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诚信调查心得体会实用 诚信方面的心得体会(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8 05:50:57 页码:12
诚信调查心得体会实用 诚信方面的心得体会(3篇)
2023-01-08 05:50:57    小编:ZT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诚信调查心得体会实用一

2、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3、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4、民无信不立——孔子

5、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

6、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7、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8、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论语·为政》

10、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准南子》

11、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12、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13、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好下场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14、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刘少奇

15、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16、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 ———李嘉诚

17、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

18、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而且要出自内心的真诚。真诚在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三毛

19、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爱默生

20、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21、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

22、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23、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裴多菲

24、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康德

25、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推荐诚信调查心得体会实用二

1、民无信不立。——孔子

2、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3、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4、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周,战国哲学家

5、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汉朝经学家

6、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韩婴,汉朝诗论家

7、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畅泉,晋朝隐士

8、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宋朝哲学家

9、多虚不如少实。--陈甫,宋朝哲学家

10、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杨简,宋朝学者

11、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赛,英国作家

12、言忠信,行笃敬。--论语

13、欺人只能一时,而诚实却是长久之策。--约翰雷,英国学者

14、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德国诗人

15、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16、对己能真,对人就能去伪,就像黑夜接着白天,影子随着身形。--莎士比亚,英国戏剧家

17、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赛罗,古罗马政治家

18、人如失去了诚实,也就失去了一切。--黎里,英国散文家

19、诚实最好的政策。--弗兰克林

20、人若能摒弃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马克吐温

2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战国思想家

22、失信就是失败。——左拉

23、言必信,行必果。——《墨子》

24、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屈原,战国诗人

25、没有诚信,何来尊严?——西塞罗

26、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27、推诚而不欺,守信而不疑。——[宋]林逋

28、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

29、信用是财产,有信用就有一切。——[韩]郑周永

30、人之所助在信,信之所本在诚。——《新唐书?陆贽传》

31、我宁愿以诚挚获得100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10个朋友赞扬。——[匈牙利]斐多菲

32、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一事的言行而失掉。——[日]池田大作

推荐诚信调查心得体会实用三

从调查问卷表中显示,中学生的诚信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是由于现代社会风气不正,虚假事物过多,严重腐蚀了中学生的健康思想,使中学生对社会事物的诚信度逐渐下降。现从中学生对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的诚信现状进行归纳总结。

1、 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现状

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5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

(1)如果你走在街上,发现乞丐或残疾人在路边讨钱,你会不会向他(她)投钱?结果认为“会”的占50%,认为“不会”的占50%。

(2)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来,要你帮他(她)照看行李,你会不会帮他(她)照看?结果认为“会”的占37%,认为“不会”的占63%。

(3)如果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走上前来,说自己远在外省,钱都用光了,不能回家,要你资助他(她)车费,你会不会给他(她)钱?结果认为“会”的占15%,认为“不会”的占85%。

(4)你讨厌不守信用的人吗?结果认为“讨厌”的占100%,认为“不讨厌”的占0%。

(5)你认为你自己是个守信用的人吗?结果认为“是”的占93%,认为“不是”的占7%。

2、 中学生对学校的诚信现状

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学校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4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

(1)你对你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的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70%,70%以下的占21%。

(2)如果你班同学找你借钱物时,你会不会相信他(她)一定会还给你?结果认为“会”的占88%,认为“不会”的占12%。

(3)你相不相信学校的收费是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定标准收取的?结果认为“相信”的占6%,认为“不相信”的占94%。

(4)你对你所就读的学校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48%,70%以下的占52%。

3、 中学生对家庭的诚信现状

在调查问卷表中,关于中学生对家庭的诚信问题,共提出了3个小问题,其结果如下:

(1)你认为你的父母对你信不信任?结果认为“相信”的占93%,认为“不相信”的占7%。

(2)你认为你父母会不会对你说谎?结果认为“会”的占18%,认为“不会”的占82%。

(3)你对你的父母诚信度是多少?结果认为诚信度从70%——100%的占98%,70%以下的占2%。

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中学生对调查中的诚信对象诚信度高低的顺序是家庭、学校、社会,其对社会的诚信度较低,对家庭的诚信度较高。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 社会不良思想的入侵。

由于中学生正处在模仿性极强的年龄阶段,对社会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非常容易接受外界不健康的思想,对于不正当的行为具有强烈的模仿心态。中学生的思想可塑性较强,并具有一定叛逆心理,对于好的事物不易接受,而对于坏的事物却接受较快。所以,稍不注意正确引导,就会使他们走进思想的误区。

2、学校内部管理不善,形成了中学生对学校诚信度下降的结果。

有些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让学生形成不思进取、散漫的学习、生活态度,并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有些教师对学生声色俱厉,讽刺挖苦学生,违背教育规律,肆意增加学生负担,片面追求考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有损教师的光辉形象,也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诚信度。此外,学校收费方面不太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学校的诚信度。

3、父母爱——人类的天性,是中学生对家庭诚信度较高的原因。

家庭是中学生的港湾,是中学生的温床,人一出生所接受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父母对自己的儿女是真诚的,对儿女的关心和照顾也是无微不至的。在父母眼里儿女永远是长不大的,好象山中的小树苗长得再高大,也永远离不开那座山。儿女对自己的父母也是信任的,也知道自己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怎么会不心疼呢?

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的话题。

1、 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

学校的德育工作应摆在教书育人的首位,让中学生能够在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学校在德育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思想,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道德教育。教师对其进行教育时,切忌大道理连篇,唠叨不停,这样极易引起中学生的叛逆心理,造成德育的障碍。

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学校应注重规范中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要求在校内必须佩戴校徽,注意仪表,并并提倡在校内使用普通话及文明语言。运用多种教育形式,言传身教,以情动人,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同时,还应加强中学生的法制教育,让每个中学生都能成为一个守法公民。

2、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要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要通过多种媒体对其进行教育。要引导中学生如何正确对待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中学生解除心理的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中学生先进行教育时,要让他们看到社会的亮点一面,不要过分渲扬社会阴暗面,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社会的真实,以增强对社会的信任。

3、 培养中学生的“爱心”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心”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要培养中学生对社会万事万物都具有一片真诚的“爱心”,这样,社会就多了一片爱的天空,并且社会也会给予真诚的回报。不能让受骗的中学生,认为自己受了骗却去骗别人。要培养中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中学生辨别社会真假的能力。只有自己不受骗,同时,也不会去骗别人。这样,社会才会得到净化,才会让“爱心”滋润人间每一个心灵。

全社会都应该来关心中学生的诚信问题,让他们能够在一个信任、舒适的大环境中茁壮成长,因为祖国将来的建设要等着他(她)们来继续完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