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考察教育心得体会报告(实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20:54:59 页码:12
2023年考察教育心得体会报告(实用14篇)
2023-11-21 20:54:59    小编:ZTFB

写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加深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写心得体会时,要注意言简意赅,避免冗长的叙述,凸显重点。请看下文是一些收集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考察教育心得体会报告篇一

应澳中文化教育交流中心和昆士兰开放大学的邀请,由省电大副校长梁赵清、襄樊电大校长苏兵民和仙桃电大校长马德芳组成的湖北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考察团于1999年8月5日至21日对澳大利亚的远程开放教育进行了考察。

此次考察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世界经济发展对现代教育的需求及国际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了解澳大利亚大专层次教育的教育体制、教学模式、动作方式,同时也探讨与澳洲有关院校合作办学的意向与方式。

为了达到考察目的,代表团一行三人采取参观、座谈、收集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行后访问了悉尼肯德学院、南悉尼理工学院、新南威尔士开放学院、理德克姆技术学院和昆士兰开放大学。所到之处,受到各院校诚恳而热情的接待。肯德学院院长瑞博士、南悉尼理工学院国际部主任迪克先生、新南威尔士开放学院副院戴维先生、理德克姆技术学院教务长戴薇迪女士、昆士兰开放大学国际部经理艾博思先生向我们介绍了澳大利亚的教育体制、澳洲开放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并陪同我们参观了各自学校的教育教学机构和教学设施。南悉尼理工学院院长福林·翰博士、新南威尔士开放学院院长哈密顿先生、昆士兰开放大学校长罗德·亚瑟博士分别同我们就开放教育领域的合作问题进行了会谈。代表团最后同南悉尼理工学院和新南威尔士开放学院签订了三方合作办学意向书,并同昆士兰开放大学就联合办学的广阔前景达成了共识。襄樊电大校长苏兵民、仙桃电大校长马德芳还分别就本地区可能与澳洲开展的合作同有关院校进行了探讨。

在访问过程中,我们还结识了澳洲华人社会的一批知名人士,他们是:澳中文化教育交流中心董事长、澳洲中国电大校友联谊会会长、英联邦太平绅士蒋帆博士、澳洲工程院院士彭公炳先生、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驻澳大利亚代表高鹏飞先生、澳洲国际翻译局高级专业翻译官员洪丕柱先生。蒋帆博士对我们的访问给予了大力运行和积极帮助。

澳洲的教育分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两大部分,高等教育又分为技术与继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两部分。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又称为taef,相当于我国的职业技术学院)是澳洲大专层次教育的主体,培养专科层次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普通大学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的理论性科研人才。澳洲没有象我国这种独立设置的普通专科学校。澳洲的大专教育就是taef教育,即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澳洲的中小学和普通大学由教育部管理,taef由劳动就业与劳资协调部管理。

澳洲青少年接12年强制性基础教育后,大多数都要先后接受高等教育。其中70%进入taef,30%进入普通大学。也有部分青少年接受十年基础教育后,进入taef读taef高中部的初级证书(相当于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

taef的学制分为一年、二年、三年、四年四种,一年制颁发taef证书,二年制颁发taef高级证书,三年制颁发taef文凭,四年制颁发taef高级文凭。taef同时单独举办或企业联办各种类型的短期培训和继续教育,取得taff证书、文凭或高级文凭的学生,可继续到普通大学学习,其在taff学习的学分计入普通大学学分。

澳洲全国由政府兴办的高等学校有16所普通大学和36所taff,这36所taff分由各州的中心taff管理,州属各区(地方政府)一般有一所taef,地区taef一般又设若干分院。我们访问的南悉尼理工学院就是新南威尔士州悉尼南区的一所taef,理德克姆技术学院则是南悉尼理工学院的五所分院之一。

澳洲taef是能过对学员实施职前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职后培训(继续教育),帮助他们掌握最新的知识与技术,重点培养他们就用这些知识与技术的能力,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taef的教育工作者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全力培养高级科研型人才,这个国家将会没有前途,因此,他们把学用结合,确保实效,尽可能缩小学与用的差距,作为办学的最基本要求。

为达到这一基本要求,taef把教材开发和教学方法的设计放在重要位置。我们访问的五所学院,凡是没有上课的教师,均是在编教材,而且是以学科组的形式在编教材,编出的教材要经过专门的设计组根据教育学、心理学和实际应用原理进行教法设计后,再由学校印刷厂制版付印,成为学校的教材。在那里没有统编教材之类的说法。有些教学模块还是针对几个学生甚至某个学生设计的。这些教学模块的最基本的特点是针对学生已有的基础,鼓励其富有创造性地学习自己所选课程的最新知识与技术。taef的每个教学模块最长使用年限是五年,投入使用了五年的教学模块必须淘汰。因此,他们必须不断开发教学模块以保证其教学内容的领先地位。为了保证教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taef聘任的教师必须有五年以上的本专业实践工作经验,因此,taef的教学人员,不但有经验的教育家,还是有多年专业实践的专业人员。

taef对学生学习质量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对很多课程的成绩评定只有及格和不及格两种。据向我们介绍情况的工作人员说,在实际技术应用的考试中,99分也不能算及格。如航空技术、财务报表等,该掌握的知识可能会引起全面的错误。正因这种严格的质量要求,南悉尼理工学院和昆士兰开放大学均获得as/nz/is09001—9004国际质量认证。

澳洲taef虽是由政府兴办,其经费来源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其管理人员被列入政府公务员系列,但taef的运作方式已完全产生化,教育产业已成为澳洲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了适应教育产业化的要求,taef的教学及管理体系做到了精干、高效、专业化。学校一般分四大块进行运行,他们称为四大组。第一组是市场开发营销组,负责国内、国际的市场调查,开发国内外教育培训市场,了解培训需求及行业发展趋势,进行行情分析,认识学用差距,提供咨询服务,进行信息反馈和生源组织。他们将学生称为“顾客”,将与之合作的机构和服务对象称为“客户”,体现了其强烈的市场意识。第二组是学科组,学科组的人员被称为学校的生产人员,负责向客户提供品种繁多、品质优良、经济效益卓着的教育培训产品和服务,针对不同的客户进行课程设计、教材开发、教学方法设计,组织实施教学与实践训练。第三组是高科组,负责教学、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实验室和实验中心的管理与运作。吸收世界先进技术,以最先进的教育和管理技术,为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第四组是支援组,他们负责人事管理与考核,财务管理与经费组织,校产物资及教辅设施管理,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运作提供支持与援助。正是这四个部分的有机配合,保证了taef教育的优质高效。

澳洲各州所设的若干所taef中(如新南威尔士州的11所taef、昆士兰诈的16所taef),有一所是专门从事远程开放教育,并为其他taef、其他普通高校乃至有关中学的远程教育提供技术支持的,该taef被称为该州的开放学院或大学,如新南威尔士开放学院,昆士兰开放大学分别为新南威尔士州和昆士兰州的开放教育专设院校。政府的开放教育投资,重点投在这所学校。开放教育院校具有一般taef的基本特征,但大多没有校内学生,而是运用卫星电视系统、网上教学系统、双向电视教学系统、电话教学咨询系统、教学包发送邮寄系统和电脑网络管理系统,让学生在最方便的地方以最快捷的方式获取教学信息。要支持这些系统的运行并掌握管理好学生的学习,taef的教学工作实行全电脑管理并实现全国联网,每名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工作台上都配有电话和电话,各课程组都配有复印机与传真机。这些现代化的教学系统与设备,保证了学生从咨询报名到考试发证,均可以准确无误地远距离进行,这就使澳洲的远距离教育实行了真正意义的全开放,这种全开放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招生全开放。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随时进行咨询并选择确定自己要学的课程后,即可报名、缴费、注册。学校每一个工作日都可接受学生报名注册。第二是教学全开放。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在任何地点学习自己注册的课程。第三是考试全开放。学生学完规定的内容,完成了规定的作业后,可么选择任何工作日参加考试,试卷由电脑生成,试卷的传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第四是发证全开放,学生完成了规定的学分,即可领取证书,证书编码进入全国教育证书电脑管理系统和国家人才库。昆士兰开放大学认为,这四个全开放是他们的首创,他们是灵便传援教育这一领域富有生气的领袖,因此他们引以为荣。

澳洲其他taef和普通大学也开展远程教育,但他们都需要开放大学提供技术支持,所以各州的开放大学与其他院校均有合作关系。此次我省电大原准备与南悉尼理工学院签订合作办学意向书,后来变成了与南悉尼理工学院及新南威尔士开放学院三方合作办学意向书。到昆士兰后,我们就仅与昆士兰开放大学进行了合作办学谈判。

由于澳洲政府已把教育作为一项世界性的产业来开发,澳洲taef以其技术先进性、经济实用性和效益快速性的优势,利用全球性的技术和本校良好的知识产权,以灵活便捷的方式积极开拓世界市场,竞相占领国际教育市场,以使自己成为世界级的学府,从而嫌取教育利润。因此,他们都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伙伴,开拓国际教育项目。我们访问的几所院校,均已在新、马、泰、港、台、韩、日、印度、印尼、菲济等国建立了教学点,或由其在校本部培训学员。在我国,昆士兰开放大学已在上海、南京、河北、广西建了联合办学点。上海电大已在昆士兰开放大学建立了分校,江苏金陵职业大学学习两年后再到昆士兰学习一年,毕业发两校的文凭,江苏省政府对此给予了积极的支持,我们在昆士兰访问时,尚有几十名江苏学生正在那里学习。

澳洲大学与我国合作办学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国内招生,赴澳洲学习,这是资金成本最贵的一种。二是国内招生,国内学习一段时间,澳洲学习一段时间,如南京的金陵职大学生。三是国内招生,国内学习,澳方提供教材资料和部分教师。如上海电大与澳洲在国内合办的教学班。四是国内招生,澳方提供教材资料,并负责培训中方教师,中方教师回国再教学生,此种方式既获取了澳方的教育资料,又培养了自己的队伍,较为经济。五是澳方为中方培训师资,进行技术交流。六是为中方新建职业教育学院,提供咨询建议和管理帮助,为已有的职业教育学院开发课程,制定教学计划和提供taef学院专利课程、教学课件和教育技术。七是为中方各类企事业单位提供各种类型的短期培训和建立长期合作培训的伙伴关系。八是帮助中方院校获取澳洲着名大学的教育资源和争取国际援助。

此次考察虽然时间较短,但我们确实学到了不少新东西,开扩了眼界,拓宽了思路。代表团一行三人中,有的曾到德国考察过职业教育,有的曾到美国考察过综合教育,但这次赴澳考察,我们看到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与开放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看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综合运用而产生的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看到了技术与继续教育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大趋势,看到了真正意义的开放教育。看到了经过强化训练,掌握了高新技术与专业知识的专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及其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考察,我们进一步体会到第三次全教会提出的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深远意义,深刻认识到我国的高等专科教育要积极从重理论向重实践转轨,从普通专科教育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转轨。澳洲taef独立自主开发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认真设计教学方法,保证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学与用紧密结合的作法,是其受到社会欢迎和广泛重视的重要原因。

通过考察,我们感到,加大教育投入,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实现教育资源的相对集中,优化配置,规模经营,是使教育产业化和推动教育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走向市场、走向世界并最后取得丰厚回报的重要方式。教育投入除了政府投入外,还要广泛争取社会投入,发展校企合作,企业和社会集团对教育的投入,除了经济形式之外,还应有技术形式和其他形式。

通过考察,我们对开放教育的含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国现有的开放教育,其管理体制,仍然是计划经济的模式,其办学方式,仍然半封闭式的。要实行真正意义的全开放,澳洲开放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模式。我国的经济要对外开放,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必须进一步向社会各个阶层全开放,教育形式的开放可以促进教育思想的开放,教育思想的开放将促进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地进一步对外开放。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和开放教育需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育技术队伍和教育管理人员,新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更应站在现代教育的高起点,要加大教育教学及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要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技术和管理经济,与国外院校合作办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这不仅能引进外国的教育资源,而且能促进我们积极学习外国的办学经验,拓宽我们的办学思路,使我们大专层次的教育,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考察教育心得体会报告篇二

“教育考察”是指有关部门在考察管理幼儿园、中小学、大学等教育机构时进行的一种综合性考察方式,是考察教育机构办学情况、教育质量水平、师资力量及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这种考察方式让我们更真实地了解教育的现状,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参加了多次教育考察,从中得到了很多收获和体会。

教育考察是我们解决当前教育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现在,中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丰富了教育内容和形式,也提高了教育人员的素质,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教育考察能够帮助我们全面了解教育机构、师资力量和教学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教育发展,提高教育品质。

我参加的教育考察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小学的考察。在这个学校,我看到了一支敬业而有爱心的教育团队,他们为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着想,注重课程与活动的结合。我还看到了学校注重开展体育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多元化课程的探索和实践。此外,学校设施齐全,环境舒适,整个校园充满了活力和笑声。

教育考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首先,教育应是全面发展的,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其次,教育应是多元的,要为学生提供全面多样的课程和活动。最后,教育应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关爱和尊重,自信和快乐地成长。

第五段:总结。

教育考察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了教育的存在和意义,也让我们深入地思考了如何办好教育。教育考察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态度和信念。只有我们充满对教育的热爱和对教育人员的尊重,才能真正推动教育的发展,让学生在其中得到全面而有价值的成长。

考察教育心得体会报告篇三

近日,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赴陕西进行了一次教育考察,对陕西省教育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了解。这次考察不仅拓宽了我们的眼界,增长了见识,也为我们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以下即为本人的考察报告心得体会。

首先,陕西省教育系统的整体发展水平令人称赞。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陕西省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加,师资队伍建设日益完善,教育设施不断改善,教育质量明显提升。我们考察了多所学校,无论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都能看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特别是在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虽然相对有限,但教育质量丝毫不减。可以说,陕西省的教育工作者们在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其次,我对陕西省关于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印象深刻。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非机械地灌输知识。这是陕西省教育系统一直倡导的理念。在我们的考察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学校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方法。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各种活动和课程设计,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这种实际的教育方式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使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

同时,陕西省的教育工作者们还非常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参观了一所农村学校,学校在操场上设立了跑步道,学生每天都要进行一定时间的跑步锻炼。在其他学校,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体育课和健康教育的实施情况。这种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我们应该意识到,身心健康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只有身体健康了,学生才能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各种挑战。

陕西省的教育工作者们还十分注重教育和家庭的紧密联系。无论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学校都积极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业和成长。学校开设了家长学校,定期邀请家长来学校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并提供一些教育辅导。这种学校与家庭的互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问题,也使学校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最后,我认为陕西教育发展的成功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育队伍。陕西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和职业地位。在我们考察期间,我们与一些教师代表交流,他们从教育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他们专业的素养和对学生的关爱深深感动了我。可以说,正是有了这样一支优秀的教育队伍,才使陕西省的教育发展得以快速而健康的进行。

总结起来,陕西省的教育考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收获。在对陕西省教育发展的深入了解后,我们不禁感叹:当今中国的教育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我们仍需继续努力,学习先进的经验,改进我们的教育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不断蓬勃发展。

考察教育心得体会报告篇四

教育考察是指对学生在课堂内、社会实践中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检验的一种方式,教育考察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发展。近年来,我有幸参加了多次教育考察,深感教育考察对于学生的成长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我个人的思考和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我将分享我对教育考察的一些观察和体会。

教育考察不仅是对学生课堂学习表现的评价,更是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审视和提升。参加教育考察的学生需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并且能够通过考察的形式,体现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制定个人成长的方向。同时,教育考察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机会。因此,教育考察的结果不仅是学生个人发展的关键,也决定了一个社会的未来。

教育考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教师可以通过教育考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更好的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提升。但是,对于教师来说,教育考察仅仅是评价教学效果的手段,更重要的是教育的责任和理念,只有扎实的教学能力,真诚的教育情怀,才能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卓越的素质、实用的技能和务实的精神。

教育考察自然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对教育考察结果的虚假性,考生为了取得好成绩,可能采用欺骗的方式,虚假填报,考试作弊等方法。其次,教育考察的科目和内容也存在偏颇,注重课业成绩和标准化考核,却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最后,教育考察仅仅注重学科知识的考核,并未真正做到弘扬人文精神,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第五段:教育考察的改进与提升。

针对教育考察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探讨如何改进教育考察,提升其作用。首先,教育考察应该真正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应地也要适应发展潮流,注重对非常规能力和素质的考察,更加人性化、多元化、智能化和个性化地考查学生。其次,教育考察必须在保障公正的前提下,对虚假报告和作弊行为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同时,重视教育环境的营造,依法管理和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教育考察的质量和水平。

结论:

教育考察是全社会对于教育事业的参与和监督,是一种推动教育进步的重要手段。在推进教育考察的同时,我们需要认识教育考察的局限性和问题,不断完善考察的方法和机制,注重教育的自我纠错和自我提高,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可靠的评价标准。同时,我们也应该把教育考察视为一种教育机会,注重学生的内在需求和个性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

考察教育心得体会报告篇五

作为一名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参加了一次关于陕西教育的考察活动。这次考察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陕西教育的特点和亮点,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教育之路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划。以下是我对陕西教育考察的总结和感悟。

第一段:陕西教育的背景与特点。

陕西是中国教育资源丰富的地方之一,拥有众多世界著名的学府和学科。陕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种底蕴对当地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古代的师徒制度在陕西仍然有一定的传承,这也使得陕西教育有着独特的氛围和特色。另外,陕西也在注重教育改革和创新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拥有一批有实力、有影响力的创新型学校和教育机构。

第二段:陕西教育的亮点与优势。

在考察中,我们了解到陕西教育的亮点与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陕西教育注重研究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在学习中更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陕西教育强调对历史文化传承和教育意义的认识,通过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让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底蕴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再者,陕西教育注重素质教育的根本,希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注重人文关怀,强调道德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成长的全面发展。

第三段:考察中学到的教育方法和经验。

在考察中,我们参观了陕西的一些中小学,了解到了一些本土的教育方法和经验。陕西教育非常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并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他们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能力。此外,陕西教育也非常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向社会输出自己的价值。

第四段:对于自身教育之路的启示。

这次考察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终身学习者。作为一名即将从大学毕业的学生,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应该不断学习陕西教育的先进经验与理念,注重培养自己的教育思维和专业能力,为将来的教育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段:展望陕西教育的未来与对教育的思考。

陕西教育在不断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仍然存在一些挑战,但我相信在改革创新的推动下,陕西教育一定能够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而对于整个教育行业而言,陕西教育的经验与亮点也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关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教育改革和创新,不断探索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模式和理念。

通过这次陕西教育的考察,我对教育的认识得到了深化,对自己的教育之路也更加明确了方向。我将积极拥抱改革创新,努力成为一名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工作者,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做出自己的贡献。

考察教育心得体会报告篇六

考察教育是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经过考察教育,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客观地了解学生的优缺点,制定更符合实际需要的教学方案。在此,我将分享自己在考察教育中的体会和思考。

第二段:理论基础。

考察教育,需要依托一定的理论基础。其中,个体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生态系统理论以及社会文化理论等都对考察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只有理性运用这些理论,才能达到更准确的考察效果。

第三段:工具和方法。

考察教育必须依赖科学的工具和方法。包括各种测试工具、问卷调查、观察记录、案例分析和交谈访谈等。在使用这些工具和方法的过程中,需要真正了解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而不是简单的表面考察。

第四段:体会和思考。

从我的角度出发,我认为考察教育的效果取决于操作人员的态度和方法。我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积极地进行考察教育和研究,同时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思考方式,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要。我发现这样做可以使我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

第五段:结语。

考察教育是一项长期且充满挑战的任务。只有认真对待、积极实践,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在此,我建议各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积极运用考察教育,持续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行为方式,以助力学生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考察教育心得体会报告篇七

教育考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一种方式,也是了解学生学习成果和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我国教育制度中,考试一直是衡量学生成绩和能力的基础,而教育考察则从更多的方面来考察学生,如品德、思维等方面,因此更能体现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潜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考察的重要性,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体验和感悟。

第二段:学业成绩不是全部。

学校的教育考察过程中,学业成绩自然是重要的一环,但不是唯一的标准。除了考试,学校还会通过观察课堂表现、学习报告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我明白了只要努力学习,即使成绩不优秀,仍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展示自己,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并且,教育考察并不是为了追求完美,而是为了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潜力的最大化。

第三段:沟通和合作的重要性。

在教育考察的过程中,个人能力的展现也需要考虑到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例如小组合作实验、口语演讲等环节,需要考虑与组员的合作和协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大有裨益。通过这样的活动,我认识到团队合作不仅能够让整个组织更高效地完成任务,还能让每个人在工作中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特长,使得每个人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第四段: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考察的重点不仅是学生的成绩,更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思维能力和品德情况等方面。在不断的实践中,我发现只有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在教育考察的多个环节中,不仅可以发现自己不足的方面,也可以通过评价意见的反馈更好地自我完善和提高。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价值所在,通过实践、反思、调适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第五段:总结。

通过教育考察,我深入认识到了学习成绩不能代表一切的道理,同时也明确了沟通合作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重要性,能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并顺利适应社会生活。因此,正确的看待教育考察和参与这一过程,对于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

考察教育心得体会报告篇八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考察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里,我将就我的教育考察心得进行一些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段:考察前的准备。

在考察前,我做了很多的准备。首先,我对考察地点的相关情况做了详细的调查,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教育体制,学校规划以及教师配备情况等等。其次,我针对考察的内容熟练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做好了各项材料的备份,以备不时之需。

第二段:考察中的感悟。

在考察期间,通过和当地教师及学生的交流,我深刻感受到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对于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与此同时,我发现了教育不同地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人才培养、教育质量、教育方式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第三段:面对问题的思考。

在考察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在学习上的缺乏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困难等等。面对这个问题,我也思考了一些解决办法,比如让学生学习更有意义,让他们与他们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鼓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同时也要加强教师的职业培训,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考察不仅仅是为了了解教育体制的情况,它更是一种作为教师的反哺。对于我来说,这次考察让我更加了解到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对于教育的重要性,无论是家庭,社区还是整个社会,都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教育考察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当地教育情况,更可以启示我们更好地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因此,对于教育领域,我们更应该关注基层教师的培养和支持,同时也要加强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提升整个教育体系的效率和质量。

结语。

通过这次教育考察,我对教育更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同时也为我们未来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将更加努力,为实现教育的公平、优质和可持续发展而不懈奋斗。

考察教育心得体会报告篇九

近日,我作为学校代表参加了陕西省教育考察活动,并撰写了一份关于陕西教育的考察报告。通过此次考察,我对陕西的教育事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在报告中总结出的几个重要体会。

第一段:陕西教育建设的成绩和亮点。

首先,陕西教育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陕西,教育资源的分配相对均衡,城乡教育的发展差距逐渐减小。此外,陕西的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普通高中的升学率不断攀升,大学录取率也在逐年增加。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教育部门的精心规划。

其次,陕西的教育改革方向明确,教育内容和方法也有了新的突破。陕西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通过推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体育教育等多元化教育模式,陕西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一点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第二段:陕西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然而,陕西的教育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是城乡教育发展差距依然存在。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城镇地区教育资源依然相对丰富,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短缺。这导致了城乡学生之间的教育差距较大,特别是在高质量教育资源方面。此外,学校的招生机制和升学竞争激烈也是一个问题。某些学校的升学成绩成为评价学校的唯一标准,这导致了学生的过度培训和竞争压力过大。

第三段:陕西教育发展的前景和建议。

从考察中,我对陕西的教育发展充满信心。陕西政府和教育部门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陕西的教育将会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我建议陕西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乡村教师的专业水平,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同时,城市学校应该放弃纯粹以升学率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培养。

第四段:对自身教育工作的启示。

通过此次考察,我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陕西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不断学习陕西的教育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段:总结。

综上所述,陕西的教育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然而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通过此次考察,我对陕西教育事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自身的教育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我相信,只要我们在陕西的教育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持续努力,就能够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考察教育心得体会报告篇十

近年来,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离不开教育这一基石。而考察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升温,已经成为一种传统教育方式之外的另类方式。本文将分享我在考察教育中的心得体会,从中思考如何让教育更加有效。

第二段:学习方式上的探究。

在传统教育中,同学们基本上都是被动接受知识。而在考察教育中,同学们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实地考察,主动、深度地参与到教育中。例如我曾经参与过一个田野考察活动,当时我们需要配合农村居民对农作物放春水的时间进行观察。这样的体验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知识,并且打破了传统课堂的限制,实现了知识与生活的无缝结合。

第三段:实践能力的提升。

考察教育的优势在于能够帮助同学们提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不仅仅是一种加分项,更是一种必备的能力。考察教育不局限于校内,有时甚至涉及社会实践,这样的经验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例如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志愿者活动,整个活动需要我们团队协作完成,包括筹备,发布活动信息等等,这样的经验让我对于团队协作更有信心。

第四段:知识体系的拓展。

在传统教育里,同学们每天都会接受大量的课程内容,但是却难以将它们联系起来,建立知识体系。考察教育就有机会将知识点联系起来,进而恰当地建立一个具有系统性的知识体系。例如我曾经参加过一次博物馆考察活动,里面的文物、历史都被联系在了一起,让我更好地了解了历史文化。

第五段:结语。

总而言之,考察教育在今天的教育环境下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可以让同学们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实践能力,建立知识体系,甚至还可以助力个人的成长。因此,我们应该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来帮助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成为未来中坚力量。

考察教育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一

广、深、珠教育考察报告20xx年11月1日至8日,有幸参加了广、深、珠教育考察,这是“十五”期间首期小学校长的培训的具体学习内容之一,在这一周的时间里,先后参观考察了广州天河区石牌小学、珠海香洲第二小学、深圳螺岭小学等三所学校,“零距离”地了解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教育改革发展的动态。令我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管理上的差距,此次考察活动,学到东西很多,重要的是要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式与自身学校的实际相结合,提升自己学校的办学品味。

纵观这三所学校,都有着先进的办学理念,如石牌小学提出“以人为本、发展为本、创新为本”的管理思想和“人格健全、体魄强健、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的培养目标;香洲第二小学创建英语特色中的“敢问、善谈、能演、爱唱、会玩”的思想,德育工作中的“环境育人、活动育人、常规育人”的思路;深圳螺岭小学“在创造中获得自我发展”的办学理念。

这些先进的教育观念体现了前瞻性和科学性。可以说,以上学校的崛起首先得益于校长崭新的办学观念。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正因为这些学校的校长很好的实践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才真正找准了学校管理的切入点,从而实现了从经验型、业务型向思想型、研究型的根本转变。尤其是珠海香洲第二小学的吕校长在这一方面表现了更为突出。他提出,21世纪的教师要准备跨越四道门坎:一是双语教学,即非外语类学科要用外语教学,既用母语又要穿插外语对话,这是应对21世纪和国际接轨的一项重要举措,以培养更多的国际人才;二是学会运用现化信息技术,不仅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而且学会用现化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知识;三是人文素质,要求教师必须有相当厚的人文底蕴,有人格魅力;四是有较高的师德修养。他的观念表现了很强的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很值得我们深思。

正如香洲第二小学校长吕校长所说:“学校的提升和发展靠科研,同时必须以科研为先导,人人要有科研意识。校长必须把科研思路贯穿于教学管理之中,要有一个大的课题来整合小课题,使之网络化,从而带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整体迈上新的平台。”在参观考察中,我们也深切感受到了几所学校浓厚的科研氛围,如螺岭的课题:“学科教学中创造活动的研究”,石牌小学的“三位一体的大教育网络构建研究”,香洲小学的“双语教学的研究”等,都给我们在教育改革方面以深刻的启迪。

从参观考察中我们发现,这几所学校之所以被学生喜爱,被教师满意,被家长称赞,被社会肯定,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首先,表层的物质文化投入很大,校舍、设施、环境建设都是高档次,高品味。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师的行为风尚,都是学习型的;学校制度层面文化建设很完善,特别是学校的精神文化,这是深层次的,学校的办学思想,教师的合作精神,良好的校风、学风,并且,学校都非常有自己的办学特色,要想在众多学校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也就是创出自己的特色。学校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坐标,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有了特色,就有了生命力。我们考察的学校都是特色鲜明,如石牌小学的“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香洲小学的英语和计算机教学特色,螺岭小学的双语教学,各种活动训练基地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应该怎么办?

先进的.办学观念是治校之本,而先进的办学观念的提出,必须建立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而且要符合各自学校的实际,必要时采用“拿来主义”,但更可以采用“改良主义”,可以触类旁通。我校注重对教育观念进行提炼升华,逐步确立探索三维教育,构建全方位、立体型、多层互动的教育新格局,促进了学生主动和谐全面发展。

首先校长必须时时以先进的教育观念指导全校工作,而且必须把先进的教育观念内化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素质教育不能仅停留在领导层面上,应该使上下成为一部和谐的机器,通过中枢系统指挥,“让每个齿轮都转动”。如何使每一位教师学会研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作为校长必须首先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一位干部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我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使全体干部教师都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中,投身于教育科研中,并不断地丰富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素养。

学校要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不断思考自己学校的优势是什么,薄弱环节在哪里,扬长避短,创造自己的特色文化,像广州石牌小学的三十余个专用教室和乒乓球训练基地,螺岭小学教师出国培训,就充分发挥了以上两种优势,他们的经费与学校对学生的收费都无关,我们考察了其他学校在开放办学方面,也是各有千秋,如各种实验班、特色班。因此,我认为我们在开放办学方面,思想应进一步解放,像沿海那样放开搞活,思路要开阔一些,不要把眼光禁锢在学校的小圈子里缩手缩脚,要善于借助八面来风,挖掘学校内外的各种潜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通过这次考察,进一步增强了危机感和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决心按照教育局的部署,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充实自我,密切联系学校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自己的治校方略,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思想型、研究型的校长,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的学校。

20xx年11月25日

考察教育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二

台州市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全市陆地面积9411平方千米,浅海面积8万平方千米,人口550.46万人。市区由椒江、黄岩、路桥3个区组成,辖临海、温岭2个县级市和玉环、天台、仙居、三门4个县。199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台州地区,设立地级台州市。台州是中国最主要的服装机械生产和出口基地,服装机械产值占全国行业总产值的35%、世界产值的7%左右,曲折缝机和裁剪机已占有世界市场约70%的份额。台州家电工业发达,是国内最大的制冷配件生产基地之一,所产制冷配件国内市场占有率逾40%,为国内外众多著名空调、冰箱生产企业配套;冷柜产销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同行前列,市场占有率达25%以上;空调器出口意大利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厨房系列和卫浴系列,在国内市场占有相当比重,压力锅、不粘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70%和50%左右。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州、宁波之间,下辖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和越城区,面积8256平方公里,人口433万,其中市区面积339平方公里,人口64万。绍兴历史悠久,名人荟萃,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的美誉,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南翼重点开发开放城市。绍兴是我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20xx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88.4亿元,人均超过3000美元。绍兴经济发展以民营为主,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95%左右,第二产业尤为发达,第二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在60%左右。绍兴专业市场遍布全市,全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场357家,20xx年成交额798亿元,其中年销售超亿元的有42家,超10亿元的有13家。中国轻纺城年成交额达246亿元,是我国最大的轻纺产品专业市场、亚洲最大的布匹集散中心。绍兴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文化底蕴深厚。绍兴以其秀丽山川哺育了众多的志士仁人。如春秋战国“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东汉哲学家王充,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政治家谢安,唐代诗人贺知章,南宋诗人陆游,元朝画家王冕、诗人杨维桢,明代哲学家王阳明、书画家徐渭,清朝画家陈洪绶、任伯年、史学家章学诚等,以及近现代的辛亥革命“三烈士”徐锡麟、秋瑾、陶成章,学界泰斗蔡元培,文化巨匠鲁迅,开国总理周恩来和范文澜、马寅初、竺可桢等。

深厚的文化底蕴、发达的经济水平和强烈的民营意识,孕育了台州、绍兴快速发展的民办教育。台州、绍兴民办教育起步早、发展快,走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前列。台州市到20xx年底,共有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1923个,其中幼儿园1729所,小学17所、初中23所、普通高中34所、职业中学34所、专修学院3所、成人培训学校83所;民办学校在学校生20.5万人,教职工总数1.5万人,校园占地面积5840亩,学校资产总值达36.3亿元,民间办学总投资达14.2亿元。初步形成了学历教育、文化助学、技能培训、艺术体育训练兼容并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齐头并进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民办教育体系,涌现了一批办学指导思想端正、办学质量较高、管理规范、环境优美的民办学校。绍兴市民办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办学形式多样,有民主党派或工商联等社会团体参与,有企业和个人投资或集资办学,有政府部门与企业或个人联合办学。民办教育成为绍兴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目前全市有学历教育民办学校31所(不含幼儿园和培训班),占地面积4000余亩,在学校生40000多人,教职工2500名,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学校有11所,优秀民办学校占浙江全省总数的16%。绍兴诸暨市民办教育发展最快,经教育部门批准的民办学校共有11所,其中幼儿园3所、普通中小学5所、职业学校3所,在学校生15170人,占全市在学校生总数的9.1%。1995年,海亮外国语学校顺利建成,1996年,天马实验学校和荣怀中学相继落成。这3所高起点、高规格的民办学校的兴起,成了诸暨民办教育发展里程碑上的亮点。

台州、绍兴民办学校起步早、起点高、投入大、质量好,呈现出如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投入主体多元化。台州、绍兴的民办学校投资者呈现多元化特点,有的是企业投资、有的是社会团体投资、有的是自然人投资,有的兼而有之,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是混合所有制投资。台州市椒江区的书生中学就是由椒江32个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之间,筹集股份资金1200万元创办的中国第一所教育股份制的民办学校。中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任法人代表、校长,区教育局副局长陶仙法兼任常务副校长。如今书生中学已发展成为资产规模逾亿元的书生教育集团,办有书生中学、书生小学和书生幼儿园、通巨幼儿园、成人教育中心、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等教育机构。台州市(东港)双语学校,是全国第一所混合所有制学校的民办学校,在2.5亿元的总投资中,当地民营企业的投资占80%,椒江区政府作为投资一方占20%的股份。此外,区政府每年根据招生数额的实际情况,向这所学校下拨150万元以内的学生公用经费,连续补助6年。绍兴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由该市天马房地产开发公司独家出资1.6亿创办,是一所从幼儿园到高中既相对独立又集中管理的完全学校。学校占地25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有90个教学班。绍兴越秀外国语职业学院则由绍兴新昌合成化工厂、民盟绍兴市委和绍兴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我们参观的学校中,只有台州市路桥区蓬街镇私立中学是个人投资办学。

(二)政策扶持具体化。从1991年颁布的《台州地区社会力量办学若干暂行办法》,到后来制定颁发的《关于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若干意见》,台州市对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也因此促成了台州民办教育在办学主体、办学体制、经费投入机制上都出现鲜明的多元多样的特征来。

民办教育在土地征用和建设配套等各项税费减免上享受与公办学校同样的优惠政策;在收费上,根据生均培养成本自行确定学费和住宿费标准。在本市缴纳所得税的企业用税后利润在本地投资办学的,与其投资额对应的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用于办学的,由同级财政全额予以补助。教师在公民办学校间可相互流动。各级各类公办学校的计划外招生,要在保证其同类民办学校完成当年招生计划的前提下进行。同时对办学成绩显著,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优秀(示范、重点)学校的教育机构,每年度分别按应使用教师数的2/3、1/2和1/3给予相当于公办教师平均基本工资数额的奖励。

对自建校舍举办学历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教育机构,在学校规范招生、规范办学的前提下,可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鼓励支持,在学校生超过1000人的,每年奖励5万元;在学校生超过1500人的,每年奖励10万元;在学校生超过20xx人的,每年奖励15万元。对自建校舍举办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机构,按每一个毕业生奖励5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对自建校舍举办中等职业教育在学校生规模超过600人,且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质量较好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当地政府按公办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不少于20%给予补助。绍兴市诸暨市还出台优惠政策,对民办学校招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收费标准与公办学校相同且单独编班,市财政拨付与公办学校相同标准的公用经费和人员经费;高中阶段按市教育局统一规划招收初中毕业生,在收费标准与公办学校相同的前提下,市财政拨付与公办学校相同标准的人员经费。

(三)教师流动规范化。台州、绍兴两市在民办学校教师管理上的做法基本相同,教师招聘和流动都统一纳入教育主管部门管理之下,人事关系放在教育局或人才交流中心。本市公办学校教师应聘到民办学校任教,保留公办教师身份不变;离开民办学校愿意回到公办学校的,教育行政部门应予以妥善安排。聘用外地优秀教师,经学校所在地主管部门批准,并且服务期在3年以上,男40周岁以下、女35周岁以下,可由学校主管部门重新建档,在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享受公办教师的同等待遇。另外教育行政部门还可以派出公办学校领导和教师到民办学校工作,以此来加强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民办学校教师基本没有后顾之忧,当地政府规定,不管是民办学校教师,还是在公办学校教师,20xx年前参加工作的,养老保险都视为已交,以后继续交纳养老保险可由现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办理退休手续。两市都规定,民办学校教师的流动必须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管理下进行,招聘新就业的师范院校毕业生也要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划,聘期不得低于3年。由于这些措施的保障,其民办学校教师队伍非常稳定,教师流动非常有序,从而保证了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内部管理科学化。台州、绍兴民办学校的管理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台州结合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创造出的新的办学模式——教育股份制,这个概念的具体内涵指:以入股集资取得社会资本的使用权,以持股份额分配股息(不可分红,积累用于办学再投入)和承担有限风险,以招聘校长实行科学管理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创新制度。这一模式采用股份制方式融资,分离了资产所有权和学校管理权。影响最大的是台州市椒江区“书生教育实业有限公司”,该教育实体是由台州市第三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等14个法人共同发起创办,除了14个法人股外,另外以3万元一股向社会公开筹集资金,到1998年10月共筹集资金4500万元,创办了书生中学。以书生教育实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台州教育股份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双法人的运作结构和公司制管理方法。其模式中管理系统由股东大会、监事会和董事会构成,操作系统则由公司和学校双法人构成。股份公司为资本运行机构,负责筹集、使用和经营资金,致力于为教育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按比例向股东支付股息;学校为教育运行机构,负责资本管理,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股份制中,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公司和学校各司其职,投资方、股份公司、学校职权分明,从而确保教育效益与资本效益双丰收。在学校内部管理上,各学校也都按照现代教育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实行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考核奖惩制,重视人本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使管理工作安全、高效、有序、规范。

建市以来,特别是20xx年以来,我市民办教育发展很快,学校数量、办学规模和办学档次都有很大提升,民办教育成为我市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市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对照浙江台州、绍兴两地的民办教育发展,我们明显存在着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注入不足、办学规模偏小、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市民办教育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要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关于民办教育的一系列扶持和奖励政策。《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七章对民办教育规定了9条扶持与奖励政策;20xx年市政府出台的《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事业的意见》中也规定了一系列的鼓励扶持政策;建市以来,各县区也相继出台了一些鼓励扶持政策措施。对这些已有政策措施,要进一步落实到位;有些条款笼统、不具体,或者仅仅是原则性的规定,要进一步具体化,给民办学校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要通过当地党委政府对民办学校在建校用地、贷款、基建规费、教师流动、专项奖励基金等方面制定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特别是要真正打通公办教师向民办学校流通的渠道。三要切实解决好教师的养老保险问题。教师在公办学校期间的养老保险要由原来渠道补交到位,或参照浙江的做法视为已交;同时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敦促和支持民办学校按规定办理教职工养老和医疗等社会保险,劳动保障部门要按事业单位性质给民办学校教师办理养老保险,从而彻底解决教职工的后顾之忧。

(二)提倡和鼓励大型企业、名牌学校创办民办学校。大型企业资金充足,影响力大,具有投资办学的优势,其税后利润在本地投资办学的,与投资额对应的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可由同级财政予以返还。名校带民校、名校创民校是进一步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发挥民办机制活力的有效手段。省、市重点中学、示范初中、省实验小学、省示范性幼儿园,结对带一所民办学校,定期派人到民办学校协助管理,派教师去授课,开展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促进民办学校的健康发展。名校利用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创办民校更是一条发展壮大宿迁教育事业的捷径。

(三)规范民办学校的教师流动。市政府出台的《宿迁市非公办教育机构教师队伍管理办法》,规定各类非公办教育机构聘用的教师,必须在上岗前携带教师资格证书、与原工作单位解除聘用关系的证明、身份证和新签聘用合同等材料到当地教育人才服务中心办理关手续;各级教育人才服务中心要举办教育人才市场,通过定期开展各类教育人才招聘活动,为非公办教育机构与教师之间的双向选择创造条件。这为民办学校教师的有序流动作出了政策规定。但目前从市到县区教育人才中心还没有成立到位,与人事部门的人才中心的关系还没有理顺,民办学校教师稳定性差,教师随意流动现象严重,影响了民办学校的健康发展。希望市县政府出面协调,尽早完善教育人才中心,使教师的流动正常而有序。

考察教育心得体会报告篇十三

在东北师大学习期间,学校多次组织我们到吉林省几所学校进行实地考察。4月7号参观了东北师大附中的教学设施,听取了附中校长关于学校管理和教育改革的情况报告。5月27号又参加了东北师大附中第二十一界教学“百花奖”的评选活动。5月31号又和附中全体语文老师座谈交流。5月26号参加了吉林省第二界语文教学新秀观摩课。5月29号到卡伦湖中学参加了吉林省创新教育研讨会。6月8号——15号又到长白山地区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这些考察,我认为吉林省的教育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总体教育水平很高。

全社会普遍重视教育。

吉林省的经济虽然不很发达,但教育却很发达,原因是吉林省有一个重视教育的大环境。从省政府领导到每一位普通公民,都非常重视教育。在吉林省教委副主任张茵的讲话中,可以看出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在来长春的火车上认识了一位河北老乡,她本打算调回保定,但为了孩子的学习,暂不回去。她说长春的文化氛围好,家长普遍重视教育,这种氛围对孩子的成长大有好处。由此可见,吉林省有一个重视教育的大环境。

依托东北师大等高校,获得了素质优良的师资。

吉林省依托了东北师大等高校的资源优势,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可能。东北师大每年向吉林省输送大批优秀的教师。这些教师活跃在教育第一线,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吉林省教育新秀大多是东北师大毕业,如:师大附中的王荣国等。

注重教育实践和教育科研相结合,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

在省教科院张翼新教授为代表的专家带动下,吉林省的教师注重教育实践和教育科研相结合,既要把课教好,又注重科学研究,真正做到了以科研为先导,以科研促教学,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赵谦翔老师的“东方时空”感悟课、李元昌老师的作文“点改法”都是在长期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宝贵经验。在这些专家型教师的带动下,一大批年轻教师也脱颖而出。他们积极投身到教育改革大潮之中,有胆识,有魄力,师大附中以大胆的提出了语文“民族化”的观点。他们这种不迷信古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值得称道。而刚刚踏出校门的年轻的教师,凭借着在学校学得的丰富知识和对现代教学技术的熟练使用,也是才华出露,闯出了一条适合自己风格的特色之路。王荣国的《“理想国”的毁灭》、刘斐的《审美训练》都是很好的范例。

学校硬件设施齐全,为教育发展创造了条件。

这些学校非常重视校园建设,下大力完善配套设施。师大附中拥有三座教学楼,还设立了校园网,可自己制作电视节目,还有闭路电视,微机房有三个。卡伦湖的游泳馆和田径场都是国内一流水平。这些给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条件。

通过实践考察,我深切的感到吉林教育的发达,再回过头反思自己学校的教育工作,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回去后,我一定要把吉林省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传达给其他老师,在教育改革方面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考察教育心得体会报告篇十四

20xx年9月22日至24日,市政协副主席率视察组深入到我市中心城区,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座谈、走访等方式对民办中小学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我市民办教育从1998年始至今,市中心区共有民办学校158所,中心城区有有证民办机构105所,其中幼儿园有45所,小学28所,中学9所,培训班23所,未办证的有35所。中心城区民办学校共有教师1295人,其中幼儿教师446人,小学教师492人,中学156人,培训班201人,中心城区民办学校现有的占地面积143008.15平方米,其中自有69051.8平方米,租用73956.35平方米;有校舍面积104906.14平方米,其中自有51133.14平方米,租用53793平方米,生均面积3.53平方米。在校生总数为29696人(含培训班人数),其中幼儿园10388人(含学前班),小学17621人,初中1408人,高中(含中职)279人。(以上中心城区数据不含县双水的数据)

(二)措施及成果

为了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自1998年以来,成立了管理机构和民办教育协会,外出考察学习外地民办教育的经验,制定了《市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加大了宣传力度,加强了教育执法建设,在营造民办教育宽松环境的同时,强化了对民办教育的规范性管理,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对办学宗旨不明确、办学行为不规范、管理混乱的学校实行关停转撤的办法。自1998年以来,共撤销了8所,取缔了6所,停办了2所。20xx年对9所办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学校进行了表彰奖励。这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市民办教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市中心城区适龄儿童入学难,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的问题。

1、相关部门对民办教育的认识不够。对民办教育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不足,很大程度上停留在诸如弥补政府投入不足、满足社会教育多样化等层面。对促进民办教育办学机制的创新、加速教育多元投入体制的形成、实现教育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重大作用认识不够。

2、市区两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民办教育相关的扶持力度不够。从《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的颁布到《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省、市、区都没有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目前,我市大多数民办学校面临资金、师资等难题。国家提出对民办教育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但我市对民办教育的鼓励、扶持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扶持力度参差不齐。民办教育在招生、师资流动、办学用地、业务用房、业务指导、教研活动等方面基本上没有享受到公办的待遇,公平竞争的环境尚未建立。民办学校只能收留无处就读的农民工子女,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民办教育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严重影响到社会弱势群体的身心健康。

3、市中心城区民办学校的用地困难。市中心城区由于注重商业用地规划,教育用地余留不够,民办学校没法取得办学用地。多数学校是租借私人空房来办学的,办学场地非常狭窄,致使办学规模小、办学环境达不到标准。由于用地困难,把部分想投入到教育事业的社会资金拒之门外。

4、市、区两级的管理有待理顺和加强。市中心城区的民办教育,有市级审批的,有钟山区审批的,存在多头管理现象,管理部门没有专门管理科室,民办教育协会的工作才开始起步,视察中发现无证办学校的现象仍然存在,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在民办教育中没有完全落到实处。

5、办学不规范,部分学校办学条件极差。市中心城区已办证的学校有105所(未办证的除外),这些学校大多数不具备办学条件,数量多,小而全,设施简陋、设备简单、多数是租用民房办学,教室面积小、采光不足、通风不良,有的教室是过道、危房和临时搭建的临时房和煤棚。教具配置不齐,教学设备简陋,教学质量差,不按规定课程教学,随意变更办学地点。学校为了生存而产生不规范的办学行为,不开足课程、互相挖生源、挖教师,教师的流动较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让人堪忧。

6、师资队伍不稳定,力量不强。师资队伍不稳定是民办教育发展一大瓶颈。由于民办学校教师在资格认定、职称评聘、社会保险、教龄计算、师资流动等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和落实,民办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难以安心工作,导致师资队伍不稳定,师资队伍存在“少、差、老、跑”现象,结构不合理,难以形成一支稳定的有水平的、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队伍。

1、建议市区两级政府强化对市中心城区民办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应当看到当前民办教育在我市的经济社会尤其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应加强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尽快出台《市民办教育管理办法》。按《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十六字”方针,加大宣传力度,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教育事业,逐年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不断解决民办学校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就读和公办学校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大班额问题,促进教育公平,为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建议市、区两级主管部门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一是理顺市、区两级主管部门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关系,避免出现管理漏洞,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执法力度,对不符合办学条件的该取缔的取缔,该整合的整合。二是主管部门要加强调研,摸清底数,制定我市民办教育发展规划,把民办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各类民办教育尤其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布局、规模、教师等进行全面的统筹,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三是借鉴外地的经验,积极探索一些适合我市民办教育发展规律的管理方法,如教师评骋、奖惩等方面一些好的做法,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

3、目前,民办教育的发展和管理相对滞后,建议尽快成立专门的民办教育管理机构,强化对民办教育的管理。真正做到民办教育有人管,民办教育的事有人想,民办教育的问题有人解决。

4、目前民办教育协会的工作刚才起步,作用还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建议强化民办教育协会的工作,在资金、编制等方面给予提供条件,使其充分发挥民办教育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5、视察中发现国家“两免一补”等九年制度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些政策在市中心区乃至全市的民办教育中还未真正全部落到实处,建议主管部门及时把这些政策落到实处,避免不必要的社会矛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