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扶贫同学心得体会及收获 扶贫心得学生(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04:44:08 页码:12
扶贫同学心得体会及收获 扶贫心得学生(五篇)
2023-01-08 04:44:08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扶贫同学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10月17日,是我国第5个扶贫日,也是第26个国际消除贫困日。每年的这一天,联合国都会选择一个国家作为主会场,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

2014年8月1日,国务院冠以同意设立“扶贫日”的批复明确,从2014年起,将每年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设立“扶贫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格外关心,对于宣传党和政府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和友善互助核心价值观、加强扶贫理论政策研究交流,对于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扶贫开发的工作格局,动员全社会力量继续向贫困宣战,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同学们,有这样一句我们非常熟悉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其实这反复吟唱的就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真理啊!那就是:同一片蓝天下,一方有难,应该八方支援。

在这里我代表全体老师向大家发出倡议,我们要从自身做起。用爱心去温暖身边的留守儿童,手牵手帮助他们;用我们的一片真诚去打开他们早已关闭许久的心灵;让他们的脸上再次出现阳光灿烂的笑容;鼓励他们自强。父母并不是不爱你们离你们而去,只是为了明天更美!留守并不是谁的错,只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过程。

学生要努力学习,做自立自强的社会有用之人。要关心帮助其他贫困同学。

2022扶贫同学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一、课题:“扶贫助困传承中华美德” 

二、教学目标:此活动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关心、帮助别人的重要性传承我们中华美德。 

三、教学背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关心、帮助别人的重要性及其重大意义。引导学生自觉发扬关爱互助的精神,使他们以后能更主动地伸出手去关心和帮助别人,从而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的世界。 

四、时间:2017年6月30日 

五、地点:一五班教室 

六、参加人员:一五班全体同学 

七、教学过程:

1.导入开学一课主题。  

为进一步使学生了解扶贫助困的意义,今天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扶贫助困传承中华美德”。

2. 学习新知。

自2014年起,每年的10月17日 为“扶贫日”。

设立“扶贫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格外关心,对于宣传党和政府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和友善互助核心价值观、加强扶贫理论政策研究交流,对于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扶贫开发的工作格局,动员全社会力量继续向贫困宣战,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3. 教师给孩子们讲授国扶贫助困的意义,弘扬中华民族扶贫帮困传统美德。

4.生谈感受:

让自己的爱感染身边的每一位亲人朋友,让世界的每个角落里都散发出爱心所折射出的耀眼的光芒,让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富有爱心的小公民,让爱陪伴我们一起成长,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爱心永远是那个又大又亮的基石。

5. 教师总结:

从现在起主动伸出手去关心帮助每一个需要你的人,这份卷子希望能延续到明天、后天,甚至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把它完成。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活着不能光为自己,主动地伸出双手去关心别人,彼此间互相帮助,我们的人生会更加丰富、更加精彩、更加有意义。只要我们大家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022扶贫同学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通过班会的召开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关心、帮助别人的重要性及其重大意义。引导学生自觉发扬关爱互助的精神,使他们以后能更主动地伸出手去关心和帮助别人,从而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的世界。

     

1、发动学生搜集有关贫困山区的生活情况以及社会上“献爱心”的具体事例,并进行宣传教育。

2、准备有关的图片。

     

一、班主任提出此次班会主题—感恩

二、班主任利用图片及相关文件简单介绍国家正在实行的“精准扶贫”这项政策。

自2014年起,每年的10月17日为“扶贫日”。设立“扶贫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格外关心,对于宣传党和政府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和友善互助核心价值观、加强扶贫理论政策研究交流,对于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扶贫开发的工作格局,动员全社会力量继续向贫困宣战,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内容。让我们一起关注留守儿童。当我们牵着妈妈温暖的手,漫步在街头,谈天论地时,你会觉得很平常,当你躺在爸爸的怀里撒娇时,你会觉得很自然。就这样既平常又自然的举动,可有的孩子是那么的渴望。他们就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丢下了他们的孩子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了贡献。而他们的子女将远离父母的关爱。很多时候,孩子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存在他们的目光中闪烁着期盼关爱的光芒。他们茫然地观察着周围的人群,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很多孩子在性格上变得内向。孤僻,时时伴随着他们成长,在他们内心深处铸起了厚厚的防护墙。其实他们渴望关爱,渴望爱的温暧,渴望亲情的呵护,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问候。

在这里我代表全体老师向大家发出倡议,我们要从自身做起。用爱心去温暖身边的留守儿童,手牵手帮助他们;用我们的一片真诚去打开他们早已关闭许久的心灵;让他们的脸上再次出现阳光灿烂的笑容;鼓励他们自强。父母并不是不爱你们离你们而去,只是为了明天更美!留守并不是谁的错,只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过程。

同学们,有这样一句我们非常熟悉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其实这反复吟唱的就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真理啊!那就是:同一片蓝天下,一方有难,应该八方支援。。

三、随着《爱的奉献》的歌声,学生们共同演唱

四、班主任总结:

从现在起主动伸出手去关心帮助每一个需要你的人,这份卷子希望能延续到明天、后天,甚至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把它完成。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活着不能光为自己,主动地伸出双手去关心别人,彼此间互相帮助,我们的人生会更加丰富、更加精彩、更加有意义。只要我们大家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022扶贫同学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十八大以来宣城市教育扶贫成就,总结交流教育扶贫经验,教育引导学生关注贫困地区,关爱贫困群众,关心贫困学生。

活动过程:

10月17日,是我国第4个扶贫日,也是第25个国际消除贫困日。每年的这一天,联合国都会选择一个国家作为主会场,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2014年8月1日,国务院冠以同意设立“扶贫日”的批复明确,从2014年起,将每年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

2016年以来,我市充分发挥教育智力扶贫优势,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帮扶形式,努力构建覆盖薄弱学校和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实现各阶段建档立卡贫困生资助享受最高档全覆盖,共资助6331人次xx万元。

1、改善贫困村教学点办学条件。

2、加强贫困村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支教)

3、合力帮扶助学。

总结学生要努力学习,做自立自强的社会有用之人。要关心帮助其他贫困同学。

2022扶贫同学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各村党支部、村委会,驻镇各单位: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中省市和县委县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相关部署要求,坚持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道德教育、文明创建、移风易俗、公益救助等工作,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补齐“精神短板”,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夯实思想基础、凝聚精神力量,现就全镇2018年扶贫扶志扶智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作思路 

以“精神脱贫”为目的,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工作主线,开展志智双扶活动,实施精神扶贫行动,用心用情帮扶,准确把握群众思想动态,实现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双同步”。

(二)工作目标

针对我镇一些贫困户安于现状、“等靠要”思想严重、短期行为等问题。通过精神扶贫,输血与造血并举,扶贫与扶志并重,激发干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避免“越穷越要、越要越懒、越懒越穷”的恶性循环。强化观念扶贫,实施教育扶贫结对帮扶行动计划,下功夫抓好贫困人口劳务技能培训工作,用贫困群众身边的典型教育人、说服人、引导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苦干实干,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尊重民意,积极吸纳群众意见,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有效提升贫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和水平,使干部群众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激发内生动力,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有效减少返贫现象发生。

(一)深入推进移风易俗

狠抓移风易俗建设工作,通过抓制度约束、带自治管理,抓价值引领、带成风化人,抓目标导向、带长效机制,从发挥党员干部作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整治婚丧陋习、弘扬尊老爱亲传统美德、培育优良家风、深化文明创建、加强文化引领、农村社会治理等8个方面狠抓落实。全镇所有行政村继续加强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委员会工作,有效遏制陈规陋习,进一步减轻群众人情消费负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