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疫情心得体会感动实用(优秀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17:21:11 页码:7
疫情心得体会感动实用(优秀15篇)
2023-11-22 17:21:11    小编:ZTFB

8.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过去所做和所学的总结和反思,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未来的行动。4.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帮助自己思考和分析,拓宽思维和发现新的视角。接下来是一些心得体会写作的实用模板和示例,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疫情心得体会感动实用篇一

近来,许昌市发生了一起突如其来的疫情,各界纷纷加入到疫情一线中,展现出了勇于奉献、无私奉献、坚定信念的感人事迹,这让我深受感动。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回顾和总结这些感动人心的事迹,从中汲取力量与启示。

第一段:许昌疫情的背景。

许昌市是河南省中部地区的一个县级市,截止2021年8月底,该市共有180多万人口,当地政府和居民们一直在为预防疫情而努力。但就在2021年9月初,许昌市出现了一起本土病例,导致当地疫情开始迅速扩散。针对疫情的爆发,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紧急行动,积极应对突如其来的病毒入侵。

第二段:勇于奉献的志愿者们。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许昌市形成了自发组织的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们身着防护服、佩戴口罩,义不容辞地前往难以进入的小区、村庄、社区,开展排查、义务送菜、认领补给等工作。他们不畏风险、无私奉献,让疫情得到了控制。他们的勇气和敬业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第三段:医务工作者的坚持。

面对着重症患者的生命垂危,许昌市卫生部门不畏艰难,竭尽所能拯救生命。医生和护士们奋战在病房中,忘我地为患者治疗和照顾。同时,他们还要面对着隔离、辛苦、压力等各种挑战,但他们从未退缩,牺牲个人时间和劳动作为最大的奉献,让我深深地钦佩和敬佩。

第四段:企业家们的捐款。

在疫情爆发初期,许昌各界企业家展现出了崇高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华润置地、大商集团、京东集团等多家企业向许昌市捐款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他们的行为彰显了企业社会责任,为许昌市疫情的控制和人民生活的保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五段:疫情教会我们的。

疫情虽然给人们带来了困难和痛苦,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疫情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和反思。这次疫情让我们认识到了人类的脆弱性,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力量的伟大。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绝境中逆袭,临危不折,疫情一定会走向消失,许昌会更加美好和繁荣。

总之,这次疫情是对人类生命价值的提醒,让人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家国情怀、感恩之心和爱的力量。同时,这次疫情也启示着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卫生保健、提高自身免疫力。感谢所有为抗击疫情而奉献付出的人们,你们是真正的英雄。愿我们团结一致、共同抗击疫情,期待美好的未来。

疫情心得体会感动实用篇二

1月26日清晨7点03分,央视《新闻调查》摄制组从北京出发,前往武汉。一行人中,有曾在抗击“非典”、非洲埃博拉疫情报道中有过突出表现的资深记者杨春。

“很多人会说,我们这些记者也是逆行者,其实说起来很惭愧,那些面对烈焰冲向火海的消防队员,他们才是逆行者,那些一直在武汉坚持战斗了很长时间的一线医务人员,他们才是逆行者,面对这样一个重要时刻,我们更愿意做一个记录者和观察者。”

第一时间请战,就应该是我去。

杨春赴武汉采访,可谓“不告而别”。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二,太太回娘家过年,他却踏上开往武汉的高铁。“决定要去武汉,我第一个简单的想法就是,还是不让家里的父母、老婆孩子都知道了。所以是到了武汉之后,我才给她(太太)打了一个电话。她还在娘家呢,正巧也是一个机会,如果在一块儿,(解释)也还挺麻烦的。”问及为什么一定要上前线,杨春脱口而出:“就应该是我去!”

看见杨春出现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报道现场,有观众惊呼:“天哪,是杨春,是杨春!杨春回来了!”没错,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前的,也正是这位踏实稳重的记者冲在抗“非典”报道一线,将情况真实、客观地报道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如今,庞杂纷乱的信息带来的紧张情绪中,又一次在抗疫报道一线看见杨春,一如既往冷静客观的态度、深入体贴的观察,自然而然令许多观众平添一股信赖。

“在‘非典’的时候我穿过这样的防护服,在非洲塞拉利昂报道埃博拉疫情的时候我也穿过这样的防护服,今天来报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我又穿上了。”一次报道中,“全副武装”的杨春这样说。

对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杨春从一开始就持续关注。听说台里要向武汉前线派出报道小组,他第一时间“请战”,担心自己“选不上”,还“给领导们打了一圈儿电话。”

“我觉得就应该我去。我有这方面报道的经验,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但我的情况比较特殊。”杨春说,他刚从海外记者站驻站回国,还处在“转任期”。“不属于新闻中心:我怕因为这个选不上我,就得更积极主动去争取。还好老领导老同事都比较体谅我,把我派过来了。”

到达武汉之后,杨春给妻子打了一个电话。“在西非报道埃博拉疫情的时候,我在微信里把我老婆给屏蔽了,结果呢,有共同认识的人告诉她了。后来我一想,在这个信息时代也不太瞒得住她,就算了吧。”电话里,一句“我来了”似乎包含了千言万语,对杨春的选择,妻子表示理解。“因为她知道,我在后方也待不住。”

17年前,杨春曾在他的“非典”日记里写下:“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卡帕,就是拍《共和国士兵之死》的那位,说过这么一句话:真正的战地记者,就是在战斗中始终冲在尖刀连的前面,再回过身来,拍士兵冲锋的那个人。我始终觉得,这句话应该成为每个新闻记者的信条。对于和平时期来说,阻击非典,就是最大的战役。”

17年,岁月流逝,初心不改。“我知道这种疫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意味着什么,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所以就要尽可能把它全面地报道出来,咱们干这行儿的,就是职责所在,使命所在。”

最凶险的地方,他一个人进去。

“这种重大疫情报道,一定要考虑到整个大的背景,一段时间以内,它对一个城市,对我们整个国家,意味着什么?我们绝不能以3分钟热情来关注这件事,它绝对不是一次小小的接触战,而是一场持久战。”杨春说。

在武汉前线报道,杨春有许多并肩战斗的伙伴,有一些年轻记者,初次经历这样的重大疫情报道,会有一些恐惧,不知道该如何保护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展开报道。对他们来说,杨春是“老大哥”,也是“主心骨”。有时候,他会讲一些自己在“非典”报道、埃博拉报道时的亲身经历,既是把宝贵经验分享给这些年轻人,也是帮助他们平复紧张的情绪。“危难险重的任务,没有一个人是退缩的。可能心里有点忐忑,有点打鼓,但是关键场合、关键时刻,大家肯定都是顶上去,表现出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昂扬的斗志。”

每天的工作都很紧张,白天出门采访,晚上还要看素材,编片子。最忙的一天,早上七八点开工,晚上忙到凌晨一两点,杨春上午进重症病房,下午又进icu(重症监护室)。icu里的单间,住的患者都是重症中的重症,还包括一个强力感染者。在决定进去采访的那一刻,杨春回头,一摆手拦住了身后的摄像。“没想太多。”杨春说:“icu跟病房还不一样,所有icu的病人都是插着管的,也就是说,他的口腔某种程度上是开放的,我们都知道,这种呼吸道的敞开意味着什么。能少进一个是一个,所以我就是一个人进去,然后拿手机拍摄。”

已经很熟悉厚重的防护服,但杨春在穿脱时依然一丝不苟,他深知,科学防护才是进入这样一个现场的正确方式。“防护服的穿法非常严格,不小心一个程序搞错了,就意味着危险,比如手套的边缘一定要套住防护服,不留一丝缝隙,手套至少要戴两层,一个肉眼看不到的小缝隙,病毒进来也很可怕。”

尽管对自己的防护措施非常有信心,事后杨春还是反复消毒,坚持每天自己测体温。“毕竟是最凶险的地方”,杨春坦言,“还是挺怕的”,这种害怕源自对病毒和疫情的深入认知。

不过,在出镜时,甚至他在向记者讲述这段经历时,声音依然那么平静。“我快50岁了,比别人能够更平静一点,作为记者,你先害怕,或者先兴奋,都有可能失去那种客观公正的立场。”

一条长长的线,把珠子串起来。

在武汉前线报道,每天都有新情况,每天都有新变化,但《新闻调查》“一般是做长线的、大容量的报道,需要长期的跟踪调查,而不是那种几分钟的短消息。”不过,“我们一直坚持去寻找、去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杨春说,目前他们正在跟踪报道一名刚刚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老雷。此前电话联系采访对象老雷时,他还仅有发热症状,1月29日,杨春突然得知,老雷已被确诊入院接受治疗。

“一确诊,就意味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变化,医院是不是启动了应急预案?他的家庭怎么切断传染途径?社区、街道应该怎么做?怎么进行消杀,乃至怎么对这个家庭进行精神抚慰?他自己怎么去面对这件事?特别是他的妻子也因为‘疑似’在医院隔离,孩子在外地,76岁的老母亲独自一人被隔离在家,这是他最大的牵挂……”

1月30日,杨春跟随社区人员去探望了老雷的母亲。离开的时候,老人站在门口目送他们下楼,摄像一直在拍摄,光线慢慢暗下去,杨春心里突然一阵发酸。“这个家庭是不幸的,但从一个个人投射到整个家庭,然后投射到整个社区、整个社会,不仅对于这次疫情报道,乃至对于整个疫情研究,都具有一个样本的意义。”杨春说。“至今我们所有的报道都是点对点,但我希望能够达到一个全景式的展现,用一条长长的线把所有这些珠子都串起来:一个普通人从发病到确诊,到最后……我们希望他能够痊愈出院,那将是我们最高兴的事。一段时间以后,当我们再回顾,会发现原来我们对这次疫情的报道,有这样一个完整的记录,而不仅仅是片段式的新闻……”

正月初五“破五”,宾馆特地给在武汉采访的记者们送来饺子,杨春和同事们干了一杯,祝福武汉早日“康复”。“武汉人骨子里有一种乐天的、不太在乎的那种精神,尽管在疫情面前通常会让人有点担心,但也常常感染我,时时鼓舞我。我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大家共同努力,一定会渡过难关。”

相关链接:战友倒下了,我会继续战斗。

1月28日,记者杨春正在采访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胡明时,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中断了采访,也让胡明泪流满面。原来,电话那边是他的好战友、好兄弟,另一家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医生,在连日救治重症患者时不幸感染,如今病情危重。

1月29日,杨春再次采访胡明。胡明告诉杨春,电话里好友对他说,“我觉得我快不行了,呼吸困难。”同是重症监护室医生,遇到疑似患者,几个朋友通常都会交流一下治疗方法,“那天他说,我这里收了个病人,我把片子给你看,你看看是不是(被感染)?当时核酸试剂也没出来,我说疑似吧,基本上百分之八九十。结果过了两三天才知道,那片子就是他的。”

“这两天他开始出现呼吸困难,早期治疗好像效果也不明显。我基本上一直在搞极危重症(救治),对这个病情的变化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在这种状态下,出风险的几率就非常大。都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平时关系又那么好,突然他就倒下了,情绪上一下很难接受。”但平静下来后,他迅速调整情绪,重新投入到工作中。他说,医生不能情绪波动,面对生死,更要做出正确决定。“该战斗,你还得继续战斗,总不能因为身边的战友倒了,你这个战斗就结束了。这疫情没结束,你还能够做,难道说你就退了吗?不能退啊。如果我们都退了,那还能指望谁呢?重症(监护室)永远是疾病的最后一道关,最后一道关守门的我们都已经退了,就跟球队一样,永远没有守门员了。”

杨春说,第一次采访胡主任结束之后,他曾经犹豫过,是不是要把胡主任这种情绪流露通过镜头展现给观众,但是第二次采访完胡主任,他没有了这些犹豫。“因为胡主任说的那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倒下了,但是阵地还在,不能放弃!”

【战地日记】疫情紧急,他给寻乌送来100把红外线体温监测枪。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正处关键时期,任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晨光镇高布村第一书记的全国供销总社三级调研员吉志雄,心系寻乌防“疫”战场。

2月2日,吉志雄提前结束春节团聚休假,凌晨出发,一路辗转南下,连夜赶赴寻乌抗疫一线,千里护送全国供销总社应急支援寻乌的紧缺防疫物资——100把红外线体温监测枪。经过16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吉志雄圆满地把物资交给了寻乌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缓解寻乌县当前体温监测医疗设备短缺的燃眉之急。

吉志雄(右)将抗“疫”物资交到寻乌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

一路走来,纷沓而至的各处信息填报和防疫监测检测让他应不暇接,超航班托运上限的物资递送让他全力以赴,易碎物品的标记叮嘱让他时时挂怀,机场落雪破冰延误航班的信息让他焦虑不止,数百公里的乘车夜行让他小心谨慎,搬送中被物资托运打包带划破的手指却让心早已飞到寻乌的他不觉得疼痛。

在交接完物资后,吉志雄说:“希望我没有辜负组织的重托,希望这批设备早日发挥它们的作用。”

随后,吉志雄严格按照要求,回到住处先进行隔离观察。千里驰援是大爱,共渡难关显真情。

【战地日记】“挺住!我把外公和妈妈都借给你!”

我把外公和妈妈都借给你了!

刘凡女儿陈琪方:当我得知我年迈的外公也在前线时,眼眶早已通红。还有我的妈妈,他们都说自己是党员会冲上前线。

哥们,挺住,我把我的外公还有妈妈都借给你了!

陈琪方的妈妈刘凡是武汉儿童医院的医生。几天前,武汉儿童医院被指定为武汉市唯一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儿定点救治医院。

陈琪方妈妈:大敌当前,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已经有党龄的刘凡在儿童呼吸及免疫系统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她主动承担起一线临床救治工作。

武汉市儿童医院医生刘凡:大敌当前,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有的孩子都是自己的孩子。国家跟社会是我们大家的、集体的,去维护它,这是我们的职责。

刘凡医生所在的风湿免疫科改造成了疑似患儿的隔离病房。她负责的这一层收治了19个患儿,最大的12岁,最小的不到两个月。5名医生和15名护士在这里24小时日夜守护。她们中的大多数都已经是母亲,却顾不上自己的孩子。

琪方已经快十天没见到妈妈回家了,只能通过微信视频问候一下,往往发过去的一句问候,都要等到第二天才能收到妈妈回复。这让她寝食难安,很希望自己也能帮妈妈做点什么。

刘凡女儿陈琪方:我妈妈其实是个抵抗力特别低的人,她给儿童看病时,自己都能感着冒回来。又意外地得知我的外公居然还在上班,那我写一封加油信给他们。

陈琪方外公:这是一名老党员的担当。

琪方的外公刘敦礼今年73岁,是长江医院退休后返聘的老专家,一位工作了52年的内科医生。疫情当前,很多年轻医生被抽调到发热门诊,刘敦礼选择坚守在医院的全科门诊,他说这是一名老党员的担当。

长江医院老专家刘敦礼:这是一种使命感,一种责任感,是医生没有哪个往后退缩的。如果我不参加这一次斗争,那我这个医生这几十年的生涯就会留下遗憾。

武汉市儿童医院医生刘凡:我觉得最多的是受到父亲的感染,他对我的鼓舞让我在工作中有更大的动力。

乘风破浪,归来如往!

外公和妈妈的坚强与勇敢给了琪方信心,她也希望自己写给家人的文字同样能够带给更多人温暖。

刘凡女儿陈琪方:在我的世界里面,我的妈妈和我的外公是很行的。我把他们借给患者,他们能顶起我这个家,那同样就可以顶起你们患者的这片天。我发了这篇文章以后,很多人说加油、加油,那一瞬间觉得,这个年挺暖和的。

武汉市儿童医院医生刘凡:我的女儿不是代表一个人、一家人,这是千千万万的医务工作者和所有人的孩子的心声。

刘凡女儿陈琪方:加油,我的超人妈妈。

要记得向阳而生,逆风飞翔,乘风破浪,归来如往。

【战地日记】千万里,也要把防疫物资送去给你。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工商银行党委领导和部署下,工行境内外各级机构联动起来,全球工行人行动起来,克服物资紧缺、时间紧张等困难,不分昼夜与医院、药房、工厂、物流联络,努力收集医用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抗疫急需的医疗用品寄回祖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工行贵州兴义册亨支行员工吴斌,在得知印尼朋友能够采购到大量医护用品后,当即决定把与女友的浪漫假期,变成一场长途奔袭,从马来西亚到印尼、再到马来西亚,五次飞行、三过海关,在没有证明文件的情况下,他凭一口“塑料英语”,多番打动海关人员,辗转带回了2万只口罩和200个护目镜,于2月2日成功寄到武汉。吴斌说,自己的入行时间虽然不长,但已让他深深懂得,个人和国家、民族的命运是紧紧相连的。

无独有偶,工行贵州贵阳分行的小姑娘翁冰心、软件开发中心小伙子陆益之,也纷纷把境外度假变成了医护物资大采购,带回成千上万个口罩以及医用防护服、护目镜、耳温计等紧缺医疗物资,寄给了湖北的医院和武警部队,送上工行人的一份心意。

党的十九大代表、工行浙江分行企业文化部副总金颖颖,面对日益严重的疫情焦急万分,在温州老家过年时,她主动联系上一位在意大利做服装生意的温商张先生,商议采购口罩事宜。张先生发动意大利华人同胞,多方筹措到6.6万个口罩。由于直飞航班都已取消,张先生和他的朋友们只能在机场向陌生的中国旅客求助。这个带三箱,那个带两箱,一直在机场待到凌晨一点多,才托运完所有物资。用同样的方式,金颖颖与在意温商联动,累计向境内寄回口罩19.6万个。

身在境外的工行人,更是心急如焚。工行东京分行、工银泰国等众多境外机构先后运回大量紧缺物资,捐赠给湖北地区。巴黎分行的高管余总和另外4名员工都是武汉人。游子思乡情尤切,“必须为武汉做点事,为祖国做点事!”他积极奔走,争取到法国一家本土企业的同情和支持,以成本价拿到了5万个n95口罩。在总分行联动配合下,这些口罩正在运往武汉,送到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目送物资离开的刹那,5位武汉儿女泪流满面。

【战地日记】陈绍兴——最特别的60岁生日。

2月3日,没有亲朋相贺,也没有蛋糕宴席,重庆市江津区石蟆镇市场监管所的四级调研员陈绍兴静静地度过了这个特殊时期的60岁生日。一想到这天过后自己就要退休了,一想到朝夕相处同事还在起早贪黑地监管,一想到手里每天的报表……他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第二天,他拄着拐杖早早地来到办公室,在电脑上一字一句地敲打出这封请战申请书,签好字,盖上手印,委托所长转交组织人事科。所长说,“疫情复杂,不是三两天就能结束的,老陈,你可要考虑清楚哟!”陈绍兴憨厚地笑了笑,“我现在脚都还是掰的,你不要嫌弃我就好!”

于是,在疫情防控工作如火如荼的关键时期,江津区市场监管局组织人事科收到了来自老陈的一份请战申请书。

陈绍兴出生于1960年2月,1978年2月入伍,1980年3月入党,1987年11月转业到原工商系统,202月3日年满60周岁,正式退休。他在申请书中这样写道:“作为一名退伍军人、老党员,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肆虐的关键时刻,本人特向组织申请,继续加入这场战斗,退休不褪色,贡献自己的力量!”短短200余字的申请,没有华丽辞藻,也没有豪言壮语,却体现了一名市场监管人的执着和坚守!

轻伤不下火线,尽显军人本色。

还没有得到组织肯定答复的陈绍兴,今天又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到所里上班了。其实他的右脚是1个多月前外出监管时崴伤的,右胫腓骨下端内外踝骨折、右足舟骨骨折,医生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让好好在家休养三个月。所里同事开玩笑,“只怕脚还没养好,老陈就该退休了哟!”谁知在家休息了没两天,所长打电话征求他的意见,节前监管任务重,能不能坚持回去帮着办办证照。老陈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可是右脚打着厚厚的石膏,只能像金鸡独立似的移动几步,怎么才能到单位上班呢?还好老陈就住在石蟆市场监管所楼下,所里派了一位年轻力壮的同事每天把他从一楼家中背到二楼办公室,直到他自己能够勉强拄着拐杖行走。即使行动不便,即使本应在家休息,他也保持着军人严谨的作风,每天按时等候在受理大厅,热情周到地接待每一位办事群众,他带伤工作的这一个多月时间,共新办营业执照102件、变更登记3件、补发3件、换照4件,办理个体年报12件。

春节坚守岗位,无愧党员先锋。

1月22日,临近春节放假,市局防控工作视频会召开后,江津区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全面展开,石蟆所6个人,2名正式职工、4名聘用人员。所长带着4个年轻人开展拉网式检查,从禁止销售野生动物、关停活禽宰杀场所,再到检查药店卫生室、超市小卖部……老陈看着心里干着急,恨自己右脚受伤不能和同事们一道监管出力。于是他向所长请示,疫情防控期间由他负责所内值守,处理12315分流,调解消费纠纷,上报各类报表,全力做好保障工作。大年三十下午6点31分,12315平台收到1起匿名投诉,称石蟆镇中商街公信网大药房销售的普通医用外科口罩15元/个,涉嫌哄抬价格。老陈立即下载并通知监管人员现场处理。从除夕之夜到现在,陈绍兴一直坚守岗位,石蟆所受理的60余件12315投诉举报及消费者投诉咨询,均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妥善解决。

信念坚定、不惧风险、迎难而上,这就是一名有着军龄的退伍军人、40年党龄的老党员,所展现出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在疫情面前,市场监管系统的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每一个支部都是一座堡垒,他们正用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疫情心得体会感动实用篇三

越到危难时刻,越显责任担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东卓宿镇副镇长兼妇联主席_同志,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主动作为,动员辖区党员、团员、业务骨干等力量,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带领镇村妇女干部迅速行动,组建乡镇联防联控志愿服务队,发动广大妇女群众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去。

从年三十正常上班一直到现在,无数个通宵的夜晚,24小时看重点户湖北回来人员,夜晚还要做各种报表,排查各类疑似人员,统筹协调各类事宜,做到上传下达并安排部署。听她说,能回家的时候也很晚了,经常回来县城路上就她一辆车,三个字形容她现在的状态“真累啊”!

但是她没有退却,和男同志一样坚守,虽然大过年的没有陪伴家人,照顾孩子,一直在前线战斗。

而且在她身上看不到一点领导的架子,她总是率先示范,带领大家一起承担任务,并且会干的更多一些。尤其是对全镇人员进行全面摸排行动中,她带领疫情防控小组成员,深入到一线去,挨家挨户排查摸底调查,是否去过疫情所在地或者接触过疑似人员,人手一个小本子,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家每户的人员基本信息、动态、行动足迹以及亲密接触了哪些人员,都详细记录,坚决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疫情心得体会感动实用篇四

疫情无疑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挑战,它来势汹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然而,正是在这场危机中,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力量和勇气。作为亲历者,我深感震撼和感动。以下是我个人对疫情时期的一些体会和感悟。

第一段:逆行者的无私奉献。

在这场疫情面前,医护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志愿者们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充分展现出了他们的职业精神和人道主义。他们用伟大的奉献精神和坚定的信念,为抗击疫情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是这个时代最闪耀的群体。看到他们包扎伤者、送走病患,我感动不已。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不畏艰险,坚守岗位,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勇气和希望。

第二段:大爱精神的流动。

在这场疫情中,我们看到了无数的善举和无私的奉献。有人在疫情期间自发组织起捐赠物资,有人在社交媒体上传播正能量,有人为被隔离的人们提供帮助和慰藉,让那些处在困境中的人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怀。这种大爱精神的流动,有力地推动着整个社会向前。

第三段:改变的人际关系。

疫情给我们的人际关系带来了改变。在这段特殊的时间里,我们与家人更加亲近,与亲人在一起度过的每个时刻都变得格外珍贵。我们更加注重与朋友的联系,尽管不能当面相聚,但我们利用各种方式和技术,保持着联系,互相关心和鼓励。而对于陌生人,我们也更加关注和帮助,因为在困难时期,只有共同携手才能渡过难关。

第四段:环保觉醒和对社会制度的思考。

疫情让我们认识到,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如此脆弱。大规模的城市封锁和交通停摆,使空气质量显著改善,水质得到了改善,大自然开始恢复元气。我们应当深刻反思,重新审视我们与环境的关系,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环保行动。

此外,疫情也暴露出一些社会体制问题。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时,一些社会问题凸显出来,社会制度与救治措施的不完善,增加了困难和阻力。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当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以应对可能再次出现的类似挑战。

第五段:倒逆而行,守望相助。

虽然疫情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不便和困扰,但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在疫情期间,尽管我们不能到处溜达,不能集会和聚餐,但我们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拉近了距离,保持了社交。我们从一种个体主义的观念中醒悟过来,觉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互助是如此重要。大家都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我们知道自己是一个身处在大集体中的个体,我们要和大家共同努力,相互支持,才能共同渡过难关。

总结:疫情让我们领悟到生命的脆弱与可贵,让我们重新审视人际关系和社会制度,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在这场危机中,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怀,同时也认识到我们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如此紧密,需要我们共同呵护和保护。让我们共同努力,相互扶持,在困难时期保持乐观与坚强,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疫情心得体会感动实用篇五

一秉至公: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

【先进事迹】。

1998年,段爱平嫁进了返底村。为改善生活,她借钱做起了焦炭生意,两年下来赚了几十万元。当时的返底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穷村,村小学的`教室是危房,孩子们没有教师上课。没上过学的段爱平决定出资为村里建一所新小学。

1999年,段爱平在没有参加候选的情况下,高票当选为返底村委主任。

上任后,段爱平先后给村里盖了学校,建了养老院。为了建养老院,她没时间陪肝癌晚期的老伴,为了使村民发家致富,她带领村民种植药材,改造全村电网,投资园林建设,栽植树木,而这些项目中段爱平自己就贴了十几万。

去年,段爱平被诊断为淋巴癌,经过化疗、电烤,她的脖子已经看不到完整的肌肤,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药度日,身体已经到严重透支的地步。就是这样,她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每天想着的是要尽力再为村民做更多的事。

【颁奖词】。

山梁挡住了阳光,你用肩膀刚起乡亲的盼望。村庄在渐渐丰满,你的身体却慢慢柔弱。庄稼,总要把一切还给泥土。你贴工,贴钱,贴命,你还贴近百姓的心。

疫情心得体会感动实用篇六

2020年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一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许多国家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然而,在这一场全球疫情的战役中,中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许多地方也出现了一些感动人心的事迹。本文将重点讲述许昌疫情期间的一些感动事迹,并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启示。

第二段:许昌“清零记”

许昌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一个人口较为集中、流动性较强的城市。在疫情初期,该市上下紧急行动,全力进行疫情防控,实施了“封城、隔离、排查”等措施,效果非常显著。经过数月的努力,许昌实现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清零,这不仅标志着许昌市的防疫工作得到了圆满成功,也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称赞。

第三段:感动的志愿者故事。

在疫情期间,许昌市的志愿者们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组织了多个志愿者服务队伍,提供了丰富的志愿服务内容,包括为居民送餐、为医护人员提供防护服、宣传政策法规等。其中,有一位叫陈俊鑫的志愿者把自己的家当成了一个志愿服务站,每天到街道社区收集病人需求,给有需要的人送餐、添置日用品,为防疫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的感人事迹感染了众多许昌市民,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

许昌市疫情防控的成功,和许多志愿者的感人事迹,给我们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团结协作才是战胜疫情的最强武器。在全球抗疫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学习许昌的防疫成功经验,不仅要在实践中坚持科学防控、加强宣传,也要重视民间力量的积极作用,鼓励社会各界群众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

第五段:总结。

许昌的抗疫事迹告诉我们,疫情虽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团结协力,就一定可以共克时艰,赢得胜利。同时,我们也需要在防范疫情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志愿者服务的作用,推动社会更加和谐、有序、健康的发展。许昌的感人事迹是一个缩影,也是一种启示,希望我们都能够从中受到启示,成为共同坚强的战斗者。

疫情心得体会感动实用篇七

【先进事迹】。

段爱平嫁进了返底村。为改善生活她借钱做起了焦炭生意两年下来赚了几十万元。当时的返底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穷村村小学的教室是危房孩子们没有教师上课。没上过学的段爱平决定出资为村里建一所新小学。

段爱平在没有参加候选的情况下高票当选为返底村委主任。

上任后,段爱平先后给村里盖了学校,建了养老院。为了建养老院,她没时间陪肝癌晚期的老伴,为了使村民发家致富,她带领村民种植药材,改造全村电网,投资园林建设,栽植树木,而这些项目中段爱平自己就贴了十几万。

去年,段爱平被诊断为淋巴癌,经过化疗、电烤,她的脖子已经看不到完整的肌肤,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药度日,身体已经到严重透支的地步。就是这样,她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每天想着的是要尽力再为村民做更多的事。

【颁奖词】。

山梁挡住了阳光,你用肩膀刚起乡亲的盼望。村庄在渐渐丰满,你的身体却慢慢柔弱。庄稼,总要把一切还给泥土。你贴工,贴钱,贴命,你还贴近百姓的心。

疫情心得体会感动实用篇八

在一张拍摄于20的老照片里,一个小男孩穿着一身宽大的白色防护服,戴着医用口罩、帽子,把护目镜压到额头上,露出了一双天真的眼睛。转眼间,17年过去,照片里的小男孩长大了,也像他父亲一样成了一名医生。

“那时我还小,很好奇,就穿上我爸抗击‘非典’时穿过的防护服,拍了这张照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王光杰告诉记者,他的父母都是医务人员,父亲当年是抗击“非典”模范,他驰援武汉,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尽管母亲对他有些不舍,但也和父亲一样全力支持他。

1月26日大年初二,王光杰从北京赶赴武汉,来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进行支援。当时,院区还在改造,人手、医疗设备等非常缺乏,王光杰所在的20人医疗团队的到来,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院区医务人员的压力,让治疗工作快速进入了正轨。

王光杰介绍,他们主要是通过一些药物对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支持治疗,比如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道方面的症状时,会对其进行氧疗,或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一些患者感染后,可能会出现“细胞因子风暴”等临床现象,这段时期对于患者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如果能挺过去,病情就会逐渐好转,给患者相应的支持,就是帮他们挺过这个时期。

经过艰苦努力,湖北武汉的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也在取得积极成效。王光杰告诉记者,随着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以及大量方舱医院开始收治患者,很多病区承受的压力都比以前小了很多。“现在医疗条件更好了,收治时间也大大缩短,我们能够更早地对病人进行治疗,而且病人对疫情的恐惧也在减少,很多病人都很乐观,积极地配合治疗,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他说。

几天前,病区里的一位患者康复出院,对值班的王光杰和其他医护人员表示感谢,躺在旁边床位上的一位患者老奶奶听到后感同身受,突然忍不住哭了起来。“之前我口渴了,就把送给我的一碗梨汤喝了,我也不知道是哪个好心人送给我的啊,我问的时候你们都不承认……”老奶奶哭着对他们说。这位老奶奶住院前身体状况不太好,已经几天没吃好饭了。住进病区后,她很快被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感动了。“奶奶,这些吃的都是给您的,您放心就行了,好好休息,早日康复。”王光杰俯下身子对她说。

像这位老奶奶一样,很多患者都会把医务人员的付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忍不住流下泪来;而这些白衣天使们也会把患者当成至亲,用高超医术和仁心大爱救治他们、照顾他们。王光杰表示,希望今后能有一些新药出来,在临床上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也呼吁康复出院的病人能够自愿捐献血浆,帮助更多病人渡过难关。

2月19日,王光杰值完班回到住处时已是凌晨3点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光杰显得有些疲惫。这段时间,他每天值班8小时,因为住的地方离医院比较远,一般要提前一个半小时出发,经常黑白颠倒,但他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等疫情结束,我再回家,多陪陪爸妈。”他说。

疫情心得体会感动实用篇九

自从年初以来,全球都面临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侵袭。这一场意料之外的灾难,在无声的传播中吞噬着一个个家庭、城市甚至整个国家。面对这个严峻的挑战,人们也展现出了伟大的力量和真挚的情感。在这段特殊的时期,我深受一些感人的故事所触动,于是决定将这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与大家一同分享。

在病毒肆虐的时刻,医护人员成为了最闪亮的群体。他们毅然投身于抗疫一线,废寝忘食、孤军奋战。他们的身影出现在救治病患的每个环节中,他们的汗水浸透了白衣,但却鲜有人知。然而,我却被他们的坚守和无私感动着。记得有一天,我听说了一位护士在与患者沟通时不慎被感染,但她依旧坚持奋战,义无反顾地拯救每一个生命。她的坚持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力量,也深刻地改变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除了医护人员,还有那些默默无闻的志愿者。他们来自各个行业,自愿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无偿为社区的街坊邻里提供帮助和支持。有一位志愿者曾在社区开展了一个免费的送菜服务,专门为那些因疫情无法外出采购食物的居民送去日常生活所需。这些被感恩而润湿的微笑,是对付出的最好回报。志愿者们的自发行动令人感到温暖,他们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在这次疫情期间,亲情和友情也得到了更加深厚的印记。疫情自然让每个人都陷入了恐慌和忧虑之中,但在这过程中,我们也用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与亲人分享情感。有一天,我看到自家大楼的一个老人,在无法出门时,邻居主动为他送去生活用品,并在窗口向他打招呼。这个被人疏远的老人接受邻居的帮助后喜极而泣,他说这是多年来最温暖的一天。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自己,我也开始更加关注自己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用行动告诉他们,他们在我心中是多么的重要。

此外,在这次疫情期间,我们也看到了社会共同抗击疫情的力量。各行各业纷纷响应国家的号召,无私奉献。科研机构加班加点,研发疫苗;物流公司努力保障物资的运输;社区工作人员积极配合,组织疫情防控。他们共同构筑起一道防线,保护着每一个人。这种精神让我想起了社会的温暖和伟大,让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共同抵抗疫情,我们就能够战胜这场战役。

尽管这场疫情让我们曾一段时间陷入了困境和恐慌,但我相信,我们仍然能够从中感受到温情和力量。医护人员的坚守、志愿者的奉献、亲情友情的升华,以及社会团结抗疫的力量,这些让人动容的瞬间将永远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未来,面对任何困境,我们都应该勇敢面对,并相信,人类的善良和勇敢将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疫情心得体会感动实用篇十

尽管疫情来势凶猛,泱泱大国挺得住、站得直、迈得过。国有国的气质,大有大的样子——坚强不屈逆风飞扬的样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仅用十来天就奇迹般建成,让世人惊叹!

【战地。

日记。

】从扶贫一线到抗疫前线——一家人的别样团圆。

光明日报社计财部胡清强,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三年前,他响应中央号召,前往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担任挂职干部,在高原重峦中挥洒扶贫汗水。三年后,他结束挂职,回到阙别已久的家,满心欢喜地期待着和家人过个温馨团圆年。

这时,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汹涌而来,胡清强的妻子李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一名护士,主动请缨,在大年初二奔赴武汉,投身到严峻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对于妻子的选择,胡清强自然是最坚定的支持者。

从玉树到武汉,从扶贫一线到抗疫前线,见证了一个家庭的两地相守,更见证了两位共产党员的拳拳初心。胡清强和妻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孩子,怎么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在李娜离京赴汉的第7天,他们的儿子含泪给妈妈写了一封信。从中可以看到,父母的接续离开,并没有让孩子丧失爱的信仰。相反,儿子在父母身上懂得了什么是“舍小家为大家”,学会了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这一家人,在精神上实现了真正的团圆。

【一线抗疫群英谱】咬牙坚守就是给患者希望。

清晨,急促的电话铃在前往火神山医院的班车上响起。前一秒还在与同事讨论工作的感染六科一病区护士长王晓靖,下一秒接通电话后泪流不止,她用嘶哑的声音说:“爸……我回不去了,也不能回去啊……”原来,她的父亲在家乡病故了。车上的同事都红了眼眶。“每个人都有至亲至爱想要守护,只是一些人舍弃了小家来守护更多的人。”医生李俊在他的朋友圈里这样写。

接到这个噩耗的,还有王晓靖的妹妹——同在抗“疫”一线的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王宏玲。在疫情刚刚暴发时,发热门诊的病人不断涌来,承担着预检分诊重任的急诊病区,防控压力陡增。王宏玲主动放弃了已经批准的休假,虽然父亲彼时已病重卧床,但她没有迟疑、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就在连续工作了20个日夜后,她接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身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我深知父亲的身体状况,他可能随时都会病危。但我也深知我肩负的责任,当时疫情形势严峻,医护人员多一人在岗,患者就多一点希望。我是急诊科的护士长,更是一名军人,必须与大家并肩作战,只是没想到父亲……”王宏玲哽咽地有些说不出话,稍微平复了情绪,她说:“我和姐姐都是军人,同在一个单位,我们当时只想尽好职责,想等疫情结束第一时间回家去看父亲,可现在父亲却突然走了。”

王晓靖手机里存着与父亲的照片,照片上父女俩笑得很灿烂。看着逝去父亲的相片,王晓靖终于忍不住了,泪水顺着眼角流了下来。“每当想起父亲,心里就在流血。我真的想飞奔回家送他最后一程。但我是一名党员,是一名军人,这里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还有很多患者需要继续救治。”她说,“我相信父亲会支持我这样做的。”

此时,相距千里的王晓靖、王宏玲两姐妹强忍着悲伤,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一个在武汉火神山收治病人,另一个在兰州的急诊病区预检分诊。自疫情暴发以来,这两姐妹和战友已经连续工作了20多个日夜,收治确诊患者58人,预检分诊患者近2万人,筛查出发热患者408人次。她们咬牙坚守的这些时光,就是带给每一个患者生命的希望。

【一线抗疫群英谱】“严格,是对生命的承诺”

“这里还要再贴上标识,让人一眼就知道该干什么。”

“这个地方防护密闭性还不够,重新做密封。”

2月19日一大早,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李丹对防护区域进行了最后一次检查。细致入微的她,生怕有丝毫疏漏。当天下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接收了第一批55名新冠肺炎患者。

2月17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到达武汉,队员李丹接手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控制科,担任主任。当时,这里还是一座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的在建医院。经过50多个小时的准备,医院具备了接收首批患者的条件。

从军27年的李丹,长期负责火箭军某基地医院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如今战斗在新的岗位,仍与感染控制打交道。李丹说:“我们的职责就是要搭起阻断病毒的‘健康之门’,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李丹手中总是拿着一个本子。记者看到,上面记满了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到协调解决整个医院的防护消毒、垃圾处理等,小到医疗区、缓冲区一扇门窗的密封,已经解决的打上了钩,特别重要的画上了横线。

与病魔较量,就是与时间赛跑。主管护师赵晓林心疼地说:“昨天,李丹主任从一大早忙到夜里11点半,晚饭都没顾上吃。”李丹笑了笑:“医院早一分钟具备条件,就能早一分钟救治患者。能不着急吗?”

李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严格,是对生命的承诺。”采访中,正好赶上一批医用物资运达,李丹和同事们连忙进行验收、登记、入库,她不停地叮嘱大家:“这和我们导弹接装一样,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必须做到绝对安全可靠。”

忙完物资接收,上楼看到几名医护人员正在穿戴防护衣,李丹赶紧上前挨个儿进行检查,发现一名护士有几根头发还在外面,立马严肃起来:“这就是战场,容不得一丁点的粗心,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持战斗力!”

【一线抗疫群英谱】“我们快一点,病人就能早点出院”

雷子乔是武汉协和医院放射科技师长,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为让病人得到及时救治,雷子乔提出“每天的ct,要一个不落全部完成”。为了保证同事安全,他反复叮嘱技师们“要做好防护,一个不倒”。

作为技师长,他把自己的排班放到了放射科急诊和发热门诊的ct室。这两个地点,几乎要面对全院所有新冠肺炎患者,是工作量超负荷、风险系数最高的区域,“我是党员,还是支部书记,就应该冲上去,这没什么好说的。”

正月十四下午,雷子乔在武展江汉方舱医院调试设备。“那里原来只是个展览场所,地下一两层也是商铺。需要安装的移动车载ct设备,既要考虑方便病人,又要考虑载重、供电等因素,选址要与其他好几个部门商量协调。”

设备早一分钟投入使用,患者就能早一点得到救治。忙前忙后的雷子乔,一刻不曾停歇。

在狭小憋闷的ct室里,雷子乔常常一待就是12个小时。累了,就在门边靠靠;饿了,简单将就吃两口。前后整整3天,雷子乔带领的团队终于完成了移动ct安装。当看到第一幅图像出现时,雷子乔长出了一口气。“方舱医院接诊的是轻症患者。时间不等人!我们快一点,病人就能早点出院。”

除了院本部、武展江汉方舱医院,雷子乔还带队在西院区、肿瘤中心2号楼以及江汉开发区方舱医院帮助安装调试ct设备。“放射科所有技师将近70人,目前分别在这5个地方接诊。”雷子乔说。5个地点的ct设备管理协调联络工作也由他负责,从1月初忙到现在,一天都没有休息。

雷子乔的妻子,是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医生,目前也在参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虽是一个单位的,但其实各忙各的,上班碰不着人,下班隔离居住,已经10来天没见面了。”

截至目前,由于他对防护工作的重视,放射科一线工作技师没有人被感染。

【一线抗疫群英谱】夏思思:用生命践行医者誓言。

2020年2月23日,一位在疫情来袭时挺身而出的白衣战士走了,年轻的生命定格在29岁。这位在医生家庭长大的年轻人,用生命践行了救死扶伤的医者誓言。

走进武汉市协和江北医院消化内科的办公室,夏思思的办公桌上,红色的听诊器还放在那里,照片中,她站在樱花树下,头戴着花环,笑意盈盈。1月15日,刚刚下夜班的夏思思在回家路上忽然接到了医院的电话,原来她值班时接诊的一位76岁的病人病情加重,初步检查结果显示疑似新冠肺炎,听到消息,夏思思立即返回医院。

接下来的几天,夏思思就住在医院里,不断为这位患病老人联系协调会诊、帮助转到传染科、转至定点医院。在同事们的眼中,夏思思就是这样一个总是处处为病人着想的医生。

然而5天后的1月19日,又忙完了一个夜班回到家的夏思思出现了感染的迹象。高烧39度多,ct出现磨玻璃影,于是入院接受隔离治疗。她在微信里告诉奋战在一线的同事们自己会尽快归队。她还对母亲说,正月十五元宵节自己就可以出院了。夏思思的病情曾一度好转,给了所有人希望,但是十多天后,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2月23日凌晨,夏思思病情突然恶化,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9岁9个月零20天。

夏思思的父母都是医生,小时候她就常常陪着父母在医院加班,耳濡目染,让她很早就。

励志。

成为一名医生。医学院毕业,勤奋好学的她很快成为科室骨干,“有事叫我,我来。”这是她工作中的口头禅。每次下乡义诊,她总是积极报名。在夏思思所在科室主任邱海华印象里,她悉心照顾病人,对病人像对待亲人一样。

邱海华说,夏思思1月中旬接诊的那位新冠肺炎病人后来转到定点医院,经过悉心治疗,现在已经痊愈。

夏思思走了,墙上还挂着病人送给她的锦旗。锦旗下面,是同事们为她折的爱心和千纸鹤。其中一只千纸鹤的翅膀上写着:我们将用生命接力,战胜疫情。

疫情心得体会感动实用篇十一

_,男,1965年生人,现年55周岁,中共党员,淄川交警大队双杨中队民警。进入疫情攻坚战以来,_深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淄川交警大队年龄最大的勤务民警,他身先士卒,冲在一线,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1月25日,淄川交警吹响了战“疫”集结号,所有民辅警取消休假,实行一级勤务,_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他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争当执行防控疫情措施的表率,始终坚守维护辖区稳定、路畅人安的第一线,勇挑重担、冲锋在前,严守纪律、服务辖区群众。

当大队下达在滨莱高速淄川收费站设置24小时检查站的指令后,他便临危请命,作为首批执勤人员坚守在滨莱高速淄川收费站的防疫一线执勤点上。他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全力投入到阻击疫情一线。执勤中,他每天在路面的工作时间不少于12小时,从农历初三开始,_累计出勤90余小时,为了联勤联动、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他有时一天连续工作时间长达15个小时;为了坚守执勤点,吃住在警车上更是成立家常便饭,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坚守,只为那一份使命,那一份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信仰。

_同志于由部队转业来到淄川交警大队,他不计名利,不计得失,干一行爱一行,在部队时他已是技术团级干部,到地方后又从科员干起,对此他毫无怨言,从最基本的交通管理业务学起,很快成为道路交通处理、一般程序办理等业务方面的专家。

工作中,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经他办理的案件,均让当事人双方心服口服,他对群众温暖如春、耐心体贴,老百姓有什么事情都愿意跟他聊聊。在中队,他既是老党员,更是老大哥,对年轻民警、辅警他真心关怀,全力传、帮、带,深受中队同志们的爱戴。在这次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战斗中,_同志又发挥出老党员的带头作用,为中队全体人员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疫情面前,淄川交警所有警员在深蓝警服下,他们也是肉体凡胎的普通人;他们也是为人子女、为人父母,是家里不可缺少的主心骨、顶梁柱。在这个万家灯火又万众一心的关键时刻,是千千万万跟他们一样的奉献者,舍小家为大家,不惧万险千艰筑起“万里长城”,疫情在前,交警不退!

疫情心得体会感动实用篇十二

近期,许昌市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这场疫情中,有人顾及他人利益不自私作为;有人无私奉献,舍小家顾大家;也有人痛失亲人,心灵深处却更加坚定。他们的事迹令人感动,引起人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的呵护。本文将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从五个方面来谈谈许昌疫情感动事迹。

一、开展一线防疫的医务人员。

在这场灾难面前,他们是最坚强的支柱。医务人员以身作则,深入一线,用自己的汗水和血液,防护着所有人的安全。他们没日没夜的坚守在防疫一线,放弃休息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冒着传染的风险,为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一名医生因经常佩戴口罩患了过敏,脸上起了痘痘,却依然坚持不懈,化妆后去工作,他说:“这只是我的一份责任。”正是这些“逆行者”的坚持,才让这场疫情逐渐得到控制。

二、全民共防共治的壮举。

防疫工作涉及到每个人的利益,只有众志成城,才能够打败病毒。许昌人民众志成城,用实际行动保护自己和他人。不少在外地的游子义无反顾地放弃了暂无的工作、生意角逐归家奋斗,协助家里人、亲朋好友参加社区、村居消毒工作,为乡村挺过了防疫关卡,展现了“人间大爱”的光辉。更有这样的情节:一对老年夫妇,独自生活,儿女在远方,为了自己和别人安全,他们坚持每天自查体温、清洁家中环境并接受社区管理人员挨家到访,情系人民群众。

三、捐款捐物。

在这场疫情中,有许多人无私捐款捐物,表达了他们对疫情的关注和对防疫工作的支持。一位志愿者,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发起了一场物资筹集活动,仅仅几天,就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包括口罩、消毒剂等物资,捐赠者从不同城市寄出物品,显现的正是众人一家的温暖。

四、失去亲人却仍然坚定。

疫情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在许昌,有一对年轻夫妇失去了父亲,这让他们既沉痛又无奈,但他们并没有放弃疫情防控工作,而是选择了义务担当,为疫情防控做出了自己的力量。在对抗疫灾的风险沉重下,一对爱人为鼓励士气,还向社区居民送去了小饰品,让物品代表着心意和希望,为大家打气鼓劲。

五、抒发心声。

许昌市民在疫情期间,通过不断抒发自己的心情,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对家庭的情感和对未来的希望。一道道安慰的话语,一次次感人的行动,传递出了一种勇气、一份决心。在群众的共同防控中,生命得到了更多的保障,心灵也变得更加强大。

总之,在这场疫情中,许昌市民所展现出的良好品质和坚定理念,深刻地说明了中国人民的信念和道德。在未来的生命之路上,我们要坚守初心,攸关全球安全的疫情早日得到彻底解决。抱紧爱的人,珍爱生命,共建美好家园。生命是珍贵的,人生要有责任,防疫举措不放松,早日回到平稳的生活环境才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疫情心得体会感动实用篇十三

【一线抗疫群英谱】武汉一名社区书记的一天:“忙得没有时间概念”

与武汉市江汉区民意街天后社区党委书记赵媛说话不到15分钟,她已经接了3名社区居民的需求电话。这是个混合型社区,包括一个基础条件较差的老片区和两处有物业管理的新片区,是武汉最寻常不过的一种社区类型。目前,社区的39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已全部送医,居民生活秩序一天天恢复。

“老片区巷道狭窄,面临防疫防火双重压力,每天要巡查两次。”3月12日上午10点,记者跟着赵媛进入老片区。楼道里张贴着红色的抗疫宣传标语,穿着防护服的保洁员在做消毒。

一路上,好几家住户询问赵媛,有问关于发放爱心蔬菜的,还有打听补助金的,一段不到20米的路,走了近20分钟。“3个片区加起来近户人,当然想照顾到全部居民。”赵媛讲话语速很快。

站在蜿蜒曲折的巷子里,赵媛告诉记者:“你们看,一家数口挤在不到20平方米的屋子里,隔离40多天多不容易,这是在极限中的坚持,他们有情绪该被理解。”

与记者见面前,赵媛一早已去过社区所辖的尊荣国际片区,为下沉干部值守点安排桌椅,叮嘱物业加强对高层顶楼平台的值守。一回到社区服务站,赵媛又忙着对照居民需求表检查网格员买回的药品,督促工作人员把送给居民的物件提前擦干净……社区网格员小赵说,“1月19日社区启动防疫工作后,赵书记就这样没休息过一天。”

这一路,赵媛的确很忙。给肖婆婆送牛奶,联系医护人员上门量血压;应一名患有失忆症老人要求送第二次午饭,对老人记错不作争辩;为一名要去医院做肾透析的居民安排车辆……到中午1点,她还没吃上饭。

“谢谢你们接我回家。”下午3点,社区一名康复者彭先生从隔离点解除观察。赵媛和江汉分局民意派出所朱警官帮忙办好相关手续,递过去两瓶酒精消毒液。一路上,赵媛叮嘱彭先生要休息好。

这不是当天赵媛接回社区的唯一居民。晚上8点,她和同事刚刚把一批爱心牛肉分发到位,又接到电话通知,社区一名在外地确诊、隔离期已满的居民即将到达武昌火车站。放下电话,赵媛马上与相关部门反复沟通,协调到了接送车辆。晚10点半,赵媛把居民带回社区安顿。一天的工作,刚刚结束。

赵媛今年40岁,起先后在民意街4个社区工作过,这是她到天后社区工作的第五个年头。“疫情防控期间工作繁重,每天忙得没有时间概念,这是对我职业生涯的一次考验。”她笑着说。

近段时间,她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工作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对居民负起责任,小事不小!”赵媛如此感慨。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一名确诊患者家中有高考生,很着急。”赵媛告诉记者,他们一边联系床位一边安抚患者,协助她安顿下来。留下的孩子,社区安排人每天送饭、送物资,还向家属报平安。这家人听说后才放下心来,也特别感激。

现在,社区海山友谊城片区已经插上武汉市“无疫情小区”的旗帜,越来越多的居民陆续回家,赵媛说:“相信社区很快就会像以前一样热闹。”

【一线抗疫群英谱】张恩莉:争分夺秒只为更多患者康复。

今天(3月21日)的《一线抗疫群英谱》我们来认识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人民医院的一位呼吸内科医生——张恩莉,疫情暴发后,她第一时间跟随贵州省援鄂医疗队进驻鄂州开展救治。她说,疫情面前,每一位医生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

在鄂州市中心医院,四岁的小敏和妈妈已经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年前,她们一家六口从广东回到鄂州老家过年,不幸全部感染新冠肺炎。刚来时,小敏病情较重而且不愿吃药,治疗过程也不太配合。

针对小敏的情况,张恩莉和医疗组商议,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品种,还给小敏买了小画笔和纸张,让孩子画画,帮助她放松心情。在她和队友们的细心呵护下,小敏逐渐配合治疗,现在她和妈妈都已痊愈,等待出院。

作为第一批贵州省援鄂医疗队的队员,从2月1日进驻鄂州市中心医院,张恩莉和战友们已经奋战了一个多月,作为呼吸内科的主治医生,查房、诊断、调整治疗方案,高峰期时,她每天要负责40多个病人。

张恩莉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时曾跟随钟南山院士学习。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看着自己昔日的老师、同事不断冲上前线张恩莉也早就做好了出征的准备。

看到新冠肺炎中医治疗方案中提到了薏仁米,并不富裕的黔西南州特意捐赠了10吨薏仁米让医疗队员们带去湖北。截至目前,贵州省支援鄂州医疗队共治愈患者766例。

【一线抗疫群英谱】谢小玉的12小时。

“过去有人说他们是娇滴滴的一代,但现在看,他们成了抗疫一线的主力军,不怕苦、不怕牺牲。抗疫一线比其他地方更能考验人。”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市东湖新城社区考察。听完社区志愿者代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大二学生谢小玉的工作汇报后,总书记深有感触地说。

受到总书记的肯定和鼓励,谢小玉工作起来更有干劲了。这名社区第一批参加志愿服务、唯一的大学生志愿者,已经在30栋楼值守一个多月。日前,记者来到东湖新城社区,感受了谢小玉忙碌的一天。

上午9点——。

主动上门问需求。

趁着上午9点物资尚未送达的待命时刻,谢小玉看望了住在30栋楼15层的80多岁的周奶奶。

“奶奶,降压药够吗?燃气卡要充值吗?”“小玉来啦,放心,都够用。”周奶奶感动地说,有一次为了帮她买降压药,谢小玉连跑了3家药店。

因为老人家不会用手机、腿脚又不方便,谢小玉就特别关心周奶奶。“周奶奶第一次接电话时,看到是陌生的手机号码,以为遇到了骗子,熟悉了以后,周奶奶经常主动打电话找我谈心。”她说,以前连对门邻居都不熟悉,这段时间却认识了很多社区邻居,有些人还给她送防护物资。

服务200多户居民不是简单事。单从买药来说,居民对生产厂家、品牌型号都有特殊要求。有时候她和其他志愿者连“逛”几天药店,才能买到某种指定的药。

上午10点——。

大箱小箱送快递。

“我的顺丰快递到南门了。”上午10点,30栋楼1单元一位居民在群里求助志愿者,谢小玉看到后立刻起身。

取快递是志愿者的日常工作,30栋楼离社区南门最远,来回一趟要十几分钟。一上午谢小玉就帮居民取了4次快递,看到她气喘吁吁地抱着大箱小箱,其他志愿者连忙帮她找推车。“没事,这几天,我的力气都锻炼大了。”谢小玉说。

“快递业务是从2月下旬开始逐渐增多的,最忙时一天要跑十几趟,一批快递在南门,一批在社区服务站前,收到居民通知就得赶紧取走、避免堆积。”谢小玉介绍说,居民个性化需求比较多,经常会有退换货的情况。

几天前,谢小玉向一位社区居民借了辆电瓶车。“最近取快递、取货方便多了,但小玉总是把电瓶车给我们用。”一起负责30栋楼的下沉干部毕彪说,谢小玉年纪虽小却很爱照顾人。

当然,工作中也有不顺心的时候。有一次分快递时,有居民冲她发了火,她哭了。“不只是感到委屈,更多的是觉得自己没做好。”谢小玉不好意思地说,社区工作人员和家人都在鼓励她,她也慢慢学会了调整心态。

下午5点半——。

挨家挨户发活鱼。

“团购活鱼到楼下了。”下午5点半,近10份活鱼在灌满清水的塑料袋里活蹦乱跳。谢小玉在群里发出通知,担心有居民没及时看到,她又一家家打电话通知。“谢谢小玉!”不到20分钟,鱼分发完了。随后,她仔细查阅笔记本上的记录,再次确认当天的物资和生活用品是否全部送到,然后继续值班。

脚踩一双粉色球鞋,外面套着一件红马甲,扎着利落的马尾辫,未满20岁的谢小玉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她原本计划今年寒假和家人出去旅游过年,“虽然旅游没成行,但当社区志愿者也挺有意义的。”

搭档万小强说,小玉上岗时正值2月中旬寒潮来袭,爱心物资大部分是米面油,都特别沉,一周要发三四次。小玉挨家挨户敲门送货,好几次一直从傍晚忙到晚上11点。“这个‘00后’小姑娘一点也不娇气,很坚强,很有责任感。”万小强佩服地说。

“抗疫一线也是大学,志愿服务就是课堂。社区工作的经历和体验,是我课堂上学不到的。现在,我的承受能力、沟通能力、信息整合能力都增强了。”谢小玉自豪地说。

【一线抗疫群英谱】武汉汉阳区“00后”志愿者张玉欣:为居民买药送药争分夺秒。

“阿姨,您的处方单是以前的,药店说需要新的处方单才能开药,请您让主治医师再开一张发过来吧”“叔叔,您要的药没有了,看看这种行不行”……在武汉市汉阳区晴川街的一家药店,19岁的张玉欣(见图。资料照片)一边跟店主报需求,一边联系居民询问购药的细节,忙得不可开交。

张玉欣是武汉本地的“00后”大学生,疫情发生后,她主动到社区报名,成为一名志愿者,主要负责给居民买药送药。“之前有过志愿服务经验,现在我们的城市遇到困难了,我想继续为家乡人民出一份力。”张玉欣说。

张玉欣工作的汉阳晴川街龙灯社区龙灯里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居民大多是老年人。为了满足居民多样化的用药需求,张玉欣和同事们经常从早跑到晚,遇到一些难买到的药,还得一家家药店去询问,经常饭都来不及吃。

“虽然只是跑腿的工作,但有些药对居民来说是‘救命药’,我们必须争分夺秒去买。”张玉欣说,小区居民买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药物比较多,有的隔几天就需要再买一次。最多的时候,她一天要买五六十种药品,光排队就要好几个小时。

让张玉欣印象最深的是,一天下午,她接到居民求助:一名70多岁的危重症患者急需球蛋白。她和同事立即开车外出找药,一家家药店去询问,从汉阳一路搜寻到汉口,辗转10多家药店,终于在快要天黑时,在一家即将打烊的药店买到了药。当他们把药送到求助居民手中时,对方感动得热泪盈眶。

志愿者的辛苦付出,居民都看在眼里。“开始时一些居民不放心,但看到那些买药的居民不仅拿到了急需的药,零钱也一分不少,现在他们都提前写下医保卡密码,放心地交给我们购药。”张玉欣欣慰地说。

【一线抗疫群英谱】孙斌:三江同源千里同心。

新冠疫情暴发以后,青海省支援湖北医疗队精锐尽出,支援武汉。今天(3月19日)我们就来认识他们中的一位重症医学科医生孙斌。

这是几天前的一段康复训练纪录,这位70多岁的患者就在不久前还一度病情危重。

在医护人员全力抢救和精心呵护下,患者终于挺了过来,病情逐渐好转。这天早晨,孙斌给患者拔了管改为无创吸氧。因为不放心,他一直守护在患者床边直到中午才离开icu。

孙斌才换下防护服不到5分钟,icu里的呼吸机突然出现了意外状况,刚拔管的那位患者氧合指标迅速下降。孙斌一边用对讲机指挥里面的护士紧急应对,一边迅速冲回icu。

机器故障快速解决,孙斌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他叮嘱大家,只要有患者还在icu里,就一刻也不能松动。

今年49岁的孙斌曾经参加过非典、玉树地震等多次紧急救援工作,这次疫情他也是第一时间奔赴抗疫一线。在icu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穿刺,他和队员们携手奋战,与死神赛跑。

3月17日,由青海30多家医疗机构的237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援鄂医疗队,圆满完成了在武汉市新洲区对口支援医院的全部救治工作,累计治愈出院患者数达257人。

疫情心得体会感动实用篇十四

光明日报社计财部胡清强,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三年前,他响应中央号召,前往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担任挂职干部,在高原重峦中挥洒扶贫汗水。三年后,他结束挂职,回到阙别已久的家,满心欢喜地期待着和家人过个温馨团圆年。

这时,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汹涌而来,胡清强的妻子李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一名护士,主动请缨,在大年初二奔赴武汉,投身到严峻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对于妻子的选择,胡清强自然是最坚定的支持者。

从玉树到武汉,从扶贫一线到抗疫前线,见证了一个家庭的两地相守,更见证了两位共产党员的拳拳初心。胡清强和妻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孩子,怎么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在李娜离京赴汉的第7天,他们的儿子含泪给妈妈写了一封信。从中可以看到,父母的接续离开,并没有让孩子丧失爱的信仰。相反,儿子在父母身上懂得了什么是“舍小家为大家”,学会了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这一家人,在精神上实现了真正的团圆。

【一线抗疫群英谱】咬牙坚守就是给患者希望。

清晨,急促的电话铃在前往火神山医院的班车上响起。前一秒还在与同事讨论工作的感染六科一病区护士长王晓靖,下一秒接通电话后泪流不止,她用嘶哑的声音说:“爸……我回不去了,也不能回去啊……”原来,她的父亲在家乡病故了。车上的同事都红了眼眶。“每个人都有至亲至爱想要守护,只是一些人舍弃了小家来守护更多的人。”医生李俊在他的朋友圈里这样写。

接到这个噩耗的,还有王晓靖的妹妹——同在抗“疫”一线的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王宏玲。在疫情刚刚暴发时,发热门诊的病人不断涌来,承担着预检分诊重任的急诊病区,防控压力陡增。王宏玲主动放弃了已经批准的休假,虽然父亲彼时已病重卧床,但她没有迟疑、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就在连续工作了20个日夜后,她接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身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我深知父亲的身体状况,他可能随时都会病危。但我也深知我肩负的责任,当时疫情形势严峻,医护人员多一人在岗,患者就多一点希望。我是急诊科的护士长,更是一名军人,必须与大家并肩作战,只是没想到父亲……”王宏玲哽咽地有些说不出话,稍微平复了情绪,她说:“我和姐姐都是军人,同在一个单位,我们当时只想尽好职责,想等疫情结束第一时间回家去看父亲,可现在父亲却突然走了。”

王晓靖手机里存着与父亲的照片,照片上父女俩笑得很灿烂。看着逝去父亲的相片,王晓靖终于忍不住了,泪水顺着眼角流了下来。“每当想起父亲,心里就在流血。我真的想飞奔回家送他最后一程。但我是一名党员,是一名军人,这里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还有很多患者需要继续救治。”她说,“我相信父亲会支持我这样做的。”

此时,相距千里的王晓靖、王宏玲两姐妹强忍着悲伤,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一个在武汉火神山收治病人,另一个在兰州的急诊病区预检分诊。自疫情暴发以来,这两姐妹和战友已经连续工作了20多个日夜,收治确诊患者58人,预检分诊患者近2万人,筛查出发热患者408人次。她们咬牙坚守的这些时光,就是带给每一个患者生命的希望。

【一线抗疫群英谱】“严格,是对生命的承诺”

“这里还要再贴上标识,让人一眼就知道该干什么。”

“这个地方防护密闭性还不够,重新做密封。”

2月19日一大早,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李丹对防护区域进行了最后一次检查。细致入微的她,生怕有丝毫疏漏。当天下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接收了第一批55名新冠肺炎患者。

2月17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到达武汉,队员李丹接手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控制科,担任主任。当时,这里还是一座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的在建医院。经过50多个小时的准备,医院具备了接收首批患者的条件。

从军27年的李丹,长期负责火箭军某基地医院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如今战斗在新的岗位,仍与感染控制打交道。李丹说:“我们的职责就是要搭起阻断病毒的‘健康之门’,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李丹手中总是拿着一个本子。记者看到,上面记满了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到协调解决整个医院的防护消毒、垃圾处理等,小到医疗区、缓冲区一扇门窗的密封,已经解决的打上了钩,特别重要的画上了横线。

与病魔较量,就是与时间赛跑。主管护师赵晓林心疼地说:“昨天,李丹主任从一大早忙到夜里11点半,晚饭都没顾上吃。”李丹笑了笑:“医院早一分钟具备条件,就能早一分钟救治患者。能不着急吗?”

李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严格,是对生命的承诺。”采访中,正好赶上一批医用物资运达,李丹和同事们连忙进行验收、登记、入库,她不停地叮嘱大家:“这和我们导弹接装一样,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必须做到绝对安全可靠。”

忙完物资接收,上楼看到几名医护人员正在穿戴防护衣,李丹赶紧上前挨个儿进行检查,发现一名护士有几根头发还在外面,立马严肃起来:“这就是战场,容不得一丁点的粗心,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持战斗力!”

【一线抗疫群英谱】“我们快一点,病人就能早点出院”

雷子乔是武汉协和医院放射科技师长,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为让病人得到及时救治,雷子乔提出“每天的ct,要一个不落全部完成”。为了保证同事安全,他反复叮嘱技师们“要做好防护,一个不倒”。

作为技师长,他把自己的排班放到了放射科急诊和发热门诊的ct室。这两个地点,几乎要面对全院所有新冠肺炎患者,是工作量超负荷、风险系数最高的区域,“我是党员,还是支部书记,就应该冲上去,这没什么好说的。”

正月十四下午,雷子乔在武展江汉方舱医院调试设备。“那里原来只是个展览场所,地下一两层也是商铺。需要安装的移动车载ct设备,既要考虑方便病人,又要考虑载重、供电等因素,选址要与其他好几个部门商量协调。”

设备早一分钟投入使用,患者就能早一点得到救治。忙前忙后的雷子乔,一刻不曾停歇。

在狭小憋闷的ct室里,雷子乔常常一待就是12个小时。累了,就在门边靠靠;饿了,简单将就吃两口。前后整整3天,雷子乔带领的团队终于完成了移动ct安装。当看到第一幅图像出现时,雷子乔长出了一口气。“方舱医院接诊的是轻症患者。时间不等人!我们快一点,病人就能早点出院。”

除了院本部、武展江汉方舱医院,雷子乔还带队在西院区、肿瘤中心2号楼以及江汉开发区方舱医院帮助安装调试ct设备。“放射科所有技师将近70人,目前分别在这5个地方接诊。”雷子乔说。5个地点的ct设备管理协调联络工作也由他负责,从1月初忙到现在,一天都没有休息。

雷子乔的妻子,是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医生,目前也在参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虽是一个单位的,但其实各忙各的,上班碰不着人,下班隔离居住,已经10来天没见面了。”

截至目前,由于他对防护工作的重视,放射科一线工作技师没有人被感染。

【一线抗疫群英谱】夏思思:用生命践行医者誓言。

2月23日,一位在疫情来袭时挺身而出的白衣战士走了,年轻的生命定格在29岁。这位在医生家庭长大的年轻人,用生命践行了救死扶伤的医者誓言。

走进武汉市协和江北医院消化内科的办公室,夏思思的办公桌上,红色的听诊器还放在那里,照片中,她站在樱花树下,头戴着花环,笑意盈盈。1月15日,刚刚下夜班的夏思思在回家路上忽然接到了医院的电话,原来她值班时接诊的一位76岁的病人病情加重,初步检查结果显示疑似新冠肺炎,听到消息,夏思思立即返回医院。

接下来的几天,夏思思就住在医院里,不断为这位患病老人联系协调会诊、帮助转到传染科、转至定点医院。在同事们的眼中,夏思思就是这样一个总是处处为病人着想的医生。

然而5天后的1月19日,又忙完了一个夜班回到家的夏思思出现了感染的迹象。高烧39度多,ct出现磨玻璃影,于是入院接受隔离治疗。她在微信里告诉奋战在一线的同事们自己会尽快归队。她还对母亲说,正月十五元宵节自己就可以出院了。夏思思的病情曾一度好转,给了所有人希望,但是十多天后,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2月23日凌晨,夏思思病情突然恶化,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9岁9个月零20天。

夏思思的父母都是医生,小时候她就常常陪着父母在医院加班,耳濡目染,让她很早就励志成为一名医生。医学院毕业,勤奋好学的她很快成为科室骨干,“有事叫我,我来。”这是她工作中的口头禅。每次下乡义诊,她总是积极报名。在夏思思所在科室主任邱海华印象里,她悉心照顾病人,对病人像对待亲人一样。

邱海华说,夏思思1月中旬接诊的那位新冠肺炎病人后来转到定点医院,经过悉心治疗,现在已经痊愈。

夏思思走了,墙上还挂着病人送给她的锦旗。锦旗下面,是同事们为她折的爱心和千纸鹤。其中一只千纸鹤的翅膀上写着:我们将用生命接力,战胜疫情。

疫情心得体会感动实用篇十五

_同志是成都市金牛区驷马桥街道树蓓街社区党委书记。作为一名西藏边防服役26年、社区工作、党龄45年的老党员,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疫情,_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老兵,冲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保护好辖区居民,我责无旁贷”。

01作为党委书记,责任在前。

苟书记一直关注武汉疫情。1月23日,在参加完街道防控工作部署后,苟书记立即召集会议社区两委会议,制定了以党员为先锋、以支部为堡垒、以院落为阵地工作方针。

一是社区两委分片分院,入户排查,落实好排查、隔离措施;。

三是面向辖区54个院落,逐个开展防控宣传,落实防控责任。

四是做好辖区商铺企业的防疫宣传,切实落实防控措施。

五是明确防疫重点,每天对全社区街道、院落、市场做到2轮消杀,对碧蔓汀布控得力力量,仅2天就完成了3000多户居民的排查。共设置54个防控工作点,开展了3轮排查,居家隔离118户292人,做到了辖区应隔离尽隔离,无瞒报人员、无病例发生、无病例扩散。

02作为老兵,冲锋在前。

社区防疫工作千头万绪,树蓓街10000多户居民更是情况百出,苟书记认为自己不能坐在办公室指挥、听汇报。

一是带领社区两委,对辖区宾馆、居民小区、沿街商铺挨家挨户地宣传和摸排,提醒居民“戴口罩、勤洗手、少聚会、不串门”,协同物业做好小区的封闭管控,要求对所有进出小区人员、车辆进行详细询问,严格登记好从哪里来、有没有发热,家里有多少人等等,做到“四登记、四询问”。

二是每天巡视社区各防控点位,对防控中的疑难问题更是亲自上阵,想办法、做工作、教方法。如对个别居民谣传邻居从武汉回来的事,苟书记直接出面找了当事双方,在调查取得可信行程的基础上,一是要求传谣人自己出面澄清,二是对传谣人进行了批评教育。

03作为长者,关怀在前。

社区防疫工作任务重、事情多,社区工作人员年轻,苟书记总是肯定在前、帮助在前、关怀在前。

他一是要求社区两委要多关心院落防控人员,肯定他们的贡献,也要指出工作的不足,多想具体的操作办法。

二是真诚关心隔离人员。考虑到居家隔离人员易产生情绪波动,还要求网格员做好后续工作,经常电话联系隔离户,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对他们进行关心和关爱,确保安心居家隔离。

三是自己以身作则,他每见到防控人员,必说“辛苦你了!”,就连工作餐,苟书记都让坚持其他工作人中先吃,自己最后吃,有什么吃什么,他的说法是“我年纪大点,饿过肚子,禁得起饿”。

04作为儿子,忠在孝前。

_同志65岁了,他连续10多天只吃泡面和饼干,天天和年轻人一起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上。1月23日接到街道防疫工作会紧急通知时,他刚把年届九旬的老父亲的从苍溪老家接来成都,还没来踏进家门,他的儿子也从云南回来过年。防疫1个月来,他几乎每天不到8点就出门,常常晚上10点过才回家,他没有陪家人好好吃过一顿饭、聊过一次家常。他对父亲说:“你在家不出门就很安全,社区2万多居民更需要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