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教授小说心得体会实用 教授读后感(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03:27:20 页码:7
教授小说心得体会实用 教授读后感(二篇)
2023-01-08 03:27:20    小编:ZT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教授小说心得体会实用一

在我准备今天演讲的时候, 我想到了音乐剧《汉密尔顿》中最后那首歌里的问题:

“谁来讲述你的故事?”

我想这个问题奠定了你们过去四年大学生活的基调,也将对你们未来作为哈佛毕业生和校友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无论是作为公民或是领袖——

谁,来讲述你的故事?

是你,你要来讲述你的故事!

这就是今天我要对你们说的话:讲你自己的故事,一个充满了无限可能性和新秩序的崭新故事,这是每一代人的任务,也是现在摆在你面前的任务。你在哈佛所接受的文理博雅教育,将会用以下三种重要方式,帮助你去完成这项任务。

“听别人的建议,做你自己的决定”

讲述你的故事意味着发现你自己是谁——而不是成为别人认为你的谁。你要参考别人的意见,但要做出自己的决定。讲述一个别人定义好的或别人希望听到的故事,那太容易了。

哈佛的传奇人物之一、可敬的彼得·戈麦斯教授曾说:“不要让任何人替你把话说完。”

戈麦斯教授自己经常“自相矛盾”,令人难以捉摸,但永远忠于他自己:他是一位剑桥市的共和党人(注:在哈佛所在的剑桥市,共和党是少数派);他是一位浸礼会的牧师,但同时是个同性恋(注:基督教大多不支持同性恋);他是朝圣者协会的会长,同时又是一位黑人(注:朝圣者协会白人居多)。

他对自己的信仰坚定不移,他不为外人的期望牵挂束缚。他说:“我的不同寻常,让开启新的对话变为可能。”

“开启与他人的对话,倾听他人的故事”

开启新的对话,这是我的下一个重点。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并不意味着只关注我们自己。讲故事是与他人对话,借此探寻更远大的目标、探索其他的世界、探究不同的思维方式——你所受的教育不是一个真空的大泡沫。

如果我们只讲述单一的故事,那将是危险的,就像诺大的场地只有一个逃生口,令所有人变得异常脆弱。单一的故事不一定是假的,但它是不完整的。所有的故事都很重要,不能把单一角度的故事变成唯一的故事。

过去四年,你们感受到了倾听他人故事的益处,也体验到了忽略他人故事所带来的危险。只有意识到,世界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我们才能想象一个不一样的未来。21世纪的医疗是什么样?能源是什么样?移民是什么样?城市将如何设计?面对这些问题,你要问的不是“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

“我能解决什么问题”?

“在不安和不确定中,不断修正你的故事”

这也引出了最后一个重点:不断修正。每个故事其实都只是一个草稿,我们连最古老的传说都会不断拿来重提——不管是汉密尔顿将军的故事、美国独立战争的史诗、亦或是哈佛自己的历史。

好的教育之所以好,是因为它让你坐立不安,它强迫你不断重新认识我们自己和我们周遭的世界,并不断去改变。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将在毕业典礼上为我们演讲,他就曾经这样解释他创作的基石:“恐惧是我的动力。当我濒临走投无路的时候,那也是我遇见最好的想法的时候。”

大学,不正是这样一个让每一个人都接受挑战、让每一个人都产生不确定性的地方吗?

就这样,大学四年间,你都一直在学习重新讲述你的故事:寻找你自己的声音,将自己放入一个故事中——无论是对气候变化采取反抗行动,发现你对统计学的热衷,还是发起了一项有意义的运动,你亲眼目睹故事不断被重新讲述。

“不要妥协,直奔你的目标”

这些年,我一直在告诉大家:

追随你所爱!

去从事你真正关心的事业吧,无论是物理还是神经科学,无论是金融还是电影制片。如果你想好了目的地,就直接往那里去吧。这就是我的“停车位理论”:不要因为觉得肯定没有停车位了,就把车停在距离目的地10个街区远的地方。直接去你想去的地方,如果车位已满,你总可以再绕回来。

所以在这里,我想祝贺你们,20xx届的哈佛毕业生们。别忘了你们来自何处,不断改变你的故事,不断重写你的故事。我相信这项任务除了你们自己,谁也无法替你们完成!

主题教授小说心得体会实用二

同学们:

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新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给新同学们谈谈文化的话题,就算是你们进校的第一课。

你们来到大学,与中学不一样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专业及其所需的基础理论学习固然非常重要,但千万别忘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尽管提高文化素养是一辈子的事情,但在大学应该是学习和提高文化素养非常有利和重要的阶段。

文化是什么?周易有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 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看来,文化是与人类文明联系在一起的。从小处看,文化也是一个群体在一定的时期内形成的某种思想、行为方式、习惯、生活方式等。

你们或许知道,这个学校的文化素质教育有其特别之处。我们的老校长杨叔子院士曾经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打就垮,只有任人宰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不打自垮。”

著名学者余秋雨言, 经济能给一个民族带来富裕, 但只有文化才能给一个民族带来尊严。

中国正处于崛起于世界的一个特别阶段。你们将是这个阶段的主角。不用说,中华崛起需要先进文化。我们如何把自己的先进文化带给世界,也把世界的先进文化融入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这一任务远比工业的现代化、科技现代化更艰巨。于此,任何一个优秀的知识分子都有一份责任。

“五四”时期,曾有过关于德先生和赛先生的讨论。时值“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即20xx年,有学者认为“德先生赛先生依然年轻”(5月02日中国青年报)。

一方面需要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也需要文化的批判、自省乃至创新。号召我们“以更加虚心的态度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还要求重视文化传承与创新。梁启超曾说过“拿西洋文明来扩充我的文明,又拿我的文明去补西洋的文明,叫他化合起来成一种新的文明。”这里大概就包含了文化传承、反省与自觉。张岱年、季羡林等七十六名中华文化研究者于20xx年发表《中华文化复兴宣言》,许嘉璐、季羡林等在20xx年发表《甲申文化宣言》,均是号召中国的有识之士共同为中华文化复兴而奋斗!

文化之重要性并非只是体现在国家和民族上,也体现在每一个个体的人身上。文化是你终生都要感受、学习、应用的东西,它在有形与无形之中,在生活与工作中,在一个群体甚至家庭之中。它甚至比你的专业知识更加影响你未来的发展和成功。文化素养对自己到底有什么好处?梁思成先生于1948年在清华大学有一个演讲,曰《半个人的时代》,斥文理分家。他把只懂技术、不谙人文的人称为空心人;把奢谈人文、不晓科技的称为边缘人。如果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定得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你未来的生涯及其成功需要文化素养。即使你将来纯粹从事技术工作,技术的总体、宏观的把握需要文化;技术的表达需要文化;与他人的沟通协调需要文化。至于更大的成功则更需要文化。若希望未来天将降大任于你,则首先取决于你的文化素养。请记住,专业知识能给你带来一份像样的工作, 但只有文化才能给你带来大任与成功。

怎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人文素养是文化素养之关键。而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首先得学习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你们不仅应该从课堂学习,更需要平素自己的涉猎。大学的图书馆、网络、各种讲座为你们提供了学习文化知识的良好条件。学校的很多社团,如读书会、记者团等,都是你们提高文化素养的好地方。

要善于从科技知识中去理解文化要义,把科技的某些知识上升到哲理、文化。恩格斯把自然科学知识上升到自然辩证法就是最好的榜样。能够从哲理与文化层面去把握科技知识,有助于提高自己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创新或发现能力。另一方面,从科学知识中也可进行一些人文思考。如当今的环境科学、能源工程、人工智能、生物医学等方面的进展都给人类新的启示,也应该引发人类哲学与伦理上的思考。我们在不断追求科学与技术进步的同时,是否也得追问未来人类将走向哪里?

人生中有些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其实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宋代学者程颐言: “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人为什么要活着?这是一个再通俗不过的发问,其实也是一个重大的哲学问题,就连哲学家、思想家都得去思考的问题,恐怕也是“人之道”的基本问题。深刻地理解这一问题,就得从人的存在根基去认识。当然,你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并不需要思考得那么艰深,但是必须要领悟其中基本的内涵。完成了中等教育,并不等于你们已经完成了养成教育。在大学里你们依然需要学习、思考、领悟这类基本问题。你的存在是大自然的赐予,你当然要珍惜,要爱自己。但是爱自己的前提是你首先得尊重他人的存在,这就需要一个“爱”字。在《心灵鸡汤》一书中,有夏尔丹的一段精彩的话:“人类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后,将会发现自己还有一股更大的能力,那就是爱的力量,当这天来临时,人类文明将迈向一个新的纪元。”爱就是一种文化!

你们要善于从华中大的校园文化中去吸取营养。这所学校的发展速度之快是颇受关注的,仅此一点必定说明她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你们要善于发现她的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与特别味道,让那些因素去滋养你们,让那种味道去熏陶你们,从而使你们健康成长。不用我告诉你们华中大的文化是什么,好好体会吧,你们有足够的时间。如果未来四年的学习还不能感受到这所大学的文化滋养与熏陶,你的大学生活可能是失败的。当然,这所学校的文化显然不能说是完美的,因此,也希望你们用自己的行动去丰富我们的校园文化。

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除了学习文化知识,还有更重要的是——悟。学习中需要悟;观察世事需要悟;日常生活中需要悟;为人处世需要悟。悟有助于识别和体验不同的文化。北京的中关村、陕北的黄土地、武汉的市井小巷等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大学的教授们、政府的官员们、乡村的农民、城里的打工者身上都写着别样的文化。不管你未来是希望弘扬还是改造某种文化,首先你得读懂它。而真正读懂是需要“悟”的。总之,我以为悟道比学习知识更重要。道,无处不在,正所谓“道不远人”。文化亦然。

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行道更是高文化素养的反映。有言道:“闻道者百,悟道者十,行道者一。”犹见行道之难了。你若能够在学习、生活中自觉地践行“道”,你也就真正成为文化人了。

有两点我想特别提醒一下同学们。其一,你们一定要注意识别网络文化中的积极与消极因素。网络无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它已经而且还将深刻地改变这个世界。但需要警惕的是,它也破坏了或者正在破坏某些好的秩序;它还把一些人从现实带到了虚无。其二,今天社会中有一些落后的东西、陋习、潜规则等正在不断地侵蚀我们的文化。当荣辱不分、耻不为耻的时候,即使科技再发达、工业再进步,国家也是没有希望的。而此中的关键尤在于知识分子。龚自珍言:“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同学们,你们这些未来之士,可要担负知耻的责任。

亲爱的同学们,一定要成为一个真正有文化的人。希望你们文化中国,文化自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