应对新的形势迎接挑战,有效的开展中学生的德育工作?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不得不深思的问题。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领悟的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的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的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讲粗话,要讲文明、讲礼貌,要求学生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绝对不做。

“言传不如身教”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给学生看有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这一点我就深有体会,在我任教的班级中,同学们以前不注意教室的清洁,经常在教室里面乱扔纸屑、果皮,特别爱讲粗话,虽然班主任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很小。一次上课,我走进教室看到教室里扔了很多纸屑,就默默的把纸屑捡起来,同学们都感到很惊讶,纷纷捡起身边的纸屑放到抽屉里头。捡完纸屑以后,说了一句话:“看,我们的教室多么整洁,我们也觉得很舒服,没有老师的批评,心情也好,如果我们每一个都自觉保持教室的整洁,每一天都有好的环境,好的心情不是很好吗?”从此以后,教室总是保持得很整洁。因此我们教师要强化自身修养,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二、开展形式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设广阔平台

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是为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外对学生实施多种影响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时效性的有效途径,课外活动多以集体的方式进行,是学生自愿参加。因此,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开拓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

此外,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情感。组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珍惜生命”的宣传活动,这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和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

三、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及时发现出现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及时引导

教师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他,当他偏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引导他走入正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做一个细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的集体活动,用“因材施教”的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约束、看管为积极自我激励、自我管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例如,有几位同学的时间观念较差,纪律散漫,上课迟到,我就及时找他们来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自己的引导方式方法,以免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不是直截了当的指出他们的不是,而是给他们讲一些关于时间观念、纪律的故事,给他们讲珍惜时间、遵守纪律的重要性,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改正过来。通过个别谈话,这几位同学都很快转变了过来,再也不迟到,再也不捣蛋,对待人也文明礼貌了。因此,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只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充分了解学生,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密切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

家庭是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广泛、深远而持久的;老师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的纽带,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老师要主动向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介绍学生在校内的表现,介绍学校教育的计划和对学生的要求,向他们宣传教育的意义以及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教育经验,共同探索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提高思想教育的可实施性。在取得家长的联系,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首先要尊重家长,抱着和家长共同研究、探索的态度,其次是向家长反映的是真实情况,而不是告状,所以语气要委婉,方法得当,既反映缺点又反映优点,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起到促进的作用。教育是长期的,持久的,因此,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应是长期的,持久的。

总之,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的合格人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